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下我把这个写在自己空间里面的回帖:
leqian
我也很喜欢看的. 不过现在年代不同, 战略层次的电影早就不行了. 中学时候看的号称苏联拍的最后一部战争片"斯大林格勒", 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战场的局部细节. 最高统帅部的决策层描绘比以前的黑白片少多了. 在欧美大概早就没人拍. 写实倾向在七八年前以前好像基本上停止(细红线, 兵临城下, 这种片我们大学毕业之后还有么?). 兄弟连是电视剧, 我觉得不太一样, 虽然我承认很好看. 而且可以想象, 汤姆汉克斯和斯皮尔伯格为拍摄大兵瑞恩肯定投入不少, 要不有效利用一下这些资源太不划算了. 现在大家爱看的是漫画式流程, 好比斯巴达300超人这种, 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觉得自己老了...
跟最近几年的兴趣有关, 我最希望看的是小部队的真实战术细节, 而这个在好莱坞的战争大片里都挺走样了. 更别跟我说太极旗飘扬, 男人的大和这种, 纯他妈瞎编, 虽然他们拍摄技术都不错, 太极旗飘扬的导演号称跟着好莱坞跟班n年才回来憋出这么一部, 都比八一的好. 太极旗里面唯一一个我军镜头, 大批志愿军战士简直像蝗虫一样密密麻麻满山遍野的冲过来. 那阵势一个手榴弹至少炸死俩, 一发炮弹恐怕要报销一打. 也太他妈夸张了. 谁是猪脑才这么冲. 野猪才这么冲. 我军虽然是用人海战术, 但是冲锋的时候相邻两人至少间隔2米, 以一迫击炮炸不死两个人为准. 就像大决战那样.
珍珠港算是好莱坞战争大片里比较新的. 可是这个, sigh, 偷袭珍珠港的时候那哥儿几个一共打掉了多少架飞机? 历史上整个战斗联合舰队一共损失了多少架飞机? 比比就知道了. 这几个人大概从小打飞机练出来的, 怨不得人家.
反正关于战争片我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理想破灭之后蜕变成成保守主义者. 最理想的是宏大而真实的战争场面. 其次, 要写实, 完全的写实, 生活, 战斗, 越认真越好. 这不是矫情, 其实很难做到. 现在人对于战争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了解, 很可能包括大部分战争片制作人员. 过低的水准可能让他们觉得稍微抖点猛料观众就很满足了(可能大部分观众, 除了你我这样的, 也确实都挺满足吧). 也可能这两件事情的要求太高以至于一般电影的成本和制作周期没法做到. 再就是军迷群体(以及伪军迷如你我这样. 不过说老实话, 男生都是伪(各种)球迷和伪军迷, 如果不是真球迷和真军迷的话. 要两样都不是那就ft了, 通常他和咱们会很少有共同语言)太小了. 大片这种形式其实很不适合小群体的口味. 就别指望了. 要不然das boot这种, 估计n多人进电影院看不多久就要睡着了...
推荐一个youtube上的clip, 1936年的英国片. 看了之后你也许会觉得, 之所以他们现在不爱拍宏大场面的战争片, 是因为他们老早就玩腻了, 对他们来说2 old了.
9月19日 11:46
小鸟 (注:也就是我)
太极旗飘扬和珍珠港这种大片的战争部分实在用垃圾二字形容足矣。太极旗中志愿军冲锋那一段不是一般的弱智。一堆蝗虫涌过来,要是CS里面花300买个手榴弹,能赚回来一把4750的AWP。蝗虫的事按下不表,有人考证过志愿军不会举着五星红旗冲锋。这个从道理上讲似乎是上升到国家主权和志愿军性质的问题,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一向拿捏得很有分寸的。但是作为一个韩国导演,恐怕就很难注意到了。珍珠港也是无话可说了。日军的所有损失全算上好像也不及那两兄弟吧。相比其他们来,国内片子的艺术加工可算是相当的厚道了。
我们这些伪军迷自然是希望片子能拍得更加写实和注重细节。其实有一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搞清楚。日军冲锋是不退子弹的,但是步兵操点规定白刃战必须退子弹,我就在想他们什么时候退?冲进对手战壕再退子弹?这不是自虐是什么?有那时间足可以被砍死两回吧,碰上刀快的。像这种问题,相信很难在电影里面找到答案。
夜袭这种片子,显然,让我们看总归觉得还少点什么。不过我们这个群体现在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是被忽略的弱势。对于学校统一观看的中小学生们而言,这种片子肯定至少不会让他们有大举逃跑的冲动。想到这一点,进步还是很大了。
同样是二战,东方战场和西方战场完全是两个样子。西方战场更多的是武器之间的较量,政治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军人之间还存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就可以投降。但是东方战场却是民族之间生死存亡的斗争。东方战场惨烈程度是远远大于西方战场的。西方战场最多说残酷,东方战场绝对可以说是悲壮。这个词对中国军人和日本军人都适用。东方战场能够提供的素材,绝对比西方战场更加丰富和震撼。如果有好的拍摄环境和好导演,绝对能出非常多的精品。不过,现在是不指望的。能有点进步,能让我对片子有耐心看完,我就比较知足了。
9月20日 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