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1 08:51
小至
魏延为什么没当上五虎上将?
在蜀将中,魏延的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可他为蜀国建立的功勋,绝不比马超和黄忠少,为什么他就没能当上五虎上将?
这需要我们先看看五虎上将都是谁,关、张、赵、马、黄,关羽、张飞那是刘备的兄弟,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征战数十年,他们成为五虎上将、而且是五虎上将的头两位理所当然。
而且,当时的关羽已经成为当时的头号上将,死在他手下的名将不计其数,敌军一听关羽大名都会望风而逃。别不信我说的,当时关羽攻破樊城,曹操便吓得要迁都,多亏司马懿及时劝谏。当时关羽已称得上威震天下,成为五虎上将之首,就连敌人都会很佩服的。
再说张飞,他虽然不像关老二那样名震天下,但当年在当阳长坂坡赫退曹操百万雄兵,也使自己声威大振,而且,他也是刘备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位列五虎上将,也很正常。
赵云就更不必说了,这位与刘备“虽未谱金兰,情谊比桃园”的赵子龙,名声虽不及关羽,但实际上,他为蜀国立下的战功是最大的,他是一员最好用的武将,如果把一场战争比作下棋的话,赵云就是棋子中的无敌战车,若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比刘、关、张要小(其实他只比张飞小一岁),他完全可以成为五虎上将之首,但成为第三他也会心甘情愿,他与刘关张情同手足,有何必争这个位子呢?
五虎上将还有两个人选,理应在马超、黄忠、魏延中选出,可为什么选了前两位?先看看关羽在知道五虎上将人选后说的话:“翼德,吾弟也,子龙久随吾兄,亦吾弟也,马孟起世代名家,可以与吾相并;黄忠何等人,可以与吾同列?”这席话似乎说出了马超成为五虎上将的原因——世代名家,但事实并非如此,马超和黄忠之所以成为五虎上将的原因是相同的,他们降蜀后,在战场上远没有魏延那样活跃,打他们却立下魏延没能立下的奇功,马超曾劝说六张投降,黄忠曾在攻打汉中时夺定军山,斩夏侯渊,刘备取汉中,黄忠作用最大。这两个人都为蜀国赢得了地盘,再回过头来看关长赵云,整个荆州是他们哥仨拿下的,五虎上将都为蜀国赢得了地盘。
我想这回大家应该明白了,五虎上将之所以没有魏延,是因为当时选择五虎大将人选的标准,是以攻占土地多少为标准的,魏延从来都是当副将协助五虎上将,蜀国攻下的每寸土地都不能算是他的功劳,所以五虎上将就没他的份了。
唉!悲哀呀!
2004-1-21 10:28
sable
兄弟你要讨论《三国演义》,就别想太多,刘备的五虎将是单挑打出来的,每个人都有KO名将或是战平名将的辉煌记录。他们五个在《演义》里就是比魏延要高一点点。
2004-1-21 10:52
911hunter
兄弟,魏延是哪根葱啊,不过是一个有反骨的小贼罢了,当初归降小刘是,小诸就想宰了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五虎上将?再说了,黄忠打下定军山是在被封五虎上将之后的事,与你说的按贡献给官位不副哦!
2004-1-21 11:54
秋孤寒
[quote]原帖由[i]小至[/i]于2004-01-21, 8:51:42发表
我想这回大家应该明白了,五虎上将之所以没有魏延,是因为当时选择五虎大将人选的标准,是以攻占土地多少为标准的,魏延从来都是当副将协助五虎上将,蜀国攻下的每寸土地都不能算是他的功劳,所以五虎上将就没他的份了。 [/quote]
你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魏延一直就是黄忠的副手,虽然是黄忠兵团中最厉害、最活跃也是功劳最大的将领,这就是刘备提拔他当汉中太守的理由。但战役的功劳还是在主将黄忠的身上,特别是汉中争夺战,所以会有提拔魏延时的满座皆惊的情景。
2004-1-21 12:01
马岱
首先“魏延为什么没当上五虎上将”这个问题是要由罗贯中来定的。有两个原因,1、三国志正好是“关张马黄赵传”,2、魏延最后叛乱被杀,所以罗贯中不可能把特列为五虎来突出他。
2004-1-21 12:35
sable
[quote]原帖由[i]911hunter[/i]于2004-01-21, 10:52:21发表
兄弟,魏延是哪根葱啊,不过是一个有反骨的小贼罢了,当初归降小刘是,小诸就想宰了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五虎上将?再说了,黄忠打下定军山是在被封五虎上将之后的事,与你说的按贡献给官位不副哦! [/quote]
这里好象是你错了。
演义中是定军山后黄忠被封五虎上将。然后关羽很不爽,前部司马费诗说了几句话,关羽想通了。如下:
即差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赍捧诰命投荆州来。云长出郭,迎接入城。至公廨礼毕,云长问曰:“汉中王封我何爵?”诗曰:“五虎大将之首。”云长问:“那五虎将?”诗曰:“关、张、赵、马、黄是也。”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遂不肯受印。诗笑曰:“将军差矣。昔萧何、曹参与高祖同举大事,最为亲近,而韩信乃楚之亡将也;然信位为王,居萧、曹之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岂与诸人等哉?将军受汉中王厚恩,当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愿将军熟思之。”云长大悟,乃再拜曰:“某之不明,非足下见教,几误大事。”即拜受印绶。
三国志中是定军山后黄忠被封为后将军。诸葛亮怕关羽不爽,刘备说:俺来搞定。如下: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2004-1-21 13:20
小至
[quote]原帖由[i]911hunter[/i]于2004-01-21, 10:52:21发表
兄弟,魏延是哪根葱啊,不过是一个有反骨的小贼罢了,当初归降小刘是,小诸就想宰了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五虎上将?再说了,黄忠打下定军山是在被封五虎上将之后的事,与你说的按贡献给官位不副哦! [/quote]
兄弟,错了吧?
五虎大将是在刘备为汉中王时封的,定军山一役,使刘备夺取汉中的主要战役,
刘备夺了汉中才称王的
2004-1-24 03:35
诸葛丞相
楼主说的不错,我赞同~~~
同时修正锋寒兄的一点小错误:魏延一直就是黄忠的副手,虽然是黄忠兵团中最厉害、最活跃也是功劳最大的将领,这就是刘备提拔他当汉中太守的理由。
在演义中魏延在汉中一战是协助张飞夺瓦口塞的时候出场的。并没有和黄忠并肩作战过~~~汉中一战的功劳较大的是张飞(智取瓦口隘,击败张颌),黄忠(计夺天荡山,斩夏侯渊),赵云(据汉水以寡退众),诸葛亮(疑兵退阿瞒,智取汉中),马超(据守关口,迫操无奈退兵)。
这场汉中一战中魏延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就是箭射曹操。射其人中,使其掉两颗门牙,差点命丧魏延之手~~~ 能当汉中太守,是因为这个功劳吧~~~
要论五虎将,怎么着也轮不到魏延啊~~前面五个哪个功劳不比他大~~
2004-1-24 14:38
马岱
刘备提拔魏延当汉中太守主要是要锻炼一下他吧,其他五虎劳苦功高,年纪也大了,需要在家休息休息、享享清福了。
2004-1-24 21:42
ccxccx
主要是诸葛亮看着魏延不顺眼,处处排挤魏延,六出祈山中看二人的矛盾可知.
2004-1-24 22:37
马岱
也就没用他那次计策而已,其余都很重用魏延。如果是在演义里,有一次诸葛亮要魏延挑重担,魏延还推脱呢。
2004-1-25 01:12
诸葛丞相
是啊,说诸葛亮看魏延不顺眼,处处排挤魏延~~~太过分了点吧~~~
都是自家人,有什么看的顺眼不顺眼的~~只是意见不同而已~~~
2004-3-13 23:00
魏文长
[quote]原帖由[i]911hunter[/i]于2004-01-21, 10:52:21发表
兄弟,魏延是哪根葱啊,不过是一个有反骨的小贼罢了,当初归降小刘是,小诸就想宰了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五虎上将?再说了,黄忠打下定军山是在被封五虎上将之后的事,与你说的按贡献给官位不副哦! [/quote]
这为仁兄~~~!反骨,何为反骨???
先按演义来说!
作为蜀国屈指可属的猛将之一,魏延为刘备江山的建立可称得起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三国演义》中魏延的第一次出现,正值刘备携民渡江败走襄阳之时,此刻的刘备可称是一败涂地狼狈万分,身边兵不过上千疲卒,将不过张飞赵云,后有曹操雄师追击,前有蔡瑁张允刁难,可说是进退无路、存亡未卜。在这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是原本与敌对双方基本无干的魏延,就是凭着一颗男儿的血性之心,为了搭救刘备君臣和数十万百姓,才不惜得罪蔡瑁张允这些奸佞谄媚之辈,在襄阳城下与名将文聘大战数十合,最后落得家人被杀只身投奔长沙的下场。可以讲,这员正直、勇猛又略带鲁莽的猛将的首次出现,即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然而,令魏延与读者始料不及的是,正是这种完全发自内心的仗义之举,后来却成为诸葛亮认定其‘脑后有反骨’的最初契因。
若是你我想早投曹贼去了吧?刘备都狼狈成什么样了!我也不会投他!呵呵!
?
魏延的第二次出场,是在赤壁大战之后,刘备攻略汉上九郡之时。当时,不可一世的关羽率兵袭取长沙,遭到了老将黄忠的顽强阻击,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之地,又是心高气傲、血 性方刚的魏延为其解了围。当时,为报答战场上关羽的不斩之恩,三箭虚射的老将黄忠受到了太守韩玄的误解,被绑赴刑场即将斩决。
幸亏,刘备不失为创业明智之主,念忆旧恩从诸葛先生刀下救了魏延。从此,刘备的帐下又多了一员东挡西杀、威风八面的猛将,魏延也得以在刘备帐下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才华,数十年间冲锋陷阵屡立奇功:取西川与黄忠共为先锋,尽败蜀中名将;战东川助张飞屡破曹兵,箭射曹操面门;退蛮兵渡泸水破孟获苦战数年,成就了诸葛先生七擒七纵之举;出陈仓震魏将斩王双历任前锋,效尽了拔山涉水先出后回之责。终于,一代猛将辅弼明君成就了王霸之业,使昔日无寸土之地的刘备坐上了两川之主蜀中之王的宝座,延续了后汉六十余年的西隅江山。同时,一代明君帮助猛将遂却了建功之志,使当年孤身投主的魏延完成了举将封侯吐气扬眉的心愿,成为了坐镇汉中,独守一方的南郑侯汉中太守征西大将军。至此,我们不禁为刘备的慧眼识人与魏延的得遇明主、君主猛将之间的相得益彰而额手相庆。其实,凡是认真读过《三国演义》及《三国志》的人都可以看到,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的所作所为,他在抗拒的是什么、反对的又是什么,确实,他是讨要过兵符,不接受退兵的命令,火烧了栈道阻挡了昔日的战友,表面上形成了反叛的事实,因而被人理直气壮地斩了首似乎没有什么可冤枉的。然而,如果仅仅就此即断定魏延要反,实在是冤枉了九泉之下的魏将军!大家切切不可忘记,在得知诸葛先生已死,由杨仪统率全军的消息后,作为蜀营中资历最久武功最强官阶最高的前军主将魏延,接到从前线退兵的命令时说过的是什么?总共两句话,一句是:丞相虽死,但某还活着!岂可因一人之死废国家大事?一句是:杨仪何等人也?大丈夫岂可被书生所制?
前面一句其声其意无非就是:继续北伐,完成统一的大业;后一句则体现出功勋卓著的魏将军瞧不起杨仪这种无能之辈,根本不愿意为其所左右而已,其实质不过是蜀国文臣武将之间的权力之争,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故此,魏延只是这场权力之争中的牺牲品罢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人投地,人必毁之,中国数千年形成的儒家传统造就了这种容不得一人强于大众的畸形心理,可以说,心高气傲的魏将军一生的悲剧即源于此了。?
无论是诸葛先生如何先入为主地断定魏延脑有反骨日后必反,还是杨仪这些平庸之辈如何绞尽脑汁网罗罪证编织罪名,毕竟还是证据不足,底气有亏,无法服人。呜呼!一代名将,未倒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却亡在了自己人背后挥起的刀下,这种不公的结局,足令天下有志之人哀之惜之恸之惋之。?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倒是那个被诸葛亮委以重任的杨仪,在权力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曾经言到:早知若此,当初丞相死时,吾若以全军投魏,何至有今日耶?这一番话倒是真正地告诉了九泉之下的诸葛先生,到底是谁的脑后真的有反骨。
杨仪臭流氓一个!!!哼哼~~!
吾乃义阳魏延魏文长,来将抱上名来,免做我刀下无名亡魂!
2004-3-14 01:08
therockcn911
完全同意魏文长所说的话。魏延是在蜀国文臣武将之间的权力之争中落败的,而且我还不知道从哪本三国评书上看到,诸葛对魏延有意见,火烧司马的时候就想连他一起烧死的,所以我也不喜欢孔明,更不喜欢他扶植的杨仪。唉,惜哉魏延,一代名将!
2004-3-14 03:21
巴西马忠
很简单,罗贯中在写剧本的时候魏延没给他送礼!~
2004-3-14 13:04
小至
[quote]原帖由[i]巴西马忠[/i]于2004-03-14, 3:21:53发表
很简单,罗贯中在写剧本的时候魏延没给他送礼!~ [/quote]
哈哈,说得有意思
2004-3-15 22:05
大树将军
五虎上将的顺序应该是关、张、马、黄、赵。不信可以去看《三国志》。
2004-3-15 22:18
蓝纱枫
[quote]原帖由[i]大树将军[/i]于2004-03-15, 22:05:09发表
五虎上将的顺序应该是关、张、马、黄、赵。不信可以去看《三国志》。 [/quote]
当然不信,因为《三国志》没有什么“五虎上将”的记载,“五虎上将”称号只是《三国演义》的内容。
《三国志—蜀书六》是《关张马黄赵传》,另外还可以参考杨戏的《季汉辅臣赞》,可以看出五人的排名。
2004-3-15 22:56
越骑校尉
楼上的各位有没有看懂《三国志》啊?关、张、马、黄、赵被列为一传是因为蜀国灭亡前几年这五家人都被追封为列侯。而魏延因为叛国而列在叛将传里。关、张、马、黄封侯是因为他们是刘备的四大将军,赵云是因为早年(长板坡)救过刘禅。
2004-3-15 22:58
赵哪个云
叛军之人
列入五虎或六虎就夸张罗
-_-b
2004-3-15 23:07
蓝纱枫
[quote]原帖由[i]越骑校尉[/i]于2004-03-15, 22:56:23发表
楼上的各位有没有看懂《三国志》啊?关、张、马、黄、赵被列为一传是因为蜀国灭亡前几年这五家人都被追封为列侯。而魏延因为叛国而列在叛将传里。 [/quote]
[b]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b]
作乱跟叛国不是一回事。
另外《刘彭廖李刘魏杨传》并不是什么叛将传。“楼上的某位有没有看懂《三国志》啊?”
2004-3-15 23:08
韦孝宽
不是叛将传,是因各种原因得罪者的传。
2004-3-16 08:33
superzz_0
是啊是啊,好象都没有善终的
2004-3-16 10:01
马岱
罗本三国演义也是:关、张、马、黄、赵。
到毛本三国演义才变成:关、张、赵、马、黄。
2004-3-17 03:02
装甲老鼠
我倒觉得魏延之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为人刚猛,不符合诸葛一生谨慎的个性,诸葛之所以一心要置之于死地,或许是担心魏延冒进北伐反而断送了蜀汉的前程吧。其实即使以三国演义看来,魏延在诸葛死前从未有过反意,就算他想杀杨仪,也还先给后主上表汇报,真正铁心想反的人会这样多此一举吗?
魏延真的很冤枉。举个例子说,如果在现代,你在一家公司里的上司处处怀疑你想跳槽,不给你施展的空间,他退休了还安排一个跟你过不去又什么都不如你的人来接班,你会不会炒了这个SB老板的鱿鱼?呵呵,反正我是造反没商量
2004-3-23 03:05
自然风
赵云就是棋子中的无敌战车,若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比刘、关、张要小(其实他只比张飞小一岁)
赵云好象比刘备还大2岁吧,张飞比刘备还大????
笑谈:如果当年关羽降曹的话,说不定魏延会是五虎将的一员
2004-3-23 15:52
犀牛司令
因为五虎上将里没有魏延将军啊。
2004-3-23 16:30
wzj7582
魏延个性太傲慢,又不及关张赵马黄与刘备诸葛亮的关系!再说武艺可能也不及以上几位(从三国游戏中可见一斑),所以五虎上将自然就没他哦!
2004-3-25 00:43
got-bias
他在诸葛亮的眼里是反派。那刘备自然也不会对他有好感了。5虎里自然每他得分。连赵云都是刘备觉的不好意思才给的。何况老魏了。
2004-3-26 00:29
liuyu_sums
[quote]原帖由[i]自然风[/i]于2004-03-23, 3:05:51发表
赵云就是棋子中的无敌战车,若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比刘、关、张要小(其实他只比张飞小一岁)
赵云好象比刘备还大2岁吧,张飞比刘备还大????
笑谈:如果当年关羽降曹的话,说不定魏延会是五虎将的一员 [/quote]
错,赵云(157-229)比刘备(161-223)大四岁,比诸葛亮(181-234)大24岁
长板坡时(208年)赵云已经是51岁的人了,仍被称为白袍小将,真是驻颜有术,令人羡慕呀!
就凭这一点,坚决支持赵云入选!
2004-3-26 00:44
秋孤寒
[quote]原帖由[i]liuyu_sums[/i]于2004-03-26, 0:29:36发表
错,赵云(157-229)比刘备(161-223)大四岁,比诸葛亮(181-234)大24岁。 [/quote]
更加错!而且两个都错,历史记载根本就找不到赵云的出生年月,那来的157年出生之说?如果是根据演义,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赵云力斩韩德父子,诗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按此计算,赵云也应出生于159年才对。
2004-3-26 09:40
龙神帝王
子龙157年出生好象是光荣三国6里面吧!
2004-3-26 09:57
superzz_0
游戏不能代表历史。不过那也是光荣推算的,很多人都这样
2004-3-26 10:18
liuyu_sums
[quote]原帖由[i]跋锋寒[/i]于2004-03-26, 0:44:36发表
更加错!而且两个都错,历史记载根本就找不到赵云的出生年月,那来的157年出生之说?如果是根据演义,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赵云力斩韩德父子,诗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按此计算,赵云也应出生于159年才对。 [/quote]
年登70就是70整吗?不能是72。71呀?
2004-3-26 10:33
秋孤寒
[quote]原帖由[i]liuyu_sums[/i]于2004-03-26, 10:18:19发表
年登70就是70整吗?不能是72。71呀? [/quote]
是可以,但要考虑前三国的描写,比如长阪等地方,这已经是最大的考虑了,关于演义中赵云的年龄问题,这其实应该说是一个BUG,有人已经专门对此做过详细探讨,这里有个帖子有:
[url=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act=ST&f=6&t=4716&st=0#entry40416]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act=ST...st=0#entry40416[/url]
2004-3-28 16:04
Solmyr
"五虎将"只是老罗搞出来的东东,魏延不为老罗所喜理所当然上不了.
2004-3-29 19:22
龙神帝王
我打了光荣的三国6看了赵云的出生吓了我一跳~没想到比刘备还大2岁!
2004-3-30 21:27
大史慈
不光三国6,连5里面也是。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惊讶得饭都没办法吃了,难道大家印象中白马银枪的少年将军一出来就是个老头子么???
2004-4-2 22:38
wuhan207
我不喜欢魏严
2004-4-2 23:38
武侯传人石之轩
[quote]原帖由[i]小至[/i]于2004-01-21, 8:51:42发表
魏延为什么没当上五虎上将?
在蜀将中,魏延的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可他为蜀国建立的功勋,绝不比马超和黄忠少,为什么他就没能当上五虎上将?
这需要我们先看看五虎上将都是谁,关、张、赵、马、黄,关羽、张飞那是刘备的兄弟,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征战数十年,他们成为五虎上将、而且是五虎上将的头两位理所当然。
而且,当时的关羽已经成为当时的头号上将,死在他手下的名将不计其数,敌军一听关羽大名都会望风而逃。别不信我说的,当时关羽攻破樊城,曹操便吓得要迁都,多亏司马懿及时劝谏。当时关羽已称得上威震天下,成为五虎上将之首,就连敌人都会很佩服的。
再说张飞,他虽然不像关老二那样名震天下,但当年在当阳长坂坡赫退曹操百万雄兵,也使自己声威大振,而且,他也是刘备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位列五虎上将,也很正常。
赵云就更不必说了,这位与刘备“虽未谱金兰,情谊比桃园”的赵子龙,名声虽不及关羽,但实际上,他为蜀国立下的战功是最大的,他是一员最好用的武将,如果把一场战争比作下棋的话,赵云就是棋子中的无敌战车,若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比刘、关、张要小(其实他只比张飞小一岁),他完全可以成为五虎上将之首,但成为第三他也会心甘情愿,他与刘关张情同手足,有何必争这个位子呢?
五虎上将还有两个人选,理应在马超、黄忠、魏延中选出,可为什么选了前两位?先看看关羽在知道五虎上将人选后说的话:“翼德,吾弟也,子龙久随吾兄,亦吾弟也,马孟起世代名家,可以与吾相并;黄忠何等人,可以与吾同列?”这席话似乎说出了马超成为五虎上将的原因——世代名家,但事实并非如此,马超和黄忠之所以成为五虎上将的原因是相同的,他们降蜀后,在战场上远没有魏延那样活跃,打他们却立下魏延没能立下的奇功,马超曾劝说六张投降,黄忠曾在攻打汉中时夺定军山,斩夏侯渊,刘备取汉中,黄忠作用最大。这两个人都为蜀国赢得了地盘,再回过头来看关长赵云,整个荆州是他们哥仨拿下的,五虎上将都为蜀国赢得了地盘。
我想这回大家应该明白了,五虎上将之所以没有魏延,是因为当时选择五虎大将人选的标准,是以攻占土地多少为标准的,魏延从来都是当副将协助五虎上将,蜀国攻下的每寸土地都不能算是他的功劳,所以五虎上将就没他的份了。
唉!悲哀呀! [/quote]
张飞也是名震天下吧!!
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武将中张飞在三国的名声似乎仅次于关羽
赵云立下第一大功??真是天方夜谭.......仁兄不会是只看三国演义吧....
典型唯心主意者!!
2004-4-2 23:51
武侯传人石之轩
[quote]原帖由[i]小至[/i]于2004-03-14, 13:04:19发表
哈哈,说得有意思 [/quote]
有意思 我高2 三国志看了6遍 三国演义看了 25~26遍 不过我 只敢说略有小成..
没阁下那么逸兴飞扬 无所不知也太..............了吧- -b
2004-4-3 11:48
hlxyz
其实演义中赵云比刘备大一说仅来自于那句“年登七十建奇功”,偶虽没有详细对比,但演义中的诗词绝大部分都是毛宗岗后加上去的,所以不是老罗这个作者犯糊涂,只能怪后来的编者取了自相矛盾的材料。
就历史而言,按《云别传》分析,赵云家世不低,20岁弱冠后即为郡中所举正常,即生于170年左右。
2004-4-3 16:48
kangtachan
没听说么他有反骨 五虎上将能反叛么 再有功绩方面也不如其他人的
2004-4-5 06:25
weiwen
魏延不是亲信,平时不会送礼
2004-4-5 17:33
竹中清风
其实魏延的个人能力绝对不逊于所谓的“五虎上将”。演义中所谓的“脑后有反骨”是老罗的个人杰作。整部《三国演义》奉刘备为正统,为仁君。将曹操贬为汉贼。可以看出老罗是个传统的封建主义者。在他笔下,英雄应该是忠义的化身。可是魏延是老罗笔下的“反贼”,仅此一点魏延就无法进入“五虎上将”的排名当中。
事实上,五虎上将中,马超其实是挂名的“空将”。他的权力都被孔明架空。赵云其实就是刘备的“贴身警卫”而已,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军。黄忠的功劳过多体现在定军山一役中。其实关羽和张飞才是刘备真正意义上的两员大将。
2004-4-11 11:53
wzz1968
魏延投刘备的背景与其他五人不同,关张赵三人一直是跟刘备的老人,黄忠是关羽费了好大尽才收编过来的,收编马超诸葛亮也废了很大的劲(使反间计、派说客).
魏延是自己投奔刘备的,而且是在自己力量比较强的情况下投奔的,得之太容易,所以不爱惜,进不了五虎上将也就不奇怪了。
2004-4-12 10:56
贾图
很简单,和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杨仪都是自取其祸被清洗掉的人~所以没有和关张马黄赵一起列传而被列在刘彭廖李刘魏杨里面~
2004-4-12 13:04
卧龙先生诸葛亮
其实五虎这称号是小说家所定.~~~~~~~因为老罗"出色"描写,在人眼中他是降将,叛乱者,武勇上他可以称虎将,只是受了老罗影响
2004-4-12 16:01
金刚捣锤
不是说这个论坛主要是以史书为依据吗?
这......搞不懂了.
2004-4-12 17:43
卧龙先生诸葛亮
楼主也深受演义影响啊
2004-6-10 22:18
hardstone
至于为什么,老罗心里比刘备清楚一万倍,因为那是老罗亲自下的旨,刘备自己还不知道呢.
2004-6-12 02:47
tangliang
[quote]原帖由[i]诸葛丞相[/i]于2004-01-25, 1:12:54发表
是啊,说诸葛亮看魏延不顺眼,处处排挤魏延~~~太过分了点吧~~~
都是自家人,有什么看的顺眼不顺眼的~~只是意见不同而已~~~ [/quote]
诸葛亮什么时候排挤魏延了?
2004-6-12 02:50
tangliang
[quote]原帖由[i]wzz1968[/i]于2004-04-11, 11:53:25发表
魏延投刘备的背景与其他五人不同,关张赵三人一直是跟刘备的老人,黄忠是关羽费了好大尽才收编过来的,收编马超诸葛亮也废了很大的劲(使反间计、派说客).
魏延是自己投奔刘备的,而且是在自己力量比较强的情况下投奔的,得之太容易,所以不爱惜,进不了五虎上将也就不奇怪了。 [/quote]
荒谬
古代对降将一般都是不信任的,信任的是所谓的嫡系(也就是一开始就在自己手下的人)
2004-6-12 10:45
第五剑
所以给了个汉中太守当,补偿一下而也
2004-6-12 11:27
zk_FlyWolf
如果是以演义来讨论的话多少就会是较调侃的成分了^_^
个人认为:试想五虎上将地位何其特殊,权柄何其之大.
诸既然认定魏延有反骨,又怎么能让他有这么大权利,因而是由于,诸葛的极力反对,使刘备放弃了封个六虎上将的冲动^_^
2004-6-12 17:45
神追诸葛亮
魏延从来没反过蜀汉,只是TMD罗贯中瞎编的!魏延功劳少些,再加上关、张、马、黄、赵的名气大些。当初的四大军团也没有赵云,那是为了照顾关、张、马、黄的面子。是政治手段!
2004-6-12 17:47
神追诸葛亮
谁说诸葛亮不是顶尖?本相同他理论!!!!
2004-6-24 10:08
philixwang
最简单的说法:魏延在某人手下时还是黄忠的部将。他凭什么和黄老将军平起平坐了?
2004-6-24 10:30
KT-7EX
三国志中没五虎,只是将这五个将并列说明而已…………
个人觉得魏延至少强于赵云。
PS:刚才忽然觉得孔明对魏延有偏见,是不是和“魏延”这名字有关………
2004-6-24 13:11
tangliang
因为根本没有五虎将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