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4 19:24 acceehi
金兽香融,玉炉星散,郢树烟锁云屏。珠摇翠幕,宫漏不堪听。月下落桐蝶阵,缤纷舞,枉自轻盈。惊鸿影,新来菊瘦,清泪洒青灯。
怕红笺锦字,相思难寄,心意无凭。纵萧郎路远,应忆倾城。几度危楼怅望,空伫立,怎计归程。登临处,长风满袖,回首已三更。

2005-11-7 19:28 梦的空间
太深奥了,看不懂-_-

2005-11-7 19:44 acceehi
[quote]原帖由[i]梦的空间[/i]于2005-11-07, 19:28:05发表
太深奥了,看不懂-_- [/quote]
要常读诗词方面的书
陶冶情操,阅人性情

2005-11-7 20:12 梦的空间
还是看不懂,你能不能将意思写出来???

2005-11-7 20:27 acceehi
诗不可译
译完神韵就没了
看不懂美关系
只要多读,有一天会看懂的

2005-11-7 20:58 贺兰拍马
这首感觉古了点,内中意思并不多:)

2005-11-8 21:40 蒹葭苍苍
古人痕迹太多。而且学的是南宋,多在句上讲较而整篇不足。

2005-11-9 08:40 气流
没有吧,我觉得还不错啊  

就是“登临处,长风满袖,回首已三更。”这句,虽然单看起来很好,偏偏和全篇不太配合耶。。。

2005-11-9 19:54 梦的空间
是由一种相思之情吧??
初来乍到,第一次看这么深奥的东西,不知理解得对不对??

2005-11-10 17:09 吴元叹!
惆怅之意未曾深厚,遗憾。

2005-11-21 23:20 我就不睡
支持

支持

我支持

2005-11-22 21:54 天下有雪
随便说说读后感:

起句兽炉、云屏入笔,香融,烟冷,描画出夜深时分的幽邃宁寂景象,造境中自然蕴出玲珑雅致的意绪。虽不见人,但读者自可从中看到漫漫夜里,闺房主人独自无眠,凭窗沉思的影象。接句用珠帘、宫漏进一步反衬此时的寂静、凄清。近处珠帘的脆响,远方传来的漏声,这些平日显得细小的声音于静夜中犹显清晰,也更易引人幽思。随着主人公的目光,诗境由内移外,画出月光下梧桐叶落,缤纷如蝶。暗示出主人此际的心绪属缠绵忧伤,落叶在她眼中也引出“枉自轻盈”的伤感。由此理解,上结之意当指在这般情绪下顾影自盼,发觉由于近来的惆怅苦恼,自己已不觉地消瘦下去,终于情不自抑,流下泪来。上片以花间笔法,寓情于景,以金兽、烟树、珠帘、桐叶,寥寥几点,勾出夜长人怨的一幅诗情画意。情景相生,韵味悠然。
下片写情。起句先点明主人公忧郁的原因所在。在于怀人。萧郎路远,音书难寄。自己浓郁的相思心意无从让对方知道。由作者“红笺”的用笔,可暗寓出主人公看似细腻缠绵的表面下,蕴籍着浓烈炽热的情感。在她自己心里,远方的“萧郎”也应该是同样地想念着自己。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自己的思念必然会更加强烈。于是下句的情景便顺势自然而生了:危楼伫立,空记归程。读者对此诗开篇时的景象也就更有感悟了。原来不仅白天时几度遥望,连万籁俱寂的深夜,主人公也难奈盼望之情,禁不住习惯地凭窗而立。随着诗意的回转,结句也自然地转到了她伫立遥望的情景。夜风渐起,不知觉地,已过了夜半。
此诗用句雅致,含蓄宛转,情致缠绵。唯如上面朋友所说,下结味道稍有不协。虽用意不差,但易使读者所体会的意境产生误会:“登临”虽可作登楼用,可易使大家习惯地反应出旷野登高的感觉。“长风”也易给人以豪迈感,与此诗的幽婉欠协。

2005-11-24 08:56 acceehi
[quote]原帖由[i]天下有雪[/i]于2005-11-22, 21:54:02发表
随便说说读后感:

起句兽炉、云屏入笔,香融,烟冷,描画出夜深时分的幽邃宁寂景象,造境中自然蕴出玲珑雅致的意绪。虽不见人,但读者自可从中看到漫漫夜里,闺房主人独自无眠,凭窗沉思的影象。接句用珠帘、宫漏进一步反衬此时的寂静、凄清。近处珠帘的脆响,远方传来的漏声,这些平日显得细小的声音于静夜中犹显清晰,也更易引人幽思。随着主人公的目光,诗境由内移外,画出月光下梧桐叶落,缤纷如蝶。暗示出主人此际的心绪属缠绵忧伤,落叶在她眼中也引出“枉自轻盈”的伤感。由此理解,上结之意当指在这般情绪下顾影自盼,发觉由于近来的惆怅苦恼,自己已不觉地消瘦下去,终于情不自抑,流下泪来。上片以花间笔法,寓情于景,以金兽、烟树、珠帘、桐叶,寥寥几点,勾出夜长人怨的一幅诗情画意。情景相生,韵味悠然。
下片写情。起句先点明主人公忧郁的原因所在。在于怀人。萧郎路远,音书难寄。自己浓郁的相思心意无从让对方知道。由作者“红笺”的用笔,可暗寓出主人公看似细腻缠绵的表面下,蕴籍着浓烈炽热的情感。在她自己心里,远方的“萧郎”也应该是同样地想念着自己。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自己的思念必然会更加强烈。于是下句的情景便顺势自然而生了:危楼伫立,空记归程。读者对此诗开篇时的景象也就更有感悟了。原来不仅白天时几度遥望,连万籁俱寂的深夜,主人公也难奈盼望之情,禁不住习惯地凭窗而立。随着诗意的回转,结句也自然地转到了她伫立遥望的情景。夜风渐起,不知觉地,已过了夜半。
此诗用句雅致,含蓄宛转,情致缠绵。唯如上面朋友所说,下结味道稍有不协。虽用意不差,但易使读者所体会的意境产生误会:“登临”虽可作登楼用,可易使大家习惯地反应出旷野登高的感觉。“长风”也易给人以豪迈感,与此诗的幽婉欠协。 [/quote]
楼主真是文艺鉴赏家
我这作品意义浅薄,多谢鉴赏

2005-11-24 13:41 张建昭
赏析更是一种功夫

2005-11-24 22:31 我就不睡
行  不错

有道理

就是 没看懂

不过我会努力的

2005-11-27 20:48 实干司马
看不太懂,瞎说一通:
失眠——骤醒——相思——惆怅

味道有点像李清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满庭芳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