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8 12:53
大树将军
转自德意志帝国论坛
1543年,葡萄牙人把扳机击发式火绳枪传到了日本,这种火枪是滑膛枪,前膛装药,有效射击距离50至80公尺。
由于士兵在进行前膛装药时,须分成五个步骤,相当繁琐,既费时又不能采取隐蔽的姿式,因此,还不是十分理想的火枪,但是,它必境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日本人在对待这种新式武器的新生事物问题上,表现出了求新,求变的强烈革新愿望。他们并不墨守成规,保残守缺,而是积极引进,把火枪拆开来研究,然后进行仿制,改进。最后,制成了日本人自己的扳机击发式火绳枪。自1543年起,一些日本的小诸候国就开始使用这种西式火枪。
三十二年后,1575年,丰臣秀吉下令在他统帅的日本正规军队中组建火枪部队,从此,扳机击发式火绳枪兵便成为日本军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兵种,其数量甚至曾达到占丰臣秀吉所统帅的日本陆军正规军的的百分之九十。有了这种新式武器,丰臣秀吉的“以武力统一全日本”的政治野心如愿以偿,很快就打垮了他的众多内战宿敌。一些在日本内战中战败的诸候残部拿着这种火枪侵扰中国的东南沿海各省,打得中国明朝的沿海地方驻军难以抵挡。日本的新式火枪使中国的明朝军队的刀剑招架不住,这也是为什麽明朝的“倭患”难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时的明军仍不能从武器劣势中觉醒,明军将领们在总结失利的原因时,还是归于败在“不敌倭刀”。与此同时期,1500年前后,在今天的德国的纽伦堡地区,德国人又发明了螺旋式腺膛的扳机击发火绳枪(来福枪),它具准星与照门的瞄准装置,使火绳枪的有效射距提高到200公尺之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腺膛的火绳枪在以后的200年里并未被广泛采用。
扳机击发式火绳枪传到中国的时间比日本早100多年。在15世纪初,扳机击发式火绳枪就传入了中国。可是180年后,到了16世末的1585年,日本的丰成秀吉,在灭亡日本的60多个诸候小国,统一全日本后,出兵朝鲜时,吃惊地发现,中国明朝派去援朝抗日的将领李如松所统帅的中国军队,仍然尚未全面装备新式扳机击发式火绳枪,更没有大规模的专门的新式火绳枪部队。
与侵朝日军相比,明军步兵火力处于极大的劣势。因此,丰臣秀吉极轻视援朝的明军。在这以后,日本不再对中国『言语必和,礼意必笃,毋生嫌疑,毋为诡激』(中国唐朝时日本大化天皇告诫其使者语,史称东夷貌柔顺),从此日本不再对中国“貌柔顺”。丰臣秀吉命令日军以新式火枪与李部对攻,由于武器的优劣悬殊太大,李如松所部多次在平壤城下被日军战败,直至战争结束时,明军仍未能在陆战中战胜日军,而是靠以扳机击发式火绳枪武装的朝鲜水师的“龟船”将日军水师大部歼灭,迫使丰臣秀吉下令撤军。而且到六十年后明朝灭亡时,中国明朝政府军队仅有一支人数很少的“神机营”,只是象征性地使用扳机击发式火绳枪,而没有在军事意义上大规模地使用之,导至,以骑兵呈凶的清军轻易地战胜了明军。而中国明朝的继承者清朝干脆连“神机营”也取消了。在1685年和1686年的两次“雅克萨战争”(两次雅克萨城之战,由敖拜领二万清军围城,在城周围堆土山,把自西方引进的“红夷”大炮推上山顶,用优势炮火歼灭城内俄军火枪兵2000余人,迫残余俄守军开城投降。在放走放下武器的残余俄军之后,清军把俄军在雅克萨城外种植的庄稼作物全部用火焚毁,以绝俄军续留之念。
由于在中俄“雅克萨战争”期间,在中国新疆发生了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迫康熙令尼布楚将军与俄签署了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属于妥协性质的“尼布楚条约”)中,清军也未能使用扳机击发发式火绳枪,以至俄军火枪兵自恃拥有扳机击发式火绳枪这种步兵武器的优势,能够以一当十,负隅玩抗。最后,清军依靠远距离的大炮优势火力方才取胜。
而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清军把“雅克萨战争”中缴获的俄军扳机击发式火绳枪样品献给康熙帝时,康熙帝竞然以不得中断前人所授的弓箭长矛传统理由,仅留下二支用作自己把玩,而令清军禁止使用此种新式火枪。日本与西方国家求新,求变,对新生事物的渴求,与中国保守,不思变革,对新生物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种下了中国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几近亡国灭种的祸根。150年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军标准配备的是著名的BROWN 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并非英军上尉派垂克.佛格森CAPTAIN PATRICK FERGUSON于1776年就发明成功的后膛装弹来福枪(该“佛格森”式后膛装弹来福枪是佛格森上尉在参加英军镇压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在美国的前膛装药的肯塔基式腺膛来福火绳枪的基础之上研制成功的,英军曾生产了100支这种新枪,装备了由他本人率领的一支百人队伍,有效射程提高到200公尺,最高射速每分钟六发,但因他本人战死,这种枪一直到1853年也没有在英军推广),英军的BROWN 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虽然使用纸装弹药,使前膛装药步骤得以简省,但其与1685年和1686年“雅克萨战争”俄军所使用的前膛装药的扳机击发式滑膛火绳枪的威力几乎没有区别,有效射程都是80公尺,两者都是前膛装药,两者都是滑膛枪,两者都是扳机击发,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里所说的本质区别是指后膛装弹与前膛装药的区别。特别是,在乾隆皇帝治下,清军曾于18世纪,在中国的西藏,击退了由英国的BROWN 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武装起来的尼伯尔侵略军,并曾缴获了数以百计的地道的英国造BROWN 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如果道光皇帝麾下的清军陆军手中持的是仿制俄军1686年的扳机击发前膛装药滑膛火绳枪,或是仿制英军的BROWN 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那麽英军就不会那麽轻易地在定海、唐沽登陆,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地打进中国,也许历史将改写。但历史弄人,遗憾的是,与150年前一样,腐朽愚昧与保守满清政府令清军仍然没有接触新式火枪的机会。清军手中没有前膛装药的滑膛火枪这种所谓“洋枪”,而是使用“土充”、“抬杆”、和刀矛。而清军使用的火炮的射程威力反倒大踏步后退,还不如150前“雅克萨战争”时的清军所用的“红夷”炮的威力。在英军的优势火枪,与专门杀伤人员的,号称“葡萄弹”的实心榴散弹的炮火(并非落地开花弹,英军1840年入侵中国时尚未使用落地开花弹)面前,中国人只有俯首认输了。
2005-11-8 13:26
春秋遗民
个人觉得,近代中国落后的诸多原因中,武器、科技的落后仅仅是一个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还是观念的落后,思想意识形态的落后
2005-11-8 13:55
无知无畏
火器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的问题,以前讨论过。可是最后又变成了民族主义争论的擂台,所以这个问题讨论的时候还是小心为秒。
2005-11-8 17:18
5288123
同意楼上说的,估计不到一页就要扯到民族问题上了
2005-11-8 17:37
klause
未必有枪就能强,看看甲午,辛丑就知道了
2005-11-8 22:37
斜出正入
基本上属于搞笑贴,鉴定完毕。
2005-11-8 23:22
关内侯
呵呵这些火枪的历史,我还是看了YY历史的那些网络架空小说后才知道的~
2005-11-9 11:06
慕容秋
写这个帖子的没看过龙战三千里吧?
日军当时的铁炮装备率能达90%.可能吗?那时打一枪要好几秒.
真装备成90%骑兵队一个冲锋就能把火枪兵冲垮.
明军的火器不算很落后的.特别是火炮.落后的是后来清朝.清军的炮还没明的先进.
2005-11-9 12:11
yanhy
我实在不明白满人为何如此忌讳火器,其实对于政府而言,拥有火器更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只要像如今一样对民间采取军火管制不就行了。老百姓用大刀长矛向拥有精锐火器的政府造反,不就是以卵击石了吗?
2005-11-9 12:15
西晋羊牯
德意志帝国论坛原来挺不错得,现在怎么都是转贴,是不是挂过?
2005-11-9 12:21
慕容燕然
[quote]原帖由[i]yanhy[/i]于2005-11-09, 12:11:42发表
我实在不明白满人为何如此忌讳火器,其实对于政府而言,拥有火器更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只要像如今一样对民间采取军火管制不就行了。老百姓用大刀长矛向拥有精锐火器的政府造反,不就是以卵击石了吗? [/quote]
大概是因为因为奴尔哈赤死于大炮的原因,清政府比较忌讳火气器。满清依靠骑兵战胜了明朝的火器为主的部队,在另一方面又藐视火器。
中国热兵器的倒退大概是二者综合结果。
2005-11-9 12:33
yanhy
努尔哈赤其实算不上是被大炮炸死的,据说他是背上生疽死的,离跟袁督师较量将近有一年时间,要真炸着了,还能活那么久?我估计他是郁闷死的,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也会打败仗。这种心理跟刘备夷陵惨败后有点相似。
2005-11-9 12:38
捕风捉影
首先,日本首先大规模使用火器的不是丰臣,而是织田信长。即使如此,日本军队装备火器的比率并不高,不会超过一半(具体百分比是多少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本论坛的广成子道兄应该有比较详细的资料,可以去问他)。在朝鲜战场,明军火器装备对日军是有压倒性优势的,战场失利是指挥的原因。当时明军装备的大炮远远优于日本军队,火枪的性能差不多。此贴基本为臆测之词。
关于当年明军和日本的火器,记得当初本论坛曾经因此发生过一场大战,建议楼主首先多翻翻资料,或者看看论坛里面过去的帖子,应该能有更好的认识
2005-11-9 12:41
西晋羊牯
如果骑兵能战胜红衣大炮得话,清军早就入关了,还要等到李自成进北京后再来摘桃子?
雅克萨战争确实能说明问题,既然已经接触也见识到了新式武器得威力,为什么不发展呢?实在是费解。
这可能和游牧民族的文化有关,毕竟当时在马上用火枪还没有用弓箭来得方便。火器确实在防战中发挥巨大的威力,但是在野战和机动战中却没有信服的战绩,而游牧民族喜欢的就是野战和机动战。
2005-11-9 13:23
赢任好
在1685年和1686年的两次“雅克萨战争”(两次雅克萨城之战,由敖拜领二万清军围城,在城周围堆土山,把自西方引进的“红夷”大炮推上山顶,用优势炮火歼灭城内俄军火枪兵2000余人,迫残余俄守军开城投降。_________此战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指挥,朋春协助。螯大人嘛,十六年前就让小玄子结果了。
由于在中俄“雅克萨战争”期间,在中国新疆发生了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迫康熙令尼布楚将军与俄签署了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属于妥协性质的“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是地名不是人名,并且当时没有“尼布楚将军”一职,是索额图签的。
失败的帖子。
2005-11-9 14:05
慕容秋
[quote]原帖由[i]西晋羊牯[/i]于2005-11-09, 12:41:14发表
如果骑兵能战胜红衣大炮得话,清军早就入关了,还要等到李自成进北京后再来摘桃子?
雅克萨战争确实能说明问题,既然已经接触也见识到了新式武器得威力,为什么不发展呢?实在是费解。
这可能和游牧民族的文化有关,毕竟当时在马上用火枪还没有用弓箭来得方便。火器确实在防战中发挥巨大的威力,但是在野战和机动战中却没有信服的战绩,而游牧民族喜欢的就是野战和机动战。 [/quote]
这就叫不能变革默守成规
不撞南墙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流泪
老祖宗的东东总是好的.改变要慎之没有先例的事情是不能干的.
当初是游牧民族没错.
两.三百年后还是游牧民族?
直到被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把老窝端了才知道发展热兵器
难道以前就没见过西洋枪
2005-11-9 15:36
无知无畏
日本最早使用铁炮的家族不是织田家吧。
以前在游侠网上有人转过类似的帖子,好象是铃木家最早使用铁炮的。
最有名就是铃木重秀(亲贺孙一)。
2005-11-9 15:40
慕容秋
是铃木重秀 日本铁炮第一人.
玩过信长系列的都知道 铁炮S级的家伙
铃木重秀发明 铁炮狙击法每一杆铁炮由四人使用
在射击手左右后各设一人 每击一发后
左边的人填入子弹 右边的人填入火药
后面的负责点火 每一击之间只要4、5秒
在当时是最快的发射办法了
2005-11-9 16:14
第八天魔王
[quote]原帖由[i]我是无知者[/i]于2005-11-09, 15:36:06发表
日本最早使用铁炮的家族不是织田家吧。
以前在游侠网上有人转过类似的帖子,好象是铃木家最早使用铁炮的。
最有名就是铃木重秀(亲贺孙一)。 [/quote]
不是,是岛津家,应当是叫种子岛?的,在信长之野望系列里的武将列传里有说明的;信长和铃木重秀是分别改进了枪支和射击战法,使得发射时间大大缩短。至于秀吉和家康根本就不是爱用洋枪的料,江户幕府还是以旧式陆军为主的,所以日本人才有信长是领先于同时代的人物200年的说法。
2005-11-9 16:15
占卜者艾玛
[quote]原帖由[i]我是无知者[/i]于2005-11-09, 15:36:06发表
日本最早使用铁炮的家族不是织田家吧。
以前在游侠网上有人转过类似的帖子,好象是铃木家最早使用铁炮的。
最有名就是铃木重秀(亲贺孙一)。 [/quote]
他说的是大规模...不是你说的第一个用的意思.
杂贺孙一元服的时候已经8早了.
至于日本第一支火枪那肯定是种子岛枪,在南九州大偶诸岛附近.
2005-11-9 19:03
捕风捉影
我们看看明军的火器装备表: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 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 斤;
手把口400 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孙承宗编炼的车营资料(标准车营):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骑兵2400人;
辎重车夫512人;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
其中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大小佛朗机共256挺;
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
辎重车256辆。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明军装备的鸟铳并不多,主要以连发近战的 3眼枪为主。这是
因为明军大量装备远射程的火炮(数量快赶上现代装甲师啦!),所以所以对单兵火器的
射程并没有太高要求,只要火力够凶猛就行,明军才会创造出三才阵等适合火器的诸兵
种合成作战阵形。
2005-11-9 19:09
捕风捉影
需要说明的是:
一、3眼枪射击完毕后,可以拿来当锤使用;
二、明军的鸟铳均 负有一个枪叉,和欧洲同时代的火绳枪相同,技术参数差不多,可见威力不小;
三、明 军三才阵中,有一种骑兵叫“跳荡队”,估计是使用 3眼枪的骑兵部队;
四、明军大量 使用火器,因此骑兵和军官均装备轻型铠甲;五、明军骑兵装备火器比例达到 48%左右 ,设想如果有大量骑兵突然冲出施放火枪,一般的军队是难以抵挡的;
六、明军骑兵装 备的鸟铳数量极少,主要装备的是连发多管型近战火枪。
七、戚继光认为鸟铳也适宜骑 兵使用,因此推断戚家军的火枪骑兵应当是以枪法准确著称;
八、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建 制应该更接近朝鲜壬辰战争时期的明军,孙承宗在戚家军战术的基础上创建的车营编制 比例和现代的装甲师已无区别,是在平原地区和骑兵作战的利器;
九、袁崇焕的直属部 队——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皆装备有 5眼火绳枪,其火力突击能力在当时天下无敌。
2005-11-9 19:20
凤凰飞翔
明朝装甲师,流口水,真的很神往,可惜政治腐败毁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让满清拣了便宜。
2005-11-9 19:26
捕风捉影
这篇帖子在明朝万历援朝战争中的那一段简直是胡说八道。
当年明军入朝时候,朝鲜和日本军队都是甲胄齐全,而明军则很大一部分军队不着甲胄,朝鲜人都很吃惊,他们以为是明军为显示自己的英勇所为,其实,那时侯明军已经普及火器,在火器面前,甲胄徒增负担,所以干脆不穿。
与此贴所说恰恰相反,当时在朝鲜战场上,明军火器对日本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有压倒性优势的。平壤失利是明军轻敌冒进,骑兵突入平壤市区,陷入巷战所致。
在陆地战场,明军入朝的第二年,明军节节进逼,中朝军队互相配合,进攻平壤。李如松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与日军展开激战。在中朝将士的攻击下,日军支持不住,纷纷溃逃,中朝军队一举攻克平壤,歼敌一万多人,从根本上扭转了战局。日军被迫退据釜山,朝鲜国土绝大部分被光复。 丰臣秀吉假装与中朝议和,诱使明朝撤军。公元1597年,他再次派兵人侵朝鲜。明神宗派兵部尚书邢玠率兵援朝。在中朝军队的打击下,日军损失惨重。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军人心涣散,仓皇撤退。
2005-11-9 19:40
第八天魔王
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联手在长筏会战中对抗武田胜赖的2W精锐骑兵时,也只有3000洋枪,如果不重视洋枪的秀吉的10W侵朝日军中洋枪装备率达到90%,那是什么概念,估计此贴有误。
2005-11-10 12:16
慕容秋
[quote]原帖由[i]捕风捉影[/i]于2005-11-09, 19:09:33发表
九、袁崇焕的直属部 队——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皆装备有 5眼火绳枪,其火力突击能力在当时天下无敌。 [/quote]
1029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从蒙古破长城偷袭北京
袁崇焕率得到情报后.擅自率兵入京.以9000骑兵打退十万清兵
就是这支现代化的枪骑兵吧!!
2005-11-10 12:47
大树将军
是啊是啊。可惜了袁督师。
2005-11-10 16:11
无知无畏
[quote]原帖由[i]慕容秋[/i]于2005-11-10, 12:16:13发表
1029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从蒙古破长城偷袭北京
袁崇焕率得到情报后.擅自率兵入京.以9000骑兵打退十万清兵
就是这支现代化的枪骑兵吧!! [/quote]
1029年?
什么时候回到唐朝了?
2005-11-11 12:06
饭富昌景
他说的是大规模...不是你说的第一个用的意思.
杂贺孙一元服的时候已经8早了.
至于日本第一支火枪那肯定是种子岛枪,在南九州大偶诸岛附近.
实际上是武田家真正大规模的装备铁炮,武田信玄组成过300人的铁跑队,当时岛津家没有这种实力.
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联手在长筏会战中对抗武田胜赖的2W精锐骑兵时,也只有3000洋枪,如果不重视洋枪的秀吉的10W侵朝日军中洋枪装备率达到90%,那是什么概念,估计此贴有误。
武田生来准确兵力应该在15000-18000之间,其中骑兵的数量占10%,也就是1500-1800之间而已. 织田信长同样也没有3000铁炮,在信长公记中所说的是弓,铁跑共3000,按照当时的作用来说也不过是1000铁炮.况且铁炮根本不是什么决定因素在战场上.
至于明军火炮,实在是没什么可吹的,当时铁炮再怎么发达,还是无法与骑兵相抗衡,所以说满清军队上胜过明军是毫无疑问的.
2005-11-12 21:10
独孤如愿
和zhengfu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一样.封杀.
2005-11-12 22:09
5288123
万历中日之战,3千明军精骑在碧蹄馆硬抗日军2万人,依靠的就是佛朗机战车..佛朗机战车是啥玩意啊
2005-11-13 12:01
钧天侯
[quote]原帖由[i]5288123[/i]于2005-11-12, 22:09:28发表
万历中日之战,3千明军精骑在碧蹄馆硬抗日军2万人,依靠的就是佛朗机战车..佛朗机战车是啥玩意啊 [/quote]
车载后装(吊换药仓,可先期大量预装)滑膛炮.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