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22 15:05
xwhero
似乎魏方关于徐质的记载很少,只有在陈泰传中提到过!请赐教!
2006-5-22 16:27
锦官城门吏
这件事是比较复杂的,要说清楚很累。
而且最终会罗列一堆资料,只得出一个笼统,并不能最终判定。
对于历史中比较有争议的辩微之处,一般也就只能辩到这个份上。
1、姜维传的斩首未指明是斩徐质。是否这战中斩了徐质只在55之数。又,姜维传这一句相对于其他相关记载,很孤立,继续降低斩徐质为真的可能性。
2、张嶷传记叙的比较详细,描写了张嶷部队(张当时已不能站立)的激战。蜀军是去接受主动起义的狄道人民的。这次激战的性质是张攻击襄武。而敌军却多于张军。可见,张部是小部队牵制性进攻,军事目的可能是掩护狄道人民的迁徙。不管怎么说,以少攻多还客场强攻,不合理,只能解释为徐是突然出现的。未提及蜀军有增援部队赶来击破徐军并斩杀大将。徐为讨蜀护军,不久前夏侯霸也任此职,不算是好小的官。整个期间,陈泰郭淮都未动作,司马昭领兵从许昌去长安,本是去对付姜的,结果带兵跑去洛阳跟师哥欺负曹家傀儡皇帝去了,未有魏方正经迎敌的记录。姜维基本是平安完成了移民计划。整个过程,作战的就徐质一部,而且跟张嶷杀的两败俱伤,拣了个斩将的功劳(张基本上属于自杀,所以是拣的)。假如姜主力离此很近,没有理由让张如此惨烈的战死。假如姜部较远,徐将军也没有理由在此战后不跑,在陈泰郭淮司马3大长官都关心中央政变不理睬西部边境的时候独自以少量疲兵伤兵继续跟姜主力作战。
3、绵阳通鉴:延熙十七年甲戌(254)十月,姜维自狄道进兵拔河间、临洮。魏将军徐质与战,杀汉荡寇将军
张嶷,维乃退兵。
4。《益部耆旧传》也未支持姜维在张嶷牺牲后追杀徐的说法。
5。《资治通鉴》所取的说法也是:汉姜维自锹道进拔河间、临洮。将军徐质与战,杀其荡寇将军张嶷,汉兵乃还。
6、其他世语魏氏春秋等资料不知道有无侧面提及。
这段细节我没做过认真的资料分析,以上说的只是大意,可能有错。总之意思就是,这段时间9-10月间,司马兄弟在京中搞事,郭淮快死了,陈泰也心不在焉。姜维在没有什么反抗的情况下成功的抢了人口走路。中间,魏徐质不算大的一支部队和蜀张嶷一只更小的精锐部队遭遇,张部杀伤大量敌人之后光荣了。这场小仗打的很怪,小部队去强袭敌方重镇,大不合兵法。疑点甚多,但也只能存疑了。姜维斩徐质之事,一则独见于姜维传二则连姜维传措辞也是莫名。所以,此事不能以斩徐质论定。
2006-5-22 17:01
xwhero
不管如何,先谢一下楼上!
2006-5-22 18:43
恨地无环
从三国志的用语习惯来看,【斩首破敌】不是斩杀了主将,而是击杀了对方众多兵士,击溃了敌人的军队。
《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纪》:【诏曰:“兵未极武,丑虏摧破,斩首获生,动以万计,自顷战克,无如此者……”】
《董卓传附李傕、郭汜传》:【(牛辅)独与素所厚攴胡赤儿等五六人相随,窬城北渡河,赤儿等利其金宝,斩首送长安。】
《董昭传》:【是后无几,暴风吹贼船,悉诣休等营下,斩首获生,贼遂迸散。】
《梁习传》:【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
《张既传》:【胡果争奔之,因发伏截其后,首尾进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万数。】
《乐进传》:【幹等还守壶关,连战斩首。】
《于禁传》:【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
《吕虔传》:【虔引兵与夏侯渊会击之,前后数十战,斩首获生数千人。】
《许褚传》:【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
《任城威王彰传》:【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
………………
更多的就不一一列举了,用【斩首】一词,魏书最多,蜀书最少,就是【斩首破敌】这一处。整个三国志陈寿原文中,只有上面举的第二个例子,斩首是表示砍了某某人的脑袋,而且这还不是在战争状态中,其它用斩首处,一概表示【杀敌】,一般后加数量词,多与表示俘虏的【获生】连用。
《牵招传》:【招潜行扑讨,大斩首级。】
【斩首破敌】中的斩首,当作此“大斩首级”讲,《张嶷传》中【嶷临陈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可为佐证。
如果姜维真的斩了徐质,可以用“破斩之”或“斩之”,如《于禁传》:【别与史涣、曹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
《邓艾传》:【瓘遣田续等讨艾,遇于绵竹西,斩之。】《宗室传·孙静传》:【策破昕等,斩之,遂定会稽。】
如果要强调击溃了敌人的军队,可以用【大破××,斩×】的写法,如:《武帝纪》:【交战,大破之,斩固。】【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公乃密遣解剽、高祚等乘险夜袭,大破之,斩其将杨任。】……
2006-5-22 18:45
老不看三国
B)真想给回贴的众位都加精:lol:
2006-5-22 19:24
方二
《董卓传附李傕、郭汜传》:【(牛辅)独与素所厚攴胡赤儿等五六人相随,窬城北渡河,赤儿等利其金宝,斩首送长安。】
这个应该是斩杀牛辅的意思吧:ph34r:
2006-5-22 22:29
恨地无环
[quote]
只有上面举的第二个例子,斩首是表示砍了某某人的脑袋,而且这还不是在战争状态中,其它用斩首处……
[/quote]
不光是斩杀,还是很明确的砍了牛辅的脑袋。
2006-5-23 07:04
方二
回复 #67 恨地无环 的帖子
抱歉,没看到那一句
2006-5-24 01:46
LIONKING
回复 #1 大风车 的帖子
张飞那样的粗人能教出什么样的儿子出来啊,就知道杀人.
2006-5-24 13:24
zvs9527
……无论孰真孰假……总之历史是不变的……人们最欣赏的永远是三国鼎立时段的……
天下分合……人们眼里的英雄永远是蜀之五虎上将……魏之五虎大将……
武侯诸葛孔明……至于他们后人……势必不如先父……历史之教训也……
2006-5-24 22:48
emfadu
刘备的部下是四方纠集而成,多是亡命流离之辈,对子侄的教育很难重视。
2006-5-24 23:08
爱偏门的人
68楼的同志,您的意识还只是停留在演义里吧
张飞并非完全是粗人呐,如果真是大老粗,哪来那么多以计取胜的战功
其实按理,张苞会不错滴,可惜早挂
他那些儿子,在那种局面那种形势下,也很难有发挥余地
再说,面对强悍的邓艾,连他们的老子都不一定有把握打的赢的说
2006-5-25 01:59
锦官城门吏
重视子女教育的,才会变成张绍和阿斗那样子。蜀汉大学的谯周教授,成天在那里教育学生们早日投降,早日和平,不要阻饶敌人的统一步伐,,,能教出什么好学生来?
楼主的主题本来就荒谬。张飞的儿子要是不受教育,成天尚武任侠好斗,那就争气了是吧?
2006-5-28 01:28
lilis
这是张飞光宗耀祖最出色的儿子。
2006-5-28 15:24
叔权
……嘿嘿,明哲保身就是不争气了,毕竟大势已去,难道要求人家伏剑自刎
2006-5-28 16:09
wmilanboy
[quote]原帖由 [i]hengsf[/i] 于 2006-5-17 17:46 发表
三国志 本就不可信!所有的史书,最怀疑的就是三国志了,如同怀疑陈寿其人一样! [/quote]
无语...
连史学家都不相信你...
2006-5-28 18:58
hadeswwy
张绍确实不太争气啊.
2006-5-29 03:45
lzh860801
不能说不争气吧..... 对君尽忠(一直跟着,投降都一起) 对张飞来说给张家留了种算是尽孝了吧B)
2006-5-29 10:10
xwhero
魏国将领的儿孙不争气的多了去了。
2006-5-31 16:56
蝶无痕
富不过三代,倒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2006-6-1 17:04
liuzhanya
因为人们关注的的光环都停在父辈身上,那些作为后代的有压力。即使出色,也会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如果不出色,那就。。。。
2006-6-1 18:02
范疆
干吗不反过来说。张飞的老爸是做什么的?诸葛亮的父亲是干嘛的?关羽的呢?
刘备的祖先倒是中山靖王,这个算不?如果不算往上推还可以有光武帝。
2006-6-1 23:23
萧云飞
[quote]原帖由 [i]范疆[/i] 于 2006-6-1 18:02 发表
干吗不反过来说。张飞的老爸是做什么的?诸葛亮的父亲是干嘛的?关羽的呢?
刘备的祖先倒是中山靖王,这个算不?如果不算往上推还可以有光武帝。 [/quote]
完全同意,建议标题改为张飞那个不争气的父亲:lol::lol:
2006-6-2 00:07
洪天贵福
楼上的看清楚再完全同意,中山靖王往上连武帝都推不出来,不要说光武帝了
PS:张飞的老爸可没有给他爷爷丢脸,知不知道什么叫子不嫌母丑啊
2006-6-2 02:01
lzh860801
[quote]原帖由 [i]范疆[/i] 于 2006-6-1 18:02 发表
干吗不反过来说。张飞的老爸是做什么的?诸葛亮的父亲是干嘛的?关羽的呢?
刘备的祖先倒是中山靖王,这个算不?如果不算往上推还可以有光武帝。 [/quote]
好象有点道理 受了点启发了:wub:
2006-6-2 07:43
gsyzj
张绍只是文官
2006-9-15 13:46
真心爱三国
请问下大家 西凉马超是否有儿子
2006-9-15 22:48
KYOKO
老子那么有名,儿子很难超越了
就算超越,孙子呢?
赵云儿子没什么名气,安守本分就行
2006-9-15 23:31
apes
生儿子当如司马仲达
2006-9-15 23:35
无名尸
正所谓,龙生九子。。。。
哪有每个都像张飞似的的勇猛?!? :)
2006-9-16 02:43
wz0409
无奈,父亲当初如此英勇,儿子竟然如此,非的把他老子气死
2006-9-16 12:45
KYOKO
[quote]原帖由 [i]wz0409[/i] 于 2006-9-16 02:43 发表
无奈,父亲当初如此英勇,儿子竟然如此,非的把他老子气死 [/quote]
气死的老子并不多,儿子如此很正常,谁说儿子一定要比老子强的?
2006-9-16 16:06
Hawk_cn
保住了他们张家的一点血脉,这个儿子还是对得起祖宗的。
2006-9-17 00:40
东风吹醒英雄梦
司马.孙氏父子倒称得上虎父无犬子
2006-9-19 21:29
拥刘反曹
张宝物资?
2006-9-21 06:50
boykings
老子英雄,子孙庸碌。
2006-9-25 09:24
闲时来轩辕
曹魏集团有种很上进的氛围,能人也多,所以后代多不甘寂寞,不会被美好的生活腐化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曹植的诗句中,就能感受到曹魏第二代人的豪气与斗志。曹操个人的人格魅力,也对周围的人,包括第二代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使他们热衷于功名事业、拼搏奋斗。
刘备集团也算偏安一隅。历史上从巴蜀走向全国的,似乎只有秦和刘邦的西汉了。巴蜀的统治层不是坐以观变,就是苟安一隅,腐化堕落。似乎也因为那里地势险要、山清水秀,且美女众多:qDD+
2006-9-26 13:35
MOVING
小小年纪和人私通, 精力费多了, 所以早夭
2006-9-26 13:48
199X
那也是没办法,形势所逼,有时候还是要珍惜生命啊
2013-10-29 20:20
微澜四明
张绍跟刘禅到了洛阳,太总了。。。
蜀汉有几个愿意跟随后主去洛阳呢,没几个吧。。
2013-10-29 20:25
三国赤壁周郎
历史确实也有不可信之处,比如刘邦阿妈如何怀刘邦的故事,你信不信?
2013-10-30 07:54
naniwa
大厦将倾一木难扶,
整个蜀汉都亡了,一个张绍能做什么,非要战死了才叫有出息咩,活下来续个后多好
那会儿就算张飞复活又能怎样,最多战死陪葬而已,难道他还能在成都喝退邓艾大军?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naniwa 于 2013-10-30 10:41 编辑 [/i]][/color]
2013-10-30 12:10
黃炎陽
1. 又是個挖老帖的
2. 徐質那段挺歡樂的
2013-11-22 15:19
wancj530
1、徐质那段太喜感了- -
2、不信史的那位太。。。
3、蜀国躲在山沟沟里,又有父辈的光环笼罩,官二代们养尊处优惯了,能有点出息是凤毛麟角了。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