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8 10:55
大头笨笨
大头笨笨看汽车市场(每周填一坑)
这个坑主要是关于汽车市场的一些短评,呵呵,先发几篇稍微旧一点的,之后每周填一坑。
不是只有好车才能上电影
汽车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道具,比如说《生死时速》,除了基诺·李维斯和桑德拉·布洛克,肯定忘不了那辆在公路上横冲直撞的大巴,没了它,帅哥美女最多只是花瓶。银幕上,撞车、汽车炸弹等几乎在所有的警匪片中都会出现;以豪华汽车来炫耀人物身份也是司空见惯的手法,汽车和电影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好兄弟”。
汽车是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电影是宣传汽车的最佳途径,二者一旦结合,产生的能量不可小视。
电影为汽车做广告,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效果无疑好过普通的广告宣传,但电影对汽车工业更大的促进是启发了汽车设计者的创作灵感。成本巨大、制作精良的优秀影片,有着全球最广泛的影响力,这与中高档汽车所追求的客户目标不谋而合。
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记得去年去京华影院看《的士飙花》,里面有这么个片断:主角飞车大妈的超强悍出租车被警方扣住,只好与男主角笨警察去追捕逃犯。两人走到停车场,大妈一声惨叫:“你怎么会开这么没品味的车?”宽银幕下的我仔细一看,也笑了出来——这是一辆邻国的两厢车,在我们国内还卖得不错。说白点,就是某欧美大厂收购了这个邻国车厂,然后把这些入门车型包装一下,挂上自己的金字招牌,拿到中国来卖,还用上了很前卫的概念,好像不是前卫年轻人就不买这个车,其实,这车在欧美市场上就是谁没钱谁才开的入门车。
经过好一番劝说,大妈才同意上车,但好久也不见行动,男主角无奈的问她“你又想怎样?”大妈大叫:“等你给我开门啊,我是不会碰这个车的。”
银幕下的我立刻笑晕,解气啊!国内上当买这个车的人都该来看一下这片子!
(注:在报纸上没好意思提那个车是韩国产、挂通用牌子的凯越HRV,网上就可以说明白了)
[[i] 本帖最后由 大头笨笨 于 2007-5-27 21:50 编辑 [/i]]
2006-1-18 10:57
大头笨笨
相信历史的积淀
21个月前,我去中山的一汽大众创世纪店看车,毫不犹豫的扔下了订金———我订的是一辆高尔夫。而在此之前,我多次宣称:非德国车不买。老爸曾经建议我买一款时价15万元的日本车,我告诉他,那款车在日本已经淘汰数年,原价在6万元左右,而且国内版本用的是夏利2000的发动机、底盘和许多零配件———“开夏利2000我还没所谓,但我为什么要开一辆15万元的夏利2000到处跑呢?”(注释一下:这里指的是丰田威驰,我最厌恶的破车)
那似乎是天意,有一次整理旧照片,7岁的我系着红领巾在青岛旧市政府拍照,背景除了那栋德国人建的欧式大楼外,还有一辆白色的高尔夫。
我喜欢德国人一丝不苟的作风,高尔夫作为世界销量冠军,自然有它的道理。2500万辆啊!这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前几个月在一条广告稿上看到某韩国车标榜自己年销量十万辆,如何如何辉煌,不禁失笑———这就是经典和流行的区别吧!
也许高尔夫贵了些,配置简单了些,外表老土了些,但是,它却是我试过的操控感最好的车。而且,说到配置,我不得不说,最基本型的高尔夫有驾驶座位上下可调,雨刮有十二速可调,还有其它很多细节,看起来自然没有什么行车地图、六碟CD、正负离子空调之类的东西花俏耀眼,却都是司机所需要的,在关键时刻会用到的———德国人做的东西,永远与华而不实绝缘。而且百年的历史积淀,以德国车为代表的欧系车,早已超越了面子、身份之类的用车心理,一切都是实用的。
至于什么底盘、发动机、厚钢板,其实都是不需要多说的,懂车的人一定会看到。
还是说一个我为之震撼的故事吧———当初大众在德累斯顿城区边上建厂,生产顶级车辉腾,在和市政当局签约时,“工厂的灯光不能惊扰当地的飞虫”这样的条款都被写进合同。最后建成的是一座光彩夺目、棱角分明的玻璃工厂。即使在最接近工厂的地方,行人或当地居民也几乎听不到任何的生产噪音。建筑地基的深度经过周密设计,旨在不影响地下水的平衡;除车身外壳以外,所有的汽车零部件都通过电车进行运输,从而将污染降至了最低。
2006-1-18 10:59
大头笨笨
放小之前,先让公共交通发达起来
小时候在青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背着书包自己去上学。家里距离学校路途遥远,坐公交车要一个小时,于是便每天早上六点钟出发,晚上六点钟到家。
但从来没觉得不方便,因为公交系统太发达,尤其在我那痛恨学习,满脑子奇怪想法的年纪,浪漫主义情绪在我心萌芽,所以顶着夕阳,坐在公交车上望着一路的海景,实在是无比幸福。
去年又回了一趟青岛,那个城市浪漫依旧,欧式老楼和法国梧桐,还有漂亮的海景。而用五天时间走遍老区的大街小巷,公交车却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公交车站无处不在,投币1元,便可以到处乱走,一天下来,车费不过十几元,而且相对较慢的车速有利于更好的发现惊喜——许多隐藏在角落里的老房子,便是在公交车上发现的,于是下车拍照。
在大城市住惯了的人,不少都会觉得买车并不是那么有必要,因为公交系统发达,足以应付任何需要。而在香港也是如此,地铁无处不在,私家车的作用只是用来享受生活,上下班还是地铁最划算。
所以,小排量车解禁之前,让公共交通系统发达起来,是个重要的前提。
在现代城市当中,人、车和道路永远是在动态中调和的矛盾,道路建设不管如何扩张,都会面临不断增长的人口和车辆压力。小排量车的经济是相对大排量车而言的,对于绝大多数城市人群来说,不可能把出行问题的解决寄望于小排量车的“松绑”,也没有哪个城市仅仅依靠对小排量车的鼓励就解决了交通问题。
而且,一纸文件是否能让限小就此消失,其实也是个未知数——去年的《二手车管理办法》颁布至今,却因为很多问题在现实中难以操作而未能贯彻。针对限小,1996年开始就有相关政策颁布,可是各地的“限小”政策不仅没有被废止,反而变本加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了“限小”行列。要真正做到放小,那必须搞清楚为何“限小”,并将这些问题解决。
取消“限小”之后,单车油耗可能降低了,但是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之前限小的北京、上海等地,小排量车的销量会有爆炸性的增长,而不涉及限小的市场,也会潜移默化的有所增长,全国范围内,小排量汽车的市场增长率可能会达到50%以上,总体油耗真的会下降吗?
实际上,“限小”是一个汽车消费的门槛。可以预期,放小之后,汽车消费门槛下降,道路压力和能源压力会越来越大。
各地当初限制小排量车,理由是当时的小排量车技术含量低,排放不达标,安全隐患大,这种状况直到现在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小排量不等于低价低档,但企业往往是趋利的,在技术研发实力有限的前提下,低质低价的竞争是难以避免的。我们现在身边的车,价值20万尚且毛病多多,何况几万元的车。
另外,各种大排量车主出于对价格杠杆的不敏感和炫耀地位等其他需求,很难出现预想的都改用小排量车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小排量车准入的资金门槛低,三五万元,人手一台,难免会出现大批自行车、摩托车的使用者迅速加入进来的现象,不但增加总体的油耗和污染,城市交通也将陷入更加沉重的困境。
对个人消费欲望做出适当控制,有利于建立更和谐的社会。限小的缺陷并不在于“限小”本身,而在于其片面的歧视,如果在限小的同时,对大排量车也做出适当控制,然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老百姓有“不买车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买车只是锦上添花”的感觉,那才是最关键的。
2006-1-18 16:17
新射手
有见地!君不见珠三角道路建设不谓不努力,8车道,10车道......仍是一个字:堵!
2006-1-18 17:46
寂寞空手道
好文好文!
听楼主的口气是极力推崇德国车的,不过德国车价格偏高和维修保养费用开销偏大也是众所周知的。不知道关于经济适用以及综合使用成本方面,楼主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2006-1-18 18:07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寂寞空手道[/i]于2006-01-18, 17:46:46发表
好文好文!
听楼主的口气是极力推崇德国车的,不过德国车价格偏高和维修保养费用开销偏大也是众所周知的。不知道关于经济适用以及综合使用成本方面,楼主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quote]
“德国车价格偏高和维修保养费用开销偏大”这个说法并非绝对。
首先,说说价格,如果跟欧洲车价对比,真正贵的是日韩车——进入中国的车型都比原车型减了配置,日韩车减得更多。但欧洲车的价钱基本和欧美市场一致,日韩车却明显高出在欧美市场的售价。比如国产花冠这样的垃圾,至于雅阁,04年到现在降了多少,大家都能看到。
维修保养的费用关键还是看车主。从耐用件来说,打个粗略的比方,欧洲车的这个零件比日本车的相同零件贵30%,但可以用五年,日本车的只能用两年,那综合下来,欧洲车的成本更低。
二手车处理的时候,欧系车的保值率更高,更耐用,好转手,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了。
维修保养的费用跟驾驶习惯关系极大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的高尔夫和同事的宝来同时买的,都是1.6,我的是自动,他的手动。
这两款车同一平台生产,宝来在欧洲实际就是高尔夫的三厢版本,国产化程度更高一些,后续价格相对高尔夫稍微便宜一点点(某些零配件有区别)。
但是到了三万公里时,我们去做保养,我只需要换机油加四轮定位,共400多元。同事的车呢,4S店开出一个超长的单子,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共计3000多元,他选择了一部分,花了1500元。
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开欧洲车要狠,大脚踩,充分发挥高转速发动机的作用,让它的性能完全发挥出来,这样的话,保养费用就会低,最起码不会出现积炭一类的情况
另外就是如果在城区开,路况较差,经常堵车,那么自动挡也要换档,比如我下班时间回家,一般都是2、3挡开回去的,不会D挡到底
这些手段都可以保证车子的性能,保证各部件的耐用
呵呵,这是我的经验,兄弟如果买德国车,可以这么试一下,操控爱不释手,后续费用也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2006-1-18 18:54
小熬浆糊
德国车贵米办法啊~
就拿油泵上的调压弹簧来说吧
原装弹簧3.6一个
我们国产的才1.2一个~
能比吗?
可惜人家博世就是爱买原装货啊~
其实技术指标是一样的~
2006-1-18 19:03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小熬浆糊[/i]于2006-01-18, 18:54:24发表
德国车贵米办法啊~
就拿油泵上的调压弹簧来说吧
原装弹簧3.6一个
我们国产的才1.2一个~
能比吗?
可惜人家博世就是爱买原装货啊~
其实技术指标是一样的~ [/quote]
我喜欢进口件多点,哪怕贵
高高的雨刮……大汗……两百多大元
东西好,但价钱实在是高啊,这一点也是事实,但我不喜欢日本车偷工减料,而且还标榜什么时尚、高贵,能让人晕倒
2006-1-23 08:36
大头笨笨
小鬼如何当家——我看标致206的定价
标致在中国的卷土重来能否顺利,206是至关重要的棋子。
此前,东风标致依靠307独立支撑,就如同当年神龙汽车依靠一款富康独立支撑一样。事实上,任何一间车厂,仅靠一款车独立支撑都是非常困难的,像目前只有C-RV支撑的东风本田,一定会无比期待思域的上市。东风标致的情况也一样,神龙公司去年就表示会将重心由东风雪铁龙向东风标致倾斜,在产能上有所侧重,一方面是出于当时标致307的不俗表现,另一方面则是为206乃至以后的407等车型做铺垫。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标致206是今年最受瞩目的小型车,即便在今年的所有新车中,其重要性也可以居于前三位。
而对于206的定价,神龙方面也花足了心思,先是明显属于炒作的“定价泄密”事件,然后1月6号上市,到1月19号才公布价格,这种吊胃口的招数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可以这么说,神龙在之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交足了学费——在中国,好车不一定好卖,神龙比谁都明白这道理。所以,206的定价要慎重,营销策略也要够强势。
标致当年在中国市场的惨败其实可以作为研究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最重要个案,首先,它能够在南北大众立足未稳的情况下迅速抢占市场,然后又在南北大众的进攻下一路溃败。从1985年到1997年,18年时间,标致所走的路已经成为了营销范本。如今的东风标致,307的市场反应虽然还算不错,但“屁股”是个败笔,而且定价相对太高,懂车的人会说你的车就值这个价,不懂车的都会转投国产花冠、颐达、伊兰特之类的垃圾车。
可以这么说,欧洲车的性能无须质疑,但厂商的营销能力实在太弱。现在所有业内人士都知道中国人买车看外面不看里面,重面子不重性能,以性能见长的欧洲车如何有效推广,是个大课题,但说归说,如南北大众、东风雪铁龙等厂家,其营销能力依然不见起色。
标致206的定价虽然耍了些花招,但具体到价钱上,绝对不比307高明多少。其实206已经具备了作为“市场宠儿”的基本条件,虽然是1998年的“元老级”车型,但口碑极佳,在欧洲叱咤风云,而且外形前卫,到今天仍然不落伍。性能上来说,尽管某些香港的玩车人曾将其“弯道之王”的美誉改为“弯道之亡”,但是作为小型家用车,过于强调其过弯能力能否和赛车相比,实属无聊。综合看来,这款车的整体性能绝对不是飞度之流可比的。但从其定价来看,我个人感觉偏高。
小型车的价格敏感度相当高——买奔驰的人绝对不会在意价格,但一定有很多人会因为价钱的因素放弃波罗,转而选择哈飞赛马之类的车。别看价钱的差距也许就那么几千元,但这几千元往往会成为一个明晰的界限,成为一条鸿沟。
目前的国产标致206,价位与欧洲原版相比的话,相差并不大,这一点显然比在欧洲卖4千美元,来到中国卖10万元人民币的某日系竞争对手实在得多。但遗憾的是,一般老百姓不会清楚知道这一点,他们更关注的是身边的这两款车,哪个价钱便宜,哪个外形漂亮,哪个空间更大。
事实上,由于和国产307并线生产,206的内饰已经比欧洲原版更出色,做工更细腻,但在中国老百姓眼中,似乎还是粗糙了点——这是大多数欧洲车的痛处,不管你如何符合人体工程学,不管你的接缝做得多么细致,都比不上日韩车花俏的储物格,眼花缭乱的电子设备。可以说,改进过的内饰仍然会让206的价值在买车人心里打折。在一个极端初级的汽车市场,面对不懂车的消费者,你可以藐视花俏、藐视虚伪,但你必须花俏,这是悲哀,但却是市场的保证。而且,后排空间也是206的致命伤——所有欧洲家用车都强调前排空间,强调驾驶者的舒适度,从而牺牲后排空间,但在中国,后排绝对不是“行李位”和“宠物位”。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能解决的欧洲车并不多,从而给了日韩车过多的优势。
另外,官方公布206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76%,这在历年来引进的欧系车中是极为少见的,这一点也会授人以柄——国产化率这么高,为什么价钱不降下来?事实上,国产化率的逐步提高往往是价钱走低的基本条件,我们身边的很多欧系车,价格的下降其实并非因为此前的价格空间有多大,而是因为国产化率的提高,部件的价格下降,当然,那些当初加价拿车、如今累计降价已达10万元的日系车不在此列。
不过,也不排除206的高价是有意而为之,8-1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是竞争极为激烈的地带,车价随时都在调整,定价稍有不慎,就面临新车一上市就降价的危险。此外,标致206的竞争车型,包括飞度和POLO等目前都还没采取任何措施,如果206走低价策略,那么一旦对手降价,自己的回旋余地不会很大。
综合来看,标致206作为初级家用车,可以满足人们需要,其外形也足以吸引年轻人,但价格偏高也许会使得其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当然,这也为以后的价格调整提供了空间,所以,206的长远表现还是值得期待的。
2006-1-23 10:40
周瑜
说花冠是垃圾车,这点我绝对同意。这种车虽然外观不错,但非常不结实,在车祸中绝对是吃亏的一方。二手车市场中,同年份同英里数的花冠比马自达、雪佛兰等车高出1000~1500美元。不过我身边的人还对他趋之若鹜,只是因为耐久性好,可以开到25万公里。
2006-1-23 11:47
梓庭君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1-18, 18:07:11发表
另外就是如果在城区开,路况较差,经常堵车,那么自动挡也要换档,比如我下班时间回家,一般都是2、3挡开回去的,不会D挡到底
[/quote]
不懂但是关注,兄台能否把这条详释一下。谢谢~~~
2006-1-23 12:11
大头笨笨
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开自动挡都会一直用D挡,也就是俗称的“一D到底”。
但实际上,最简单的道理,既然自动挡的车有1挡、2挡,那必然有其存在意义,也就是需要使用。
很多人说自动挡的车起步不好,不够力。可他们没有想过,如果是4前进挡(也就是1、2、3、D四个挡位的车),用D挡起步就相当于用手动挡的四挡起步,那能够力吗?
上坡时,手动挡一般会用2、3挡爬坡,自动挡其实也应该如此
塞车时,手动挡一般都是1、2挡的挪动,那自动挡也应该阿。
所以有人说,自动挡就是没有离合的手动挡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车子不会积炭,各部位的运转更流畅。保养和维修的费用少一大截
坏处也有,就是油耗相对会高一些。
出租车司机有个习惯,尽量采取高挡位开车,二三十公里的时速就上了五挡。这样做的用意就是省油。,同理,自动挡的车,如果一直用D挡(即最高档)就是最省油的。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发动机磨损会很严重
2006-1-23 12:12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周瑜[/i]于2006-01-23, 10:40:09发表
说花冠是垃圾车,这点我绝对同意。这种车虽然外观不错,但非常不结实,在车祸中绝对是吃亏的一方。二手车市场中,同年份同英里数的花冠比马自达、雪佛兰等车高出1000~1500美元。不过我身边的人还对他趋之若鹜,只是因为耐久性好,可以开到25万公里。 [/quote]
只要是碰撞,丰田和本田哪有不吃亏的时候,不过没看到他们互相撞过呢
2006-1-23 12:40
梓庭君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1-23, 12:11:33发表
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开自动挡都会一直用D挡,也就是俗称的“一D到底”。
但实际上,最简单的道理,既然自动挡的车有1挡、2挡,那必然有其存在意义,也就是需要使用。
很多人说自动挡的车起步不好,不够力。可他们没有想过,如果是4前进挡(也就是1、2、3、D四个挡位的车),用D挡起步就相当于用手动挡的四挡起步,那能够力吗?
上坡时,手动挡一般会用2、3挡爬坡,自动挡其实也应该如此
塞车时,手动挡一般都是1、2挡的挪动,那自动挡也应该阿。
所以有人说,自动挡就是没有离合的手动挡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车子不会积炭,各部位的运转更流畅。保养和维修的费用少一大截
坏处也有,就是油耗相对会高一些。
出租车司机有个习惯,尽量采取高挡位开车,二三十公里的时速就上了五挡。这样做的用意就是省油。,同理,自动挡的车,如果一直用D挡(即最高档)就是最省油的。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发动机磨损会很严重 [/quote]
哦,原来如此。我只有从地下车库爬坡上来时才用3档。
2006-1-23 13:29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梓庭君[/i]于2006-01-23, 12:40:22发表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1-23, 12:11:33发表
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开自动挡都会一直用D挡,也就是俗称的“一D到底”。
但实际上,最简单的道理,既然自动挡的车有1挡、2挡,那必然有其存在意义,也就是需要使用。
很多人说自动挡的车起步不好,不够力。可他们没有想过,如果是4前进挡(也就是1、2、3、D四个挡位的车),用D挡起步就相当于用手动挡的四挡起步,那能够力吗?
上坡时,手动挡一般会用2、3挡爬坡,自动挡其实也应该如此
塞车时,手动挡一般都是1、2挡的挪动,那自动挡也应该阿。
所以有人说,自动挡就是没有离合的手动挡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车子不会积炭,各部位的运转更流畅。保养和维修的费用少一大截
坏处也有,就是油耗相对会高一些。
出租车司机有个习惯,尽量采取高挡位开车,二三十公里的时速就上了五挡。这样做的用意就是省油。,同理,自动挡的车,如果一直用D挡(即最高档)就是最省油的。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发动机磨损会很严重 [/quote]
哦,原来如此。我只有从地下车库爬坡上来时才用3档。 [/quote]
上坡阿,严重塞车阿,都最好用低挡
当然,如何嫌麻烦,也可以不这样,但需保证每周换挡行车一次,每月拉高速两次。
可以省很多养护的钱阿
2006-2-1 14:16
寂寞空手道
大头兄对日韩系的车是看不上眼了,不知道对美国车的评价如何呢?上海通用在打出雪佛莱这个品牌推出新赛欧以及现在的系列车型以后,市场表现还是非常好的。不知道大头兄对这个牌子有些什么看法?
比如说,拿它跟你中意的德国车系列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2006-2-1 14:56
慕容九九
在中国买日本车好像不值。偶听说日本人特地把在中国卖的车做得很烂,而且还很贵。
偶也喜欢德国车。如果在中国,偶比较喜欢大众。主要是因为大众比较便宜,但是发动机又很可靠。虽然说维修的钱比较贵,但是至少不容易坏吧。
美国车好像很费油,所以从来没想过买~~~
2006-2-4 23:52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寂寞空手道[/i]于2006-02-01, 14:16:33发表
大头兄对日韩系的车是看不上眼了,不知道对美国车的评价如何呢?上海通用在打出雪佛莱这个品牌推出新赛欧以及现在的系列车型以后,市场表现还是非常好的。不知道大头兄对这个牌子有些什么看法?
比如说,拿它跟你中意的德国车系列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quote]
好久没进来了。
通用是个不太地道的品牌,自从凯越开始……之后的HRV、景程、新赛欧、乐骋……乃至即将上市的乐风,原型均为韩国车……大宇的。荣御是澳大利亚发动机,很多零配件也沾了大宇的边
自从收购大宇之后,上海通用就开始糊弄中国人了,很是讨厌
是韩国车不要紧,但是不明说,挂个通用的牌子……我觉得很恶心。
2006-2-5 15:46
大头笨笨
变脸变脸,骨子里还是那张脸
名词解释
一些已经上市的车型为了延续生命力“玩”起了改头换面,增配置、改内饰抢着升级,从而争取市场的青睐。一般而言,国内推出的改款新车,在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位不会有大的变化,改变的多是前脸、尾灯、内饰等装饰件,增加一些配置。
多数车型都喜欢推年度改款车,2005年,有上百款改款车亮相。2006年,06款雅阁等改款车型又纷纷涌现。
有一句俗语说“化成灰我也认得你”,语声铿锵。一方面是看的人视力出色,兼具红外线功能,另一方面则是被看的人无论怎么乔装打扮加整容,也无法真正的改变自己,骨子里还是那张脸。
2005年,富康、雅阁、蒙迪欧……大批车型推出了“05款”。印象较深的是05款千里马。本地的东风悦达起亚经销商出了名的没有时间观念,每次搞活动都说八点开始,可我们即便迟到一个小时,他们也还在张罗布置,到了十一点多能开始就不错。05款千里马上市活动的时候也是如此,百无聊赖的等待了好久,无奈便和两个同行出去走走,店门前停着一辆没上牌的千里马,车尾巴朝着我们,我们几个便指手画脚,说“05款千里马一出,这些老款千里马一定会降价的。”
一旁陪同的4S店工作人员一脸不好意思的说:“这就是新款的千里马啊!”
我们目瞪口呆,说:“这车屁股都一样啊!尾灯都没变!”
然后绕到车头一看,大灯改了,进气格栅改了。
后来看看05款千里马的技术手册,标榜着许多改进,比如安全性能的改进、驾驶稳定性的改进等,但一试车就知道,还是那款轻飘飘、没啥驾驶快感的车。
对于许多改款车来说,都有着这样的问题——换汤不换药,变来变去,发动机等核心配置都没任何改进,但却摇身一变为新车型,卖另一样价钱,还满足消费者“求新”的欲望。
所以我们接触到了一个新名词——“小改款”。事实上,在世界车坛,改款车的真正大批量出现也是从2000年才开始的,新甲壳虫在这一年面世,世界销量冠军高尔夫和大众捷达(实际就是国内的宝来)也分别推出了新款。而国内则只有夏利2000的出现。
可从2003年开始,改款车越来越多,去年更加达到上百款,而且许多改款车的改动幅度并不大,于是就有了“小改款”的说法。
小改款的出现源于市场风险的加大。在刚刚摆脱“老三样”的时代,汽车市场车型极其匮乏,每款新车的出现都是重头新闻,新车不愁卖,简直成了真理。但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许多新车甚至面临一上市就降价的命运,新车的风险越来越大,研发成本的压力也是摆在那儿的。于是,改款成了好选择,卖得好的可以改款,以鼓足后劲,卖得不好的也改款,寻求生机。
一般来说,改款车的改进范围包括发动机、外观、内饰、各类配置等四部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改进外观,尤其是前脸的最多——毕竟前脸最醒目,最容易让人发现。改内饰的也多,颜色和面料都会经常变动。至于配置,纯粹是迎合中国人爱面子的心理,大大小小、有用没用的电子配置都出现在车中,哪怕是不到十万元的初级车,也可以见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电子设备,不懂车的人永远不会去想一款不到十万元的车在增加了中看不中用的电子设备后,会怎么在发动机和底盘上偷工减料才能维持成本。
改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微乎其微,而且改动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一点已经在一次次试车中被验证。
改款就如同变脸,一层层面具覆盖在原封不动的发动机和底盘上,把这些都扒下来,就会让人惊呼:这不还是那款车吗?就像许多女人年纪大了喜欢化浓妆,遮掩老去的容颜,可是把浓妆抹掉,还是那张脸。
不可否认小改款车型使得厂家的市场风险有所减轻,可以在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获取足够的利润,进而推动新车型的研发。但如果某些厂家抱着某款老车型不放,今年一个改款,明年一个改款,捞一票就坐享其成,那么对于自身的竞争力并无任何好处。
2006-2-16 22:32
大头笨笨
[size=3][color=blue]想要面子,别人却说你不要脸[/size][/color]
据说,《汽车外部标识管理办法》这个月就会出台了,这一政策规定,凡是国产车,必须有中文标识,打个比方,就是国产奔驰的车身上要有中文的“奔驰”二字。
这是一项针对厂家的政策,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看到有不少车主私改车标,比如菱帅挂上三菱的标志,天津一汽威姿挂上丰田的标志……如果前二者还都算是“有迹可循”,那么QQ挂奔驰标志之类的,就纯属搞笑了。
前两天开着车满街乱兜,找地方吃饭,忽见对面开来一辆奔驰,只见这奔驰前脸有些怪异,挺气派,但比平时见到的奔驰欠了些协调。
身边的朋友说:“这奔驰看起来好怪啊!”
我按捺不住不屑,说了句:“这哪是奔驰,是东方之子。”
会车后,朋友回头看对方的车尾,奇瑞的标志变成了奔驰的三叉戟,左边的“东方之子”四字已被搞掉,右边的“2.0AT”却还保留着。
车上的男人三十多岁,会车时还看了我们两眼——我们事后分析,这也许是因为对方被笑话的次数太多,很在意别人的反应吧,呵呵。
买东方之子当然没有错,但挂个奔驰的车标上去,实在让人有些反胃。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有一次在兴中道,见到一辆小小的奇瑞QQ,顶着硕大的奔驰三叉戟标志,车尾竟然还有“S350”的字样,不协调到了极点。还有一辆老奥拓,背后有四个圆环,旁边还有粗糙的“1.6”字样,在奥迪身上大小适中的车标放在奥拓身上,实在碍眼。
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例子,还有一些是因为车型相似而私改车标,比如长城塞弗经常会改一个丰田的标志,与陆地巡洋舰看齐,还有哈飞赛马也经常改用三菱标志,东方之子改三菱车标的也非常多。另外就是车型国产后,车主私自改成原型车的标志,比如许多人把东南菱帅的东南车标改为三菱的,天津一汽威姿的一汽标志改为丰田标志。再就是因为车型的模仿,换个车标足以乱真,比如双环SRV改一个本田标志、比亚迪F3改一个丰田标志,谁看了都会觉得就是本田CR-V和丰田花冠。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最看不起穷人的人,是穷人”,在我看来,换标车主其实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虚荣而更换车标。自己花钱买的车却要改另外的车标,等于看不起自己。既然买了自主品牌,为什么又要恶心自主品牌呢?
我曾经坦言自己的第一辆车绝对不会是纯粹的自主品牌,但下一次换车时则有可能考虑,因为自主品牌的质量暂时来说无法让我信任。但我非常反感购买自主品牌只是贪便宜,买来之后还要再换个车标的做法。
中国太缺少真正的自主品牌了。有资料说韩国的汽车最初也是合资为多,可人家就是打自己的品牌,比如打双龙标志的奔驰300,打三星标志的三菱。虽然技术,配件都是人家的,可品牌是自己的。目前的韩国车其实质量并不好,但韩国的汽车工业在当今世界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短短20年的时间,韩国拥有世界排名前六名的汽车工业,有着现代、大宇、起亚、双龙、三星这些品牌。这对于韩国汽车工业以后的成长是绝对没有坏处的,还能更有效的促进韩国汽车工艺的进步。
换标看似小事,实际上却是民族自尊心的缺失——就算你的车把所有的中文字都抹掉了,别人就都看不出来了?合资品牌的泛滥已经给汽车工业造成了一定影响,而这种“人家不搭理你,你自己还要凑上去”的行为显然更无耻。
2006-2-16 22:48
人在江湖
想起过年聚会时~~偶一个同学买了个虾仁虾仁车忘了,很威风滴样子,他说他这车安全不怕撞~~大家一问油耗~~百公里二十五升~~偶另个同学听了后说~~就你这油耗,要是就为了怕撞,还不如买辆装甲车算了~~
2006-2-16 22:55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人在江湖[/i]于2006-02-16, 22:48:18发表
想起过年聚会时~~偶一个同学买了个虾仁虾仁车忘了,很威风滴样子,他说他这车安全不怕撞~~大家一问油耗~~百公里二十五升~~偶另个同学听了后说~~就你这油耗,要是就为了怕撞,还不如买辆装甲车算了~~ [/quote]
百公里25升的车很难找啊……那是他不会开车的缘故吧?
2006-2-16 23:04
梓庭君
[quote]原帖由[i]人在江湖[/i]于2006-02-16, 22:48:18发表
百公里二十五升~~ [/quote]
坦克也就40~70左右
2006-2-16 23:13
小熬浆糊
[quote]原帖由[i]人在江湖[/i]于2006-02-16, 22:48:18发表
想起过年聚会时~~偶一个同学买了个虾仁虾仁车忘了,很威风滴样子,他说他这车安全不怕撞~~大家一问油耗~~百公里二十五升~~偶另个同学听了后说~~就你这油耗,要是就为了怕撞,还不如买辆装甲车算了~~ [/quote]
貌似当年的东风5吨车百公里油耗有25啊~
安全?轿车的话要么是沃尔沃?
那么大的油耗?难道是悍马?
2006-2-16 23:15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小熬浆糊[/i]于2006-02-16, 23:13:44发表
貌似当年的东风5吨车百公里油耗有25啊~
安全?轿车的话要么是沃尔沃?
那么大的油耗?难道是悍马? [/quote]
沃尔沃没这么夸张,但沃尔沃的安全性能的确不亚于装甲车了,哈哈
2006-2-16 23:17
人在江湖
音译的四个字~~偶实在不记得了~~车子是挺大挺舒服滴~~按说这家伙也开了好几年车了,不太可能是不会开~~反正就是油耗厉害~~
2006-2-16 23:21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人在江湖[/i]于2006-02-16, 23:17:52发表
音译的四个字~~偶实在不记得了~~车子是挺大挺舒服滴~~按说这家伙也开了好几年车了,不太可能是不会开~~反正就是油耗厉害~~ [/quote]
凯迪拉克?克莱斯勒300?
任选吧
但都不至于25啊
2006-2-16 23:23
小熬浆糊
估计是个美国车啊~
美国车不是号称"油老虎"吗?
而且美国车大多比较宽敞啊~
估计和老美人高有关系啊~
2006-2-16 23:27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小熬浆糊[/i]于2006-02-16, 23:23:23发表
估计是个美国车啊~
美国车不是号称"油老虎"吗?
而且美国车大多比较宽敞啊~
估计和老美人高有关系啊~ [/quote]
其实跟身高没关系,跟观念有关系
美国人讲究气派。
欧洲人也高大,但强调随性,所以欧洲家用车都是小小的,比如各国的国民车,高尔夫、307、派力奥等等。
日本车则强调配置,中看不中用,专门糊弄不发达国家的人,骗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钱。
2006-2-17 07:19
夏侯敦的妹妹
大头兄能不能介绍下 bmw x5 4.4i
最近由于特殊原因很关心这辆车
2006-2-17 08:59
慕容九九
还有2006 bmw 3 和 2006 lexus is 300
2006-2-17 13:10
人在江湖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2-16, 23:21:24发表
凯迪拉克?克莱斯勒300?
任选吧
但都不至于25啊 [/quote]
克莱斯勒~~是介样一个发音~~貌似是下面介个样子,不过是辆黑色滴~~他说是在车展上四十多万买滴~~
[img]http://image2.sina.com.cn/qc/salon/DAIMLERCHRYSLER/CHRYSLER/clmmacgld/U515P33T6D1772F41DT20050819101440.jpg[/img]
油耗介个东西很难说~~偶有个朋友买了辆凯越,油耗到了20,她老公是已经开了上十年的车了,也米办法,问客服,客服说磨合期很正常 真滴是介样么~~
2006-2-17 14:02
梓庭君
看上去的确很敦实!让人联想到美国满街的大胖子~~~~
2006-2-17 14:52
大头笨笨
bmwx5 4.4i 我没开过,不好说
bmw 3系偏重于驾驶乐趣,记得那次试驾325,呵呵,一个过弯,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80公里的时速阿!那叫一个爽!后来试驾5系,就不敢这么过弯。
2006-2-17 14:56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人在江湖[/i]于2006-02-17, 13:10:46发表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2-16, 23:21:24发表
凯迪拉克?克莱斯勒300?
任选吧
但都不至于25啊 [/quote]
克莱斯勒~~是介样一个发音~~貌似是下面介个样子,不过是辆黑色滴~~他说是在车展上四十多万买滴~~
[img]http://image2.sina.com.cn/qc/salon/DAIMLERCHRYSLER/CHRYSLER/clmmacgld/U515P33T6D1772F41DT20050819101440.jpg[/img]
油耗介个东西很难说~~偶有个朋友买了辆凯越,油耗到了20,她老公是已经开了上十年的车了,也米办法,问客服,客服说磨合期很正常 真滴是介样么~~ [/quote]
凯越的耗油不可原谅,因为凯越本身是韩国车——大宇的,被通用收购后挂了个通用的牌子。
韩国车的油耗是个大问题,越来越多人发现了——只能说是造车技术差。
油耗这东西,可以很高,但20升纯属胡闹,磨合期也不至于,只能说是瞎开。
另外有一点:磨合期与磨合期后的油耗相比,如果差距很大,那就证明车子的质量较差,真正的好车,磨合期与非磨合期的油耗差距是很小的。
比如说如果一款车磨合期15升,过了磨合期就10升,那这辆车的发动机肯定技术落后。
如果磨合期11升,过了磨合期10升,那证明发动机是非常成熟的
2006-2-17 15:22
慕容九九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2-17, 14:52:55发表
bmwx5 4.4i 我没开过,不好说
bmw 3系偏重于驾驶乐趣,记得那次试驾325,呵呵,一个过弯,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80公里的时速阿!那叫一个爽!后来试驾5系,就不敢这么过弯。 [/quote]
lexus is呢?
2006-2-17 15:23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慕容九九[/i]于2006-02-17, 15:22:02发表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2-17, 14:52:55发表
bmwx5 4.4i 我没开过,不好说
bmw 3系偏重于驾驶乐趣,记得那次试驾325,呵呵,一个过弯,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80公里的时速阿!那叫一个爽!后来试驾5系,就不敢这么过弯。 [/quote]
lexus is呢? [/quote]
本地没有其4S店……所以我也没得开
2006-2-17 15:29
慕容九九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2-17, 15:23:48发表
[quote]原帖由[i]慕容九九[/i]于2006-02-17, 15:22:02发表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2-17, 14:52:55发表
bmwx5 4.4i 我没开过,不好说
bmw 3系偏重于驾驶乐趣,记得那次试驾325,呵呵,一个过弯,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80公里的时速阿!那叫一个爽!后来试驾5系,就不敢这么过弯。 [/quote]
lexus is呢? [/quote]
本地没有其4S店……所以我也没得开 [/quote]
那整体而言lexus和bmw哪个好啊?
2006-2-17 15:38
梓庭君
貌似bmw悠久些,lexus是丰田为了打进高端市场才搞出来的咚咚。
2006-2-17 15:48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慕容九九[/i]于2006-02-17, 15:29:59发表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2-17, 15:23:48发表
[quote]原帖由[i]慕容九九[/i]于2006-02-17, 15:22:02发表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2-17, 14:52:55发表
bmwx5 4.4i  我没开过,不好说
bmw 3系偏重于驾驶乐趣,记得那次试驾325,呵呵,一个过弯,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80公里的时速阿!那叫一个爽!后来试驾5系,就不敢这么过弯。 [/quote]
lexus is呢? [/quote]
本地没有其4S店……所以我也没得开 [/quote]
那整体而言lexus和bmw哪个好啊? [/quote]
我不喜欢日本人做的东西
而且在豪华车市场,日本人没有底蕴可言——日本车就是廉价车,这是定理。
所以感觉上宝马信得过。
不过个人对3系的整体质量不是很看好,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奥迪A4的1.8T。
2006-2-17 15:50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梓庭君[/i]于2006-02-17, 15:38:25发表
貌似bmw悠久些,lexus是丰田为了打进高端市场才搞出来的咚咚。 [/quote]
做车的底蕴来说,没有哪个国家能跟德国比了。
日本车只有在中国才能跟“豪华”“气派”“中产”“享受”这些词沾上边。
还有韩国车也是,那个凯越的两厢版HRV,在国外就是贫民车(连平民车都算不上),拿到中国来……还“中产丁克”呢,爆晕
2006-2-19 09:26
慕容九九
原来笨笨喜欢audi啊?audi a4和volkswagon passat哪个好啊哪个好?~~~
2006-2-19 09:46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慕容九九[/i]于2006-02-19, 9:26:54发表
原来笨笨喜欢audi啊?audi a4和volkswagon passat哪个好啊哪个好?~~~ [/quote]
passat的国外版本我可不知道,但国内版本的1.8T倒是整天开。
这款1.8T的发动机是非常完美的。
奥迪A4 1.8T我很喜欢。
整体来说,在国内来说,A4是好于A6的。
passat的性价比倒是更高些。
同排量的前提下
如果要我选,那就是:A4、passat、A6,这样一个顺序。
2006-2-19 09:57
慕容九九
[quote]原帖由[i]大头笨笨[/i]于2006-02-19, 9:46:45发表
passat的国外版本我可不知道,但国内版本的1.8T倒是整天开。
这款1.8T的发动机是非常完美的。
奥迪A4 1.8T我很喜欢。
整体来说,在国内来说,A4是好于A6的。
passat的性价比倒是更高些。
同排量的前提下
如果要我选,那就是:A4、passat、A6,这样一个顺序。 [/quote]
[img]http://www.xycq.net/photo/albums/userpics/10111/835513D53189647B32F8EEF57F1EF765.GIF[/img]
2006-2-19 10:36
白手违命
大头兄对车市如此了解,小弟佩服得紧。先加蓝了,坑要继续挖,小催一下
2006-2-19 10:50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白手违命[/i]于2006-02-19, 10:36:28发表
大头兄对车市如此了解,小弟佩服得紧。先加蓝了,坑要继续挖,小催一下 [/quote]
这是个一周一次的专栏,催不得,哈哈。
2006-2-24 22:48
大头笨笨
[color=blue][size=3]有了鱼,就别再打熊掌的主意[/size][/color]
钢板的厚度是否决定了车辆安全?这事儿一直难以说清。
我个人偏爱钢板厚的车,感觉心里踏实——听关门声音就知道了,钢板一厚,关门声都带着磁性,听着很诱人。
所以我一直不喜欢日本车。
我见过两次20多万元的雅阁撞上一辆不足10万元的富康,雅阁都吃了亏。更离谱的是富康追尾撞威驰,威驰愣是成了两厢车,屁股完全撞进去了,富康只是保险杠弯曲。
日系车的钢板的确薄,欧美车的确厚,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当年日本车想打入欧美市场,但是欧洲人做车的年头实在久远,技术积淀深厚。如果从技术角度来比拼,那么日本车也许永远都无法获取成功。于是,薄钢板作为日本车的特色而被推出。薄钢板的好处在于,一是降低了制造成本,二是因为车身轻,降低了油耗,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
此外,日本国内的资源状况也决定了钢板的厚度,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对于极度缺乏石油资源的日本来说,打击无疑是沉重的。所以,如何尽量降低油耗就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即便是汽车工业极其发达的今天,各大厂家依然很难依靠技术有效的大幅度降低油耗。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情况,降低燃油消耗率;改善发动机摩擦条件,降低摩擦系数等手段的难度都非常大,成本也高,而降低钢板厚度则是最直接简单的方式。
也正因此,日本车以廉价、省油的姿态打入了欧美市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有得必有失,日本车无法在加速性、安全性等层面超越欧美车系,很难进入欧美高档市场。
半年前去上海大众的本地4S店,在车间看到一辆受到猛烈撞击的帕萨特。车子的失控距离达到200米,撞上了路基,又撞了树,车头尾都烂得一塌糊涂,但车的乘坐区域完好无损,没有一块玻璃破碎,车门完全没有变形,据说司机也安然无恙。还有一次见到奔驰的车祸,车头的保险杠是一撞就飞,可乘坐区域在经受猛烈撞击后,竟然保持原状!
这就是车身设计的问题了,加少钢板厚度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同时降低了原有设计强度标准,那就是黑心了。不得不说,在车身结构上,日系车的技术远逊于欧美系车型——至于韩国车,那更要靠边站。日系车型很少有采用激光无缝焊接的,因为激光焊接的成本很高,单台车的成本就需要1.2-2.5万元——宝来和高尔夫的价钱一直这么贵,很大原因就在于此。
简单地以钢板厚薄论英雄,显然是不合理的。只能说在同等条件下,采用厚钢板要比薄钢板安全性高一点。欧美车的安全性为什么好?看看车门就知道了。欧美车不仅仅是钢板厚,车门也厚,这样在同等规格的车身下,车内空间必然减少,所以欧洲车的空间、尤其是后排空间总被人诟病,如果中高级别车还要保证空间宽敞,就只能加长车身了,那就必然增加重量,重量增加则必然增加油耗。所以不懂车的人说日本车技术先进,省油,欧美车是油老虎,实在可笑透顶——造车讲究底蕴的,几十年的能比一百多年的强?如果真的技术先进,日本车就没必要跟廉价画等号了。
能不能鱼与熊掌(油耗和安全性)兼得呢?我认为价位在百万元以上的车绝对可以,但十几万元乃至更便宜的家用车则不可能做到——钱就这么多,里面好了外面就寒碜,外面好了里面就差,这无可避免。
2006-2-25 11:59
竹影屏湖
目前看来还是德国车比较适合咱们啊~~
2006-2-25 13:46
冰祁步
大头到底是虾米职业的
怎么都懂的哇
报社记者?特约评论人?
2006-2-25 15:19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i]冰祁步[/i]于2006-02-25, 13:46:02发表
大头到底是虾米职业的
怎么都懂的哇
报社记者?特约评论人? [/quote]
大学时候是职业游戏评论人、影评人、乐评人,还写球评,客串小说作者……写n个专栏
现在在媒体,打理汽车。依然是影评人和乐评人,不过专栏数减了一半。
哈哈
2006-4-1 15:22
大头笨笨
弄辆途安旅游去
[size=3]弄辆途安旅游去
对MPV的概念,最早来自于通用的GL8,这个吃油如喝水的怪兽坐起来却很舒服,宽宽敞敞的让我想起《龙猫》里面的龙猫巴士。尤其是第二排,身高1.8米的我可以把腿伸直,舒舒服服的睡一觉。
但我还是不太喜欢这个庞然大物,后来看到全顺,更是吃惊——这就是个大号面包嘛,不过心里也承认它的实用,一个企业有一辆这样的车,比几辆小车都好用。
后来途安上市,就是个大大的惊喜,它的概念是MPS,其实说到底还是MPV。途安的好处都在看不见的地方,开起来才知道,驾驶感觉让偏爱硬朗欧洲车的我不忍释手。
所以,每次买足彩时都做个白日梦:等俺中了五百万,就买些自己喜欢的车,不一定贵,但要开起来爽的,途安就是其中之一。
光买来还不行,还要大改特改。我的想法是只保留前排座椅,后排座位全部拆掉,做成榻榻米,摆个柜子,开着这车到处去玩,当然,作为公私两用的途安,不可能像SUV那样抗折腾,为车着想,短途游就好了。
至于买哪一款MPV,这个要详细说说——
很多朋友经常咨询我意见,问我买什么车好。我说很简单,买欧洲的老牌畅销车型,因为欧洲人做车的年头太长了,工艺的积淀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些车在质量上肯定不会错。另一方面,欧洲人的消费观念早已经到了实用消费的程度,不在乎面子,不会攀比,他们选择的车一定是性价比很高的家用车。
可以说我崇洋,但我觉得欧洲人的消费观念是值得学习的。中国人在置业方面总是很浪费,可以因为面子借钱去装修、买几十万的行政房车当成家用车,却毫不考虑成本,不考虑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许多欧洲家庭都有几辆车,MPV被称作“家庭的第二辆车”,对于一部分慢慢开始考虑第二辆车的中国家庭来说,效仿一下也没有错,毕竟,最初买的初级家用车只是代步工具,但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的东西多了,第二辆车就要考虑多用途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MPV进入家庭的时间越来越近了。[/size]
2006-4-1 15:37
大头笨笨
久未填坑,实在不好意思阿。呵呵
2006-4-1 15:59
小乐乐
[quote]原帖由 [i]大头笨笨[/i] 于 2006-4-1 15:37 发表
久未填坑,实在不好意思阿。呵呵 [/quote]
呵呵,大头兄客气了,所谓“慢工出细活”嘛!:lol:
2006-4-2 11:58
马岱
看来楼主对大众情有独衷啊,而大众在我的心中却是恶的不能再恶了,中国的汽车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大众功不可莫。记得曾经有人问竺延风,你的车为什么卖这么贵?他回答,我有多少多少员工,需要多少利润,这倒也是实情,怎么能指望商家发慈悲呢。
如今总算有了很多其他车,把这个价格降下来了。
2006-4-2 23:09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6-4-2 11:58 发表
看来楼主对大众情有独衷啊,而大众在我的心中却是恶的不能再恶了,中国的汽车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大众功不可莫。记得曾经有人问竺延风,你的车为什么卖这么贵?他回答,我有多少多少员工,需要多少利润,这倒也是实 ... [/quote]
:rolleyes:我倒是从来不在意价格,呵呵,车好开就行,驾驶乐趣最重要,钱反正都是要花的。
至于价格,现在整体虽然降下来了,但日本车的价格水分还是让我很讨厌呢。
2006-4-3 01:48
逐鹿苍狼
好久没见苯苯的车评了,催催。
苯苯说得很对,在欧洲,人们只为实用性而买车。在英国,我见过最到的家用车品牌是福特,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好保养,修理点遍布全英大街小巷。
感叹一下,这里日本跑车很多,都是中国留学生的。
2006-4-3 09:29
寂寞空手道
报告笨笨老兄,在你的影响下,我终于放弃了日、韩车,转而买了一辆Polo,1.6手动舒适型的两厢车,这两天正磨合呢,感觉的确很爽,比我原来借的那个羚羊1300好多了。不过还要感谢羚羊,没有它,我开Polo不会一上来就那么稳,那爱车可就遭罪了。呵呵:lol:
2006-4-3 09:45
马岱
要说价格水分,那是大家都有,中国的引进车型还没有价格低于国外价格的,即使有也是减了很多配置。
对于一辆车来说,好坏当然要相对于价格来评论,买车跟买别的东西一样,什么样的价格只能买什么样的档次。
记得有的故事,福特刚出一款车型之后,批评声音很多,不是这不好就是那不好,但是当福特决定大幅降价之后,所有的批评声音都消失了,大家所做的事情就是赶快去购买。
就象楼主说的高尔夫,为什么推出这么久就销量平平,主要还是价格在作怪,在欧洲是平民车,但了中国就成了贵族车了。十四、五万的价格,跟人家十、十一万的价格差距太远(福美来、伊兰特、赛拉图),这样的价格都可以买一些B级车了。
2006-4-3 13:43
寂寞空手道
马岱兄所言不错。
其实买车在中国还是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毕竟一出手就是几万、十几万,并非千儿八百的可以乱花。所以个人的偏好在买车的过程当中其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影响因子。德国车(其实说大众更准确)十几年来一直处于垄断的地位,所以在消费者需求方面下的工夫很少。近几年来被其他厂商围追堵截,才开始注意起这些方面来。竞争的最大受益者是消费者,所以,让竞争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不聊了,得赶紧上班去,不然让别人把我给竞争下去了,可就完了。呵呵!:lol:
2006-4-5 17:14
大头笨笨
[quote]原帖由 [i]马岱[/i] 于 2006-4-3 09:45 发表
要说价格水分,那是大家都有,中国的引进车型还没有价格低于国外价格的,即使有也是减了很多配置。
对于一辆车来说,好坏当然要相对于价格来评论,买车跟买别的东西一样,什么样的价格只能买什么样的档次。
... [/quote]
:rolleyes:中国市场还是看价格的因素比较多,那是生活水平的问题了。
不过对于价格水分,小日本做得过分些,安全配置减得太多。
:rolleyes: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