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luke19821001 于 2009-3-22 20:44 发表
关于常理的问题,我想说一句话:别TM吧作者当成白痴!
我的语文老师曾告诉我,一篇好的文章要拒绝废话,假如作者不是想写“接下来将要下雨”那么他写“乌云密布”云云的东西就完全是废话,这是下三流作家干的事情。假如作者真的要突出“乌云密布之后又云开雾散”那么他绝对不能只写乌云,后面空在那里什么都不写,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个作者完全就是骗稿费的白痴。
所以很多人对一些文章的推测根本就是无聊之举,因为作者写了“乌云密布”这种事情之后,如果上下文没有透露出“云开乌散”的意思,那么就可以100%肯定下雨了。当然,假如作者是白痴,就另当别论了。
但是,作者的所谓“恐有失”的论调是不对的,因为恐有失和乌云下雨完全不一样,乌云下雨的事情是日常知识,但是并没有什么日常知识说明“恐有失”之后就必败。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关羽会玩“拖刀计”那么当他决定玩的时候,肯定要假装出不敌的样子,否则敌人怎么会追来?那么关羽不敌的时候,刘备这边的人会不会出现“恐有失”这样的忧虑?如果刘备这边的人对关羽的套路非常熟悉,也许就不会担心,但是并非所有人都熟悉吧,即使是刘备,也可能不知道关羽到底是真的失败还是装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装的,那么敌人也很容易发觉),那么这时候刘备这边压阵的人因为害怕关羽真的输了,出现“恐有失”的情况,甚至鸣金收兵,难道关羽就真的不如人了?
还有,关于张飞单挑马超,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平局。作者的目的就是想突出一个双方都一样强的场面,否则就不需要大那么多场,还让张飞也玩起了射箭(你什么时候见过张飞射箭),作者的目的明显就是说双方都使出了全力,但是都无法胜过对方,这才是常理推断的结果。至于刘备的“恐有失”,非常明显,两人谁也奈何不了谁,总不能无限的打下去,总要出现一个什么原因双方罢兵,所以刘备出来了。同样的情况如果是马岱鸣金也很正常。但是马岱指挥马超很明显是不合适的,而刘备指挥张飞则很合理,所以是刘备出来了。 另外还有一点,张飞现在是什么身份?刘备都快当皇帝了,张飞类似亲王(而且年长)。而马超不过是一个光脚的年轻匹夫。张飞这样的身份和马超拼命有什么好处?这样的仗打赢了作用不大,万一张飞有点损伤,那么刘备方可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假如我是刘备,100回合就鸣金了,何必和“光脚的年轻匹夫”去拼命呢?.
1、难道关羽就真的不如人了?【不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作者一定会有相关交代】
2、何必和“光脚的年轻匹夫”去拼命呢?【不拼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