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古代的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2006-2-19 09:48 绝世天骄
庙号


  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内立室奉祀 ,并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号。始于殷代,如殷王太甲称太宗 。汉承其制,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的帝王方可入庙奉祀。直到唐朝以后,历代帝王才都有了庙号。
   谥号

  
  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经嗣位皇帝批准;达到一定品级的臣属的谥号,由朝廷赐与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如果是著名学者之类,官位不高,则要由皇帝特许。还有私谥,也就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到宋朝之后谥号字数不断增多,而且全是溢美之辞了,直至清末。
   尊号

  
  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通常在生前加上,以区别于谥号。尊号始于唐朝。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大都改变年号,叫做改元,不过也有由于特殊原因而不改元的。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朝,除明朝两次登基的明英宗和用过两个年号的清太宗,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圣祖只用康熙。因此对明清皇帝通常以年号称其人.

2006-2-19 13:19 AeolCat
[quote]原帖由[i]绝世天骄[/i]于2006-02-19, 9:48:10发表
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quote]
纠正一下,“纯”是谥号。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