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观曹彬,议后主


2006-4-5 00:46 花醉红尘
观曹彬,议后主

观曹彬,议后主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北宋开国功臣。他虽然功勋卓著却为人谦恭,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颇受人们尊敬。  

《宋史》对曹彬的评价是:“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为宋良将第一。”  

“伐二国(后蜀、南唐),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  

他在朝廷从没有违逆过皇上的旨意,也从没有议论别人的过失。曹彬在路上即使遇到士大夫的车子,也要让自己的车马避路让行。他从不直呼手下官吏的名字,表示对他们的尊重。每当有禀告事情的,他都要整衣戴冠后才接见。对于自己的僚属,他总是推己及人,宽宏大度。  

曹彬在徐州为官时,有一吏员犯罪,应处以杖刑,但曹彬却要一年后才杖罚他,人们都不知道原因。曹彬说:“我听说此人新婚,如果马上杖罚,他的父母必然以为是儿媳妇带来的不吉利,从而会曰夜招致鞭打责骂她,使其难以自存。我拖延杖罚那个官员,于法也并不妨碍。”  

   

曹彬奉命征伐江南,因不忍生灵涂炭,假病不肯就职。同僚的武将们都纷纷去问候他的疾病,曹彬对问疾的将士们说:“我的疾病,决不是吃药能够治愈,只要你们各人诚心诚意的自己发誓,攻克江南之曰,决不妄杀一人,那么我的疾病就可痊愈了。”将士们听了曹彬的话,对天焚香为誓,攻克江南之曰不妄杀一人。  

可当时手握重兵的另一些大将如潘美、曹翰等却未必买他的帐,曹翰还是他的亲侄子。潘美这人爱耍小聪明,比较难控制;曹翰品格更恶劣,为人贪婪,性嗜杀人。先前,曹彬派他去攻打九江时,他虽然作战勇敢,但却纵兵掳掠,还下令屠城,装了二十多船的财货宝物,悄悄运回老家去了。于是当太祖要求他出兵南唐时,他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反问:“陛下打算派谁担任我的副将呢?”太祖也是个聪明人,闻弦歌儿知雅意,于是就跟曹彬合演了一出戏。  

南宋李心传《旧闻证误》卷一(四库本)引《建隆遗事》云:  

“上(按指宋太祖)命曹彬、潘美、曹翰收江南,以沈伦为判官。临行朝辞,赴小殿燕饯。酒半,出一黄帕文字,顾彬曰:“汝实儒将,潘美、曹翰桀悍,恐不能制。不用命者,望朕所在,焚香启之,自有处置。”诸人惶恐汗下。沿路或欲攻劫,及江南城破,李主出降,二人皆欲面缚之。曹王以所授敕欲宣读,事遂解。如此者数四。功成还朝,曹王面奏沿路及至军前将佐皆用命一心,乞纳所降特敕。后有旨宣赴后苑,酒半,诸人起纳敕。上令潘美启封,曹翰执读,执政环立,展示乃一张白纸。众皆失色。上笑,再命饮。极欢而退。”  

宋军攻城后,受到城内老百姓的欢迎。曹彬对请降的李后主和大臣们好言安慰,待之以宾礼。曹彬班师还朝后,并没有上书表功,只写道:“奉敕江南干事回。”意思是说皇上交待我去江南做的事已经完成了。  

在出师之前,皇上说过,如果曹彬能平定南唐,要委任曹彬为宰相。所以副帅潘仁美预先向他祝贺,曹彬却淡淡地笑着说:“不是这样,我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已,这完全仰仗天威,遵从朝廷对战事进行的谋划,才能成功的。我有什么功劳呢?更谈不上丞相这个极品的官职。”  

《礼记》中有“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之说。意思是君子不自己夸大自己的事迹,不自己显耀自己的功劳,以求符合实情。而且要“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彰显别人的善行,赞美别人的功劳,以求做到谦恭的对待贤士。“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所以君子虽然谦卑自下,但民众却尊敬他。  

   

后主不是个好皇帝,只是个好词人,大家基本已经能够达成共识。但若像崇祯那样的“好”皇帝,废寝怠食鞠躬尽瘁其实对百姓而言也未必是好事。  

崇祯可谓明朝少见的明君了,可空累了袁崇焕洪承畴熊庭弼刘挺吴三桂一批批的良将,得来的却是李自成张献忠的风起云涌,满清铁骑的不断崛起,还有人民负担不断加重的苦不堪言。  

后主虽然有时做事荒唐,如毛言:“不抓政治,终于亡国。”但他是有自知之明的,不会因为觉得对不起南唐列祖列宗就拉着江南百姓垫背,不会为了留个英名就死硬到底甚至搞什么自焚之类的壮举。  

毕竟,他是个善良而纯真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能填出这样的词。  

如果领兵来取南唐的是朱桀,是白起,我很难想起出后主能坦然等待着宋兵的到来,继续着“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的酝酿。  

因为他知道,来的是儒将曹彬,那个为人谦恭提兵入蜀而秋毫无犯的曹彬(劫掠江州的是曹翰,与其无关),他心中多少平静了一些。  

江南的百姓啊,我在位未能多为你们谋些福利,至少我走时不会让你们受兵戎之苦的。  

无为耶?无畏耶?  

笑 只是无邪。





转自
中华风云网[url]http://zhonghuafengyun.aa.topzj.com/viewthread.php?tid=109704&fpage=2[/url]

2006-4-5 07:28 200212tpp
:&
我一直很喜欢曹彬这个人!!!

2006-4-5 08:35 寄奴
还是宋祖先说了狠话,曹彬才能够束缚住一干猛将。君臣二人,交相辉映。

后主故事,如阿斗,如孙皓,几不可数。兵临城下,无德无能,不得不尔。作者还是对文采风流的李煜不免偏爱了。

2006-4-5 10:58 武悼天王冉闵
曹彬是北宋开国几王之一,良将啊,可惜的是后辈不怎么样,不太出名

2006-4-5 12:30 756159
:qDD+曹彬的后辈怎么叫不出名呢!!!曹彬的儿子曹玮是西北名将,功绩,能力,名头都是北宋群英中的翘楚!北宋有资格如太庙的武将只有四人,曹家父子占了两席,(还都当上枢密使)另两个是潘美和两次大败耶律休哥的李继隆!
明人评中国名将170人北宋十二人,曹玮名列第五,而杨业则榜上无名。
其实宋军也是杀人的,不过是好一点,当时灭了南唐,宋军大将们设宴,叫了南唐的宫廷乐师们奏乐,乐师们不甘心当亡国奴,演奏了亡国之音,宋将们大怒(想必曹彬应该也在其中)统统拉出斩首,后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群抵抗宋国侵略的英雄把他们的衣冠厚葬!

2006-4-5 15:34 大树将军
不知道赵匡胤和刘秀谁更强?

2006-4-5 17:39 张建昭
曹彬是当时的时代需要的武将类型,后主是什么时候都不需要的皇帝类型:qDD+

2006-4-5 18:27 风刀霜剑
其实像阿斗,刘璋,李煜等人作为君主还不是太差,特别是阿斗,自己没本事也不多事,虽然庸却不暴,算是庸君,若是处于一统时代,都算是太平天子了,只可惜时势不同。而像崇祯这样的皇帝,自己没本事却爱管事,搞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没有自己之明,算是昏君。若是将阿斗和崇祯换个位置,姜维早死蜀汉早亡,而大明袁崇焕则不死,明亦不亡。我宁要无所作为的庸君不要“勤于国政”的昏君。

2006-4-5 20:15 寄奴
换阿斗到明朝,魏忠贤会很快乐的。

2006-4-6 11:14 强哥
呵呵,阿斗在明朝的话魏忠贤就没有了,因为换了黄皓了呵呵!

2006-4-6 11:46 xwhero
[quote]原帖由 [i]风刀霜剑[/i] 于 2006-4-5 18:27 发表
其实像阿斗,刘璋,李煜等人作为君主还不是太差,特别是阿斗,自己没本事也不多事,虽然庸却不暴,算是庸君,若是处于一统时代,都算是太平天子了,只可惜时势不同。而像崇祯这样的皇帝,自己没本事却爱管事,搞得 ... [/quote]
崇祯刚愎自用不假,但在明朝应算一个相对不错的皇帝了,如果当年处于刘禅的地位,我想也未必杀姜维!

2006-4-6 21:33 雲中
[quote]原帖由 [i]轩辕花麒麟[/i] 于 2006-4-5 00:46 发表
崇祯可谓明朝少见的明君了,可空累了袁崇焕洪承畴熊庭弼刘挺吴三桂一批批的良将,得来的却是李自成张献忠的风起云涌,满清铁骑的不断崛起,还有人民负担不断加重的苦不堪言。  
[/quote]
崇祯登基时,熊庭弼、刘挺早挂了.......满清铁骑的不断崛起也是早已有之
崇祯自然不是好皇帝,但这些却非其罪:(

2006-4-7 01:04 慕容燕然
不是在说南唐后主么?怎么聊到蜀汉后主身上去了:blink:
当初王全斌入蜀时的做法太恶劣了,完全是五代时骄兵悍将的派头,惹得蜀地降卒叛乱。王全斌等人回汴梁后都受到了处罚。曹彬攻南唐时的不妄杀一人,与此有很大关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曹彬,议后主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