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请教刘备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吗?


2006-6-6 23:01 老不看三国
肃老的意思是不是刘备有这个攀亲的觉悟,但没这个水平?:lol:

2006-6-7 00:51 青蓝
只是其后人而已, 并非是爵位的合法继承人.

2006-6-7 00:57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老不看三国[/i] 于 2006-6-6 23:01 发表
肃老的意思是不是刘备有这个攀亲的觉悟,但没这个水平?:lol: [/quote]
刘备还是挺有水平的。诸葛亮见了刘备就说他是帝室之胄,随后他到了江东替刘备联合孙权的时候又搬出了帝室之胄,张松背地里出卖刘璋也用的是宗室的名号。

刘备觉悟也很高,只要能和汉朝攀上亲可以换祖宗的
[color=Red]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color]
再结合刘备的生平来看:刘备早年曾做过平原相,平原与临邑相隔不到50公里,而且临邑又在平原郡内,刘备为攀亲戚在平原期间的确很可能自称临邑侯的后代。这个临邑侯是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齐武王刘寅的后代,与那个中山靖王没什么关系。
只不过刘备造假的水平还差点,刘备当了皇帝祖宗要追溯到汉成帝那一辈去,不知道刘备这“七庙”是怎么立的。

[[i] 本帖最后由 慕容燕然 于 2006-6-7 01:02 编辑 [/i]]

2006-6-7 01:33 青蓝
刘备觉悟也很高,只要能和汉朝攀上亲可以换祖宗的
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我晕, 典略里的记载到底是刘备在平原令时自称散播的还是典略误考误记的都尚未弄明白就给刘备加罪名了?~


刘备到底是哪一宗的, 目前考究还欠证据. 是否造假, 尚没定论呢. 肃杀倒是一股脑的把所有称为帝后的记载说是刘备自造的谎言, 急了些吧?

2006-6-7 06:11 慕容燕然
[color=Red]备本临邑侯枝属也。[/color]这里没有任何记载说刘备是自称散播,典略也承认刘备属于汉朝皇室之后。
刘秀的兄长刘寅辅佐刘秀打下江山,论德才比只会繁殖的刘胜强了百倍。刘寅是刘秀的兄长属于堂堂东汉宗室,论血统又比那刘胜近了不知道多少倍。你凭什么认定典略是在给刘备加罪名。
三国志在记载刘备祖宗的时候犯了常识性的的错误,典略的记载又与三国志冲突,你凭什么认定典略就是误考误记。
正因为关于刘备的祖宗是谁有这么多问题出现,所以完全有怀疑刘备血统的理由。青蓝要维护我汉寿亭侯关羽的神圣不可侵犯,急了些吧?

2006-6-7 06:24 cctvns3
英雄不论出身

2006-6-7 09:47 tiger1970
还是那句话:疑古不能只怀疑和自己论点不同的证据。信古也不能只相信和自己论点相同的证据。
另外,再添一句:一切论点均要有第一手资料支持。建立在二手以及多手资料上的论点都是难以确定的。

2006-6-7 10:31 老不看三国
:wub:肃老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后裔确实是后裔,但是不是那个刘胜就难说了,应该是这样。

2006-6-7 10:37 绝世天骄
[quote]原帖由 [i]老不看三国[/i] 于 2006-6-7 10:31 发表
:wub:肃老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后裔确实是后裔,但是不是那个刘胜就难说了,应该是这样。 [/quote]
如果要找祖宗,怎么说也该找一个地位显赫的啊~刘胜名气不大(好象现在出名除去刘备的原因,就是那个金篓玉衣了~),他刘备要不是真的,干什么找他呢?

2006-6-7 10:40 老不看三国
:lol:这个问题交给肃杀同志回答!

2006-6-7 17:03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慕容燕然[/i] 于 2006-6-7 06:11 发表
[color=Red]备本临邑侯枝属也。[/color]这里没有任何记载说刘备是自称散播,典略也承认刘备属于汉朝皇室之后。
刘秀的兄长刘寅辅佐刘秀打下江山,论德才比只会繁殖的刘胜强了百倍。刘寅是刘秀的兄长属于堂堂东汉 ... [/quote]
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再结合刘备的生平来看:[color=Red]刘备早年曾做过平原相,平原与临邑相隔不到50公里,而且临邑又在平原郡内,刘备为攀亲戚在平原期间的确很可能自称临邑侯的后代[/color]。这个临邑侯是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齐武王刘寅的后代,与那个中山靖王没什么关系。

典略承认什么这本身没多大关系, 典略里的考究如何跟陈寿比如何也无关系, 这里说的主题是你肃杀老兄自提出来的[color=Red]刘备为攀亲戚在平原期间的确很可能自称临邑侯的后代[/color], 这算是典略里的内容么? 你这一贴貌似不是在说典略承认刘备的宗室身份, 而是在这以你自己的话来说刘备是在平原称临邑侯的后代, 到了新野后又自称刘胜之后. 这完全已经是变了意思的造假而已.

2006-6-7 17:14 慕容燕然
一方面刘胜儿子多,万一哪天真要认真查起来只能无从考证,信则有不信则无比较好糊弄。
另一方面刘备出生涿郡,离中山过比较近,顺道就攀上这门祖宗。正如他在平原时离临邑比较近是一样的。

2006-6-7 17:20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6-6-7 17:03 发表

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再结合刘备的生平来看:[color=Red]刘备早年曾做过平原相,平原与临邑相隔不到50公里,而且临邑又在平原郡内,刘备为攀亲戚在平原期间的确很可能自称临邑侯的后代[/color]。这个临 ... [/quote]
你引用我的帖中遗漏的这句足够回答了:正因为关于刘备的祖宗是谁有这么多问题出现,所以完全有怀疑刘备血统的理由。

2006-6-7 17:59 葛朗台
既然三国志明确记载了,又没有什么绝对的资料能推翻,我看就不必多费唇舌了
否则再来个曹操真是曹参的后代吗?孙坚的祖宗是孙子吗??有意义吗??

2006-6-7 18:18 hengsf
同意楼上兄台的,毕竟是1800年前的历史人物,总不能做个血型鉴定吧?除了相信史书之外,我认为别无它法

2006-6-8 01:35 青蓝
[quote]原帖由 [i]慕容燕然[/i] 于 2006-6-7 17:14 发表
一方面刘胜儿子多,万一哪天真要认真查起来只能无从考证,信则有不信则无比较好糊弄。
另一方面刘备出生涿郡,离中山过比较近,顺道就攀上这门祖宗。正如他在平原时离临邑比较近是一样的。 [/quote]

这个正如刘备顺道攀宗是你从哪处得来的内容? 我是翻便群书也找不出一段刘备在离临邑比较近而成某侯之后的地方. 别说正如他怎么样得这么爽快.

三国志和典略里的刘备出身有出入, 只表示两方面虽然都认同刘备是汉皇室之后, 并不代表刘备在糊弄人.

2006-6-8 10:33 rickcsw
那是刘备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其实真正的事实谁知道呐

2006-6-8 12:08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青蓝[/i] 于 2006-6-8 01:35 发表


这个正如刘备顺道攀宗是你从哪处得来的内容? 我是翻便群书也找不出一段刘备在离临邑比较近而成某侯之后的地方. 别说正如他怎么样得这么爽快.

三国志和典略里的刘备出身有出入, 只表示两方面虽然都认同刘备 ... [/quote]
有误则证明刘备曾经认过两个祖宗,一个能随随便便认祖宗的人当然是顺道攀宗的主,既然是顺道攀宗不是糊弄人是什么。

2006-6-8 14:47 东山小草
有出息的人也经常被争来争去的,比如前不久的丁俊晖事件

2006-6-8 19:44 青蓝
[quote]原帖由 [i]慕容燕然[/i] 于 2006-6-8 12:08 发表

有误则证明刘备曾经认过两个祖宗,一个能随随便便认祖宗的人当然是顺道攀宗的主,既然是顺道攀宗不是糊弄人是什么。 [/quote]

刘备认了? 典略是谁写的? 如此说来, 刘备还认了刘禅出生在徐州了是不? :blink:

2006-6-9 01:23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 [i]青蓝[/i] 于 2006-6-8 19:44 发表


刘备认了? 典略是谁写的? 如此说来, 刘备还认了刘禅出生在徐州了是不? :blink: [/quote]
魏略典略貌似是两本书。
按你的意思就因为都是鱼豢写的就不能信。可为什么裴松之、郦道元、司马贞、颜师古、萧统、欧阳询、裴矩、李昉、李穆、徐铉、徐坚、虞世南等人都相信典略呢?

2006-6-9 08:07 洪天贵福
[quote]既然是顺道攀宗不是糊弄人是什么。[/quote]
[quote]可为什么裴松之、郦道元、司马贞、颜师古、萧统、欧阳询、裴矩、李昉、李穆、徐铉、徐坚、虞世南等人都相信典略呢? [/quote]
意思是鱼豢被人蒙和蒙人的能力都很强?

2006-6-18 02:55 郎心如铁
[quote]原帖由 [i]斜出正入[/i] 于 2006-6-1 16:43 发表
中山靖王刘胜据说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拉上他的关系,估计谁也搞不清楚真假。 [/quote]


支持这个说法,那会没准是什么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只要有点血缘关系,一般都会拿来用用的

2006-6-18 16:24 碧落赋
认宗有好处,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这种事的又不只刘备一人

2009-6-23 18:35 ashuikeming
典略之言,有两种世系,
1 常山宪王 刘舜
真定顷王 刘平
真定烈王 刘偃
真定孝王 刘由
真定安王 刘雍
真定共王 刘普
临邑侯刘让


2刘寅
北海靖王刘兴
临邑侯刘复
:doubt:
:doubt:

2009-6-23 19:42 山山山
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枝属,是旁系亲属的意思,不是说刘备是他的后代.

2009-6-24 00:44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山山山[/i] 于 2009-6-23 19:42 发表
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枝属,是旁系亲属的意思,不是说刘备是他的后代. [/quote]
百度出个枝属的意思,就想当然的以为旁系不是后代了。

实际上,按礼法,非嫡子一系传承的,皆可言枝属。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自卫氏兴,大将军青首封,其后枝属为五侯。
合着,卫青子伉、不疑、登都不是卫青的儿子:titter:

《史记·五宗世家第二十九》: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馀人。
按某人说法,枝属不是后代,刘胜的120多个儿子中很多不是刘胜布的种了:qDD+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笑天下 于 2009-6-24 10:11 编辑 [/i]][/color]

2009-7-25 03:59 gty618
我印象里刘表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室,既然刘备的家谱无法考证,就算他真是皇室,那他的辈分是怎么算出来的,他怎么就能和刘表称兄道弟,为啥不是叔侄关系????????

2009-8-2 17:54 why469379974
不一定 如果他是中山靖王之后 为何又见蜀?
汉献帝 当时也先找个靠山

2009-8-2 23:17 人中吕,鬼中羽
白崇喜如果只是个普通百姓,那他不过就是姓白罢了。

但是,白崇喜成了军事大师,于是,在某些媒体的记载上,白崇喜就成了白起的后代。

还有孔祥熙,包玉刚,分别成了孔子、包公的后代;

凡此种种,难以考定,要完全否定这类说法,倒也不是不可能,而是没有价值。

大家心中有数,也就罢了。

2009-8-2 23:35 当阳侯杜元凯
[quote]原帖由 [i]慕容燕然[/i] 于 2006-6-2 03:24 发表
刘贞在元朔二年封陆城侯到元鼎五年因为“坐酎金失侯”丢了侯国,此后刘贞一支就没有爵位了。《三国演义》给刘贞罗列的这些侯爷子孙都是编造的。
不但《三国演义》有错误《三国志》中记载刘贞封涿县陆城亭侯也是 ... [/quote]

《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家谱就别扯了。按照那个家谱,刘备比汉献帝低5辈,根本不可能被人认为皇叔。

[url=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8]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30068[/url]

2009-8-3 06:48 zhengzhen000
应该假不了,有他的同学公孙瓒和老师卢植在,招摇撞骗一下子就会被戳穿

2009-8-5 22:38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zhengzhen000[/i] 于 2009-8-3 06:48 发表
应该假不了,有他的同学公孙瓒和老师卢植在,招摇撞骗一下子就会被戳穿 [/quote]

正因为如此,刘备不敢冒充血统更纯的,只敢冒充中山靖王这么个遍布五湖四海、谁都难以搞清的、且该血统对江湖威胁不大的一个支脉。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8-5 22:40 编辑 [/i]][/color]

2009-8-5 22:46 可爱小马驹
假冒什么?刘备出生的老家除了张飞简雍外还有N多自己的族人,比如资助他上学的刘德然老爹,要假冒的话随便就被戳穿了

族谱是不被记录于史书而在那个年代确实存在的东西,刘备的皇族身份在当时是很容易查证的,不存在什么假冒的可能性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可爱小马驹 于 2009-8-5 22:48 编辑 [/i]][/color]

2009-8-7 17:46 gty618
[quote]原帖由 [i]可爱小马驹[/i] 于 2009-8-5 22:46 发表
假冒什么?刘备出生的老家除了张飞简雍外还有N多自己的族人,比如资助他上学的刘德然老爹,要假冒的话随便就被戳穿了

族谱是不被记录于史书而在那个年代确实存在的东西,刘备的皇族身份在当时是很容易查证的 ... [/quote]

摘点《中华姓氏通史》的东西:自从刘邦于公元前3世纪末建汉称帝,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丰沛刘氏,便一跃而为我中华国姓,尊为汉朝皇室......近500年的汉家天下,刘邦的龙子龙孙们在最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几何级不继繁衍增长......到蜀汉三国之世,刘姓已由丰沛刘氏开基始祖刘清一人之身发展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宗族,拥有上百万之众,分布于全国各地

上百万!!真能查出来才叫人不敢相信!!

族人能证明什么?我身边有个李三,说他是李世民的后代,他的家人都这么说。这就能证明他就是?

张飞简雍这些周围的人能证明什么?能证明:恩,刘备给我们说过他是皇族,我们证明他说过!

[b]只能说刘备的皇族身份是个无法证伪的命题![/b]刘备自己在建立祖庙时都遇到的问题,更能说明皇族身份这个词只是族人口头相传!

三国时代除了蜀国没有谁公开承认过刘备的皇族身份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gty618 于 2009-8-7 20:46 编辑 [/i]][/color]

2009-8-7 18:22 天|°很灰
[quote]原帖由 [i]gty618[/i] 于 2009-8-7 17:46 发表


......到[color=Red]蜀汉三国[/color]之世,刘姓已由丰沛刘氏开基始祖刘清一人之身发展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宗族,拥有上[color=Red]百万之众[/color],分布于全国各地
[/quote]

三国人口真不少啊,仅刘姓的就百万之众:doubt:

2009-8-7 20:49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gty618[/i] 于 2009-8-7 17:46 发表
三国时代除了蜀国没有谁公开承认过刘备的皇族身份
[/quote]
无聊的要死,这种废话都当作证据拿出来了。
三国时代也没有哪个老大公开否认过刘备的皇族身份,包括刘备的死敌曹操

2009-8-7 21:30 可爱小马驹
刘备称帝建庙遇到啥子问题了?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在江东口口声声“刘豫州王室之胄”,也没见哪个孙家人 跳起来喊“丫是冒牌的”

2009-8-7 23:34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笑天下[/i] 于 2009-8-7 20:49 发表

无聊的要死,这种废话都当作证据拿出来了。
三国时代也没有哪个老大公开否认过刘备的皇族身份,包括刘备的死敌曹操 [/quote]

两方面都是证据。

看来,这事就只能存疑了。

三国志作者写过中山靖王,但众所周知,这个并不可信,没准就是“陈寿说五事”之一呢。

刘备姓刘,至于究竟真是汉室后裔,或者仅仅是个假冒的料,看来不可能弄清楚了。

就好象很多姓孔的,姓包的,是否真的是孔子、包公的后代,只能看谁能掌握舆论了。

2009-8-8 08:13 大多数人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9-8-7 23:34 发表


两方面都是证据。

看来,这事就只能存疑了。

三国志作者写过中山靖王,但众所周知,这个并不可信,没准就是“陈寿说五事”之一呢。

刘备姓刘,至于究竟真是汉室后裔,或者仅仅是个假冒的料,看来不 ... [/quote]
若从没人公开说张三是个人,也没人公开说张三不是个人。
难道“张三是不是人”就只能存疑了?
若阁下坚持以此为据,俺倒不妨存疑一把。:titter:

“众所周知”是谁?莫非阁下能代表大众观点?
“陈寿说五事”?没听过,只知道郭冲五事,而且样样都有准。

2009-8-8 08:31 天|°很灰
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2009-8-8 08:49 大多数人
[quote]原帖由 [i]天|°很灰[/i] 于 2009-8-8 08:31 发表
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quote]
A:李嘉诚财产有两千亿港币。
B:李嘉诚财产有三千亿港币。

这两种说法虽然冲突,但没有人会因为冲突而认为李嘉诚其实是个穷光蛋。
反而两个冲突的说法可以坐实李嘉诚是富翁。

临邑侯枝属跟中山靖王之后两种说法的冲突也是同理。

2009-8-8 15:04 gty618
[quote]原帖由 [i]可爱小马驹[/i] 于 2009-8-7 21:30 发表
刘备称帝建庙遇到啥子问题了?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在江东口口声声“刘豫州王室之胄”,也没见哪个孙家人 跳起来喊“丫是冒牌的” [/quote]



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b]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b]。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昭穆是古代宗庙的排序,昭穆难明就是说刘备不知道自己的辈分。

既绍汉祚是指刘备称帝是以小宗继大宗。

按照东汉传下来的七庙制度,一祖二宗四亲庙,一祖是刘邦,二宗是汉文帝,汉武帝。此三庙无疑。

关键在于四亲庙,亲庙就是指四亲庙,刘备以小宗继大宗,四亲庙要供奉的是辈分是他曾祖,高祖,祖父,父亲级别的四个皇帝,他的血亲不能进四亲庙。他不知道该供奉谁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辈分和哪个皇帝一样。

若真是有宗正证明了他的身份,四亲庙的建立会很简单,刘备没必要犹豫该祭拜谁,可见他的身份没有官方认证。

没有官方证明也没有书面材料..........套句俗话:军阀只顾着打地盘,管你是不是!

从三国志关于曹操孙坚刘备三人身世的记载,实在是不太可信。(曹操是曹参的后代?孙坚是孙武的后代?)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gty618 于 2009-8-8 15:13 编辑 [/i]][/color]

2009-8-9 00:27 ☆紫枫★
刘备见人就自称是 中山靖王后裔 不是都被说成是了

2009-8-9 00:52 KYOKO
如果刘备是刘邦第20代后代,每代都有5个儿子的话,那岂不是刘备同辈有5^20个这么多:funk:再往后。。不敢想象了。。。不可能有那么多啊,错在哪了:doubt:

2009-8-9 10:33 冒险王
[quote]原帖由 [i]KYOKO[/i] 于 2009-8-9 00:52 发表
如果刘备是刘邦第20代后代,每代都有5个儿子的话,那岂不是刘备同辈有5^20个这么多:funk:再往后。。不敢想象了。。。不可能有那么多啊,错在哪了:doubt: [/quote]
错在有“绝后”这个单词。

2009-8-9 15:52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大多数人[/i] 于 2009-8-8 08:13 发表

若从没人公开说张三是个人,也没人公开说张三不是个人。
难道“张三是不是人”就只能存疑了?
若阁下坚持以此为据,俺倒不妨存疑一把。

“众所周知”是谁?莫非阁下能代表大众观点?
“陈寿说五事”?没听过,只知道郭冲五事,而且样样都有准。 [/quote]

第一、
陈寿说中山靖王,但是:

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二者互相否定,未见哪一方占有上风(排除刘备政权单方面的盲从或刻意制造,以及直接引用陈寿的材料)

可见,陈寿之说无法确立。

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不能认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事只能存疑。


第二、

你知道郭冲五事,这就很好,也基本够用了,呵呵。

楼上已经讲过几遍了,陈寿也还说过曹参,孙武什么的,这些,都只能权且一听罢了。

近世还有什么“白崇喜-白起,孔祥X-孔子,包船王-包公”,哈哈。

陈寿五事,那还算是少的。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8-9 16:00 编辑 [/i]][/color]

2009-8-9 18:45 gty618
一直想知道陈寿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是怎么得来的。

陈寿出生在诸葛亮死前不久,刘备已经挂了很久了。陈寿就算想考证也没有资料,更何况刘备自己都弄不清楚辈分。陈寿只能是听蜀国人自己说的,而这个说法的源头就是刘备。
刘备的身份是蜀汉建立的一个基础点,刘备靠此收拢了不少理想主义者,比如诸葛亮赵云此类。刘备也必须是中山靖王之后,否则蜀汉这座楼就要不稳了。
刘备的身份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那么蜀国的人自然而然的选择相信,并坚信。

再者凡是个人物,都喜欢攀个好亲戚好出身,史书的例子比比皆是。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gty618 于 2009-8-9 18:46 编辑 [/i]][/color]

2009-8-12 00:06 可爱小马驹
曹操是曹参后代孙坚是孙子后代也没什么疑义啊

2009-8-12 00:33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9-8-9 15:52 发表


第一、
陈寿说中山靖王,但是:

典略曰:备本临邑侯枝属也

二者互相否定,未见哪一方占有上风(排除刘备政权单方面的盲从或刻意制造,以及直接引用陈寿的材料)

可见,陈寿之说无法确立。

根据 ... [/quote]


就鱼豢写的魏国之外的史料资料基本可以说是忽略的。

这个看他写的魏略中“敌国”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没一件是对的。

最玄乎的刘备失踪儿子回归事件了。

2009-8-12 21:06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humi100[/i] 于 2009-8-12 00:33 发表



就鱼豢写的魏国之外的史料资料基本可以说是忽略的。

这个看他写的魏略中“敌国”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了,没一件是对的。

最玄乎的刘备失踪儿子回归事件了。 [/quote]

那你也先证明鱼豢说错了,然后,才来说事啊。总不能在别处找个错误,就认为这里也错了。

即使鱼豢的说法,比陈寿的说法,可信度要低一些,那陈寿的说法也仍然是个孤证,不能立。

2009-8-13 08:17 大多数人
[quote]原帖由 [i]人中吕,鬼中羽[/i] 于 2009-8-12 21:06 发表


那你也先证明鱼豢说错了,然后,才来说事啊。总不能在别处找个错误,就认为这里也错了。

即使鱼豢的说法,比陈寿的说法,可信度要低一些,那陈寿的说法也仍然是个孤证,不能立。 [/quote]

所谓“刘备冒充”不但不是孤证,连一个证据都没有。
多证据高于孤证,但孤证比起无证是要高出N个档次。

[b]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b]
中山靖王后裔或临邑侯后裔两种说法都属于孤证,但作为反证又不够有力,充其量只能两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两者均以刘备为远支,也是一定程度的互证。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大多数人 于 2009-8-13 08:18 编辑 [/i]][/color]

2009-8-13 17:08 gty618
回复 #112 大多数人 的帖子

刘备自己都昭穆难明。此二者是怎么证出来的?

2009-8-13 17:12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gty618[/i] 于 2009-8-13 17:08 发表
刘备自己都昭穆难明。此二者是怎么证出来的? [/quote]

裴松之对刘备的世系感到“昭穆难明”,不是刘备自己感到糊涂。

2009-8-14 16:31 gty618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9-8-13 17:12 发表


裴松之对刘备的世系感到“昭穆难明”,不是刘备自己感到糊涂。 [/quote]

[b]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color=Red]而[/color]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b]

“而”字之前是裴松之的话,“而”之后是刘备当时的情况。不能把昭穆难明单独拿出来。

不过我很好奇刘备的四亲庙到底立了谁?不知道三兄有研究没

2009-8-14 16:43 可爱小马驹
而后面不是裴松之的话难道是楼上的话了?

裴松之不清楚刘备立了谁为亲庙不代表刘备自己也不知道

2009-8-14 16:47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gty618[/i] 于 2009-8-14 16:31 发表


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

“而”字之前是裴松之的话,“而”之后是刘备当时的情况。不能把昭穆难明单独拿出来。

[/quote]

如此,则这段话可如此标点:

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

笑~~~~

2009-8-14 19:10 人中吕,鬼中羽
[quote]原帖由 [i]大多数人[/i] 于 2009-8-13 08:17 发表


所谓“刘备冒充”不但不是孤证,连一个证据都没有。
多证据高于孤证,但孤证比起无证是要高出N个档次。

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
中山靖王后裔或临邑 ... [/quote]

“刘备冒充”与“刘备为中山靖王之后”,为矛盾命题,是“A"与“非A" 的关系。只要一个命题立不起来,另一个命题就否定不了。

这和“A"与“B” 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对于“A和B”的关系,即使A立不起来,也不能认为否定不了B.

现在,“刘备XX之后”不能确立,则“刘备冒充”就同时也不能否定。

何况,“刘备为临邑X”,已经成为“刘备为中山后”的“反证”。

当然,这个反证还算不上“有力之反证”,所以,目前,对该命题,只能存疑。

最后说明一下:

“这不是一只猫”和“这是一只狗”,都可以作为“这是一只猫”的反证,并非只有“这不是一只猫”才是反证。

2009-8-15 01:20 gty618
回复 #116 可爱小马驹 的帖子

刘备的七庙最终建立这个肯定是没有疑问。 刘禅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可以作证。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公元372年裴松之出生。

裴松之能不知道刘备的四亲庙供了谁?

这句话用感叹的语气,是裴松之描述刘备当年建宗庙时候的情况。

怎么就变成裴松之不清楚了?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gty618 于 2009-8-15 01:34 编辑 [/i]][/color]

2009-8-15 09:58 大多数人
[quote]原帖由 [i]gty618[/i] 于 2009-8-15 01:20 发表
刘备的七庙最终建立这个肯定是没有疑问。 刘禅说: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可以作证。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公元372年裴松之出生。

裴松之能不知道刘备的四亲庙供了谁?

这句话用感叹的语气,是裴松之描述 ... [/quote]

刘备的七庙最终建立既然没有没有疑问。
那“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的难道还会是刘备?

裴松之的说辞,很是明白。
[b]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b],所以裴松之认为[b]宗庙制度,必有宪章[/b]。
可惜[b]载记阙略[/b],裴松之没法了解当时的制度,所以感慨[b]良可恨哉![/b]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