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3-12 22:36
侯景
隋唐猛人部队真是很多,比如隋朝的达奚长儒曾经以两千人击退十万突厥,而唐朝王君廓以13人击退万余敌军,王玄策蒋师仁仅率数千蕃兵平灭中天竺,更有开元前期的张思礼率四千汉军翻越帕米尔高原西攻吐蕃斩杀数万众——张思礼率军翻越帕米尔高原在高仙芝翻越帕米尔高原之前约四十年,且极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军翻越帕米尔高原的作战行动,可惜很多人恐怕只是从老外的书中知道高仙芝这么个人,而对于张思礼怕是闻所未闻了——然而像达奚长儒和张思礼这样的猛人,我们今天都只好在书缝之众寻觅了。当然,与老侯下面的所提到的七名将相比,以上几位的社会影响力都要小很多了。
第一李药师(黄帝纪元三千二百六十九年至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四十七年)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雍州三原
曾任主要职务及所获荣誉:上柱国永康县公检校荆州总管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江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检校安州大都督灵州道行军总管刑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代州道行军总管定襄道行军大总管代国公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畿内道大使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卫国景武公濮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赠司徒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刺史
最经典战例:南灭萧梁 东平吴会 北清沙漠 西定慕容
灭梁之战以偏师出击(劣势兵力,约在4万人上下)(唐军主力几乎尽数跟随李世民刚打完消耗极大的洛阳——虎牢达会战,肯定无法参加灭梁之战),而于旬月间灭亡萧铣政权,可谓神速。
荡平吴会而使辅公祏没于道路所用不过半年。(实际只花了大约一个多月,其余时间都用在做准备工作上了)
李孝恭得以成名皆赖卫公之能也。
及其于三月内生擒颉利致于阙下而灭亡东突厥汗国,更乃亘古未有之武功。
至于西征吐谷浑、追亡逐北数千里、扫清慕容氏所用亦不过约半年时间。
最擅长使用部队:灭萧梁用舟师,平吴会水陆并举,抗突厥以江淮步卒,清沙漠使三边铁骑,定慕容则蕃汉铁骑共用。可谓随心所欲,无所不能。非拘泥于某一兵种。
最擅长作战地形:江河,丘陵,高原,山地,平原,戈壁,大漠,城市无所不精。
最擅长作战地域:南至安南,北到瀚海,东抵大海,西达西域无一不会。
作战特点:喜使诡计,不折手段。喜纵士劫掠以鼓舞士气。擅长超远程全纵深战略突击。能攻善守。善于偷袭。
最擅长后勤补给方式:就食于敌,以战养战。
门生:苏定方,李世勣,侯君集等(卫公的两个半徒弟中,李世勣算是半道出家,其人就学于卫公之前已是名将,自从跟随卫公之后,多方征战,在实践和交流中获得了锻炼提高,可算是卫公的半个徒弟。至于收侯君集为徒弟,本是卫公为了向朝廷交差应付下来的活儿。真正得卫公倾囊相传的,乃是很可能曾经替卫公背过黑锅的苏定方。)
转型:唐人崇佛,故以佛教战神毗沙门天王为为战神。李靖字药师,亦取自佛教中之药师佛。后世遂将之混淆而生成托塔天王李靖。掌三界兵事。
评价:韦孝宽先生(今人网上ID“韦孝宽”者,非南北朝时代之北周名将)有一篇模仿王小波的语气写的《李英公外传》实在是非常的有趣,摘录一段似可:“世人对于唐的名将们的评价中,高于英公仅有李卫公一人而已。英公的用兵和卫公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可以从俘虏对他们的评价看出来。所有被卫公俘虏的敌方军官都反映:卫公的用兵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轻易就把自己困在网中央,在下实在是心悦诚服。最后还一鞠躬,恭恭敬敬递上本子,希望卫公能为自己签名留念。而所有被英公俘虏的敌方军官都老大不服气地说:“我们没有‘恐唐症’!我们也创造了很多机会,只是没有把握住而已。下次再战的话,我们有信心打破XX年‘逢唐不胜’的怪圈……”英公听完郭孝恪的报告后总是摊开两手说:“他们说的没错,这是事实。”这就是卫公和英公用兵的不同之处:卫公用兵一个圈套加一个圈套,不管对方怎么应对,最后总是会踩到其中的一个;英公的用兵则平平无奇,可是对方总是在均势甚至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崩溃,难怪后来的小说里把卫公写成一位神仙,而把英公写成一个老妖道。”
老侯评价:卫公神人,战斗力无限,断非人力能敌也!
第二李世民(黄帝纪元三千二百九十六年至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四十七年)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陇西成纪(或陕西狄道?)
曾任主要职务及所获荣誉:右领军大都督敦煌郡公唐国内史秦国公右元帅赵国公右武侯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天策上将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秦王
最经典战例:洛阳——虎牢之战。一箭双雕,生擒郑夏两大反王,由是天下一统的大势定矣。
浅水原之战。坚壁清野而后伺机反击。防守反击战之经典。
柏壁之战。防守反击之又一经典。
洺水之役。防守反击。击破河北枭雄刘黑闼。
玄武门之战。一劳永逸解决对手,损失最小而收获最大。堪称经典。
最擅长使用部队:玄甲精骑,秦府死士。
最擅长作战地形:依托关隘、城墙、堡垒的防守反击战
最擅长作战形式:防守反击,后发制人。中央突破,擒贼擒王。善于偷袭。
最擅长技巧: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笼络人心以收为己用。曾经夸口“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老侯评价:所谓“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次者朱元璋耳”(明太祖之后当为汉光武帝刘秀与明成祖朱棣),在“自古”之后增加“帝王”二字或更恰当。
2006-3-13 14:36
wrcxy
那个皇帝纪元看着有点别扭
2006-3-13 15:34
楚啻
只写七名将,隋唐就占了三个。
看来楼主是个隋唐迷。
把“名将”集中在一个时代也过于有失公允了。
2006-3-13 15:36
ranki
应该要加上隋唐或者唐史吧?否则唐初的比例也太高了
2006-3-13 16:54
侯景
第三李世勣(黄帝纪元三千二百九十二年至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六十七年)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东曹州
曾任主要职务及所获荣誉:东海郡公右武侯大将军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曹国公右武侯大将军天策府下将左监门大将军河南大总管并州行军总管并州都督通漠道行军总管光禄大夫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蕲州刺史太子左卫率兵部尚书朔方道行军总管太子詹事兼左卫率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太常卿叠州都督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开府仪同三司知政事尚书左仆射司空封禅大使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太子太师司卫正卿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英国贞武公
最经典战例:平定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平定高句丽。
平灭东突厥之役,乃二李梦幻组合通力合作之典范。
贞观十五年爆发的唐与薛延陀之间的诺真水之役,据台湾学者何世同先生(台湾的“中华民国退役陆军少将”,“稻江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国防大学战争学院,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硕士”“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雷家骥的学生,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被中正大学博士班录取)在其博士论文《中国中古时期之阴山战争及其对北边战略环境变动与历史发展影响研究》中考证,此役唐军与薛延陀之间的兵力对比为1:66——唐军三千人,薛延陀军二十万。此役李世勣彻底将薛延陀军打垮,导致其从此一蹶不振。李世勣并于贞观二十一再度率军终于彻底剿灭薛延陀,并生擒其可汗,进而完成庞大的铁勒系诸族归唐伟业。
平灭高句丽。生擒高句丽王及其权相,屠数十万,收户口六十九万户(约三百五十万人)。隋唐两代诸多英雄豪杰前仆后继争相伐辽数十载而不能克,可知高句丽之顽强坚韧。而高句丽亡于李世勣之手亦断非偶然。
帅旗颜色:黑色(此事《隋唐嘉话》有记载)
墓前的三座堆山:阴山,铁山,乌德健山
最擅长使用部队:轻骑兵,步兵
部队最擅长使用兵器:巨型抛石车,轻重各种类型的弩,陌刀等
作战特点:习惯以异族部队为前驱充当炮灰。喜使诈。擅长以屠杀或威胁屠杀为手段震慑敌方。擅长远程突击。能攻善守。善于偷袭。
最擅长作战地域:南至江淮,北到大漠,东达大海,西抵戈壁无一不能。
最擅长作战地形:江河,丘陵,高原,山地,平原,戈壁,大漠,城市几乎无所不精。
门生:郭待封(?)萧嗣业等
老侯评价:英公可谓“千年老二”。(记得前几年俞斌九段在夺得世界冠军前由于长期拿亚军,就被人冠上了这么个绰号,呵呵)十二三岁始为盗贼,至去世前一年犹亲统大军平灭高句丽。其一生屹立于战场之上超过六十年,是唐初其他任何武将都不能相比的。李唐立国以来的多数代表性战役中都能看到其活跃的身影,堪称李唐王朝的一部活的“战史”。然唐初战争,李世勣多扮演辅助角色,其名声往往不如身为主帅的李世民等人响亮。究其原因,武德年间的李世勣不过二十余岁,纵使天纵英才,亦难免经验不足。是以其一生六十余年的战场生涯中的两场大败仗都在武德间。此二败绩亦后人多以为李世勣不足与李靖并驾齐驱者也。近年以来,苏定方声名雀起,大有盖过李世勣而占据唐朝第二武将之位之趋势。然若以世勣少年时败绩而否认其毕生成就,实不可取。真正能代表英公成就的,当是贞观以后的几场经典大战。至于英公与苏定方之间的比较,二者当在伯仲之间。苏定方较英公早生两年,而去世亦较英公早两年,故实则二人同寿。然英公少年得志,年二十余岁而为山东豪杰之首脑,数年间名动天下。相较之下,定方少时不甚得志,中年亦不得志,及年六十余方为大将,可谓大器晚成,虽同出李靖门下,而遭遇颇不同。
第四苏定方(黄帝纪元三千二百九十年至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六十五年)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北冀州武邑
曾任主要职务及所获荣誉:匡道府折冲左武侯中郎将左卫勋一府中郎将葱山道行军前军总管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安抚大使熊津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赠幽州都督刑国庄公
最经典战例:灭东突厥之战:定方以李靖军前锋率先突击颉利可汗大帐。
葱山道行军。协助程知节击破西突厥军。
显庆二年伊丽道行军。大败西突厥联军,千里追歼,斩获十数万首。生擒阿史那贺鲁致于阙下。完成十姓归唐的伟业。
显庆四年唐蕃乌海大战,苏定方以一千人对抗吐蕃八万大军。兵力对比为1:80。战斗结果,击毙吐蕃第三号实权人物亚相达延.莽布支。吐蕃军元气大伤。(吐蕃当时赞普为贡松贡赞,大论为噶尔.东赞域宋——即禄东赞——此公乃吐蕃史上最强宰相,当时吐蕃军政大权多掌握在噶尔家族手中,亚相达延.莽布支为仅次于赞普和大论的吐蕃第三号实权人物。另达延.莽布支似乎就是达延.芒波结,达延.芒波结乃是李靖攻灭吐谷浑时逃亡吐蕃的吐谷浑王子,吐蕃以前敌方政权贵族为本国高官似乎是有传统的,以前对羊同和苏毗即如此。有趣的关于此事汉文传统史书中并无记载,而吐蕃史料各种中却都有载,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新红史》,《西藏王臣记》中都承认吐蕃军大败)
显庆四年击破思结部叛军,生擒思结部首都曼献俘阙下。
显庆五年任神邱道行军大总管,击破百济数十万大军,屠数十万(几乎杀尽百济成年男人),灭亡百济国,生擒百济王父子致于阙下。(李世勣有三座封山,苏定方有三次献俘。)收户口七十六万户(约三百八十万人)。
最擅长作战地形:江河大海,丘陵,高原,山地,平原,戈壁,大漠,城市无所不精。
最擅长作战地域:安西,安东,阴山南北。
最擅长使用部队:轻骑,舟师,锐卒
作战特点:擅长超远程全纵深战略突击。擅长追歼战。喜欢以屠杀震慑敌军。善奇袭。喜纵兵劫掠。
门生:裴行俭
老侯评价:苏定方出身类似李世勣,而兵法深得李靖真传。然其籍贯河北,又曾为窦建德部下,既为关陇贵族所忌讳,又不容于山东豪杰集团,是以早先不为朝廷重用。贞观四年灭突厥之战虽曾扬名亦不能得志——似因李靖纵士卒劫掠案发而替李靖背了黑锅。至高宗朝方得重用——貌似有李世勣同门提携的因素在当中,又有说定方因依附李义府集团方得发迹,至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三五年间平灭数大国而名垂天下。
2006-3-13 16:55
侯景
第五裴行俭(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一十七年至皇帝纪元三千三百八十年)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东(山西)绛州
曾任主要职务及所获荣誉:左屯卫仓曹参军雍州司士金部户部员外都官郎中长安令西州都督府长史金山副都护安西大都护司文少卿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洮州道左二军总管泰州镇抚右军总管安抚大食使礼部尚书上柱国检校右卫大将军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金牙道行军大总管赠幽州都督闻喜县开国献公扬州大都督
经典战例:任职西州都督府长史期间率军克复庭州,创建金山都护府(约在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六十一年前。(此事根据薛宗正著作推得)
此后两年间任职金山副都护,迁安西大都护。(后于三三六七年回朝任职。)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七十七年,以“册立波斯王暨安抚大食使”职再次平灭附蕃西突厥十姓,生擒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与李(阿史那)遮匐。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七十八年三月,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唐军三十万,与处于上升势头的后东突厥汗国决战于漠南黑山,破突厥军主力,生擒突厥可汗阿史那奉职,斩获不可计数。杀可汗阿史那泥熟匐。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七十九年闰七月,再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逼降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生擒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将后东突厥汗国打回原形。
最擅长使用部队:轻骑兵,步兵
部队最擅长使用兵器:强弓劲弩,太刀,陌刀等
作战特点:喜使诈。擅长远程突击。能攻善守。善于偷袭。善于离间。
最擅长作战地域:天山南北,戈壁大漠。
最擅长作战地形:高原,山地,平原,戈壁,大漠。
门生: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
老侯评价:苏定方偿谓裴行俭云:“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定方之言不欺人。然其积劳早逝,是为帝国之一大损失。武媚娘其罪难逃。裴行俭与王方翼可谓亦师亦友,门第相近的士族出身,反武的共同政治理想将这两人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
第六王方翼(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二十年至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八十三年)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山西太原祁县
曾任主要职务及所获荣誉:右千牛安定令瀚海都护府司马朔州尚德府果毅鸡林道行军总管沙州刺史肃州刺史安抚大食副使波斯军副使检校安西都护上柱国波斯军使金山都护庭州刺史夏州都督太原郡公
最经典战例: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七十七年,以波斯军副使、检校安西都护职随裴行俭西征西突厥。后任波斯军使,安西都护,筑碎叶城。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八十年,以安西大都护职率数千安西汉军击破三姓咽面与西突厥十姓联军十余万众。擒首领三百余人。将后西突厥打回原形。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八十一年,对阵突厥阿史那元珍,不战而胜,生擒突厥大将二员,并降桑乾、舍利二部。
最善长使用部队:波斯军团(汉族募兵),安西铁骑。
部队最擅长使用兵器:强弓劲弩,太刀,陌刀等
作战特点:喜使诈。能攻善守。善于偷袭。善于离间。
最擅长作战地域:天山南北,戈壁大漠。
最擅长作战地形:高原,山地,平原,戈壁,大漠。
老侯评价:王方翼连接土著以治安西,“吐蕃克星”黑齿常之经略河源,对吐蕃已成包夹之势,又有“突厥克星”程务挺屡败后东突厥汗国,唐朝前途可谓一片光明。然裴行俭积劳而死,王方翼、黑齿常之、程务挺三将死于非命,武媚娘以一己之私杀尽名将,诚为唐朝国势中衰之罪魁祸首。
第七黑齿常之(?至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八十七年)
性别:男
民族:韩
籍贯:百济
曾任主要职务及所获荣誉:百济郡将左领军员外将军左武卫将军检校左羽林军河源军副使河源军经略大使左武卫大将军燕然道行军大总管燕国公
经典战例:显庆五年苏定方平百济期间率军抵抗苏定方军,挫败身为唐朝当时两大名将之一的苏定方。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七十六年,随李敬玄等攻吐蕃,在败军中率死士逆袭吐蕃军,成功挫败吐蕃史上第一名将噶尔.钦陵(即论钦陵)所率部队,使得唐军得以逃回。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七十八年,率部于河源再度挫败吐蕃史上第一名将噶尔.钦陵。遂任河源军经略大使。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七十九年,率部击破吐蕃噶尔家族另一名将噶尔.赞婆。赞婆仅以单骑脱逃。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八十四年九月,击败后东突厥汗国第一名将可汗阿史那骨笃禄。
黄帝纪元三千三百八十五年,为燕然道行军大总管。再度大败阿史那骨笃禄所率后东突厥军,追杀四十余里。
最善长使用部队:死士,轻骑,锐卒。
部队最擅长使用兵器:强弓劲弩,太刀,陌刀等。
作战特点:能攻善守。善于夜战。善抚士卒。善使诈术。善于偷袭。
最擅长作战地域:青藏高原,戈壁大漠,半岛。
最擅长作战地形:江河,高原,山地,平原,戈壁,大漠。
老侯评价:黑齿常之一生力挫世界三大名将,实为天纵之才,古今仅有。(打个比方,换成二战中的某个德国将帅,要求就是既要打败朱可夫、崔可夫或者科涅夫级以上的苏联名将,又要打败巴顿和麦克阿瑟级以上的美国将领,同时还要求顺便把蒙哥马利和勒克莱尔(其实要是偶选,偶就用铁托替代勒克莱尔)挑下马。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了。)可惜死于非命。
2006-3-13 17:24
oblivion
我个人对唐代官史里记载的那些外族军队和唐朝官军数据严重存疑...
2006-3-13 18:00
侯景
[quote]原帖由[i]oblivion[/i]于2006-03-13, 17:24:41发表
我个人对唐代官史里记载的那些外族军队和唐朝官军数据严重存疑... [/quote]
汗水。。。。八十倍的吐蕃军队被苏定方军击败可是吐蕃方面自身的史料记载的。又不是汉文史料。
2006-3-13 18:19
oblivion
不是说这次战役,而是说唐朝记载里外族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几十万地入寇,比如吐蕃在大非川一战就投入四十万,这个数据...
2006-3-13 18:40
侯景
[quote]原帖由[i]oblivion[/i]于2006-03-13, 18:19:01发表
不是说这次战役,而是说唐朝记载里外族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几十万地入寇,比如吐蕃在大非川一战就投入四十万,这个数据... [/quote]
要考虑一般认为吐蕃极盛期可是有八百万人口。藏族在明代以后到近代人口可是一直下降的。加上基本上是全民兵制,四十万或者六十万,不奇怪呀。
2006-3-13 18:48
oblivion
[quote]原帖由[i]侯景[/i]于2006-03-13, 18:40:46发表
要考虑一般认为吐蕃极盛期可是有八百万人口。藏族在明代以后到近代人口可是一直下降的。加上基本上是全民兵制,四十万或者六十万,不奇怪呀。 [/quote]
八百万人口下就算是全民兵制也不太可能随随便便就拉出来四十万人围攻唐军啊,这么大一支军队怎么指挥?谁有吐蕃方面对大非川之战的史料,把数据对照起来看一下才有意义
2006-3-13 19:02
侯景
[quote]原帖由[i]oblivion[/i]于2006-03-13, 18:48:05发表
八百万人口下就算是全民兵制也不太可能随随便便就拉出来四十万人围攻唐军啊,这么大一支军队怎么指挥?谁有吐蕃方面对大非川之战的史料,把数据对照起来看一下才有意义 [/quote]
高宗武后时代唐朝也就两三千万人啊。光讨伐一个后东突厥汗国就一次性动员了三十万人哎!
唐朝当时可是四面八方同时挑战N多大国的。
何况你看看薛仁贵伐吐蕃大非川那次的行军道名称——逻些道哎,明显就是准备一口气灭亡吐蕃的。人家能不进行全面动员么?
2006-3-13 21:14
yaolei
经典搞笑帖.
2006-3-13 21:19
XM8
李靖到底是本名药师还是字药师?新,旧唐书相互矛盾啊,还有什么地方有记载吗?
2006-3-13 21:27
侯景
[quote]原帖由[i]XM8[/i]于2006-03-13, 21:19:04发表
李靖到底是本名药师还是字药师?新,旧唐书相互矛盾啊,还有什么地方有记载吗? [/quote]
应该是字药师。
这个记得我以前考证过的。
他老哥叫李端,字药王。
他老弟叫李客师。
如果他本名药师,那么他老哥就应该本名药王了。
哪有名是两个字而字却是一个字的道理?
2006-3-13 21:28
韦孝宽
[quote]原帖由[i]侯景[/i]于2006-03-12, 22:36:32发表
评价:韦孝宽先生(今人网上ID“韦孝宽”者,非南北朝时代之北周名将)有一篇模仿王小波的语气写的《李英公外传》实在是非常的有趣,摘录一段似可:“世人对于唐的名将们的评价中,高于英公仅有李卫公一人而已。英公的用兵和卫公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可以从俘虏对他们的评价看出来。所有被卫公俘虏的敌方军官都反映:卫公的用兵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轻易就把自己困在网中央,在下实在是心悦诚服。最后还一鞠躬,恭恭敬敬递上本子,希望卫公能为自己签名留念。而所有被英公俘虏的敌方军官都老大不服气地说:“我们没有‘恐唐症’!我们也创造了很多机会,只是没有把握住而已。下次再战的话,我们有信心打破XX年‘逢唐不胜’的怪圈……”英公听完郭孝恪的报告后总是摊开两手说:“他们说的没错,这是事实。”这就是卫公和英公用兵的不同之处:卫公用兵一个圈套加一个圈套,不管对方怎么应对,最后总是会踩到其中的一个;英公的用兵则平平无奇,可是对方总是在均势甚至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崩溃,难怪后来的小说里把卫公写成一位神仙,而把英公写成一个老妖道。” [/quote]
这个嘛。。。俺当时这么写纯粹是为了搞个笑
2006-3-13 21:56
XM8
[quote]原帖由[i]侯景[/i]于2006-03-13, 21:27:52发表
应该是字药师。
这个记得我以前考证过的。
他老哥叫李端,字药王。
他老弟叫李客师。
如果他本名药师,那么他老哥就应该本名药王了。
哪有名是两个字而字却是一个字的道理? [/quote]
有点道理,这种类推并不能完全让人信服
2006-3-13 22:29
无知无畏
那些数据实在太夸张了!当时的吐蕃生产水平到底如何?能养活那么多人口士兵吗?
2006-3-13 22:29
侯景
或者药师是家谱名?
2006-3-13 22:32
侯景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6-03-13, 22:29:31发表
那些数据实在太夸张了!当时的吐蕃生产水平到底如何?能养活那么多人口士兵吗? [/quote]
大哥。吐蕃不等于现在的西藏。强盛期的吐蕃控制的面积比现在的西藏大多了。
再说即使是现在的西藏,只要藏南地区开发起来,养活个一两千万人是没什么问题的。
2006-3-13 22:34
侯景
[quote]原帖由[i]韦孝宽[/i]于2006-03-13, 21:28:50发表
这个嘛。。。俺当时这么写纯粹是为了搞个笑 [/quote]
得罪得罪,在唐风看到这个,就拿来用了。
2006-3-13 23:09
豫章太守
l林彪应该是
2006-3-14 17:13
侯景
[quote]原帖由[i]豫章太守[/i]于2006-03-13, 23:09:31发表
l林彪应该是 [/quote]
不是吧?林彪也能入选?
记得偶们对他的评价是——不如侯君集。
2006-3-14 17:32
wilhelm
唐朝王君廓以13人击退万余敌军,
这个看得我血脉贲张,有没有更详细的资料啊?!
2006-3-14 18:37
寂寞的烟
楼主应该改为唐朝史上
2006-3-14 20:02
侯景
[quote]原帖由[i]wilhelm[/i]于2006-03-14, 17:32:15发表
唐朝王君廓以13人击退万余敌军,
这个看得我血脉贲张,有没有更详细的资料啊?! [/quote]
有的啊,这个资治通鉴上就有。王君廓的传记上也有吧。不过大概是打王世充的部队,不是打蛮族。
2006-3-14 20:05
侯景
[quote]原帖由[i]寂寞的烟[/i]于2006-03-14, 18:37:57发表
楼主应该改为唐朝史上 [/quote]
唐朝至强即是国史上最强。
2006-3-14 20:39
魔龙王
[quote]原帖由[i]侯景[/i]于2006-03-14, 20:05:28发表
唐朝至强即是国史上最强。 [/quote]
话也不可以那么说,
论国史的话,蒙古的时代不是更强吗?
蒙古可是国史里最强大的时代哩!!
2006-3-15 00:51
想名字想了十年
国史....?唐史...?
汗水....
2006-3-15 04:51
天水英才姜维
韩信,白起,吴起,曹操等人怎么都没有?文里列举的全是隋唐将领,其中只有李靖,李世民可以在我国名将史中排上前十位。
2006-3-15 10:02
端木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6-03-13, 22:29:31发表
那些数据实在太夸张了!当时的吐蕃生产水平到底如何?能养活那么多人口士兵吗? [/quote]
拜托……这帮家伙全靠抢,后勤补给没那么需要的= =
当然夸张还是有夸张的……
2006-3-15 13:43
剑飞
中国史上至强七名将?觉得改为大唐七名将还差不多啊!若是整个中国史,只有李靖、李世民两个行啊,其他的跟白起、韩信、岳飞之类的相比恐怕还是要差点吧!
2006-3-15 13:46
剑飞
[quote]原帖由[i]侯景[/i]于2006-03-14, 20:05:28发表
唐朝至强即是国史上最强。 [/quote]
尤以贞观为最!
2006-3-16 18:14
wilhelm
[quote]原帖由[i]侯景[/i]于2006-03-14, 20:02:42发表
[quote]原帖由[i]wilhelm[/i]于2006-03-14, 17:32:15发表
唐朝王君廓以13人击退万余敌军,
这个看得我血脉贲张,有没有更详细的资料啊?! [/quote]
有的啊,这个资治通鉴上就有。王君廓的传记上也有吧。不过大概是打王世充的部队,不是打蛮族。 [/quote]
资治通鉴:史万宝进军甘泉宫。丁丑,秦王世民遣右武卫将军王君廓攻轘辕,拔之。王世充遣其将魏隐等击君廓,君廓伪遁,设伏,大破之,遂东徇地,至管城而还。先是,王世充将郭士衡、许罗汉掠唐境,君廓以策击却之,诏劳之曰:“卿以十三人破贼一万,自古以少制众,未之有也。”
新唐:从战东都有功,为右武卫将军。诏劳之曰:“尔以十三人破贼万,自古以少制众,无有也!”
旧唐书找不到他的列传~
有没有详尽的资料啊?!
2006-3-17 12:49
xiaotong004
全是唐代的大将?!
2006-3-17 12:50
柑蕉桔梨萝柚
大唐盛世...................
2006-3-17 14:41
dengjun100
原来资治通鉴也吹牛皮啊,不知道这13人怎么击败万人的,莫非这万人都是婴儿,就算是设埋伏,也不可能和万人正面冲突,如果奇袭控制敌军主将,也不可能大破之啊.
2006-3-17 15:30
麻衣道人
[quote]原帖由 [i]dengjun100[/i] 于 2006-3-17 14:41 发表
原来资治通鉴也吹牛皮啊,不知道这13人怎么击败万人的,莫非这万人都是婴儿,就算是设埋伏,也不可能和万人正面冲突,如果奇袭控制敌军主将,也不可能大破之啊. [/quote]
估计是写武侠小说,去上将首级轻而易举..
13人阵容如下:
萧峰+虚竹+段誉+无名老僧+无崖子+童姥+萧远山+慕容博+鸠摩智+枯荣大师+李秋水+丁春秋+玄慈
2006-3-17 15:39
cherry
先是,王世充将郭士衡、许罗汉掠唐境,君廓以策击却之,诏劳之曰:“卿以十三人破贼一万,自古以少制众,未之有也。”
以策击却之,未必是真的大破,若是用策略将对方吓跑,到是可能……
2006-3-17 15:42
尚书令
不敢苟同
最多是唐朝的七个名将吧?
2006-3-17 22:34
赛仁贵郭盛
就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这并不意味着唐史等于中国史,也不能说唐朝最强就是中国最强。
既然是评名将,那么首先他要出名,象秦末的项羽,汉朝的韩信、卫青、霍去病、李广,宋朝的杨业、狄青、岳飞等的名气毫无疑问更响,而上面列出的唐将有好几个,或许只有比较了解唐史的人才知道,要说中国的至强名将实不敢苟同。
2006-3-17 22:56
侯景
[quote]原帖由 [i]赛仁贵郭盛[/i] 于 2006-3-17 22:34 发表
就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这并不意味着唐史等于中国史,也不能说唐朝最强就是中国最强。
既然是评名将,那么首先他要出名,象秦末的项羽,汉朝的韩信、卫青、霍去病、李广,宋朝的杨业、狄青、岳飞等 ... [/quote]
赵云估计还要比狄青有名些,哈哈。
2006-3-17 23:37
犀牛司令
李靖确实极其强悍,陆地水上大漠……全能高手
还勾引红女,哈
2006-3-18 02:56
周吉
历史上名将很多的,各人出生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看客喜好不一,不和混为一谈的,至多以同时代可以相比矣,比如在下就比较喜欢孤胆英雄类型,当然史书很多夸大其词之处不说,但是我们能看到的,仅此而已,姑且相信
2006-3-18 07:50
曹操
不如叫中国唐朝史上至强七名将
2006-3-27 18:06
轩辕卓少
[quote]原帖由 [i]魔龙王[/i] 于 2006-3-14 20:39 发表
话也不可以那么说,
论国史的话,蒙古的时代不是更强吗?
蒙古可是国史里最强大的时代哩!! [/quote]
你把蒙古当国史你自己去当吧,我们可不认同,再说,盛唐是无心统治世界,只想要四海归心,否则打败欧洲完全有可能
2006-3-27 23:53
superzz_0
被题目骗了
2006-3-28 17:30
白雪
大概楼主是随唐痴啊哈哈
2006-3-28 22:12
hlbb
切~~~上当了,这也算啊????
2006-3-29 19:53
路过而已
是说唐史麻烦用一下公元历纪年,或唐朝年号纪念………………
用什么黄帝纪年给人感觉就象是孔乙己卖弄自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似的……
2006-3-30 11:23
kaka888
[quote]原帖由 [i]侯景[/i] 于 2006-3-14 20:05 发表
唐朝至强即是国史上最强。 [/quote]
咱认为汉才是最强的。比较而言,
唐强无长势,汉盛能持久。
2006-3-30 11:26
kaka888
3李很强是事实,其他一般了
2006-3-30 12:44
庞桶
初唐国力强盛,好比踢足球里的超级强队,前锋(武将)就算弱一点,照样一个赛季进不少球(打出好仗),架不住机会多。
就算拿了不少冠军(灭国),也未见得就是多强。
另,李世民的民族不是一直有争议么?随便搜了一下:
李世民的宗室,几代都有少数民族的血统,李世民的祖母独孤氏为鲜卑人,皇后长孙氏的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太子 - 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就是长孙皇后所生,由于这一缘故,加上李世民的伟大胸襟,唐初并不过分歧视少数民族。
所以在大隋太原公安分局李家弄派出所片警这边报户口的时候,如果李渊考虑儿子高考加分的话,应该报少数民族的户口。
2006-3-31 16:19
强哥
又学到很多,但是按照楼主所说的资料应该把帖子改改名字呵呵,还有就是这个黄帝纪年很有意思,炎黄子孙以此纪年要得!:D
2006-9-10 01:14
东风吹醒英雄梦
:&加上唐: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王忠嗣.王方翼.程名振,郭子仪,李光弼等等大唐人才太多了!薛仁贵为何没排前边,另外,吐蕃伦钦陵也是英雄
2006-9-10 04:13
天宫公主
如果论巅峰时期,我反而觉得明成祖的时候中国最强。
如果轮综合水平,我觉得最强的莫过于汉,清两朝。
至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算是鼎盛,但还是让突厥人打到黄河,差点成了残废。唐玄宗时期再次到鼎盛,然而被安史之乱真的搞成了残废。
至于高仙芝,是根本无法和卫青,霍去病和班家父子相提并论的。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9-10 04:16 编辑 [/i]]
2006-9-10 04:13
哀江南
[quote]原帖由 [i]轩辕卓少[/i] 于 2006-3-27 18:06 发表
你把蒙古当国史你自己去当吧,我们可不认同,再说,盛唐是无心统治世界,只想要四海归心,否则打败欧洲完全有可能 [/quote]
首先敢问阁下的“我们”代表的是谁?阁下又能代表谁?莫非你得到谁的授权?阁下不认同就说阁下不认同吧,非要代表别人。
其次,盛唐?被契丹人切了15万人怎么不说说啊。敢问开元年间北方边境在那里?敢问强汉时的乐浪郡,唐朝时是那国疆土?敢问成都自秦以来唯一一次被异国破城发生在哪个朝代?
敢问中国唯一一次请外族攻打自己首都,以首都子女财帛为酬谢又发生在哪个朝代?难道高仙芝在西边是打赢了?
盛唐,大笑。
2006-9-10 04:34
东风吹醒英雄梦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9-10 04:13 发表
如果论巅峰时期,我反而觉得明成祖的时候中国最强。
如果轮综合水平,我觉得最强的莫过于汉,清两朝。
至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算是鼎盛,但还是让突厥人打到黄河,差点成了残废。唐玄宗时期再次到鼎盛,然而被安史 ... [/quote]
明成祖五次北伐,见效不大,更有丘福之惨败,有贴木儿的巨大威胁,如不是老贴病死,可能朱棣和他侄儿一样.
汉不错,唐对外打得最频繁,和大食.吐蕃在中亚玩三国演义,好看:&
2006-9-10 23:16
fsntk
我觉得君王和谋士称"将",都有点别扭.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