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9 06:27
江郎才尽
我到轩辕有半年了,最常逛的就是对联雅座,发现一个问题,常来逛的人就那么几个,很多人进来看一下就走了,有想学的,但里面的句子不理解,或者对了后没有回音,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对得怎么样,水平有没有提高。以前我提了个建议是版主评联,等我做了版主,发现这个工作量太大了,评联很花时间,倒不是因为写一篇联评有多少字,而是很费脑子,既要花心思去体会出句者的意思,又要揣摩对句者的想法,还有对仗,平仄等繁琐的检查工作。一两个人业余时间的确不够用。
我想提个新的解决办法,就是出句的朋友出完句子后,把自己的[color=red]创作思路,表现手法[/color]简单概括一下,几句话就可以了。然后对句的朋友也把自己的构思简单写一下,因为是自己写的句子,所以这些很方便概括。我也会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对联来讲,不一定是全是精品,有毛病的,或者初学有进步的都会包括。
如果大家赞同我的方法或者有更好的意见,请跟贴说明。谢谢大家对雅座的支持!
2005-12-29 07:32
ssbye
进来支持一下
也许看到高手们的思路才能让初学者进步更快啊
2005-12-29 07:39
岸边的树
还可以推行谁出句,谁评,毕竟跟贴不是很多。
2005-12-29 08:33
梓庭君
貌似不错的建议!
2005-12-29 09:53
whoisstop
反正看热心网友做了斑竹后,表现都是一样的,帖子越来越少,头是越来越大,...
支持一下江郎,鼓励鼓励鼓励.....
2005-12-29 10:08
寂寞空手道
同意,支持!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有了评论,像我等单是看看,也能长不少知识呢。
2005-12-29 12:42
黑十字
[quote]原帖由[i]岸边的树[/i]于2005-12-29, 7:39:43发表
还可以推行谁出句,谁评,毕竟跟贴不是很多。 [/quote]
这个好
2005-12-29 12:56
渤海孙武
[quote]原帖由[i]whoisstop[/i]于2005-12-29, 9:53:41发表
反正看热心网友做了斑竹后,表现都是一样的,帖子越来越少,头是越来越大,...
支持一下江郎,鼓励鼓励鼓励..... [/quote]
不都是这样的,请您不要一概而论好吗?
另外,我是对得很一般,但愿意给江郎支持,只是坚持到您离休,希望多培养出几个接班人,撑起这个门面;相信为大家好,那就去做吧,不要因为困难而退缩,这是您的选择、这是您对大家的承诺,衷心祝您成功。
2005-12-29 14:13
洋过
[quote]原帖由[i]江郎才尽[/i]于2005-12-29, 6:27:56发表
我想提个新的解决办法,就是出句的朋友出完句子后,把自己的[color=red]创作思路,表现手法[/color]简单概括一下,几句话就可以了。然后对句的朋友也把自己的构思简单写一下,因为是自己写的句子,所以这些很方便概括。我也会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对联来讲,不一定是全是精品,有毛病的,或者初学有进步的都会包括。
[/quote]
支持!
2005-12-29 15:01
Linkham
严重支持! 虽然本人压根不懂对联-_-!!!
2005-12-29 17:45
江郎才尽
表示支持的同志,以后请按此办法跟贴,谢谢。
2005-12-29 20:37
贺兰拍马
“出句的朋友出完句子后,把自己的创作思路,表现手法简单概括一下,几句话就可以了。然后对句的朋友也把自己的构思简单写一下,因为是自己写的句子,所以这些很方便概括。”
——提两点:
第一,这种帖,至多是建议,而非公告,并且象这种关系版面比较大一点的,和版面其他解毒以及巡按在群或中书商量一下再发才对,个人直接发出而非管理层公议的,不可随便使用公告~
第二,就建议本身来说,对联这类文学作品,可以赏析,可以循序渐进的学习,但是要求每人都写出自己的想法思路,是不可能的事,见人见智,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可能不一样。。。况且如果这样就能达到全面普及,那国学的普及也就不成问题了,但事实却是相反~俺的意见是,如果是有机关的,提示一下也就够了,一般的意境联,完全不需要解释
2005-12-29 20:46
江郎才尽
[quote]原帖由[i]贺兰拍马[/i]于2005-12-29, 20:37:57发表
就建议本身来说,对联这类文学作品,可以赏析,可以循序渐进的学习,但是要求每人都写出自己的想法思路,是不可能的事,见人见智,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可能不一样。。。 [/quote]
说没有必要,在下不敢苟同,象您这样的高手,自然是不需要解释什么,但是初学者呢?每个人的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要使对联艺术兴旺,要带动有兴趣的人一起探讨,如果有兴趣学的人觉得踏不进这门坎,有基础但水平不是很高的人觉得没有进步,慢慢就没了兴趣。而每个人都来扔一两句就走人,我敢说,一年甚至N年后,还是这么有限的几个人在这里逛。
我的初衷是为了让能进来玩的朋友都能提高,而且越来越有兴趣,说我不该使用公告,我可以改,并在此向管理层道歉。
2005-12-29 20:55
人在江湖
我同意拍拍姐姐说的,不分析思路手法不是我要藏私,是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写出来的,很多时候一看到句子它自己会往外跳,为什么会跳出来,真的是不知道说不清,就像摇摇开的那一贴,最好的三个字“水敛眉”是怎么出来的,她也不知道,就那么出来了。
对联是厚积薄发的事,技巧是末节,多读诗书,句子自然流畅,典故自然运用恰当,词汇自然丰富,读书是根本,是第一要务。
2005-12-29 21:11
贺兰拍马
带动不是这么带法。。。
俺虽没教人学过对联,但教人写过诗词,基本道理是一样的,总是先看基础知识的相关文章,同时多读一些别人的作品,仔细揣摩比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然后自己试着去写(去对),再比较看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也就是,只有多读,多练,多想,才能够提高
只是解释自己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教会别人的,也不可能要求大家把每句自己对的句子出的句子思路都整理一遍,那同样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老实说,俺以前很少来联版,也就是最近出了那几个出句,若是让俺都把每一个的思路写清楚,俺以后也不高兴来了,因为真要整理想法思路,有时候无从说起,也是会累死人的。将心比心,常来玩对联的那些朋友对过出过的句子不知多少,以后如果每句都要这样整理思路,人气反而会下降的
2005-12-29 21:27
冰祁步
主意真的很不错
尤其是对那些游离在边缘的新人很有吸引力
不过就是辛苦了斑竹的
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当然是很好的啦 ^0^
2005-12-29 21:32
贺兰拍马
再补充一点,要普及对联,提高联版人气,可以采用一些别的办法
比如每周选择一两个精华联进行评析
或者象76评析诗钟那样,弄一个新手学堂之类的,象诗词版一样每个月出一两题作业,不需要太频繁,但是要专门针对刚学或者要学对联的朋友,对他们对出的作业进行简单评讲,关键在于引入门
至于其他比较熟悉对联的朋友,每个对句出句都要他们讲清思路真的是很不实际的想法
2005-12-29 22:35
江郎才尽
在此我想说说书法,刚开始练书法,都是从描红,临摹开始的,到后来博览众长,取百家精华,方能自成一体。对初学者来说,给他们讲解一下思路,写作手法方面的心得,就是给他们一个描红的范本,临摹的贴子。高手的妙对,也许有银多是灵感所至,无迹可寻,但是灵感也有个来源,我说讲解,并非要长篇大论,廖廖数语,也会对别人有很大帮助。就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你要他说如何能写出这样的神品,他也只能说:此必神助,非吾所能致。但写这个作品的环境,当时的气氛,并不是不能描摹的东西,当然不是说写了这个就能让别人也写出优势的东西,但只要对一小部分人能有启发,也算是功德非浅。
一个对联,廖廖数字,要写点东西,几句话也就行了,好象并不是那么困难。你自己写的东西,都说整理起来麻烦,那么别人来分析你的句子岂不更加费力?虽然糊糊在轩辕是海内人望,本人还是保留意见。
2005-12-29 22:47
梅边吹笛
[quote]原帖由[i]江郎才尽[/i]于2005-12-29, 22:35:29发表
一个对联,廖廖数字,要写点东西,几句话也就行了,好象并不是那么困难。你自己写的东西,都说整理起来麻烦,那么别人来分析你的句子岂不更加费力? [/quote]
这个不需要分析的,有很多时候就是凭的是一种感觉,如果硬要具体来说,那就是你对对联意境的感悟能力,这个不是靠讲解就能讲得通、讲得明白的,是要靠大家去大量的阅读古典诗词,通过领悟来提高自身的古典文学素养。即使师傅领进了门,可修行毕竟在个人,不是吗?
大家能做的,不是学唐僧一样罗嗦,比起让所有人在帖子里喋喋不休,不如象以前箱子那样专门开个对联学堂,着重讲题,现在气流的诗钟学堂,也是一脉沿袭下来的。我想,大家对让高手指点自己的对联的兴趣,肯定要大于高手拿着高手自己的对联扮唐僧吧?即使对对子的人有心情,有兴趣写,可新手有耐性看么?
2005-12-29 23:02
贺兰拍马
不多说了,总之,别人的帮助是需要的,但目的在于引导入门,学对联关键还在于自己去学,去对,去揣摩,否则别人写上一百条思路,自己不去学着对不去练习,那还是空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个“会诌”的背后就是指自己要熟读、要揣摩透别人为什么这么写,而不是唐诗作者自己跳出来告诉你他们怎么想的
2005-12-29 23:10
江郎才尽
[quote]原帖由[i]梅边吹笛[/i]于2005-12-29, 22:47:50发表
即使对对子的人有心情,有兴趣写,可新手有耐性看么? [/quote]
如果新手没耐心看,前面的话就当我没说
2005-12-29 23:13
人在江湖
对对子不同于书法,是不能临摹的,有人推崇我我很得意(笑,这也算人之常情),但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我在对对子前,除了一些有意思的千古名对看过几个外,我从没有去分析过和学习过任何一个人的对子。而且一直到现在,虽然我看到一些好句子会觉得不错,看一下,但我也从没有去分析过这些句子更没去跟他们的思路写。
我很不客气的说一句,对对子写不出好句子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书读的太少,尤其指古书。这话说出来要得罪成堆的人,不过无所谓,因为事实如此。
对对子是以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的修养为基础,我说一个人,蒹葭苍苍,他对联玩的少,但出手的句子都很好,格律肯定没毛病,意境肯定让人一唱三叹,那并不是他在对联上下了功夫,而是他诗词古文上的功夫深厚,这就是根本。
唐诗不背宋词不读古文不看,技巧就是个空的,大家有时间琢磨我们这些人写了些什么,不如去把唐诗三百首看一遍,背个一百首在肚子里,你接着发现你句子有变化,再把宋词精选之类的看过,背上一百首,你发现你句子又有变化,再看看古文观止什么,你句子里又会有新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每天能在睡前一两小时看看古诗词古文,一年后整个人的气质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何况是对几句对子。
所以说,不要看我,要看书看书看书看书看书看书看书看书看书~~~~
2005-12-29 23:17
江郎才尽
讨论结束。大家回去看书吧
2005-12-29 23:31
梓庭君
这个容易,愿意的有空的就说上两句,不愿意的没空的就不说,顾问嘛,自然是顾得上就问,顾不上就不问咯。
我倒是想学习高手们的技巧,但要自己总结思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呵呵,人心也难两全啊。
2005-12-30 00:13
人在江湖
我说的是真心话,听不进去我没办法。就像摇摇分析自己的句子,但是其中精彩部分她还是分析不出来,像敛眉像病酒,这些词都是怎么想出来的,不是造出来的,这在古诗词中都用过,她读过她记住了,就用上了,这就是看书的积累。
不大量的读诗词读古文而来对对子,对不出好句很正常,这跟英语考试词汇量不过关就考不好是一个道理,没有积累没有词汇量,怎么能写出漂亮的句子来,而这最基础的东西是没法教的,只能是自己去多读多记。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次联赛的第一道题,十个句子里四个柳如烟一个柳含烟,这就是词汇量太少的原因,当然新手用这个很正常,我不是说这个不好,但如果你读过更多的书,你会知道还有很多词可以用,而且你那时会避免用像柳如烟这样的词,因为它意境太熟了,被人重复太多次了,当你在柳如烟之外有着很多可供选择的词时,你会发现你的句子在进步。
另外阅读大量的诗词古文会让你的语感变好,摇摇在她那个贴子里提到她会看到某句话觉得不顺眼,为什么不顺眼又说不出来,这就是语感,语感是哪来的,是读书读出来的。
我可以告诉你对对子要依什么样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仄起平收,可以给你平水韵的链接方便你查找,可以告诉你一些固定的对法,比如数字对数字颜色对颜色,但我没法解决你的词汇量和语感,而这才是最基础的。对对子没有捷径,有的只是厚积薄发。
2005-12-30 00:20
梓庭君
糊姐说的对!
我就感觉“词汇量太少”限制了好多意境的表达。
这里无耻地自吹一个,我经常有好意境却苦于不知该怎么表达,总是想不到合适的词。呵呵,有人说我是“有文心少文采”,看来还要回去厚积去~~~
2005-12-30 00:20
黑十字
回家读书去了
2005-12-30 00:51
whoisstop
对对子是游戏,从古到今都是游戏,就象象棋,如果你兴趣是在消磨时光,动动脑子,并不一定要去背棋谱。
为什么象棋运动可以有这样的受欢迎程度?因为就是有大量的不专业的,不肯用苦工的人在下。
对联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象我们这类唐诗不看,词牌不通,就喜欢玩个热闹的人参加,你们就阳春白雪去吧。
你们去背你们的棋谱,我就走我的江湖棋,大道通天,各行一边。。。。。。。。俺就不看书,俺就爱灌水。。
2005-12-30 01:14
人在江湖
楼上S兄好,虽然我对于对对子的观点和你不一样,但我很欣赏你有话就说的直率。是的,如果仅当做一种业余的文字游戏,可没有人规定不可以。我在这里的长篇大论,是针对这个贴子里说要每人写出自己做句子的思路以帮助其他人的这个观点来的。S兄率性而为,不喜这些条条框框,也是一种自由,那像S兄一样的人就更没必要来琢磨这个人那个人是怎么对对子的。
所以说,只是单纯想玩的人,就只管玩,简单的快乐,不用去研究别人是怎么写。而有着对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想到达到某种程度的人,就去多读书,书读多了自然而然也就写的好了,亦不用研究别人是怎么写。
阳春白雪是我喜欢的方向,我并不视读很多背很多诗词古文为畏途,反而乐在其中,就像S兄觉得灌水很快乐,我觉得看书背书很快乐,很简单的事情。
2005-12-30 01:23
贺兰拍马
湖湖说的就是俺想说的,对着玩当然可以,但前面俺也讲过了,如果真心想学的话,就要多读书要积累
2005-12-30 01:43
whoisstop
我并没有恶意,江湖神仙姐姐您这么专着回一贴,我也不好意思。
但您既然说了,阳春白雪是您的方向,那我们也不是很熟,我也不是片警,我也不能盯着问,神仙姐姐你为什么喜欢阳春白雪呢。。。??
不过,我还是对神仙姐姐教导大家多看书这个看法表示一下异议。因为我不觉得,书读的少,就对不出好对子。六祖不读一书,不认一字,听到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道。所有的创作都来自于生活,而不是应该来自书本。要想写的好,首先要多写生活,实景,
如果要大家来对对联,首先就告诉大家说,你们要得道,就要苦炼。。。。。我,,我是来串门作乐喝酒划拳的,一下子听到得道成仙这么严肃的事情,我连书都卖了换酒了,,怎么炼啊。。。。
2005-12-30 01:47
人在江湖
汗一个~~S兄是在坛子不太稳时发滴贴吧~~吓偶一跳~~
因为这几天胃不好,所以特别喜欢长篇大论,有点严肃+激动了~~不要管偶了,觉得怎么快乐就怎么玩好了~~
2005-12-30 03:20
人在江湖
夜宵到现在没有消化,怨念~~
看到S兄提到六祖惠能了,忍不住唠叨一下。关于惠能事迹的史料大约有十几种,大家比较常看常说的事大都来自于《坛经》,坛经也有好几个版本,这些里面往往会有冲突的地方,包括生卒年包括祝发时间都各具一说,这个在这里不谈了。
书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神话的成份,我等俗人也不好说真说假,不过既然他是一代宗师,有些神迹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惠能只有一个。惠能不识字,也就不会写字,坛经里是后人编撰的语录和生平事迹。
这个人天生很聪明,有宿慧,在得到五祖真传前已经对佛法有很深的理解,但还只是对前人的所述的理解,在得到五祖传授后受到启发而开悟,形成自己的理论。
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一个是六祖是天才,他不是一个普通常人,佛门弟子千千万万,不能每个人都像他这样聪明,我们必须承认天才的存在,以及自己不是天才的现实,当然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是天才,可以无视这个话。
另一个是那怕像六祖这样的天才,他的成长依然是一个渐进过程,神化的他最厉害的本子里,也是讲述了他的新思想是如何慢慢形成到完善。他不认字是不假,但是由于佛教传教可以是口传心授,并不因他不识字就不知道那些经文了,他是有累积的有理论基础的。
扯回来说说主题,我的话是针对一些想要把对子写的比较阳春白雪而且是比较好的那种阳春白雪的朋友说的,没做这个打算的完全可以无视,而如果有些本来打算写的阳春白雪可是一看我的贴子发现太累而放弃了的,那么也只能说明无缘。我从来没打算致力于对联普及到大众这种事情,只是看着有很多朋友很热心的样子,又有人夸我几句让我虚荣心得到满足,就忍不住好为人师一下,听不听喜不喜欢都没关系。
至于我为什么喜欢阳春白雪,这个我确实没理由,不是我不告诉你,而是喜欢就是喜欢,喜欢一个人和喜欢一种生活方式一样,其实没什么理由,需要理由吗?
即使是在这样胃疼的深夜里,音箱里放着低低的音乐,我在网上一边聊天一边看贴子,觉得很快乐。
2005-12-30 10:17
渤海孙武
[quote]原帖由[i]人在江湖[/i]于2005-12-30, 3:20:30发表
夜宵到现在没有消化,怨念~~
看到S兄提到六祖惠能了,忍不住唠叨一下。关于惠能事迹的史料大约有十几种,大家比较常看常说的事大都来自于《坛经》,坛经也有好几个版本,这些里面往往会有冲突的地方,包括生卒年包括祝发时间都各具一说,这个在这里不谈了。
书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神话的成份,我等俗人也不好说真说假,不过既然他是一代宗师,有些神迹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惠能只有一个。惠能不识字,也就不会写字,坛经里是后人编撰的语录和生平事迹。
这个人天生很聪明,有宿慧,在得到五祖真传前已经对佛法有很深的理解,但还只是对前人的所述的理解,在得到五祖传授后受到启发而开悟,形成自己的理论。
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一个是六祖是天才,他不是一个普通常人,佛门弟子千千万万,不能每个人都像他这样聪明,我们必须承认天才的存在,以及自己不是天才的现实,当然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是天才,可以无视这个话。
另一个是那怕像六祖这样的天才,他的成长依然是一个渐进过程,神化的他最厉害的本子里,也是讲述了他的新思想是如何慢慢形成到完善。他不认字是不假,但是由于佛教传教可以是口传心授,并不因他不识字就不知道那些经文了,他是有累积的有理论基础的。
扯回来说说主题,我的话是针对一些想要把对子写的比较阳春白雪而且是比较好的那种阳春白雪的朋友说的,没做这个打算的完全可以无视,而如果有些本来打算写的阳春白雪可是一看我的贴子发现太累而放弃了的,那么也只能说明无缘。我从来没打算致力于对联普及到大众这种事情,只是看着有很多朋友很热心的样子,又有人夸我几句让我虚荣心得到满足,就忍不住好为人师一下,听不听喜不喜欢都没关系。
至于我为什么喜欢阳春白雪,这个我确实没理由,不是我不告诉你,而是喜欢就是喜欢,喜欢一个人和喜欢一种生活方式一样,其实没什么理由,需要理由吗?
即使是在这样胃疼的深夜里,音箱里放着低低的音乐,我在网上一边聊天一边看贴子,觉得很快乐。 [/quote]
江湖大姐头,最近看了《禅》的故事,对惠能的事迹或多或少有些了解——大家对其无树之词,了解甚多,正是由于他从前没有对过书,没有受过世俗之见沾染,所以才可以在听到佛经之时能深刻的体会到其中含义——可我们也不能说他是先知——因为他对佛经理解已达返朴归真的化境。读书是必要的,否则将言之无物,不只所云,这是江湖姐要避免的;但书读多了难免多了许多绊羁,难免落于俗套,这是stop兄无据无束风格所不愿的;这才是一个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另立第三个山头,该打该打。
2005-12-30 10:17
寂寞空手道
冒昧地说上两句:
我是赞成江郎斑竹的意见的。其实他的意见与江湖、贺兰等人的意见并没有根本的分歧,大家都是为了提高联版参与者的兴趣和水平,为了联版的兴旺而出谋划策。所不同的,是针对的对象不同,以及希望达到的效果不同。
窃以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江湖等所说的读书、感悟,乃是传道,属于比较高深的,同时也需要刻苦攻读的一种方法。应该说这种方法是正道,希望在任何一方面有丰富积累的,都必须经过这个过程。而江郎所说的解释、注解、评论,乃是授业与解惑,仍然是普及对联乃至其他任何传统国学非常重要的手段。
毕竟,联版是网络上的一个互通有无的小空间,来玩的人其实流动性很大,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带有偶然性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箱子、气流等人的学堂类教学虽然立意高远,然而依然是应者寥寥的根本原因。说到底,网络是快餐文化,虽然枝繁叶茂却仍旧是根基浅薄。真想要做学问的人,下的工夫都在网下。
既然如此,希望来联版逛逛的网友们能够一下子就发现联版的魅力,从而相对稳定地出入于这块小空间(烘托人气也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就应该适应快餐文化摄取者的需求,提供快餐式的教学方法。如果某个朋友是属于有“慧根”的类型的,那么他自然会在网下求经问典,无需别人鞭策。所以快餐式的教学,其目的不是为了直接创造精英,而是扩大精英生存的基础,即所谓“广种薄收”的道理。
至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网友们,也不必担心快餐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因为你已经营养充足、“发育良好”,无需借助于快餐这种东西了。况且,联版有箱子、气流、江郎、草草以及其他板块众多高手的参与,大家是不会在这里觉得寂寞的。
顺便说一下“柳如烟”的问题,这个就可以看出来快餐文化摄取者的基本特点,即,只要求掌握最通俗的标准答案,而不考虑推敲、提炼。“柳如烟”,你可以说它不好,却不能说它不对,毕竟它符合规则。可惜的是我们只看到4个“柳如烟”,如果有40个、400个柳如烟同时出现,那我认为应该给这个题目记一大功。
2005-12-30 11:28
人在江湖
我说过,我无意于致力对联普及化这样的工程,而我们这个社会已经是越来越浮躁,能静下心来看本好书的人越来越少,幸而我在联区、在轩辕,还遇到了一些依然保持着良好阅读习惯的朋友,那么我和这样的朋友就是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感觉。
柳如烟这个问题我说的很清楚,不是不好,它本身是很好的词,但要是我出了个上联,下面整整齐齐跟了400个柳如烟,什么感觉?文学创作是不应该有标准答案的。
喜欢吃快餐的人,只管去吃,这是个人的自由,而我属于是不喜欢吃快餐的人,我就去找适合我的食物,大家各取所需。我这个人有一点不好,就是因为我喜欢读书,在读书中得到很大乐趣,所以总想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快乐,现在看来是我太一厢情愿了。
不争论这个事了,没有意义。
2005-12-30 11:55
渤海孙武
也许这就是每个人观点的不同吧——“己所不欲,务施于人。”同样——“己之所欲”同样不应该强加给别人吧,每个人的环境、专攻方向、所思索想、内心感受不同,会有不同的想法——诗词阅过一些,史书观过一点,天文地理略有知之,武侠也看过几年。读书使你入重山,可以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可要揽月呢?就不可入重山,而要上九天。可一般人只在山中贪恋美景,在山中观月已足,早就没了揽月之志,还不如根本无入山之心,而有揽月之意悠远。可不要忘记,山顶确是离月最近的地方。
2005-12-30 11:56
梓庭君
楼上空手倒兄台说的很中肯!支持一个!
纲举而目张,各位的观点方法各异,但目的都是一致的,那还有什么不妥的呢?
还是拿我自己说事,以免别对号入座。
刚到雅座时,我也是瞎对,什么平仄、声韵统统不知(还好知道要对仗),瞎搞了几下发现贻笑大方,只好坐下来学习一下基本知识。这时候的确很希望能得到诸位高手的指点(呵呵,经常被人抓住三平尾、今古音什么的),学习一下他们的技巧经验,所以我就觉得江兄的建议很好。
当我对基本知识略知一二后(其实还有三到十的没接触到,呵呵。大汗……),就发现真要出彩,更关键的还是在于自己的修养。有时候有好创意却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心中有好意境肚里却没有合适的字词,呵呵,这时候再体会高手们的句子就会很佩服他们遣词派字的功夫了,也明白就算知道了他们的思维过程,我也找不到他们这样的字词,因为我压根就没这个氛围。
所以,我觉得江兄和糊姐说的都在理,只是各自的阶段不一样。初学者肯定支持江兄,成就者多半同意糊姐。大家还是各取所需吧,对于点评、分析什么的,有空有心情就说上几句,没空没心情就多对对子,反正不管对谁,都是大有裨益的。
2005-12-30 12:07
渤海孙武
江郎兄,您是为大家要做这些的,我支持您。
2005-12-30 12:09
清秋轩主人
在下倒是有一小小要求,意境需体会,联中用典可否附带讲解一二?毕竟不是人人都可熟读<庄子><史记><后汉书>滴,如有得罪之处也万望各位大大海涵 ^_^
2005-12-30 13:09
人在江湖
用到典故时一般都是要注解一下的,这个米有什么。
我突然很想问个问题,这个贴子有谁看过?
《对联基础知识简介》[url=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16322]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16322[/url]
而这个贴子有多少人注意到并去看了
《藏经阁资料库书目(基础知识\资料大全)》[url=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31157]http://www.xycq.net/forum/index.php?showtopic=31157[/url]
是不是我们的置顶贴设计的有问题,大家注意不到?初学者要问的东西,比如平仄对仗词性句式,以及一些简单的技巧讲解,里面全都有,可是没人看。这个贴子在联区置顶了一年,点击率还没有一个水贴高,如果说这里面的第一部分“对联基础知识与学习辅导”大家还是觉得难了,看不懂,我真的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们收集来这些资料置顶,就是考虑到会有很多新人来,所以提供一个学习基础知识的地方,有这方面疑问的人以后可以先看看置顶贴子。
2005-12-30 13:50
桓大司马
其实江湖姐姐说的就是一个“玩”还是“学”的问题
无论是诗词还是对联,只想“玩”的话,怎么来都没人说的,但不能要求大家都只抱“玩”的心态
想“学”的话,还是得遵循一定的途径来
2005-12-30 17:38
岸边的树
呵呵,都在说“柳如烟”,个人感觉百米开外,柳也许如烟。几十米,柳是柳,烟是烟。
2005-12-30 20:56
清秋轩主人
[quote]原帖由[i]人在江湖[/i]于2005-12-30, 6:09:58发表
用到典故时一般都是要注解一下的,这个米有什么。
我突然很想问个问题,这个贴子有谁看过? [/quote]
介两个帖子在上次的新秀赛前就已经看过僚
姐姐的江湖联话俺也是拜读再三的
2005-12-30 23:56
Linkham
[quote]原帖由[i]桓大司马[/i]于2005-12-30, 13:50:15发表
其实江湖姐姐说的就是一个“玩”还是“学”的问题
无论是诗词还是对联,只想“玩”的话,怎么来都没人说的,但不能要求大家都只抱“玩”的心态
想“学”的话,还是得遵循一定的途径来 [/quote]
同意桓大的说法。想玩怎么玩都行,什么水平都可以来玩。但如果真想让自己的水平有质的飞跃还是得静下心来苦学才行。
想要靠玩着就玩到最高境界,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要确认自己是个天才。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