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16 17:28
zwj0081
论魏延
魏延的出身和履历不详,史书上只记载他是义阳人——义阳在南郡的东南角上,也就是荆州的东部,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是在荆州跟了刘备的,正如身为山东人的诸葛亮,要在湖北(荆州)才归附刘备。史书上说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所谓部曲,是一种半依附关系的将领私兵,马马虎虎可以解释为:在入属的时候,魏延是刘备直辖部队的指挥官。演义中谓其是刘表部将,以及镇襄阳大战文聘.献长沙刀劈韩玄,等等情节,其实都是虚构的。
刘备入川,魏延“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大概也就一个少将师长。等到刘备当了汉中王,需要任命一为大将守备蜀中的门户——汉中。当时,“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可是刘备却偏偏挑上了名不见经传的魏延,“先主乃拔延为都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相当于汉中地区总司令兼汉中地区地委书记,军事重镇的党政军一把手。大家听到这样的任命都很惊愕,为了安抚众心,刘备故意在宴会上当面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真不含糊,回答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意思是 曹操我打不过,可是依靠险要地形,可以把他拦住,要是他派别人过来我就帮大王您捏了他!豪言壮语,听到的人暂时服气了。
当然,狠话谁不会讲,牛皮谁不会吹,魏延镇守汉中的实际功绩究竟如何呢?《姜维传》中说:“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人。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到了姜维守汉中,说魏延的部署“虽合周易重门之义”,但只能保证不丢土地,却不能大量杀伤敌人。于是他开开大门放敌人进来,希望利用汉.乐等重要军事据点断敌后路,关门打狗。可惜,姜维的战术第一次实用就碰上了钟会伐蜀,钟会先分割汉军诸围,在分而击破,汉中天险,不到一个月就全数拿下——既然已经放我进来,那我怎么打就由不得你了呀!
总之,魏延守备汉中凡十五年,没有放一个敌兵进入自己的防区,接任的王平完全依照魏延既定的方针办,也以少胜多,在兴势大败曹爽的征南军。既然有这种本领,那么刘备破格提拔魏延也就理所当然了。刘备称帝以后,拜魏延镇北将军。刘禅即位,封他都亭侯。此后一路晋升,最后的官为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征西将军可谓实权武官的最高品级,并且要资格够老才能在将军前面加一个“大”字;假节就是有不请旨而直接斩杀触犯军令者的权力,战时可以直接砍两千石(汉代为俸禄多少来代表品级)以下的官员(乖乖,那已经是后来的正二品啦!)南郑侯为县侯,是异姓爵位的第一等,和诸葛亮的武乡侯同级。魏延这可真是位高权重呀,相当于:统帅本部参谋总长兼西北方面军总司令.上将军衔。
《演义》中不但说魏延是长沙降将(其实应该算是起义将领)还说诸葛亮看他脑后有反骨,只因为悍勇可用,才暂时留下他的小命,但一直压制着他,言不听,计不从。这恐怕是为了解释魏延之死而设计的伏笔。最早的罗本《三国演义》,还数次描写诸葛亮想干掉魏延,比如上方谷火烧司马懿,就想把诱敌的魏延以及五百军士一起烧死。后来毛宗岗父子重修演义,把类似的情节都删掉了。其实魏延之死,就史书来研究,疑点众多。诸葛亮未必就真想除掉魏延,否则下手的机会多的去了,何必要等
到临死。
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魏延提出了奇袭子午谷的战略:“闻夏侯懋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粮负五千,真总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懋闻延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已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诸葛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泷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因此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对于子午谷战略究竟是否可行,历代有很多人提出完全相反的意见。反对派认为:一,子午谷道路险狭,未必十日可到;二,夏侯懋未必会弃城逃走;三,就算取下了长安也未必能守得住;四,万一失败,本来兵力就不足的蜀军损失太大。我是赞同子午谷战略的,所以对此几问详加解释一下。
子午道确实齐险难行,但很少有人去做过实地勘察,而就算真的实地勘察过,也不敢保证其路况是和三国时代一样的。所以这点上我们只能相信魏延的判断,魏延终究当时名将,又久镇汉中,对附近的地理情况应该很熟悉,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后来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曹真伐蜀,也有一路走的子午谷,当时王肃向魏帝疏说:“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走了一个多月才走到子午谷的一半。因此有人以此为证,说魏延的判断是错误的。但是,当时的山路不是现在的高速公路,从南往北走和从北往南走未必速度相同,何况曹真是大兵团挺进,魏延欲精兵奇袭,行军速度当然会不一样。最后,曹真这次南征失败,是因为“道逢霖雨”——连续的大雨天你倒走走山路看看?
关于夏侯懋是否会弃长安逃走的问题,人心是最难测的,何况咱们谁都没见过夏侯懋(笑)但是魏延作为前线将领,应该会仔细研究对方主将的性格和勇怯,所以他的判断应该是比较正确的。
就算取下了长安,当然也未必守得住,但魏延其实未必想取下长安,更未必想坚守。诸葛亮出祁山北伐的目的不是一举灭魏,否则不如从李严镇守的白帝一线直插洛阳呢。他的目的是夺取魏的陇右,也就是长安以西的地区,然后积累物资.训练骑兵.招抚羌人,寻找时机以高屋建瓴之势向东面横扫。魏延的子午谷战略正是因应了诸葛亮的这个大方针,他的目的是穿插割断魏东西两个大军事区的联系,使敌军混乱,配合诸葛亮夺取陇右。所以只要走出子午谷,插入敌人不得不救的心脏部位,并且坚持到和诸葛亮会师就可以了,不必要取下长安,更不需要坚守。
子午谷战略确实有冒险的成分在内,但是军事行动从来就没有百分百稳胜的。后来邓艾偷度阴平小路,比魏延的计划还要冒险万倍,结果不但胜利了,并且一仗就灭亡蜀汉政权。重要的是蜀汉当时的基本国力和军事实力都不如魏国,第一次北伐攻敌不备,正好趁此机会出动奇兵,一击予敌重创。国力上大小之势并不是这么容易逆转的,就好比赌博一样,你的赌本比对方大,你可以稳扎稳打,否则只有偷机耍千才有赢的可能。军事讲究奇正相生,诸葛亮用兵却只见其正不见其奇,一点点向前平推,碰到敌军以大兵团来抵挡,就很难继续获得战果了。魏延的计划正是对诸葛亮战略的补足。他没能实行,我们可以讨论其可行性,顶多承认胜负参半;诸葛亮“安从坦道,平取陇右”的战略实行了,结果没能获得寸土,我们就可以说他不合适,两相比较魏延之计是否可用,不是很清楚明白吗?
2006-5-16 17:36
锦官城门吏
征西将军可谓实权武官的最高品级,并且要资格够老才能在将军前面加一个“大”字;假节就是有不请旨而直接斩杀触犯军令者的权力,战时可以直接砍两千石(汉代为俸禄多少来代表品级)以下的官员
错误的
2006-5-17 10:08
zmgo
魏延实力不错,但一味从“相信魏延”这个角度判断奇袭子午谷的可能性,在下觉得。。。。。。有点。。。。。。
2006-5-17 11:36
绿色子龙
魏延确实不错,但是不如赵云
2006-5-19 16:04
wzz1968
按照三国演义,魏延的军阶应在赵云之上.不过魏延是叛乱而死的,对其评价只有压低了.
(其实可以从对林彪的评价看出,在中共谥封的三十六位军事家中,林局末位.还有程子华的军事水平远在李先年之上,但没有列入)
2006-5-19 19:08
天下有雪
[quote]
魏延守备汉中凡十五年,没有放一个敌兵进入自己的防区
[/quote]
似乎也没有一个敌兵想过要进来。
姜维守汉中的策略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蜀军的实力情况已有文章论证,根本无力象魏延那样配置,而只能收拢固守。至于姜维的振振有辞,仅是为表面好看而已,识者自明。
2006-5-19 19:45
hengsf
奇袭子午谷的建议确实有问题,长安离洛阳也就500、600公里,骑兵的话也就10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试问5000人攻下之后能剩多少人守城啊?
2006-5-20 18:02
zwj0081
看来楼上的没仔细看
奇袭子午谷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拿下长安
2006-5-21 16:32
52051
确实,他的实力,个人认为仅次于关张,比五虎将里的赵黄马要强,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别拍我.
2006-6-7 10:08
gsyzj
在我的心中,魏延其实是个很不错的人才,有战略眼光,在就任汉中太守时就职演说时说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有军事才能,而且提出了率领精兵从子午谷进攻长安的战略构想,诸葛亮不同意,是因为他自己太过于谨慎,司马懿就说过:如果是他,将会兵出子午谷,这说明当时,从子午进攻长安还是可行的史书《魏略》记载魏延没有反意,《三国志》也没有明确记载魏延要谋反。
他人品如何,什么头后面有反骨无从考证。
在演义中,他之所以反了,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诸葛亮逼他反的,诸葛亮本位主义太严重了。
[[i] 本帖最后由 gsyzj 于 2006-6-7 10:13 编辑 [/i]]
2006-6-7 10:28
潇湘夜雨
可惜,在三国志里他在悲剧七人物之中
2006-6-8 19:38
天佑
魏延实力是很强,但子午谷的计划实在太冒险.
蜀军本来兵就少,骑兵更少,即使侥幸取下长安,在广阔的关中平原上,区区五千人怎么抵挡得了魏国的数十万大军.何况诸葛大军少了魏延这员大将做前锋,能不能突破陇右魏军会于长安还是个大问题.更何况还有运粮不便的因素.
2006-6-8 20:29
镇北将军
明显魏延强过赵云啊~~~~~~~~
另外~武乡侯是乡侯吧?应该比县侯的南郑侯低......
2006-6-10 18:03
你想做什么
魏延的奇袭子五谷和邓艾的偷渡阴平,我认为从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邓艾试了并且成功了,魏延没有试,能否成功谁又知道呢!但是没有试后人就有无数看法,也给了大家饭后闲聊的一个话题。:rolleyes:
2006-7-17 02:06
超级诸葛尚
魏延,面如重枣,目似朗星,武艺独魁,如关云长模样。
2006-7-17 08:19
英王陈玉成
[quote]原帖由 [i]绿色子龙[/i] 于 2006-5-17 11:36 发表
魏延确实不错,但是不如赵云 [/quote]
赵云是将材魏延是帅材
2006-7-17 22:39
武王吕布
魏延其实是个很不错的人才,
但可惜的是他被刘备所忽视了.
就因为他被说成反骨
2006-7-29 04:49
tian8866
说他反了我都觉得有点冤枉,他只是和那个杨仪争夺权力。他要反带那么点兵往蜀国腹地跑,有病啊
2006-7-29 12:10
swordman
[quote]原帖由 [i]绿色子龙[/i] 于 2006-5-17 11:36 发表
魏延确实不错,但是不如赵云 [/quote]
我们在讨论魏延的军事策略, 请不要把无关人士牵扯进来...
此二人在历史上孰强孰弱已有定论......
还有, 在史话版讨论问题请不要以演义为基
2006-7-29 13:33
hadeswwy
将才啊,被小说个误解了。
2006-7-30 20:11
Chocobo
能彻底贯彻领导的思想和意图的好同事。。。能力是有的。。。
而且有想法有个性。。。
的确是人才
2006-7-30 21:13
堕落游侠
魏延确实很强,如果不是政治问题,三国志中就该是“关张魏马黄传”而不是“关张马黄赵传”了。
2006-7-30 21:54
杨少凡
[quote]原帖由 [i]英王陈玉成[/i] 于 2006-7-17 08:19 发表
赵云是将材魏延是帅材 [/quote]
评:魏延何许人也?性好矜高,人皆避之,何能为主帅?大敌当前,先搞内讧,违命于前,烧栈道于后,若非杨仪、姜维依孔明法度,吓退司马,蜀汉大军难逃覆灭,延之罪虽灭十族可矣,此人不为贼谁人为贼?谓诸葛亮策划杀魏延,想是痴迷演义所致。
至于推崇魏延子午谷计划,并以之同邓艾偷渡阴平相比者,看看邓在献计是是怎么说的:“军志有之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人家邓艾是看准了蜀军主力俱在剑阁,后方空虚,才敢提出这个计划的,而孔明一次北伐时,魏后方空虚否?魏延就算侥天之幸,占了长安,迎得诸葛,接下来就要面对魏国中军主力的大举反扑,渭水平原蜀魏主力大决战,孰胜孰负不问可知。
2006-7-31 13:02
zgh72
确实是将材,政治上的小兵,死得没有任何价值
2006-7-31 15:19
无隙
没有侥幸..肯定失败..没计划好的计划能拿的到台面上呢.
魏延比赵云强???哪点?就因为他守汉中???"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句话好可笑啊。到是赵云还真摆空营计挡住了一次.虽然是暂时的.但也是档住了.
帅才???帅的首要标准是要稳,魏延太冒了..如果就赵云和魏延比的话.还是赵云适合当帅..
楼上的还5人排列.就算魏延上榜也沦不到他排在马儿的前面...凭马儿汉朝封的官,谁也不可能把他的排名搞的太低.
2006-7-31 18:31
萧云飞
[quote]原帖由 [i]杨少凡[/i] 于 2006-7-30 21:54 发表
评:魏延何许人也?性好矜高,人皆避之,何能为主帅?大敌当前,先搞内讧,违命于前,烧栈道于后,若非杨仪、姜维依孔明法度,吓退司马,蜀汉大军难逃覆灭,延之罪虽灭十族可矣,此人不为贼谁人为贼?谓诸葛亮 ... [/quote]
纸上谈兵莫过于此,就因为邓艾偷袭的时候成都如何如何,魏延偷袭的时候对方一定要如何如何?
看来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出了一堆有反骨之人,好端端的非要把廉大将军搞下来,不但赵国军队分毫未少,赵括又带来了二十多万军队.可不是吃饱了撑的?
兵不在多而在精,一个老虎带的一堆绵羊胜过一个绵羊带的一堆老虎,这个道理总不会不清楚吧?
2006-8-1 13:03
杨少凡
[quote]原帖由 [i]萧云飞[/i] 于 2006-7-31 18:31 发表
纸上谈兵莫过于此,就因为邓艾偷袭的时候成都如何如何,魏延偷袭的时候对方一定要如何如何?
看来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出了一堆有反骨之人,好端端的非要把廉大将军搞下来,不但赵国军队分毫未少,赵括又带来了二十多 ... [/quote]
》》》自以为是,简单类比。老兄还是自己戴这纸上谈兵的高帽吧。
》》》邓艾偷渡阴平,成都蜀军能凑出几个兵?魏延偷袭长安,纵然得手,魏军用来反扑的军队有多少万?
》》》白起什么人?百战百胜,千古名将之中排头几名的,魏延能比之?赵括何人?一初上战阵小子耳,拿马谡相比还差不多,而且马谡比他经验还丰富些。较曹真张合辈如何?
》》》不论兵将国力,都相差甚远,如何能相提并论?一个老虎带的一堆绵羊胜过一个绵羊带的一堆老虎?曹真张合加上明帝亲征这派头是绵羊?
2006-8-1 14:37
萧云飞
恐怕不是我在简单类比.那么谁是纸上谈兵就明白了.
明帝亲征是啥时候?曹真空降?张合带的是空降师?
为什么魏国会聚集那么多人?诸葛亮的本事显而易见.虽然总体上魏国比蜀国要强,但是在局部上以多打少,吃掉对方无准备的一部还是有必要的,否则弱势的时候就要和对方全部主力抗衡还打个p?
诸葛亮和魏延无非就是偷袭哪个方向的问题,等魏国主力汇集,诸葛亮早就失去了战机,没有阻援的部队,让人家关东关西轻松汇合,这打的真是精彩.
陇右多高山,多险峻,多坚城,诸葛亮朝这个地方用兵,无非就是期待他的对手瞎了,好让他自由发挥.
2006-8-1 14:45
飞将奉先
魏延是一个会用自己脑子带兵的将领,而且带的还不错。蜀国能做到这样的武将少之又少,多少人都是诸葛半仙操纵的木偶啊。
2006-8-2 17:44
端木赐
我是比较喜欢他的那一层:qcool+
2006-8-2 18:35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无隙[/i] 于 2006-7-31 15:19 发表
没有侥幸..肯定失败..没计划好的计划能拿的到台面上呢.
魏延比赵云强???哪点?就因为他守汉中???"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句话好可笑啊。到是赵云还真摆空营计 ... [/quote]
帅的标准好像不在稳吧,而在应变!
其实,问题的关键还是战略的方向。孔明老先生可能要的是陇西,而魏延想的是关西。甚至他就是想,我袭了长安,那么陇西自然和洛阳沟通不起来,这样即使长安又丢了,至少陇西已经得到了。
这个袭长安,从对话来看,都不是为了一举拿下魏。而是至少拿下陇西。
而行军方面,应该没问题,大不了假扮农夫,一个个过子午谷。然后长安城中搞农民起义式的聚集,恐怕也能夺下长安。接下来就是能不能守住的问题了。长安城坚,粮足,按魏延守汉中的水平,会撑一段时间的。攻潼关这个好像不好,潼关此时是后方,粮食就是个问题。如果拿下长安,守的时间越久,那么孔明在西线的时间越充足,失去中央支援的陇西方向恐怕支持不久。而魏延恐怕就要成仁了
2006-8-3 07:46
无隙
[quote]原帖由 [i]黑传说[/i] 于 2006-8-2 18:35 发表
帅的标准好像不在稳吧,而在应变!
其实,问题的关键还是战略的方向。孔明老先生可能要的是陇西,而魏延想的是关西。甚至他就是想,我袭了长安,那么陇西自然和洛阳沟通不起来,这样即使长安又丢了,至少陇 ... [/quote]
稳是必须的.变才是其次.如果一个冒冒失失的帅有很大可能把他的兵带死掉.
如果长安是菜园子啊..这么好进:blink:占长安阻断联系???占潼关才可能阻的断好不好...而且占长安..要诸葛亮配合防守.按你的说法,诸葛去拿陇右,魏延守路口...不管成不成功.魏延都已经死悄悄了.
2006-8-8 18:30
圆桌博弈家
在蜀汉来说,魏延还是难得的良将。
2006-8-9 20:42
qiucheng
我认为魏延出子午谷并非攻击长安,相反有可能占据潼关阻挡东面敌军,以便大军成功攻破长安
2006-8-10 16:46
湛泸
支持魏文长
还请大家把 演义和历史区分一下,第一:赵云不是5虎将军之一 第二:终赵云一生没有独领重兵的详细记载,和邓芝的那一次也是不至大败。第三:成都,武侯祠,就我家隔壁,文臣武将廊里来看看,赵云是在文臣里面坐着。第四:更具历史,赵云在刘备活着的时候,很可能是禁卫军统领一类的职务。
另外:所谓将军,不仅仅是武力的问题,临机决策,运筹帷幄,料敌先机,果敢无畏这些因素是不是存在,都要考虑进去。在这里,我没有意思要讨论赵,魏谁强。因为2个人在蜀汉阵营里 没什么可比性,因为施职就不一样,一个的角色更像是禁卫,另外一个是方面大员。
至于魏延的军事能力,我认为是继关张之后蜀汉首席将军,不管在镇守汉中时期 曹军的动向如何,从结果来看,确实保证蜀汉北方,汉中,剑阁一代,的安全。从性格来说,魏延刚愎,估计得罪了不少人,何况从蜀汉的人才结来看,魏延是4 边不靠的人,1他不是 刘备的徐州起兵的老班底,2在荆襄人才中,他不属于名门望族,就是个白身。3他和刘备之间没有特殊的关系,想想,糜芳这样的废物都能做到将军。
魏延在所谓造反的时候说:吾乃国家上将,当事之时,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 以魏延当时的身份和军阶来看,这话是完全合理的(当然我不认为,他会是司马兄的对手)。而作为相臣,死后不把军权交给,在资历最长和能力相对最高,而且掌管军务的魏延,而交给一干文官,这本来就有待商榷
2006-8-12 17:49
霜辰月
诸葛亮从来就小看魏延。请参看:《文史知识 2004年 〈魏延何尝有反骨》
(具体哪一期不记得了)
2006-8-12 19:20
益德张
[quote]原帖由 [i]湛泸[/i] 于 2006-8-10 16:46 发表
第三:成都,武侯祠,就我家隔壁,文臣武将廊里来看看,赵云是在文臣里面坐着。[/quote]
老天,这年头怎么这么多人喜欢以讹传讹
2006-8-12 21:54
伟光正
孙权为什么那样贬低魏延
2006-8-13 22:03
兰陵酒
我从军事角度谈谈自己的浅见,我不同意子午谷战略成功无意义的观点,打战不比玩游戏,丢一城只要有兵就无所谓。假使成功,首先应该想到能和出秦的主力成钳制的攻击态势,给在前线作战的操军主力将领很大的压力,我也同意兵出子午谷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看法,兵下关中岂有不救之理,国都是一国之本地方兵力的调动是很慢的,一般会从阵前抽兵,这样军事上就处于被动的地位,非常的危险有可能遭伏[诸葛的主力部队]而对操军上下的心理影响更是不可忽略,这样就很容易犯错。至于具体用什么战术,没有确切的当时的战略情报,我不敢妄义,兵无常势嘛!!怎么好说,不过古今中外的军事例子中被迂回都是十分危险和致命的。不能纸上谈兵是没有错,不过我们大部分的军事知识都是从书上来的,拿破论的军事史料记载中这位伟人最爱迂回运动,调动敌人。很容易使对方破绽百出。
退一万步说诸葛只是说这个方案不可行并没有否定他的价值。
不过我也认为这个方案是不可行的。
赵云和魏延的比较,我也不知道,说实话很多事不可以一个角度,作为君主的角度,一个武将在关键的时候反叛几呼可以否定他的价值,你不忠于君主又有大权,对于君主来说是很危险的。从这方面我认为赵云更好一些。
请指正。谢谢。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