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天台智顗判教思想考辩


2006-1-15 09:24 适之
天台智顗判教思想考辩

[color=blue][size=4]天台智顗判教思想考辩[/size][/color]

[[i] 本帖最后由 适之 于 2006-4-3 13:47 编辑 [/i]]

2006-1-15 09:26 适之
注释:


(1)刘虬是南齐时的隐士,其著作《无量义经序》现存。另外,其编篡之《法华经疏》已亡佚,但吉藏的《法华经疏》中多处引用其书。

(2)潘桂明、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中说:“智顗判教的根本意图,是要在全面调整和合理安排各种佛教经典的同时,突出《法华经》的崇高地位。”(第186页)通过判教,最终还是日人安藤俊雄《天台学——根本思想及展开》(台北慧炬出版社,1998年版)中说:完全法华至上主义的判教体系的彻底完成还必须有待于智顗的努力。“智顗拒斥北方地论系的华严至上说和南方涅槃系的涅槃至上说,以新的法华至上说作为学说的基础。以江北慧思教学为萌芽的法华至上主义。可以看到随着天台判教的完成在江南开花结果了”。(第58页)

(3)慧观是鸠摩罗什弟子,其《法华宗要序》现存。

(4)慧观将全部佛经分为“顿教”与“渐教”两大类,判《华严经》为顿教,又将渐教分作次第五时,即三乘别教(《阿含经》)、三乘通教(《般若经》)、抑扬教(《维摩经》)、同归教(《华严经》)、常住教(《涅槃经》)。

(5)据《法华玄义》卷第十上(《大正藏》卷三三,80/a—b),僧旻曾用四时判教;而使用五时判教的,除梁代三大法师开善寺智藏(458~522)、莊严寺僧旻(467~527)、光宅寺法云(476~529)外,还列举了定林寺僧柔(431~494)、慧次(434~490)。

(6)《四教义》卷一,见《大正藏》卷四六,150a—b。

(7)同上书。

(8)智顗关于止观学的著作有四部,分别是《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修可止观坐禅法要》、《六妙法门》、《摩诃止观》。智顗认止观实修的三个阶段是渐次、不止、圆顿。

(9)参见田村芳朗:《天台法华之哲理》,《天台思想》,《世界佛教名著译丛》第60册,华宇出版社,佛历2531年9月初版。

(10)对慧观五时判教的批判,仅有梁武帝《注解大品序》(《出三藏记集》卷八所收,《大正藏》卷五五,53c—54c)中部分涉及。

(11)参见《法华玄义》卷第一下,《大正藏》卷三三,691b—692c。

(12)此处所据是现存《法华玄义》中关于法云的若干处解释。详见《法华玄义》卷四上,《大正藏》卷三三,718a。

(13)法云是南北朝五时判教的信奉者,坚持认为《法华经》不如《涅槃经》。

(14)参见《法华玄义》卷四上,《大正藏》卷三三,719c。

(15)参见《法华玄义》卷一上,《大正藏》卷三三,682b。

(16)关于这一论断与湛然的相关主张,详见池田参鲁《关于湛然成立的五时八教论》、《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24卷第1号,1995年12月。此外,收入《中华佛学学报》第13期,2000年,281页。

(17)参见《教观纲宗》,《大正藏》卷四六,564a。

(18) 参见《法华玄义》卷四上,《大正藏》卷三三,719b——c。

2006-1-15 19:52 恨地无环
好文好文 虽然衲子于佛教发展史不过粗知大略
但智顗五时之解正印翠微和尚竹高竹低之喻
乃见性之说

门大人不在 衲子且先加荐

2006-1-17 09:27 适之
智顗的判教思想,历来是遭了误会,这回算是“还他一个清白”吧。

胡博士十分推崇明代哲学家吕新吾的一句话:“为人辨冤白谤,是第一天理。”作人作事,均应如此。

2006-1-24 23:32 门清
去荐加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台智顗判教思想考辩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