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我思我在 » 踩踩楼下说简体字是汉字的退化的同志


2006-1-1 01:03 旖旎从雨
你Y的自己还在用. 文字这东西嘛.方便就好了.就象大多数人反对英语在小初高普及一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用简体的既然能节省精力为什么不用呢?

在说现在的文字跟26字母也差不多了.他们用ABCD  我们用 横竖勾.     方便实用的就是好文字.  繁化简 是汉 文字的发展而不是倒退.

2006-1-1 01:45 奉孝
兄台莫沖動,簡體字的出現,不會是倒退。

不過發展嗎?有所保留。

PS:對閣下的ID名稱很感興趣。

2006-1-1 09:52 XM8
谁爱用繁体字谁用好了,又不会有人阻止的

2006-1-1 10:42 轩辕苍龙
繁简皆亲,不过是使用范围而已,何必如此手足相残呢?

2006-1-1 13:22 袖里乾坤
我记得前不久,看到一个采访台湾图书馆的节目,里面有台湾学生学看简体字书籍,跟记者说“很方便,渐渐看得懂了”。而后记者采访老板,问他对简体字书籍有何看法,老板说中国自秦始皇以来,就在不断简化汉字,方便书写,大陆推行简体字是很好的一件事。

2006-1-1 14:06 叶寻芳
字体简化是发展的趋势,肯定是进化而非退化

2006-1-1 14:13 XM8
PC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采用简体字的意义

2006-1-1 14:24 曹仁子孝
当年据说是为了想广大农民都能识字,简体字相对来说容易认,现今在电脑上当然意义不大了

2006-1-1 16:48 Phil
那边马上要删除了,这里赶快进行“抢救”,呵呵:

[quote]如果楼主只是想说“部分简体字”应该恢复繁体,那么建议花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研究哪些简体字应该恢复,为什么。否则,如果理由不充分,也容易引起大家的混乱的,会得不偿失的。

至于电脑输入,是否可以结束简体汉字的历史,我看未必。首先,第二套简体汉字方案从实行起至被否决的这段时候,中国连电脑都没有几台,更别说汉字输入了。其被否决的理由,是因为很多简化方案书写不符合习惯,且容易造成误读。详细请看下面:
[url=http://pears.lib.ohio-state.edu/China/jianhua.html]http://pears.lib.ohio-state.edu/China/jianhua.html[/url]

其次,第一套简体字方案,是经过了几十年的酝酿,众多专家的审核,才得以通过的。编制目的是为了简化汉字比划,增强易学性和易写性。因为文字的主要使用方式,还是书写。即使是在电脑普及的今天,依然不可能在大部分领域内取代手写。况且,电脑普及也没有到人手一台的地步,全国网民才占人口多少比例?更别说网民中很多人还在使用手写板呢。怎么可以就因此草率地恢复繁体字呢?[/quote]

这段,基本上回答了楼上提到PC的普及,可以削弱简体字的功效的问题了。

其实,为什么不可以共存呢?好比英文中,你可以写Color,也可以写Colour,有对有错么?哪个是有害于英文文学或者语言发展了呢?

2006-1-1 22:18 轩辕苍龙
簡體跟繁體還要爭到什么時候呢?
我不認為普及簡體是什么錯事,但也不認為繁體做錯暸什么事,個人愛好也就如此,簡體字實用、繁體字美觀,呵呵,不是么!

2006-1-1 22:27 桓大司马
实用主义跟完美主义的矛盾

洒家历来是完美主义者^_^

2006-1-1 22:35 啥都
繁体也只有写书法的时好看,字写不好,就不要天天想完美了

2006-1-1 23:21 義経と静御前
嗯,简体字确实是进步~只不过在简化的时候有一些字简化得不是很合理而已,这是发展中产生的错误,需要语言学家进行细致合理的分析才能进一步改正~

2006-1-1 23:22 奉孝
[quote]原帖由[i]啥都[/i]于2006-01-01, 22:35:54发表
繁体也只有写书法的时好看, [/quote]
不敢苟同。

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流傳和反映。最簡單,繁體漢字能體現古人的造字文化及漢字的生成規律,這是現時的簡體字無法做到的。

簡體字的推行,只作用於文字的社會意義上,至於歷史意義及文化意義...

武斷一句:沒有,或者說幾乎沒有。

2006-1-2 15:11 Phil
简体字推行到现在才多少年?现在给简体字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下论断,是否有点太武断?

看过很多香港台湾朋友手写的繁体字,绝对没有什么美感可言。

2006-1-2 19:49 闲汉
个人意见嘛,繁体字与文言文是相辅相成的,跟白话文、现代汉语配套就很不和时宜了。用繁体字书写欧化的语句,在歷史意義及文化意義上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

2006-1-3 00:00 月似飞
漢字之形成,非爲一日之就,不可因某曆史人物之喜好,而擅竄改之,簡化字割裂中國文化,已流毒數十年,若不即行廢止,中國之傳統文化不复矣~

2006-1-3 00:16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i]月似飞[/i]于2006-01-03, 0:00:45发表
漢字之形成,非爲一日之就,不可因某曆史人物之喜好,而擅竄改之,簡化字割裂中國文化,已流毒數十年,若不即行廢止,中國之傳統文化不复矣~ [/quote]
小篆即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后,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当时,丞相李斯奏请统一文字,一方面废除六国杂用的古文和区域性的繁字,一方面以秦国通用的籀文为基础,加以简化改革,成为小篆。

2006-1-3 00:20 奉孝
[quote]原帖由[i]Phil[/i]于2006-01-02, 15:11:47发表
简体字推行到现在才多少年?现在给简体字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下论断,是否有点太武断?

看过很多香港台湾朋友手写的繁体字,绝对没有什么美感可言。 [/quote]
簡體字的產生本來就只為了"方便"、"普及",沒有形成一套有系統的簡化規律,因為缺乏系統,在學習、研究等方面會做成困難。當然,以後之事不可知。但從現況看,簡體字缺乏系統,又與漢字造字的"六書"規律出現偏離,這是對漢字發展的一個不利現象。

至於閣下的親身經歷嘛,相信是部分港澳台同胞丟了中國書法的假了。老實說,在下寫字也不怎麼樣。  

但說繁體字較簡體字為美觀,相信沒什麼異議了。

2006-1-3 00:28 奉孝
[quote]原帖由[i]闲汉[/i]于2006-01-02, 19:49:02发表
个人意见嘛,繁体字与文言文是相辅相成的,跟白话文、现代汉语配套就很不和时宜了。用繁体字书写欧化的语句,在歷史意義及文化意義上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 [/quote]
抱歉。或許閣下不覺得,但在下敢說,任何一個自幼學習繁體字的人(或者說任何一位港澳台同胞吧),都有不會有"繁體字"="古字"的想法。繁體字的"繁"是對"簡"而言的,所以繁體是"正",簡體是"偏",後者只是在國內普及,沒有人會把兩者與"新字"、"古字"的概念放在一起,也不存在繁體與文言對應,簡體與白話文對應的想法。因此,閣下的想法在繁體字普及的地區不會出現。

這樣說或許有所冒犯,但這種想法在下確實聞所未聞,無論如何,萬望恕罪則個。

2006-1-3 00:52 人在江湖
书法好字写的好的,繁简写的都好看,字写的差的,划几个ABCD都丑,和笔划数量没关系,如果说笔划越多越好看,那草书怎么算~~~

2006-1-3 01:14 奉孝
[quote]原帖由[i]人在江湖[/i]于2006-01-03, 0:52:56发表
书法好字写的好的,繁简写的都好看,字写的差的,划几个ABCD都丑,和笔划数量没关系,如果说笔划越多越好看,那草书怎么算~~~ [/quote]
呵呵,當然和筆劃數量沒關係,也絕非筆劃越多越好看。這是裝字問題喇,漢語四方字,先別說書法寫得漂亮了,便要平時寫得不醜,最起碼也要看上去四平八穩了。簡體字嘛,某些就是簡得太過了,在下愚昧,就一個"广"字,已不知怎裝才好看了。

2006-1-3 13:29 闲汉
[quote]原帖由[i]奉孝[/i]于2006-01-03, 0:28:55发表
抱歉。或許閣下不覺得,但在下敢說,任何一個自幼學習繁體字的人(或者說任何一位港澳台同胞吧),都有不會有"繁體字"="古字"的想法。繁體字的"繁"是對"簡"而言的,所以繁體是"正",簡體是"偏",後者只是在國內普及,沒有人會把兩者與"新字"、"古字"的概念放在一起,也不存在繁體與文言對應,簡體與白話文對應的想法。因此,閣下的想法在繁體字普及的地區不會出現。

這樣說或許有所冒犯,但這種想法在下確實聞所未聞,無論如何,萬望恕罪則個。  [/quote]
冒犯二字说不上,就个人而言,古书一定要买繁体字版的,哪怕价格贵上几倍,甚或忍受“玄”部少一点的折磨{几年前买的胡刻《文选》},但要换成现代汉语写就的书籍,简繁就无所谓了,因为字义上的歧义几乎没有,所谓简体字的不便,完全感受不到。

PS:則個换成则个,有何不便处?

2006-1-3 15:43 Phil
[quote]原帖由[i]奉孝[/i]于2006-01-03, 0:20:34发表
簡體字的產生本來就只為了"方便"、"普及",沒有形成一套有系統的簡化規律,因為缺乏系統,在學習、研究等方面會做成困難。當然,以後之事不可知。但從現況看,簡體字缺乏系統,又與漢字造字的"六書"規律出現偏離,這是對漢字發展的一個不利現象。

至於閣下的親身經歷嘛,相信是部分港澳台同胞丟了中國書法的假了。老實說,在下寫字也不怎麼樣。  

但說繁體字較簡體字為美觀,相信沒什麼異議了。  [/quote]
简体字的产生是为了“方便”和“普及”,就能推出其方案没有有系统的简化规律么?这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么?请奉孝同学解释一下吧。

不过,根据我在和kingtuo同学讨论时候查找到的资料,似乎并不是你猜想的这样:
[url=http://pears.lib.ohio-state.edu/China/jianhua.html]http://pears.lib.ohio-state.edu/China/jianhua.html[/url]
还有这个:
[url=http://www.cndfilm.com/works/first200509.asp]http://www.cndfilm.com/works/first200509.asp[/url]

也不知道在学习研究方面,简化字遇到什么样的麻烦,奉孝同学也可以举例看看。

如果一定要追溯到汉字造字的根源,那我看篆书之后都可以算是“异端”了。而且,就在学界,也有观点,认为“六书”是后人根据汉字的规律总结出来的一种说法,而非汉字造字不可逾越的“宪法”。请见:
[url=http://www.cbkx.com/2003-4/503.shtml]http://www.cbkx.com/2003-4/503.shtml[/url]

语言文字是活的,且其主要的功效,就是用来让人们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放在玻璃橱里头陈列展览。奉孝同学看我通篇简体字的文章,有什么理解问题么?我看你的繁体字也没有什么问题,那就说明,简繁体,也许在一些方面有差异,但是根本不影响汉字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主要的交流沟通工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况且,大陆也没有全面禁绝繁体字,所以,愿意写书法的,愿意研究古文字的,尽管使用,没有人会说三道四的。而且,随着简化字的使用继续下去,相信会有很美观的“简化字”书法出现的。
--其实,几百年前就有了,猜猜,是哪个?

2006-1-3 17:08 奉孝
[color=blue]简体字的产生是为了“方便”和“普及”,就能推出其方案没有有系统的简化规律么?这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么?请奉孝同学解释一下吧。[/color]
或是在下使閣下誤解了。簡體字的產生是為了"方便",這是一回事。它現在沒有一套系統的單化規律,是另一回事。在下並沒有把兩件事扯上關係。  

[color=blue]也不知道在学习研究方面,简化字遇到什么样的麻烦,奉孝同学也可以举例看看。[/color]
這個問題麼,引用一下樓上閑漢兄的回帖:
[quote]就个人而言,古书一定要买繁体字版的,哪怕价格贵上几倍,甚或忍受“玄”部少一点的折磨[/quote]
原因何在?閣下比在下更清楚吧。

[color=blue]就在学界,也有观点,认为“六书”是后人根据汉字的规律总结出来的一种说法,而非汉字造字不可逾越的“宪法”。[/color]
這個在下知道。但除了這個基本上得到認同的說法之後,還有另一種講法能達到這個高度嗎?正如現代社會找工作以分數、成績看人,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但從老闆的角度看,在第一次見面時,除了你成績表上的成績,他還能看什麼?(扯遠了。)六書的確不是"憲法",但一涉及到漢字的研究時,誰又能無視六書的存在?

[color=blue]语言文字是活的,且其主要的功效,就是用来让人们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放在玻璃橱里头陈列展览。[/color]
  所以在下從頭到尾都沒有否定過簡體字的社會價值。事實上就"方便"和"普及"兩方面,已能確定簡體字的貢獻了。

[color=blue]简繁体,也许在一些方面有差异,但是根本不影响汉字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主要的交流沟通工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color]
同上。在下沒有否定過簡體字的社會價值。

[color=blue]大陆也没有全面禁绝繁体字[/color]
非不為也。

2006-1-3 17:46 闲汉
[quote]引用 
就个人而言,古书一定要买繁体字版的,哪怕价格贵上几倍,甚或忍受“玄”部少一点的折磨


原因何在?閣下比在下更清楚吧。[/quote]

呵呵,现在看古书的人多吗?目前社会古书的应用率又有几多呢?至于你的回帖,让我想起了热炒的内贾德发言。。。。。。。

2006-1-3 18:34 奉孝
[quote]原帖由[i]闲汉[/i]于2006-01-03, 17:46:29发表
呵呵,现在看古书的人多吗?目前社会古书的应用率又有几多呢?至于你的回帖,让我想起了热炒的内贾德发言。。。。。。。 [/quote]
呵呵,現在看古書的人少嗎?拿十三億人來做比例的確是少了。目前社會古書的應用率又有幾多呢?閣下要說整個社會的話,當然又是少了。但從古文學、史學、哲學、語言學等方面,古籍的存在與應用是不是必需呢?

數量不是一個問題,應看到事物的存在價值。


ps:在下寡聞,請問何謂內賈德發言?

2006-1-3 18:37 Phil
奉孝同学:

1)看来是我读繁体字有问题啊。
--不过你读我的简体字一点问题都没有,可见简体字的确有功效哦。
2)闲汉自己说了,看来你是猜错了。同样道理,我现在看一些英美著作,都尽可能找原版,怕的是翻译质量低下(现在很多翻译水平都太差了,常识性的错误都比比皆是),这样,也就会多花钱,多费劲。但是如果我因此说从此以后不该去“翻译”,怕是很多朋友都会笑我的。
3)六书的问题,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一种频率较高的现象,却不见得是一门规律。也就是说,古人造字,未必有六书这种概念,而是后人看着古人造字中的很大一部分,发现了这个规律,但是还是有不少落在此外的。的确不能忽视,但是绝对不是不可逾越的,对不对?
--关于老板看人,我的经验是:对毕业生,看得是成绩多一些;对工作经历较长的,就得从他的谈吐(实际发挥)来看他的功力了。所以说,汉字是个“毕业生”呢?还是个“熟练工”呢?
4)因何说“非不为也”?

2006-1-3 20:25 kingtuo
方舟子的文章不错,使我对简体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可是方舟子怎么没说"国"里的那个点儿的来历?

2006-1-3 22:38 心湖一笔斋
林散之,一次开会,一帮书法人士都说简体字不好看
林先生一声不吭,铺开纸写了几个简体字,又一声不吭坐下
这个会上再没人说简体字不好看

2006-1-4 13:46 夏侯征西
把文字简化,发展不是不可以,这完全应该是学术领域的事情,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集数千位学者,经过几十年改进,形成一套非常合理的又非常有文化内涵的文字的确是公德无量的事情。但今天我们用的简化字是怎么形成的,我想大家心理都有数吧。一个改变民族文字的大事情经过严谨的学术论证了吗,经过全民公决了吗,某个党,某个政府,某位领袖凭什么一拍脑袋就改变了一个民族的文字。

文革时候曾经要推出一款更家简化的文字,如“展”字,决定简化为上面“尸”下面“一”,这种简化真王道啊。

2006-1-4 13:51 Phil
征西同学说说看现行简化字方案是怎么来的。

2006-1-4 14:27 月似飞
[quote]原帖由[i]肃杀[/i]于2006-01-03, 0:16:30发表
小篆即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后,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当时,丞相李斯奏请统一文字,一方面废除六国杂用的古文和区域性的繁字,一方面以秦国通用的籀文为基础,加以简化改革,成为小篆。 [/quote]
当秦之世,六国汉字大相不同,故秦统以小篆,无可厚非。当共之世,中国文字已发展成熟,皆有正式写法。共产时简化汉字只会是画蛇添足,割裂文化。

2006-1-4 14:31 月似飞
夏侯兄莫说是文革时,就是共产时代的,这一批简化汉字的科学性又有多少?实用性又有多少?造成学习的难度又增加了多少?表面上是简化了,实际上是搞复杂了。文以载道。一个没有了意义的文字是无法载道的。中国文字有它自身的优势,如果想简化,简化成字母得了,何必费那么多事?

2006-1-4 14:32 xjapanhide
想我大汉亡满人之手已300多载,唯郑氏之族世居海上保我一脉不绝,幸甚,悲哉!

2006-1-4 15:45 奉孝
To Phil前輩:

只顧做MOD,都忘了回帖了,抱歉抱歉!  

[color=blue]可见简体字的确有功效哦。[/color]
再一次了,在下沒有說過簡體字沒有功效哦。

[color=blue]闲汉自己说了,看来你是猜错了。同样道理,我现在看一些英美著作,都尽可能找原版,怕的是翻译质量低下(现在很多翻译水平都太差了,常识性的错误都比比皆是),这样,也就会多花钱,多费劲。但是如果我因此说从此以后不该去“翻译”,怕是很多朋友都会笑我的。[/color]
沒關係,那就當在下猜錯吧。其實在下的本意是,既然像閑漢兄或閣下等慣用簡體字之人,在閱讀古籍時,哪怕是多花錢,多費勁,都盡量要看繁體的版本(或者說原版吧),甚至說如果抗拒原版還會被朋友笑。那是不是說,看古書古籍,當然還是應該看繁體的好呢?原因是什麼?簡單來說,就因為簡體字"簡"得沒有系統,引用同帖內某位仁兄的誇張言論說,就是做成"文化斷層"了。  

[color=blue]六书的问题,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一种频率较高的现象,却不见得是一门规律。[/color]
在下沒說過六書是一門規律啊,在下只說是一種受到普遍認同的"說法"而已。

[color=blue]也就是说,古人造字,未必有六书这种概念,而是后人看着古人造字中的很大一部分,发现了这个规律,但是还是有不少落在此外的。的确不能忽视,但是绝对不是不可逾越的,对不对?[/color]
先造字,後六書。在下以為這已是一個主流看法了。說實話,在下心中基本已對此看法持肯定態度了。究竟漢字的形成是否真有一套造字規律,難說。
閣下說得對,六書不是不可逾越的,但同樣地閣下也知道了,光是原來的繁體字已有部分尚未能被歸納,六書亦只能歸納個大概。這對漢語研究或多或少已構成困難了,現在的簡體字若還要在這基礎上缺乏系統地去"逾越"六書,是不是會導致超出範疇的字越來越多呢?長此下去是不是會動搖到六書說法的地位呢?這樣是否漢字發展的一個不利影響呢?吾意即在於此。  

[color=blue]因何说“非不为也”?[/color]
禁絕繁體字,就真是斷裂中國文化了。  
不論從哪方面,均沒有充分理由讓我國政府用一種未成形的、缺乏系統的文字去替換已有數千年歷史的繁體字(暴君、昏君除外,他們不需充分理由)。這不僅不害而無一利,引起的反效果可能更超越在下想像。(什麼想像?不說了,在下旅居神州土地下,無時無刻謹記"慎言"二字,怕小則帖子被刪,大則......  )

2006-1-4 15:48 奉孝
[quote]原帖由[i]xjapanhide[/i]于2006-01-04, 14:32:02发表
想我大汉亡满人之手已300多载,唯郑氏之族世居海上保我一脉不绝,幸甚,悲哉! [/quote]
閣下究竟想說什麼?

莫、莫非......灌水?!

2006-1-4 17:19 庞桶
[quote]原帖由[i]夏侯征西[/i]于2006-01-04, 13:46:20发表
文革时候曾经要推出一款更家简化的文字,如“展”字,决定简化为上面“尸”下面“一”,这种简化真王道啊。 [/quote]
我平时就是这么写的啊  

还有“等”字,手写作“草字头”,下面一个“寸”

等等,不一而足

看了楼上的许多言论。我觉得考虑到文字的书写、记录信息的意义,倒是需要一套便于书写的简写法(柏杨鼓吹汉字字母化也是基于此),是否作为一种文字存在其实倒没必要。

信、达、雅,繁体字已经做到了。

2006-1-5 02:28 吕布貂蝉
还有“等”字,手写作“草字头”,下面一个“寸”
---------------

这么复杂啊~~偶一般做笔记写的是 寸 上面加一竖 还把中间的点去掉了~

2006-1-5 09:06 球墨铸铁
简体字方便,有个别简化得不好也不能抹煞其很多的好处。

2006-1-5 11:33 闲汉
[quote]因何说“非不为也”?
禁絕繁體字,就真是斷裂中國文化了。 
[/quote]
禁絕繁體字?这帽子扣的,我可是闻所未闻,手头的新版《古代汉语》,可有一个简体字?

[quote]不論從哪方面,均沒有充分理由讓我國政府用一種未成形的、缺乏系統的文字去替換已有數千年歷史的繁體字(暴君、昏君除外,他們不需充分理由)。這不僅不害而無一利,引起的反效果可能更超越在下想像。(什麼想像?不說了,在下旅居神州土地下,無時無刻謹記"慎言"二字,怕小則帖子被刪,大則......  )
[/quote]
繁體字的雏形,至迟在东汉末就出现,可直到唐末冯道手里才略具规范,还只是个人行为,到宋太平年间,才得到皇家默认,这也叫数千年历史?

2006-1-5 11:41 闲汉
[quote]原帖由[i]夏侯征西[/i]于2006-01-04, 13:46:20发表
把文字简化,发展不是不可以,这完全应该是学术领域的事情,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集数千位学者,经过几十年改进,形成一套非常合理的又非常有文化内涵的文字的确是公德无量的事情。但今天我们用的简化字是怎么形成的,我想大家心理都有数吧。一个改变民族文字的大事情经过严谨的学术论证了吗,经过全民公决了吗,某个党,某个政府,某位领袖凭什么一拍脑袋就改变了一个民族的文字。

文革时候曾经要推出一款更家简化的文字,如“展”字,决定简化为上面“尸”下面“一”,这种简化真王道啊。 [/quote]
熹平石经到繁體字可否经过上述程序?

[quote]:“1956年以前出现的简体字不是平白无故的行政命令。这些简体字之前在民众中已经使用,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产物。”[/quote]

2006-1-5 13:10 真理无常
[quote]原帖由[i]奉孝[/i]于2006-01-03, 0:20:34发表
但說繁體字較簡體字為美觀,相信沒什麼異議了。  [/quote]


前文有人贴了方舟子的文章

那个网页如果是繁体,就那大小……

看不清楚的前提下,不用谈美丑了

2006-1-5 13:19 门清
[quote]原帖由[i]吕布貂蝉[/i]于2006-01-05, 2:28:51发表
还有“等”字,手写作“草字头”,下面一个“寸”
---------------

这么复杂啊~~偶一般做笔记写的是 寸 上面加一竖 还把中间的点去掉了~ [/quote]
我都是一横一竖再一个勾==啊好像就是你说那种形状= =

我觉得阅读书写并不矛盾啊。唐代用繁体字,可草书也已经相当成熟了。

2006-1-8 16:39 Phil
庞桶的那个,就是后来推行过又被否决的新的简体字方案。

奉孝,那么看来,你的观点是:简体字有存在的必要,而且,从目前来看,也的确“行之有效”,很好地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繁体字么,看古书,作古学问的人必须掌握,不可放弃。
--那么就是说,现在的简繁体两者完全可以“和平共处”,是吧?

那何来“用一種未成形的、缺乏系統的文字去替換已有數千年歷史的繁體字”一说呢?岂不前后自相矛盾?

再说,简体字的方案形成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从史料看起来,是积累了历史上的“简体”的经验而成,说“未成形”“缺乏系统”,有什么依据呢?

2006-1-9 14:37 apes
简体字是进化不是退化。

2006-1-9 14:57 饭富昌景
好像看得懂简体的没有什么问题看繁体,但是看惯了繁体的反而有问题看简体-_-

2006-1-20 16:12 幽浪
[quote]原帖由[i]人在江湖[/i]于2006-01-03, 4:52:56发表
书法好字写的好的,繁简写的都好看,字写的差的,划几个ABCD都丑,和笔划数量没关系,如果说笔划越多越好看,那草书怎么算~~~ [/quote]
ABCD丑的,,,那个是在说我吧?

2006-1-20 16:13 幽浪
好像看得懂简体的没有什么问题看繁体,但是看惯了繁体的反而有问题看简体-_-


这话要反说吧?

2006-1-20 20:56 saintstone
繁体字,一草,一木,一石,一泉,偏旁即是图形,美妙引人入胜,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始中华艺术的精髓。

2006-1-20 21:14 小行者
[quote]原帖由[i]袖里乾坤[/i]于2006-01-01, 13:22:49发表
我记得前不久,看到一个采访台湾图书馆的节目,里面有台湾学生学看简体字书籍,跟记者说“很方便,渐渐看得懂了”。而后记者采访老板,问他对简体字书籍有何看法,老板说中国自秦始皇以来,就在不断简化汉字,方便书写,大陆推行简体字是很好的一件事。 [/quote]
秦始皇的时候  就有汉字了?那请问三国的时候有没有唐装啊?

真是鸟语花香,高水准的采访。

这年头  记者越来越像街头小混混,他们的话你也信?

2006-1-20 21:25 小行者
[quote]原帖由[i]夏侯征西[/i]于2006-01-04, 13:46:20发表
把文字简化,发展不是不可以,这完全应该是学术领域的事情,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集数千位学者,经过几十年改进,形成一套非常合理的又非常有文化内涵的文字的确是公德无量的事情。但今天我们用的简化字是怎么形成的,我想大家心理都有数吧。一个改变民族文字的大事情经过严谨的学术论证了吗,经过全民公决了吗,某个党,某个政府,某位领袖凭什么一拍脑袋就改变了一个民族的文字。

文革时候曾经要推出一款更家简化的文字,如“展”字,决定简化为上面“尸”下面“一”,这种简化真王道啊。 [/quote]
中国的文字是 讲究“型”的,字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含义,这些部分各自的含义和音韵组合,最后得出整个字的音韵意义,简化文字结构,虽然是文字发展的进步,但是改变结构之后字型对字意的表述,是有帮助还是有损害呢?请看下边两常用字的对比,简化了他们的字型,你还能正确理解字意么?









字不达意的简化,还有很多例证,留待以后讨论。

2006-1-23 03:14 旖旎从雨
[quote]原帖由[i]xjapanhide[/i]于2006-01-04, 14:32:02发表
想我大汉亡满人之手已300多载,唯郑氏之族世居海上保我一脉不绝,幸甚,悲哉! [/quote]
这一句咋看之下有点文不对题 细细一想 一语双关啊.

只是不晓得 孤存一脉的汉能不能每次都打倒清重掌故土啊.

2006-1-23 17:09 饭富昌景
[quote]原帖由[i]幽浪[/i]于2006-01-20, 16:13:24发表
好像看得懂简体的没有什么问题看繁体,但是看惯了繁体的反而有问题看简体-_-


这话要反说吧? [/quote]
有几个台湾人以前跟我说过,他们来上海之后去吃面,结果看那个面字没有“麦”实在是感觉别扭,感觉不认识呵呵。然而我认识大陆来的人中60%以上无师自通。我从来没学过繁体字,但国外的繁体中文报纸读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还有不少台湾人,从来不去简体中文网站,因为他们读不懂,或者说是读起来有困难。

2006-1-26 00:33 平生最爱周公瑾
我觉的应该简体繁体并用,就像五线谱和简谱。老百姓和音乐造诣一般的或非正式场所用简体和简谱,大音乐家和重要涉外场合用用繁体无伤大雅。
用的多了,看的多了,老百姓也能懂繁体的意思。

同样,究竟骑、角……这些字是不是要统一读音我看也大可不必,现音古音都对不更好么?

2006-1-26 02:37 紋刀狩易
識別、書寫繁體字可以看作一種特殊技藝
也就是做學問的人需要了,平常我們小民~~看得懂好~~不識也不算大事
日常生活~~還是簡體好用~~~~~

2006-1-26 04:13 吕布貂蝉
简体的唯一一点好处就是会简体的能看懂几乎所有的繁体字~~但是学繁体的看简体就傻了哈哈~~

2006-1-26 15:40 饭富昌景
[quote]原帖由[i]吕布貂蝉[/i]于2006-01-26, 4:13:15发表
简体的唯一一点好处就是会简体的能看懂几乎所有的繁体字~~但是学繁体的看简体就傻了哈哈~~ [/quote]
不是全部,确实也有不少大陆的人看不懂繁体报纸。

2006-1-26 16:46 雲中
其实在古代一些行、草书中就已经出现不少简化字了
比如说明代王宠的行草书《九歌》中的[color=blue]東、為、長、車[/color]......就有写成[color=red]东、为、长、车[/color]......的,我当时一看还以为是今人伪造的呢  

好像单独贴出来的图片显示不了,只好贴个网址过来

[url=http://www.8mhh.com/viewarticle.php?id=10405][color=blue]明代王宠 行草书《九歌》[/color] [/url]

2006-1-26 21:44 轩辕苍龙
俺自幼就接受简体教育,但反过来还是看的懂繁体……

页: [1] 2 3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