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现代文艺 » [征文]风看秋雨


2006-6-25 17:52 风使
[征文]风看秋雨

我根本谈不是个读书人,好好的书没看过几本,村村拉我来实在是强人所难,摇摇头也只好把头皮硬起来,到这充个数。既然不是读书人,也不怕别人说我俗了。我还是蛮爱看余秋雨的书,这里就说说余秋雨的散文吧。

翻翻余秋雨的书,很容易让我放下繁琐劳累,静下心来。似乎他的散文是一把开启时空的钥匙,心跟随着古老的文明回到了早已远逝的年代。篇篇散文引导着我神游名山和大川,跨越历史和现实,徜徉于东西方文明,定格稍纵即逝的瞬间。余秋雨的散文将其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通过充满哲理的词语让我慢慢品味,细细咀嚼。

《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阐述中国历史上那些感人肺腑的辉煌,从《道士塔》的悲凉可叹到《莫高窟》的无奈失意,四大书院的荣辱兴衰,苏东坡突围的沉重苍凉……让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看到了中华文明的盛极而衰,也让我找到了让人窒息的阴影。

《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则着重考察人类几大文明的兴衰史,既有对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波斯文明及印度文明衰败的历史思考,也有对希腊文明孕育欧洲文艺复兴的辩证追溯从余秋雨散文的字里行间,可以清晰的看出他以期从中找出有规律的东西,试图为中华文明重新构建提供借鉴的情绪。

《霜冷长河》力图探索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下形成的国民心理,期盼构建一个充满真诚、善良、美好国度的良好愿望,不由得让人自问比之心胸逼仄得多了。

余秋雨散文的特色在于散文和人文历史的结合,确实独树一帜,让人颇觉新意。

余秋雨散文的布局结构也十分成功,其中我喜欢的名篇《风雨天一阁》,其布局十分精到,用文化人的眼光去剖析藏书楼的兴衰变故,娓娓中尽现功力。听过余秋雨的讲座,说他的写作心得——构造“两难”,赏析他的文章写作方法、布局结构、成功要领,实在是大有收益。

很多人说余秋雨煽情、而我却认为他的散文最吸引我的,便是他那敢于径直面对悲怆的勇气,在我看来这份勇气正是余秋雨散文的魅力所在。我向来不愿意去面对生活的悲伤面、社会的阴暗面、人文的悲情面,但是我却会为余秋雨文字中的勇气而心潮澎湃,让我明白了不论是站在繁华喧闹中,还是坐在冷清废墟里,我们都应该有勇气去谈叙,去发现,去探寻。前方可能是一片美景,更可能是满目疮痍,但是都需要我们的勇气去面对。不管有怎么样的阴影,同样可以怀揣着执著、怀揣着希望、怀揣着勇气……

余秋雨的散文还是非常大气的,他可以天马行空的谈天说地,可以海阔天空的博古通今;可以文采斐然的抒情言志,可以不失浅薄的怀人忆旧。随心所欲的上至天文地理下到人生百态,尽在其笔下潇洒点过。散文将作者的才学、禀赋、气质、性情袒尽情展现。他的散文有一种天然的真挚、自由、从容,这一点就好像钱谷融先生曾说的:“如果它拘束了我的自由,要我隐藏了一部分真性情,那我就宁可不要”。把自己所思所想清清楚楚地显示在读者眼前,尽在其文字中。

说到余秋雨,不说说他和别人的笔战,似乎很不爽。昨天还翻出三、四年前金**和他的“咬”战来重温。确实,写的多了,要挑出毛病那是肯定有的。且不论谁对谁错,我只想说说我对这类事情的看法。记得曹子建曾感慨:“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往往自命不凡,又以自己的偏爱来欣赏自己,笔战从来就不曾停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些人看不得旁人好,自己倒没什么作品叫得响,能让人记住他的却是对他人从作品到人品的大肆攻击。这种借骂人出名可就连“笔战”都谈不上了,大有借船出海的味道,让人心中对这些人不爽的很。不管在这些所谓专家行家眼中,余秋雨的作品如何的不值,但是能够让现在的新新人类捧起来读些相关历史知识的,我觉得就是成功。我发现当年的“咬”战所放置的版面是“文娱”版面,不由得也觉得微妙,虽说是文化事件但还到底是娱乐成分多哈。鹅湖之会虽说有朱熹“理学”和陆九龄、陆九渊“心学”之间的争议了三天的不欢而散,却更有辛弃疾和陈亮的词坛鹅湖之会惺惺相惜。可见“相亲”成了“相轻”,不学好只能说是RPWT了。

说了好多好话,感觉自己也有些害羞一下。虽然喜欢余秋雨,其实平心而论,当代散文家余秋雨、余光中、贾平凹虽好。但是论文笔还是无法和近代的散文大师匹敌。这和读书多少、读书面多宽、学问深浅、博学多知的差距有关。若是要真正去悟散文之道,我还是推荐民国时期的散文小品如:胡适的《追忆曾孟朴先生》、林语堂的《临别赠言》、丰子恺的《午夜高楼》、老舍的《想北平》,还有沈从文、朱自清、郁达夫等等大师,应该有很多集结成册的书吧,推荐下。
:lol:

[[i]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6-6-25 21:29 编辑 [/i]]

2006-6-25 21:16 冰祁步
平时都没什么空看虾米闲书

所以只闻秋雨先生大名,而未读其作品 :lol:

2006-6-25 21:44 皇城跟
风使兄写得好文~~:unsure:
当代的几个作家无一没挨过骂~~王朔~贾平凹~余光中~余华~苏童等都未能幸免~~挨骂最多的就是余秋雨了~~
秋雨的文史知识确实有所欠缺~~看来他对传统文化各门类比之钱钟书等人所知尚浅~~
但他哲人式的笔法确实不错~~以某看来他的文很有诗人的气质~~特别是《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确实透着他探求中华文化盛衰原因以及国人国民性的意思~~有哲理性有现实意义~~再者他的写作方式很容易让20岁左右的年轻人接受~~
他喊着“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感觉他后一点做得好~~而前一点能力还不够~~
对于他的作品某以为该取其菁华~弃其谬误~~

2006-6-25 22:20 TOP
风使兄这篇如果还算充数,那我的只能算赠品了……

余秋雨老师的作品看的不多,早几年他风波不断,负面报道不少。不过即使一个作者的人格有缺陷,也不能抹杀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我虽然不是绝对的拥余派,至少很欣赏他的优雅文风。

支持一个。:^%

2006-6-26 11:00 莫邪
比较喜欢他前期的作品

后期写的商业味儿过重了。

我想我一辈孖也无法忘记第一次看到他那篇《遥远的绝响》的那种震憾!

2006-6-26 11:04 蒹葭苍苍
我近来一直在读郁氏散文。

2006-6-26 11:07 弓骑步
老余也是晚节不保的典型啊,越写越回去了。<_<看在是某家的本家,就不再诋毁他了。:P

2006-6-26 21:11 风使
苍苍在读郁达夫?他的我最喜欢《怀四十岁的志摩》。

2006-6-26 21:13 风使
重复了2楼。
只好再废话一句,蔡元培、朱自清、冰心、吴宓、戴望舒、徐中玉、柯灵、苏雪林、周作人这些大家名气大,散文成就之高,实在值得一读。

[[i] 本帖最后由 风使 于 2006-6-26 21:20 编辑 [/i]]

2006-6-27 15:25 村夫
鵝湖之会哪里惺惺相惜了,姓朱的完全是被玩弄,人家象山寫了首诗揶揄他,他三年之后才想出了一首反駁的诗,不过仗着门徒多,到處吹嘘自己跟人打了个平手。:huh:

2006-6-27 18:52 绯甄茗
余秋雨的书据说是不错的无奈受到流言影响,虽然知道不可尽信,但对他的印象一直好不起来,先入为主也颇头痛

2006-6-27 22:48 风使
村村确定看清楚我指的鹅湖之会惺惺相惜的是哪一次了?:qDD+
还是我病句误导了?:q))+

2006-6-28 00:19 贺兰拍马
好文啊,俺很惭愧。。。遁走。。。:qDD+:ph34r:

2006-6-28 01:47 村夫
[quote]原帖由 [i]风使[/i] 于 2006-6-27 22:48 发表
村村确定看清楚我指的鹅湖之会惺惺相惜的是哪一次了?:qDD+
还是我病句误导了?:q))+ [/quote]
[color=Blue]却更有辛弃疾和陈亮的词坛鹅湖之会惺惺相惜。[/color]
:qDD+,:qDD+!对朱熹这人厌惡到极点,sorry了。:P

2006-6-28 12:27 大头笨笨
:ph34r:散文的文字处理、写作技巧、立意等,其实都在退步,再过几年,将无散文……

同意村夫对朱熹的看法,哈哈。: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征文]风看秋雨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