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3-21 13:59 右文
近日卮言

诗原有情韵,理致两种。世有两种人,故自有两种诗。唐人诗偏胜于情韵,宋人诗偏胜于理致。后人乃纷纷争左右袒,适见其视阈不广耳。

原宋以后人之黜宋,大抵宋时代为近,承之较顺,然不足以示异鸣高,故黜之而绍唐?又宋南渡后,江西江湖,两大争强,一时不归杨则归墨,人心思异,亦有以启之?

钟嵘《诗品》曰:“‘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此不免矫枉过正,此四语除却‘思君如流水’一句,正不知单独拈出有何佳处,近人陈石遗论之,确不可移。

“池塘生春草”,在谢客或为天籁,移诸他人,恐亦寻常。所谓“厌刍豢而思螺蛤”也。

放翁制题最宽。近体中,杂感兴怀,连行接叶;古体中,长歌短歌,数见不鲜。盖不如此,不足以随处安插其好对好意耳。

[[i] 本帖最后由 右文 于 2006-3-21 14:19 编辑 [/i]]

2006-3-21 14:04 蒹葭苍苍
“高台多悲风”不逊“思君如流水”。其胜于高与悲。

2006-3-21 14:17 右文
此句尚可说,“清晨登陇首”“明月照积雪”,怕说不过去了。

2006-3-21 14:58 蒹葭苍苍
不过读诗要结合整诗来读的.平平的一句,跟上下文结合能产生巨大效果的话,我们就不能说它差.

2006-3-21 17:19 右文
正不知单独拈出有何佳处。。原是说他拈的不对嘛,要拈也该拈“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之类。

2006-3-22 00:23 落花风雨
古人和今人都差不多,那时候信息传播更不发达,衣钵承袭或者一叶障目之下,更加上著述立言心切,免不了犯些追捧跟风的毛病

2006-3-22 10:10 柳又青
我读古诗正有许多疑问,要各大家请教,各位见识非凡,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日卮言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