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9 18:25
宴安鸩毒
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又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秦皇汉武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思想控制等方面有不少类似之处,为何结果却是秦亡汉兴?
2004-1-29 18:32
素质低
秦刚刚统一六国,人心尚未安定,就搞大工程激起民变
汉武帝时,民心已稳定,且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大。
所以结局不同,同样的事儿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作,结果不同
2004-1-30 05:54
蒹葭苍苍
还有秦律苛于汉法
秦国的法律大多是针对于乱世,面对六国而制。但是统一天下之后,饱经沧桑的国家需要休养生息。这个汉后来做到了,又加上接下来的几个皇帝还不错。
2004-2-5 15:55
3344
听说秦国修长城动用了全国一半的人
2004-2-5 16:52
吴元叹
我觉得,固有的分封思想还影响着绝大多数的人。秦的尝试,为后来汉的长治久安作了实验,但也因此,虽然由于对秦始皇的畏惧而不敢反抗,(从官吏民都有)但任何稍稍的偏差都有可能造成全国性的叛乱
2004-2-7 19:03
潘泽
否,高祖当年不也是封王封侯吗?
2004-2-25 01:31
飞龙在天
汉武帝有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所托得人。霍光虽然管教家人差一点,在辅佐汉武帝的子孙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2004-2-26 09:32
123123hgf
[quote]原帖由[i]吴元叹[/i]于2004-02-05, 16:52:21发表
我觉得,固有的分封思想还影响着绝大多数的人。秦的尝试,为后来汉的长治久安作了实验,但也因此,虽然由于对秦始皇的畏惧而不敢反抗,(从官吏民都有)但任何稍稍的偏差都有可能造成全国性的叛乱 [/quote]
同意
秦采用了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也就是一种尝试,但对六国贵族是不能接受的,还有秦的以法立国,对中原地区的儒家道家等造成了冲击.
陈胜一起义就造成了 连锁反应
汉初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和亲
以封王建立中央权力,杀异姓王稳定自己的中央集权,到汉武时已确定了皇帝制度
2004-2-26 18:47
nbbn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此乃天意。
2004-2-26 23:14
飞龙在天
[quote]原帖由[i]nbbn[/i]于2004-02-26, 18:47:19发表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此乃天意。 [/quote]
这也把问题说得太简单了吧。
其实可以和汉武帝早期的作为相比的除了秦始皇还有隋炀帝,秦隋都是二世而亡,而汉武帝在把国力消耗得差不多的情况下还能让汉朝延续了不短的一段时间,和他后期的改弦更张不无关系。他在位的后期,对匈奴的作战已经远不如前期和中期那么激烈了,部分恢复了休养生息的做法。他安排后事时又使他在位后期的政策延续了下去,所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危机。
2004-2-28 08:48
riolion
性格相同,在不同的年代却是不同的施政方针,始皇帝成了暴虐,而武帝则是强势与锐意。。。。。。人们反秦不单单是反秦皇。。。。。。人们拥汉也不单单是拥汉武。。。。。
2004-8-23 17:22
紫冠道人
漢武帝至少知道出了點問題。
這就夠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