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期


2005-11-25 11:53 radiowave21
从小时开始看到的中国历史书上,都是按照“五段论”来划分的,其中所云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便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可是似乎在大多时间里,占中国主体的都是自耕农,中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封建主”这样一个阶层呢?

2005-11-25 11:59 yanhy
本就是御用文人为了联系马克思的理论而硬凑上去的,其实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的封建制度就灭亡了,周到是类似封建社会。

2005-11-25 12:01 曹操
同意楼上观点

2005-11-25 12:19 radiowave21
[quote]原帖由[i]yanhy[/i]于2005-11-25, 11:59:05发表
本就是御用文人为了联系马克思的理论而硬凑上去的,其实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的封建制度就灭亡了,周到是类似封建社会。 [/quote]
朋友能不能说的详细一些,论坛里以前有过类似的主题吗?哪位提供点资料参考?

2005-11-25 13:37 凤凰涅槃
[quote]原帖由[i]yanhy[/i]于2005-11-25, 11:59:05发表
本就是御用文人为了联系马克思的理论而硬凑上去的,其实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的封建制度就灭亡了,周到是类似封建社会。 [/quote]
那秦之后算什么社会呢?

2005-11-25 13:41 无知无畏
周是分封制,但没有郡县制,不能算是封建社会。我认为书上说没什么太大的错误。

2005-11-25 13:45 宇文不及格
[quote]原帖由[i]凤凰涅槃[/i]于2005-11-25, 13:37:36发表
那秦之后算什么社会呢? [/quote]
之后一直是有中国特色的奴隶制社会呀

2005-11-25 14:37 关内侯
我认为周以后就是资本主义了……有谁不同意吗?

2005-11-25 16:39 yanhy
[quote]原帖由[i]凤凰涅槃[/i]于2005-11-25, 13:37:36发表
那秦之后算什么社会呢? [/quote]
我认为是中央集权君主独裁制。其实人类社会压根就没有什么马克思所谓的五段式社会制度分类。不过都是剥削与被剥削两个阶级组成的社会。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2005-11-25 17:13 天宫公主
这个应该放炎黄. 帮你送过去.

2005-11-26 00:00 ptcn
如果看看世界史的教科书,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就容易些。

个人理解,原始社会-氏族社会-军事民主制-小邦国-诸侯争霸-大一统,是普遍的发展模式。

军事民主制阶段当然是民主政治啦。但从小邦国开始,文明一般都进入封建制,就是所谓的“裂土封疆”,诸侯时期一般也都是封建制。而大一统则一般都不是封建制,中性些的叫法是“后封建时期”。而不“一般”的,就是古希腊-罗马这样的例子,在城邦和诸侯时期仍然是民主制,“大一统”时期民主原则虽然被破坏,但专制程度也不高。据说,罗马帝国的皇帝是选举产生的,那位具体知道的可以给介绍介绍。

至于中国历史,秦朝虽然大一统了,但汉初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封建制度,但到汉武时封建制度的“残渣余孽”几乎被一扫而空。而到了晋朝又成了门阀制,很有点“封建势力”复辟的味道。再到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大一统”被大打折扣。只是从宋朝以后,才是实实在在的大一统了。宋朝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所以,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文明在其早期历史上都有个民主制时期,至少在“军事民主制”这个阶段是民主的。

专制/民主是个2分法,一个社会要么专制要么民主,2者必居其一。例子,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民主制”。

2005-11-26 10:19 恨地无环
建国前的中国史学界对“封建”的定义还是准确的
简单说就是“封国土,建诸侯”

惜呼现在动则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却不知中国历史上最缺乏的就是封建精神

周代殷商 封建的宗教精神断绝 君主不再和上帝有血缘
周室衰微 秦并六国 封建的纵向、横向结构都被摧毁
楚汉相争 霸王自刎 封建的血脉消失 最后的贵族死去

2005-11-26 10:45 无知无畏
[quote]原帖由[i]yanhy[/i]于2005-11-25, 16:39:16发表
我认为是中央集权君主独裁制。其实人类社会压根就没有什么马克思所谓的五段式社会制度分类。不过都是剥削与被剥削两个阶级组成的社会。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quote]
自从有了皇帝这个职位以后,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是君主集权的。事实上大部分朝代的皇帝,都只掌握了一部分的政治权利,有些朝代大臣们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利。

2005-11-26 10:48 天宫公主
同意恨地无环的观点... 不管中国古文中的"封建", 还是日文汉字的"封建", 还是英文里的feudalism... 它们的核心意义都是通过分封诸侯建立的国家. 因此, 中国的夏, 商, 周, 汉, 晋可以说是封建社会, 而以夏商周三代的封建色彩最为浓厚. 春秋战国时期是对封建制度的一个沉重打击, 这段期间可谓是封而不建. 因此秦实行皇权专制主义(monachism), 可以说是第一个废黜了封建制度的朝代. 然秦朝立国15年而亡, 汉吸取了秦周的教训, 采取了非刘不王的封建态度, 实质上是封建路线和皇权专制路线的一种折衷. 晋的封建特色比汉又强了一些, 结果酿成了统一后不久的八王之乱... 显然封建制度已经不适合中国的潮流, 从此以后, 它也基本从中国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了.

2005-11-26 11:28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6, 10:45:05发表
自从有了皇帝这个职位以后,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是君主集权的。事实上大部分朝代的皇帝,都只掌握了一部分的政治权利,有些朝代大臣们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利。 [/quote]
主要问题并不是实权在皇帝手中还是大臣手中
而是权力在中央和地方间如何分配和平衡
“中央集权”的权力结构
就好像甲骨文中的“上”字 一条横线上方有一点
这种权力结构下 社会是扁平状的
“封建”精神下的权力结构像树根
与之适应的社会形态是金子塔状

2005-11-26 12:42 radiowave21
[quote]原帖由[i]天宫公主[/i]于2005-11-25, 17:13:02发表
这个应该放炎黄. 帮你送过去. [/quote]
先谢谢了

那么如恨地无环和天宫公主所说,可否理解为封建更像是一种从政治结构上来划分的社会阶段,而非教科书上所称从生产资料占有者出发,但是这样的话是否就与奴隶制或者之后的资本主义不符了

2005-11-26 15:41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radiowave21[/i]于2005-11-26, 12:42:20发表
  先谢谢了

那么如恨地无环和天宫公主所说,可否理解为封建更像是一种从政治结构上来划分的社会阶段,而非教科书上所称从生产资料占有者出发,但是这样的话是否就与奴隶制或者之后的资本主义不符了 [/quote]
在我的概念中
农业文明的社会制度中
封建和奴隶并没有绝对的界线
奴隶、雇农、自耕农长时间并存

讲生产资料的所有
封建和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区别在于
封建“风可入,雨可入,国王不可入。”
中央集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封建领主对自己的领土有支配力,他们对君王的义务是贡献财物和听从召集打群架  ,君王之所以成为君王,是因为他得到了领主的效忠。君王自己的宫廷用度需要自己的皇家庄园来支持。
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土地和一切财产都是皇帝的,皇帝没有必要另外设皇家庄园,国库就是他的大荷包,大臣们的土地和财物都是皇帝的恩赐,一纸诏书即可收回,皇亲们对自己的封地只有经济上的权力,也就是说,所有的有产者之所以成为有产者,是因为他得到了皇帝的恩赏。
生产资料的所有和权力结构是相对应的,封建和中央集权有不同的上下行模式。

2005-11-27 09:33 无知无畏
封建是两个意思,一个分封,一个建立郡县制度。周只有分封,但是没有郡县制度。只能算是分封奴隶制。
汉唐其实才算标准的封建制度,宋的时候,这种色彩有些淡化,明又恢复了,到了清的时候,基本取消了分封制度,所以说直到清,中国的封建制度才结束。

2005-11-27 12:05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7, 9:33:34发表
封建是两个意思,一个分封,一个建立郡县制度。周只有分封,但是没有郡县制度。只能算是分封奴隶制。 [/quote]
这个恐怕是老兄你自己的解释了……
“封建”的解释一直是“封国土、建诸侯”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color=red]建诸侯[/color]而少其力……”
柳宗元《封建论》中封建始终与郡邑相对,
如[quote]或者又曰:“夏、商、周、汉[color=red]封建[/color]而延,秦[color=red]郡邑[/color]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承汉也,[color=red]封爵犹建[/color],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quote]

2005-11-27 12:15 恨地无环
还有尚书的一些资料:
[quote]《尚书》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color=red]建诸侯[/color],则割方色土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絜,黄取王者覆四方也。[/quote]

[quote]《周书》曰:诸侯受命于周,乃建立太社于国中,其×匮,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焘以黄土,将[color=red]建诸侯[/color],凿取方一面之土,苴以白茅,以土封之,故曰列土于周也。[/quote]

2005-11-27 13:11 无知无畏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5-11-27, 12:05:21发表
这个恐怕是老兄你自己的解释了……
“封建”的解释一直是“封国土、建诸侯”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color=red]建诸侯[/color]而少其力……”
柳宗元《封建论》中封建始终与郡邑相对,
如 [/quote]
老兄,我可不敢私自解释这词。上次看央视一个说秦朝的节目,里面说的。
你说的封建,是基于古时候给出的解释,但是现在用的“封建”,应该是现代的学者定义的,完全是两回事。

2005-11-27 13:12 radiowave21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

多谢

2005-11-27 13:45 苏西坡
封建本是古词,自当首以古意解之,今之学者有媚态,其说不足取焉。

2005-11-27 14:20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7, 13:11:56发表
老兄,我可不敢私自解释这词。上次看央视一个说秦朝的节目,里面说的。
你说的封建,是基于古时候给出的解释,但是现在用的“封建”,应该是现代的学者定义的,完全是两回事。 [/quote]
论“封建”一词,当然要基于古时……

如今的学者啊

2005-11-27 14:42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5-11-27, 14:20:22发表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7, 13:11:56发表
老兄,我可不敢私自解释这词。上次看央视一个说秦朝的节目,里面说的。
你说的封建,是基于古时候给出的解释,但是现在用的“封建”,应该是现代的学者定义的,完全是两回事。 [/quote]
论“封建”一词,当然要基于古时……

如今的学者啊  [/quote]
先别  , 是有个叫XXX的德国人先对英文的feudalism进行了强奸(要查英文的词根演变, feudalism跟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毫无联系), 然后又有一个叫XXX的中国人不加思索地把它直接译入中文... 故而最终也强奸了文言文里对"封建"的理解.

2005-11-27 15:01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天宫公主[/i]于2005-11-27, 14:42:06发表
先别  , 是有个叫XXX的德国人先对英文的feudalism进行了强奸(要查英文的词根演变, feudalism跟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毫无联系), 然后又有一个叫XXX的中国人不加思索地把它直接译入中文... 故而最终也强奸了文言文里对"封建"的理解. [/quote]
莫办法
中国特色
在这片土地上
喊打倒封建可以
喊打倒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不合时宜、不合时宜

2005-11-27 17:14 无知无畏
封建制度打倒了吗?中央集权似乎不是什么坏事,发达国家有哪个不是中央集权的?目前,人类的生产力,只能适用这种生产关系。

2005-11-27 17:29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7, 17:14:05发表
封建制度打倒了吗?中央集权似乎不是什么坏事,发达国家有哪个不是中央集权的?目前,人类的生产力,只能适用这种生产关系。 [/quote]
对于封建精神【“封国土、建诸侯”之封建】
国人更需要的是补课,不是打倒。

现代国家 政府集权是必须的 但政府集权和行政集权兼有才形成中央集权
美国的联邦制就是非中央集权制的
表现在政府集权【全国性的法律和对外政策】
和行政的不集权【地方法律、政务的自主】

中央集权制的权力由上而下
联邦制和封建的相似处就在于权力是由下而上的

2005-11-27 18:38 无知无畏
中国的行政是中央集权吗?如果是的话,那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地方保护主义了。现在各省和自己区不都有自己的地方性法律吗。
而且由于一些原因,全国性的法律在一个地方的优先性,是小于地方性法律的。各个省,自治区也都有很大行政自由。
中国行政的集权程度,肯定比美国高。但是我认为,这是量差,而非质差。

2005-11-27 18:51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7, 18:38:06发表
中国的行政是中央集权吗?如果是的话,那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地方保护主义了。现在各省和自己区不都有自己的地方性法律吗。
而且由于一些原因,全国性的法律在一个地方的优先性,是小于地方性法律的。各个省,自治区也都有很大行政自由。
中国行政的集权程度,肯定比美国高。但是我认为,这是量差,而非质差。 [/quote]
中国各省只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
法律的制定权是在全国人大的
美国各州都有自己的宪法

这个是量的区别么?

【地方保护主义】的褒贬色彩充分说明了中国是行政集权的
全国一盘棋 集中力量办大事嘛~~

2005-11-28 11:06 无知无畏
美国各州有宪法不假,但是这些州一样要服从联邦宪法,不能违反联邦宪法。
这种关系和中国的地方性法规与全国性法律比起来,差距有多大?
在美国,一个人被州法院判处后,他不服,可以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的。在中国,情况也差不多。
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美国政客在自己的地盘,公开的为自己家乡的人民争取利益。在中国,政客集中在一起,秘密的为自己的家乡争取利益。
形式上的差别,并不能改变结果的相似性,我只看重结果,所以我认为中,美之间的政治制度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2005-11-28 11:37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8, 11:06:00发表
形式上的差别,并不能改变结果的相似性,我只看重结果,所以我认为中,美之间的政治制度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quote]
结果差距不大么?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在?

美国的行政不集权可以参见《论美国的民主》
行政是否集权的直接影响到权力的上下行关系
美国是各州将权利让度给联邦政府一部分
中国是中央政府将权力分一部分给地方
更推广到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也是如此

2005-11-28 11:48 小马爱犬屋
美国军队想进某个州救灾是要经过该州州长和州议会同意的.

中国的军队是只听D的.

这之间的区别不大??

2005-11-28 12:11 无知无畏
为什么只引用了我说的一句话?而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只看重在两种政体下,所产生的行政结果。
美国军队救灾,是在州议会批准,中国是在GCD的内部会议上。过程是不一样,但是后果是一样的。
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是一个很好的争论话题。但是最好另开帖子。
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不管政体如何,行政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2005-11-28 12:36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8, 12:11:20发表
为什么只引用了我说的一句话?而且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只看重在两种政体下,所产生的行政结果。
美国军队救灾,是在州议会批准,中国是在GCD的内部会议上。过程是不一样,但是后果是一样的。 [/quote]
后果未必一样啊
美国的州有权力阻止军队进入救灾
中国哪个省有这个权力?

2005-11-28 12:40 无知无畏
阻止?那阻止了吗?好象没有吧。
后果还是一样的。
假设的后果和真正的后果,没什么关系吧。

2005-11-28 13:33 恨地无环
[quote]双重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

  在美国打官司,首先得知道哪些案件应该向州法院起诉,哪些案件应该向联邦法院起诉。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有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州宪法和州法律两个法律体系,但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具有最高地位。法院同样存在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联邦有最高法院,各州也有州的最高法院(有的州称为州最高上诉法院或上诉法院)。州法院是州政府的司法部门,联邦法院则是联邦政府的一个部门。这两套法院之间没有上下关系,但在司法管辖的范围上有所分工。绝大多数的案件,既可向州法院起诉,也可以向联邦法院起诉。但州法院审判案件时,在适用法律方面,不仅受州宪法和州法律的限制,也要受联邦宪法和法律以及联邦所签定条约的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联邦法院的管辖权受联邦宪法和法律的限制,只能行使由联邦宪法赋予和由国会立法规定的联邦司法权力。根据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合众国司法权适用于以下范围的案件:①合众国作为诉讼的一方的案件;②涉及到州的案件,具体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州之间的诉讼案件、一个州与另一个州的公民之间的争执案件、不同州的公民之间的诉讼;同一个州的公民之间关于不同州的土地的所有权的诉讼;③涉及大使、公使和领事的一切案件;一州或其公民与外国或外国公民或属民之间的诉讼;④所有涉及到联邦宪法、国会通过的法律和根据联邦权力缔结的条约的一切案件,以及关于通航水域的法律一切案件。

  宪法让联邦法院有权审理上述案件,但并没有禁止州法院审理这些案件。但是,美国国会可以规定某些案件由联邦法院独自行使管辖权,如反对合众国的犯罪所引起的案件,以州为诉讼当事人的案件,涉及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员的案件等。这样,在任何一个州里,都既有州法院系统,也有联邦法院系统。[color=red]对有些案件,两种法院都可以受理;另一些案件,只有州法院才能受理;还有些案件,只有联邦法院才能受理。[/color]事实上,联邦法院审判涉及联邦法律的一切案件,但宪法对初审管辖权和上诉管辖权作了区别。如联邦最高法院只拥有有限的初审管辖权,但最高法院拥有广泛的上诉管辖权。因此,在美国,一场官司可能从州法院开始,但如果涉及到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就可以从州最高法院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quote]

[quote]去年的由于转移核废料而引发的南卡罗来那州与联邦政府的纠纷,南卡罗来那州州长为了阻止美国能源部将核废料转移到该州亲自下令封锁公路,美国联邦政府的律师代表通过司法法诉讼程序推翻了南卡罗来那州的封锁令从而使能源部的转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quote]

[quote]美国在国家权力的纵向结构上采用联邦制,联邦制决定了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只能在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联邦政府不能随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州,州也不得行使属于联邦的权力,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权限冲突由联邦法院依法裁决;联邦政府负有保障联邦宪法被忠实执行的义务、保障个人宪法权利的义务,当州政府的行为侵犯公民的宪法权利时,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诉以获得救济。[/quote]

美国的州与联邦政府关系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即迪龙规则
迪龙规则反映了两点:
1 联邦与州是集权还是分权关系并不是先验的,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来确定,该集权就集权,该分权就分权。(这个才是在分权尺度上的调整,因为有2的保证)
2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一旦在权力上发生争执,其争执交由司法部门来裁决。这样就防止了联邦政府强行上收州政府的权力或州政府以非正常方式抗拒联邦政府的状况发生。

如果以上的“过程”都对行政结果没有影响的话,那么,法制的作用在哪里?

2005-11-28 14:46 apes
所谓封建时期,其实是马克思和其他一些史学家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观点。充其量只是一家、一派之言,其他派别的史学家根本不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封建时期,或者是用个其他名词代替封建时期。

2005-11-28 15:46 yjz99s1
以前和别人辩论过《中国封建社会什么时候开始》
大概记得有2种解释3个说法

解释一:按原始定义来“封国土,建诸侯”来归纳

说法一:西周的分封诸侯,各诸侯的领地用封疆隔开,各个诸侯听命于王室,各个国家有自己的法度,王室不能直接干预,王室可以增加或者削弱诸侯的领地。所以可以看作封建社会的开始。一般看作分封奴隶制经济时期。

解释二:封建土地所有制度的建立
说法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崛起,周室微弱,封疆被打破,大批奴隶和破产贵族成为自由民在社会流动。一些拥有土地的人特别是新兴的贵族给予他们土地来收租。在战国初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在各国初步形成。也可以看作封建社会的开始。这点和伟大导师的看法很接近。

说法三: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中国全面进入封建社会。这是本朝太祖钦点的起点。

============================================
PS:TO无知无畏

分封与郡邑制度一向是并存的,周朝的直属地都是实行郡邑制度。而汉朝是两者的混杂,前期是异姓王和同姓国的势力太大,后来经7国之乱而削弱。东汉的分封更是流于形式啊,诸侯国权利掌握在中央派来的相手里。
所以一般我们说国家的制度,看的是主体部分啊,周汉中后期就是对比。

2005-11-28 19:42 无知无畏
郡县制度是周朝出现的吗?我怎么记得是由李斯最早提出来的,是秦朝最早实行的。
周朝的时候,直属领地似乎是郡县制度,但是这应该只是表面现象。郡县制度需要有相应的一系列其他制度的保证,才能正常运行。如经济的的宏观调度,官员任免,责任制度,各种兵役徭役制度等。周朝的时候,这些制度就已经很健全了吗?对于那段历史没什么研究,所以不敢随便说。

2005-11-28 19:52 无知无畏
[quote]原帖由[i]恨地无环[/i]于2005-11-28, 13:33:16发表
美国的州与联邦政府关系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即迪龙规则
迪龙规则反映了两点:
1 联邦与州是集权还是分权关系并不是先验的,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来确定,该集权就集权,该分权就分权。(这个才是在分权尺度上的调整,因为有2的保证)
2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一旦在权力上发生争执,其争执交由司法部门来裁决。这样就防止了联邦政府强行上收州政府的权力或州政府以非正常方式抗拒联邦政府的状况发生。

如果以上的“过程”都对行政结果没有影响的话,那么,法制的作用在哪里? [/quote]
这些和香港,澳门还有其他一些自制区有些相似。集权与分权并行。
我承认在这些点上,中美的政治制度是有些差距的。但是我从来没说说中美的政治制度相同。毕竟中国是中国,美国是美国。
我的意思是,这两种政治制度,在很多情况下,行政作为的结果很相似。
中国目前毕竟是一个独裁的体制,能做到现在的样子已经很不错了。指望一党独裁能够完全达到理想中的“民主”状态,是不切实际的。

2005-11-28 20:07 yjz99s1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8, 19:42:33发表
郡县制度是周朝出现的吗?我怎么记得是由李斯最早提出来的,是秦朝最早实行的。
周朝的时候,直属领地似乎是郡县制度,但是这应该只是表面现象。郡县制度需要有相应的一系列其他制度的保证,才能正常运行。如经济的的宏观调度,官员任免,责任制度,各种兵役徭役制度等。周朝的时候,这些制度就已经很健全了吗?对于那段历史没什么研究,所以不敢随便说。 [/quote]
呵呵,没看到偶偷换概念吗?
我乱写的是"郡[color=red]邑[/color]"制度
其实历史上是没有这个固有名词的

PS:貌似郡是战国才出现的

现在转一篇文章


周朝之西周政治制度 from 清谈天地 by 老兵帅客

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下面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务寮。

王朝官员有: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祀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太土、掌占卜的太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统称为卿务寮。另外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执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

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贲、舆人、医、艺人、太子宫尹等。

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称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司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

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

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者鄙。

商周爵位有侯、伯、男和田(甸)四种封号,而且四种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区别。公和子都不是爵位,公是诸侯的尊称,子是不成君之称。

军事制度。当时实行井田制,四井为邑,十六井为丘,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六十四井)为甸,出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自备。卿大夫采邑方百里,有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一百乘,称为百乘之家。大的诸侯封三百六十里,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一千乘,称为千乘之国。天子王畿方千里,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称为万乘之主。当时奉调出征的只有乡人,野鄙之人只保卫乡里。军队的核心是贵族与多子族,即贵族子弟,基干力量是由贵族组成的三甲士,包括驾车、持干戈和拿弓矢者,在车上作战。由平民组成的七十二卒,称为徒兵。周朝军队实行军、师、旅、卒、两、伍的编制。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每军一万两千五百人,军将皆为卿;每师两千五百人,师帅均为中大夫;每旅五百人,旅帅均为下大夫;每卒百人,卒长皆上士;每两二十五人,两司马皆中士;每伍无人,伍有长。

刑法制度。周朝仍设五刑,据说有墨刑一千条,鼻(找不到那个字,就是割鼻子)刑一千条,刖刑五百条,宫刑三百条,大辟刑二百条。周穆王时又规定有赎刑,后来又制定了《九刑》,即上述五刑再加上流、赎、鞭、扑。其死刑有:绞缢、弃市、屋诛(在室内处死)、腰斩、剐(碎尸)、火焚、车裂等。王之同族不可施宫刑的,将其头发剪掉。另外还有奴刑,就是将犯罪者没入官府为奴。

2005-11-28 20:17 无知无畏
受教了,看来咱们说的不是一回事。
看看中国的刑罚,越来越重。还是周武王好,画地为牢。呵呵......

2005-11-28 21:05 ptcn
[quote]原帖由[i]yjz99s1[/i]于2005-11-28, 20:07:45发表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8, 19:42:33发表
郡县制度是周朝出现的吗?我怎么记得是由李斯最早提出来的,是秦朝最早实行的。
周朝的时候,直属领地似乎是郡县制度,但是这应该只是表面现象。郡县制度需要有相应的一系列其他制度的保证,才能正常运行。如经济的的宏观调度,官员任免,责任制度,各种兵役徭役制度等。周朝的时候,这些制度就已经很健全了吗?对于那段历史没什么研究,所以不敢随便说。 [/quote]
呵呵,没看到偶偷换概念吗?
我乱写的是"郡[color=red]邑[/color]"制度
其实历史上是没有这个固有名词的

PS:貌似郡是战国才出现的

现在转一篇文章


周朝之西周政治制度 from 清谈天地 by 老兵帅客

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下面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务寮。

王朝官员有: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祀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太土、掌占卜的太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统称为卿务寮。另外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执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

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贲、舆人、医、艺人、太子宫尹等。

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称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司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

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

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者鄙。

商周爵位有侯、伯、男和田(甸)四种封号,而且四种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区别。公和子都不是爵位,公是诸侯的尊称,子是不成君之称。

军事制度。当时实行井田制,四井为邑,十六井为丘,每丘出戎马一匹,牛三头。四丘(六十四井)为甸,出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自备。卿大夫采邑方百里,有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一百乘,称为百乘之家。大的诸侯封三百六十里,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一千乘,称为千乘之国。天子王畿方千里,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称为万乘之主。当时奉调出征的只有乡人,野鄙之人只保卫乡里。军队的核心是贵族与多子族,即贵族子弟,基干力量是由贵族组成的三甲士,包括驾车、持干戈和拿弓矢者,在车上作战。由平民组成的七十二卒,称为徒兵。周朝军队实行军、师、旅、卒、两、伍的编制。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每军一万两千五百人,军将皆为卿;每师两千五百人,师帅均为中大夫;每旅五百人,旅帅均为下大夫;每卒百人,卒长皆上士;每两二十五人,两司马皆中士;每伍无人,伍有长。

刑法制度。周朝仍设五刑,据说有墨刑一千条,鼻(找不到那个字,就是割鼻子)刑一千条,刖刑五百条,宫刑三百条,大辟刑二百条。周穆王时又规定有赎刑,后来又制定了《九刑》,即上述五刑再加上流、赎、鞭、扑。其死刑有:绞缢、弃市、屋诛(在室内处死)、腰斩、剐(碎尸)、火焚、车裂等。王之同族不可施宫刑的,将其头发剪掉。另外还有奴刑,就是将犯罪者没入官府为奴。 [/quote]
受教了。

另外,和蒙古攻日本的介绍参照着看,似乎当时日本的制度和周的制度非常接近。

2005-11-29 09:42 yjz99s1
看过《12国记》的话
就发现故事里的和周朝几乎一模一样啊

2005-11-29 20:53 actionnic
[quote]原帖由[i]无知无畏[/i]于2005-11-27, 18:38:06发表
中国的行政是中央集权吗?如果是的话,那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地方保护主义了。现在各省和自己区不都有自己的地方性法律吗。
而且由于一些原因,全国性的法律在一个地方的优先性,是小于地方性法律的。各个省,自治区也都有很大行政自由。
中国行政的集权程度,肯定比美国高。但是我认为,这是量差,而非质差。 [/quote]
说到点上了!
中国其实现在有点地方脱离中央的意思!中央其实到还真有点象春秋的情况!呵呵!
大家仔细研究一下就不难明白了!决不是危言耸听!

2005-11-29 21:01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actionnic[/i]于2005-11-29, 20:53:58发表
中国其实现在有点地方脱离中央的意思!中央其实到还真有点象春秋的情况!呵呵!
大家仔细研究一下就不难明白了!决不是危言耸听! [/quote]
阁下哪个地方的
哪路诸侯这么牛啊

2005-11-29 22:16 radiowave21
楼上的楼上说的情况现在在一些比较发达的省份确实存在啊,今年温家宝专门跑了一趟广东,据说就为了协调关系而去的。可惜的是番禺的事情没有过问……

2005-11-29 22:28 恨地无环
[quote]原帖由[i]radiowave21[/i]于2005-11-29, 22:16:19发表
今年温家宝专门跑了一趟广东,据说就为了协调关系而去的。可惜的是番禺的事情没有过问…… [/quote]
这个可能
但是东周比之现在的政治体制
大概邦联制(勉强比比,肯定不合适)
各诸侯国有军队 可以自己开火
自立法律
周王也不用向地方拨款
而且让哪个诸侯王到周朝廷当大臣
肯定没有如今调哪个省长到中央当京官这么简单吧

so
以今朝比东周还是不恰当滴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