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推荐三本书,“反乌托邦”小说三部曲


2006-2-17 23:16 corgan
三本书,分别是扎米亚京的《我们》(1920年);赫胥黎的《美丽的新世界》(1932年);奥威尔的《一九八四》(1948年)。都谈论了极权和专政。其中恐怕就数1984的名声最大。
共同点就是排斥异己,试图用直线的方式进步。
但社会的前进从来不是直线的,因为不存在一条通天大道,所以是在走弯路,甚至是后退。虽然弯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后退却是可以避免的。个人以为,要避免后退,就要集思广益,要开放思想,更重要的是提供一条让这许多思想闪光的途径。
中国的思想开放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百家争鸣,那么多的“子”。而后来呢??可以说以后一直在吃那时候的老本,再精华、再深邃的学说我想发扬了两千年了也不得不变了吧???(不要鄙视我,本人是儒学的忠实拥护者,只是想客观的说话)
后一次可能就要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了。不过可惜只是昙花一现,就再次变为专政。
以前看过一篇评论,说是美国现在的强盛与它在思想上的开放是分不开的(注意,这里的开放与解放思想并不等同,程度不同)。它在政治、经济、哲学等等的学派数不胜数,几乎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不乏杰出人物。在下也深以为然。
所以很多时候我以为共产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民主也好,极权也好,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操作。就好像平平是封建主义,中国历代的朝代有强有弱,不是吗?

2006-2-18 00:02 韦孝宽
没见过市面上有“我们”,“美丽新世界”也只见过一个版本,倒是在香港买了本“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1984就比较常见。

2006-2-24 23:00 秣陵钓徒
<<古格拉群岛>>也算个吧

2006-2-25 05:07 corgan
古格拉群岛?这本没听过
回头看看能不能找到拜读一下

2006-2-25 07:06 方二
古拉格群岛和日瓦戈医生是一类的,不过用“我们”的话说,更加“反动”一些
奥威尔在《1984》之前的《动物农庄》,也可看作对乌托邦的一种讽刺

有学术争端固然好,但解决学术争端的方法呢?如果像古希腊一样全靠口才,没问题,“发疯的钢琴”贝克莱不也独领风骚过?可惜在中国自古到今,要解决学术争端就唯有诉诸政治。所谓“与博者言,依于辩”,那是在学校中才有的事,还得是没有高干子弟的学校。
如果这种解决学术争端的手段不改变,我们要想看到中国学术有大进步,那就等待分封制降临吧……当一个省有一个御用学者时,我们就有几十种不同的声音了……

2006-2-25 18:24 门清
总觉得《动物庄园》完全是讽刺苏联政权的-_\\

2006-2-25 21:18 corgan
[quote]原帖由[i]方二[/i]于2006-02-25, 7:06:22发表
古拉格群岛和日瓦戈医生是一类的,不过用“我们”的话说,更加“反动”一些
奥威尔在《1984》之前的《动物农庄》,也可看作对乌托邦的一种讽刺

有学术争端固然好,但解决学术争端的方法呢?如果像古希腊一样全靠口才,没问题,“发疯的钢琴”贝克莱不也独领风骚过?可惜在中国自古到今,要解决学术争端就唯有诉诸政治。所谓“与博者言,依于辩”,那是在学校中才有的事,还得是没有高干子弟的学校。
如果这种解决学术争端的手段不改变,我们要想看到中国学术有大进步,那就等待分封制降临吧……当一个省有一个御用学者时,我们就有几十种不同的声音了…… [/quote]
学术争端为什么一定要解决呢??能够解决吗??
美国政府也有御用学者,两大政党也各有所支持,但就是一个保守主义也能变化出很多种。
其实我觉得共产党内部也在改变,只是它把自己弄得神神秘秘的,很多改变遮遮掩掩的,就好像做人不光明正大,什么都是“内定”,一点魄力都没有

另,好多书都没看过,见笑了

2006-2-25 21:45 方二
[quote]原帖由[i]门清[/i]于2006-02-25, 18:24:06发表
总觉得《动物庄园》完全是讽刺苏联政权的-_\\ [/quote]
因为当时只有一个苏联嘛....
奥维尔的讽刺还是有普遍性的....
1984也可以看作是对苏联的讽刺....

to楼上:
正如黑格尔勾勒出的弥漫着坟地气息的哲学发展史,各学术流派蓬勃发展的动力就是要以自己的学术来解决学术争端,把自己意见推到真理的高度啊...如果不用解决学术争端,大家一起当犬儒晒太阳去得了
正是因为中国的学术总试图仰仗政权建立不可动摇的地位,学术思想才难以进步.掌权的不思进取(也不用进取啊,不都已经是真理了么),在野的进取也没用
ps:<日>和<古>只翻过,只知道一个大体的评价....在下对厚重如伏尔加河上之冰雪的苏联文学一直很头疼,看不进去....

2006-2-27 23:52 corgan
说到不思进取,难道一定要到“穷”的地步才能“思变”?
所以孔子强调君子要日三省其身,就不会因为高处不胜寒而产生倦怠
哎,人非圣贤   

p.s.比起苏联文学,我更喜欢沙俄时期的,尤其是黄金时期的那些人。罗亭,挡不住的喜欢。

2006-3-4 17:36 秣陵钓徒
[quote]原帖由[i]方二[/i]于2006-02-25, 21:45:04发表
因为当时只有一个苏联嘛....
奥维尔的讽刺还是有普遍性的....
1984也可以看作是对苏联的讽刺....

to楼上:
正如黑格尔勾勒出的弥漫着坟地气息的哲学发展史,各学术流派蓬勃发展的动力就是要以自己的学术来解决学术争端,把自己意见推到真理的高度啊...如果不用解决学术争端,大家一起当犬儒晒太阳去得了
正是因为中国的学术总试图仰仗政权建立不可动摇的地位,学术思想才难以进步.掌权的不思进取(也不用进取啊,不都已经是真理了么),在野的进取也没用
ps:<日>和<古>只翻过,只知道一个大体的评价....在下对厚重如伏尔加河上之冰雪的苏联文学一直很头疼,看不进去.... [/quote]
很难说   好象Orwell 当过一段时间的共产党 或类似组织的成员
而且加入国际纵队参与了西班牙内战 但和领导关系不好  被一路追杀逃回英国
所以对党内集权痛恨之及

这家伙确实是个天才 且很有趣  有一次为了体验牢狱生活 装醉去辱骂警察 但出口是一口标准的伊顿腔调  搞得警察没敢抓他

2006-3-28 11:42 level
自极_权主义一词在1925年出现以来,对其的研究也涌现了相当数量的文献。有重要影响的是,波普尔、哈耶克、阿伦特、魏特夫、萨托利、塔尔蒙、哈-维尔、米-奇尼克、萨哈罗夫、奥威尔、索-尔仁尼琴等人。

除了楼主提到的作品,其他的一些代表作

波普尔《开-放社-会极其敌人》
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
阿伦特《极_权主义的起源》
索-尔仁尼琴《古-格拉群岛》
《哈-维尔文集》
《米-奇尼克文集》

[[i] 本帖最后由 level 于 2006-3-28 11:49 编辑 [/i]]

2006-3-28 14:09 apes
很早以前看过1984,内容已经忘光了,只记得里边的一句话:大哥在看着你。
另外,反集权主义的书,除了楼上提到的外,大家还可以看看第一国际中后期,著名无政府工团主义者普鲁东、巴库宁、克鲁炮特金等人的文章。这些人早在19世纪苏联建国之前,就在分析和批判社会主义国际工人运动中出现的集权主义思潮。
也可以看看第二国际时期,西欧社会民主党人的文章,比如考茨基的文章,西欧社会民主党人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在批判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很多集权主义政策和制度。

[[i] 本帖最后由 apes 于 2006-3-28 16:45 编辑 [/i]]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