标题: 感觉赵构秦桧杀岳飞是路线之争而不是卖国与爱国之争
性别:未知-离线 一把菜刀霸轩辕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30
帖子 3006
编号 313668
注册 2009-3-4


发表于 2009-4-22 16: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感觉赵构秦桧杀岳飞是路线之争而不是卖国与爱国之争

以前总是说秦桧卖国,后来大家觉得秦桧没那么大本事,又说赵构为了自己利益而卖国

我感觉不大合理,说赵构怕迎回二帝而不敢北伐收复领土之说不可信,谁当皇上看声望和权势,只要实际掌控了局势,弑父自立都经常发生,李隆基还没死,他儿子就自立为帝遥尊他为太上皇了,赵构不至于怕两个过气的人而放弃自己的固有领土

说因为岳飞干涉了皇帝家务怕军队势力坐大之说有道理,但杀掉岳飞足以,不必去卖国放弃北方领土.

岳飞作为军队首领,英勇作战,令人敬佩,但他考虑问题,很可能不够全面,更多的只考虑作战方面,而忽视了财政,民意,他代表着激进力量

而赵构作为最高统治者,他考虑问题要更全面,南宋初期,财政压几乎崩溃,而且大批北方人南迁,南方人肯定有不满,各地造反的也不少,要北伐,势必要增加军费,也就是要提高税赋,这对于本来就已经很不安定的南方社会来说,无疑会导致社会崩溃
  这里有一篇介绍南宋初期财政紧迫情况的文章

QUOTE:
南宋初年的财政压力,第一来自战争造成的财政支出困难。高宗刚继承大统,随即被金军追击,“州县望风奔溃”⑦,高宗被迫“翠华南渡”⑧,又遇叛将乱民之变,行踪飘忽不定。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高宗只好组织军队进行抵抗。至绍兴初年,东南形成了右军张俊、中军杨沂中、江东刘光世、淮东韩世忠、湖北岳飞、湖南王口六大集团军,共十九万四千余人,⑨“月费二百万缗”;⑩而张浚在川陕前线指挥的军队至少有四十万人,⑾每年花费“钱三千余万缗”,“粮一百六十余万石”;⑿两项合计,南宋初年每年主要军费开支约为钱六千万缗。除了军费开支浩大,行政费用开支也居高不下。以行在临安每月所花费的中都吏禄兵廪之钱额为例,建炎年间(1127—1130),中都每月的花费约为80万贯,绍兴三年(1133)开始升至每月支出110万贯,⒀则每年中央行政支出需要1320万缗左右,军费开支与中央行政费用每年至少达到七千余万缗,对于一个刚刚从废墟上建立的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在绍兴二年(1132)之前,赵构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中央财政空虚,有时甚至连中央的正常开支都不能保证。
第二,战争直接破坏了宋朝的社会经济,造成财政体系运转不畅。金军铁骑的蹂践和兵火之焚毁,“大河(指黄河)之南,连亘数十州之地,城覆民屠,不可胜计”,⒁造成当时社会经济的劳动力的巨大损失和民众财富巨大的损失。两淮本为北宋最富庶地区之一,经济损失最为惨重,“几千里无复鸡犬,井皆积尸,莫可饮”。⒂“淮南洊罹金人蹂践,且群盗继之,民去本业,十室而九,其不耕之田,千里相望,流移之民,非朝夕可还。”⒃随后,淮甸即成为军事前线,“濒淮之地,久经兵火,官私废田,一目千里。”⒄经济遭受严重创伤,税基大大减少,“淮南平时一路上供内藏紬绢九十万匹有奇,至绍兴末年才八千匹尔”⒅。长江以南的两浙、江南西、江南东、荆湖南路及荆湖北路之南部,因蒙受了六七年的战乱,社会经济也有一定的损失。秦岭以南的利州路⒆也不例外。总之,高宗前期,整个社会哀民遍野,大多数地方的经济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财政供应自然也就遭到较大的破坏。
第三,中央政府的权威遭到来自地方政府的挑战。战争爆发,各地州郡都以供军为要务,往往将上供钱物擅自“便宜截用”,或擅自挪用封椿的常平钱物等,破坏了原来的封椿财物管理制度以及上供制度,在皇帝行宫附近甚至要派尚书户部的主要官员去调发军食。⒇亦正如建炎二年(1128)尚书祠部员外郎喻汝砺言:“今人主威柄移于帅臣之顽扈,朝廷号令夺于监司之狂率”。[21]此言应不为过。绍兴五年(1135),侍御史张致远指出南宋初年酒税、茶盐、矿产等主要税源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中央政府财政权力削弱,“权柄下移”。[22]这就说明了南宋初年金军的军事进攻造成赵构政府的政治压力与财政压力,造成财政权力下移,影响到国家财政权力的不合理分配。
第四,中央财政开支严重不足。由于战争破坏了原有的财政运行体系,新的财政体系尚不完善,加上军费开支浩大,所以皇室费用与中央行政费用等财政开支严重不足。首先,平时被认为“国之要务”的各种皇室祭祀仪式已不能按照以前的标准去安排了,大多“因陋就简”[23],供奉与祭祀祖先宗庙的牺牲数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一。其次,中央政府不得不减省大多数官员、宗室[24]的俸禄与赏赐数量以缓和财政危机。[25]

虽然以岳飞为首的军事将领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南宋朝廷的财政已经无法支撑了,继续北伐,未必能一举消灭金人,而战线拉长,军费开支无疑还要猛增,没收回北方领土,自己内部反而崩溃了,这个可以参照国民党败于共产党的事例,宋金议和后,虽然偏安,但南宋的经济却得到了高度发展,所以我认为这是民生派与激进派的路线之争而不是卖国与爱国之争

[ 本帖最后由 一把菜刀霸轩辕 于 2009-4-22 16:18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hc02521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1
编号 241234
注册 2007-11-28


发表于 2009-4-22 16: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有点道理,是这一事件的心发现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红莲劫焰
(☆微笑的迪妮莎☆)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3
编号 2000
注册 2003-9-28


发表于 2009-4-22 17: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看了某个历史节目,里面也提到了南宋的财政不支持长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岳飞站在了收复国土的道德制高点上,所以站在他对立面的就会被抨击为“反对收复国土”,自然就被骂是卖国。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文以载道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620
编号 94356
注册 2006-12-6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9-4-22 19: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长期把高宗和秦桧作为卖国者来讲,想为他们翻案,谈何容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9-4-22 20:24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请给出能支持“虽然以岳飞为首的军事将领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南宋朝廷的财政已经无法支撑了”的直接证据。比如北伐需要国家财政支出多少,占当时收入的百分比又是多少?

请给出能支持“继续北伐,未必能一举消灭金人,而战线拉长,军费开支无疑还要猛增”的直接证据,比如还要猛增多少?

请给出宋金议和后南宋经济高度发展的成果。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mattji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189307
注册 2007-7-15


发表于 2009-4-22 21:0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宋金战争一开始,先是金兵南下,中原失守,继而高宗渡江,金军追击,宋朝政府对中原与江南都失去了有效的控制。有序的权力失控以后,必然另有无序的权力取而代之。大约自靖康元年(1126年)起,到绍兴五年(1135年)止的十年间,中原与江南出现了两类失控的权力——农民武装与流寇集团。农民武装中往往加入了流亡的士兵,流寇集团又多裹胁了无辜的农民,因而官方史书上都笼统称之为“群盗”。高宗小朝廷南渡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所谓“群盗”上,以至当时宰相赵鼎都说:“渡江以来,每遣兵将,只是讨荡盗贼,未尝与敌国交战。”南宋政权剿灭流寇与农民武装,消除了腹背受敌的威胁,巩固了后方,有利于南宋的社会安定与经济恢复,这一战争大体到绍兴五年基本完成。
    为对付金军、流寇与农民武装,朝廷不得不默许南渡诸大将在镇压流寇集团与农民起义时将潰兵与农民整编入伍。这样,南宋初年的兵权经历了一个由分到专的过程,日渐集中到少数将帅的麾下。这些将帅把官军变为私兵,众军相称必曰某姓某家之兵,例如张家军(张俊)、刘家军(刘光世)、韩家军(韩世忠)、岳家军(岳飞)、吴家军(吴玠、吴璘)、杨家军(杨沂中,后来高宗为其改名存中)等,凡此无不表明军队国家化的性质正在淡化,私家武装的性质却日趋强化。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更是成为拥有重兵的中兴四大将。
    随着军事势力的膨胀,武将的政治地位也急剧上升。诸大将如张、刘、韩、杨、吴、岳都官拜两镇节度使,张、刘、韩还加到三镇。在经济上,他们以充实军费为名,军队经商,侵夺国家财利。武将势力的坐大是建炎绍兴之际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与太祖以来抑制武将的祖宗家法是格格不入的。
    大约从建炎末年以来,不同派别的文臣就以祖宗家法捍卫者的身份提出形形色色削兵权的方案。高宗不是中兴名主,却绝非庸主。时机尚未成熟前,他一方面赐以高官厚禄和土地财货,一方面说些“势合则雄”的话头稳住诸大将。在流寇集团与农民武装已经翦除,宋金战局经收复襄汉、淮西之战后也大体稳定的时局下,高宗默许右相张浚开始着手第二次削兵权。
    张浚削兵权的第一刀砍向刘光世,他在淮西之战中怯懦无能是有目共睹的。绍兴七年二月,高宗与张浚任命岳飞为湖北京西宣抚使,并通过岳飞给刘光世的部将颁发了一道“听飞号令,如朕亲行”的御札,作出将让岳飞率领淮西军北伐的假象,既用以稳定刘光世统领的淮西军的军心,也为了避免其余诸大将的疑忌。
    岳飞满心欢喜,以为真可以实现北伐的夙愿,就向张浚提出统兵十万恢复中原的计划。高宗、张浚却突然变卦,拒绝将淮西军交给岳飞北伐。高宗的理由是淮甸之兵乃驻跸行在的保障,淮甸一旦失守,朝廷何以存身。
    三月,刘光世罢去兵权,淮西军直属张浚为首的都督府,由都督府参谋、兵部尚书吕祉前往节制,以刘光世的部将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郦琼出身流寇,与王德本来就有积隙,吕祉一介书生不足以服众。岳飞以为这种安排必将激起变乱,张浚准备让张俊或杨沂中前去接管,岳飞认为也非最佳人选。张浚抢白:“我早就知道非你不可”,岳飞反驳道:“你征求意见,我直陈己意,岂是为了多得兵马!”
      岳飞对高宗、张浚出尔反尔十分愤慨,于四月自请解除兵权,上庐山为母守丧。张浚派都督府参谋军事张宗元权湖北京西宣抚判官,准备取岳飞而代之。高宗对岳飞撂挑子大为震怒,但深知夺其兵权的时机尚不成熟,便一再下诏,“许卿以恢复之事”,促其出山。六月,岳飞仍下山统军。此次事件成为日后岳飞受迫害的罪名之一。
    张浚密谋召回郦琼,夺其兵权,处其死罪。岂料走漏消息,郦琼抢先在八月发动兵变,杀死了吕祉,裹胁四万多淮西军投降伪齐刘豫。淮西之变震惊朝野,张浚成为众矢之的,高宗耿耿于怀,将其罢相,重新起用在淮西之战的处置上大失其分的赵鼎为相。张浚在对金方针上是坚决的主战派,赵鼎是主守派,他不反对议和,只是不主张放弃河北诸州,也反对过分地向金屈膝让步。赵鼎上台以后,废除了张浚经营的抗金措置,客观上为其后的和议起了接榫的作用。
    高宗的议和之心早已有之。建炎三年七月,金军大举南侵,高宗即遣使向金帅兀术乞和。当时金朝有一个明确的战略,那就是追击立足未稳的南宋小朝廷,俘获高宗,以确保不再有一个赵氏政权与其为敌,故对于高宗的摇尾乞怜,兀术完全不加理睬。南下金军由于后方空虚、战线漫长,屡遭宋朝武装的袭击,不得不于建炎四年三月放弃了对南宋小朝廷的追击,撤军北上。随着宋金对峙格局的形成,通过宋朝军民的浴血奋战,到绍兴七年,宋金战争的形势已明显有利于宋朝,高宗感到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与担任枢密使的秦桧密谋后遣使赴金求和。金朝要求南宋纳币称臣作为议和的条件,作为交换,金朝答应归还徽宗帝后梓宫(专指帝后棺木)和高宗生母韦氏,归还河南地,废黜伪齐,并不久就废了刘豫。高宗大受鼓舞,更坚定了屈己求和的信心。绍兴八年三月,高宗升秦桧为右相,以加强主和派的力量。同年十一月,高宗独相秦桧,“乞决和议,不许群臣干预”。
    高宗决定议和在朝野引起巨大反响,反对的奏劄纷至沓来,抗议不断,辩论纷起。高宗召韩世忠、张俊与岳飞入朝,希望通过做工作让他们至少不反对与金议和。岳飞明确表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善,恐贻后世讥议。”高宗无言以答,对他越发嫌忌。岳飞在抗金战争中迅速崛起,名位后来居上,而韩世忠、张俊等早就成名,因而引起他们的妒忌。平杨幺后,岳飞向他俩各赠大车船一艘,韩世忠尽释前嫌,在抗金立场上和岳飞声息相通,这次也与岳飞作了相同的表态。张俊则嫌隙更深,为博高宗的欢心,他表态支持议和。绍兴八年十一月,高宗不顾群情激愤,接受了金朝的诏书与议和条件。
    绍兴九年正月,宋使北上开封,与金朝交割了地界,宋朝名义上收回了东、西、南三京与河南、陕西地。五月,形势突变,金朝完颜宗幹与宗弼发动政变,杀死了对宋主和的完颜宗磐和挞懒,推翻了和约,以宗弼为都元帅,分川陕、两淮与京西三路向宋军进攻,仅在一月之间就夺回了河南、陕西。
    金军全面进攻打破了高宗、秦桧屈膝求和的迷梦。宋军在三个战场上进行了抵御或反击。川陕战场由吴璘节制陕西诸路军马,阻挡住金将撒离喝的锐利攻势。东路战场由韩世忠与张俊唱主角。韩世忠军攻取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进围淮阳却无功而返。张俊与部将王德在淮西采取了攻势,进入了宿州与亳州。但战争主要在中路战场进行,由岳飞、刘锜与宗弼率领的金军主力对阵。绍兴十年六月,刘锜率八字军在顺昌府(今安徽阜阳)以逸待劳,以少胜多,挫败了金军南下的势头。宋军转入了战略反攻。七月,岳飞率部取得郾城大捷,其后又在颍昌、朱仙镇击破金军,对开封形成战略包围。
    岳飞是完颜宗弼碰到的真正敌手,郾城大败以后,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宗弼开始采取和战并用的策略。双方和谈尽管中止,但热线联络仍未中断,宗弼致信秦桧,明确提出条件:“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高宗、秦桧为了向金朝求和以确保自己的统治,竟连下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立即班师。其时,数万岳家军分布在河南中西部和陕西、两河的局部地区,战线拉长,兵力分散,而张俊、韩世忠和刘锜等部奉命已经或正在后撤,岳飞陷入孤军深入的局面。鉴于形势,最关键的还是君命难违,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岳飞违心拒绝了两河遗民要他继续北伐的请求,奉诏“班师”。他眼睁睁看着高宗与秦桧葬送了这次最有希望的北伐战争,痛惜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悲愤地喊出:“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家军南撤以后,河南州县很快就被金军重新占领。
    绍兴十一年正月,完颜宗弼亲率十万大军直入淮西,企图以战迫和。南宋派张俊、杨沂中、刘锜率军迎敌,并命岳飞领兵东援。岳飞尚未赶到,杨沂中、刘锜与张俊部将王德已在柘皋(今安徽巢湖东北)大败金军。张俊准备独吞柘皋之战的功劳,打发杨沂中、刘锜还军,岂料宗弼遣将回师攻陷亳州,并重创前来救援的杨沂中与王德军,岳飞闻讯驰援,金军安然渡淮北上。岳飞两次增援淮西都慢了半拍,其表面理由一是本人“寒嗽”(感冒),一是军队“乏粮”,是否夹杂有对高宗阻挠北伐的不满,则不得而知。但这点不久就成为他受迫害的口实。
    高宗与秦桧本来就处心积虑地企图削夺武将兵权,如今在完颜宗弼的议和条件要求下,罢兵权又与屈膝求和联系在一起。绍兴十一年四月,他们采用明升官爵、暗夺兵权的方法,调虎离山,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召到临安,任命张俊与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把三大将原先主持的淮东、淮西与京湖三宣抚司统制以下的官兵都划归三省、枢密院统一指挥调动,一律改称统制御前诸军。
    韩世忠与岳飞对朝廷此举感到突然,张俊因与秦桧早已达成幕后交易,约好尽罢诸大将后兵权都归他执掌,便带头交出了兵权。惟恐韩、岳联手,高宗宣布韩世忠留御前任用,张俊、岳飞前往原韩家军驻地楚州措置战守事宜。张俊所干的尽是肢解韩家军、撤毁江北防务的勾当,岳飞作为副职完全无能为力。当岳飞知道秦桧与张俊正在唆使亲信诬陷韩世忠企图谋求重掌兵权,便通报给了韩世忠。韩世忠急忙面见高宗,号泣投地,高宗知道他除力主抗金外还是比较听话的,念他过去勤王救驾有功,终于保全了他。
    接下来,高宗、秦桧就把迫害的黑手伸向了岳飞。在南渡诸大将中,岳飞是出身最低、功勋最著、抗金最力的。朱熹以为“中兴将帅以岳飞为第一”,但说他“恃才而不自晦”。确实,岳飞个性刚正耿直,不但不善于保护自己,还在两件大事上冒犯高宗,加深了高宗的忌恨,引来了杀身之祸。
    其一即绍兴七年四月,因高宗在让他节制淮西军北伐问题上出尔反尔,岳飞一怒之下上了庐山。高宗视其为“要君”,鉴于金人威胁还在,不得不好言抚慰促其下山,但同时引太祖“犯吾法者,唯有剑耳”以示警告,在表达不满时,已暗藏杀机。
    其二即同年八月,岳飞出于忠心,建议高宗立储。这年,高宗才三十岁,他唯一的儿子赵旉早在八年前就惊悸而死,而他在扬州溃退时因惊吓引起性功能障碍,再也无法生育,成为他的难言之痛。岳飞立储建议有两大忌讳,一是触犯了正值而立之年的高宗性无能的忌讳,二是触犯了祖宗家法中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忌讳。
    高宗的厌恶、忌恨和反感是可想而知的,岳飞实在是太欠思量。再加上岳飞在抗金大计上毫不妥协,完颜宗弼以杀岳飞作为议和的交换条件,高宗、秦桧以屈膝议和作为巩固自己皇位与相权的根本之计,于是,岳飞便非死不可。
    绍兴十一年七月,秦桧唆使他的死党万俟卨以谏官身份弹劾岳飞,颠倒是非的罪名有三,一是“日谋引去,以就安闲”,二是淮西之战,“不以时发”,三是淮东视师,沮丧士气。第一个罪名暗指岳飞辞职上庐山一事,第二个罪名是指没能及时驰解淮西之围一事,第三个罪名完全把张俊撤除防务的事情栽到岳飞的头上。次月,岳飞意识到处境的险恶,上表辞位,恳求高宗“保全于始终”。他被罢去枢密副使,改任宫观闲职。但高宗显然不想保全他,罢政制词里说岳飞有“深衅”,“有骇予闻,良乖众望”,留下了杀机。韩世忠看清了大势,主动辞去枢密使之职,杜门谢客,口不言兵,以求自保。
    张俊受秦桧指使,利用在镇江开枢密行府的机会,胁迫岳飞的部将都统制王贵就范,又买通了副都统制王俊,由王俊向王贵告发岳飞的爱将副都统制张宪,诬陷张宪在岳飞罢兵后准备裹挟原岳家军离去,以威逼朝廷还兵给岳飞。王贵把王俊的状词发往镇江枢府,张宪虽受张俊的严刑逼供,仍不肯屈招。张俊却上报朝廷,诬指张宪串通岳飞谋反。高宗下旨特设诏狱审理岳飞一案。宋代群臣犯法,多由大理寺、开封府或临安府处理,重大的才下御史台狱,很少使用诏狱的方式,诏狱是用以查办谋反大狱,须由皇帝亲自决定的,临时委派官员奉诏推勘。
    十月,岳飞与其子岳云被投入大理寺狱,御史中丞何铸与大理寺卿周三畏奉诏审讯,岳飞在受审时,拉开上衣,露出早年刺在背上的“尽忠报国”四字,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忠诚。何铸经反复讯问,未获一丝反状,便向秦桧力辩岳飞无辜。秦桧词穷,抬出后台说:“此上意也。”何铸虽然前不久也弹劾过岳飞,但良心未泯,不无义愤地说:“我岂区区为一岳飞,强敌未灭,无故杀一大将,失士卒之心,非社社稷之长计!” 秦桧在高宗同意下,改命万俟卨为御史中丞,酷刑逼供,锻铸冤狱。岳飞在狱案上愤然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向高宗和秦桧喊出最后的抗议。
    听到岳飞将处以谋反罪,许多朝廷官员都上书营救,连明哲保身的韩世忠也挺身而出,当面诘问秦桧,所谓谋反证据究竟何在,秦桧支吾道:“此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愤愤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但秦桧的妻子王氏却火上加油地提醒道:“擒虎易,放虎难。”高宗也决心违背“不杀大臣”的祖宗家法,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他亲自下旨,岳飞以毒酒赐死,张宪、岳云依军法斩首。
    岳飞之死与绍兴和议及第二次削兵权错综复杂地纠葛在一起。不过,削兵权并非必然要导致岳飞之死,因为当时三大将的兵权确实已经平稳转移到三省、枢密院手里,也并没有任何反侧动乱的迹象,高宗完全可以对他们“保全于始终”。但高宗和秦桧在议和、削兵权与杀岳飞问题上,是各怀鬼胎、互相利用的。在秦桧看来,岳飞成为他向金投降的最大障碍,不杀岳飞,难成和议;而从高宗角度看,杀岳飞主要并非为了和议,更重要的是所谓“示逗留之罚与跋扈之诛”,杀鸡儆猴,以便他驾驭诸将,也因为憎恶岳飞“议迎二帝,不专于己”,替自个儿出一口恶气。在岳飞之死的问题上,高宗、秦桧也都在玩弄“交相用而曲相成”的把戏。于是,岳飞非死不可。绍兴和议是在岳飞被害前一月签署的,这也反证:即便为屈膝求和,高宗也是完全可以不杀岳飞的。

[ 本帖最后由 mattjie 于 2009-4-22 21: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马岱

衡山郡王知枢密院事

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Rank: 27
上柱国(正一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1
功绩 2443
帖子 19416
编号 10
注册 2003-8-20
来自 深圳


发表于 2009-4-22 21:1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题目有问题,杀岳飞当然不是卖国与爱国之争,不杀岳飞赵构秦桧就变成爱国者了?

同理,是否杀岳飞也不是路线的选择。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张建昭
(大同太上皇帝)

莱国公
枢密直学士

Rank: 20Rank: 20
资政殿大学士(从一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9
功绩 1649
帖子 10917
编号 1984
注册 2004-8-27
来自 布居壹阁
家族 轩辕丐帮


只是路线之争,又何至于杀?宋朝对待不同政见者从来都不用杀的,从高宗开始杀岳飞、杀陈东开了个坏头,导致南宋的政治环境比起北宋相差甚远。

岳飞怎么说是有功于国家的,就算其政治主张不合时宜,留着他不给他实权就可以了,而这一杀明显是在向金人示好。以这种方式对外求和,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之后再杀韩侂胄把脑袋送给金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所谓“卖国”,是从民族情感和国家尊严出发的,抛开这些,这些行为从纯理智上来讲当然也只是一种选择而已。正如一个人选择有骨气地斗争还是选择窝囊地苟活都是个人的权利,不过因为你选择了窝囊而被人鄙视,你也不必有啥怨言。同理,赵构秦桧选择了投降主义,那么我们也就假定他们已经做好了被后人鄙视的准备,既如此又何必为之翻案?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09-4-22 22:10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把菜刀霸轩辕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30
帖子 3006
编号 313668
注册 2009-3-4


发表于 2009-4-22 22: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9-4-22 22:08 发表
只是路线之争,又何至于杀?宋朝对待不同政见者从来都不用杀的,从高宗开始杀岳飞、杀陈东开了个坏头,导致南宋的政治环境比起北宋相差甚远。

岳飞怎么说是有功于国家的,就算其政治主张不合时宜,留着他不给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北宋后期年财政收入6000-8000万贯

而南宋刚建立没几年就达到了7000万,军费和行政开支7000万

这显然是大幅提高了赋税征缴

可见财政压力多大,再继续北伐,老百姓都饿死了

老百姓没什么觉悟,就想过安定日子,抗战时河南老百姓就打汤恩伯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把菜刀霸轩辕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30
帖子 3006
编号 313668
注册 2009-3-4


发表于 2009-4-22 22: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对岳飞,我是永远敬重的,他不该被杀,但他是政治路线之争的牺牲品,古代的政治斗争普遍很残酷,也就北宋前期做的好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9-4-22 22:4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一把菜刀霸轩辕 于 2009-4-22 22:34 发表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北宋后期年财政收入6000-8000万贯

而南宋刚建立没几年就达到了7000万,军费和行政开支7000万

这显然是大幅提高了赋税征缴

可见财政压力多大,再继续北伐,老百姓都饿死 ...

请证明“再继续北伐,老百姓都饿死”,以及议和后宋朝降低了赋税水平。

绍兴议和后,完颜亮南下时遭殃的还不是老百姓?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一把菜刀霸轩辕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限制发言用户
级别 安西将军
功绩 30
帖子 3006
编号 313668
注册 2009-3-4


发表于 2009-4-22 22: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9-4-22 22:49 发表

请证明“再继续北伐,老百姓都饿死”,以及议和后宋朝降低了赋税水平。

绍兴议和后,完颜亮南下时遭殃的还不是老百姓?

不用证明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9-4-22 23:0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一把菜刀霸轩辕 于 2009-4-22 22:51 发表

不用证明

这里是史区不是水区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9-4-23 10: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迎回二帝的后果,看看正统和景泰哥俩儿的故事就知道了。所谓帝王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而是牵涉到很多利益的。谁能保证迎回二帝之后,不会有另外一个夺门之变。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ongwanshui
(超级大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24
编号 82197
注册 2006-9-8
来自 湖北


发表于 2009-4-23 10:5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汪精卫还说自己是曲线救国呢(和蒋也严格来讲也只是路线之争),但是他的实际行动还不是卖了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无聊使者
(无聊的人)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61
编号 317282
注册 2009-4-7
来自 一个无聊的地方


发表于 2009-4-23 11: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也许应该分开讨论,即分别讨论赵构与秦桧两个人。
也许,赵构想杀岳飞也许是出于国家利益等很多方面的因素,而秦桧想杀岳飞则是个人因素。
那么,以这样的说法来说的话,赵构就是‘曲线救国’,而秦桧则是私人问题。

以这样的说法来说,奸臣始终是奸臣,就算用换个角度,也无法改变事实。

再谈点别的
对岳飞的杀与不杀,最终决定权在赵构手上。如果赵构心底里不想杀岳飞,那么无论秦桧说什么,或者做什么,赵构都不会去杀岳飞的。那么,也许秦桧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本身最想杀岳飞的还是赵构。
不过上面这一小段貌似跟主题无关,请54

[ 本帖最后由 无聊使者 于 2009-4-23 11:27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双鱼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3
编号 6791
注册 2004-4-15


发表于 2009-4-23 11: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岳飞被杀的那次北伐才不是南宋方主动发起的,是金母猪那家伙发动政变杀死金的主和派后,撕毁之前与南宋的合约,再次南侵曾归还的陕西,河南等地造成的……

岳飞他们不过是反击而已……
如果你觉得这样都会造成百姓饿死,是属于路线斗争的话……那看来确实只有把岳飞的人头送给金母猪才行了或者干脆举国投降?

[ 本帖最后由 双鱼 于 2009-4-23 11:43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当阳侯杜元凯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功绩 140
帖子 6013
编号 36319
注册 2005-4-8


发表于 2009-4-25 15: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南宋情况最好的时候人口土地不过是北宋的2/3,却要负担比北宋还要长的边境线,不北伐恢复故土哪里能缓解财政压力?至于什么南宋经济发展,南宋盐专卖收入为北宋的2-3倍,难道南宋人均吃盐是北宋的3-4倍?显然是涨价刮地皮而已。最后还是在金元的打击下灭亡了,还被金海陵王写了个“立马吴山第一峰”。这种“经济发展”有什么用,苟且偷生最后等着被人一刀宰罢了。

宋朝所谓的经济繁荣,这篇写得不错。

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19591-1-3.html
顶部
性别:男-离线 xttr414
(XT)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
编号 320385
注册 2009-5-1


发表于 2009-5-1 17: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秦桧的卖国毋庸置疑啊,所谓财政问题根本不是大问题,不足以支持打仗也不必将统帅给杀了吧,由此可见赵构之愚蠢啊.至于秦桧就是典型的将自己的私权置于公权之上啊,无视国家之利益,加之被金人俘虏过造成心理上对金的惧怕啊.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黑传说
(黑传说——静而后能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
功绩 70
帖子 6482
编号 1394
注册 2003-10-12
家族 轩辕丐帮


感觉更像是战略之下的战术争议,而非路线,更非爱不爱国之争。——这是反推出来的。
1、如果是路线之争,那么必然牵涉到大批人物,不会只杀一两个人了事,更不会以“莫须有”入罪,中国人对付路线之争的方式大部分是:捉住对方“确证”的问题,比如贪腐了多少money,但一定要“明确无误”、“证据确凿”的指出,然后一拉网,把支持另一路线的一起搞妥,这样失去对手,路线之争自解。
当然,宋朝的风气比较好,不会杀一批人,但搞倒“一批人”是一定的!但岳飞被干掉时,没见同时有多少有实力人物也被牵连进来(他部下不算,而是和他公共地位接近的,甚至是后台老板之类的)。
而且,莫须有,应付不了一班铁杆粉丝的(历史也同时证明了,“当时”岳飞的粉丝还是太少了,没有影响力,以至于一个莫须有就能干掉他,干掉一个岳飞,竟然都不需要一个役吏,岳飞同志的政治势力也太弱了)
2、如果是爱不爱国之争,那么当时谁下得了刀?这种愤青状态下,皇帝就是手握确凿的对方罪恶证据都会因为爱不爱国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而被抵消,想杀都杀不了,何况是以一个莫须有的方式下手

3、战略目标一致之下,就不会出现路线问题的人海问题,也不会出现爱不爱国的举国愤青状态。当然,这种情况下是会有个别家伙经常违背节度,自夸军功,私养民心,公开说老大的不是,干涉老大的继承人问题的“跳梁小丑”,需要教训下,以达杀鸡儆猴的效果。————日常生活中,老大对付这种情况,一般是对跳得最凶的那个下狠手,可能岳飞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莫须有地干掉了


总结一句话,岳飞被杀,不是路线、爱不爱国之争,只是因为他平时跳得太凶了,老大和其他人都很不满,早就想灭了他,于是做了顺水人情,送给金国当和谈礼物了。

[ 本帖最后由 黑传说 于 2009-5-2 00:04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天天都是早上好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奋威校尉
功绩 1
帖子 119
编号 291698
注册 2008-9-21
来自 ???


发表于 2009-5-6 12:2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其实爱国卖国只是后人之说...以当时情形..谁会去刻意卖国...中国百姓都素这样.喜欢把一个东西谣传..说某个人好.就往往找一个说坏的人来衬托一下...这是艺术啊..艺术啊~~~~从政治角度来说.岳飞选的路线并不是一条好路线..倒不如汉代时的那种政策来得更柔和一点..秦桧所做的其实也不单单是为民着想..多少也有皇帝老儿的意思吧...他是只倒霉的替罪羊.....对于爱国和卖国之争....终归是后话..
假如~~~岳飞死后..宋在秦桧众努力下又复国了.那史话又怎么说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whiho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8
编号 91088
注册 2006-11-12


发表于 2009-5-6 16: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秦桧卖国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个问题上虽然有过一些争议
但争的不是秦客观上是否卖国
而是秦卖国的动机何在,也就是说,他到底是达赖伏下的卧底,还是本人破胆或者弄权

从三朝北盟会编收集的多个消息来源来看
秦南归之后路线始终不曾有过任何动摇,就是要宋乞和
而且他对自己的主张并不加以丝毫掩饰,相反,他还在推着高宗走

刚回南宋的时候故作神秘地说,如果让我当宰相,我就提供一个耸动天下的妙策!
这个妙策是什么呢?“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也就是北人送回伪齐和金
这么干的目的:
1 让北人不敢南归,反正归了也是被送回来
2 瓦解宋朝的军事力量,岳飞在河北和河南交界的安阳附近出生
韩世忠是陕西人,吴玠吴璘都是陕西(山西?)人,南宋的军事力量主要以北人为主
秦桧智商是不成问题的,不会这点事都看不出来
这人但凡有一点爱国之心,绝对不可能出这样的主意
这招之恶毒无耻,就连软蛋赵构本人都忍受不了了,他“义正词严”地问
你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是北人,应该归到哪里呢?

虽然如此,赵构还是忘不了秦桧
他能出这样的主意而赵构又能用这样的人
说明二人走投降主义路线的坚决都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金以返还梓宫、太后和河南地为条件诱和的那一次,南宋在各条军事战线上都不吃亏
如果赵、秦只是没有恢复之心、安于现状,那也就罢了
但如果是这样完全不需要求和,南宋守总还是守得住的
赵构被吓破了胆,就算称臣、受金册封也一定要和,已经令人非常不解
更加严重的是,他和秦桧对那些忠心耿耿但其实并无威胁的上章论列的官吏
其打击十分严厉
以王庶为例,王庶仅是不愿意在和议书上签字就被免官
和议成之后鸡犬升天,他也被起复,还在路上就又被免职,秦实在太过露骨
看到某官的章奏文词激烈,他“切齿痛恨”的记载极多,不可能都是编排

我本来也觉得秦桧只是胆小,而赵构还是有点能力
但最近由于在给三朝北盟会编加标点,细读了180-200卷
真他妈的惨不忍睹。

另外,地坛公园在搞书市,到五月十一日,其中Z-52是三联的摊,大量五折旧书
其中就有邓广铭的《岳飞传》和《韩世忠年谱》
真要有兴趣就买回来看看,比自己空想强多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菠萝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42
编号 27696
注册 2004-12-13


汪精卫和老蒋也是路线之争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congwanshui
(超级大虫)

Rank: 9Rank: 9Rank: 9
组别 校尉
级别 安北将军
功绩 26
帖子 2624
编号 82197
注册 2006-9-8
来自 湖北


发表于 2009-5-7 11: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到有些人的发言,中国的被奴役还真是一点都不冤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engyiem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217067
注册 2007-9-18


发表于 2009-5-10 16:5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按你这么说当年日本占东三省、占华北也不该收回,因为中国当时太穷,给了日本人算了。这叫什么理论,就是投降主义,汉奷。这种大是大非问题不应讨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皮特喵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224307
注册 2007-10-6


发表于 2009-5-10 18:0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直接上资料,看看楼主所谓的“民生派”的伟大慈爱的民生举措:

诏诸路常平使见卖官田,并令见佃人增租三分,如不愿增者,许人刬佃,后诏转运提刑司官田亦如之。诏在十二年二月辛酉二十一年九月戊戌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


众所周知绍兴11年时和议签订,而从上述史料可看到,加倍盘剥百姓的行径却在议和签订之后的绍兴十二年愈演愈烈!

好个民生派!好个“全面”、高瞻远瞩!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皮特喵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224307
注册 2007-10-6


发表于 2009-5-10 18: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宋高宗、秦桧本人都没有给自己打过经济这个挡箭牌,倒是有不少后人一厢情愿地帮他们用这个当挡箭牌

看看人家宋高宗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若使百姓免于兵革之苦,得安其生,朕亦何爱一己之屈!“

人家其实是胸怀天下,包容南北!果然具有远见卓识,早知道几百年后是一家亲。当然啦,老赵眼里,只有兵革之苦才是苦,被屠杀,被奴役,被卖到蒙古、室韦当奴隶,不是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皮特喵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224307
注册 2007-10-6


发表于 2009-5-10 18: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黑传说 于 2009-5-1 23:45 发表
感觉更像是战略之下的战术争议,而非路线,更非爱不爱国之争。——这是反推出来的。
1、如果是路线之争,那么必然牵涉到大批人物,不会只杀一两个人了事,更不会以“莫须有”入罪,中国人对付路线之争的方式大部分是:捉住对方“确证”的问题,比如贪腐了多少money,但一定要“明确无误”、“证据确凿”的指出,然后一拉网,把支持另一路线的一起搞妥,这样失去对手,路线之争自解。
当然,宋朝的风气比较好,不会杀一批人,但搞倒“一批人”是一定的!但岳飞被干掉时,没见同时有多少有实力人物也被牵连进来(他部下不算,而是和他公共地位接近的,甚至是后台老板之类的)。
而且,莫须有,应付不了一班铁杆粉丝的(历史也同时证明了,“当时”岳飞的粉丝还是太少了,没有影响力,以至于一个莫须有就能干掉他,干掉一个岳飞,竟然都不需要一个役吏,岳飞同志的政治势力也太弱了)
2、如果是爱不爱国之争,那么当时谁下得了刀?这种愤青状态下,皇帝就是手握确凿的对方罪恶证据都会因为爱不爱国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而被抵消,想杀都杀不了,何况是以一个莫须有的方式下手

3、战略目标一致之下,就不会出现路线问题的人海问题,也不会出现爱不爱国的举国愤青状态。当然,这种情况下是会有个别家伙经常违背节度,自夸军功,私养民心,公开说老大的不是,干涉老大的继承人问题的“跳梁小丑”,需要教训下,以达杀鸡儆猴的效果。————日常生活中,老大对付这种情况,一般是对跳得最凶的那个下狠手,可能岳飞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莫须有地干掉了


总结一句话,岳飞被杀,不是路线、爱不爱国之争,只是因为他平时跳得太凶了,老大和其他人都很不满,早就想灭了他,于是做了顺水人情,送给金国当和谈礼物了。  

没有半点史料依据,只凭自己脑袋想出来的YY,都不配我批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皮特喵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2
编号 224307
注册 2007-10-6


发表于 2009-5-10 18: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9-4-22 22:49 发表

请证明“再继续北伐,老百姓都饿死”,以及议和后宋朝降低了赋税水平。

绍兴议和后,完颜亮南下时遭殃的还不是老百姓?

明明和史实相反,他们证明得出来嘛?

顺便说一个好笑的事

我见过的,帮秦桧打着经济这个挡箭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这些人无法解释停战后租税反增的事实,有的被逼急了,说,那是因为要给金国交岁贡,不得不增加赋税的

哈哈,差点没把本人笑死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tonyget
(精神病院院長)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1
帖子 2088
编号 14850
注册 2004-8-6
来自 時空幻境


发表于 2009-5-10 18: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一把菜刀霸轩辕 于 2009-4-22 22:34 发表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北宋后期年财政收入6000-8000万贯

而南宋刚建立没几年就达到了7000万,军费和行政开支7000万

这显然是大幅提高了赋税征缴

可见财政压力多大,再继续北伐,老百姓都饿死 ...

南宋的俸禄是中国历代最好的

另外南宋军队规模庞大,养的人多。城中的地痞流氓无业游民一类的,全都收编到军队中,等于是靠国家的福利养了很多人。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 04:5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37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