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再谈大宋太祖神德皇帝


2006-3-21 12:26 艺祖苗裔
再谈大宋太祖神德皇帝

翻了不少帖,看大家都说得很多了,我也就补充下个人的观点。
1.我太祖神德皇帝之父是当时朝廷的将军不假,可谓出身颇高,但翻阅史籍可知,太祖并没有靠父辈的功绩往上爬,而是因杀人外游,后投靠郭威,从1名底层士兵做起,凭实力一步步往上走。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父辈的帮助。评价太祖皇帝为“职业军人”,“士兵皇帝”可谓中的。
2.杯酒削兵权一事,太祖初登大宝时四海未平兵戎未歇,又有古话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想到时有人依样画葫芦来个第2次陈桥兵变,大军在外京师如何抵挡?加上五代遗训,收回兵权不可不行。放归乡野比起大加杀戮要好的多,而且还可随时征召。和今日之预备役有异曲同工之妙
3.文官将兵:还是为了防止篡权夺位,一个文官计谋在深,但得不到军方的支持,事无可为也。而且太祖不是一味地以文将兵,而是选用青年新秀将领,文官更多的作为监军使用。
4.传位之事:这个问题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确实的答案,但肯定的是,作为赵光义继位的最有利的证据——金匮之盟,在太祖朝是没有任何记载的,到太宗朝才冒出这么一个太后遗诏来,而且提出这个金匮之盟的人正是在太祖朝后期被免官,太宗朝又得重用的赵普。金匮之盟很可能是政治交换的产物。而且如果真是太后遗命,太宗又为何不立弟广美为皇储,反而大力打击遗诏中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广美德昭?可见此遗诏的真实性实在太低。而且要注意的是,太祖驾崩之后,宋皇后要王继恩传的是德昭,但最后来的却是晋王光义,宋皇后楞过神后方才改口叫官家。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总而言之,太祖制定的政策符合当时的大环境,至于后来的事,就要问太宗及其子嗣了。太祖一脉要到孝宗时才重登帝位

2006-3-21 12:47 张建昭
太祖时的监军也大多是武官,文官监军还是很少的。

2006-3-21 12:49 klause
就要问太宗及其子嗣了。太祖一脉要到孝宗时才重登帝位



赵匡胤的孩子不都被光义以不同形式弄死了吗?还有幸存?请指教`

2006-3-21 12:57 张建昭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看宋史的宗室表就知道了。

2006-3-22 08:38 tiger1970
宋艺祖确实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
特别在楼主说的1-3项上,我的评论是"忠厚".夺人家的位不杀人家,用解兵权来代替杀人,用文官监军来取代藩镇,好,也高明.
而且对外政策也机警,不过分.更好.
传位的问题虽然有意外,但也是立太弟(开封尹)在先(我没记错吧?),很好地避免了国家的混乱.
这位皇帝是个好皇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谈大宋太祖神德皇帝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