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史海撷趣录


2006-1-27 12:08 白马银枪孙伯符
[size=3][color=red]令子偿命[/size][/color]
出处:《汉书·王莽传》
原文:
[color=green]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自杀。[/color]
译文:(白马银枪孙伯符)
[color=blue]王莽的中子杀死了一个奴婢,王莽痛骂儿子,逼令儿子自杀偿命。[/color]
评论:(白马银枪孙伯符)
[color=red]奸雄手段大致如此。[/color]

2006-1-27 12:16 白马银枪孙伯符
[size=3][color=red]哭出来的官[/size][/color]
出处:《汉书·王莽传》
原文:
[color=blue]莽自知败,乃率群臣至南郊,陈其符命本末,仰天曰:“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殄灭众贼?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诛臣莽!”因搏心大哭,气尽,伏而叩头。又作告天策,自陈功劳,千余言。诸生小民会旦夕哭,为设飧粥,甚悲哀及能诵策文者除以为郎,至五千余人。[/color]
译文:(白马银枪孙伯符)
[color=green]王莽知道自己要完蛋了,就领着群臣到南郊,央告苍天说:“皇天既然把天命给了我,为什么不把他们灭掉?即使上天不宠爱我了,就请现在把我劈死吧!”他大哭起来,哭的气接不上,只好磕头。又自己写自己的功劳,仰告上天。官吏和百姓都仰天大哭。老百姓来哭的,拱给饭食。哭的悲惨者,就封为郎。因此被任命为郎的有5000多人。[/color]
评论:(白马银枪孙伯符)
[color=red]哭能为郎,古今奇闻。王莽倒行逆施,竟如此选拔官员,上天岂能助他?[/color]

2006-1-27 12:32 白马银枪孙伯符
[size=3][color=red]李商隐取名[/size][/color]
出处:《蔡宽夫诗话》
原文:
[color=blue]谓我死得为尔子足矣。……义山生子,遂以白老字之。[/color]
译文:(白马银枪孙伯符)
[color=green]白居易有一回对李商隐说:“我死后投胎当你的儿子就足够了。”白居易去世后,李商隐喜得一子,给他取了个小名叫“白老”。[/color]
评论:(白马银枪孙伯符)
[color=red]这在唐文人逸事中,可谓是最有趣的之一了。好友之死竟如此被李商隐幽默的视为“投胎”,真不得不佩服他的豁达。[/color]

注:《蔡宽夫诗话》原文因时代久远,严重残缺。译文是根据上下文的蛛丝马迹推断出来的。

2006-1-28 06:06 慕容九九
杨士琦是袁世凯的幕僚。一直帮袁世凯搞运动亲贵,联络政治伙伴,是袁的智囊。荣禄死后,进京帮助袁世凯联络庆亲王、李连英都是杨士琦之功。然而杨士琦虽然做的是不可见人的勾当,其人品在私下里却十分正直,而且满腹经纶、风度翩翩。善于笼络人的他其实并不喜欢社交,袁的手下聚会时,杨士琦一般都找借口开脱。

幕僚其实一般做的都是肮脏的政治交易,但是人家却说很俗的事经过杨的手就变得有品位了。

评价:高人啊~~~~~~~~~~~~~~

2006-1-28 13:20 大雄GG
[quote]原帖由[i]偷心猎人[/i]于2006-01-08, 1:21:49发表
我报名参加

[size=3]画蛇添足[/size]

原文:出自《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

[color=green]维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经众死於洮水者以万计。翼曰:“可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维大怒,曰:“为蛇画足。”维竟围经於狄道,城不能克。[/color]

译文:(偷心猎人)

[color=blue]姜维率军到狄道,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的部队战死于洮水的有一万多人。张翼对姜维说:“战斗可以停止了,不宜再向前进攻,如果继续进攻可能葬送已经取得的辉煌功劳。”姜维大怒,说:“你这是画蛇添足。”姜维终于把王经包围在狄道,但始终没有攻破城池。[/color]

评论:(偷心猎人)

[color=red]先补充一点,最后姜维不仅没有攻破狄道,还被邓艾大败于段谷。姜维可以不同意张翼的建议,可理由偏偏说“为蛇添足”,结果正是自己的冒进,使先前的胜利化为乌有。“为蛇添足”用到他自己身上再合适不过。[/color] [/quote]
姜维本来就是说自己要“画蛇添足”,不是说张翼

2006-1-28 14:37 偷心猎人
[quote]原帖由[i]大雄GG[/i]于2006-01-28, 13:20:23发表
[quote]原帖由[i]偷心猎人[/i]于2006-01-08, 1:21:49发表
我报名参加

[size=3]画蛇添足[/size]

原文:出自《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

[color=green]维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经众死於洮水者以万计。翼曰:“可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维大怒,曰:“为蛇画足。”维竟围经於狄道,城不能克。[/color]

译文:(偷心猎人)

[color=blue]姜维率军到狄道,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的部队战死于洮水的有一万多人。张翼对姜维说:“战斗可以停止了,不宜再向前进攻,如果继续进攻可能葬送已经取得的辉煌功劳。”姜维大怒,说:“你这是画蛇添足。”姜维终于把王经包围在狄道,但始终没有攻破城池。[/color]

评论:(偷心猎人)

[color=red]先补充一点,最后姜维不仅没有攻破狄道,还被邓艾大败于段谷。姜维可以不同意张翼的建议,可理由偏偏说“为蛇添足”,结果正是自己的冒进,使先前的胜利化为乌有。“为蛇添足”用到他自己身上再合适不过。[/color] [/quote]
姜维本来就是说自己要“画蛇添足”,不是说张翼 [/quote]
[size=3]你这种解释相当有搞笑成分。[/size]

2006-1-28 18:58 蓝纱枫
臣子之直、帝王之容


出处:《晋书.刘毅传》


原文:
[color=green](晋武帝)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color]

译文(蓝纱枫):
[color=blue]晋武帝司马炎曾问刘毅:“您认为我能跟汉朝的哪位皇帝相比呢?”刘毅回答:“陛下就是可以跟汉桓帝、汉灵帝这样的昏君相比而已。”司马炎说:“我虽然品德没有古人那么好,但仍然约束自己认真执政。又平定了东吴贼寇,使天下统一。您拿我来比汉桓帝、汉灵帝,太过分了!”刘毅回答:“汉桓帝、汉灵帝虽然公开卖官,但是收到的钱还是归入国库。而陛下公开卖官,收到的钱则被陛下中饱私囊。以这一方面来对比,陛下连汉桓帝、汉灵帝这样的昏君都不如。”司马炎大笑说:“汉桓帝、汉灵帝那个时代,朝廷哪里能听到这种直臣的声音?现今有您这样的直臣,就说明现今不能和汉桓帝、汉灵帝那个时代对比啊。”[/color]

评论(蓝纱枫):
[color=red]刘毅的质直、司马炎的宏略大度,展现出难得的一幕。[/color]

2006-2-4 14:31 广成子
[quote]原帖由[i]慕容九九[/i]于2006-01-28, 6:06:44发表
杨士琦是袁世凯的幕僚。一直帮袁世凯搞运动亲贵,联络政治伙伴,是袁的智囊。荣禄死后,进京帮助袁世凯联络庆亲王、李连英都是杨士琦之功。然而杨士琦虽然做的是不可见人的勾当,其人品在私下里却十分正直,而且满腹经纶、风度翩翩。善于笼络人的他其实并不喜欢社交,袁的手下聚会时,杨士琦一般都找借口开脱。

幕僚其实一般做的都是肮脏的政治交易,但是人家却说很俗的事经过杨的手就变得有品位了。

评价:高人啊~~~~~~~~~~~~~~ [/quote]
禁片〈走向共和〉里袁公慧眼提拔杨士琦的情节……

2006-2-4 15:17 桓大司马
[b][font=Courier][size=4][color=purple]荒唐[/size][/color][/font][/b]

[size=3]换妻俱乐部[/size]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魏纪五》
[color=green]时有诏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听以生口自赎,又简选其有姿首者内之掖庭。太子舍人沛国张茂上书谏曰:“陛下,天之子也,百姓吏民,亦陛下子也,今夺彼以与此,亦无以异于夺兄之妻妻弟也,于父母之恩偏矣。又,诏书得以生口年纪、颜色与妻相当者自代,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贳,贵买生口以赎其妻;县官以配士为名而实内之掖庭,其丑恶乃出与士。得妇者未必喜而失妻者必有忧,或穷或愁,皆不得志。”[/color]

译文:
[color=blue]当时,有诏书命令搜括强取天下仕女,已经嫁给下级官吏和平民为妻的,一律改嫁给出征兵士,允许以相当数目的牛马牲畜赎回。还选拔其中更美貌的送到皇宫。太子舍人沛国人张茂上书直言劝谏:“陛下是上天之子,小吏、平民也是陛下之子。如今夺取那个给予这个,也和夺兄之妻嫁给弟弟没什么区别,作为父母来说,就是有所偏爱了。还有,诏书说可以用年龄、毛色与妻子价值相当的马牛牲畜代替,所以富家则倾家荡产,穷人则典当借债,用昂贵的价钱买来牲畜以赎回他的妻子。朝廷以配妻给出征战士为名义而实际上是送到皇宫,色衰丑陋的才配给士兵。这样,配到妻子的人未必高兴,而失去妻子的人必定忧伤,或者穷困或者忧愁,都不如愿。一个拥有天下而得不到万民欢心的君王,很少有不陷于危险的。”[/color]

评论:
[color=red]不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换妻俱乐部不[/color]

2006-2-4 15:33 桓大司马
[b][font=Courier][size=4][color=purple]荒唐[/size][/color][/font][/b]

[size=3]昏君之言[/size]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晋纪二》
[color=green]吴主以会稽张俶多所谮白,甚见宠任,累迁司直中郎将,封侯。其父为山阴县卒,知俶不良,上表曰:“若用为司直,有罪乞不从坐。”吴主许之。俶表置弹曲二十人,专纠司不法,于是吏民各经爱憎互相告讦,狱犴盈溢,上下嚣然。俶大为奸利,骄奢暴横,事发,父子皆车裂。[/color]

译文:
[color=blue]会稽人张俶经常在吴主面前搬弄口舌,诬陷别人,因而深受吴主宠爱信任,被多次升迁,任司直中郎将,还被封为侯。张俶的父亲在山阴县当差,知道张俶不是善良之辈,就上表说:“如果任用张俶为司直,我请求,他犯了罪不要牵连到我。”吴主答应了他。张俶上表,设置弹曲二十人,专门负责举报检查种种不法行为。于是官吏百姓各自凭自己的好恶互相告发检举,一时间监狱里人满为患,上上下下,人人惶恐不安。而张俶却借机为自己在谋私利,骄奢专横。后来张的罪恶暴露出来,他父亲和他都遭受车裂的酷刑。[/color]

评论:
[color=red]昏君之言,大抵如此。[/color]

2006-2-4 15:55 桓大司马
[b][font=Courier][size=4][color=purple]荒唐[/size][/color][/font][/b]

[size=3]使坐针毡[/size]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晋纪五》
[color=green]太子幼有令名,及长,不好学,惟与左右嬉戏,贾后复使黄门辈诱之为奢靡威虐。由是名誉浸灭,骄慢益彰,……中舍人杜锡,恐太子不得安其位,每尽忠谏,劝太子修德业,保令名,言辞恳切。太子患之,置针著锡常所坐毡中,刺之流血。锡,预之子也。[/color]

译文:
[color=blue]子年幼时有好的名声,长大后却不喜欢学习,只知道与周围的人嬉笑玩耍,贾皇后又让宦官之类人引诱他,使他变得奢侈挥霍又骄横暴虐。因此太子的声誉与日俱下,而骄横傲慢却日益突出,……中舍人杜锡,担心太子的地位不稳定,经常尽心尽意地劝谏,规劝太子修习有关德行品性的功业,维护好的名声,言辞恳切。太子反倒怨恨杜锡,把针放在杜锡经常坐 的毡子中,杜锡被针扎得流血。杜锡是杜预的儿子。[/color]

评论:
[color=red]愍怀太子虽为贾后所陷,盖亦自取废亡也。[/color]

2006-2-4 16:08 桓大司马
[b][font=Courier][size=4][color=purple]荒唐[/size][/color][/font][/b]

[size=3]不违父训[/size]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二》
[color=green]六月,丙子,秦主健寝疾。……甲申,健引太师鱼遵、丞相雷弱儿、太傅毛贵、司空王堕、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右仆射段纯、吏部尚书辛牢等受遗诏辅政。健谓太子生曰:“六夷酋帅及大臣执权者,若不从汝命,宜渐除之。”……丙戌,太子生即位,大赦,改元寿光。群臣奏曰:“未逾年而改元,非礼也。”生怒,穷推议主,得右仆射段纯,杀之。……中书监胡文、中书令王鱼言于生曰:“比有星孛于大角,荧惑入东井。大角,帝坐;东井,秦分;于占不出三年,国有大丧,大臣戮死;愿陛下修德以禳之!”生曰:“皇后与朕对临天下,可以应大丧矣。毛太傅、梁车骑、梁仆射受遗辅政,可以应大臣矣。”九月,生杀梁后及毛贵、梁楞、梁安。贵,后之舅也。……秦丞相雷弱儿性刚直,以赵韶、董荣乱政,每公言于朝,见之常切齿。韶、荣谮之于秦主生,生杀弱儿及其九子、二十七孙。于是诸羌皆有离心。……秦司空王堕性刚峻,右仆射董荣、侍中强国皆以佞幸进,随疾之如雠,每朝,见荣未尝与之言。或谓堕曰:“董君贵幸无比,公宜小降意接之。”堕曰:“董龙是何鸡狗,而令国士与之言乎!”会有天变,荣与强国言于秦主生曰:“今天谴甚重,宜以贵臣应之。”生曰:“贵臣惟有大司马及司空耳。”荣曰:“大司马国之懿亲,不可杀也。”乃杀王堕。……壬戌,生宴群臣于太极殿,以尚书令辛牢为酒监,酒酣,生怒曰:“何不强人酒而犹有坐者!”引弓射牢,杀之。……秦主生梦大鱼食蒲,又长安谣曰:“东海大鱼化为龙,男皆为王女为公。”生乃诛太师、录尚书事、广宁公鱼遵并其七子、十孙。[/color]

译文:
[color=blue]六月,丙子(初六),前秦国主苻健患病,卧床不起。……甲申(十四日),苻健召唤太师鱼遵、丞相雷弱儿、太傅毛贵、司空王堕、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右仆射段纯、吏部尚书辛牢等人前来接受遗诏辅佐朝政。苻健对太子苻生说:“六夷酋长将帅以及大臣中握有权力的人,如果不听从你的命令,就应该逐渐把他除掉。”……丙戌(十六日),太子苻生即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寿光。群臣上奏说:“即位不满一年就改年号,不合乎古礼。”苻生很愤怒,于是就深入追查提议的主谋,查到了右仆射段纯,杀掉了他。……中书监胡文、中书令王鱼对苻生进言说:“近来异星划过大角星座,火星进入井宿。大角,是帝王的星座;井宿,则是前秦国分野。经过占卜,不出三年国家就会出现帝王、皇后死亡,大臣被杀的事情。愿陛下修行德性以避免丧乱的出现!”苻生说:“皇后和朕一起统治天下,可以应验大丧的出现。太傅毛贵、车骑将军梁楞、左仆射梁安接受遗诏辅佐朝政,可以应验大臣的结局。”九月,苻生便杀掉了皇后梁氏以及毛贵、梁楞、梁安。毛贵是皇后的舅舅。……前秦丞相雷弱儿性格刚烈耿直,因为赵韶、董荣败坏朝政,他经常在朝廷公开议论,看见这两人就咬牙切齿。赵韶、董荣便向前秦国主苻生进谗言诬陷雷弱儿。苻生于是杀掉了雷弱儿及其九个儿子、二十七个孙子。……前秦司空王堕性格刚峻,右仆射董荣、侍中强国都是靠着谄媚得宠而得到提升重用,王堕恨之如仇,每次上朝,见到董荣都不和他搭话。有人对王堕说:“董君显贵宠幸,无与伦比,您应该稍微抑制一点心意,和他接触。”王堕说:“董荣是什么样的鸡狗之徒,而让国中的贤杰人士和他搭话呢!”恰巧这时天象有变故,董荣与强国便向前秦国主苻生进言说:“如今上天的谴责非常严重,应该以显贵的大臣去应接谴责。”苻生说:“显贵的大臣只有大司马和司空而已。”董荣说:“大司马苻安是王室的至亲,不能杀。”于是就杀了王堕。……壬戌(疑误),苻生在太极殿宴请群臣,让尚书令辛牢做掌酒官,正喝到尽兴时,苻生愤怒地说:“为什么不让人们尽力去喝而还有坐着的!”说着就拉开弓箭射死了辛牢。……前秦国主苻生梦见大鱼吃蒲草,另外长安城里也有谣谚说:“东海大鱼化为龙,男皆为王女为公。”苻生于是就杀掉了太师、录尚书事、广宁公鱼遵以及他的七个儿子、十个孙子。[/color]

评论:
[color=red]司马光曰:“顾命大臣,所以辅导嗣子,为之羽翼也。为之羽翼而教使翦之,能无毙乎!知其不忠,则勿任而已矣;任以大柄,又从而猜之,鲜有不召乱者也。”苻健教之于前,苻生悉行之于后,生可谓不违父训者矣。[/color]

2006-2-4 16:19 右文
苻健那话本来也没啥错,顾命大臣不可不防。。

2006-2-4 16:21 右文
晋惠帝太子乃典型“神童”,年幼时聪慧,长大来草包一个。。

2006-2-4 16:21 桓大司马
[b][font=Courier][size=4][color=purple]趣味[/size][/color][/font][/b]

[size=3]死不改口[/size]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五》
[color=green]泰山贼王始聚众数万,自称太平皇帝,署置公卿;南燕桂林王镇讨禽之。临刑,或问其父及兄弟安在,始曰:“太上皇蒙尘于外,征东、征西为乱兵所害。”其妻怒之曰:“君正坐此口,奈何尚尔!”始曰:“皇后不知,自古岂有不亡之国!朕则崩矣,终不改号!”[/color]

译文:
[color=blue]泰山贼寇王始聚集了几万人,自称太平皇帝,任命手下为三公、九卿等官;南燕的桂林王慕容镇讨伐他并将他擒住。王始要被杀的时候,有人问他他父亲和兄弟在哪里,王始说:“太上皇在外面颠沛流离,征东将军、征西将军被乱兵杀害了。”他妻子怒道:“你被杀都是因为你这张嘴,怎么到现在还这样逞快!”王始说:“皇后你不知道,从古代以来哪有不灭亡的国家呢!朕即使要驾崩了,也不改变自己的名号!”[/color]

评论:
[color=red]此乃有为帝癖者。[/color]

2006-2-4 16:31 右文
曰:“太上皇蒙尘于外,征东、征西为乱兵所害。”加一句“庙号,谥号待拟”

2006-2-4 16:33 桓大司马
[b][font=Courier][size=4][color=purple]荒唐[/size][/color][/font][/b]

[size=3]如此高士[/size]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五》
[color=green]冬,十月,楚王玄上表请归籓,……又以前世皆有隐士,耻于己时独无,求得西朝隐士安定皇甫谧六世孙希之,给其资用,使隐居山林;征为著作郎,使希之固辞不就,然后下诏旌礼,号曰高士。时人谓之“充隐。”[/color]

译文:
[color=blue]冬天,十月,楚王桓玄给皇帝上表请求回到藩镇,……桓玄又因为以前都有隐士,以自己的时代没有隐士为耻辱,访求得西晋隐士安定人皇甫谧的六世子孙皇甫希之,使他吃的和用的充足,让他隐居在山林之间;桓玄假装征他做著作郎,让他坚持推辞不来,然后让皇帝下诏书旌表礼敬他,称他为高士。当时人说皇甫希之是“冒充的隐士”。[/color]

评论:
[color=red]皇甫希之颇类张铁生辈,乃知古今之变诚微矣。[/color]

2006-2-4 16:33 广成子
[quote]原帖由[i]右文[/i]于2006-02-04, 16:21:02发表
晋惠帝太子乃典型“神童”,年幼时聪慧,长大来草包一个。。  [/quote]
你指的是不是那位小时候提醒祖父不要在明处观火的惠帝太子?他不是被贾后害死了么,跟本未尝长大……

2006-2-4 16:35 右文
愍怀太子死时可二十好几了。。

2006-2-4 16:35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广成子[/i]于2006-02-04, 16:33:46发表
你指的是不是那位小时候提醒祖父不要在明处观火的惠帝太子?他不是被贾后害死了么,跟本未尝长大…… [/quote]
是长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被贾后害死的

2006-2-4 16:42 桓大司马
[b][font=Courier][size=4][color=purple]荒唐[/size][/color][/font][/b]

[size=3]文过饰非[/size]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五》
[color=green](桓)玄于道自作《起居注》,叙讨刘裕事,自谓经略举无遗策,诸军违节度,以致奔败。专覃思著述,不暇与群下议时事。《起居注》既成,宣示远近。[/color]

译文:
[color=blue]桓玄在路上自己写《起居注》,叙述讨伐刘裕的事件,说自己的措施没有任何失策,是各支军队违背了自己的命令,才导致失败。(桓玄)在路上费尽心思写作,没有空闲跟部下讨论当时的军政大事。《起居注》写成以后,桓玄把它拿给远近的人看。[/color]

评论:
[color=red]正德、雍正、乾隆辈,或学桓玄。[/color]

2006-2-4 16:48 桓大司马
[b][font=Courier][size=4][color=purple]趣味[/size][/color][/font][/b]

[size=3]禽兽盈朝[/size]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五》
[color=green]魏主珪临昭阳殿改补百官,……其官名多不用汉、魏之旧,仿上古龙官、鸟官,谓诸曹之使为凫鸭,取其飞之迅疾也;谓候官伺察者为白鹭,取其延颈远望也;馀皆类此。[/color]

译文:
[color=blue]北魏皇帝拓拔珪到昭阳殿改封官员,……北魏官名多数不使用汉、魏的官名,而是模仿上古的龙官、鸟官等,称各曹使者为凫鸭,取凫鸭飞得快的意思;称监察官为白鹭,取白鹭伸长脖子望得远的意思;其他官名,也跟这些类似。[/color]

评论:
[color=red]北魏可谓禽兽盈朝。[/color]

2006-2-4 16:58 桓大司马
[b][font=Courier][size=4][color=purple]趣味[/size][/color][/font][/b]

[size=3]舅殊不及夏侯色[/size]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宋纪三十五》
[color=green](范)晔在狱为诗曰:“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晔本意谓入狱即死,而上穷治其狱,遂经二旬,晔更有生望。狱吏戏之曰:“外传詹事或当长系。”晔闻之,惊喜。综、熙先笑之曰:“詹事畴昔攘袂嗔目,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今扰攘纷纭,畏死乃尔!设令赐以性命,人臣图主,何颜可以生存!”
十二月,乙未,晔、综、熙先及其子弟、党与皆伏诛。晔母至市,涕泣责晔,以手击晔颈,晔颜色不怍;妹及妓妾来别,晔悲涕流涟。综曰:“舅殊不及夏侯色。”晔收泪而止。[/color]

译文:
[color=blue]范晔在狱中作诗说:“虽不像嵇康被杀时索琴而弹,却可以像夏侯玄临刑时面不改色。”范晔本来以为自己入狱当天就会被处死,可是,文帝却在彻底追查这一案件,过了二十天没有什么动静,范晔又有了生的希望。狱吏嘲弄他说:“外边传说太子詹事有可能被长期囚禁狱中。”范晔听后,惊喜交加。谢综、孔熙先笑话他说:“詹事范晔当初是卷袖怒目、跃马驰骋,顾盼自如,自认为是一代豪杰。如今混乱纷纭,却怕死到了这种程度,即便皇上赐他不死,作为人臣而图谋皇上,他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呢?”
十二月,乙未(十一日),范晔、谢综、孔熙先和他们的儿子、兄弟及同党全部被杀。范晔的母亲赶到刑场,痛哭流涕责骂范晔,用手打范晔的脖子,范晔并未显出惭愧的样子,范晔的妹妹及妻妾歌妓们前来作别时,范晔却悲从心起,涕泪横流。谢综在一边说:“舅舅这样做可赶不上夏修玄那时的样子。”范晔于是又止住了泪水。[/color]

评论:
[color=red]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信然。[/color]

2006-2-4 17:05 右文
北魏未若北齐,魏但以禽兽名官,齐直以禽兽封官,有斗鸡开府鹰马郡君之类

2006-2-4 17:07 右文
范蔚宗雅擅自吹

2006-2-13 11:32 桓大司马
趣味

夏主教子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宋纪二》
夏主将废太子(王贵)而立少子酒泉公伦。(王贵)闻之,将兵七万北伐伦。伦将骑三万拒之,战于高平,伦败死。伦兄太原公昌将骑一万袭(王贵),杀之,并其众八万五千,归于统万。夏主大悦,立昌为太子。

译文:
夏王赫连勃勃,准备废黜太子赫连(王贵)而改立幼子酒泉公赫连伦。赫连(王贵)听到这个消息,立即率兵七万人北上进攻赫连伦。赫连伦率兵三万人迎击,双方在高平大战。赫连伦兵败身死。赫连伦的同胞兄、太原公赫连昌率骑兵一万人袭击赫连(王贵)的大军,斩杀赫连(王贵),收服了他的部众八万五千人,回到国都统万,夏王大喜,封赫连昌为太子。

评论:
真像《侠客行》里的雪山派啊,连平时练功都是真砍真杀,难怪武功进步快,雄霸西域了

2006-2-13 11:35 桓大司马
趣味

庾登之惧战

原文:出自《资治通鉴·宋纪二》
(谢)晦至江口,到彦之已至彭城洲,庾登之据巴陵,畏懦不敢进,会霖雨连日,参军刘和之曰:“彼此共有雨耳;檀征北寻至,东军方强,惟宜速战。”登之怯,使小将陈作大囊,贮茅悬于帆樯,云可以焚舰,用火宜须晴,以缓战期。晦然之,停军十五日。

译文:
谢晦抵达西江口,到彦之的军队已开进彭城洲。庾登之据守巴陵,胆怯畏缩,不敢前进。当时正值大雨连绵,数日不停,参军刘和之警告庾登之说:“我们遇雨,敌人也遇雨,征北将军檀道济的大军不久就要到了,官军实力正强,我们应该速战速决才好。”庾登之还是畏惧不敢战,却令手下的小军官陈,制造了一个大型口袋,装满茅草悬挂在桅杆之上,声称可以用来焚毁敌人的舰船。用火攻必须等到天晴,他用这个办法,延缓会战的日期,谢晦却同意了庾登之的做法,逗留了十五日。

评论:
这样削足适履的法子谢晦都信,怎能不败

2006-2-18 12:43 右文
马头将军还在啃通鉴哈

2006-2-25 11:27 曹仲德
当时,有诏书命令搜括强取天下仕女,已经嫁给下级官吏和平民为妻的,一律改嫁给出征兵士,允许以相当数目的牛马牲畜赎回。还选拔其中更美貌的送到皇宫。太子舍人沛国人张茂上书直言劝谏:“陛下是上天之子,小吏、平民也是陛下之子。如今夺取那个给予这个,也和夺兄之妻嫁给弟弟没什么区别,作为父母来说,就是有所偏爱了。还有,诏书说可以用年龄、毛色与妻子价值相当的马牛牲畜代替,所以富家则倾家荡产,穷人则典当借债,用昂贵的价钱买来牲畜以赎回他的妻子。朝廷以配妻给出征战士为名义而实际上是送到皇宫,色衰丑陋的才配给士兵。这样,配到妻子的人未必高兴,而失去妻子的人必定忧伤,或者穷困或者忧愁,都不如愿。一个拥有天下而得不到万民欢心的君王,很少有不陷于危险的。”
-------------------------------------------------------------------------------------
这段翻译有个关键没理解清楚,即“士女”是指士家(兵户)的女儿,不应当翻作“仕女”,这个诏书的意思是,兵户的女儿,必须嫁给兵户,已经嫁给吏民的,也要录夺嫁兵户。

2006-2-25 11:31 桓大司马
[quote]原帖由[i]曹仲德[/i]于2006-02-25, 11:27:48发表
当时,有诏书命令搜括强取天下仕女,已经嫁给下级官吏和平民为妻的,一律改嫁给出征兵士,允许以相当数目的牛马牲畜赎回。还选拔其中更美貌的送到皇宫。太子舍人沛国人张茂上书直言劝谏:“陛下是上天之子,小吏、平民也是陛下之子。如今夺取那个给予这个,也和夺兄之妻嫁给弟弟没什么区别,作为父母来说,就是有所偏爱了。还有,诏书说可以用年龄、毛色与妻子价值相当的马牛牲畜代替,所以富家则倾家荡产,穷人则典当借债,用昂贵的价钱买来牲畜以赎回他的妻子。朝廷以配妻给出征战士为名义而实际上是送到皇宫,色衰丑陋的才配给士兵。这样,配到妻子的人未必高兴,而失去妻子的人必定忧伤,或者穷困或者忧愁,都不如愿。一个拥有天下而得不到万民欢心的君王,很少有不陷于危险的。”
-------------------------------------------------------------------------------------
这段翻译有个关键没理解清楚,即“士女”是指士家(兵户)的女儿,不应当翻作“仕女”,这个诏书的意思是,兵户的女儿,必须嫁给兵户,已经嫁给吏民的,也要录夺嫁兵户。 [/quote]
多谢仲德兄指点
我这是复制的一个网站的译文,不是我自己译的

另外他这里的“生口”,不知道是指人还是指牲畜

2006-2-25 11:34 曹仲德
指牲畜

2006-3-31 05:30 村夫
好帖豈能就此沉,再來一个《中山策》顶之


[size=3]司馬使赵[/size]

原文:出自《战国策 ‧ 中山策 ‧ 司馬憙使趙章 》

[color=green]司馬憙使趙,爲己求相中山。公孫弘陰知之。中山君出,司馬憙御,公孫弘參乘。弘曰:“爲人臣,招大國之威,以爲己求相,于君何如?”君曰:“吾食其肉,不以分人。”司馬憙頓首于軾曰:“臣自知死至矣!”君曰:“何也?”“臣抵罪。”君曰:“行,吾知之矣。”居頃之,趙使來,爲司馬憙求相。中山君大疑公孫弘,公孫弘走出。[/color]

译文:(村夫)

[color=blue]司马憙出使赵国,希望赵国為自己请求中山国相位,此事被公孙弘知道了。某日,公孙弘陪同中山国君外出,由司马憙駕車。公孙弘对中山国君说:“作為臣子,憑借大国的威势,為自己请求相位,对此事君上怎么评价呢?”中山国君说:“我將独自嚼食他的肉,不分外人。”话毕,司马憙在軾前下拜,说:“我知道自己死期到了。”中山国君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司马憙回答:“我实在是死罪。”中山国君说:“走吧,我知道了。”不久,有赵国使节前來為司马憙求取相位;中山国君对公孙弘的预先知道大為疑感,公孙弘因此離国出走。[/color]

评论:(村夫)

[color=red]害人之心不應有,縱然巧设机關,却难保适得其反;又中山君之嫉讒,实古今少有。[/color]

[color=purple]注:“臣抵罪”一句,未能确定為“臣愿贖罪”或“臣实死罪”,望识者正之。[/color]

2006-3-31 07:14 村夫
[size=3]苏子之智[/size]

原文:出自《战国策 ‧ 东周策 ‧ 东周欲为稻章 》

[color=green]東周欲爲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蘇子謂東周君曰:“臣請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見西周之君曰:“君之謀過矣!今不下水,所以富東周也。今其民皆種麥,無他種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爲下水,以病其所種。下水,東周必復種稻,種稻而復奪之。若是,則東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於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蘇子亦得兩國之金也。[/color]

译文:(村夫)

[color=blue]东周准备种稻,位處上游的西周却不放水,东周为此非常忧虑。苏子对东周国君说:“让我去请西周放水,好吗?”于是他就去了见西周国君,说:“君上的考虑错了,现在您不放水,那正正使东周富饒。他们现在都种麦子,不种其他作物,君上如果要害他们,不如现在就给他们放水,毁坏他们的庄稼。水一到,他们又必定会改种稻子,种稻子以后,再断掉水源。那么,就可使东周人民完全依赖西周,而听命于君上了。”西周国君赞同说:“就这么辦。”于是放水给东周。苏子由此得到了两国的赠金。[/color]

评论:(村夫)

[color=red]能“吃兩家茶礼”,看上去好像很风騷、很聪明,其实这是极不明智的,就如《伊索寓言》的蝙蝠。[/color]

[color=purple]哪位能讲一下何解有所谓东周、西周?
另,文中苏子為苏代否?[/color]

2006-3-31 12:58 右文
马头将军整的一些其实该引廿二史的,比如那个死不改口的,当引晋书载记 :lol:

[[i] 本帖最后由 右文 于 2006-3-31 12:59 编辑 [/i]]

2006-4-1 20:28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村夫[/i] 于 2006-3-31 07:14 发表
[size=3]苏子之智[/size]

哪位能讲一下何解有所谓东周、西周?[/quote]
这里不是朝代名,而是国家,当时有东周君、西周君和成周的王。顾名思义,西周就是指成周西边的,东周亦然。东周似乎是西周被分割的宗室去建立的,总之东周西周是相对于成周,都是很小的国家。

[[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6-4-1 20:31 编辑 [/i]]

2006-4-2 01:17 村夫
[quote]原帖由 [i]悼红狐[/i] 于 2006-4-1 20:28 发表

这里不是朝代名,而是国家,当时有东周君、西周君和成周的王。顾名思义,西周就是指成周西边的,东周亦然。东周似乎是西周被分割的宗室去建立的,总之东周西周是相对于成周,都是很小的国家。 [/quote]
那就是说那时的宗室称為成周?

2006-4-2 14:35 悼红狐
[quote]原帖由 [i]村夫[/i] 于 2006-4-2 01:17 发表

那就是说那时的宗室称為成周? [/quote]
周天子就是指成周的王嘛,东周君西周君不过是两个地方的君主,其实三座城是非常近的
当年我也被搞糊涂过,至今还不是理的特别顺:lol:

苏子指苏秦

[[i]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06-4-2 14:37 编辑 [/i]]

2006-4-2 18:32 右文
宗周是指鎬京,成周是指洛邑,九鼎所在.

2006-4-2 18:35 右文
[quote]原帖由 [i]村夫[/i] 于 2006-1-6 20:30 发表
魏晋时有个人(好像是魏晋),是誰忘记了,比这个还牛,發誓不踏新朝之土,在一輛车上终其一生。
[/quote]
这个应该是见于晋书,名字忘了,得翻下书:lol:

[[i] 本帖最后由 右文 于 2007-7-15 11:01 编辑 [/i]]

2007-7-14 20:47 张建昭
把这个顶上来,虽然没钱了,有兴趣的还可以继续顶。

2007-7-15 00:51 asky
我搜集了些民国的笑话,能不能贴。

2007-7-15 08:57 fengxv
很遗憾,不能。民国属于世界风云版。

2007-7-15 11:02 右文
[quote]原帖由 [i]右文[/i] 于 2006-4-2 18:35 发表

这个应该是见于晋书,名字忘了,得翻下书:lol: [/quote]
《晋书 列传第六十四 隐逸》:
      范粲,字承明,陈留外黄人,汉莱芜长丹之孙也。粲高亮贞正,有丹风,而博涉强记,学皆可师,远近请益者甚众,性不矜庄,而见之皆肃如也。魏时州府交辟,皆无所就。久之,乃应命为治中,转别驾,辟太尉掾、尚书郎,出为征西司马,所历职皆有声称。及宣帝辅政,迁武威太守。到郡,选良吏,立学校,劝农桑。是时戎夷颇侵疆场,粲明设防备,敌不敢犯,西域流通,无烽燧之警。又郡壤富实,珍玩充积,粲检制之,息其华侈。以母老罢官。郡既接近寇戎,粲又重镇辄去职,朝廷尤之,左迁乐涫令。
  顷之,转太宰从事中郎。遭母忧,以至孝称。服阙,复为太宰中郎。齐王芳被废,迁于金墉城,粲素服拜送,哀恸左右。时景帝辅政,召群官会议,粲又不到,朝廷以其时望,优容之。粲又称疾,阖门不出。于是特诏为侍中,持节使于雍州。[color=Red]粲因阳狂不言,寝所乘车,足不履地。[/color]子孙恆侍左右,至有婚宦大事,辄密谘焉。合者则色无变,不合则眠寝不安,妻子以此知其旨。
  武帝践阼,泰始中,粲同郡孙和时为太子中庶子,表荐粲,称其操行高洁,久婴疾病,可使郡县舆致京师,加以圣恩,赐其医药,若遂瘳除,必有益于政。乃诏郡县给医药,又以二千石禄养病,岁以为常,加赐帛百匹。子乔以父疾笃,辞不敢受,诏不许。[color=Red]以太康六年卒,时年八十四,不言三十六载,终于所寝之车[/color]。长子乔。

2007-7-18 10:26 右文
[b][size=3][color=Indigo]荒唐[/color][/size][/b]

[size=3]吾二人谁似猴[/size]

原文:出自《南史卷三十 列传第二十》
[color=DarkGreen](何尚之)与太常颜延之少相好狎,二人并短小,尚之常谓延之为沐,延之目尚之为猴。同游太子西池,延之问路人云:“吾二人谁似猴?”路人指尚之为似。延之喜笑,路人曰:“彼似猴耳,君乃真猴。”[/color]

译文:
[color=Blue](何尚之)和太常颜延之年少时交好亲昵,两个人都长得矮,尚之经常称延之作猕猴,延之(则)视尚之为猴。(两人)一同游览太子西池,延之问过路人说:“我们两个人谁象猴子?”过路人指着尚之,认为他象。延之喜笑,过路人说:“他(只是)象猴子而已,你是真猴子。”[/color]

评论:
[color=Red]三公九卿,戏谑乃尔,江左风流之弊有如此者。[/color]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史海撷趣录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