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4 16:06
youngmeme
记得初三的时候有了一台386,那是93年。算比较早有电脑的了。
当时在朋友介绍下开始玩《三国志》版本忘了。连续玩了几个版本,很有意思。
但始终有一个遗憾,所有的版本难度都太低了,最大的缺陷在于,根本不仿真,武将战争轻易不单挑,而且战争是要死人的,但是基本上不管是单挑还是群呕,很少死武将,很不爽。间接也造成了游戏难度过低。
还有一个版本(具体版本号忘了,记得的朋友提醒一下),出战时可编五个军,即前军、中军、后军、左军、右军。每个军可编入最多五名武将,即满员战争是25名将领。各军可配套武力强的主将、智力高的军师(参军),其他还有偏将、裨将等三名。计谋没有后面这些版本的花哨,只有“火计”、“水计”、“陷阱”、“烧粮”四个,不过很实际。如果碰到敌方军队中没有智力相当的军师,一般用计都可以整得他们很惨。但是那面的版本多了一些阵型军队类型的设置。不理解为什么去掉了上面那种编队的功能。至于单挑功能,可以参考手机游戏《三国志--霸王之大陆》,个人认为这个游戏单挑触发不错。武将于武将接触后,即刻进入单挑模式,而且一般体力耗完就会死亡(超有挑战性,至少不会出现爱将没兵了还让他再冲锋,毕竟还要保住他的小命)。
再有一个,以前dos还不是很流行鼠标,所有的指令均可用小键盘的数字键完成,很爽,相当于用photoshop等软件的快捷方式,速度快而且手不累(长时间用鼠标,手腕很容易出现关节炎)。
最后一个,电脑的智能太低了,本来类似“擒贼先擒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断粮道)这些原则电脑应该会很容易把握才对。当你的粮草不继时,最好电脑会主动进攻,这样有挑战性一点。
这些意见不想让光荣那些日本知道,因为不想让他们赚太多钱,最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开发三国游戏时参考一下。
2005-12-4 16:16
不留名
楼主真高见!
2005-12-4 17:11
youngmeme
过奖了。只是个人感受而已。
我发现这里好多朋友都是高手!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做一个有上面涉及意见的改进版?
2005-12-4 17:56
英勇风流将
我觉得三国的游戏里面是不是可以在以后的版本里面加上些,比如一次出征可以带上几十万人,比如带个80多万大军号称百万,还有在打仗的时候增加些截粮道只类的,这样更真实了,以前玩三国5的时候有这个,但感觉不怎么样~
2005-12-4 18:13
不留名
三国不足只处是不能娶老婆
2005-12-4 20:55
redwolf
楼主如果能搞清楚每个版本的区别就好了。
2005-12-4 22:48
youngmeme
感觉没有一个版本能达到上面的要求。所以,从第九代开始,由于时间的关系也没再玩了。最多看看网友的评论,感觉还是太低能。我对光荣已失去兴趣。
期待有同胞自己改进。
2005-12-5 08:45
ionic
我有一种想法,就是在出征的时候可以选几种出征方式,一种是偃旗息鼓式,一种是虚张声势式,一种是埋伏式。第一种出征时对方很难查觉,除非双方军队相遇并开战,第二种出征时对方立刻发觉,并且对方看见的兵力远大于实际兵力。第三种是直接埋伏于指定地点,等待截击对方。每种出征方式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出征大将的统率力,统率力越高时,用偃旗息鼓式越难被人发觉,用虚张声势式越容易迷惑对方,误以为已方兵力较多,用埋仗式被发现的难度更大。如果想识破这些就必须要派智力较高的谍报官。此外最好能采用星际的那种迷雾方式,自己没有建筑或兵力的城市无法看见对方的行动,除非派出谍报官,而且谍报官是按城指派。
以上构思均建立于三国9之上。
不过有一点我觉得最重要,就是增加录像功能,象星际那样的录像简直令人陶醉啊,可惜我手笨脑子慢,打星际比较菜鸟,只能打三国
2005-12-5 15:30
youngmeme
希望游戏开发商能考虑到我们的意见。活了几十年,对社会也只有这个要求了,好想被满足。哈。
2005-12-5 15:34
陆逊{伯言}
[quote]原帖由[i]英勇风流将[/i]于2005-12-04, 17:56:37发表
我觉得三国的游戏里面是不是可以在以后的版本里面加上些,比如一次出征可以带上几十万人,比如带个80多万大军号称百万,还有在打仗的时候增加些截粮道只类的,这样更真实了,以前玩三国5的时候有这个,但感觉不怎么样~ [/quote]
你去发梦吧,三国最多投入兵力{除赤壁}才十万多一点而已,你来个百万大军,好家伙,蜀国总共120万人口,你全拿去打仗了,那时有高科技吗?
2005-12-5 20:33
英勇风流将
楼上的这个是游戏,况且我说的是建议~
2005-12-5 21:09
陆逊{伯言}
[quote]原帖由[i]英勇风流将[/i]于2005-12-05, 20:33:00发表
楼上的这个是游戏,况且我说的是建议~ [/quote]
建议也要可靠吗,三国演义看多了可不好
2005-12-6 16:20
曹仁子孝
兵力可不要太夸张,出次兵80万那得准备多久的粮草啊
2005-12-7 21:22
youngmeme
兵力多少我倒觉得无所谓,最好是能有一些上面说的功能。出兵方式、单挑模式和快捷操作方式的更改倒是主要。
能改进就好了。
2005-12-7 23:06
风云再现
三国的不足之处是游戏中期较无聊。
2005-12-8 10:19
jxsghuang
三国志10抓了武将后要是能加个关押选项多好,抓的武将不降就只能放了。还有就是要象三国志5一样加个粮仓,打仗时断敌粮草,事半功倍。
2005-12-9 15:53
youngmeme
最好是单挑时有60%以上的几率会死亡,这样大家才会珍惜武将。
美女什么的就不要参战了,没意思。但可以用来作为奖赏或者有时突然跑出来献策什么的就行了。
2005-12-12 12:05
Gustavol
[quote]原帖由[i]英勇风流将[/i]于2005-12-04, 17:56:37发表
我觉得三国的游戏里面是不是可以在以后的版本里面加上些,比如一次出征可以带上几十万人,比如带个80多万大军号称百万,还有在打仗的时候增加些截粮道只类的,这样更真实了,以前玩三国5的时候有这个,但感觉不怎么样~ [/quote]
嗯,这个问题要看从哪个方面来想了
出征的时候,即使有80W、100W的,也不可能只有几个将领带着,一般都是一个主帅,N多将领。san9里的军团首脑——都督也可以被理解成一个主帅,他手下的那些城池和官兵就是他的部队。
所以么,同来的几个部队中,有一个君主,几个将领,这一波部队就可以理解成君主xx率N万大军攻击某某.....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2005-12-26 00:06
老六
[quote]原帖由[i]youngmeme[/i]于2005-12-04, 16:06:06发表
还有一个版本(具体版本号忘了,记得的朋友提醒一下),出战时可编五个军,即前军、中军、后军、左军、右军。每个军可编入最多五名武将,即满员战争是25名将领。各军可配套武力强的主将、智力高的军师(参军),其他还有偏将、裨将等三名。计谋没有后面这些版本的花哨,只有“火计”、“水计”、“陷阱”、“烧粮”四个,不过很实际。如果碰到敌方军队中没有智力相当的军师,一般用计都可以整得他们很惨。但是那面的版本多了一些阵型军队类型的设置。 [/quote]
是台湾出的“三国演义”吧!第一代!
2005-12-26 16:31
逍遥纳兰
我觉得最差的地方就是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那些综合能力很强的武将的特殊魅力,基本上只能把让武将体现单一的功能,要么是让他打仗,要么让他做内政,感觉比较单调
2005-12-26 16:46
密林繁星
我隐约记得淮南叛乱好象双方交战的人也不少……
2005-12-29 18:11
youngmeme
[quote]原帖由[i]老六[/i]于2005-12-26, 0:06:19发表
是台湾出的“三国演义”吧!第一代! [/quote]
是吗?我也忘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新的版本?这个玩起来很有意思。
2005-12-30 20:00
yc520604
[quote]原帖由[i]zyb2005[/i]于2005-12-07, 23:06:51发表
三国的不足之处是游戏中期较无聊。 [/quote]
2005-12-30 22:26
fartime
[quote]原帖由[i]youngmeme[/i]于2005-12-29, 18:11:04发表
是吗?我也忘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新的版本?这个玩起来很有意思。 [/quote]
2000年出了三国演义3
2005-12-30 22:35
youngmeme
三国演义3简直是垃圾。操作真的很麻烦,一点也不体贴玩家。
感觉太繁锁了。
而且,自然灾害奇多。我选大耳儿,刚开始就跑到建业,基本上总是有灾害,那些刁民总是造反。编制军队也麻烦。
不知道为什么为出这样的游戏。真丢人。
2005-12-30 22:52
加隆
光荣游戏最大的缺点就是,只有有几个好将,有几个好城市,统一就是时间问题
2006-1-23 13:51
猴子精神
人性化不够啊 不如太阁啊 而且根本就不能以弱胜强 虽然电脑AI低 但是如果试试 你只以3000人抵挡得住电脑十万大军吗
2006-1-23 21:13
dubstar1
我觉得这个3个问题:
1.粮草不是很重视
2.冷兵器时期,战争的胜负在指挥者,不是士兵。“胜负在将而不在兵之多寡”。让刘禅带10w人,也打不过带1w人的周瑜的。
3.关于官职问题,小日本似乎一直没搞清楚,我们的职位,包括官职+爵位,但所有的光荣三国里,没有爵位这个概念,郁闷。
2006-1-25 14:49
兰陵笑笑生
为什么一直没有 半马匹的好坏参与进单条呢??马匹的好坏对单条是十分重要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