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影音经典 » 请教前辈:可否介绍新京剧和中乐交响化


2006-3-12 07:55 klause
这2个名词应该是文革时期的,我听父辈们说过,模糊的很,但是很感兴趣。

首先请不要[color=red]偏离[/color]讨论范围,不要引申到其他地方。

谢谢。


文革和文革前除了样板戏,还有很多在音乐上的创建和革新,比如京剧现代化,按照交响和配器原则演绎中乐。按照时代主题创造中国主流音乐。等


现在我们听到的很多本土音乐,注意,不是歌曲。是音乐,比如辛沪光(MM22岁)创作的嘎达梅林协奏曲,阎肃的红梅颂套曲,吴祖强杜鸣心的红色娘子军舞剧,吕其明的红旗颂交响诗(1965),都是很不错的音乐。融合民族性,地方曲调,以及科学的配器,应该是文明的一种。

香港雨果一直在民族和中国音乐上很投入,但是在大陆却渐渐低沉~

殊不知,当音乐具备了时代性和激情的演绎,那么就可能使另一个纪念拿破仑的贝3或者纪念美国的德9。

也许我的看法比较幼稚,毕竟那个时代是疯狂的,但是就音乐而言,除了我说的那些,还有什么好的介绍和好的背景吗?

台湾当时也在大力复兴国乐,但和我们走的不同道路,他们是发掘,现在越来越偏离时代感和艺术感,当然是缺乏交流的结果。我们这边的新京剧,新交响,因为受到很多那时受害者的恨乌及屋,似乎一直默默无闻。反之中国音乐至今郑声北里,都没得听了。

希望前辈们不吝介绍,最好是所有与京剧改革和新国乐创造的部分,动机,政策,等,谢谢。

也希望马岱巡按风使节度知道我发帖之意。  

ps,个人现在听欧美流行。只是学术上需要。希望得到真知灼见!

2006-3-13 07:51 klause
沉了哦~无人知  ?==

2006-3-13 08:18 天水英才姜维
对主题不太了解,个人只听英式摇滚与古典音乐。
K兄是想讨论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流行”中乐马?

2006-3-13 09:23 klause
应该说是现代京剧和民族器乐按照西方交响重新定义化后的那个什么什么(我不知道当时叫什么。。==)但是不象邦德GIRL和陈美那样的边缘类型。

据说是江青的创意。只能说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

具体代表作我已经在文中说了,另外有几个不错的素材,比如 MARCOPOLo出品的越剧-西洋交响-蝶筝协奏红楼梦,还有雨果的一些建国后作曲家的CD,像陈培勋~~

我开此讨论是想了解当时这个创意的实质和内容,方针,等

PS,伯约听古典啊~赞一个!

2006-3-13 09:30 klause
举个实例吧,比如谭盾,就是一个延续那种民族音乐世界化改造类型的作曲家。

2006-3-13 09:37 天水英才姜维
哦,明白了。应该有点像西方的古典新译,把巴赫的音乐用NEW AGE的方式重新演绎出来,可惜自己对中乐交响化了解的太少。

2006-3-13 10:50 风使
题材挺好的,转到影音经典板块如何?那里专业,应该更对味。

2006-3-13 11:51 夏侯雅伯
个人理解的新京剧应该指的是时装剧,但很多人把新排的一些非传统剧目也较新京剧,比如《曹操与杨修》

国乐和西洋音乐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如果非要把西洋交响乐体系生搬硬套到国乐上,效果其实并不好,维也纳民族交响音乐会实际上就是图个新鲜

2006-3-13 14:24 klause
国乐交响化其实没有问题,大概在19世纪浪漫乐派出现后,一批民族性的音乐家就借鉴了维也纳古典乐团的编制和配器而发展起来,比如我们熟悉的肖邦,老柴,德沃夏克,斯美塔纳,西贝柳斯。。。他们都把本民族的音乐和交响手段结合起来,创造了大批大批的NB作品。

就是说,一听就知道西贝贝写的就是北欧味道`老柴就是伏特加味`

文革时期,我国也有类似的改造音乐计划,据我所知上音,中音,都有那么一批先贤作了努力,他们以民族音乐乐思加以哲理化,有了初步的一些结果。(见我顶文中写的几个)/

我国的国乐之所以说现在不适合,是因为市场化以及能人太少,谭盾的英雄配乐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有那么点意思。

至于夏侯雅伯朋友说的是民乐洋奏,那是很商业化的东西,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改造或者创作),想必是文革后市场经济的产物,等同于陈美之流。

新京剧大约应该是题材和配器改变,比如智取威虎山,已经有了音乐剧的意思,可惜。。没有发展下去~

2006-3-24 01:14 navis
我觉得lz不要对这种趋势太乐观的好。
民乐西化的问题,在音乐界好像已经讨论很久了。我记得我小时在学院的时候就有人说。现在,民乐西化的已经够严重的了。在学民族乐器的人,很多(应该是大多)都在使用五线谱。搞创作的也不例外。当然,五线谱有它自身的优势,但是,它本是有很强的西方特点。中国的音乐,我认为是不可能在五线谱的基础上延续的。这就是西化的一种体现。
lz说了,芬兰颂一听就有北欧民族的风格,阿拉伯一听就是法国的浪漫,肖斯塔克维奇的第八交响带着俄国式的悲壮。所以,话说回来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色,无论音乐的形势如何。但是,很多人以找市场,救民乐为旗号搞西化,本是目的和动机其实就不好说了。民乐交响化,目的就不纯。
民乐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我觉得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市场造成的。


PS:民乐世界化和民乐的保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一种文化的盛行,和一个国家的实力密切相关。美国、英国强大,强大的媒体可以席卷世界,西方文化可以影响我们这么深,整整几代人。但是,在西方有很多人甚至都不了解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在意识形态不同的前提下,怎么让世界接受我们的东西?西化?这样的话,即使它们接受了,也不是接受我们的音乐,不是接受我们的文化,而是另外的东西,比如张艺谋的图兰朵,看过普契尼的有什么感觉,简直就是两种东西。
我们唐朝的时候,世界在学我们,那是因为我们强大。如果我们连自己的东西都没有了,又何谈强大呢?
所以,我认为与其让我们的东西变洋味了,还不如不搞国际化。小日本就做的很好。钱也赚到了,东西也留得住。
民乐的问题还是在市场运作的不好,不在本身的形式。



对不起,跑题了。但是我真的不希望民乐被西化,而且真的对现在的情况很无奈,发发牢骚。

[[i] 本帖最后由 navis 于 2006-3-24 01:17 编辑 [/i]]

2006-3-25 16:44 klause
:wub: 终于有朋友回帖了:q))+

是不是说民族音乐交响化存在过多的势利因素?

另外关于国家实力和音乐繁荣的论证,是物质决定精神的意思吗?

我个人认为似乎应该反过来,并且物质和精神本身没有过多的交集。现在技术上缺乏创新,创作上缺乏热情。

台湾和香港有国乐团和一套完整的运作出版机构,这些可以说是有必要扶持国乐民乐的东西,再有就是一个共性和倡导的问题了~

2006-3-25 16:49 klause
[quote]芬兰颂一听就有北欧民族的风格,阿拉伯一听就是法国的浪漫,肖斯塔克维奇的第八交响带着俄国式的悲壮。所以,话说回来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特色,无论音乐的形势如何。但是,很多人以找市场,救民乐为旗号搞西化,本是目的和动机其实就不好说了。民乐交响化,目的就不纯。
民乐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我觉得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市场造成的。[/quote]

这点我理解。国乐交响化民乐交响化可以算一种实验形式,目的是完成一种新生似的创新,而非现在这么炒剩饭~  音乐中融入民族性不是什么难事,历史上有太多成功的例子,但是为何现在我国如此低迷呢?

是市场造成的蒙骗和鱼目混杂呢还是普遍缺乏求知与生活的热情?

真的很难说~~

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家应该是最敏感和灵光的,如果他们的作品全是平庸的,很可怕/

2006-4-11 03:55 navis
前几天拖校庆的福,听了郑小英的厦门爱乐眼演出的<<土楼回响>>交响诗,是很好的民族音乐交响化的例子.lz有兴趣应该听一下.

2006-4-18 14:58 klause
<<土楼回响>>,有唱片出版吗?:)

2006-4-19 22:41 navis
有没有唱片我就不知道了。这是近年来比较不错的交响诗作品,应该有唱片的。:rolleyes:

2006-4-19 22:55 klause
嗯,也许DVD有吧,雨果和京文都没有出,02年居然在北京有现场,实在不应该错过---中山音乐堂的演出一直被偏激认为没有什么好团。。。:qDD+

2006-4-19 22:57 klause
找到一个片断哦!

用快车或者传送带下载;

[url]rtsp://202.101.139.129:554/sebc2004/20040229/hxxl.rm[/url]

2006-4-20 16:39 轩辕苍龙
楼主所说的……个人倒无意见,但是若搞成某伦般那就要怀疑一下那些改革者的素质了…………

2006-4-20 20:20 klause
某伦

周杰伦?他哪里算懂音乐?嘻嘻

李德伦?老人家已经作古了,虽说是俄国派,但是没有毁灭国乐的行为:ph34r:

2006-4-23 21:13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klause[/i] 于 2006-4-20 20:20 发表
某伦

周杰伦?他哪里算懂音乐?嘻嘻

李德伦?老人家已经作古了,虽说是俄国派,但是没有毁灭国乐的行为:ph34r: [/quote]
就是那个姓周的…………
自己不懂还说每一首都有C国风……<_<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