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6-14 16:15
萧云飞
做不到的事情或者超出自己的能力外了,还强要去做,外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是蠢材是什么?
比如今年世界杯没有中国队,结果中国足球队硬要去德国球场,被人家撵了回来,还不许大家笑的?
诸葛亮做的会有一大堆人为他开脱,要是中国足球队这样做了,不知道多少人站在中国足球队这一方?
[[i] 本帖最后由 萧云飞 于 2006-6-14 16:17 编辑 [/i]]
2006-6-14 21:27
强权就是公理
[quote]原帖由 [i]萧云飞[/i] 于 2006-6-14 12:23 发表
国民党没有这样做,正说明了国民党不够强大.反正国民党不会傻到弄一个十全必克去日本割地.
蜀国强大了?连和对方战略决战都不敢,只能期待占些边疆之地而人家不反应而已,结果人家反应的很强烈,一棒子就打回去了 [/quote]
萧兄如何得知诸葛亮期待占些边疆之地而人家不反应?莫非孔明托梦?蜀国强大是指与刘备刚死时相比,弱国战胜强国,一方面发展自已的力量,一方面透过削弱别国力量,这是正确之极的,照阁下之论,是不是刘备根本不应该去打汉中,应直取许都。
2006-6-15 13:02
猪小弟
如果不进攻就是魏进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啊
2006-6-16 02:12
蕾教不改
是人总有错,人无完人啊。
2006-6-17 12:46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萧云飞[/i] 于 2006-6-14 16:15 发表
做不到的事情或者超出自己的能力外了,还强要去做,外加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是蠢材是什么?
比如今年世界杯没有中国队,结果中国足球队硬要去德国球场,被人家撵了回来,还不许大家笑的?
诸葛亮做的会有一大堆人为 ... [/quote]
唉, 曹操也顺道成蠢材了. 瞧瞧汉中和伐吴吧. 自己做不到还要强去做, 又完全不听人意见. 不是蠢才是什么. :lol:
2006-6-17 15:52
杨少凡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6-6-17 12:46 发表
唉, 曹操也顺道成蠢材了. 瞧瞧汉中和伐吴吧. 自己做不到还要强去做, 又完全不听人意见. 不是蠢才是什么. :lol: [/quote]
》》》典型的唯成败论嘛,照他这么说,与诸葛亮相比西方也有一天字号大蠢材——“战略之父”汉尼拔便是。
2006-6-17 16:27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萧云飞[/i] 于 2006-6-13 10:34 发表
各位的观点可不是早死早投生嘛!所以春秋战国期间,韩魏应该先去打楚国,再去打秦国,东晋十六国期间,成汉应该早就顺水东下去从东晋割块土地.五代十国期间,南平最弱小,就应该发兵进攻中原.宋金年间,大理也应该发 ... [/quote]
恐怕不会有人苛责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吧,毕竟大汉正统,争取统一也无可厚非
2006-6-20 21:22
dozeworm
嗯,穷兵黩武,也算是一错
2006-6-20 21:53
飞翔雨点
是啊 孔明 虽有 过 但 是他 毕竟 完成 了 三 统 天 下 的 啊 所以 是有错 嘛 饿不对 说没错 也不对 ........:qoo+倒 是很 热 的话题啊
2006-6-20 22:05
青蓝
那么多人都不懂穷兵黩武的意思? 诸葛亮那种出征勾得上穷兵犊武的意思? 好好番查字典看看有没有一个能保障国内内事顺利, 健康的发展的穷兵犊武看看?
2006-6-21 09:53
火焰心
我也说说我的看法:
1,诸葛亮不论大小,事事亲为,是因为他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因为以刘备当时的身份亲自去拜访一个27岁的青年,这个举动不能说没有,但一定不会天天都有,所以诸葛亮为这份知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刘禅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阿斗”的,亲贤臣远小人和亲小人远贤臣之间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2,诸葛亮并没有猜忌魏延而是十分地看重他,至于他没有采用魏延提出的计策去长安,有他的考虑(魏延的计策有出其不意的地方,也有极其冒险的地方,诸葛亮最后没有采用,我认为是因为他实在是输不起,不敢拿出一万人去冒险,蜀汉的老本实在是太薄了)。诸葛亮一直到死都是非常重用魏延的,而魏延也是一个非常有将才而且十分勇猛的将军,魏延在诸葛亮死后是被杨仪诬陷(因为他们之间不和),最后冤死的,而魏延也从来没有想要反叛。
3,对于第三点,有好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的看法是诸葛亮采取的是一种以攻代守的方法。其实,如果当时孙权没有听信吕蒙的建议,偷袭了荆州,诸葛亮隆中对的设想未必不能实现,但是后来的情况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所以诸葛亮只能采取以攻代守的方法,而且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那时,整个曹魏在诸葛亮的攻势下也只能是忙于应付,但是蜀汉和曹魏在实力上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如果不是诸葛亮太早就星陨五丈原,如果再给他十几年的时间,再加上蜀汉和东吴这次达成的同盟(这次可是真正的同盟),天下的结果还真是未可知也。
如果说有什么的话,那诸葛亮是对后续人才的培养关注得不够,他不是不想,而是实在没有空余的时间了(唯一的一点时间都用来培养姜维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敬重诸葛亮不仅仅是敬重他的才智,主要是敬重他的为人。
2006-6-21 10:03
东山小草
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不能因为英格兰有贝哥这位名气超响的,就认为其他人没名气吧
2006-8-14 20:43
博士仁
人非圣贤,我看来做为一个人来讲老诸做的算很完美了,毕竟他不是神
2006-8-15 09:03
兰陵酒
我认为,诸葛除误认马谡之外几乎无大错。
为什么这样说。
1。有些人认为不注重军事人才的培养是他 一大失着,须知人力有限一,个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可能是必恭亲,培养人才本来就不是他的责任,当时的官吏制度已经有一套选拔的体系,责任是在那些负责这一项的官吏身上,反观魏国,人才汲汲,而人才的发掘有偏劳过那些司马,曹真,郭淮之类的大臣吗?他们本来就军务烦忙,谁有空来着。
2。诸葛后期的穷兵黩武,导致国力巨耗。这要从关羽说起,关羽当时拔镶城只是为了进攻汉中主力做的佯攻,而他假戏真做,导致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本身就违背了诸葛占荆益,联吴抗操的战略,本来好好的钳试进攻被搅乱,夷陵一役更是动摇国本。这是基本上已经是三家最后归魏的结局,之是还不知道后有晋罢了。有人说话说的太早,那只是你不了解三方的国力对比已经悬殊到何等的地步罢了。诸葛的6出岐山不过是为了磕尽人臣之责,可怜大好的隆中之策就这样废了。
2006-8-15 11:04
Claymore1984
个人不认为诸葛有什么大错。
荆州的丢失,主要责任在于关羽,他太过于自傲,对待吴国的态度也太差,最终,惹恼了孙权,才有败走麦城。
在荆州丢掉之后,仅靠蜀国一己之力已是无法攻魏了,但那时候,蜀吴已经再度结盟了,诸葛的多次战役都是想与吴国配合,同时作战的,但两国相距太过遥远,通信不便,所以很难做到统一行动。那怎么是穷兵黩武呢?
2006-8-15 11:29
sos2290
关于选拨人材,很多人忽略了一点,人材的标准,即“德”与“材”的结合。
刘备时期不存在这个问题,大耳哥还是很有能耐的,御下有方。但是换了刘阿斗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比如曹操用人唯材,曹丕曹睿也勉强做得到,但是换了曹芳等人,他就做不到用人唯材,因为他统御不了司马家的“人材”。人说曹魏用人唯材,可它的灭亡,也是因为“用人唯材”。
换过头看蜀汉,廖立,魏延这些人,绝对是人材,但是他们都是极有个性,很难驾御的人,刘备,诸葛亮敢用,可换了阿斗哥,他就未必敢用。
纵观蜀汉中后期的将领,不光得有“材”,还得有“德”,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对后主形成威胁。魏吴都发生过权臣专政欺主的事情,唯独蜀国没有,诸葛亮的苦心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德材兼备的人是很少的,加上蜀国地小偏远,人材的选拨自然无法解决。
论人才选拨制度,魏国的九品制度其实是最落后,对后代造成恶果最深,也是历代被骂得最惨的,具体的大家可以自行查阅资料。
2006-8-15 11:37
sos2290
另外,历代后人最推崇诸葛亮的,并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他的为人。
比如你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和一大笔遗产,那么在你临死前希望托孤给谁呢?曹操?司马懿?还是诸葛亮?
想通这个道理,就明白后人为甚么敬重诸葛亮了。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