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2005-11-14 16:57 南靖侠
本人所绘《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敬请指评!

[img]http://chinahistory.betoo.cn/bbs/UploadFile/2005-11/2005117883194370.jpg[/img][img]http://chinahistory.betoo.cn/bbs/UploadFile/2005-11/200511789384819.jpg[/img][img]http://chinahistory.betoo.cn/bbs/UploadFile/2005-11/20051191223913989.jpg[/img][img]http://chinahistory.betoo.cn/bbs/UploadFile/2005-11/200511912235147217.jpg[/img]

2005-11-14 17:00 南靖侠
怎么成这种格式了,还要再打开一次,不好意思!

2005-11-14 17:03 南靖侠
第1段共5人(左从至右):
蒋国公 司空、陕东道大行台右朴射屈突通
梁国公 司空、尚书左朴射房玄龄
勋国公 司空、陕东道大行台右朴射殷开山
莱国公 司空、尚书右朴射杜如晦
夔国公 开府仪同三司、辅国大将军刘弘基
第2段共8人(左从至右):
赵国公 司徒、吏部尚书长孙无忌
邳国公 开府仪同三司、左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
申国公 司徒、尚书右朴射高士廉
卢国公 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程知节
褒国公 扬州都督、辅国大将军段志玄
郑国公 司空、侍中魏征
郯国公 荆州都督、左骁卫大将军张公谨
谯国公 荆州都督、镇军大将军柴绍
第3段共7人(左从至右):
卫国公 司徒、尚书右朴射李靖
陈国公 陈州刺史、吏部尚书侯君集
莒国公 开府仪同三司、民(户)部尚书唐俭
勋节公 洛州都督、刑部尚书张亮
英国公 太尉、兵部尚书李绩
河间王 司空、礼部尚书李孝恭
渝襄公 (民)户部尚书、洪州都督刘政会
第4段共4人(左从至右):
鄂国公 开府仪同三司、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
永兴公 银青光禄大夫、礼部尚书虞世南
胡国公 涂州都督、左武卫大将军秦叔宝
宋国公 司空、尚书左朴射萧瑀

2005-11-14 18:35 张建昭
帮楼主编辑了一下

为什么不发到绘画区?

2005-11-14 21:04 南靖侠
多谢巡按使大人!

2005-11-14 21:05 南靖侠
请问哪里可以看到升职的要求与规范!
绘画区在哪里呀,请巡按使大人帮助,我是新来的,不知门香道路,多谢!

2005-11-14 23:55 晴雪飞滩
我很早以前好象发过

2005-11-15 08:28 乱指
哇,这个不错诶~!
好东西!

2005-11-15 09:25 南靖侠
有空与大伙讨论讨论这二十四功臣!

2005-11-15 09:27 南靖侠
贞观之治是中国治世的象针,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既有唐太宗的英明领导,又有赖全国人民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但也与贞观群臣全力的辅助分不开的,贞观时期是中国人才聚集的一个高峰,史称名将名相辈出,文学上叫谋臣如雨、猛将如云,都形容当时人才之盛,事实上当时的确发掘并有效利用了许多人才,就唐太宗列于凌烟阁的特殊功臣(第一等)就达二十四人之多,当然当时为什么只列二十四人,现在已经无史可考、无据可查了,然而由于历史的久远及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尉迟恭等人名气太大,以致于许多人都不知其它功臣了,下面就介绍一下他们的特殊功勋吧!
  按入阁人物的情况看,当初入阁的评选条件为:
  一、参与了晋阳(太原)起兵,并立有主要功勋;
  二、参与了建唐工作及全国统一战争,并立有主要功勋;
  三、参与了玄武门政变、帮且李世民当上皇帝;
  四、参与了贞观时期的国家建设。
  考查这二十四人的履历发现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至少符合上述两个条件:
  第一功:吏部尚书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是李世民从小玩到大的哥们儿,目前尚无史书证明他参加了太原起兵,但第二、第三、第四条他都参与了,特别是策划并组织了玄武门政变、将李世民推上皇位,这对我们来讲好像微不足道,但对唐朝、对李世民来讲那可是终生难忘的大功、殊功,长孙无忌博通经史、才华了得且为人谨慎、远避嫌疑,因是皇后之兄,他在贞观时期数次推谢宰相之位,长期担任散官(荣誉官职、无具体权力及职责),道是在永徽年间为相政绩非凡,光耀千古,长孙无忌组织编纂了《唐律》同《唐律疏义》,那可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如此完善的法典,所以长孙无忌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法学家,长孙无忌的忠诚也是李世民所看重的,所以长孙无忌能在贞观群星中排名第一,连李世民都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第二功:河间王礼部尚书李孝恭
   李孝恭符合第二及第四个条件,特别是全国的统一战争,当时唐虽然是建立了,不过周边却是强敌林立,黄河流域的(陇西的薛举、薛仁果父子、河东的刘武周、河南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刘黑闼、山东的徐圆朗)强敌是李世民率军搞定的,而长江流域(荆湘的肖铣、江南的辅公拓)则是李孝恭搞定的,开拓剑南、荆湘、江南及岭南半壁江山,那可是功至伟呀,同时李孝恭对剑南、岭南的开发、对大唐强大水军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李孝恭作为王室,能有这样大的成就真是不得了。
  第三功:尚书右朴射莱国公杜如晦
   杜如晦没有参加太原起兵,但后面三条却条条充分,在历史上也颇具盛名,已经丹青史书、影响深远、深入人心,在此就不用再啰嗦了。
  第四功:待中郑国公魏征
   魏政的名气就更大了,一说到谏诤同镜子就马上意识到魏征的存在,他的经历及业绩已经光耀历史、独步古今、人人称颂了,在此也不说了。
  第五功:尚书左朴射梁国公房玄龄
   房玄龄同杜如晦一样英名千古,杜如晦死的早,只当了三年宰相,但房玄龄却干了二十二年宰相,而且是首席宰相,在历史上也许是个记录吧!
  第六功:尚书右朴射申国公高士廉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也当然是李世民的舅舅了,此人没有参与太原起兵,是李孝恭平岭南后才回朝的,所以他的功劳主要是第三及第四条,他着力开发了剑南,且长于行政,贞观年间长期担任吏部尚书,对官员的任命、考核、调度及初唐政治体制及官员监察体制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另此人为人正派、性格豁达、重情义、轻财色,是我们后人所称赞的“好官”及“君子”(人也长得特别帅气)代表。
  第七功:左卫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
   他可是懦妇皆知的人物,如不知回去看看大门就知道了,全国统一战争中,老尉战功可是不得了,经常同李世民单骑探敌,安然而归,武功那是一等一的,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决定性战功(镇住太子及齐王党的反扑及逼宫,防止事态扩大化),李世民刚称帝时又在泾阳大败突厥军,对外树立了威威大唐的强盛形象,对稳定刚刚经历政变的大唐政局起到关键作用。
  第八功:尚书右朴射卫国公李靖
   李靖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中国历史上十大杰出军事人物,《李卫公兵法》的作者,仅凭“南击岭南、北灭突厥、西定吐谷浑”及唐太宗那句“三千轻骑、横行漠北”就可见其利害了。
  第九功:尚书左朴射宋国公萧禹
   萧禹参与了唐初建设及贞观建设,虽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但却数次劝高祖立李世民在太子,玄武门之便后更是坚决拥立李世民为太子,善于行政、性情耿直(在贞观时期与其它宰相不和),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同时他的身世也很尊贵,有一次李世民设宴招待大臣,席间说谁觉得自己应该先倒酒,房玄龄是首席宰相、百官之首,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哥们儿兄弟、贵戚人杰,都是当时尊贵之极的人物,但都只是相互望了望,不敢动杯,而此时萧禹却率先倒了酒,李世民问故,萧禹回答说:“我是南朝皇帝儿(梁武帝萧衍的儿子)、隋朝皇后弟(隋炀帝萧皇后的弟弟)、前朝左朴射(李渊朝的尚书右朴射)、天子亲家翁(儿子娶了李世民的公主)”,太宗及众人均叹服。
  第十功:镇国大将军褒国公段志玄
   段志玄如同美国的巴顿将军一样,是初唐装甲部队---玄甲军的主要战将之一,参与了太原起兵及全国统一战争,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且作战勇敢、军功卓越,是飞将军李广的“唐朝版”,段志玄为人正直、耿介诚挚、治军严谨、不趋时利,634年曾作为主将(在贞观朝能做主将是很不容易的事,只有李靖—征突厥及吐谷浑、李绩---征薛延陀及高丽、李道宗---征薛延陀、侯君集---征高昌及击吐蕃、柴绍---征梁师都、阿史那社尔---征安西四镇、段志玄---征吐谷浑主过军)率军击退吐谷浑的军事进攻,为将者的“智、信、严、勇、仁”在他身上集中体现。
  第十一功: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宏基
   刘宏基是真正的大侠出身,参与了太原起兵及全国统一战争,太原起兵过程中只有一次规模较大的硬仗,那就是对霍邑的隋将宋老生,而斩杀隋军主将宋老生的正是刘大侠(擒贼先擒王,这对这一仗、这一仗对唐朝的建立影响不可谓不大,这个功不可谓不大,),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参加了历次全国统一战争,均作为主要战将,战功卓著(征薛举时因唐军战略失误,全军覆没,宏基力战被擒、受尽酷刑、宁死不降,表现出对大唐的绝对忠诚),天下平定后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
  第十二功:兵部尚书蒋国公屈突通
   屈突通原为隋将,本是李渊父子的敌人,他的投顺对隋可是致命的打击,因屈是隋将精神的象针,同时李渊当时面临陇西的薛举,正全力防范、抵抗,若屈全力死战不降,我想李渊也不能这么快就搞定他,李渊东西两面受敌,我想新生的微微唐朝可能要夭折,所以屈突通对当时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他参加了全国的统一战争、功勋卓越,特别是平定王世充的战争(那场历史上绝对精彩的“围点打援”战中主打的是李世民,而主围的则是屈突通,试想,如果李世民正同窦建德开火而洛阳城中王世充那群饿狼冲出来南北夹击,李世民会怎样、唐又有何后果),同时屈突通的气节那是千年称道的,那绝对是“正义的化身”。
  第十三功:兵部尚书郧国公殷开山
   殷开山,《西游记》中唐僧的外公,《说唐》中同马三宝在李世民一左一右、寸步不离,历史上他却是在李世民左右,但另一个则不是马三宝,而是刘文静,只可惜刘文静死得还要早。殷开山参与了太原起兵,是首义功臣,追隋李世民参加了全国统一点战争,尽管有陇西被薛举打得大败的记录,但功勋还是很耀眼的,特别是在平刘武周同王世充的战争中,立有殊功,只可惜早死,是二十四人中最早去逝的一个。
  第十四功:左卫大将军谯国公柴绍
   柴绍是《说唐》中的白面书生,老是跟在李元霸后面,像家臣一样,历史却真会开玩笑,历史上的柴绍是猛将,而李玄霸则是白面书生且早夭,柴绍是李渊的女婿,参加了太原起兵及全国统一战争,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时才三万人,而到长安时却发展到二十多万人,这十万英雄豪杰差不多就是柴绍同他老婆平阳公主招的(柴绍的面子还真不小),这可是组建了大部队,柴绍是李世民的姐夫,不可能去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二年作为主将灭掉了最后一个割据反王梁师都,贞观三年以行军总管身份参与了李靖的灭东突厥战争,长年防御吐谷军。柴绍性格豪爽、多谋略,在同吐谷浑的岷州之战中,当吐军居高临下、对唐军处以绝对不利时,竟能沉着冷静应对,当众叫美女现场开演唱会,乘吐军不备突袭,终于转被动为主动,大败吐谷浑军,被传为千古美名。
  第十五功:左骁卫大将军邳国公长孙顺德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征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后与刘文静战屈突通、擒隋主将屈突通,立有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中又作为主要打手角色,帮李世民登上皇位,因此又有拥立之功,然贞观年间屡次犯法,太宗始终只是教育、贬官,而未予深纠,长孙顺德是那种典型的武将(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英勇无敌、人人敬畏,和平年代无事可做、尽显性格缺陷(粗暴)。
  第十六功: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一直帮李世民出谋划策(张亮应属主谋略而非勇武型的将军)。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他的能力同功绩多主要表现在政治上而非军事上),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张亮性格怯懦,但当时太宗任他做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是七万水军的主将,不知是站在什么立场上任命的)。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事后证明张亮确被冤杀,当时李世民盛怒之下、同时大臣除李道裕认为证据不足外没有一个对此持反对意见,可见张亮已经失去人心了,事后李世民还责备房玄龄不劝告)。
  第十七功: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
   侯君集是林彪的“唐朝版”,年少英武、能征善战、两极走向、荣辱一生,如果说李世民最信任的文臣是长孙无忌,那最信任的武将则是侯君集了,侯君集是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在所有叛臣中,侯君集应是最为荣耀的了,事发后,李世民为了不让刀笔小吏污辱他的爱将,亲自审询并向大臣们求情,最终保侯妻及一子,得以延续香火,李世民从此不再上凌烟阁。侯君集确与林彪性格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战场上是神化的存在,你看唐征吐谷浑、南路的侯君集同李道宗是在何等艰苦的环境中取得辉煌的胜利(人刺马饮血、马啃雪充饥)、高昌之战沙漠7000里,高昌王向他的大臣说唐军不可能行这么远(三万以下,我能对付,三万以上,沙漠7000里后勤无法供给),当侯君集率大军兵临城下时,高昌王却吓死了,侯君集还挺有大国将师的风度,等高昌国办完丧事再战,战事朝一边倒趋势很快结束,此本是侯君集最为辉煌的时刻(跟林彪打完辽沈战役同平津战役时差不多),他是任吏部尚书、参与政事(宰相权力),是李世民的首席大将,就是后来李绩的位置,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他老婆都说他),我想原因就一个,志大才输,受不得委屈、这应是没有受过磨难与打击、成功太快了(林彪19岁就做了军长)、来得太容易了,所以思想没跟上、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第十八功: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
   张公谨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派驻北方防御突厥、贞观三年上平定突厥的六策,建议攻突,李世民同大臣们一致通过,同年正式发动反击突厥的战争,公谨为李靖副将(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公谨为副大总管),协助李靖灭亡东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公谨死时撞记讳,人言不能哭,以免克人,但太宗认为君臣同心,真心哭丧有何不可,于是带头痛哭,群臣及公谨家人均痛哭之,场面极为悲痛。
  第十九功: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
   程知节也是大名鼎鼎了,《说唐》中的程咬金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它就是历史上程知节的原形,只不过历史上的程知节要利害得多,不仅仅只是三板虎,而是勇冠三军的猛将,知节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在唐郑首战时于阵前与秦叔宝、罗士信等数十骑一同降唐、改名知节,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均作为前锋、冲锋陷阵、功勋卓越。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是地道的秦王党。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可惜一世英名,晚年竟然有此不屑经历。
  第二十功:礼部尚书永兴公虞世南
   喜欢写毛笔字的朋友就知,什么欧体(指唐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褚体(指唐书法家褚遂良的书法)、柳体(指唐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颜体(指唐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虞体(指唐书法家虞世南的书法),虞世南是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两兄弟怎么性格有如此大的变化),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世南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士大夫,虽然消瘦,但性格耿直、骨子里都有股诤诤之气,贞观年间也以善谏著称,对初唐文风的形成有杰出贡献。
  第二十一功:户部尚书渝国公刘政会
   刘政会是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就是他策划并揭发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私通突厥,杀了二人,揭开太原起兵的序幕)。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你看多忠于大唐呀)。刘武周灭亡后获救。长期担任户部尚书(户部尚书即是财政经济大臣),武德年间唐朝经济的快速恢复,国力不断增强,终于在短时间内消灭了与唐实力相当的几个割据势力(入开安后,李渊仅控制了陕西同山西两省,而且还未完全占领,当时陇西有薛举、甘肃有唐弼、李轨、河南有王世充、李密、河东有刘武周、河北有窦建德、西北有梁师都、江南有杜伏威、两湖有肖铣,唐可是差不多天天在打仗,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如何统一呢),而且贞观年间经济快速发展,刘政会确实是当时相当有经验且椎为称职的财政大臣呀。
  第二十二功: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
   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那时救了皇帝就是救了国家),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以外交官身份出使突厥,使突厥放松警惕,李靖一举攻克、消灭了突厥,那可是一人胜几万大军,尽管没有上阵杀敌,但加快了突厥的灭亡、使一大批将士不因拼命而战死疆场,当是奇功一件),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户部尚书,管理国家财政,是刘政会的继任者,贞观年间经济发展一片生机,唐俭功不可没,顺便说一句,那就是唐俭的耿介性格(牛皮气)也是很出名的,坚持原则、六亲不认,连李世民都不得不佩服。
  第二十三功: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
   李绩本姓徐,归唐后赐姓李,改名李世绩,太宗死后为避讳,再更名李绩(去“世”字),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战功显著、列战将(除李世民同李孝恭为主帅外)第一。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被李世民誉为“长城”,侯君集被杀后调回京城主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逝。这里引深说一说李绩叛李一事,许多人认为因李世民死时对李绩的故意外调,使李绩对李怀恨在心,以至于最后支持武则天,这种论调是站不住脚的,在李绩一生中,李世民在他心中是神的存在(恐怕在很多人心中都如此,不然怎么有人在李世民死时要求自杀陪葬呢,哪有元老重臣在被武则天抄家时都不忘向昭陵三拜、从容就义呢),他是不可能背叛李世民的,只不过李绩为人比较圆滑、做事较谨慎、老练(他的孙子李敬业性格偏急、老李差点要杀掉他),当时李治想立武则天到了极点,以李绩的性格是不可能犯颜直谏、得罪皇上的,另一方面,李绩认为,立武为后也不过是后宫的问题,不会引发李唐的江山,也不至于对不起李世民,至于武则天称帝,我想李绩是万万想不到的,也是无意识帮助她的。再说,李绩一生见过的事太多了,当年在瓦岗寨就是被李密砍掉一支耳朵,又经历李世民的玄武门政变,以李绩同李世民的关系,很难想像他不参与玄武门之变,主要是他的老练,识时务者为俊杰吧,没有看清时局时是不会轻易出棋的。另一方面,将李绩外放是李靖的主意,这一点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清楚记载,李世民问何人是将才,也就是说找一个军事接班人(因辅政的长孙无忌不懂军事),要李靖传业给他,李靖举出太宗所赞扬的三人,李绩、李道宗、薛万彻,而李绩同李道宗的不大胜也不大败战略原则明显更得到太宗同李靖的赞赏,太宗说李道宗耻于三代为将者(不希望后辈再做将军、无怪每见李道宗将军老喜欢文官打扮),不可妄传但也不可不传,最后就只有李绩了,其实李靖最为看重的是李绩同李道宗,相比之下更看重李绩,因李绩年长一些(大李道宗差不多八岁左右),经历多一些,而且同李靖交往多一些,那么李靖肯定最了解李绩了,当李世民说道担心李治对李绩没有恩而李绩不能尽心辅佐时,李靖毫不迟疑的建议将李绩先贬到外地,让李治把他召回来,如此不就有起用之功了吗!同时李绩接到圣旨后想也没想连家都没有回就去上任了,足见李绩已经知道“为什么” 了。
  第二十四功:右武侯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
   秦叔宝名秦琼,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同尉迟恭一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大将,《说唐》的结尾有一句“双涧打成唐世届、打鞭撑杆跳李乾坤”,我想前一句道是真的,秦叔宝作为李世民的精锐王牌军---玄甲军的大将,每战都为前锋,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确实为扩大战果、快速反应起到每战的关键作用,所以唐军才能在每战中快速给敌人致命的打击,一战定江山,瞬间改变战场格局、天下关系。所以要单单说到武功(战场突击能力同摧毁能力),我想初唐无出秦叔宝之右者。
   其实除上述二十四人外,还有几人功绩同及影响也比较突出,文臣方面有刘文静、温彦博、戴胄、马周、褚遂良,武将方面则有李道宗、罗士信、阿史那社尔,他们可以与二十四人相提并论,不过,如此就变成了三十二功臣了。
   以上评论纯属个人意见,谨供参考,致!

2005-11-15 15:08 伟君子
[quote]第二十四功:右武侯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
   秦叔宝名秦琼,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同尉迟恭一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大将,《说唐》的结尾有一句“双涧打成唐世届、打鞭撑杆跳李乾坤”,我想前一句道是真的,秦叔宝作为李世民的精锐王牌军---玄甲军的大将,每战都为前锋,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确实为扩大战果、快速反应起到每战的关键作用,所以唐军才能在每战中快速给敌人致命的打击,一战定江山,瞬间改变战场格局、天下关系。所以要单单说到武功(战场突击能力同摧毁能力),我想初唐无出秦叔宝之右者。
[/quote]
正史上介绍秦叔宝的很少,也许他只是将而不是帅吧.

2005-11-15 20:58 冰祁步
凌烟阁   
轩辕的凌烟阁看来就是出自典故吧

这二十四功臣是谁选定的呢?是唐太宗吗?

还有这幅图是何时所画的?

2005-11-15 21:51 南靖侠
[quote]原帖由[i]伟君子[/i]于2005-11-15, 15:08:13发表
正史上介绍秦叔宝的很少,也许他只是将而不是帅吧. [/quote]
秦叔宝为一代猛将,勇武绝伦,初唐天下,罕逢敌手,他应为将才,而非帅才,一生也没有为帅记录,总是当统帅的救急先锋,一直都在统帅身边战斗!

2005-11-15 22:03 南靖侠
论坛之凌烟阁正是引用凌烟阁功臣之典故!
二十四功臣名单是太宗钦定的,由太宗作赞、阎立本作画、褚遂良题阁而成!
这幅《凌烟阁图》是2001年我在成都画的,不知楼上有朋友说很早发过这个贴是何意思!

2005-11-17 14:57 Linkham
画的不错啊,支持!
楼主以后有绘画作品可以发到【绘画摄影】区,在首页就能看到了。

2005-11-17 15:41 白手违命
楼主画得还不错,只是在用色方面应注意下,衣服以及面色晦暗淡薄了些
另图片衔接尚不完美,欣赏不便哈

2005-11-17 21:08 南靖侠
[quote]原帖由[i]白手违命[/i]于2005-11-17, 15:41:35发表
楼主画得还不错,只是在用色方面应注意下,衣服以及面色晦暗淡薄了些
另图片衔接尚不完美,欣赏不便哈  [/quote]
多谢阁下关注,这幅画是2001年画的,因此色彩淡化了许多。至于衔接尚不完美问题,是这幅画在拍照时因太长,故分成了四段,我发上来时也是四段,还多亏张大人帮助缝补在一起,看起来衔接不好,但比四段分开方便看多了,再次多谢张大人!

2005-11-17 21:09 南靖侠
[quote]原帖由[i]Linkham[/i]于2005-11-17, 14:57:59发表
画的不错啊,支持!
楼主以后有绘画作品可以发到【绘画摄影】区,在首页就能看到了。 [/quote]
好的,多谢!

2005-11-18 18:04 上善如水
全是一个模样

2005-11-18 20:54 花仙子
偶还以为是轩辕的凌烟阁的人物
进来才知道不是

2005-11-18 21:30 小乐乐
呵呵,应该给轩辕的凌烟阁中的主要人物画个像哈!

2005-11-18 22:01 青山
偶也以为是轩辕的,不过不枉此行,长了不少见识!

2005-11-19 22:42 孔闻岱
又长了些见识

2005-11-20 09:07 南靖侠
[quote]原帖由[i]花仙子[/i]于2005-11-18, 20:54:33发表
偶还以为是轩辕的凌烟阁的人物
进来才知道不是  [/quote]
轩辕凌烟阁的人物与唐代凌烟阁功臣可比乎???

2005-11-20 09:09 南靖侠
[quote]原帖由[i]星陨如雨[/i]于2005-11-18, 21:30:25发表
呵呵,应该给轩辕的凌烟阁中的主要人物画个像哈! [/quote]
呵呵,轩辕凌烟阁中的主要人物都不知长得啥模样,画个啥像!

2005-11-20 09:11 南靖侠
[quote]原帖由[i]上善如水[/i]于2005-11-18, 18:04:01发表
全是一个模样 [/quote]
多看看,多了解二十四功臣事,你就知道不全是一个模样了,再看看吧!

2005-11-20 09:15 南靖侠
[quote]原帖由[i]青山依旧在[/i]于2005-11-18, 22:01:34发表
偶也以为是轩辕的,不过不枉此行,长了不少见识! [/quote]
轩辕凌烟阁中的人物同历史上凌烟阁的人物毕竟不是一个档次的。
但见张无忌,殊不知历史上真正的魏无忌、长孙无忌,真是好笑!

2005-11-20 15:29 赢任好
纯粹的中国画风

2008-5-12 13:26 逍遥子一点
图呢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