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人间五十年 » 从火烧比叡山事件来看信长的对错


2006-2-21 16:42 突然累了
人物介绍:

织田信长︰(1534-1582)

尾张的实力者织田信秀的嫡子,幼名是吉法师,与美浓斋藤道三的女儿结婚。
自称“第六天魔王”,蔑视传统的佛法礼教,立志以武力统一天下,创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即将成功之时,因部下谋反而于本能寺自杀。


1:统一尾张
织田家本来是尾张守护斯波家的家臣。但是到了织田信长的父亲织田信秀时,已经压倒斯波家成为拥有尾张下四郡的的大名。
当时织田家四面开战,东面和松平(也就是后来的德川家),今川打仗,北面和美浓的斋藤打仗,而且尾张的另外一些势力,也只是表面上的友好。
在这期间,织田信长和被劫持到尾张的德川家康(当时叫松平千竹代)交上了朋友,后来织田信秀出于政治目的,又给他娶了斋藤道三的女儿归蝶。这两者对织田后来的事业都有巨大的帮助。
尽管织田信长是家族的长子,但是他由于举止奇怪(例如扮成女孩去参加村庄的聚会,去沼泽抓蛇,半裸着身体到处跑,甚至就这样出巡和晋见父亲),被称为“尾张大傻瓜”。家臣们对他很没有好感,而是主张让其弟弟织田信行即位。
信秀死后,织田信长成为织田家的当主,仍然胡作非为,搞得家臣们非常不安。为此,他的老师平手政秀对他死谏。织田信长这才有所收敛。
信秀死后,各方力量都对这个“尾张大傻瓜”的领地很感兴趣,而内部家臣中以林秀贞,柴田胜家为首的一些人也想拥立织田信行。织田信长因此打了好几战,终于统一了清州。比较有名的是“夺回清洲”和“稻生之战”。其中“稻生之战”织田信长以劣势兵力击败弟弟信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后来信行还想谋反,被织田信长暗杀。
另外一个对织田信长很感兴趣的是他的岳父斋藤道三。他和织田信长在政德寺会面后,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极为看重。正因为这样,1556年4月,当他的儿子斋藤义龙谋反,在长良川击败他后,这个“战国第一阴谋家”便把美浓作为女儿的嫁妆送给了信长,使得信长开始了11年的复仇之战。(1567年织田信长攻下稻叶山城)


2︰桶狭间会战
1560年,拥有三河,远江,骏河三国的东海道大名今川义元在和武田,北条结成三家同盟后,开始上洛,“上京都,号令天下”,参与京畿的争霸。
挡在他面前的首先就是刚刚统一尾张的织田信长。今川义元根本没把织田放在眼里,而织田家当时的实力也的确很难对抗今川家。当时今川家一开始上洛,织田家守备鸣海的谱代之臣山口教继便背叛织田,投降了今川家。织田信长为此大为恼火,下令把这个家伙暗杀了。
今川的大军数万(3万),前锋是朝比奈泰朝和松平元康(以前的松平千竹代和后来的德川家康),轻而易举地攻下了织田家的丸根和鹫津两个支城。
得知攻下了丸根和鹫津后,今川义元得意洋洋,便移阵桶狭间,摆宴庆功(这个今川义元据说很胖,穿盔甲都困难,马也没法骑,所以是坐在轿子里,让人抬着他去上洛。)
织田方面一得知今川大军上洛,赶紧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可是大家争来吵去,丸根和鹫津都失陷了,还没拿出个方案。这时天已经黑了,织田信长便提前退席了,会议也就不了了之。
退席回到家里的织田信长,得知今川义元移阵桶狭间,马上下令备马(另外一说是织田信长率军杀出去后才侦察到今川的阵地所在),自己就偷闲跳起了敦盛教殉死舞,唱到︰

“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
看世事,梦幻似水
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
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
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

然后织田信长率领亲信数百人,杀出城去。得知织田信长杀出城去后,家臣们赶紧纷纷率军跟上,后来聚集了数千人。
织田信长突然出现在桶狭间,令今川军阵脚大乱。桶狭间是个低洼地,加上当时正在下雨,今川军正好是顶风作战,织田军完全是顺势而下,今川军完全处于劣势。
战斗中,织田信长的侍卫毛利新助等人围攻今川义元,终于砍下了这个准备坐着轿子上洛的“东海道第一武将”的脑袋。于是织田信长获得了桶狭间会战的胜利,名扬天下。
这一战后,织田信长的地位完全稳固了,而今川家则开始衰败,后来被武田和德川灭亡。
1562年1月11日,脱离今川家在三河自立的德川家康来到清州,和自己幼年的朋友织田信长会盟,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清州会盟”。这也是日本战国时代坚持得最好的盟约,一直坚持到织田信长在本能寺自焚。


3︰布武天下
桶狭间会战后,织田信长开始攻略美浓。这时斋藤义龙已死,在位的是其子斋藤龙兴。
1561年,织田和斋藤进行了森边之战,织田军战败。
为此,织田信长决定将居城前移,于1563年在小牧山筑城,并将居城移往小牧山城。
1566年,织田信长派木下藤吉郎(后来的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在墨俣筑城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前沿堡垒。
而这时斋藤方面却很不妙。斋藤龙兴的家臣竹中半兵卫因为不满意斋藤龙兴,运用奇谋,夺取了稻叶山城。后来竹中交还了稻叶山城给斋藤龙兴,自己却被羽柴秀吉策反,作了羽柴秀吉的军师。在竹中和羽柴的谋略下,美浓三杰(氏家卜全,稻叶一铁,安藤守就)投向了织田家,斋藤的家臣团瓦解了。
1567年,织田信长攻下了美浓稻叶山城,斋藤家灭亡。织田信长将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取“周文王起于岐山”之意,准备统一天下,并开始使用“布武天下”的印鉴。同时,织田信长把妹妹嫁给浅井长政,与浅井长政结盟。
1568年7月,织田信长在美浓政德寺拜见了足利义昭,决定拥立足利义昭为幕府将军。
当年9月,织田信长开始率军上洛,经过萁作之战迅速击败了南近江的六角家,平定了南近江,进入了京都。10月18日,足利义昭继任征夷大将军。
次年1月,织田军击败了拥立另外一位将军足利义荣的三好家,确立了足利义昭的地位,并在2月修建了二条城作为足利义昭的居城。


4︰信长包围网
织田信长和足利义昭的蜜月并没有持续多久。
1570年1月,织田信长送给足利以昭“条书”,限制足利义昭不得干什么,削弱足利义昭的权力。足利义昭当然很不满意,便秘密联合各地大名抵抗“信长这个公敌”。
率先响应足利义昭号召的是越前的朝仓义景。为此,在1569年4月,织田信长率领大军远征越前,讨伐朝仓。
织田军很顺利地攻下了金崎,正准备继续进攻时,突然传来不好的消息︰浅井长政背叛了织田信长,投向了老盟友朝仓。
这样一来,织田军便陷于浅井,朝仓的夹击中,织田信长只好下令撤退。羽柴秀吉自告奋勇殿后。这就是金崎撤退。
织田信长对浅井长政的背叛非常恼火,在2个月后,便联合德川家康讨伐浅井,在姊川会战中击败浅井,朝仓联军。
虽然取得了姊川会战的胜利,但是织田信长的困境却越来越严重︰本愿寺和延历寺先后和织田信长对立,伊势爆发长岛一向一揆,甲菲的武田,越后的上杉也响应足利义昭的号召,与织田信长为敌;西国的毛利从水上援助本愿寺,加上以前的浅井,朝仓和三好家,信长包围网形成了。
为了打破这个信长包围网,织田信长首先对延历寺下手,于1571年9月焚毁延历寺。
1572年,真正的危机来临了。当年10月,甲菲的武田信玄开始出兵上洛,并于12月在三方原大败织田和德川的联合军。得知这一消息后,足利义昭于次年2月在二条正式起兵,对抗织田信长。
可是足利义昭实在是算错了帐。武田军的确大获全胜,可是就在足利义昭起兵2个月后,武田信玄病死在上洛途中,武田军只好退了回去。这样一来,在7月,足利义昭兵败被流放,室町幕府灭亡。
武田军上洛的失败使得信长包围网开始崩溃。1573年8月,在流放足利义昭后,织田信长成功地攻下了朝仓和浅井的居城,朝仓,浅井灭亡。1574年,织田信长镇压了长岛的一向一揆。
1575年,武田军再次上洛。但是这次他们在长条被织田德川联军大败,重臣几乎全部阵亡,武田家当主武田胜赖仓皇逃回甲菲。
织田军在击败武田军后,势力更加强大,于8月镇压了越前的一向一揆。信长包围网事实上已经瓦解了。 织田信长这时可谓春风得意,于1575年11月让为给长子织田信忠,并送给他美浓,尾张2国,自己作了“太上皇”。
1576年2月,织田信长移居安土。这座规模极大的居城完全不是当时那种堡垒形式,而是行政军事的新型城堡,向天下显示着织田信长的权威和野心。


5︰本能寺之变
这时,能够和织田家对抗的大名已经不多,主要就是西国的毛利,越后的上杉和京畿地带的本愿寺。
织田军长年围困石山本愿寺,本愿寺城的粮食,武器很不足。为此,毛利家从水路对本愿寺进行补给。为了尽快攻下本愿寺,织田军在1576年7月和毛利军打了一次水战,就是第一次木津川口之战,结果被毛利水军击败。
同时,在北陆,上杉军平定能登,在手取川击败织田军,似乎要重演武田军上洛了。可是不然,号称“战国最强”的上杉谦信不久就病死了,他的养子们为了争位引发了“御馆之乱”。上杉家已无力上洛。
1578年7月,织田水军再次和毛利水军交战,这就是第二次木津川口之战。结果织田家的九鬼嘉隆用大安宅船击败了毛利水军,本愿寺的补给中断,只好在1580年由天皇出面调解,本愿寺解散军队,退往纪州。
同时,织田信长让羽柴秀吉经营西国。羽柴秀吉不负众望,干净利落地在西国屡屡击败毛利军,拖住了毛利军。
这一时期,织田信长的部下不断有人反叛。先是大和的松永久秀谋反,被织田信忠攻破信贵山城,松永久秀父子自杀。之后又有荒木村重和别所长治谋反,也被镇压。
1582年,织田信忠联合德川和北条,进攻甲菲。武田家灭亡。
这时,织田军势力强大得惊人︰羽柴秀吉在水淹高松,对抗毛利;丹羽长秀在经略四国;柴田胜家在北陆对抗上杉家;泷川一益和盟友德川家康在甲信对抗关东的北条家。
1582年,羽柴秀吉水淹高松,与毛利家大军对峙。织田信长让自己的妻舅明智光秀增援羽柴秀吉。
5月29日、织田信长入京都本能寺。
6月2日,明智光秀突然下令︰“我们的敌人,在本能寺﹗”出兵包围了本能寺。面对明智光秀的大军,织田信长身边只有数百卫兵。眼看脱逃无望,织田信长放火焚毁了本能寺,自己也死在了本能寺中,死年49岁。
同时,在京都的织田信忠得知父亲死于本能寺后,率军死守二条城,城破战死。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本能寺之变”。

2006-2-21 16:51 突然累了
【火烧比叡山事件】

背景:

当时比叡山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好比现在梵蒂冈在天主教心中的地位,因为
日本人信佛的, 当然还有其他的教的, 如基督,天主。

信长除了把比叡山烧了,更把山人的所有人 (不论男女老幼) 全部杀光。
因为这件事令所有的日本人认为信身是一个魔鬼,所以信长被称为“暴君”“第六天魔王”。

但是,如果你站在信长的立场,你认为难道不该烧吗?

2006-2-21 16:51 突然累了
信长的性格和残忍的事迹

说信长吗?如果是的话,那么信长公不会是最残暴的,因为他会残忍对待的只有敌人,以下是信长公一生做过的著名残忍事迹:

1.杀掉反叛的亲弟
2.烧比叡山和杀掉山上的僧人,男女老幼和朝仓浅井杂兵等等三千多人
3.在本愿寺的长岛城屠城
4.攻伊贺时也是屠城
5.一个侍女趁信长公外访时出外游玩,他回来知道了杀掉该侍女


这些要解释当然是可以的,
1.维持家族统一性,而且叛乱者死是必然的
2.确实打击阻碍着自己的旧佛教势力,藉以巴结西班牙传教士,彻底歼灭逃上比叡山的浅井朝仓残兵(朝仓浅井和比叡山有同盟)
3.信长一个很喜欢的亲弟在攻长岛城时战死,报复
4.伊贺忍者的特性有别于其他国,必须斩草除根
5..........心情不好...或..当时需要立威,也可能是野史

个人不過很奇怪吶~
日本人好像很喜歡把他魔性化吶!!!我则比较喜欢他的霸气~

很多人也说中国的秦始皇也是暴君,但是他也是为了中国作出很多重大的政令,他的很多法令跟改革都是影响后世很长久的,成大事者本来就应不拘小节,只是大部分的当时普通人没有那种眼光跟远见。至于信长会做那些事情,应该是有苦衷的。主要因素,还是由于信长的性格使然。 信长从来对自己不承认的最高权威持完全否定态度。为了证实所谓神佛,其实是空无一物的虚幻假象,也为了对世人灌输自己新的价值体系,信长不惜以火烧比叡山这样冒天下大不韪的举动向世俗示威。

2006-2-21 16:54 突然累了
残忍就是残忍啦~不过治下领地管理优秀和对人民很好的他不会是暴君

(自治市界的商人除外,信长向他们征收巨额军费)

比起信长,武田信虎杀怀孕的妇女取出婴儿,但是毕竟算是少数,好像也没有其它人有如此的暴行,更何况到最后也被放逐了下场也不是很好。而日本是一个大乘佛教的国家,故他的僧人可以娶妻生子并且再战国时代僧人自己有领土,而且当时僧人的力量比很多国家的大名还有力!!信长将火烧宗教的山的僧人斩尽杀绝(佛教当时在日本是主流),之后又将浅井长政的头颅当作酒杯来干杯(一般人不会这样做的),又常常让一些已经为了织田奉献半生的老臣切腹或者逐出,才会让世人觉得他是一个绝情寡义的人!!(说跑题了)

元龟二年九月十二日,信长出兵比叡山火烧坂本麓。根本中堂、同寺山王二十一社、东西塔三千坊舍顷刻间悉数化为灰烬;不问男女老幼,数千名僧人、百姓皆死于信长军屠刀之下。

  杀生禁断的寺庙,本是国家镇护的圣域灵场。信长的暴行不但使举国僧人为之胆寒肝裂,就连朝廷百官、万民百姓听后亦不禁为之战栗心惊。

  后来白河法皇曾经于诗中感叹道:“潺潺鸭川比叡山,武将专权世遭殃。火烧僧宅弑百姓,天魔恶鬼是信长!”白河法皇也认为信长是从异界降临人间的妖怪。

  平清盛曾专文考证,信长将比叡山佛像扔入鸭川,是为了向反对派表示:纵使神佛在他眼中也毫无任何地位可言,何况汝等世间小人。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比叡山大众加入浅井、朝仓的反信长阵营固然令信长恼火,火烧比叡山、屠杀僧俗虽然有敲山震虎、杀鸡给猴看的威慑目的在其中。

  当世究竟有多少人认同信长自创的价值体系尚待考证,但代表日本宗教最高权威的比叡山,却顷刻间随着那场大火灰飞烟灭,从此永远在世间消失了。

在事件中,织田信长偶而出现的慈悲心销声匿迹,内在的残酷性与虐待狂的一面完全暴露无遗。耶稣会传教士西门阿尔梅达的书信说:「织田信长一挥手,示意家臣离开大厅时,彷佛全世界都崩溃了,或如野牛突然冲过来一般,不管大厅挤得再多人,一瞬间全部退出。」有人认为,他晚年那扭曲、歇斯底里的性格与一向一揆的战争有关。那些信仰一向宗的信徒,不管老弱妇孺,嘴里高喊着:「南无阿弥陀佛」,在枪林弹雨中往前冲,前仆后继,彷佛是一场永远作不完的恶梦般,这与从前以战国武将为对手的战争完全不同。 信长对那些毫无抵抗力的男女都处以残酷的极刑。佛洛伊斯的《日本史》中描述:「他首先将120名地位较高的女人绑在十字将上刺死,第二次的处刑是对完全无罪的人处以残酷的屠杀,其残暴前所未闻。第三次处刑更加恐怖,毫无人道。他将514名民众分别关在四间平房,其中有180人是妇女。他收集大量的木材,放火将他们活活烧死。那些男女发出凄惨恐惧的喊叫声。」

战国时代一般的大名都会进奉金钱给各个佛寺以求家族的兴旺,只有信长不但不进奉金钱,更是要求各佛寺捐钱给他。再加上比叡山掩护朝仓与浅井的败军,更让信长觉得僧侣已经腐败不堪,进而作出火烧比叡山的举动。这更让一般信奉佛教的百姓更误解了信长,
其实有详细研究过历史的话,信长作的事情是情有可原的。乱世用重典,只有这样才能警世当时愚民的思想。出发点是好的,可惜当时人不理解。

2006-2-21 17:05 突然累了
【比叡山的罪恶因素】

比叡山和尚是当时堕落的极致,娶妻、生子、喝酒、赌搏、强奸、杀人,无所不做就差没有相山贼那样下山烧杀掳掠了...换成是中国,早踏平把他们杀光了。

那佛寺多麼金璧輝煌,僧众更危吓附近领民,不交香油就会下地狱。如此手法,令人憎恶。

在当时,朝仓浅井的残兵逃亡到山上去躲。然后信长的兵就不敢打,毕竟是圣域。但是如果这样,往后还怎地打仗?尽管曾经是圣域 但是腐化是事实了,那就必须要净化。

2006-2-21 17:09 突然累了
信长在领内建乐市,当然不允许领民被僧人威胁,而交双分税。要保证领内税收。(樂市不是信長創的,他是抄今川義元的)

乐市-商品交易只限野外(假想台北买东西{只}能去万客隆)
织田永乐市-现在的7-11,简称住宅转营业用....

2006-2-21 17:25 突然累了
在下实在觉得,基于自身利益也好,基于对新时代的变革也好,这个山必须要烧~~假如想拉人心不烧,等到统一之后,也可以慢慢烧~

加上很难说当时的残兵不会对信长作出恐怖暗杀的活动,或者扰乱织田领地的治安~为了保险,该烧~一向一揆全部的信眾,都是一些不交税的逆民。只听从敌对势力本愿寺的指挥,不杀,难道留着长疮吗?

至于那些女人,有谁可以告诉我那些女人的背景,大半都是僧人的妻妾,妓女。连坐也是要杀的。那些孩子本来就是僧人生的或者是捡来当沙弥的,也是要除根的,不然以后复仇,影响治安。

2006-2-21 17:29 突然累了
下面请诸位火烧比叡山事件随意讨论,依阁下之意,这事信长该还是不该,或者还有别的余地吗?论之。

2006-2-22 16:56 核桃
不好好念经偏偏去闹事的秃驴古来有之
重衡、道誉般焚庙杀僧的更是古来有之

信长烧寺不是一时热血
然而这一烧能给他带来多少麻烦,他老儿自己也该清楚

2006-3-2 05:29 突然累了
[quote]原帖由[i]核桃[/i]于2006-02-22, 16:56:50发表
不好好念经偏偏去闹事的秃驴古来有之
重衡、道誉般焚庙杀僧的更是古来有之

信长烧寺不是一时热血
然而这一烧能给他带来多少麻烦,他老儿自己也该清楚 [/quote]
如果他不烧呢?是否会比较妥当?谁能分析下烧与不烧各种利弊~

2006-3-3 02:48 远舟
烧或者不烧,都是一种立场

2006-3-3 08:06 蒂法
信长干的很多事都是很过分的!这次也不例外!~
一切的一切都酿造了他后面的结局!~

2006-3-3 08:23 第八天魔王
在战国时代唯一没有背叛的盟约就是“清洲同盟”,是德川家康忠诚么,猴子忠诚么,从本能寺之变后看,都不是;那不如说是对信长的畏惧,正是他的言行令人无法理解(后世也有人因此说信长的思想领先于他的时代200年),才使人产生恐惧,当然他本身也有实力。而猴子在小牧长久手一战中以绝对优势兵力未能战胜德川家康,此后他对德川家康都很客气,死后丰臣氏也被灭了,从这来看,没有对与错。

2006-3-3 12:09 远舟
就火烧比睿山而言,不太像是信长一时冲动

信长意图用残酷的手段树立一种绝对的权威
等于是昭示天下:做我的敌人下场就是如此
这给敌对和下属的人们造成了强力的威慑
这是“天下布武”的必要,也很符合信长的个性
而实际上,信长对领民开明,对忠贞的下属信任有加
因此“第六天魔王”这样的称谓还是有些妖魔化的成分

后来,信长4在本能寺证明了传统势力反扑的强大
也间接证明了激进派的信长所作所为不合时宜
可是站在信长的立场上,火烧比睿山的举动目的仍然是很明确的

2006-3-3 12:11 远舟
信长手段过于激烈,强刚易折也是必然

但若把他的一切都视为偏执狂的行为就不客观了

2006-3-30 13:09 乌鹊南飞3
回复 #1 突然累了 的帖子

烧是没错,但操之太急。秀吉禁基督,家康禁海都没出事,就他成了魔王。南飞以为信长-〉秀吉-〉家康反映出日本统治者对西方态度的转变。最后,日本还是选择了逃避;遗憾的是工业革命的飓风掀翻了全世界,基因相同的民族,终究躲不过同化的命运。

想想今天努力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总会为丧失武士魂的大和民族感到悲哀。

ps:随便说说,表扔我~

2006-4-3 16:35 忽必烈
[quote]原帖由 [i]突然累了[/i] 于 2006-2-21 17:09 发表
信长在领内建乐市,当然不允许领民被僧人威胁,而交双分税。要保证领内税收。(樂市不是信長創的,他是抄今川義元的)

乐市-商品交易只限野外(假想台北买东西{只}能去万客隆)
织田永乐市-现在的7-11,简称住宅转营 ... [/quote]

楼主似乎误解了织田的「楽市」。「城下町」内的所有商业行为皆因免费而被称为「楽市」,所以「楽市」并非现在的便利店,而是一种称号。信长规定,在「楽市」内的商人不受德政令(所谓的「德政令」是指免付债务的规定,债款往往在一夜间被免除)的约束。也就是说,向别人借钱一定要还。织田信长的「楽市令」保障了商人的商业行为,「楽市」废除了中世纪以来的独占、寡占的商业行为,并免除了商人的税金。--从这一系列政策的制订实施来看,信长是早活了时代几百年。他努力想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可惜时不我与啊!

他火烧延历寺的目的表面是消灭浅井、朝仓的余孽;深层次就是要打消愚民们对所谓极乐世界的憧憬。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治国的需要来讲,此举是必要的,但是杀人放火者不论正确与否都会背上万世骂名--人性之必然吧。至于有网友认为这把火操之过急,那是不同立场下的观点。只是家康并没有实行海禁,他只是对幕府范围以外的海外贸易实行限制,而非禁止。

2006-4-3 16:36 忽必烈
[quote]原帖由 [i]突然累了[/i] 于 2006-2-21 17:09 发表
信长在领内建乐市,当然不允许领民被僧人威胁,而交双分税。要保证领内税收。(樂市不是信長創的,他是抄今川義元的)

乐市-商品交易只限野外(假想台北买东西{只}能去万客隆)
织田永乐市-现在的7-11,简称住宅转营 ... [/quote]

楼主似乎误解了织田的「楽市」。「城下町」内的所有商业行为皆因免费而被称为「楽市」,所以「楽市」并非现在的便利店,而是一种称号。信长规定,在「楽市」内的商人不受德政令(所谓的「德政令」是指免付债务的规定,债款往往在一夜间被免除)的约束。也就是说,向别人借钱一定要还。织田信长的「楽市令」保障了商人的商业行为,「楽市」废除了中世纪以来的独占、寡占的商业行为,并免除了商人的税金。--从这一系列政策的制订实施来看,信长是早活了时代几百年。他努力想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可惜时不我与啊!

他火烧延历寺的目的表面是消灭浅井、朝仓的余孽;深层次就是要打消愚民们对所谓极乐世界的憧憬。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治国的需要来讲,此举是必要的,但是杀人放火者不论正确与否都会背上万世骂名--人性之必然吧。至于有网友认为这把火操之过急,那是不同立场下的观点。只是家康并没有实行海禁,他只是对幕府范围以外的海外贸易实行限制,而非禁止。

2006-4-7 21:55 魔龙王
以信长的奇异个性,会为了巴结在日本脚跟都还站不稳的基督教而火烧比叡山吗??
火烧比叡山,很大的原因在于,一向宗徒都很疯狂,再加上包庇浅井朝仓残军的名正言顺的理由,吃过一向宗的亏的信长还会放过这个立威顺带消灭忤逆之徒的机会吗?!
难道要放过一向宗,等他们卷土重来啊?!

2006-4-24 17:00 乌鹊南飞3
回16楼的兄弟

“火烧比叡山”完全可以等到“铁炮大战”之后,此举是“信长包围网”形成的直接因素。这也是武田得以与上衫休战、筹划上洛的一个内在因素。如果信玄和谦信不是死的那么突然、那么恰到时候,信长真能打破反包围网?真有余力拿下石山本愿寺?包围网下的织田家经得起多大的败仗?只怕一次就能引发溃败。

信长火烧比叡山并不是什么伟大的计划,说简单点就是扫清败军的同时贯彻“天下布武”。“本能寺之变”的时候他不就正在寺里看僧人下棋吗?信长根本就没有系统的灭佛计划,除了火烧比叡寺,他再也没有向前迈出一步。至于攻打石山和长岛,是统一天下的必然——家门口岂能有反对党存在?只不过这俩反对党正好是由僧人领导的。

德川幕府禁止民间建造两桅以上的船只,还不算“禁海”?要禁止出海打鱼才算“禁海”么?明清中国也开放一两个港口允许有限通商,难道就不是闭关锁国了?探讨德川幕府的“禁海”政策非常有价值,对理解中国的锁国政策很有借鉴意义。

南飞所谓:“信长-〉秀吉-〉家康反映出日本统治者对西方态度的转变。最后,日本还是选择了逃避;遗憾的是工业革命的飓风掀翻了全世界,基因相同的民族,终究躲不过同化的命运。”不是随口发的感慨。

2006-4-24 17:24 东门吹血
联想到家康平定三河一向宗的那个“恢复原样”

2006-5-4 13:50 xymail
白河天皇在位是1053年至1129年
后白河天皇1127年至1192年, 于二条天皇即位时出家, 改称后白河法皇
平清盛是后白河天皇时代的太政大臣

而织田信长出生于1534年. 请问后白河天皇怎么样做有关于织田烧山门的和歌呢?

你说的是后阳成天皇吧!

2006-5-4 14:21 xymail
[quote]原帖由 [i]核桃[/i] 于 2006-2-22 16:56 发表
不好好念经偏偏去闹事的秃驴古来有之
重衡、道誉般焚庙杀僧的更是古来有之

信长烧寺不是一时热血
然而这一烧能给他带来多少麻烦,他老儿自己也该清楚 [/quote]

平重衡烧的是奈良兴福寺,虽然有南都之称。但是属于法相宗的兴福寺是藤原家的私寺。是淡海公藤原不比建造的。在平家掌权之前,兴福寺就已经颇有比不上延历寺的说法。出现了京都树匾的争议。原来一直和兴福寺相对的延历寺,突然跑到了兴福寺的前面,只落后于东大寺。为此两个山门颇有争执。

后来,重衡一把火,加上天台,净土两宗在日本盛行,比睿山声名日上。比睿山上的延历寺更是天台宗的总坛。重衡火烧奈良的时候,没有什么人违反命令。一来,平家在和兴福寺的僧兵打仗,放火是意外。到了后来,源赖朝俘虏平重衡时候,重衡对火烧南都也颇有悔悟。他对源赖朝是这样说的:“火焚南都,与已故入道相国(平清盛)根本毫无关系,也并不是我重衡之意,实是由于镇服僧众的恶行,事出意外,竟至焚毁了伽蓝寺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可和信长烧山门完全不一样的。在士兵不愿意行动的时候,信长仍然下令放火烧山。事后,他从来没有对这件事情悔悟。不说这件事情的历史影响如何,究其行动本身来说,是非常不人道的。即使在源平逐鹿的时候,都有战祸不及女子之说。平家战败,一门男丁除了平大纳言时忠被流放,全被杀掉了。可是女人们却一个都没有被杀。到了战国时代,可没有听说过有这回事。所以说,日本人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i] 本帖最后由 xymail 于 2006-5-4 14:23 编辑 [/i]]

2006-5-4 14:59 superdregs
比睿山已经不是单纯的宗教了,打入政治,同信长为敌...
在身边有这么一个握有武装的威胁对谁都是一样...
而且是宗教武装,如果不能控制就必须加以铲除...
信长选择了后者...
不能说他错了...
只能说当时的情况如此...

2006-5-11 09:31 远舟
[quote]原帖由 [i]xymail[/i] 于 2006-5-4 14:21 发表


平重衡烧的是奈良兴福寺,虽然有南都之称。但是属于法相宗的兴福寺是藤原家的私寺。是淡海公藤原不比建造的。在平家掌权之前,兴福寺就已经颇有比不上延历寺的说法。出现了京都树匾的争议。原来一直和兴福寺相 ... [/quote]
阁下说的不错

源平时期战争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为武家自身的争斗为核心,并不过多涉及平民
但是你也忽略了一个基础的规律,那就是随着战争的发展,战争的手段也有了变化
比方,尽管说“春秋无义兵”,但是春秋时代的战争比起两汉、南北朝乃至更晚的时期,那可真是义理得多
而时至今日,尽管《日内瓦公约》妇孺皆知,但打起仗来,有谁能做到不虐俘、不害民的??

就事论事,回到最初的话题,我终究认为:
信长火烧睿山,那是他个人方法论的问题
最邪恶的的不是信长,而是战争本身.........

2006-5-11 17:31 wwwwgod
信长

觉得他是个暴发户

脾气不好

做事冲动

其实是历史创造了他



有人说他象曹操

其实是象董卓


想想
官渡之战之后

要是信长看到那些投敌的信。。。。。。。。

2006-5-22 07:10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第八天魔王[/i] 于 2006-3-3 08:23 发表
在战国时代唯一没有背叛的盟约就是“清洲同盟”,是德川家康忠诚么,猴子忠诚么,从本能寺之变后看,都不是;那不如说是对信长的畏惧,正是他的言行令人无法理解(后世也有人因此说信长的思想领先于他的时代200年 ... [/quote]
有些思想领先,有些思想荒蛮。

集权制度,为什么容易土崩瓦解最根本的一个问题是,操纵权柄,和不操纵权柄,待遇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皇帝和当宰相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高一品就得下跪。

你说怎么不容易内斗。

2006-8-8 15:54 pearshaw
雷锋同志说过 “对敌人要像冬天一样寒冷。。。”烧是没错的

2006-9-23 21:23 undeaths
第六天魔王是信长自称的吗?不是当时的和尚对他的评价吗?
我本人不大喜欢信长,纵使有大将的才能,没有好的度量,难得天下。
中国不就有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铁蹄下的政权是虚的,不然元朝也不会那么早灭亡,清朝可要聪明得多~
所以日本人就是这本性,铁蹄下的统治只会带来不断的战争~

2006-10-13 16:04 Liongareth
凡是智商高于织田的,都会烧的。

2009-9-19 15:19 千夜风笙
我个人认为信长残暴与否,各家自有各家的看法。神化信长的会说比叡山上的僧侣穷奢极欲,不喜欢信长的就会说他诋毁宗教。
我个人认为,如果我是信长,我也会烧,首先是因为那些和尚们打着宗教的旗帜进行武装割据,本就违反了佛教的神圣性;其次是因为那群和尚挡了信长争霸的路。在那种特殊的时代环境下,每个大名都在为自己的家族和荣誉竞争,根本就无所谓谁对谁错。
而且,火烧比叡山这件事情是否真有发生,现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考察时发现延历寺上的庙堂在元龟二年就遭到了毁弃,且没有什么火烧的痕迹,当地世家的笔录里也没见有人写到这个时间。所谓的魔王火烧比叡山,可能只是一个民间说法吧……

2009-10-8 10:01 钩月夜纤纤
可惜了比叡山这个文化古迹了。。唉,,多宝贵的旅游资源啊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