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18 10:21
白木
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和“
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
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这些合并
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用者从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从未用过简
化字的人在那里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这个,面和面具体有什么区别? 我真是才知道啊,虽然好比回字的四个写法,不过本人实在好奇,想知道下
2006-2-18 13:21
恨地无环
白木所擧的幾個字都是簡化過程中捨棄了造字法上較爲優秀但筆畫繁瑣的本字的例子。
這樣簡化的不利之処在於我們無法從字形上窺知此字的本義,也就是無法回答“這個字爲什麽表示這個意思?”
裏,衣内也。――《說文》。故云:“綠衣黃裏。”可以說兼會意形聲二法。
里,居也。――《說文》。會意。從土,從田。
面,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
麵,《說文》中作“麪”,“麦末也。”形聲,簡化中去掉了表意的“麥”。
后,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後,会意。金文,从“彳”(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yāo,小),从“攵”(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憂鬱和鬱鬱蔥蔥的鬱是同一個字,形聲,從林表示“木丛生也。”――《说文》由林木之茂盛引申出情緒、才華、香味的多和聚集。
“郁”本是地名,又作姓,與林木、茂盛、聚集皆無關。
2006-2-18 20:48
无知无畏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更喜欢繁体字。毕竟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历练,才慢慢形成的。简体字虽然写着方便,但是没有繁体字漂亮,写书法的人肯定都喜欢写繁体字
2006-2-18 22:39
疯猫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6-02-18, 13:21:40发表
白木所擧的幾個字都是簡化過程中捨棄了造字法上較爲優秀但筆畫繁瑣的本字的例子。
這樣簡化的不利之処在於我們無法從字形上窺知此字的本義,也就是無法回答“這個字爲什麽表示這個意思?”
裏,衣内也。――《說文》。故云:“綠衣黃裏。”可以說兼會意形聲二法。
里,居也。――《說文》。會意。從土,從田。
面,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
麵,《說文》中作“麪”,“麦末也。”形聲,簡化中去掉了表意的“麥”。
后,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後,会意。金文,从“彳”(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yāo,小),从“攵”(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憂鬱和鬱鬱蔥蔥的鬱是同一個字,形聲,從林表示“木丛生也。”――《说文》由林木之茂盛引申出情緒、才華、香味的多和聚集。
“郁”本是地名,又作姓,與林木、茂盛、聚集皆無關。 [/quote]
照你的观点,现在应该使用甲古文.
2006-2-18 22:42
疯猫
语言和文字,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而不是停步不前的.
语言文字作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工具,发展的主流应该是方便交流和便于使用.
简化字,适应了这个潮流,应该大力提倡.
至于说书法,尤其是中国书法(尤其是草书),现在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了,不适合普及教育.
2006-2-18 23:39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疯猫[/i]于2006-02-18, 22:39:14发表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6-02-18, 13:21:40发表
白木所擧的幾個字都是簡化過程中捨棄了造字法上較爲優秀但筆畫繁瑣的本字的例子。
這樣簡化的不利之処在於我們無法從字形上窺知此字的本義,也就是無法回答“這個字爲什麽表示這個意思?”
裏,衣内也。――《說文》。故云:“綠衣黃裏。”可以說兼會意形聲二法。
里,居也。――《說文》。會意。從土,從田。
面,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
麵,《說文》中作“麪”,“麦末也。”形聲,簡化中去掉了表意的“麥”。
后,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後,会意。金文,从“彳”(chì),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yāo,小),从“攵”(suī),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憂鬱和鬱鬱蔥蔥的鬱是同一個字,形聲,從林表示“木丛生也。”――《说文》由林木之茂盛引申出情緒、才華、香味的多和聚集。
“郁”本是地名,又作姓,與林木、茂盛、聚集皆無關。 [/quote]
照你的观点,现在应该使用甲古文. [/quote]
從简化为从,就是向甲骨文靠近了,而且简化得很好。
衲子只是就白木的提问回答下各个字的区别,简繁二体各有优劣,裏、後这类字使用率极高,是汉字的核心词汇,简化后的确方便书写,因为其认知度高,虽然失去表示本义的结构,也不会引起什么歧义。
但是像“鬱”,属于非核心汉字,如果由衲子来简化,衲子就会选择类似“楙”的结构,尽量保留“从林有声”的含义。
2006-2-19 10:58
cesuya
[quote]原帖由[i]疯猫[/i]于2006-02-18, 22:42:22发表
语言和文字,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而不是停步不前的.
语言文字作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工具,发展的主流应该是方便交流和便于使用.
简化字,适应了这个潮流,应该大力提倡.
至于说书法,尤其是中国书法(尤其是草书),现在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了,不适合普及教育. [/quote]
照你的觀點來看
簡體字還是不適應這個潮流
因為仍舊沒跳脫象形文字的架框
要便於書寫
應向拼音文字系統發展才正確
象形文是種表意文字
讓人一看就知道跟什麼有關或是什麼意思
簡體字不是不好
但是要簡得有道理
例如:「体」字,人之本也,是有道理的
反之
「面粉」這詞是用來擦臉用還是做麵包用?
這也說明
為何學簡體長大的看繁體問題小
學繁體長大的看簡體會不適應
因為繁體多了可辨認性
2006-2-19 12:39
KYOKO
什么简得有道理,存在即合理!
为什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就是三,而四不是四个横条呢???四横条岂不是更有道理,书写也比四来得方便?
2006-2-19 13:39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KYOKO[/i]于2006-02-19, 12:39:10发表
什么简得有道理,存在即合理!
为什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三就是三,而四不是四个横条呢???四横条岂不是更有道理,书写也比四来得方便? [/quote]
请勿侮辱黑格尔的智慧。不要遇到什么事情都说“存在即合理”,这样等于什么都没有说。
[quote]一粒树种是【实存】,树种【应该】成长为一颗树,这即是其【概念】和【本质】,如果这粒树种能成长为树,即【实存】和【本质】统一了,那它才成为【存在】,如果它【存在】了,那么它自然是“合理”的了。[/quote]
甲文中的四就是四条横线, 但是四条横在竖排字的书写方式中已经拉得太长、太松散,流传中容易和三混淆(上下某一横被归到它字中),段注《说文》:“四”外“口”像四方,内“八”像分,故“四”“象四分之形”。
2006-2-19 13:43
北方南孩
一直还是觉得简化字是个创举的。
2006-2-19 19:11
月似飞
坚决打倒简化字
2006-2-19 23:20
五彩麒麟
[quote]原帖由[i]cesuya[/i]于2006-02-19, 10:58:16发表
但是要簡得有道理
例如:「体」字,人之本也,是有道理的
反之
「面粉」這詞是用來擦臉用還是做麵包用?
[/quote]
系统习过简体字的人都知道“面粉”是干嘛用的,不会有任何歧义。港台人看起来会有歧义,但港台人根本就没习过简体。
简体字对习过简体字者不会造成歧义。
简体字对未习过简体字者会造成歧义。那么造成歧义的原因是“简体字”,还是“未习过”?
2006-2-20 14:05
人在江湖
偶倒一直觉得简体字好,写起来省很多事,繁体字偶大部分都认得也都会写,但是实在是写的太麻烦了,偶练毛笔字时就"龙凤"这两个字就能把偶累死~~~
简体字还是方便的,至于说为虾仁不直接简成拼音,这就有点以极端例子来辨论的感觉了,而且对于中文而言,拼音未必方便,因为同音字太多,视觉上相同的词汇也就太多了,不像E文虾仁滴那么多单词千变万化.
学书法其实不仅仅是单纯的写字了,书画相通,每个字都像一幅小画的感觉,所以拿书法来比有些不合适,而且书法中还有简的更狠的草书,偶外公写滴整幅草书偶都是放弃猜内容直接问他老人家到底写了些虾仁.
楼上说的有道理,歧义来自于不知道,是"未习过"的原因.而且做为一个从小在简体字中长大滴人,偶对繁体字的认识与书写并无障碍,可知简化的还是不错的.
2006-2-20 16:24
有事烧纸
[quote]原帖由[i]月似飞[/i]于2006-02-19, 19:11:11发表
坚决打倒简化字 [/quote]
“堅決打倒簡化字”應該這么寫。。
2006-2-25 10:49
cesuya
[quote]原帖由[i]五彩麒麟[/i]于2006-02-19, 23:20:20发表
[quote]原帖由[i]cesuya[/i]于2006-02-19, 10:58:16发表
但是要簡得有道理
例如:「体」字,人之本也,是有道理的
反之
「面粉」這詞是用來擦臉用還是做麵包用?
[/quote]
系统习过简体字的人都知道“面粉”是干嘛用的,不会有任何歧义。港台人看起来会有歧义,但港台人根本就没习过简体。
简体字对习过简体字者不会造成歧义。
简体字对未习过简体字者会造成歧义。那么造成歧义的原因是“简体字”,还是“未习过”? [/quote]
那請問
多余一人 這句話有歧義嗎?
天干是天乾物燥還是甲乙丙?
港台人看「面粉」這詞並不會有歧義
我們只會把它當成擦臉用的粉,一種意思而已
是因為習過簡體字的人跟我們說這是做麵包用的粉,才會讓我們混淆
漢字自古以來 不只光有簡化而已 還有繁化
像又、有、右 等字 甲骨文皆作 又 字
2006-2-27 04:26
平三耳
我的感觉是简体字在世界上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而繁体字则在世界分布比简体字广泛,简体字目前只有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使用,从使用人数上肯定超过10亿,但繁体字在世界上几乎绝大多数国家的华人中都在使用,就分布面积和推广程度来说肯定要大于简体字了。所以应该推广同时学习简体字和繁体字。我的个人观点是,简体字并没有起到对中国文字本身的发展和推动作用,只是起到了在国内普及文字消灭文盲的作用,反而让很多中国人不认识繁体字,这是很令人伤心的,而且即使中国大陆不推广繁体字并且加大简体字的推广力度,这两种字也会在世界上并存下去,并且是很长时间的并存。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从审美学的角度看:繁体字更加符合人的观赏习惯,尤其在排版和文字字体设计时能够做出更好的效果;而书法作为中国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要用繁体字来表现,实在无法想象用简体字写书法是什么感觉。
就文化承载量来说,简体字实在是缺乏文化含量的表现,虽然简单好写,但就想快餐一样,你没法说它能好在哪里,只是为填满胃而已。而很多繁体字就好象一盘丰富的中国大菜各种原料,经过精心加工,摆在你面前使你胃口大开。
2006-2-28 16:02
伤云
推广简体字,不放弃繁体字,推广白话,但不放弃文言。
将来最好是简体能用,繁体能认,白话能文,文言能明。
2006-3-1 12:11
真理无常
[quote]原帖由[i]cesuya[/i]于2006-02-19, 10:58:16发表
照你的觀點來看
簡體字還是不適應這個潮流
因為仍舊沒跳脫象形文字的架框
要便於書寫
應向拼音文字系統發展才正確
[/quote]
偷换概念
汉语的重音多,本身拼音化的可能就很小吧
2006-3-1 12:21
真理无常
[quote]原帖由[i]cesuya[/i]于2006-02-25, 10:49:58发表
[quote]原帖由[i]五彩麒麟[/i]于2006-02-19, 23:20:20发表
系统习过简体字的人都知道“面粉”是干嘛用的,不会有任何歧义。港台人看起来会有歧义,但港台人根本就没习过简体。
简体字对习过简体字者不会造成歧义。
简体字对未习过简体字者会造成歧义。那么造成歧义的原因是“简体字”,还是“未习过”? [/quote]
那請問
多余一人 這句話有歧義嗎?
天干是天乾物燥還是甲乙丙?
港台人看「面粉」這詞並不會有歧義
我們只會把它當成擦臉用的粉,一種意思而已
是因為習過簡體字的人跟我們說這是做麵包用的粉,才會讓我們混淆
漢字自古以來 不只光有簡化而已 還有繁化
像又、有、右 等字 甲骨文皆作 又 字 [/quote]
综合五彩麒麟的发言
多余一人 這句話有歧義嗎?
天干是天乾物燥還是甲乙丙?
"系统学习过简体字的人"都知道
多余一人指多了一个人,没有歧义
因为现代汉语(或者说大陆普通话)不用“余”指自己
天干是甲乙丙
因为要前者的情况会说天气干燥等等明确的表达
面粉都是吃的粉
因为擦脸的会直称粉或粉饼等等等等
此外还有上下文语境,使得这种“歧义”根本不能存在
以上可知都是习惯用语和方言环境的影响
性质等同于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中
北方人听上海话“汰头”以为是“打头”
还有什么想当然的地方,都请说出来
愿意为你解惑
2006-3-1 12:35
幽浪
和和......................顶下贴.而过.
目前要我用繁体字,估计倒有些许"不便".
2006-3-1 13:33
风云再现
[quote]原帖由[i]伤云[/i]于2006-02-28, 16:02:17发表
推广简体字,不放弃繁体字,推广白话,但不放弃文言。
将来最好是简体能用,繁体能认,白话能文,文言能明。 [/quote]
此人说得有理,支持。
我也认为简体字易写,繁体字更适合书法。各有各的优点,应该共存。
2006-3-1 13:39
五彩麒麟
[quote]原帖由[i]cesuya[/i]于2006-02-25, 10:49:58发表
[quote]原帖由[i]五彩麒麟[/i]于2006-02-19, 23:20:20发表
[quote]原帖由[i]cesuya[/i]于2006-02-19, 10:58:16发表
但是要簡得有道理
例如:「体」字,人之本也,是有道理的
反之
「面粉」這詞是用來擦臉用還是做麵包用?
[/quote]
系统习过简体字的人都知道“面粉”是干嘛用的,不会有任何歧义。港台人看起来会有歧义,但港台人根本就没习过简体。
简体字对习过简体字者不会造成歧义。
简体字对未习过简体字者会造成歧义。那么造成歧义的原因是“简体字”,还是“未习过”? [/quote]
那請問
多余一人 這句話有歧義嗎?
天干是天乾物燥還是甲乙丙?
港台人看「面粉」這詞並不會有歧義
我們只會把它當成擦臉用的粉,一種意思而已
是因為習過簡體字的人跟我們說這是做麵包用的粉,才會讓我們混淆
漢字自古以來 不只光有簡化而已 還有繁化
像又、有、右 等字 甲骨文皆作 又 字 [/quote]
不正是我说的“未学过”的问题吗?
举个例子,西班牙文和南美西班牙文有部分差别,西班牙人在看阿根廷的西班牙文时有时会造成歧义。那么问题该归在谁的头上?
2006-3-1 14:08
五彩麒麟
历史上,汉字简体化和文言白话化是同时推行的,繁体字是适应文言单字词的,即字=词。例如“遊”,“游”作为单字词时,为了区分两者,偏旁有表意的必要。文言白话化后,许多单字词转为了双字、多字词。词的表意则由整个词中的所有字共同来完成,这样许多原单字的偏旁就无表意的必要了。
汉语的发展趋势是词的繁化,字的简化。简化字+文言单字词才会造成歧义,但汉语向文言单字词方向发展是不可能的,是倒退。
2006-3-10 12:35
yzszgr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6-02-18, 20:48:58发表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更喜欢繁体字。毕竟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历练,才慢慢形成的。简体字虽然写着方便,但是没有繁体字漂亮,写书法的人肯定都喜欢写繁体字 [/quote]
从个人角度来讲,我更喜欢小脚女人。毕竟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审美追求,才慢慢形成的。大脚女人虽然走路方便,但是没有小脚女人漂亮,达官贵人肯定都喜欢玩小脚女人
2006-3-10 18:25
风云再现
[quote]原帖由[i]伤云[/i]于2006-02-28, 16:02:17发表
推广简体字,不放弃繁体字,推广白话,但不放弃文言。
将来最好是简体能用,繁体能认,白话能文,文言能明。 [/quote]
你说得很好。可惜这里充满火药味!闪人!!!
2006-6-8 08:41
rickcsw
[quote]原帖由 [i]伤云[/i] 于 2006-2-28 16:02 发表
推广简体字,不放弃繁体字,推广白话,但不放弃文言。
将来最好是简体能用,繁体能认,白话能文,文言能明。 [/quote]
这是最好的,但现在有很多人,包括大学生,连繁体字都已经人不得了
2006-6-8 09:34
首席屠宰官
拥护简体字,简体字便于学习,对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有很大帮助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繁体字简化不合理,属于技术性失误,瑕不掩瑜
2006-6-8 10:59
庞桶
看见首屠,进来顶一下
繁体字也有繁体字的好处
至少对我这种写字难看的同志来说,写繁体削微能够看得过去一点
2006-6-8 11:12
superzz_0
拜楼上的新头像.......
2006-6-9 09:38
吴下小蒙
繁体字应该成为历史
2006-6-9 09:45
raymondby
只会写简化。
2006-6-9 09:52
rickcsw
[quote]原帖由 [i]吴下小蒙[/i] 于 2006-6-9 09:38 发表
繁体字应该成为历史 [/quote]
如果真的让繁体字成为历史的话,那么我们后代人怎样去通过文字去了解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呢
要知道中国的繁体文字不仅形式优美,而且代表了古人的智慧,是在漫漫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最后顺便BS一下,你的这句话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忘本的人特多
2006-6-10 17:59
白衣赵子龙
喜欢简体字,方便,快捷
2006-6-10 22:29
KYOKO
也没什么忘本不忘本吧,从小到大学的都是简体字,看繁体字怎一个累字了得
2006-6-11 00:39
范疆
[quote]原帖由 [i]rickcsw[/i] 于 2006-6-9 09:52 发表
如果真的让繁体字成为历史的话,那么我们后代人怎样去通过文字去了解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呢
要知道中国的繁体文字不仅形式优美,而且代表了古人的智慧,是在漫漫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最后顺便BS一下, ... [/quote]
你以后可以使用甲骨文了。让你的文明灿烂个够如何?
2006-6-11 09:55
rickcsw
[quote]原帖由 [i]范疆[/i] 于 2006-6-11 00:39 发表
你以后可以使用甲骨文了。让你的文明灿烂个够如何? [/quote]
甲骨文用了多少年?繁体字用了多少年?繁体字好像也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吧
再说我又没说大家都去用繁体字,但至少要看的懂吧
拜托不要胡乱引申好不好
2006-6-11 16:27
范疆
[quote]原帖由 [i]rickcsw[/i] 于 2006-6-11 09:55 发表
甲骨文用了多少年?繁体字用了多少年?繁体字好像也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吧
再说我又没说大家都去用繁体字,但至少要看的懂吧
拜托不要胡乱引申好不好 [/quote]
凡事都要有个过程的。时光再走几千几万年,也许简体字比繁体字的历史就要长得多了。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时候,再以后隶书楷书出线的时候。何尝不是从上一个时代进化来的?
你现在看得懂甲骨文吗?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看得懂过去的文字呢?
2006-6-14 08:51
rickcsw
LS的说这话有几个有问题的地方:
首先是"时光再走几千几万年,也许简体字比繁体字的历史就要长得多了"得有个前提,那就是繁体字以后就不用了,也没人能看懂了,否则大家都一起随着时间走的话繁体字那还是多了一千多年
其次也就是跟着来的矛盾:既然你说繁体字能进化成简体字,那你就能保证简体字不能进化成一种更易于书写的字体吗?难道你有时光机:blink:
2006-6-14 09:43
kingtuo
[quote]原帖由 [i]范疆[/i] 于 2006-6-11 16:27 发表
凡事都要有个过程的。时光再走几千几万年,也许简体字比繁体字的历史就要长得多了。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时候,再以后隶书楷书出线的时候。何尝不是从上一个时代进化来的?
你现在看得懂甲骨文吗?那么为什么一 ... [/quote]
目前国内很多历史学术著作很多还是用繁体来印的,你去书店看看,比如钱穆的《国史大纲》,所以要学贯古今的话还是要学繁体的!
2006-6-14 10:09
范疆
[quote]原帖由 [i]kingtuo[/i] 于 2006-6-14 09:43 发表
目前国内很多历史学术著作很多还是用繁体来印的,你去书店看看,比如钱穆的《国史大纲》,所以要学贯古今的话还是要学繁体的! [/quote]
那就让学贯古今的人去学繁体好了。
不要让大众去学啊。
研究历史的人,喜欢研究繁体字,就算他喜欢研究巴比伦文字,关大众什么事?大众只要认得一种文字就够了。
2006-6-14 10:12
范疆
[quote]原帖由 [i]rickcsw[/i] 于 2006-6-14 08:51 发表
LS的说这话有几个有问题的地方:
首先是"时光再走几千几万年,也许简体字比繁体字的历史就要长得多了"得有个前提,那就是繁体字以后就不用了,也没人能看懂了,否则大家都一起随着时间走的话繁体字那还是多 ... [/quote]
所以啊。用多少年没有用。该淘汰还是淘汰。比如中国男人留长发多少年了?短发多少年、可是现在长发多短发多?
2006-6-20 19:11
弱水千秋
呵呵,各位好。
简化字是趋势嘛,不要随便说它不好,这样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的。
其实我有个想法,繁体字本身也是简化字啊,如果出于保留文化之类的原因,那不如用甲骨文了。
2006-6-21 12:27
岳小羽
根据自己的需要,无论是专业需要还是业余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或繁体或简体,但不要强加给别人好不好?
学中国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中医、书法国画的肯定都离不开繁体字,那就掌握她;业余爱好这些的呢,就去了解学习一下,但在向普通大众介绍或者宣传时还是请尽量用简化字。
学物理、化学、生物的不会繁体字也不要紧,把相关的外文学好是真的。
我等只在论坛潜潜水,偶尔冒个泡的,不会繁体字、不会外文都不要紧。绝大多数人写帖子还是用简化字的嘛:lol:
2006-8-9 00:14
大鹏
坚决打倒繁体字,现在你是用电脑,打起来可能很方便,或者是一转化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用手写的话,人家写100字了你连30个字都没写到,不是太没有效率了。现在是讲究好看的多还是讲究实用的多。简直是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2006-8-16 21:17
李牧大将军
[quote]原帖由 [i]疯猫[/i] 于 2006-2-18 22:42 发表
语言和文字,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而不是停步不前的.
语言文字作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工具,发展的主流应该是方便交流和便于使用.
简化字,适应了这个潮流,应该大力提倡.
至于说书法,尤其是中国书法(尤其是草书),现在只能 ... [/quote]
正确,支持:^%
2006-8-16 21:23
小马爱犬屋
按进化的角度来看,人身体上的毛发是越来越少的了。
那是不是为了进化的更快些,人都要把身上毛发全部剃光呢?:qDD+
文字的进化是渐行的过程,而不是一刀切的过程。
2006-8-16 23:16
心湖一笔斋
那秦始皇真该死 中国自小篆之后的文字都是一刀切得来的啊
2006-8-17 06:21
天宫公主
我最担心的其实是繁体字成不了历史,最后和简体字分裂成另外一种文字。
至于这两种字体,用哪个我都不介意。
2006-8-17 15:55
KYOKO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8-17 06:21 发表
我最担心的其实是繁体字成不了历史,最后和简体字分裂成另外一种文字。
至于这两种字体,用哪个我都不介意。 [/quote]
公主是杞国后人?
2006-8-17 16:00
Rhett
这个不算杞人忧天
2007-12-2 16:14
枫儿
翻旧帖子,偶尔翻到,前一阶段我校文学社的文化沙龙中,前任社长发表了一段演讲,旨在大力推崇繁体字。而我则发表了一些不尽相同的观点,也跟帖和大家交流一下:
我的主要观点:“简化是趋势,繁体要认识”。
首先必须了解简体字和繁体字的来源,它们其实具有相对性。一开始造的字其实并不是现在这么多,也并不复杂,但是为了实际运用的需要,特别是使用文字的人增多,领域变广(有很多比较古老的文字,仅仅只是在祭祀时使用的,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写给神的),就需要有更多的字表达得更精确,太多通假有时使意思不明了,我们接触古文的时候有时就能体会感觉。所以就有这种从简单的字向复杂的字变化的过程,其中形成最多的也正是现在的字的成分中最普遍的形声字。
以上是字从简单向复杂转变的过程。其实,字秦书同文后就基本定型,变化不是太大,尤其是隶书、楷体这样的发展,基本上与现在我们所说的繁体字并没有多大差异。但是,汉字简化的趋势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在我们成为古代的时候,就流传着许多异体字,尤其很多时候书写采用草书,以更加快捷。而清末开始,至我国确定标准用字就不断出现简化风潮。其他曾经被传入汉字的国家,也在进行对于汉字的简化。当然,这些简化并不都是科学的。
我国所定的简化字并不是随意改变字的写法,而是使用流传比较普遍的异体字中比较简单的字体,或者采用草书的写法。某些字的合并,其实就像古代有通假一样。总体而言,我国的汉字简化是比较科学的,也是不太过分的。
但是,看《说文解字》后就能了解,繁体字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每个字的来源,对其意义的理解掌握具有相当的意义。有些简化字可以用面目全非来形容,在一定角度上看,的确是一种遗憾。国人必须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而不认识繁体字古籍看不懂,说了解就成了一件十分荒谬的事了。
所以说,现在而言简化已经是一种趋势,不太可能恢复到全用繁体字,但也用秉持中庸之道,决不能过分。而繁体字,至少是常用字(不是生僻字,换句话说一般能打出来的)基本上都要认识,最好是能写(手写)。
另外,最好还能够看直版,否则可以欣赏的东西也会少很多。
[[i] 本帖最后由 枫儿 于 2007-12-2 16:15 编辑 [/i]]
2007-12-3 01:00
观点回忆立场
[quote]原帖由 [i]月似飞[/i] 于 2006-2-19 19:11 发表
坚决打倒简化字 [/quote]
用着“打倒”這樣的文革詞彙,在我思區就顯得很不協調了。
2007-12-3 01:14
墨叶
文字都会变化,而且是向简单方便变化。
我不太懂英语,但也知道英语单词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且使用越频繁的单词越短,这不一定是开始就这样的,也可能是慢慢简化得到的。
中文和它们不同的是,中文的简化是系统的变化。我觉得很合理。
当然也有些简化不合理的,这也很正常。
2007-12-3 01:15
墨叶
我不太懂英语,问个问题:
计算机方面(也可以是其他新生产业)的单词从产生到现在,是否有简化的趋势呢?
2007-12-3 08:48
右文
两种都掌握不就得了,我从来都是笔记用繁体,考试用简体,写给自己看的用繁体,写给别人看的用简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titter:
2007-12-3 09:03
klause
[quote]原帖由 [i]墨叶[/i] 于 2007-12-3 01:15 发表
我不太懂英语,问个问题:
计算机方面(也可以是其他新生产业)的单词从产生到现在,是否有简化的趋势呢? [/quote]
有,
拼读文字简化的趋势就是用多重缩写代替词组或短句的表意。比如autocam~
汉字有形部声部,现在看无法造字,所以我以为汉字走向繁体化不宜步入太深。繁体文字除了考古和书法的意义,就语言文字发展的角度看,是没落的---因为简体字已经具有形声精简且可以重新排列组合的基础,繁体则会导致混乱。
说到底,你在国内学的英语,在国外尤其是米国这种思维极其活跃无章的地方,估计根本听不懂米国人的很多话。这就是语言文字的差距。国内的英语教学,未尝不是繁体版的英语,条条框框应试第一。而事实上,呵呵,造出的很多时候都是废柴。布什的一些话,让国内的优秀翻译来翻,尚且有很多误解,何况其他?!
2007-12-3 10:48
曹操吵什么吵
觉得简化字好的大多是因为它简单,那简体字和日文比哪个简单?还有人认为字就是字,文化就是文化,两者是不相关的。因此,我们应该全民学习日文。
我不反对字体简化,但简化要有合理的方法。像现在的简体字,根本就是为了简化而简化,完全不是按字的内涵而简化的。还有一个我比较反感的就是它把不少的字合并了,像“雲”和“云”,“体”和“體”。
我总觉得那时的字体简化和焚书坑儒没什么两样。
2007-12-3 11:49
轩辕苍龙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8-17 06:21 发表
我最担心的其实是繁体字成不了历史,最后和简体字分裂成另外一种文字。
至于这两种字体,用哪个我都不介意。 [/quote]
简体繁体都会……宫老姐为什么这么说呢
2007-12-3 12:50
江阳居士
虽然个别的简化字有待商榷,但瑕不掩瑜,简化工作总体还是做的不错的,这点应该肯定。
2007-12-5 17:42
阴之黄龙
个人认为的是,简体字方便全民掌握。
虽然繁体字更加有深度,却实在过于繁琐,书法或许可用。
我虽然阅读繁体字毫无问题,如果说到动笔写,也只能写出简单的几个呢。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