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3-8 16:15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3-8 15:15 发表
关公战秦琼的想法而已,李牧当时说不定还没出道呢。
只是某些人认为换了李牧来打,或许就赢了。 [/quote]
哼哼,赵括代将到李牧破燕,相去不过17年,而此前李牧经营北方边境多年,《史记》所谓“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则李牧破匈奴,当在长平之战前后。
2007-3-8 16:23
冒牌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7-3-8 16:15 发表
哼哼,赵括代将到李牧破燕,相去不过17年,而此前李牧经营北方边境多年,《史记》所谓“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则李牧破匈奴,当在长平之战前后。 [/quote]
[b]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b]
又不说明之后十几年李牧一直呆边境。
完全可以是李牧走了,匈奴仍然不敢近赵边城,这才显出李牧一战之功:q??+
2007-3-8 16:28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冒牌[/i] 于 2007-3-8 16:23 发表
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又不说明之后十几年李牧一直呆边境。
完全可以是李牧走了,匈奴仍然不敢近赵边城,这才显出李牧一战之功:q??+ [/quote]
《史记·匈奴列传》:其後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
所以说,“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是李牧在的时候。:cai:
2007-3-9 10:59
秀吉
[quote]原帖由 [i]温柔的一刀[/i] 于 2007-3-8 14:28 发表
李牧和长平之战还有关系?在下记得不关他什么事吧 [/quote]
呵呵,换李牧不是指长平,是在指责赵王,只不过行文联下来了
2007-3-9 14:45
大圣归来
看了大家评论,不知道怎么想起赵括了。。。一个年轻人却可以和父亲谈论军事而驳得父亲无言以对,恐怕绝对不是靠书本上点点知识来驳得。。。就好比你拿本驾驶经验谈来和一个开了二十多年车的老司机辩论车辆,你就可以赢一样的道理。
长平的时候李牧还没成为一个一流的将领,而是在边疆,也许正是这样,才成了他——战国名将,赵括——纸上谈兵。。。赵括绝对是一个天才战将,但是却没有机会历练成长起来,而李牧在边将兵的日子本身就是历练。。。都是好的种子,只是一个是没机会成长,一个却有机会成长了。。
2007-3-12 17:05
西域风情
8错!
[quote]原帖由 [i]陈云逸[/i] 于 2006-4-10 15:16 发表
白起用兵风格和十大将中的粟裕有相同之处 [/quote]
咱们的粟裕将军可没有白起那么残忍!相比之下就高明的多了!最欣赏刘伯承和粟裕,所以说两句好话
2007-3-12 17:1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西域风情[/i] 于 2007-3-12 17:05 发表
咱们的粟裕将军可没有白起那么残忍!相比之下就高明的多了!最欣赏刘伯承和粟裕,所以说两句好话 [/quote]
刘伯承善打苦仗,粟裕善打险仗,彭德怀善打硬仗,林彪善打优势仗。
2007-3-12 17:26
黄巾军
[quote]原帖由 [i]大圣归来[/i] 于 2007-3-9 14:45 发表
看了大家评论,不知道怎么想起赵括了。。。一个年轻人却可以和父亲谈论军事而驳得父亲无言以对,恐怕绝对不是靠书本上点点知识来驳得。。。就好比你拿本驾驶经验谈来和一个开了二十多年车的老司机辩论车辆,你就 ... [/quote]
照你这样说,这个论坛上到处都是军事天才和政治家了。:titter:
2007-3-12 17:50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大圣归来[/i] 于 2007-3-9 14:45 发表
看了大家评论,不知道怎么想起赵括了。。。一个年轻人却可以和父亲谈论军事而驳得父亲无言以对,恐怕绝对不是靠书本上点点知识来驳得。。。就好比你拿本驾驶经验谈来和一个开了二十多年车的老司机辩论车辆,你就 ... [/quote]
估计是赵奢的口才不怎么行。
所以和儿子辩论时,没次都被儿子打败,但赵奢心里却是着实不服气。正因为他认为儿子错了,自己才是对的,所以他才会对老伴说:“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可见知子莫如父。
这种情况,偶们在论坛里也时常遇到。有时候说一件事情,偶心里明明知道偶才是对的,但对方就是和你胡搅蛮缠,这时候,偶们心里的感受恐怕和赵奢一样。
所以,不要以为赵括把老爸驳得无言以对,就说明赵括说的话都是正确的。
2007-3-13 14:51
冒牌
小红真废啊,赵奢的口才能叫差?:ohmy: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於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彊,国彊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於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使将而攻赵。赵王因割济东三城令庐、高唐、
平原陵地城邑市五十七,命以与齐,而以求安平君而将之。马服君谓平原君曰:
“国奚无人甚哉!君致安平君而将之,乃割济东三令城市邑五十七以与齐,此夫
子与敌国战,覆军杀将之所取、割地于敌国者也。今君以此与齐而求安平君而将
之,国奚无人甚也!且君奚不将奢也?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守,燕之通
谷要塞,奢习知之。百日之内,天下之兵未聚,奢已即着燕矣。然则君奚求安平
君而为将乎?”平原君曰:“将军释之矣,仆已言之仆主矣。仆主幸以听仆也,
将军无言已。”马服君曰:“君过矣!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齐之于燕也茹肝
涉血之仇耶?其于奢不然。使安平君愚,固不能当荣蚠;使安平君知,又不
肯与燕人战。此两言者,安平君必处一焉。虽然,两者有一也。使安平君知,则
奚以赵之强为?赵强则齐不复霸矣。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
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车甲羽毛衤列敝,府库仓廪虚,两国交以习之,乃引
其兵而归。夫尽两国之兵,无明此者矣。”夏军也县釜而炊。得三城也,城大无
能过百雉者。果如马服之言也。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马服曰:“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繭;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且夫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者,无钩繯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钩繯镡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不过三百丈者。人虽众,不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
2007-3-14 09:26
三种不同的红色
:q??+冒牌奶才是废。
看看你举的例子,一个是赵奢对平原君说的话,一个是对田单说的话,他们两人都是有大见识的人物,自然很容易理解赵奢的意思。赵括能和他们俩一样吗?
赵奢对田单说:“兵凶战危”,田单就悚然而惊,喟然叹息。相同的话说给赵括,赵括必定以为老爸在虚言恫吓。这就是我们说的无知者无畏。:angry2:
2007-3-14 10:39
陈云逸
对那段历史不是特别了解,但根据我浅薄的认识,论战功,白起是四人中最显赫的,论军事能力,我认为白起李牧难分伯仲,毕竟二人皆为顶尖名将,且都没有败绩,又没有对决的机会。
我党我军五大名将中,我最欣赏粟裕将军,堪称歼灭战的大师,战术之奇,应变能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许多胜仗例如七战七捷、孟良崮、豫东、淮海都极具艺术性和创造性,堪称战史典范。
2007-3-14 11:14
冒牌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7-3-14 09:26 发表
:q??+冒牌奶才是废。
看看你举的例子,一个是赵奢对平原君说的话,一个是对田单说的话,他们两人都是有大见识的人物,自然很容易理解赵奢的意思。赵括能和他们俩一样吗?
赵奢对田单说:“兵凶战危”,田 ... [/quote]
平原君……也叫大有见识的人???
好像他也没跳出来反对使用赵括罢
否则以他的权势,赵括能上台呢?
2007-3-27 13:59
无聊之极
个人喜欢白起..时代不同 角度不同..杀降 他站在他的角度是绝对明智的选择 ~
2007-4-6 07:25
readbook
楼主强文,四大名将,各有千秋,反正偶一个都打不过
2007-5-22 23:20
herrvon
或许两人曾见过一面
不知道大家记得吗,赵与秦渑池相会,赵的中军大夫就是李牧将军.如果白起也随秦王一起参加聚会的话,那两人倒是见过一面的.
平原君倒也不完全是庸才,至少李牧就是他推荐的.
另外,个人还比较欣赏赵的庞援大家.此人与秦交战似乎也未曾一败,还击败过秦将蒙骜的
2007-5-23 09:13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herrvon[/i] 于 2007-5-22 23:20 发表
不知道大家记得吗,赵与秦渑池相会,赵的中军大夫就是李牧将军.如果白起也随秦王一起参加聚会的话,那两人倒是见过一面的.
平原君倒也不完全是庸才,至少李牧就是他推荐的.
另外,个人还比较欣赏赵的庞援大家.此人 ... [/quote]
说实话,偶不记得。
2007-5-23 13:10
冒牌
[quote]原帖由 [i]herrvon[/i] 于 2007-5-22 23:20 发表
不知道大家记得吗,赵与秦渑池相会,赵的中军大夫就是李牧将军.如果白起也随秦王一起参加聚会的话,那两人倒是见过一面的.
平原君倒也不完全是庸才,至少李牧就是他推荐的.
另外,个人还比较欣赏赵的庞援大家.此人 ... [/quote]
奶说的三条俺都8记得:shy:
2007-5-26 17:36
傲雪寒梅
个人支持白起
虽然杀戮太多
但战略上没有错误
一战奠定赵国衰弱的地位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