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求教,关于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理解


2006-1-16 17:01 ptcn
前些时间看到网上一个文章说,对孔子这句话的断读历来争议不绝,但由于近年出土的竹简上的内容,使这句话的含义得到了澄清。但究竟使如何澄清的,该文却卖关子不说。

各位有谁知道吗?

2006-1-16 21:19 实干司马
我转一个新儒家对这句话的辩护,谨供参考,尽管我极不同意这种诡辩。

作者:云尘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语出自《论语·泰伯》,是孔子所说。人们常有的理解错误是,把此语看作是孔子在宣传“愚民思想”,认为孔子是让百姓只管听从、服从,而不能让百姓知道大道,因此不符合现在所谓的“民主”思想。今人常为了与民主思想相一致而改变原来的解说,但这样一来,却不符合中国文化精神了。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说:“民性皆善,故可使由。民性不皆明,有智在中人以下者,故有不可使知者。若在上者每事于使民由之之前,必先家喻户晓,日用力于语言文字,以务使之知,不惟无效,抑且离析其耳目,荡惑其心思,而天下从此多故。即论教化,诗与礼乐,让在使由。由之而不知,自然而深入,终自可知。不由而使知,知终不真,而相率为欺伪。……近人疑《论语》此章谓孔子主愚民便专制,此亦孔子所以有不可使知之慨叹欤!”假如我们换一种说法:要告诉普通百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他们可能还能接受;如果要让普通百姓都知道某事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恐怕就不是百姓所能理解的了。请大家静下心来,看看现实生活之中是否如此,也 就知道了,如果还不知道,那么,只能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了。
   
    民众是指哪些人?是指没有从政的人,这些人绝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他们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也不可能都去学习从政,所以,只要知道具体的礼乐,知道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正人君子,如何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已经非常好了。要让大家都知道大道,那是不可能的,最好还是使民众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一旦民众之中有人本来就有德有才,或者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而德才兼备了,那么,他们就可以通过正规的途径参与国家政治管理。这些人不仅要知道具体的礼乐,而且要知道制订礼乐的根本原则,以便能够知道变通却又不违背大道。只有知道礼乐根本原则的官员,才能真正为民众负责、为民族负责,不至于虐民害物、贪图私利。只有知道礼乐根本原则的官员,才能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尊重民众的呼声,不偏听偏信,不把个人好恶强加于民众。

2006-1-17 03:33 气流
不是还有人说这句是断句问题嘛,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支持的话就领导他们,不支持的话就教育他们)

2006-1-17 08:40 apes
这句话太值得批判了,我也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举个例子:
两晋16国时期,后燕慕容氏由于连年与北魏征战,再加上内政治理不善,导致国内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后燕国内的百姓和奴隶不满情绪高涨,随时有可能发生变乱。
于是后燕王慕容垂打算对民众采取安抚政策,对民众小以利害,宣传一下慕容氏的政策意图,但这时有个王爷好像是慕容农,却对慕容垂说了孔老二的这句话,认为老百姓愚昧无知,跟她们说了他们也不懂,建议对百姓和奴隶采取更为严酷的高压政策。于是慕容垂放弃了安抚政策,转而实行高压政策。
     没过多久,丁零族奴隶便揭竿而起,而且还硬是在后燕的地盘上建立了短期政权翟魏,慕容氏花了1年的时间才灭了翟魏,使后燕元气大伤。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孔老二的这句话已经被后人所曲解,而且还会对统治阶级的统治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2006-1-17 14:09 天山一剑仙
钱穆公说的还是不错。

还有“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以乐成”/“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实际的执政经验。

2006-1-17 14:35 ptcn
古代人由于不用标点,写下来的话真是怎么解释都成。

2006-1-17 18:59 厚德载物
也可以去参考一下南怀谨先生《论语别裁》中的解法.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