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读《后汉书》随笔, 光武起于宛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7-11-30 15: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读《后汉书》随笔

读《后汉书》随笔

--------------------------------------------------------------------------------

《光武纪》云: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十一月,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

由此来看,刘秀刘縯是分别独立起兵,互不知会,因此当刘秀起兵次月回舂陵后,才得知刘縯亦已起兵。

然《刘縯传》记载却与此不同:伯升……于是分遣亲客,使邓晨起新野,光武与李通、李轶起于宛。伯升自发舂陵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

这明明是说,刘秀起兵于宛,乃是刘縯的统一部署,一切都在刘縯的掌握之中。

两者说法到底孰是孰非呢?读《李通传》,豁然而解:“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

对此李贤注曰:“前队大夫谓南阳太守甄阜也。属正谓梁丘赐也。”而阜与赐此后两次与刘氏兄弟交战,直至次年方被斩杀,则显见刘秀与李通之计划未能成功。因此光武与李轶逃归舂陵,方才参与了刘縯的起兵。

如此来说,《光武纪》中所谓刘秀“起于宛”诚为曲笔,即《刘縯传》中“使光武与李通起于宛”亦是虚词。所谓“起于宛”者,不过是刘秀和李通谋划的一次未遂兵变而已。(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实施)

《光武纪》曰“十一月,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称“将宾客”而非“将兵”或“率众”,可知此时刘秀回舂陵时,根本没有军队相从,跟随者不过寥寥数宾客而已。因此,也就谈不上“起于宛”之说。

《刘玄传》:“是时光武及兄伯升亦起舂陵,与诸部合兵而进。”正相印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绝世天骄.
(大隋高祖文皇帝落魄子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98
编号 193808
注册 2007-7-26
来自 天津


发表于 2007-12-1 18:03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呵呵,如此说来,光武起于宛还真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希特勒啤酒馆政变,一个先机尝试而已,规模恐怕也就是前两日菲律宾十几个军人,一个准将占领酒店,要求阿罗约下台的6小时政变相仿了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5-19 18:36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44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