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关于关羽的问题


2006-2-14 17:38 三国盒子
为什么后世做生意什么的都要供奉关羽?说关羽是武圣那不也没胜过吕布比他武功高的也不少啊? 为什么????? 向大家请教一下

2006-2-14 17:49 Hawk_cn
[quote]原帖由[i]三国盒子[/i]于2006-02-14, 17:38:44发表
为什么后世做生意什么的都要供奉关羽?说关羽是武圣那不也没胜过吕布比他武功高的也不少啊? 为什么????? 向大家请教一下 [/quote]
关羽受崇拜的原因远非一两句话可以说的清楚,楼上的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何必在此提问呢?

只纠正一个,正史里关羽张飞的勇猛在吕布之上。

2006-2-14 18:25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4, 17:49:32发表
只纠正一个,正史里关羽张飞的勇猛在吕布之上。 [/quote]
存疑的东西还是不要拿来纠正别人为好。
关于正史中究竟何人勇武第一,下面这个帖子有详细讨论:
[url=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63463&hl=世之虎将&st=75][color=green]点我[/color][/url]

香港黑社会也拜二哥,条子也拜二哥,二哥两道通吃,不知怎么做好人……

2006-2-14 18:29 平生最爱周公瑾
但大家似乎崇拜的是文学形象--关羽。而不是历史人物--关羽。

2006-2-14 18:40 恨地无环
央视10的易中天品三国已经开始了
第一讲老易就说明的要理析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并探讨其中演化的缘由。
老易讲话有一两分痞味,一本正经滴说二哥为很多行业供奉,将来肯定会变成爱神,衲子就猜到他要讲二哥惦记秦家媳妇那回事了^^ 果不其然啊~

还没到正式讲二哥的时候,lz可以关注下。

2006-2-14 19:38 Hawk_cn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6-02-14, 18:25:11发表
存疑的东西还是不要拿来纠正别人为好。
关于正史中究竟何人勇武第一,下面这个帖子有详细讨论:
[url=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63463&hl=世之虎将&st=75][color=green]点我[/color][/url]

香港黑社会也拜二哥,条子也拜二哥,二哥两道通吃,不知怎么做好人…… [/quote]
兄弟是吕布的fans,那我不多说了

但是只要看一看两晋南北朝时期自比或被比作关羽张飞的就行了,细细算起来有十余个,杨大眼、萧摩诃、邓羌、张蚝、檀道济等等,可是好像还没有一个被比作吕布的。

郭汜都敢和吕布单条,可见他都不认为自己会不如吕布,至于在平话中,兄弟自己的帖子里也说了,吕布更是被张飞打得一塌糊涂。

2006-2-14 19:40 Hawk_cn
[quote]原帖由[i]平生最爱周公瑾[/i]于2006-02-14, 18:29:49发表
但大家似乎崇拜的是文学形象--关羽。而不是历史人物--关羽。 [/quote]
关羽受崇拜很早了,远在文学形象出来之前,没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又哪来不断加工出来的关羽的文学形象呢?

2006-2-14 19:42 马岱
关羽是义的化身,在江湖上混,最重要的就是要讲义气。

2006-2-14 19:47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4, 19:38:15发表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6-02-14, 18:25:11发表
存疑的东西还是不要拿来纠正别人为好。
关于正史中究竟何人勇武第一,下面这个帖子有详细讨论:
[url=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63463&hl=世之虎将&st=75][color=green]点我[/color][/url]

香港黑社会也拜二哥,条子也拜二哥,二哥两道通吃,不知怎么做好人…… [/quote]
兄弟是吕布的fans,那我不多说了

但是只要看一看两晋南北朝时期自比或被比作关羽张飞的就行了,细细算起来有十余个,杨大眼、萧摩诃、邓羌、张蚝、檀道济等等,可是好像还没有一个被比作吕布的。

郭汜都敢和吕布单条,可见他都不认为自己会不如吕布,至于在平话中,兄弟自己的帖子里也说了,吕布更是被张飞打得一塌糊涂。 [/quote]
不是檀道济,是檀道济的参军薛彤和高进之被比为关张

其实后世比关张猛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刘宋的薛安都,单骑冲阵、斩将都玩过
还有萧齐的周盘龙,和他儿子两人在万人军阵中砍人玩,砍到援军到达把敌人击退为止
南陈的萧摩诃在一战中力斩敌方十员勇将

都比关张变态哦

2006-2-14 20:00 疯猫
关羽=忠义.并长时间被社会各阶层强化.关羽的形象,武力不是起决定作用的,没必要讨论关羽的武力排名了.

2006-2-14 20:06 Hawk_cn
[quote]原帖由[i]桓大司马[/i]于2006-02-14, 19:47:17发表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4, 19:38:15发表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6-02-14, 18:25:11发表
存疑的东西还是不要拿来纠正别人为好。
关于正史中究竟何人勇武第一,下面这个帖子有详细讨论:
[url=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63463&hl=世之虎将&st=75][color=green]点我[/color][/url]

香港黑社会也拜二哥,条子也拜二哥,二哥两道通吃,不知怎么做好人…… [/quote]
兄弟是吕布的fans,那我不多说了

但是只要看一看两晋南北朝时期自比或被比作关羽张飞的就行了,细细算起来有十余个,杨大眼、萧摩诃、邓羌、张蚝、檀道济等等,可是好像还没有一个被比作吕布的。

郭汜都敢和吕布单条,可见他都不认为自己会不如吕布,至于在平话中,兄弟自己的帖子里也说了,吕布更是被张飞打得一塌糊涂。 [/quote]
不是檀道济,是檀道济的参军薛彤和高进之被比为关张

其实后世比关张猛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比如刘宋的薛安都,单骑冲阵、斩将都玩过
还有萧齐的周盘龙,和他儿子两人在万人军阵中砍人玩,砍到援军到达把敌人击退为止
南陈的萧摩诃在一战中力斩敌方十员勇将

都比关张变态哦  [/quote]
呵呵,这么说来就没有可比性了,后世的人应该和同时代的人比,关张那时是前马蹬时代,情况自当不同。

当然关张肯定不是什么顶峰,江山代有人才出,但是我看也不用比事迹去评谁猛谁弱,否则,冉闵、尉迟恭、罗士信、杨再兴......都有关张不及的事迹,这样的人太多了

2006-2-14 20:25 恨地无环
以古人比今人,往往还牵扯到古人的rpwt。
比如您要是夸某人的书法好,大概也是不会用蔡京、严嵩为比的,
苏黄米蔡四家,其中蔡氏,虽京优于襄,亦终以襄代京。

郭汜敢和吕布放单,“敢”而已,郭的武艺强弱还不好说,况且眼高手低也是常有的。

2006-2-14 21:30 陆逊{伯言}
[quote]原帖由[i]马岱[/i]于2006-02-14, 19:42:46发表
关羽是义的化身,在江湖上混,最重要的就是要讲义气。 [/quote]
估计是忠吧,古代君主最需要的。

2006-2-14 22:05 huhansancs
现代社会确实是进步了,是否说现代或者未来就不需要忠心和仁义了,连孔子人们都可以一窝蜂的批判,还有谁我们不能去怀疑

看来300年后会有后人讨论,为什莫中华人民共和国那段时期人们赞扬周恩来?

关羽在正史里面的武力的文字记录比吕布多,因此给我关羽比较厉害的印象,但是只是印象而已,不能代表客观,我个人认为吕布论武力未必就不如关羽,至于到底如何,因为史料层面来看没有有力的证据,所以不太好说。

称他为武圣人并不是说他武力第一,就算关羽真的三国时候武力最高,在历史上,比关羽强的人也不在少数。

圣---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一个道德品行非常优秀可以给人们做出榜样的人可以称为圣,比圣第一层的称为贤,因此人说圣贤,圣贤代表道德和智慧,

关羽重情重义,舍利取义的品行为人们所崇敬,关羽身为征战沙场的武将,在那个杀伐的时代,一生义字为先,公私分明,光明磊落,因此后人称关羽为武圣人

黑社会是拜关二哥,这又如何呢,没有一个地方是绝对黑的,没有一个地方是绝对白的。至少我没觉着自己和他们可以用黑白区分,虽然我没做过危害社会人民的事情

关羽的品行在武将里面确实非常突出,我本人就是非常崇敬和欣赏关羽

但是个人认为,其实相比,很多名将的德操不在关羽之下,甚至有的有过而无不及,比如后来唐朝的郭子仪,宋朝的岳飞

因此公认的武圣人是从很多名将里面挑选出来的,关羽绝对够资格来承当这个名号, 每个人也可以心中有自己的武圣人,我本人最崇敬的历史名将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上杉谦信

2006-2-14 23:29 Hawk_cn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6-02-14, 20:25:19发表
以古人比今人,往往还牵扯到古人的rpwt。
比如您要是夸某人的书法好,大概也是不会用蔡京、严嵩为比的,
苏黄米蔡四家,其中蔡氏,虽京优于襄,亦终以襄代京。

郭汜敢和吕布放单,“敢”而已,郭的武艺强弱还不好说,况且眼高手低也是常有的。 [/quote]
文人往往要自比清流,武人可要另当别论了。

项羽是失败者,但是后世被比作项羽的仍然有很多,比如孙策、高昂等等都是如此。

英布也声名不佳,但是马超的敌对者仍会称马超有信、布之勇。

可是好像两晋南北朝时期就连称敌营之将,也没有拿吕布作比的吧。

薛安都单骑斩鲁爽,时人以为关羽斩颜良也不过如此。

吴明彻曾对萧摩诃说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

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阵,则冀方比之张飞、关羽”

......

从字里行间也可读出对关张的推崇了

2006-2-14 23:41 平生最爱周公瑾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4, 19:40:23发表
关羽受崇拜很早了,远在文学形象出来之前,没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又哪来不断加工出来的关羽的文学形象呢? [/quote]
这本就是个崇拜--描写夸张--崇拜的过程,我说的是现在崇拜的是文学形象。
另,之前是有崇拜关羽的,但对关羽最普及的崇拜却主要产生于明清。

2006-2-14 23:52 Hawk_cn
[quote]原帖由[i]huhansancs[/i]于2006-02-14, 22:05:44发表

但是个人认为,其实相比,很多名将的德操不在关羽之下,甚至有的有过而无不及,比如后来唐朝的郭子仪,宋朝的岳飞
[/quote]
郭子仪德操好吗?我怎么不觉得,他只不过是威名重,会做人而已。鱼朝恩那些人敬服郭子仪的可不是高尚情操啊

2006-2-15 00:02 Hawk_cn
[quote]原帖由[i]平生最爱周公瑾[/i]于2006-02-14, 23:41:52发表
这本就是个崇拜--描写夸张--崇拜的过程,我说的是现在崇拜的是文学形象。
另,之前是有崇拜关羽的,但对关羽最普及的崇拜却主要产生于明清。 [/quote]


在隋朝时,洛阳、山西运城等地就已经盖起关羽的庙了。(可能还有更早的)

宋真宗赐封关羽“义勇武安王”,宋徽宗封其为“崇宁真君”(有趣的是崇宁是宋徽宗的年号)......以后的不一一列举了。而民间崇拜则一般认为是始于此之前的。

说关羽崇拜普及始于明清,大大不妥。

兄弟好像尤其不喜欢关羽,呵呵

2006-2-15 00:06 平生最爱周公瑾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5, 0:02:15发表
[quote]原帖由[i]平生最爱周公瑾[/i]于2006-02-14, 23:41:52发表
这本就是个崇拜--描写夸张--崇拜的过程,我说的是现在崇拜的是文学形象。
另,之前是有崇拜关羽的,但对关羽最普及的崇拜却主要产生于明清。 [/quote]


在隋朝时,洛阳、山西运城等地就已经盖起关羽的庙了。(可能还有更早的)

宋真宗赐封关羽“义勇武安王”,宋徽宗封其为“崇宁真君”(有趣的是崇宁是宋徽宗的年号)......以后的不一一列举了。

说关羽崇拜始于明清,大大不妥。

兄弟好像尤其不喜欢关羽,呵呵  [/quote]
我说的是全民普及的喜爱………………而且宋的时候就大概有平话版的三国了,三国演义也有不少成分来自这里。

是,我是不太喜欢关羽,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太喜欢关羽、赵云、诸葛亮了,大了不喜欢起来就非常的不喜欢。对毛也是这样,小时候崇拜的五体投地,对三大战役简直是倒背如流,结果后来恶心他恶心的不行。可能是带点主观情绪。

2006-2-15 01:06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4, 23:29:35发表
文人往往要自比清流,武人可要另当别论了。

项羽是失败者,但是后世被比作项羽的仍然有很多,比如孙策、高昂等等都是如此。

英布也声名不佳,但是马超的敌对者仍会称马超有信、布之勇。

可是好像两晋南北朝时期就连称敌营之将,也没有拿吕布作比的吧。

薛安都单骑斩鲁爽,时人以为关羽斩颜良也不过如此。

吴明彻曾对萧摩诃说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

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阵,则冀方比之张飞、关羽”

......

从字里行间也可读出对关张的推崇了 [/quote]
失败不失败和rp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失败者往往得到同情,并因此获得rp上的加分。
刘项间的褒项抑刘正说明问题。

韩信英布并称,rpwt也不是很大吧,老刘负二人还是二人负老刘还两说咧……(三国评话和演义的路子上是老刘负二人的)

二哥的确很强,毕竟其刺颜良“是史上少有的猛将凭一己之力决定战役胜负的例子。”(韦大人语,韦大人也是抑吕的,您的论点论据与其著作正合)

布与关张二将也没有真干过,影响中会觉得吕布强一方面自然是受了各种文本的影响,另一方面,老刘被布布赶得满打街跑,也没有见二将出个头,三爷还中了布布的计谋,也影响了对其勇武的评判。

【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得此考语,不为人崇,亦不为怪也。

且存疑存异。

2006-2-15 01:26 荒漠孤影
嘿,我倒觉得是长相问题
长成吕布那样的还是长成张飞那样的,要么就是长成赵云那样的
在中国一抓一大把,所以这帮人都成不了神
你不看看那神啊,个个都长的与众不同,长相自成一派
你看看关二爷啊,那长相,那胡子,那袍子,那帽子,嘿,简直是太有个性了
再加上是个实力派高手,人不拜他拜谁去呀

2006-2-15 04:04 huhansancs
[quote]原帖由[i]平生最爱周公瑾[/i]于2006-02-15, 0:06:45发表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5, 0:02:15发表
[quote]原帖由[i]平生最爱周公瑾[/i]于2006-02-14, 23:41:52发表
这本就是个崇拜--描写夸张--崇拜的过程,我说的是现在崇拜的是文学形象。
另,之前是有崇拜关羽的,但对关羽最普及的崇拜却主要产生于明清。 [/quote]


在隋朝时,洛阳、山西运城等地就已经盖起关羽的庙了。(可能还有更早的)

宋真宗赐封关羽“义勇武安王”,宋徽宗封其为“崇宁真君”(有趣的是崇宁是宋徽宗的年号)......以后的不一一列举了。

说关羽崇拜始于明清,大大不妥。

兄弟好像尤其不喜欢关羽,呵呵  [/quote]
我说的是全民普及的喜爱………………而且宋的时候就大概有平话版的三国了,三国演义也有不少成分来自这里。

是,我是不太喜欢关羽,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太喜欢关羽、赵云、诸葛亮了,大了不喜欢起来就非常的不喜欢。对毛也是这样,小时候崇拜的五体投地,对三大战役简直是倒背如流,结果后来恶心他恶心的不行。可能是带点主观情绪。 [/quote]

绝对有主观因素,而且是世界观方面的,关键看标准是什莫了,太重形式,就容易迷信,不重形式容易自迷,至于自迷什莫就看自己的喜好了

2006-2-15 13:00 hadeswwy
这是后世传的,就正如现在有些理发的也供奉关羽为祖师一样。

2006-2-15 13:29 Hawk_cn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6-02-15, 1:06:17发表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4, 23:29:35发表
文人往往要自比清流,武人可要另当别论了。

项羽是失败者,但是后世被比作项羽的仍然有很多,比如孙策、高昂等等都是如此。

英布也声名不佳,但是马超的敌对者仍会称马超有信、布之勇。

可是好像两晋南北朝时期就连称敌营之将,也没有拿吕布作比的吧。

薛安都单骑斩鲁爽,时人以为关羽斩颜良也不过如此。

吴明彻曾对萧摩诃说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

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阵,则冀方比之张飞、关羽”

......

从字里行间也可读出对关张的推崇了 [/quote]
失败不失败和rp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失败者往往得到同情,并因此获得rp上的加分。
刘项间的褒项抑刘正说明问题。

韩信英布并称,rpwt也不是很大吧,老刘负二人还是二人负老刘还两说咧……(三国评话和演义的路子上是老刘负二人的)

二哥的确很强,毕竟其刺颜良“是史上少有的猛将凭一己之力决定战役胜负的例子。”(韦大人语,韦大人也是抑吕的,您的论点论据与其著作正合)

布与关张二将也没有真干过,影响中会觉得吕布强一方面自然是受了各种文本的影响,另一方面,老刘被布布赶得满打街跑,也没有见二将出个头,三爷还中了布布的计谋,也影响了对其勇武的评判。

【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得此考语,不为人崇,亦不为怪也。

且存疑存异。 [/quote]
呵呵,先打住吧,这个问题难以论出什么结果,标准太模糊了。

我倒是有一个疑问,

《张飞传》“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细细看来,各位不觉得那个“初”字有点多余吗?

于是乎又联想起

《檀道济传》“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
《刘遐传》“每击贼,陷坚摧阵,则冀方比之张飞、关羽”

这些里面,张飞都是排在关羽前面的(类似的好像以前还见过,一时想不起来了,当然也有好多是关羽排前面的)

回想那个初字,陈寿要是只想说明张飞武力不如关羽,何必多此一字呢

因而会不会是(大胆假设而已  ):到了陈寿那个时代,一般人影像中张飞比关羽强,所以陈寿为了说明,特意加了一个初字。

  哈哈~

2006-2-15 17:58 平生最爱周公瑾
[quote]原帖由[i]huhansancs[/i]于2006-02-15, 4:04:03发表
[quote]原帖由[i]平生最爱周公瑾[/i]于2006-02-15, 0:06:45发表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5, 0:02:15发表
[quote]原帖由[i]平生最爱周公瑾[/i]于2006-02-14, 23:41:52发表
这本就是个崇拜--描写夸张--崇拜的过程,我说的是现在崇拜的是文学形象。
另,之前是有崇拜关羽的,但对关羽最普及的崇拜却主要产生于明清。 [/quote]


在隋朝时,洛阳、山西运城等地就已经盖起关羽的庙了。(可能还有更早的)

宋真宗赐封关羽“义勇武安王”,宋徽宗封其为“崇宁真君”(有趣的是崇宁是宋徽宗的年号)......以后的不一一列举了。

说关羽崇拜始于明清,大大不妥。

兄弟好像尤其不喜欢关羽,呵呵  [/quote]
我说的是全民普及的喜爱………………而且宋的时候就大概有平话版的三国了,三国演义也有不少成分来自这里。

是,我是不太喜欢关羽,可能是因为小的时候太喜欢关羽、赵云、诸葛亮了,大了不喜欢起来就非常的不喜欢。对毛也是这样,小时候崇拜的五体投地,对三大战役简直是倒背如流,结果后来恶心他恶心的不行。可能是带点主观情绪。 [/quote]

绝对有主观因素,而且是世界观方面的,关键看标准是什莫了,太重形式,就容易迷信,不重形式容易自迷,至于自迷什莫就看自己的喜好了 [/quote]
没明白你的意思…………

2006-2-15 18:02 平生最爱周公瑾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5, 13:29:57发表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6-02-15, 1:06:17发表
[quote]原帖由[i]Hawk_cn[/i]于2006-02-14, 23:29:35发表
文人往往要自比清流,武人可要另当别论了。

项羽是失败者,但是后世被比作项羽的仍然有很多,比如孙策、高昂等等都是如此。

英布也声名不佳,但是马超的敌对者仍会称马超有信、布之勇。

可是好像两晋南北朝时期就连称敌营之将,也没有拿吕布作比的吧。

薛安都单骑斩鲁爽,时人以为关羽斩颜良也不过如此。

吴明彻曾对萧摩诃说君有关张之名,可斩颜良矣。

晋刘遐“每击贼,陷坚摧阵,则冀方比之张飞、关羽”

......

从字里行间也可读出对关张的推崇了 [/quote]
失败不失败和rp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失败者往往得到同情,并因此获得rp上的加分。
刘项间的褒项抑刘正说明问题。

韩信英布并称,rpwt也不是很大吧,老刘负二人还是二人负老刘还两说咧……(三国评话和演义的路子上是老刘负二人的)

二哥的确很强,毕竟其刺颜良“是史上少有的猛将凭一己之力决定战役胜负的例子。”(韦大人语,韦大人也是抑吕的,您的论点论据与其著作正合)

布与关张二将也没有真干过,影响中会觉得吕布强一方面自然是受了各种文本的影响,另一方面,老刘被布布赶得满打街跑,也没有见二将出个头,三爷还中了布布的计谋,也影响了对其勇武的评判。

【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得此考语,不为人崇,亦不为怪也。

且存疑存异。 [/quote]
呵呵,先打住吧,这个问题难以论出什么结果,标准太模糊了。

我倒是有一个疑问,

《张飞传》“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细细看来,各位不觉得那个“初”字有点多余吗?

于是乎又联想起

《檀道济传》“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
《刘遐传》“每击贼,陷坚摧阵,则冀方比之张飞、关羽”

这些里面,张飞都是排在关羽前面的(类似的好像以前还见过,一时想不起来了,当然也有好多是关羽排前面的)

回想那个初字,陈寿要是只想说明张飞武力不如关羽,何必多此一字呢

因而会不会是(大胆假设而已  ):到了陈寿那个时代,一般人影像中张飞比关羽强,所以陈寿为了说明,特意加了一个初字。

  哈哈~ [/quote]
其实我觉的谁比谁武力更强并不是特别重要,毕竟过去的战争是不会说士兵站成一排,2个将军去单挑的,那只出现《三国》和《荷马》中。

2006-2-15 18:27 大雄GG
难道你认为陈寿他们评论武将是评价他们单纯的武力?

2006-2-16 06:59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大雄GG[/i]于2006-02-15, 18:27:01发表
难道你认为陈寿他们评论武将是评价他们单纯的武力? [/quote]
《张飞传》“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这句话不是限制在“雄壮为猛”这个范围内吗

2006-2-16 19:11 sadu
在三国当时,关羽死后民间为厉鬼形象,可以止小儿啼。关羽死后三百年,佛教某法师要在关羽埋葬地建庙,由于在深山高岭,极难运输,且那时候传播佛教非常困难,于是法师假借关羽之名,关羽之魂造访,索头,法师说关羽杀生之人又当如何,就是罗氏三国里面普净和尚对关羽说的话,佛经记载七天后寺庙建成,关羽鬼魂唳气得到化解,关羽形象从此成为正面,此事也被记入正式的佛教典籍,关羽形象从此进入佛教,成为佛教大神。

    到了宋朝,由于赵匡胤不是皇族血统,是打的天下,而刘备靠着血统起家,所以赵匡胤排挤刘备,关羽神像也被打碎。到了徽宗(记不清是不是他,不过大家可以根据庙号查)年代,河南开封附近产盐河某一年突然停产,百官无策。这时候龙虎山张天师说,蚩尤被皇帝战败后,鬼魂跑到那条产盐合作乱,只有关羽弄斗。当朝皇帝准许,于是张天师开始跳大神,八年后重新产盐,于是龙虎山天师道成为国教,皇帝也把自己的年号赐给关羽。关羽的形象从此进入道教,成为大神。
  
    从此不断的有皇帝给关羽增加名号,关羽的名号字数也越来越多,到了如今处处都要摆关羽了,几乎达到凡有华人处则有关羽名的地步。

   武圣好像是满清因为前武圣是岳飞,汉人反清情绪太重,就用关羽作为了武圣。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武圣的是姜子牙。

   这就是关羽登入神坛的关键的经历。

2006-2-17 23:12 西域悠
文圣孔子,武圣关羽,那是清朝人订的。据说他们读的书不多(清初)。也就只知道个关羽吧。再加上老罗子煽风点火。

2006-2-21 22:00 sadu
曾有人戏称努尔哈赤读三国学兵法,爱新觉罗氏遂子孙以三国作为兵书教材,以关羽为武圣,按照楼上的说法倒也合乎情理。

    关羽在道教地位是真君,和杨戬二郎真君一个级别。

2006-2-22 22:33 beiujm
关羽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将才,比如魏国的张了等之才能都在关之上。

2006-2-22 22:41 sanguozx
[quote]原帖由[i]beiujm[/i]于2006-02-22, 22:33:40发表
关羽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将才,比如魏国的张了等之才能都在关之上。 [/quote]
张辽,看不出他哪里强过关羽.

2006-2-23 15:03 小轲
[quote]原帖由[i]sadu[/i]于2006-02-16, 19:11:42发表
到了徽宗(记不清是不是他,不过大家可以根据庙号查)年代,河南开封附近产盐河某一年突然停产,百官无策。这时候龙虎山张天师说,蚩尤被皇帝战败后,鬼魂跑到那条产盐合作乱,只有关羽弄斗。当朝皇帝准许,于是张天师开始跳大神,八年后重新产盐,于是龙虎山天师道成为国教,皇帝也把自己的年号赐给关羽。关羽的形象从此进入道教,成为大神。
  

[/quote]
兄台所言有些差池。引用一段文字,略说一下这段故事。
    关羽显圣的故事在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载,但戏曲作品中关羽神作为解决矛盾的重要因素出现,最早是明初佚名杂剧《关云长大破蚩尤》(见《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剧中写关羽神盐池战蚩尤的故事。剧云,时值北宋,范仲淹当政,山西解州的盐池突然干枯。经过寇准的一番调查,得知此灾难由蚩尤造成。事情的起因是,当年蚩尤与轩辕交战涿鹿,蚩尤战败,尸骨撇在盐池,千百年精灵不散,在盐池聚山精海怪,变化多端,神通广大,成为蚩尤神。蚩尤与轩辕的深仇未报,又见普天下大修三皇之庙,心中忿忿不平,认为“盐池之中日产万贯,黎民百姓皆餐此池中之盐,此吾之功也,到不与吾立庙”,故而怀恨在心,让盐池干枯,使百姓吃不到盐。并扬言如果为他立庙,此难可解。吕夷简奉命请信州龙虎山张真人设法解除此难,张认为蚩尤神非人力可除,惟神将关羽有此威力。关羽此时为玉泉山土地神,听说此事后义愤填膺,当即应允带神兵“去救解州一郡黎民之难”。关羽对蚩尤的义愤,一是由于其“和轩辕圣帝怀仇恨”,大为不敬;二是由于它祸害一方,危及生灵。最终,关羽兵到害除,大难得解。于是,宋朝天子在解州为关羽立庙。关羽成为神,精神长存,是道教因素渗入关羽故事的结果。这个戏取材于一个流传广泛而久远的传说。
    据记载,唐人小说中就有关公战蚩尤故事∶“李晟镇河东日,夜梦伟人来谒,自言∶‘汉前将军关某也。蚩尤为乱,上帝使某征之,顾力弱不能胜,乞公阳兵助我。来日午时约与彼战,我军东向,彼西向。’语讫而去。晟早起,心异所梦,令军士列阵东向如所戒。是日天气晶朗,至午,忽阴云四合,大风骤作,沙石飞起。晟曰∶‘是矣。’即令鸣鼓发矢,如战斗状。久之,风止云豁,视士卒似多有伤者。其夜复梦来谢云∶‘已胜蚩尤。’”只是,这与杂剧中所描写情节有较大区别,其中所述关羽神力不足以胜蚩尤,还需托梦请阳间的李晟相助。
    到了宋代,这一传说又有了变化。明末清初人钱谦益编《重编义勇武安王集·神跡考》中“解池平妖本末”条注云∶“内府《破蚩尤》杂剧,云吕夷简、范仲淹、寇准入奏盐池干涸。张天师奏寻玉泉长者,请关神往破蚩尤。就封‘崇宁真君’,遣范仲淹往解州立庙。事与古记同(按古记以为是关公平蚩尤,事在大中祥符七年∶《汉天师世家》以为是关公平蛟精,事在崇宁二年;不同)”。钱谦益所说的“古记”当指《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此书卷三记有,宋真宗祥符七年,解州盐池干涸,解州城隍告知是蚩尤为患,张天师荐关羽神除妖,“师召关将军至矣,现形于帝前。帝云∶‘蚩尤竭绝盐池之水。’将军奏曰∶‘陛下圣命,敢不从之!臣乞会五岳四渎名山大川所有阴兵,尽往解州,讨此妖鬼。若臣与蚩尤对战,必待七日,方剿除得。伏愿陛下先令解州管内户民三百里内尽闭户不出,三百里外尽示告行人勿得往来,待七日之期,必成其功,然后开门如往。恐触犯神鬼,多致死亡。’帝从之,关将军乃受命而退。遂下诏,解州居民悉知。忽一日,大风阴暗,白昼日(按∶疑为“如”)夜,阴云四起,雷奔电走,似有铁马金戈之声,闻空中叫噪。如此五日,方且云收雾散,天晴日朗,盐池水如故,皆关将军力也。其护国祚民如此。帝嘉其功,遣王钦若赍诏往玉泉山祠下致享,以谢神功,复新其庙,赐庙额曰‘义勇’,追封四字王,号曰武安王。宋徽宗加封尊号,曰‘崇宁至道真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关羽的问题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