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战国合战基本8阵形


2004-1-18 10:48 谷风及雨
[img]http://www.gamebbs.cn/bbsnew/UploadFile/2003102814141353883.gif[/img]
鱼鳞阵
   呈一个实心的三角形,顶角指向敌军,越近底边部队越多。本是以少数兵力突破大军团时所用。“鱼鳞”,不是指阵的形状,而是指其排列方式:前排部队与后排部队一个个错开,像鱼鳞的排列(更形象的比方就像拍集体照时的站位方式,只不过越向后人数越多)。武田信玄常用此阵。三方原之战,德川家康以鹤翼阵对抗此阵,虽然击破了人数较少的先锋(鱼鳞的顶角),但终于耐不住武田军旗本队的冲击而溃退。

雁行阵
   斜向一字排开的阵形。像大雁飞行时的队列,故而得名。与鱼鳞不同,重视的不是攻击的点而是面,利于发挥铁炮、弓箭的威力。但各部接敌的机率不同,阵形本身的厚度又不及纵向的阵形,所以较靠后的部队往往需要适时地向前推进,容易暴露队列间的空隙,比较难于指挥。

长蛇阵
   一列纵队,也叫双头蛇。其取意自《孙子兵法》:“夫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比如头部的部队受到攻击时,尾部就迂回攻击敌人侧面。重视指挥的阵形。

衡轭阵
   并排的两列纵队,相互支援、配合、协调,冲击敌方阵地或城砦时多用之。与长蛇都是由行军队形直接可转入攻击的例子,使用比较方便。上杉谦信的车悬阵即此阵的变体。

鹤翼阵
   部队横一线排列,中央靠后,两翼向前突出,如白鹤亮翅。大兵力包围小兵力时常用。第四次川中岛会战时武田信玄在八幡原即设此阵,原意可能就想包围被高坂昌信的别动队驱下山来的上杉残部,不料却受到上杉谦信大军团车悬阵的突击而陷入危机。

偃月阵
   并列的两列部队排成“c”形圆弧状,一侧的防御特别坚强,往往配合地形使用。后退比较困难,所以有背水阵的别名。

方圆阵
   简单来说就是聚成一团的阵形,防御用。特别是对付骑兵时,因排列密集而不易被冲散。姊川之战中丰臣秀吉队即取此阵。

锋矢阵
   列成箭头状的阵形,也是少数部队突破时使用。

  所谓阵形其实只是一种部队的配置而已,没有说的那么玄。有的阵形如长蛇,只是行军队列加上孙子的指挥思想而已,我们看来作为阵形都似乎有些牵强。很多时候,阵形的选择并不按照以上提到的一些原则,例如三方原之战中武田兵多,等德川来攻,使用的竟是鱼鳞阵;而德川以小部队突击,竟然使用包围用的鹤翼阵。产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受到地形、时机(行军时已布好阵,突然与敌接触时来不及更换)等因素的制约。至于游戏中阵形的相克,恐怕更多的是从游戏性角度出发而作的设计,现实(历史的现实)中并没有那么严格。



ps简单的来讲,车悬阵就是以自己的旗本队为圆心,旗本队与敌人先锋部队的距离为半径,各队在半径上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攻击敌人,一般保证同时有两队分别攻击敌人的一侧翼和正面,导致敌人的行军混乱,同时利用敌人被激以后的复仇心理,把敌人的部队引离攻击方向,之后,后队开始对新露出的敌人部队重复上一过程。

2004-1-18 11:45 深蓝蝴蝶
但是,车悬的弱点是要求有特别高的指挥作战能力
所以只有军神--上杉做得到


诸葛亮的“八阵”相传是在平安时代由大江维时(888年—963年)从唐朝传入日本的。但据《续日本记》中记载,早在天平宝字四年(760年)十一月十日,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祢关成等六人与太宰府的大弐吉备真备等将诸葛亮的“八阵”和孙子“九地”在军营中进行演习。此“八阵”为,鹤翼、鱼鳞、偃月、锋矢、长蛇、方圆、衡轭、雁行。以下阵形为江户时代的军学家所考,实际运用者不明。

2004-8-9 17:21 cngd
长蛇的优势不是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因为首尾距离太远,没可能可以相互呼应, 反而会被从中截断,此阵之优点是便于两翼延伸,以进行包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国合战基本8阵形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