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4-26 17:38 发表
春秋时期的秦国和楚国相继崛起为大国,其中秦国更是从戎人手中夺到了丰、镐和周人的发祥地周原(这个可是事实意义上最早的"中国"),而楚国也曾出兵郑、蔡(地处中原)
但是因为秦人出于东夷,楚人出于荆蛮之地.因此其地位始终得不到各国承认,,《春秋公羊传》的说法是------夷狄也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不对。
秦人虽出东夷,但却是得到周天子正式分封的,不能算是蛮夷。否则,秦、赵同源,若秦为蛮夷,赵将安处?你看《春秋》中可曾把赵氏视为蛮夷?秦虽曾被中原诸侯拒绝与会,那基本上是因为秦处西鄙,且秦的文化的确落后于齐晋鲁卫诸国。
楚国本来就是蛮夷,它虽然曾子事周室,但不过是迫于形势,而不是天子分封。且时服时叛,所谓“蠢尔蛮荆,大国为仇”是也。终西周一世,成王、昭王、厉王、宣王都曾征伐楚蛮,可见西周时,楚和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诸侯对天子的关系。
而“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一句,北狄自然是纯纯粹粹的夷狄,他们破卫、亡邢、灭温、侵燕、犯曹,甚至曾经攻克王城洛邑,则其对华夏危害,可见一斑。而南蛮指的则确实是楚国,自鲁桓公六年楚侵随开始,不过数十年,便尽灭汉阳诸姬,而当成周室分封汉阳诸姬的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楚蛮。此时华夏南方屏障既失,楚人便开始问鼎中原,“以观中国之政”(《史记·楚世家》)。由此而言,《公羊传》的这句话并没有说错,此时的的确确是““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赖有齐、晋两国,北灭狄,南御楚,才保证了华夏文明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