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6 19:27
轮回
孔融曾经做了下面三首六言诗: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
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
百姓惨惨心悲。
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曹以化国无私。
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
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第一首说的是董卓专权,而“万官惶怖莫违”,隐隐指出曹操在此时起兵己吾,会诸侯于孟津,讨伐董卓的独挽狂澜
第二首说的是李催郭汜乱长安,一劫持天子,一劫持公卿,长安流血千里,百姓暴骨草莽,远望曹操来救。
第三首说的是曹操“以化国无私”,大乱之后勤俭持国,兢兢业业。按“虽得俸禄常饥”一句,当是孔融与曹操书信论禁酒的时候。虽然曹操没有能够满足孔融座上客常满,樽前酒不空的理想,但是公忠体国,还天下以太平还是为后者所理解的。
以此而论,曹操当时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里还是化国无私的正面形象。
--
2004-1-7 01:04
蓝纱枫
[quote]原帖由[i]轮回[/i]于2004-01-06, 19:27:05发表
孔融曾经做了下面三首六言诗:
“汉家中叶道微,董卓作乱乘衰。
僭上虐下专威,万官惶怖莫违,
百姓惨惨心悲。
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曹以化国无私。
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
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第一首说的是董卓专权,而“万官惶怖莫违”,隐隐指出曹操在此时起兵己吾,会诸侯于孟津,讨伐董卓的独挽狂澜
第二首说的是李催郭汜乱长安,一劫持天子,一劫持公卿,长安流血千里,百姓暴骨草莽,远望曹操来救。
第三首说的是曹操“以化国无私”,大乱之后勤俭持国,兢兢业业。按“虽得俸禄常饥”一句,当是孔融与曹操书信论禁酒的时候。虽然曹操没有能够满足孔融座上客常满,樽前酒不空的理想,但是公忠体国,还天下以太平还是为后者所理解的。
以此而论,曹操当时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里还是化国无私的正面形象。
-- [/quote]
你算是曹派吧?!
那么这段你又怎么解释?!
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见其好书疏文章,冀可成济,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造作丑逆不道之言以诬谤吾,遂隔绝两宫。其所言道,不可忍听,非天地所覆载。吾即密有令语大将军,不可以奉宗庙,恐颠覆社稷,死无面目以见先帝。大将军以其尚幼,谓当改心为善,殷勤执据。而此兒忿戾,所行益甚,举弩遥射吾宫,祝当令中吾项,箭亲堕吾前。吾语大将军,不可不废之,前后数十。此兒具闻,自知罪重,便图为弑逆,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事已觉露,直欲因际会举兵入西宫杀吾,出取大将军,呼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出怀中黄素诏示之,言今日便当施行。吾之危殆,过于累卵。吾老寡,岂复多惜馀命邪?但伤先帝遗意不遂,社稷颠覆为痛耳。赖宗庙之灵,沈、业即驰语大将军,得先严警,而此兒便将左右出云龙门,雷战鼓,躬自拔刃,与左右杂卫共入兵陈间,为前锋所害。此兒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重令吾悼心不可言。
照你那逻辑,这段令是不是表示曹髦在一部分人眼中真的是个十恶不赦、情性暴戾、颠覆社稷、弑母逆祖之人?! 是不是表示司马家族是曹氏的大忠臣?!
2004-1-7 02:25
秋孤寒
孔融虽然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文章,却意广才疏,没什么治国才能,在北海六年,屡遭挫败,被袁谭逼迫而应召至许,却恃其才望,常持异议,曹操思欲图汉,知其难用,忌而杀之,诛及妻小,还说“虽肆市朝,犹恨其晚”,真是他那马屁诗的巨大讽刺。
2004-1-7 02:33
秋孤寒
[quote]原帖由[i]蓝纱枫[/i]于2004-01-07, 1:04:20发表
你算是曹派吧?!
照你那逻辑,这段令是不是表示曹髦在一部分人眼中真的是个十恶不赦、情性暴戾、颠覆社稷、弑母逆祖之人?! 是不是表示司马家族是曹氏的大忠臣?! [/quote]
呵呵!还是不要随便用什么派比较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爱憎,也都有自己思索问题的方式和侧重,不能和无法过于求同。不过我认为历史真相往往隐藏的表面的文字之下,只有互相联系、层层解剖,或许能略微了解些。
2005-5-14 20:12
轻松好心情
[quote]原帖由[i]赵哪个云[/i]于2004-01-06, 19:39:33发表
没有哪个小兵敢说自己老大坏话的!!
[/quote]
孔融经常讥讽朝政,同曹操过不去情况多了
2005-5-14 23:48
arrowblue
我觉得曹操一生中的污点就在于是屠徐州,官渡坑降兵
别的方面曹操还是很不错的,有一定的历史功绩
2005-5-21 10:55
东海麋子仲
文人的诗词,没有必要较真了。他喜欢你的时候,把你捧上天,不喜欢你的时候,把你说的百嘛不是,同是建安七子并且号称“七子冠冕”的王仲宣不也写过更肉麻的马屁诗?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安得久劳师?……
然后吐了一大片……
2005-5-21 21:51
Sphynxyu
曹操几乎已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厉害的人物了,军事家,政治家,文人....
不用牵强附会的把他往忠诚上靠,他天生就是个野心家,着不影响大家喜欢他啊!!
2005-5-22 03:52
lech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5-14, 23:48:52发表
我觉得曹操一生中的污点就在于是屠徐州,官渡坑降兵
[/quote]
我喜欢曹操, 包括屠徐州 ,
觉得有的时候人就应该丢掉理性 , 来彰显自己的悲痛和愤恨
不过事后应该承认错误 , 保持可怕的两面性 ........
2005-5-23 09:36
arrowblue
这是曹操早期给大众的形象,后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而且,孔融也说过“以妲己赐周公”讽刺曹操
话说回来,曹操本应称帝,忠于汉朝那个失去民心又无能的皇帝有什么意义?
2005-5-23 10:23
淑娟
历史上的中国与其它古国很不一样。
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后,
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整个的中国始终处于分崩离析之中。
秦始皇统一中华,
却由于暴政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秦朝迅速土崩瓦解,
此时的百姓心中,
想来多数没有秦朝是正统的心理基础。
汉朝自从刘邦立国,
前后四百余年,
后来再也没有一个朝代超过汉朝,
期间虽然王莽篡权,
算来不过昙花一现,
同武则天的大周相似。
所以汉朝是正统的观点在百姓的中早已是根深蒂固。
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曹操之所以成功,
是和挟天子令诸侯分不开的,
倘若他和董卓一样急着篡权,
恐怕又要十几路诸侯讨曹操了。
按照遗传学的观点,
子代无法完全继承父代的所有性状特征,
所以强求那种环境下的汉献帝有汉武、光武那样的能耐是不现实的。
曹操的奸诈往往流于表面,
这和刘备的奸诈隐藏很深很不一样,
刘备之所以一步步从卖草鞋的走到帝王的位置,
同他以“人和”为本是分不开的。
假使出身官宦世家的曹操能像刘备这样,
他自己的朝代也许早就来到了。
徐州屠城等灭绝人性的杀戮让百姓们伤透了心,
所以当司马家族篡权时,
一切来得是那么迅速,
没有人心的政权怎么能稳固?
魏朝如此,
晋朝如此,
之后一千多年的历朝历代莫不如此……
逝者如斯夫……
2005-5-23 11:58
arrowblue
楼上MM高论,在下佩服
不过正统云云,都是刘邦编出来骗人的
汉朝的皇帝没少蹂躏百姓,所以我宁可支持曹操
2005-5-23 13:34
淑娟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5-23, 11:58:42发表
楼上MM高论,在下佩服
不过正统云云,都是刘邦编出来骗人的
汉朝的皇帝没少蹂躏百姓,所以我宁可支持曹操 [/quote]
当一个君主建立新的王朝,
他必然会宣扬自己的王朝才是正统,
刘邦如此,李世民、赵匡胤和朱元璋等莫不如此。
倘若玄烨不说满清是正统,
那统治偌大中国的自己又算什么?
维系王朝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就必须宣扬自己才是正统,
这一点从民国初年仍然有大量留着辫子的满清遗老遗少可以说明。
暴政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
秦朝尚未建立,
暴政已然开始,
后来的陈胜和吴广只不过是导火索而已;
汉朝的张角;
唐朝的黄巢;
宋朝的宋江;
明朝的李自成等等,
大都是暴政之下的产物,
这都是水把舟覆没的例子。
秦朝算上子婴只有三代,
而清朝开国之初更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其凶残绝不亚于鬼子的南京大屠杀,
从此反抗满清的斗争直到浦仪退位方才停止,
只是由于后来从“康乾盛世”还算不错的治国政策加上汉人的劣根性才不至于迅速覆国。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曹操在后来百姓心中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样的君王能否得到民心,
看看小说、戏剧中对他的描述和演绎罢,
那才是真正的民心。
2005-5-23 16:24
瑶姬小公主
等等,我看了许多本书,其中诗是这样写的
第二首和第三首,应该各是五句
而且词有也偏差:
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
曹公忧国无私,
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
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
2005-5-24 16:03
arrowblue
[quote]原帖由[i]淑娟[/i]于2005-05-23, 13:34:10发表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5-23, 11:58:42发表
楼上MM高论,在下佩服
不过正统云云,都是刘邦编出来骗人的
汉朝的皇帝没少蹂躏百姓,所以我宁可支持曹操 [/quote]
当一个君主建立新的王朝,
他必然会宣扬自己的王朝才是正统,
刘邦如此,李世民、赵匡胤和朱元璋等莫不如此。
倘若玄烨不说满清是正统,
那统治偌大中国的自己又算什么?
维系王朝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就必须宣扬自己才是正统,
这一点从民国初年仍然有大量留着辫子的满清遗老遗少可以说明。
暴政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
秦朝尚未建立,
暴政已然开始,
后来的陈胜和吴广只不过是导火索而已;
汉朝的张角;
唐朝的黄巢;
宋朝的宋江;
明朝的李自成等等,
大都是暴政之下的产物,
这都是水把舟覆没的例子。
秦朝算上子婴只有三代,
而清朝开国之初更有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其凶残绝不亚于鬼子的南京大屠杀,
从此反抗满清的斗争直到浦仪退位方才停止,
只是由于后来从“康乾盛世”还算不错的治国政策加上汉人的劣根性才不至于迅速覆国。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曹操在后来百姓心中到底是什么样子,
这样的君王能否得到民心,
看看小说、戏剧中对他的描述和演绎罢,
那才是真正的民心。 [/quote]
并非如此
历代君王都丑化曹操,
戏剧歌曲都是根据一些被他们所用的御用文人所做的东西改的
流传到民间
那个时候,百姓无法读书,知道什么呢?
真正看看史书,曹操还是有一定历史功绩的
2005-5-24 17:32
青蓝
曹操是成功立业者心里的偶像, 一将功成万骨骷, 而他们正是那一将.
百姓不喜欢曹操, 一,农业社会时农民哪来有空去欣赏曹操对社会的功绩, 他们只会看见曹操带来的灾难. 一个州被其所过之处杀的鸡犬不留. 哪个底下层的农民会爱他呢?
社会不同, 喜好自然就会受影响啦~`
2005-5-25 15:12
淑娟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5-24, 16:03:04发表
[quote]原帖由[i]淑娟[/i]于2005-05-23, 13:34:10发表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5-23, 11:58:42发表
楼上MM高论,在下佩服…… [/quote]
当一个君主建立新的王朝,
他必然会宣扬自己的王朝才是正统,
刘邦如此,李世民、赵匡胤和朱元璋等莫不如此……[/quote]
并非如此
历代君王都丑化曹操,
戏剧歌曲都是根据一些被他们所用的御用文人所做的东西改的
流传到民间
那个时候,百姓无法读书,知道什么呢?
真正看看史书,曹操还是有一定历史功绩的 [/quote]
的确,
几乎所有的帝王都忌讳曹操,
这是因为曹操是叛臣!
曹操把自己比作周公,
可谓“曹操之心,路人皆知”。
曹操似乎是有功绩,
但这种功绩是用现代的观点和方法论来看的,
现代的历史学家们绝大多数是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祖国统一等等来评价曹操的功绩,
然而,
希望阁下不要避重就轻,
曹操再有功绩,
能抵消他所犯下的罪孽么?
百姓在那个时代,
最需要的不是历史的进步发展,
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居乐业。
2005-5-25 15:15
jimmy5458
[quote]原帖由[i]赵哪个云[/i]于2004-01-06, 19:39:33发表
没有哪个小兵敢说自己老大坏话的!!
[/quote]
那是自然,除非是不要命的
2005-5-25 15:18
arrowblue
[quote]原帖由[i]淑娟[/i]于2005-05-25, 15:12:53发表
的确,
几乎所有的帝王都忌讳曹操,
这是因为曹操是叛臣!
曹操把自己比作周公,
可谓“曹操之心,路人皆知”。
曹操似乎是有功绩,
但这种功绩是用现代的观点和方法论来看的,
现代的历史学家们绝大多数是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祖国统一等等来评价曹操的功绩,
然而,
希望阁下不要避重就轻,
曹操再有功绩,
能抵消他所犯下的罪孽么?
百姓在那个时代,
最需要的不是历史的进步发展,
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居乐业。 [/quote]
当然不能,曹操屠城的确是个很大的污点,这个怎么也抹不去
但是,之后曹操收编黄巾,实行屯田,统一北方,使百姓不在流离失所,
此功劳不可谓不大
至于叛臣吗,我倒觉得曹操叛得好
那么腐败阴暗的政府,早就应该被推翻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曹操更算是英雄
2005-5-25 15:46
淑娟
[quote]原帖由[i]arrowblue[/i]于2005-05-25, 15:18:41发表
当然不能,曹操屠城的确是个很大的污点,这个怎么也抹不去
但是,之后曹操收编黄巾,实行屯田,统一北方,使百姓不在流离失所,
此功劳不可谓不大
至于叛臣吗,我倒觉得曹操叛得好
那么腐败阴暗的政府,早就应该被推翻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曹操更算是英雄 [/quote]
汉王朝在曹操生活的时候,
确实已经风烛残年了。
天灾人祸、宦官当权、董卓乱政等等,
更是向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只是我不知道汉献帝是否已经等同于夏桀、商纣和胡亥,
一定要被推翻才行;
我也不知道把这个垂死的汉王朝扶上一把是否强过把它彻底打死。
历史已经翻过那一页,
不容许我在这里假设。
也许你认为曹操是英雄,
然而在我心中,
曹操、司马懿、陈霸先等人永远不会成为英雄。
2005-5-25 19:54
悲情史可法
曹操也是一步步变化着,总体还是进步的。
一开始屠戮徐州,极端错误,大失民心,间接使得自己大本营兖州在吕布陈宫等人策反下几乎一天丢失殆尽。之后,曹操就开始注意节制,除了负隅顽抗的坚城屠城外,也没多少屠杀百姓,之后在攻壶关时,更是采纳曹仁建议,承诺不杀俘虏,壶关自动投降。
凡事要整体看。曹操开始很残暴屠杀百姓,但如果他总是这样,能获得天下么?
2005-5-25 20:36
东海麋子仲
[quote]原帖由[i]悲情史可法[/i]于2005-05-25, 19:54:41发表
凡事要整体看。曹操开始很残暴屠杀百姓,但如果他总是这样,能获得天下么? [/quote]
残暴的统治政策照样得天下啊,不过就是很长久不了。秦始皇就是例子啦,秦刚刚统一全国,打算传到千世万世,可是只有二世就亡国了。
2005-5-25 22:12
仇雠
曹操在接献帝前应该是举义兵的吧,为汉朝也作过贡献,在农业方面,军事,外交都有成绩,所以说他是化国无私是不错的,但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政策出台之后就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野心起来了。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