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7 14:10
fredghl
轉一些文,讓大家看看
我也是支持恢復正體字的
漢字簡化問題淺談
作者:GfHz
看到此論壇上又出現了對簡化字的合理性的討論。我也手癢癢,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本人是在大陸出生的準大二年級學生。這也是我第一次在論壇上發表主題。因此,文中有欠缺、疏漏、以及不妥的地方,請各位專家包含與指正。謝謝!
簡體字的問題舉不盛舉,以下列出十條。
第一,簡體字破壞的漢字傳統的構字原則,即六書。「头(頭)」比起原字既不表音,又不表意,完全一個符號字。「听(聽)」怎麼看也想不出人的聽覺跟口有關係,而且右部的「斤」表音也不準確。再如,「車」字原本是個象形字,其型頗似中國古代的戰車。但簡化後的「车」,四不像。一個學中文的外國人跟我笑言此簡化字更像車子撞上樹樁後的樣子。
第二,簡化字亂合併字。不僅讓港台海外的同胞覺得大陸人沒有文化,而且還會在書面上造成誤會。例如,這船「只」向東行。「只」字在簡體字中代表了繁(正) 體字中的「隻」和「只」。因此,這句話倒底是說「這船隻向東行」還是「這船只(僅)向東行」就有待推敲了。還有一個笑話,一個女生在網上發了一個帖子名為「我下面給你吃」,吊足大家的胃口,進去後才發現,其實她是想說「我下麵給你吃」而非「我的下面給你吃」。麵面兩字字面上毫無任何聯繫。以「面」替「麵」,這本是餐飲業為了提高效率私下採用的簡寫。但zg卻將其定為「麵」的規範字。那我想問一下為什麼不以「反」替「飯」,這也是餐飲業記單時常用的啊。簡化字對漢字的合併造成了大陸多數民眾「後/后」、「發/髮」、 「鐘/鍾」、 「儘/盡」不分,常常能看見大陸人甚至出版社有寫繁(正)體字時寫別字。
第三、簡化字不美觀,不少不符合方塊字特性的殘疾字產生。如:「广厂飞产汇儿」。簡化字不如繁(正)體字好看的觀點,這是許多包括不寫繁(正)體字的人都同意的。大陸書法家絕大部分都親睞繁(正)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第四,簡體字亂用符號,毫無章法。例如,簡體字「鸡欢叹仅汉戏权凤难邓双对树轰聂」中的「又」部就可以替代繁(正)體字「雞歡嘆僅漢戲權鳳難鄧雙對樹轟聶」中的眾多部件。字不好寫也不這樣改的啊。又字不表音又不表意。這和小學生遇到不會寫的字隨便劃上一個符號有什麼不同。
第五,簡體字造成文化斷層,令中國大陸四十年來出生的人看不懂或有困難讀懂五十年前的文獻及港台海外的大量讀物。許多人因此乾脆放棄閱讀,浪費了大量的寶貴資源。
第六,許多人認同簡體字的一大理由就是簡體字大大簡化了漢字的筆畫,減輕了學習的負擔。其實不然。宏觀上來講,雖然簡體字的筆畫少了。但新增了不少新的字型。例如:「農」,倘若你掌握了「曲」和「辰」字,「農」字就很好寫出。但簡體字的「农」是依照草書而產生的一個全新字型,學會了仍然要學「曲」字和「辰」字。又如「曉」字,原本你只需掌握「日土兀」三個字即可寫出。但簡化後變成「晓」,右邊像戈又不是戈,造成了記憶的困難,並且容易寫錯。漢字簡化後也造成了一些字型太過相近,難以辨認,尤其是手寫體。例如:「广厂」(廣廠)、「仑仓」(侖倉)、「没设」(沒設)、「几凡」(幾凡)。
第七,老實說漢字簡化工作實行了那麼多年來簡化字在大陸已「深入民心」。要做到恢復使用繁(正)體字以不大現實。這也就算了,但zg政府卻將傳承了千年繁 (正)體字定為「不規範用字」。不准它的出現。以廈門市為例,政府三不五時會有用字檢查,遇到牌匾使用繁(正)體字的一率撤下整改甚至罰款。還經常找一些小學生上街找不規範用字(包括繁(正)體字)。記得以前,我們班也接到的這項任務,同學們學校找不到,就一窩瘋地跑到美術室去找那些書法作品的麻煩,令我哭笑不得。用繁(正)體字倒底怎麼了,繁(正)體字不是中國自己的產物嗎?簡體字不是由繁(正)體字發展而來的嗎?但意識形態下的zg卻將其當作舶來品對待。z的這一舉動就好似文革時小子大義滅親批老子,不顧其多年的養育之恩,還要與其劃清界線。
第八,有人說簡化字在減少文盲率的工作上貢獻不小。其實真正的功勞不是簡化的漢字,而是教育。台灣香港用繁(正)體,日本漢字雖有簡化但更趨向繁(正)體。哪一個地區的識字率都比中國大陸高出很多。 關鍵是教育。
第九,其實多年來有很多有識之士提出恢復繁(正)體字教育的建議。其碼讓學生做到「認繁識簡」,但是這些建議始終都沒有通過。zg指出這是要否定幾十年來的語言改革工作,並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其實漢字簡化工作是過度性的。現在的文盲率已比當初有了很大的下降。電腦文書的出現也使得繁簡在用時上沒有差異。難道大陸人就比別人笨,就不能多記幾個字,一個字多寫幾劃。其實這是zg不願承認自己犯過錯誤的一體現。
最後,簡體字的出現並不能完全取代繁(正)體字。大學中文系古代漢語的教材都是以繁(正)體字出版的(簡體字根本沒法印,因為簡體字用了許多現代漢語罕用的古字,並另賜它意)。中國歷代的石碑、牌匾、文獻。與港台海外華人的交流,都是要用到繁(正)體字的。
簡體字的檢討
一、繁體字會防礙國家進步嗎?
五四運動學者絕大多數持肯定的看法。以當時而言,老百姓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多半是文盲,導致知識、訊息不易傳播,中國因而落后。簡化對當時而言確實有必要性,但這畢竟是一種治標的方式,治本之道還是普及教育。使用繁體字的地區如香港、台灣,都比大陸繁榮,識字率也比大陸高,可見繁體字不是防礙國家進步的原因。繁體字的結構比簡體字美觀,和簡體字比較之下,簡體字易於書寫,但繁體字比較容易辨識。因此我贊成使用古字,如人人、三人成眾、網等取代目前的繁體字,但不宜大量修改。
二、有些字仍未簡化
大陸的文字簡化原則是從俗從簡,有不少的字沒有簡體,因此不予簡化。如「繁」、「藏」、「壤」、「廈」、「寡」、「舞」、「瘦」、「攀」等等(探究中國文字簡化問題論文集P.4)。如果沒有受過教育,一般的半文盲不會認識這些字。可見提升識字率還是要靠教育。
三、簡化文字導致文化斷層
簡體字運動和白話文運動一樣,都會造成文化的斷層。就白話文運動來說,這一代的中國人很多人看不懂古文,中國大陸也有很多人看不懂繁體字。有一個傳說,大陸有一個歷史系的教授要他的學生閱讀四庫全書版的後漢書,那學生找半天都找不到。最后才知道,原來「後漢書」的「後」簡體字是「后」,那學生不知繁體字是這樣寫,是以找不到。許多大陸人閱讀繁體字有障礙,尤其是觀賞歷代名家書畫后,不知所寫為何。文化精神食糧,一個國家如果要長期的生存下去,必需仰賴文化的發揚,才能振奮民族精神,至少在國勢衰弱時,能保持不滅。中國能保持五千年而不滅亡,是因為文化的關系,外來的民族能用武力征服中國,但在文化上確被同化。中共文字簡化導致這一代的人愈來愈少人明了古代文物,文化斷層的隱憂已逐漸浮現。不過,我個人以為,白話文所造成的斷層現象比簡體字大,因為繁體字看不懂還可以用前后文判斷,再不懂還可以問別人、查字典,而且不易忘記,文言文就沒有繁體字那樣好學。
四、電腦化時代來臨
如果說簡體字可以加速訊息的傳遞,過去以書寫的方式傳遞尚可以符合這項說法。但是現在是電腦化的時代,一個漢字的輸入只要三、四鍵即可,速度不比簡體字慢。在大陸電腦仍未普及化,等到有一天普及化之后,簡體字將會變得不重要了。
五、有些簡體字易造成誤解
這種問是最常見於合并字。例如:「我的船『只』開到夏威夷」,可產生兩種連想。「余年無多」的「余」可以解釋成「我」和「餘」,兩種解讀南轅北轍。表達情感是文字的功能之一,文字簡化有時造成情感的誤解。
結語
文字是約定成俗的產物,除非有必要,否則以沿用為宜。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之后,立刻統一文字,讓政令能下達至全國,并減少地區間的隔閡。中共改革文字,加深了兩岸的差距,不利於兩岸的交流,或許是中共當局始料未及的。文字的簡化應以合理為原則,不應以從俗從簡為原則。整理時儘量符合造字原理,不合者宜予廢置。
中共的簡體字運動或許太早改革了,因為文字的使用者還包括台灣、香港以及全世界的華人,不能一相情愿的擅加更改,造成兩岸文化上的隔閡。
2007-12-7 16:28
悼红狐
简化首先是个趋势问题,这没多大的争议。
但趋势未必就要固定。不然速写岂不更简化。
简化流行于民间,这是客观事实,整理第一批简化字百分之九十九采自书法和民间,这个可以参看徽州文书和王羲之的帖。
简化文字并非共产党的动议,但却是在他手上完成的。
总的来说,简化确实是语言文字的一种形态,它可以流传于民间和艺术作品,但未必就需要定型和强制推广。
正体汉字是成熟的体系,是可以作为正式语言的规范标准的。简体在历史上发挥了其降低文盲率的作用,但应该适机恢复正体汉字。
2007-12-7 16:47
闲汉
那么重视传统文化,干脆恢复文言文算了,它使用的时间可比楷体字长多了。
“文言文是成熟的体系,是可以作为正式书面语言的规范标准的。白话文在历史上发挥了其降低文盲率作用,但应该适机恢复文言文。”
:^%
[[i] 本帖最后由 闲汉 于 2007-12-7 16:49 编辑 [/i]]
2007-12-7 17:05
股神博古特4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07-12-7 16:28 发表
简化首先是个趋势问题,这没多大的争议。
但趋势未必就要固定。不然速写岂不更简化。
简化流行于民间,这是客观事实,整理第一批简化字百分之九十九采自书法和民间,这个可以参看徽州文书和王羲之的帖。
简化 ... [/quote]
要想快速恢复,得多提倡孩子玩台湾和日本经台湾汉化的游戏:titter:否则成本和受到的抵触度,依然是极其巨大的
当电脑普及之后,简体繁体并不重要了,关键是不要再培养出一批阅读困难的人,导致二次扫盲出现。
2007-12-7 17:37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闲汉[/i] 于 2007-12-7 16:47 发表
那么重视传统文化,干脆恢复文言文算了,它使用的时间可比楷体字长多了。
“文言文是成熟的体系,是可以作为正式书面语言的规范标准的。白话文在历史上发挥了其降低文盲率作用,但应该适机恢复文言文。”
:^% [/quote]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从金文开始到简化字出现,汉字都是一种写法,汉字结构都是一致的,并非只有楷体一体是。金文篆书隶书宋体包括你的楷体只不过写的样子的区别,字的结构笔画是一样的
文言文确实是成熟的语言文字表达体系,但语体文也一直是汉语表达的重要的载体,胡适之白话文学史不是从五四开始算起的
所以,在公文、法律文书、正式邀请函等载体上实用文言,也是值得考量的,至于私人信函、便条、借据这些东西可随喜好选择。
再至于文学类,那就可以自由选择了。你不会认为红楼梦是文言文吧:titter:
2007-12-7 22:54
闲汉
LS回复的前半段不明所以,难道篆隶楷只是圆转波磔一类写法的不同,结构笔画没有改变?胡适之的白话文学史当然不是从五四开始算起的”,但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学运动把白话文学从民间流行阶段提升到政府推广的高度,胡适一干人等”难辞其咎“啊。
2007-12-8 01:44
五彩麒麟
[quote]原帖由 [i]fredghl[/i] 于 2007-12-7 14:10 发表
轉一些文,讓大家看看
我也是支持恢復正體字的
漢字簡化問題淺談
作者:GfHz
看到此論壇上又出現了對簡化字的合理性的討論。我也手癢癢,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本人是在大陸出生的準大二 ... [/quote]
语言和文字是共同发展的,文字的作用就是记录语言。文字简化是建立在文言白话化的基础之上的。原因很简单,文言文以单字词为主,字的表意等于词的表意。而白话文(现代汉语)则以多字词为主,在多字词中字的表意不等于词的表意,如果单字失去了表意的作用,就存在了简化的可能。如“计算机”这个词的表意就依靠三个字共同完成,缺一不可。
传统的六书造字原则是适应单字词这点毫无疑问。词的意思很复杂,要造字(词)来表意,字就必须很复杂。但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继续大量使用单字词是不现实的。谁来试试依靠“六书”造一个字来代表“计算机”?
说到歧义,其实是一些失去表意作用的简体字用在了需要表意的单字词里。就像很多人说简体用在古文里会产生歧义和文化断层的说法,港澳台人士看简体文的歧义都是这个原因。对于古文,读懂古籍永远不可能是语言文字发展的推动力,任何文明都是如此。对于现代汉语中的单字词,能真正造成的歧义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人类用于交流的基本元素都是句子,而非字或词。而且通过句子表达上的变化很容易避免歧义。说到一词/字/word多意,世界上很多语言包括最流行的英语都比汉语严重,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在交流时并无问题。轩辕几乎所有帖子都是简体的,大家的交流也并无什么困难吧。死盯着具体某个多意的字完全没必要的。
且现行简化方案经过多年实践说明可行,'二简'的废除也正好说明了这点。
2007-12-10 17:21
fredghl
不要把造字法和構詞法混淆
現行的簡化字如果沒有政府用公權力強制推行
效果未必吧
2007-12-10 18:29
星义
[quote]原帖由 [i]fredghl[/i] 于 2007-12-10 17:21 发表
不要把造字法和構詞法混淆
現行的簡化字如果沒有政府用公權力強制推行
效果未必吧 [/quote]
:-_-:我要说,就算没有政府强制推行,效果也一样好。你倒是信也不信?反正也没办法证明的东西,还不是任你说?
2007-12-10 21:27
sincery
文字,工具而已,任何工具都应该向简单易用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复杂,复杂难学的东西必定不易为多数人掌握。
2007-12-10 21:34
天宫公主
如果文字是工具,那么我们大可以把人类所有的文字都简化为 011010011.... 文字之所以是文字而不是 0111001,它的功能就不仅仅是传递信息。
2007-12-10 21:52
humi100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2-10 21:34 发表
如果文字是工具,那么我们大可以把人类所有的文字都简化为 011010011.... 文字之所以是文字而不是 0111001,它的功能就不仅仅是传递信息。 [/quote]
我实在看不出来011010011之类的那里简单了,又臭又长,而且极其容易搞错,信息能传递出去吗,文字的功能当然不仅仅是传递信息,但传递信息是第一目标,不要舍本逐末.
2007-12-10 21:57
天宫公主
你不是要越简单越好么?我给你最简单的了。而且传递信息的效率,可以达到 O(log log n),应该比任何人类语言都有效率。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12-10 21:58 编辑 [/i]]
2007-12-11 10:27
伶州鸠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7-12-10 21:57 发表
你不是要越简单越好么?我给你最简单的了。而且传递信息的效率,可以达到 O(log log n),[color=Red]应该比任何人类语言都有效率[/color]。 [/quote]
这话还是等计算机所用的数据线能直接接入人脑的时候再说……
2007-12-11 10:31
伶州鸠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07-12-7 17:37 发表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从金文开始到简化字出现,汉字都是一种写法,汉字结构都是一致的,并非只有楷体一体是。金文篆书隶书宋体包括你的楷体只不过写的样子的区别,字的结构笔画是一样的
文言文确实是成熟的语言 ... [/quote]
一字有数种异体是很普遍的现象B)
2007-12-11 10:39
三种不同的红色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07-12-7 17:37 发表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从金文开始到简化字出现,汉字都是一种写法,汉字结构都是一致的,并非只有楷体一体是。金文篆书隶书宋体包括你的楷体只不过写的样子的区别,字的结构笔画是一样的
[/quote]
大量的、不可胜数的异体字、俗体字都被你一笔购销了?
2007-12-11 12:00
张建昭
支持简化,但简化确实有不科学的地方,总体来讲还说得过去。
我觉得作为中国人,受初等教育时可只学习简化汉字和现代汉语即可,中等教育时就应该开始认知旧体字、学习文言文。现在大陆是中学确实已经有文言文了,但并没有学习旧体字。我觉得学习文言文课文就应该用旧体字(或者新旧对照),竖体排版不加标点就不必了,太BT了点:titter:。
我们当然主要用简体字,但是应该认识旧体字,对汉字的发展有点最起码的认识,保留一点传统文化。
2007-12-11 12:09
伶州鸠
[quote]有人說簡化字在減少文盲率的工作上貢獻不小。其實真正的功勞不是簡化的漢字,而是教育。台灣香港用繁(正)體,日本漢字雖有簡化但更趨向繁(正)體。哪一個地區的識字率都比中國大陸高出很多。 關鍵是教育。[/quote]
简化汉字、汉语拼音、白话文,这三项重要的文字改革,以及建国后的大规模扫盲运动和普及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本来就不是哪一个单一的要素起作用。不过拿香港台湾和大陆比,根本就是个笑话,经济基础和资源条件完全不同的地方有可比性么?
[quote]
簡體字運動和白話文運動一樣,都會造成文化的斷層。就白話文運動來說,這一代的中國人很多人看不懂古文,中國大陸也有很多人看不懂繁體字。有一個傳說,大陸有一個歷史系的教授要他的學生閱讀四庫全書版的後漢書,那學生找半天都找不到。最后才知道,原來「後漢書」的「後」簡體字是「后」,那學生不知繁體字是這樣寫,是以找不到。許多大陸人閱讀繁體字有障礙,尤其是觀賞歷代名家書畫后,不知所寫為何。文化精神食糧,一個國家如果要長期的生存下去,必需仰賴文化的發揚,才能振奮民族精神,至少在國勢衰弱時,能保持不滅。中國能保持五千年而不滅亡,是因為文化的關系,外來的民族能用武力征服中國,但在文化上確被同化。中共文字簡化導致這一代的人愈來愈少人明了古代文物,文化斷層的隱憂已逐漸浮現。不過,我個人以為,白話文所造成的斷層現象比簡體字大,因為繁體字看不懂還可以用前后文判斷,再不懂還可以問別人、查字典,而且不易忘記,文言文就沒有繁體字那樣好學。[/quote]
后汉书这个笑话已经听说过N个版本了,从教授研究生到图书管理员都有……
王力先生有过专项研究,对于使用简化字的人来说,在大量阅读过程中自然可以学会了繁体字,不需要专门学习繁体字。所谓“阅读障碍”,一方面出于港台人士的臆想,一方面主要是来自两岸三地长期隔绝造成的词汇语法差异,而非字形差别。
[quote] 文字是約定成俗的產物,除非有必要,否則以沿用為宜。秦始皇在統一中國之后,立刻統一文字,讓政令能下達至全國,并減少地區間的隔閡。中共改革文字,加深了兩岸的差距,不利於兩岸的交流,或許是中共當局始料未及的。文字的簡化應以合理為原則,不應以從俗從簡為原則。整理時儘量符合造字原理,不合者宜予廢置。
中共的簡體字運動或許太早改革了,因為文字的使用者還包括台灣、香港以及全世界的華人,不能一相情愿的擅加更改,造成兩岸文化上的隔閡。[/quote]
如果作者知道国民政府1935年发布训令使用简化汉字,不知道作何感想?
“中共造成两岸文化隔阂”,更是颠倒黑白的逻辑,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之后为了“敌人支持的我就要反对”,废止已经进行的简化汉字行动,正是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行为……
顺便说一下,新加坡和大马都是通用简化汉字的,海外华人使用简化字的在半数以上……另外,台湾人的陈总统自己写个便条有三分之一是简化字……
2007-12-11 14:13
三种不同的红色
后汉书的这个笑话,偶怀疑是有人编造的吧。
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居然不知道後=后?可能吗?
怎么可能?
2007-12-11 14:17
ft1114619
回复 #79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恩~後也算是比较常见的繁体字了~
个人觉得学简体的人要读懂繁体其实不难~难是难在书写上~
学繁体的读不读得懂简体~我就不太清楚了
2007-12-11 15:38
wfldbdlc
简化字主流是正确的,要想恢复到繁体字可能性不大。我记得有一个郁字,繁体看过了很多次,也不会写,感觉太复杂了,但结合上下文即可认出。呵呵
通常所使用的字其实并不多,一般来说,1000左右的识字就可以基本解决普通阅读问题。繁体字,可以留给有需要的人或研究者。
不过有些简化字看不出表意或表声的地方倒也是事实,建议这些字可增加一些少量的繁体字作为异体字的补充。大家通用的字典里其实也大部分都能找到。
至于说的只字的不同意思导致歧义,那仅仅是极少数,而且读音并不相同。如果是说话,应该能听懂,如果是文字,应该有上下文。
2007-12-11 16:49
五彩麒麟
[quote]原帖由 [i]fredghl[/i] 于 2007-12-10 17:21 发表
不要把造字法和構詞法混淆
現行的簡化字如果沒有政府用公權力強制推行
效果未必吧 [/quote]
“二简”不也是政府推行的,最终还是被实践所淘汰,刚好证明我的观点。
单字词哪来什么构词法?前面已经说了,多字词的表意和单字词的表意完全不一样。比如简体将“游”“遊”合并,实际上是词繁化了。单字词“游”繁化为双字词“游泳”等,单字词“遊”繁化为双字词“旅游”、“游玩”等。原来的单字词“游”“遊”的表意由偏旁完成,而双字词就不需要了。“旅游”的表意由“旅”“游”这两个字的组合来完成。旅游这个词的意思大家都清清楚楚,并无歧义吧。那个三点水偏旁已经不表意了。
前面我也说过人类交流的基本元素是句子。很多多义字用在词里,多义词用在句子里是不会有歧义的,世界上各种语言都是如此。英文词bow不用在句子里,你知道是做“弓”解,还是“鞠躬”?简体将“發”“髮”、“面”“麵”、“後”“后”以及前面说的“游”“遊”等合并后都需要在词或句子里化解歧义。如果你家包饺子时你提出要和面,你妈肯定不会将“面”理解成脸的。至于那个“我下面给你吃”,繁体的“美女做愛圖”、“美女走光圖”不也一样有歧义。前面我说过“通过句子表达上的变化来避免歧义”。将“下”改为“煮”,“我煮面给你吃”的意思就很明确了。这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特点,因为人总是灵活的。比如"He broke his glasses yesterday.","We went to the bank last Friday."之中glasses和bank都是有歧义的。换成其他同义词和表达就可以规避歧义。如果不改变,则需要上下文来确定意思。
语言和文字是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文言白话化是汉字简化的前提。同时汉字简化也必定会影响汉语的发展,很多人并无看到这点。现在的人们看简体“下面”这个词时可能会有多种解释,不过随着语言的继续发展和自我完善,会自然而然的避免这个问题。就像“蛇”字原为“它”字,随着汉语发展,“它”有了其他含义,因而另造“蛇”字,久而久之约定俗成后,它就是它,蛇就是蛇,没有人认为“它”有蛇的意思。同样,以后人们看“下面”这个词时只会理解为时间或空间上的方向。多义词失去的其他含义会转由另外的词来承担。这是人们在使用上自然而然做出的选择。世界总在发展的,不要以停滞的目光和思想来看待。
2007-12-11 22:02
humi100
举个本人实例,本人初中时,我外婆学习佛经,佛经是繁体字写的,本人外婆是文盲,需要本人教他认读的,本人此前未学习过任何繁体字,上面百分之八九时的字都认得,所谓的障碍根本学习繁体字的人单方面YY而已,他们认不的简体,逆向思维过来认为学习简体的也会不认得繁体.
2007-12-12 02:35
范希文
在下倒覺得沒必要“說服”國內同胞使用繁體字,不過卻是有必要認識繁體字,理由嘛...上面有太多了,而且試著把繁體字當成是英文一樣吧,畢竟還有華人在用啊,難道國內盡是些排外份子?
在下雖然是澳門人,但也是在國內讀大學的,即使是中學,數學書都是用國內版的,每天都在看簡體字,歧義的問題雖然不明顯,但有些簡體字卻真的要看上文下意才猜得到。而且,為什麼華人社區仍然存在繁體字?按理有13憶人使用的文字應該統一使用吧,是因為繁體字能準確表達漢字的意義,這是簡體字無法完全做到的。
國內推行使用簡體字已經很多年了,一時間要13憶人口放棄已學習多年的文字顯然是不現實的,而且人的惰性影響了人的改變動力,況且若是承認了有改變的必要,那麼那些學了多年簡體字的人的立場就站不住了:titter:
[[i] 本帖最后由 范希文 于 2007-12-12 02:38 编辑 [/i]]
2007-12-12 12:20
伶州鸠
[quote]原帖由 [i]范希文[/i] 于 2007-12-12 02:35 发表
在下倒覺得沒必要“說服”國內同胞使用繁體字,不過卻是有必要認識繁體字,理由嘛...上面有太多了,而且試著把繁體字當成是英文一樣吧,畢竟還有華人在用啊,難道國內盡是些排外份子?
在下雖然是澳門人,但也是在國 ... [/quote]
学简体字的人读繁体没什么问题,反倒是学繁体的人不识简体,楼上自己阅读简体有困难,别人阅读繁体就一定不认识?
[quote]在下雖然是澳門人,但也是在國內讀大學的,即使是中學,數學書都是用國內版的,每天都在看簡體字,歧義的問題雖然不明顯,但有些簡體字卻真的要看上文下意才猜得到。而且,為什麼華人社區仍然存在繁體字?[color=Red]按理有13憶人使用的文字應該統一使用吧[/color],是因為繁體字能準確表達漢字的意義,這是簡體字無法完全做到的。[/quote]
怎么大陆的学生就没觉得课本有歧义、阅读有困难?根据你自己一个人不懂就认为是简体字表达不出?
[quote]國內推行使用簡體字已經很多年了,一時間要13憶人口放棄已學習多年的文字顯然是不現實的,而且[color=Red]人的惰性影響了人的改變動力,況且若是承認了有改變的必要,那麼那些學了多年簡體字的人的立場就站不住了[/color],[/quote]
[color=Blue]按理有13憶人使用的文字應該統一使用吧,人的惰性影響了人的改變動力,況且若是承認了有改變的必要,那麼那些學了多年[color=Red]繁[/color]體字的人的立場就站不住了[/color]~:lol:
2007-12-13 02:28
范希文
怎麼看起來自己好像被罵了:qoo+
在下是在尊重國內通用的文字的前提下,建議大家都應該認識簡體字,就像我們的中學也有學習簡體字一樣......在下大膽猜想,簡體字社區和繁體字社區的人總是存在一點分歧,大概是互相都不願接受對方吧。
學習別的語言,就是為了跟別人交流,大家自小就要學習英文還不是因為這是國際性的語言嗎?(雖然我相信漢語終有一天會成為全球性的語言:))所以,我們學習簡體字也是為了跟國內13億同胞接觸、交流,難道大家就認為沒必要認識繁體字嗎?感覺有點被人藐視了:(
2007-12-13 03:31
林冲
[quote]原帖由 [i]三种不同的红色[/i] 于 2007-12-11 14:13 发表
后汉书的这个笑话,偶怀疑是有人编造的吧。
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居然不知道後=后?可能吗?
怎么可能? [/quote]
那要看是哪个时代的大学生了。
2007-12-13 04:22
股神博古特3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2-13 03:31 发表
那要看是哪个时代的大学生了。 [/quote]
见得弓公公多了所以爱提弓公公风格的建议,倒也正常。
在学力最差的地方的自费大学,这样的人都不太常见,林巨侠不是在培智学校历史系结交的这班兄弟么?
2007-12-13 09:28
笑天下
[quote]原帖由 [i]范希文[/i] 于 2007-12-13 02:28 发表
怎麼看起來自己好像被罵了:qoo+
在下是在尊重國內通用的文字的前提下,建議大家都應該認識簡體字,就像我們的中學也有學習簡體字一樣......在下大膽猜想,簡體字社區和繁體字社區的人總是存在一點分歧,大概是互 ... [/quote]
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的,有人说了不要认识繁体字么?
而是某些人喊叫着简体字不要了,大家都要用繁体字。仔细看看了鼓吹繁体字的,实际上真还没几个具有较高文言文水平,多数都是一知半解而已。想象也是,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学校里学问越深厚的老师越谦和,越是食堂打饭的、灶房烧水的,越牛逼。
2007-12-13 11:13
伶州鸠
[quote]原帖由 [i]范希文[/i] 于 2007-12-13 02:28 发表
怎麼看起來自己好像被罵了:qoo+
在下是在尊重國內通用的文字的前提下,建議大家都應該認識簡體字,就像我們的中學也有學習簡體字一樣......在下大膽猜想,簡體字社區和繁體字社區的人總是存在一點分歧,大概是互 ... [/quote]
不是没必要认识,而是没必要专门去学,因为学习简体字的人阅读繁体字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什么困难。
2007-12-13 11:16
三种不同的红色
认识繁体字,根本不需要专门去学。
根据偶的经验,认识繁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用学,自己就会了。
偶读的第一本小说,是小学二年级时看的繁体版《林海雪原》。那时,貌似7、8岁。
[[i]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12-13 11:39 编辑 [/i]]
2007-12-13 11:57
ft1114619
其实坛子里港~澳~台的朋友也不少~
可以出来说说在没刻意学简体字的情况下~阅读简体字文章是否有困难~
反正大陆人阅读繁体文章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感觉有点怪怪的而已~
2007-12-14 08:43
股神博古特3
台湾人认识一些,他们多数对简体字不习惯的,在台湾论坛发文章,一般都得翻译成繁体字才能发过去,不然很少有人看。
2007-12-14 11:00
江阳居士
可否推荐几个台湾论坛
2007-12-14 12:36
枫儿
[quote]原帖由 [i]范希文[/i] 于 2007-12-13 02:28 发表
怎麼看起來自己好像被罵了:qoo+
在下是在尊重國內通用的文字的前提下,建議大家都應該認識簡體字,就像我們的中學也有學習簡體字一樣......在下大膽猜想,簡體字社區和繁體字社區的人總是存在一點分歧,大概是互 ... [/quote]
我一向支持“必须要认识繁体字”的,我相信,至少本论坛大多数的人也是持这一观点的,尽管可能基于不同的原因
2007-12-15 19:20
阿巽
那位澳门同胞,不要为了突出你使用的是繁体字而把13亿的亿字写作了回憶的憶,繁体字也好简化字也好,错别字总不好
2007-12-15 19:38
林冲
[quote]原帖由 [i]阿巽[/i] 于 2007-12-15 19:20 发表
那位澳门同胞,不要为了突出你使用的是繁体字而把13亿的亿字写作了回憶的憶,繁体字也好简化字也好,错别字总不好 [/quote]
这种打字时的错别字,谁人没有。:sleep:
2007-12-18 19:01
范希文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7-12-15 19:38 发表
这种打字时的错别字,谁人没有。:sleep: [/quote]
打字時按偏了:P ,不好意思
億的倉頡碼是OYTP
憶的倉頡碼是PYTP
可能就是這樣打了別的字也沒注意到
2008-1-12 07:16
jatai
觉得简化字不好。
一、为了简化这项工作,付出的成本代价,有多大?无法统计。
二、没起到简化的作用。没看出台湾人效率比我们低。
三、失去汉字原有的含义。有些会意字,简化后解释不通了。
2008-1-19 00:26
flyst1983
[quote]原帖由 [i]rickcsw[/i] 于 2006-6-9 09:52 发表
如果真的让繁体字成为历史的话,那么我们后代人怎样去通过文字去了解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呢
要知道中国的繁体文字不仅形式优美,而且代表了古人的智慧,是在漫漫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最后顺便BS一下 ... [/quote]
拜托老大读点历史在来争论好不好,繁体字什么时候代表中国5000年历史了???
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是伴随着楷书的出现而出现的。今天我们用的简体字,很多都是南北朝或者隋唐时期就出现了,只不过那个时候不叫简体字,而叫做俗体字。而且,在清朝以前中国人写字向来就是爱用简体就用简体,爱用繁体就用繁体,就好像茴字的4种写法,从来没有人规定某一种是标准的二其他的不标准。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直到清朝 官方才规定了八股文专用字,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繁体字。从此以后,简体字的使用就越来越少了,反倒是日本却保留了大量简体字,比如“国”,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也就是说,繁体字顶多也就使代表了清朝300年历史外加30多年的民国历史。再往前数从南北朝到明朝这段时间,简体字也得代表一半的历史。
此外,要是为了让后代了解古代历史就得学繁体字的话,那么请您带头学习甲骨文吧,毕竟甲骨文也代表了夏商的历史啊。顺便学习一下金文吧,周朝的历史也不能忽视,还有秦国的大小篆,楚国的花鸟篆等等都要学习,这可都是5000年灿烂文明的一部分啊,算起来历史可比清朝才成正统的繁体字悠久多了。或者您要是有心去学习一下结绳记事也不错,这个历史更加悠久,打猿人那会儿大家就在用,一直用到仓颉造字。几百万年的历史啊,用您的话说,结绳记事不仅形式优美,而且代表了古人的智慧,是在漫漫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2008-1-19 00:43
flyst1983
顺便说下,学过简体字的人,只要有初中生程度的识字水平,就不可能看不懂繁体字。阅读速度慢是真的,但是看不懂就太假了。
最简单的例子,由于大陆政府禁黄,所以网上的色情小说几乎大半都是繁体版本的,自己去网吧看看,一群小学生都看的津津有味,没听说哪个人看不懂的。
2008-1-21 00:51
重天
[quote]原帖由 [i]首席屠宰官[/i] 于 2006-6-8 09:34 发表
拥护简体字,简体字便于学习,对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有很大帮助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繁体字简化不合理,属于技术性失误,瑕不掩瑜 [/quote]
:funk:
[quote]原帖由 [i]flyst1983[/i] 于 2008-1-19 00:26 发表
拜托老大读点历史在来争论好不好,繁体字什么时候代表中国5000年历史了???
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是伴随着楷书的出现而出现的。今天我们用的简体字,很多都是南北朝或者隋唐时期就出现了,只不过那个时候不叫简体字,而叫做俗体字。而且,在清朝以前中国人写字向来就是爱用简体就用简体,爱用繁体就用繁体,就好像茴字的4种写法,从来没有人规定某一种是标准的二其他的不标准。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直到清朝 官方才规定了八股文专用字,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繁体字。从此以后,简体字的使用就越来越少了,反倒是日本却保留了大量简体字,比如“国”,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也就是说,繁体字顶多也就使代表了清朝300年历史外加30多年的民国历史。再往前数从南北朝到明朝这段时间,简体字也得代表一半的历史。
此外,要是为了让后代了解古代历史就得学繁体字的话,那么请您带头学习甲骨文吧,毕竟甲骨文也代表了夏商的历史啊。顺便学习一下金文吧,周朝的历史也不能忽视,还有秦国的大小篆,楚国的花鸟篆等等都要学习,这可都是5000年灿烂文明的一部分啊,算起来历史可比清朝才成正统的繁体字悠久多了。或者您要是有心去学习一下结绳记事也不错,这个历史更加悠久,打猿人那会儿大家就在用,一直用到仓颉造字。几百万年的历史啊,用您的话说,结绳记事不仅形式优美,而且代表了古人的智慧,是在漫漫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形成的[/quote]:!*
[[i] 本帖最后由 重天 于 2008-1-21 00:58 编辑 [/i]]
2008-1-21 01:10
老实和尚
[quote]原帖由 [i]flyst1983[/i] 于 2008-1-19 00:43 发表
顺便说下,学过简体字的人,只要有初中生程度的识字水平,就不可能看不懂繁体字。阅读速度慢是真的,但是看不懂就太假了。
最简单的例子,由于大陆政府禁黄,所以网上的色情小说几乎大半都是繁体版本的,自己 ... [/quote]
你还真别太乐观了,我婆娘是正宗的重点大学工科硕士,居然看不懂很多繁体字,卡拉OK的时候歌词看不明白:ph34r:
我们的教育还真的得反思一下,我每每打击我婆娘的时候,总说错的不是她,是中国的教育,这种人怎么可以放进来读研,本科都不该毕业
2008-1-22 10:59
叡德
應當恢復正體字,正式文書使用正體字
簡體字完全可以任由其在民間使用,任其自然
2008-1-23 22:42
野夫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与拉丁文字的构词法有很大区别。中国的问题往往可以从其形态、结构辨其意。拉丁语系文字虽有所谓的词根,但是其构造法基本上没有多少规律可言。但实际上文字只是充当一种交流及记载的工具而已,沟通才是文字的首要功能。个人认为简体也好,繁体也好,汉语文字本来就不是表述特别精确的语言,很多才词语要在特别的语境中才能辨别出它的意思,主要表现在发音上,同音的字词太多了。中国汉语言现在需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述的精确问题,中国的文字有点太耐人寻味了。简体字和繁体字,在其效果上来说用起来不会有多大的区别。但是简化字体应该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有利于汉语的对外推广,现在台湾、香港地区也在考虑使用用简体字的问题。
2008-1-24 11:47
叡德
簡化是趨勢,這不錯
但要看是怎么簡化的
是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纍,縯變的
不是那些所謂“磚傢”“叫獸”在辦公室裏,根據長官意誌拍着腦門想齣來的
為什么南北朝就齣現的俗體字歷經上仟年不能被完全接受呢?
2008-1-25 12:07
小贩
[quote]原帖由 [i]叡德[/i] 于 2008-1-24 11:47 发表
簡化是趨勢,這不錯
但要看是怎么簡化的
是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纍,縯變的
不是那些所謂“磚傢”“叫獸”在辦公室裏,根據長官意誌拍着腦門想齣來的
為什么南北朝就齣現的俗體字歷經上仟年不能被完全接受呢? [/quote]
简化字不是拍脑壳想出来的。历经N届政府的结果……中间有还有拼音化。
俗体字,有一部分已标定为正体。国标的任务就是规范,当然就中必有取舍……,这自然就是公理婆说的问题了。
如果政府取舍字体是错,繁体字本身也名不正言不顺吧?
2008-1-25 12:39
叡德
簡化字只是去中國化的一個環節,最終目的是把漢字拼音化
這絕對是錯誤的方向
走了第一步,結果發現第二步怎麽也邁不出去,但是怎麽也不肯撤回這走錯的第一步
你說的規範漢字,絕對不是簡化字的初衷
簡化字也絕對不是什麽規範漢字,而是擾亂了漢字的體系
我就問一下,這裡有姓趙的同學嗎?
自我介紹的時候是怎麽介紹自己的姓的?“走肖趙”還是“走叉趙”
我想沒有會願意在自己的姓名上加個叉叉吧
這不是擾亂漢字體系是什麽?
什麽是規範漢字,像秦始皇的“書同文”,把什麽“茴香豆”的“茴”的四种寫法統一起來
這樣的規範漢字我也是支持的
2008-1-25 13:53
小贩
无非就是正本清源罢了……
可是,这要正的本是怎么出来的?
当初,六国除了秦以外的五国估计也不太愿意自己的字没了。如果按人口比例,还是大多数。
姓赵的,也许还想赵字是不是可以做得更漂亮更威风些呢……
2008-1-25 15:21
叡德
當初的“書同文”和“簡化字”同樣帶有政治性
但客觀的後果卻大相徑庭
2008-1-25 15:51
小贩
嘿嘿,某一部分人的感受吧。
2008-3-4 14:33
imustim
我個人是在台灣出生~高中到北美短期留學...
在北美高中 很多學生都會選擇去學第2語言(在亞洲也是阿...:funk:)
我想說本身第一語言是中文 當然選中文 去拿免費學分
結果...學拼音認簡字...
拼音學起來還好~只是背一背 可怕的還是 考省考看到不認識的簡字
在台灣初中國文課 我的老師是教導 "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 可是我在讀簡體字 只能看上下文去猜意思
其實簡繁已經不值得爭論了...
"火星文"才是目前最可怕的問題...世界各地都存在..為了方便 而創造出來
語言正在往2方面進展 為何一定要計較簡體 而沒人去矯正火星文呢...:qoo+
我個人認為~文字最大的爭議還是來自於生活背景不同 就算文字統一但是文化不同...同一個句子也能有各種翻譯吧
我個人支持"看不懂就問" 樓上的大大們有些都扯到文盲 可是這跟文盲根本搭不上關係...
對於沒受過教育的人 簡體繁體都只是圖像 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受過教育的人來說 討論這個問題更沒意義
對於學繁體字的我來說 不認識的字還是一籮筐 但是並不能因為不認識就認為難學(或者更極端的認為爛)
我承認在學習時也常常寫不正規的簡體中文...(不同班還會出現不同版本)...在小時候,一個班就是一個社會
大家看的懂的情況下...真的只能說"Who care!?"
p.s. 雖然說我中文程度本身不好 出國讀書後又明顯退步...不過..還是很想反駁樓上某位的言論...
佛經裡面...就算是繁體...但是沒有'注音'或是"聽過"...我只認得60%的字(梵文直接音譯成中文的樣子)如果要唸出來大概40%確定會唸吧...如果是宣導佛法那類的書我才有辦法99%的認識
2008-3-5 02:18
林冲
其实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解决无望。
2008-3-5 07:55
西园新军
推行简体,目的不过是为了增加识字率,增加识字率干什么,无非提高人口素质,这个效果达到了么?
2008-3-5 07:56
林冲
[quote]原帖由 [i]西园新军[/i] 于 2008-3-5 07:55 发表
推行简体,目的不过是为了增加识字率,增加识字率干什么,无非提高人口素质,这个效果达到了么? [/quote]
如果按这种说法的话,和削足适履有什么区别?
2008-3-5 08:07
西园新军
[quote]原帖由 [i]林冲[/i] 于 2008-3-5 07:56 发表
如果按这种说法的话,和削足适履有什么区别? [/quote]
但愿浇头这次不是在反问我:lol:
2008-3-5 08:08
林冲
[quote]原帖由 [i]西园新军[/i] 于 2008-3-5 08:07 发表
但愿浇头这次不是在反问我:lol: [/quote]
我是在反问政府。
2008-3-5 08:13
西园新军
常闻有人建议语言鸟文化或者用拼音,如此便不是削足适履,直接断腿装假肢。
2008-3-5 13:19
伟君子
觉得楼上几位都不赞成简化!
但是简化的原则之一:述而不做,大部分的简化字是原来已经存在的,而且经常被人使用的,并没有重新创造!
而且对于建国之初来说,为了教育,简化自然是有一点的道理的,什么削足适履,我们削的是字,不是自己的舌头!
简化字的最大缺点在于让人们看字会意的能力减弱了,现在只看字形,基本上很难看出本意来,这是缺点,但也是为了普及做出的一点取舍,毕竟在大多时候,看字会意的功能人们很少用。一下子就把简化字给否字了,也太过份了。
至于简化字的不方便之处,自然是有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知识水平提高,简化字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有需要改的地方,只不过相关的工作没做到位罢了!
印象中,老种经略相公的“种”字,在繁体中并不是和种是一个字,现在居然变成一下字,现在人们饱饭酣之后喜欢吹点历史,这时候就容易产生点麻烦!
原来人姓萧,后来都改成肖了,后来又有部分人又改回萧了,造成了肖萧并存的局面。
这只是听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过这样的说法,多少能反映简化字的问题!
[[i] 本帖最后由 伟君子 于 2008-3-5 13:20 编辑 [/i]]
2008-3-5 14:20
蟾蜍
简体字是生活中书写运用的方便,无论古今都是必要的。繁体字有文化承载的意义所以是丢不得的,只是我们在教简体字时莫废弃繁体字的文化内涵。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