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2 16:41
markhappy
白起还不错~~~
毛主席呢
2005-11-23 16:59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larry990[/i]于2005-10-09, 13:57:00发表
是不是叫武安君的都没好下场呀? [/quote]
我一中学同学就叫武安君... 下次同学聚会得跟她说说.
2005-11-26 22:13
白衣方振眉
窝里斗高手
2005-11-27 10:43
cocoeast
个人认为李牧跟白起不相上下,且论谋略来说可能李牧在军事上更有鬼神莫测之功,不然也不会赵国死了40几万人后仍然有很重要的地位,试想要是李牧是秦人的话,可能不需要这么多杀戮同样可以统一六国!李牧之败只限于未遇明主而已.......秦之强大在于有好的君王,在那个年代,一个好的明主比好的战将重要多了......
2005-11-27 17:53
飞雨落花中
杀降很残忍,但从当时秦国的国家利益和军事规律上看,杀降是正确的。
2005-11-27 19:38
偷心猎人
说白起为"战神",本人还稍微同意,那是就那个时代来说,今之刘伯承也曾广泛被人尊为"军神","军"、“战”等等这一类称呼无不与战争有关,无非是表现他们在军事上卓越的成就和艺术,白起在战国的军事功绩那是众所周知的,在那个时代里“战神”之称当之无愧。
2005-11-27 22:40
你想做什么
问一下luke兄,你认为长平之战是水到渠成的事,那么如果换成你指挥可不可以全歼40万赵军呢?
2005-11-28 00:00
战战兢兢
白起一生四次最大的战役,除华阳之战不敢确定、长平之战争论很多之外,伊阙之战和攻楚之役都是以弱击强。
2005-11-29 23:59
即离若散
[quote]原帖由[i]yanhy[/i]于2005-10-09, 17:14:19发表
武安君虽善战,却杀戮太甚,战场上杀敌再多也无所谓,但杀降就过分了,毕竟有干天和,后为范氏所害也是报应吧! [/quote]
这个评价比较搞笑,因果观念太强,真是有这样报应的话。古往今来,似乎就没有活着的君主了。杀降之所以被指责,也就是因为杀了无力还手之人。那么,以实质来看,杀平常百姓,又和杀降有什么实质区别呢?他们也是无力反击。
翻了9页,有的记不清,反对观点大体是以下几点:
1秦国那时强的很,谁去都能赢
看到有几楼把长平比喻得像美国打伊拉克似的。如果实力果真那么悬殊的话,还需要用计把廉颇换掉?还需要等几十年后才统一了中国?长平,秦国虽然是站上风,但是大体还是实力相当,不然赵王也不敢打这一仗。毕竟,长平之战算是赵国引起的。
2反对把长平之战的胜利归功于白起。
秦在长平所以能战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那时的战争毕竟还是主要靠战场上的较量,外交和政治都是辅助。光是收买用间没用,真正要靠实力。敌国的军队毕竟不是光靠外交就能说没了的,有生力量是靠主帅在战场的指挥而歼灭。在同样的内政外交下,由秦国其他战将指挥的战争也不是没输过。
为什么白起在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之后,却被从功劳簿里剔出了,而只记得把杀降残忍的恶名归咎于他,进而又攻击他的军事能力,说长平之战根本不是他的胜利?呵呵,难怪有“法家讲的是理,儒家骂的是人。”的说法。对白起的这种攻击,很明显就是因为这点。因为对这种“恶行”看不惯,所以遍及到对这个人的贬低,一定要找理由,将他说的一无是处,只会嗜血而已。用好恶蒙蔽对客观的承认。
3白起在长平之后,拒绝再度出战。
看到有回复说,白起在长平之后,拒绝再度出战,如果是战神的话,就应该去。还有类似的,“是战神就该统一六国”、“是战神就该战略战术齐全,多种战争手段并用”……
对于是战神就不该拒绝再度攻赵~~这个问题真是有点……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白起在长平之后,判断出外交形势不利,因而拒绝出战。应该算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一种变相表现。
他并没说过不再攻赵,只是觉得当时不该进攻。也不能从此推断出怕廉颇。廉颇真有那么大威吓力的话,早就被各国抢走去当保护伞了,哪至于被赵国换掉?
如果真能做到不顾军事形势,不顾自身实力,不顾各种条件都能取胜。那我看还是去掉“战”字更为恰当,直接改称为“神”就可以了。
至于战术战略齐全之类~~只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够用,就是完全可以了。依我看,在以胜利为首要目的的情况下,似乎没必要把我方擅长的战斗模式更改,或者移到山区,河流,或者其他什么可以证明战术多方面的地方?
多谢,我的观点说完了
2005-11-30 00:46
慕容燕然
“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这句话虽然出自《史记》,但我根本不相信这出自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之口。
杀降被指责是因为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儒生的笔上,而不是将军的剑中。
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考虑更多的是怎样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在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意味着拿本国的生死存亡开玩笑。
2005-12-1 15:47
曹操
还是比较推崇李靖
2005-12-2 00:43
中庸
这贴可真热闹啊!
什么战神啊,战魔的幼稚!
2006-2-2 11:22
小陆伯言
谁能告诉我,白起是被谁发现的?
2006-2-2 12:29
私掠者
[quote]原帖由[i]誓扫匈奴不顾身[/i]于2005-10-09, 19:15:29发表
我个人一向更喜欢外战高手,像卫青、霍去病、岳飞之类的,对于内战高手则不怎么喜欢,我不喜欢军人的功勋建立在国人的尸骨之上。名将要打出不世之功勋也要生吞胡虏内,渴饮匈奴血。呵呵 [/quote]
支持!我同意!
2006-2-2 16:43
慕容十二郎
[quote]原帖由[i]誓扫匈奴不顾身[/i]于2005-10-10, 9:11:29发表
[quote]原帖由[i]菠菜[/i]于2005-10-09, 21:35:47发表
古来军人的功勋就是建立在无数人的尸骨上的,其中有汉人,也有异族人。汉人的尸骨和异族人的尸骨难道还有什么区别吗?
PS:岳飞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时,所杀的“国人”不少啊…… [/quote]
呵呵,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名将的功勋都是建立在国人的尸骨上的,军人功勋建立在汉族人和异族人的身上当然大不一样(只要不是靠屠杀异族的手无寸铁的平民来缴功),你难道更喜欢名将们踏着国人的尸骨来累积战功?
岳飞是镇压过农民起义,但这并不影响他最出色战的战绩是与金人的大战上,人们最怀念的也是他是抗金的民族英雄。再说岳飞镇压农民起义也不是那种斩尽杀绝似的,很多最后都是被收编了,比很多名将好多了。
当然,不管国人还是异族人,杀人总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战争存在,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在两者相权的情况下,我宁可喜欢名将的功勋建立在外人的尸骨上,也不愿意让他们建立在国人的尸骨上。 [/quote]
唉,不通過内戰建立大一統的帝國,又怎麽與外人抗衡呢?
當然,三國那種内耗太多導致後來五胡亂華的悲劇我們都不願再見,但是正因爲如此,更希望能有一個蓋世軍神迅速一統中華,免得拖拖拉拉的
2006-2-2 17:24
匈奴可汗
扶楠最近有没有上。
PS:白起的那些对手也是太烂了。
2006-2-2 17:34
慕容十二郎
[quote]原帖由[i]匈奴可汗[/i]于2006-02-02, 17:24:15发表
扶楠最近有没有上。
PS:白起的那些对手也是太烂了。 [/quote]
強的對手被秦囯買通黑哨紅牌罰下了
2006-2-2 23:11
小行者
一将成名万骨枯
战国末年,疲惫不堪的中华大地上,有一匹来自西北方的狼,他叫白起!
2006-2-6 17:29
秦皇汉武的功勋
大家客观点,不要主观觉得外战的将领就喜欢,内战的就是垃圾,史实往往就是这样被玷污和扭曲的。
2006-2-11 20:16
古漢魂
估计"亚洲战神"在日本,楼主会否发个文以正其名?
2006-2-12 01:20
杨延召
白起将军就是一位出色的战神!!!!无可厚非!!!!
至于弑降一说,在当时(二千年以前战国时期)两个军力最强的敌对诸候国,这种战法是绝对的,战争就是这么残酷的、非人性的。但对的任何一方绝对是理性的。
做一个假设:如果对越南的战争,我去指挥,我会把越南的热带雨林全部用火烧毁,把越南变成一个无人区。不是我无讲人性,完全是战争与战略的需要。如果把越南变成无人区,东南亚就能够(最起码保证在二百年内无战事)。南海永远是太平的。
2006-2-12 11:54
oblivion
楼上的还真是猛人啊,哈哈哈
2006-2-12 11:55
色猪猪
如果白起遇见诸葛亮会是什么结果,是诸葛亮打败白起?还是白起斩杀诸葛亮?耐人寻味啊!
2006-2-12 13:36
虎豹狼
[quote]原帖由[i]XM8[/i]于2005-10-09, 19:08:22发表
[quote]原帖由[i]杨少凡[/i]于2005-10-09, 17:21:50发表
[quote]原帖由[i]XM8[/i]于2005-10-09, 15:23:37发表
他是很能打,不过要说"最高实战典范"就不太合适了,他指挥的战斗形式比较单一,更何况他遇到厉害的角色也没有多少办法.
      秦国的军功授爵制也有例外的吧 [/quote]
战斗形式单一?伊阙之战的声东击西,各个击破;华阳之战的千里奔袭,破敌城下;鄢郢之战的掏心战和水攻、心战;还有长平之战的诱敌深入大包围,哪里看出形式单一的?
厉害角色没办法?敢问哪个“厉害角色”赢了武安君哪怕一仗,报上名来。 [/quote]
他指挥过骑兵作战吗?他指挥过山地作战吗?他与外族作战过几次?
所谓"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他若真是那么厉害,秦国何必使计把廉颇换成赵括? [/quote]
不知道前面是否拍了
错,你别忘了,在人家赵国换人的时候,秦国也换上了白起,秦王下令泄露白起上任者斩
2006-2-12 13:37
虎豹狼
[quote]原帖由[i]越牧[/i]于2005-10-09, 23:48:07发表
[quote]原帖由[i]XM8[/i]于2005-10-09, 19:08:22发表
[quote]原帖由[i]杨少凡[/i]于2005-10-09, 17:21:50发表
[quote]原帖由[i]XM8[/i]于2005-10-09, 15:23:37发表
他是很能打,不过要说"最高实战典范"就不太合适了,他指挥的战斗形式比较单一,更何况他遇到厉害的角色也没有多少办法.
       秦国的军功授爵制也有例外的吧 [/quote]
战斗形式单一?伊阙之战的声东击西,各个击破;华阳之战的千里奔袭,破敌城下;鄢郢之战的掏心战和水攻、心战;还有长平之战的诱敌深入大包围,哪里看出形式单一的?
厉害角色没办法?敢问哪个“厉害角色”赢了武安君哪怕一仗,报上名来。 [/quote]
他指挥过骑兵作战吗?他指挥过山地作战吗?他与外族作战过几次?
所谓"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他若真是那么厉害,秦国何必使计把廉颇换成赵括? [/quote]
坚壁清野的战术 谁也没办法。。。 [/quote]
廉颇坚壁清野的时候秦军统率不是白起
2006-2-12 13:40
虎豹狼
[quote]原帖由[i]色猪猪[/i]于2006-02-12, 11:55:40发表
如果白起遇见诸葛亮会是什么结果,是诸葛亮打败白起?还是白起斩杀诸葛亮?耐人寻味啊! [/quote]
诸葛亮优秀的战绩不多,用兵谨慎,没亲自指挥什么大胜仗和大败仗,军事能力不好说,说不定白起久攻诸葛亮营寨不下,双方各有损失
2006-2-12 13:44
虎豹狼
[quote]原帖由[i]武悼天王冉闵[/i]于2005-10-28, 20:12:23发表
看看冉闵的战绩,他才应该算了战神~
冉闵起义成功后,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的匈奴、羯、鲜卑、羌、氐人在冉闵组织的汉人的大反击中被全部肃清。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杀的白奴(凶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夏后裔,白奴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多达六十万之多,其中四十万被冉闵正规军杀绝。两次屠羯达三十二万之众,羯族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冉闵是五胡乱华时中原地区汉人起义首领之一,后被推为国主。当时有羯胡在河北暴孽,残害汉民,先有驱数十万汉丁修林苑甲兵,死伤遍野。后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又有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汉儿冉闵立誓扫中原,恢复中华河山,一朝得机起兵,旦夕间尽灭羯胡。后又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则将其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北方各地汉人群起响应,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而遭到群胡连番围攻:
(1)其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
(7)七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经过数场战争下来,冉闵手下的汉军越打越少,却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统治今天外蒙内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却进入极盛时期。这个时后东晋王朝却打着正统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闵与众胡大战时“接收”山东河南二省,又图河北和山西。使得冉闵大怒,而一怒之下,在部将的拥护下作出了称帝的主张。冉闵举大事有一半靠的是李农,一位深受汉人义军——乞活军爱戴的将领。然而冉闵在称帝后却因其居功自大而杀了他。而使的几万乞活军分离出了冉闵的军队。关中有汉人武装不下五万人筑垒自守,对抗胡人,等待冉闵大军到来。辽东也有约十万汉人武装响应。冉闵都没能任用合适的人去加以联络。却在这时称帝,不仅没得到东晋王朝的支持,反而使的东晋王朝与鲜卑人对他来了个南北夹击。
冉闵建立的国家史称冉魏,冉魏后期,汉族流民从各地拥入邺城及其附近,加上长年征战。农业生产欠收,城中粮食供应不足。冉闵将城中粮草分发给白姓后,带领一万兵(大部份是步兵)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原住在蒙中高原的现屯兵边界的鲜卑人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想座收渔人之利的消灭因刚扫清中原而元气未复的冉魏政权。冉闵却对鲜卑兵的行动却浑然不知,后被鲜卑人的十四万先头骑兵部队在常山包围冉军,却给个个奋勇的冉军再加上天神下凡般的大将冉闵打得十战十败!!要不是最后想出了拐子马铁浮图的阴险鬼计。
与鲜卑人的廉台决战中,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其后拒降被鲜卑王慕容俊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直至于十二月。慕容俊惧之,祭祀冉闵,追谥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即大雪过膝(晋书正史所载,绝非道听途说)
冉闵战死了,河北山西二省被鲜卑占据。但冉英雄收复的河南,山东二地民众向南归复南朝汉人。这使的当时北伐每每失败的南朝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光复了河南,山东二地。这是祖逊北伐后南朝政府第二次控制这一地区。比祖逊收复的还多!
另一方面冉闵爱民如子,从异族豪强和统治者哪解放二十多万汉人妇女,并帮自已的士兵找到失散的家人。当冉闵放羯人石虎强抢的六七万汉族少女回家时,她们中的大多数却没有走。因为已经无家可归了,冉魏灭亡时,恶运又一次降临她们的头上。在冉闵被擒杀,鲜卑南下她们尽给残忍的充作了军粮。 [/quote]
照这么说~~~~请看
陈庆之(484―539年),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杰出的军事家。
陈庆之自幼为萧衍的随从。当时围棋风靡一时,萧衍更是通宵达旦而弈。其余的随从皆已休息,唯陈庆之不睡,招之即到,所以萧衍对其甚见亲赏。
南齐末年,东昏侯萧宝卷为政残暴,至使陈显达、裴叔业、崔慧景等名将先后反叛。南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萧衍(时为雍州刺史)也起兵反齐,陈庆之随萧衍一直攻克建康。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陈庆之被任命为主书,在任期间,他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普通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降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胡龙牙、成景俊率梁军前去接应。回军后,陈庆之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并率2000人送豫章王萧综入镇徐州。五月,魏遣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率2万来拒,屯据陟□。元延明先遣其将丘大千筑垒,以切断梁军的进军路线。陈庆之进逼其垒,魏军一鼓便溃。六月,萧综乘夜弃梁军降魏。天亮后,梁军寻萧综不见,却见魏军在城外说:“汝豫章王昨夜已来,在我军中,汝尚何为”(《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梁军遂溃散。魏军入彭城,乘胜追击梁兵,复取诸城,至宿豫而还。梁军损失十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斩关夜退,所部得以全归。[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普通七年(公元526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陈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李长钧筑两城以拒之,陈庆之攻拔两城。十一月,李宪力屈而降,陈庆之入据其城。此次作战,梁军共克52城,获75000人。陈庆之转为东宫直阁,赐爵关中侯。
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十月,陈庆之与领军将军曹仲宗联合进攻北魏涡阳(今安徽蒙城)。同时,梁武帝萧衍诏寻阳太守韦放领兵与曹仲宗等会师。时韦放军营垒未立,北魏散骑常侍费穆率军突然到达,韦放仅有200人,但士卒殊死奋战,以一当十,终于把费穆军击退。魏孝明帝元诩复派将军元昭率军5万(一说15万)增援涡阳,前锋抵达距城40里的驼涧(今安徽蒙城西北)。陈庆之意欲前往迎战,但韦放认为:“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陈庆之却说:“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梁书?陈庆之列传》)。于是陈庆之率麾下轻骑200人突袭元昭军,破其前军,魏军震恐。陈庆之又乘胜与各军连营而进,背靠涡阳与魏军对峙。[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两军自春至冬,交战上百次,将士劳苦不堪。这时,传来魏军在梁军阵地后兴筑营垒的消息,梁军军心有些动摇。曹仲宗等恐腹背受敌,欲撤军。陈庆之闻后,立节仗于军门,慷慨陈词地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梁书?陈庆之列传》)。曹仲宗壮其计,乃从之。
时魏军以掎角作十三城,欲以控制梁军。陈庆之在夜色掩护下,出动骑兵突击魏军,连克4个营垒。涡阳戍主王纬闻讯,以城降梁。其余九城,兵甲犹盛。韦放在投降的魏军中挑选30余人予以释放,让他们回去,到魏军各营垒报告涡阳陷落的消息。同时,陈庆之率军随释放的魏军士卒之后,擂鼓呐喊攻击。在梁军的凌厉攻势下,魏军剩下的9座城堡也先后溃败。梁军乘势追击,大败魏军,俘斩甚众,涡水为之断流,又降城中3万余人。涡阳一战,魏军全军覆没,从此,北魏日渐衰落。梁武帝诏令以涡阳之地设置西徐州。梁军又乘胜进至城父。梁武帝对陈庆之大为赞赏,并亲写诏书进行嘉勉,书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仇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梁书?陈庆之列传》)![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北魏后期,朝政腐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大通二年,北魏发生内乱,镇压叛乱的尔朱荣大肆屠杀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帝。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梁武帝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参见陈庆之攻北魏之战)。
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四月,陈庆之领兵乘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际,乘虚攻占荥城(今河南商丘东),进逼梁国(今河南商丘)。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以抵御梁军。陈庆之率军进攻,一日之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颢遂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称帝。授予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军2万来援,进屯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考城四面环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部下在水面筑垒,攻陷其城,全歼2万,俘元晖业获,租车7800辆。[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梁军直趋洛阳,所过之处,魏军望风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今属河南)、虎牢(今荥阳西北汜水镇)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元颢攻占梁国后,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继续督军西上攻荥阳。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据梁军。魏军兵锋甚锐,加上荥阳城坚,陈庆之攻之不克。时魏将上党王元天穆大军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5000、骑将鲁安率夏州步骑9000增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骑兵1万,进据虎牢。魏军共计30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元颢派人劝杨昱投降,但被拒绝。不久,元天穆与尔朱吐没儿相继而至,魏军一时旗鼓相望。
时荥阳城未克,梁军将士皆恐,陈庆之解鞍秣马,对将士们说:“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又为无算。天穆之众,并是仇雠。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梁书?陈庆之列传》)。乃亲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军便悉数登城。勇士宋景休、鱼天愍首先登上城墙,梁军相继而入,遂克荣阳,俘杨昱。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围城,陈庆之遂率3000精骑背城而战,大破之,鲁安于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收缴荥阳的储备,牛马谷帛都不可胜计。陈庆之旋即进攻虎牢,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东中郎将辛纂。[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魏孝庄帝元子攸为避陈庆之锋芒,被迫撤至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元颢遂入洛阳,魏临淮王元??、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颢入宫。元颢改元大赦,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不久,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入梁、宋。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攻虎牢,将克,忽闻元天穆北逃,自以为无后继,遂降于陈庆之。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皆克之。梁武帝闻讯后,再次亲书诏书进行嘉勉。陈庆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阳城中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梁书?陈庆之列传》)。陈庆之又以7000之众,从??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
[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时镇守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的魏天柱将军尔朱荣闻魏帝元子攸北逃至长子,便率军而至,魏帝即日南还,并以尔朱荣为前锋,攻夺洛阳。尔朱荣与尔朱世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高欢率鲜卑、柔然等大军相继而至,众号百万。
当初魏帝单骑北逃时,宫内的侍卫和嫔妃都没有带走。元颢得志后,荒于酒色,不理朝政。闰六月,元颢暗中和临淮王元??、安丰王元延明勾结,准备叛梁。因见时机尚未成熟,还要借助陈庆之之力,所以外同内异,言多忌刻。陈庆之也心中自知,暗自策划对策。他对元颢说:“今远来至此,未伏尚多,若人知虚实,方更连兵,而安不忘危,须预为其策。宜启天子,更请精兵;并勒诸州,有南人没此者,悉须部送”(《梁书?陈庆之列传》)。元颢听后觉得有道,便想从之。时元延明却对他说:“陈庆之兵不出数千,已自难制;今增其众,宁肯复为用乎?权柄一去,动转听人,魏之宗社,于斯而灭”(《梁书?陈庆之列传》)。元颢因此开始猜忌陈庆之,渐渐疏远他。考虑到陈庆之会密奏梁武帝,便抢先上书说:“河北、河南一时已定,唯尔仇荣尚敢跋扈,臣与庆之自能擒讨。今州郡新服,正须绥抚,不宜更复加兵,摇动百姓”(《梁书?陈庆之列传》)。于是梁武帝诏令都停在边界地区。[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时候在洛阳城中梁不足万人,而魏军则十倍于梁军。军副马佛念劝陈庆之自立,对他说:“功高不赏,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将军岂得无虑?自古以来,废昏立明,扶危定难,鲜有得终。今将军威震中原,声动河塞,屠颢据洛,则千载一时也”(《梁书?陈庆之列传》)。但陈庆之不从。
元颢先前曾任命陈庆之为徐州刺史,陈庆之便坚持去徐州赴任。元颢心中忌惮,始终没有放行,并对陈庆之说:“主上以洛阳之地全相任委,忽闻舍此朝寄,欲往彭城,谓君遽取富贵,不为国计,手敕频仍,恐成仆责”(《梁书?陈庆之列传》)。陈庆之闻后,遂不敢再言。
元颢据洛阳六十五天,所得之城闻尔朱荣大军至,一时全部归魏。尔朱荣率军南下与元颢军隔黄河对峙。陈庆之守北中城(今河南孟县附近),元颢据守河桥南岸。陈庆之与魏军三日十一战,杀伤甚众,尔朱荣准备退军。不久,尔朱荣用部下之计,遣车骑将军尔朱兆与大都督贺拔胜缚木筏,自马渚西硖石夜渡,袭击元颢军,元颢领军将军冠受被俘。元颢守河防的部队闻讯溃退。元颢仅率数百骑逃走。至临颍(今河南临颍西北),其部卒皆散,元颢被擒杀,洛阳为魏军所占。尔朱荣率军南攻,陈庆之收容步骑兵数千人结阵东撤。尔朱荣军追击,至嵩高(今河南登封北)时,因河水上涨,山洪暴发,梁军士卒死散殆尽。陈庆之只好剃除须发,化装成僧人,抄近道回豫州,在豫州人程道雍的帮助下,回到建康。[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陈庆之攻魏的作战虽因孤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结束,但这不能因此否定陈庆之的军事才能,陈庆之仅以7000之众北伐,连克魏军,以少胜多,占领了洛阳等30余城,自古用兵未之有也。所以梁武帝在陈庆之回建康后,仍封他为右卫将军,永兴侯,邑一千五百户。此战以后,北魏国力大衰,大权握在尔朱氏手中。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欢诛杀尔朱氏(参见高欢击尔朱氏之战),夺取北魏朝政大权。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欢和宇文泰先后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帝(参见北魏分裂之战),史称东魏和西魏,北魏从此灭亡。
陈庆之南归后,特尊重北人,朱异觉得奇怪,便问他,陈庆之说:“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三》)?[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十二月,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持节、都督缘淮诸军事、奋武将军、北兖州刺史。时有妖僧僧强自称天子,土豪蔡伯龙也起兵与之相应,众至3万,攻陷北徐州。济阴太守杨起文弃城而逃,钟离太守单希宝被害。梁武帝诏令陈庆之前去征讨,并亲自临白下城为其饯行。梁武帝对陈庆之说:“江、淮兵劲,其锋难当,卿可以策制之,不宜决战”(《梁书?陈庆之列传》)。陈庆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斩蔡伯龙、僧强,传首建康。
中大通二年(公元530年),梁武帝以陈庆之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余如故。陈庆之到任后,遂围悬瓠(今河南汝南),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陈庆之随即减免了义阳镇的兵役,停止水运补给,使江湘诸州得以休养生息。并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粮食充实。梁武帝为此经常嘉奖陈庆之。同时又陈庆之又表请精简南司州为安陆郡,置上明郡。[cchere.net 西西河 foundera]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二月,陈庆之攻东魏,与东魏豫州刺史尧雄交战,因不利而还。
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月,东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万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了信劝陈庆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时值大寒雪,侯景弃辎重而逃,陈庆之则收其辎重而还。同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济灾民,使大部分灾民得以度过饥荒。以李升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批准。
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还诏令义兴郡发500人为其会丧。长子陈昭嗣。 [cchere.com 西西河 foundera]
陈庆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诏,都要洗沐拜受;生活俭朴,只穿素衣,而且不好丝竹;虽身为武将,但射箭却不能穿札,而且也不善于骑马,但善抚士卒,能使部下为其效死力。更为难得的是陈庆之出自寒门,在梁朝历史上能达到这样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药(官至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点评:陈庆之一生征战,常设奇谋,多为以少胜多,而且长于攻城。无论是北伐横扫河洛,或挥师驰骋边陲,均充分显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北伐之战,可谓气吞万里如虎,连毛泽东读《陈庆之传》至此,也不尽为之神往。“陈庆之有将略,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庆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预旧恩,加之谨肃,蝉冕组??,亦一世之荣矣”(《梁书?陈庆之列传》)。“陈庆之初同燕雀之游,终怀鸿鹄之志,及乎一见任委,长驱伊、洛。前无强阵,攻靡坚城,虽南风不竞,晚致倾覆,其所克捷,亦足称之”(《南史?陈庆之列传》)。[
2006-2-12 14:22
平生最爱周公瑾
[quote]原帖由[i]色猪猪[/i]于2006-02-12, 11:55:40发表
如果白起遇见诸葛亮会是什么结果,是诸葛亮打败白起?还是白起斩杀诸葛亮?耐人寻味啊! [/quote]
诸葛亮如果和白起是战场的对手,那诸葛亮一定死的很惨。
如果两个人只是政治上的对手,那白起一定被玩死。
另:诸葛亮的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2006-2-12 15:25
天地一心
战神,为项羽是也
2006-2-14 10:23
3395521
真是不想骂你这些白痴不得了..长平秦的王X(不懂写那字)打得廉坡只能防御.后来秦赵都一直互相增兵..你以为一直打他防守就很好啊..赵国本来经济实力就没有商秧变法后的秦国强大..一直拖下去对赵很好啊.而且廉大将军也不断损耗士兵.(当然秦也是)赵王见不得以而秦又散布谣言.所以才会有换将的想法(赵王叫过廉攻击.他只防守).不要说人家赵括垃圾.小样去查查赵括的功绩再说..当时赵除廉还有谁能当此重任?李牧还在抗匈奴.而且赵括也有些战绩.赵小子出战时还和赵王说.秦将要是白起.我还怕他三分,王X我还不怕(大概意思)、然后秦得知赵换将后立即起用白起.而且秦王说泄武安君为将者斩.可怜的赵括.大概连死时也不知道是死在白起之手..其实秦也损失不少士兵的.不要因为输与白起就说着括只懂纸上谈兵.查下赵小子的战史.后来白起乘势灭赵.被赵收买秦范X(不记得了)..范贱人怕白起坐大.就喊秦王招他回来..后秦军被魏信陵君大败与邯郸城下.秦王连忙叫白起为将.白起不从.后面的就有点拖题了..看好历史再说吧.一直说什么名将名将.靠.其实白起是那个时代的站神是绝对的.但楼主说什么军事的XXX就不太中肯.因为你说白没指挥马战啊什么的.那时代都没指挥个毛.那以后发明了飞机啊什么的.所有名将都要去指挥了哦.没有的就算.滚吧你说不定以后还是新武器.没用过的也不算.你可以去死了
2006-2-15 18:02
zzx570111
要说战神,我想明末袁崇焕可以算一个
毕竟一个人撑了明朝那么久,不简单啊!
2006-2-16 12:39
change
毛泽东?
2006-2-16 23:42
左海刘伶
在下更喜欢李牧!
2006-2-17 15:30
慕容垂
嗨,又是鼓吹型的文章
2006-3-10 16:41
碧空晴
就是啊
他不是败在赵奢手下了吗
2006-3-10 16:54
秦楚荒夕
是有说有范雎陷害白起,不过白起自己也有问题,惹了昭王,没办法.
战争本来就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不该降了再淹吧,可怜的赵括...
2006-3-13 14:46
慕容血
无论白起黑起,碰到项羽就再也不能雄起
2006-3-13 18:56
小子威威
[quote]原帖由[i]慕容血[/i]于2006-03-13, 14:46:15发表
无论白起黑起,碰到项羽就再也不能雄起 [/quote]
真風趣
2006-3-21 01:57
三横一竖郎
光横向比较就不能让人信服了(战国四大名将李、白、廉、王,他又高出谁了?)
纵向比较更不必说,和陈庆之李靖之类的比也不会高出一酬吧.何必故做惊语呢?
2006-3-21 11:03
5891ymc
白起打仗的中心思想的确单一,就是歼灭敌军,所谓仁者无敌,秦的军制本身已经冷血,难怪统一不久就丢失天下。
2006-3-21 13:38
剑飞
[quote]原帖由 [i]慕容垂[/i] 于 2006-2-17 15:30 发表
嗨,又是鼓吹型的文章 [/quote]
鼓吹?这可是史记上有明确记载的啊!何来鼓吹之说啊?
2006-3-21 13:39
剑飞
[quote]原帖由 [i]碧空晴[/i] 于 2006-3-10 16:41 发表
就是啊
他不是败在赵奢手下了吗 [/quote]
请给出史料出处!谢谢!
[[i] 本帖最后由 剑飞 于 2006-3-21 13:40 编辑 [/i]]
2006-3-21 13:49
剑飞
[quote]原帖由 [i]三横一竖郎[/i] 于 2006-3-21 01:57 发表
光横向比较就不能让人信服了(战国四大名将李、白、廉、王,他又高出谁了?)
纵向比较更不必说,和陈庆之李靖之类的比也不会高出一酬吧.何必故做惊语呢? [/quote]
晕!白起的战绩以及作战手段绝对高过李、廉、王!李靖公的确够牛,理论与实践具佳!至于陈庆之就算了吧!
2006-3-21 13:51
剑飞
[quote]原帖由 [i]慕容血[/i] 于 2006-3-13 14:46 发表
无论白起黑起,碰到项羽就再也不能雄起 [/quote]
没打过!难说!
2006-3-22 15:43
继续蔓延
从能力上讲 白起 可以称之为战神
2006-3-23 09:01
无枝的树
战争的不定因素太多了!好的因素可以成就名将!(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结合)再杰出的名将没有好的外界因素也是白搭!
2006-3-23 22:34
grqvicent
几位外国汉学家已经论证过中国可被称为战神的有三位:白起,韩信,林彪。正是因为他们太强,上位者才无法容忍他们。所以战神要么成为皇帝,要么被人阴谋算计致死
2006-3-24 08:03
XiangZi
[quote]原帖由 [i]grqvicent[/i] 于 2006-3-23 22:34 发表
几位外国汉学家已经论证过中国可被称为战神的有三位:白起,韩信,林彪。正是因为他们太强,上位者才无法容忍他们。所以战神要么成为皇帝,要么被人阴谋算计致死 [/quote]
請恕我孤陋寡聞,這位先進可告訴我是哪外 外國漢學家嗎?
2006-3-24 11:30
crq240
偶还是喜欢白起!!
2006-3-24 22:54
superzz_0
题外话,KOEI三国志里的武安君和韩信统率总是100的
2006-3-25 13:44
烟光残照
不错啊.....
很好的文章来的........:<&
2006-3-26 10:15
change
林彪。。。
2006-3-28 12:38
啸哀
白起功高引起了范睢妒忌,而且秦王也有猜忌
历史上功名太高的武将从来就没有好下场,毕竟江山是皇帝的,保证皇帝自身的权力才是第一位的.忠国这个问题其实本来并不重要,国家是皇帝的国家,忠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当这些武将的存在威胁到了皇帝,他们被除掉其实也再正常不过了.
2006-3-28 12:40
xwhero
[quote]原帖由 [i]grqvicent[/i] 于 2006-3-23 22:34 发表
几位外国汉学家已经论证过中国可被称为战神的有三位:白起,韩信,林彪。正是因为他们太强,上位者才无法容忍他们。所以战神要么成为皇帝,要么被人阴谋算计致死 [/quote]
哪几位外国汉学家?另外,外国汉学家对中国了解到底有多少?
2006-3-28 12:48
啸哀
其实外国汉学家认识中国历史问题往往比中国史学家更为深入,因为中国的历史理论体系一直是极其落后的,并且受禁锢很严重,所以其实很多中国历史问题需要跟国外史学家一起研究才能真正透彻.
这是东北师大的教授,赵毅说的.
2006-3-28 12:49
木剑
[quote]原帖由 [i]无枝的树[/i] 于 2006-3-23 09:01 发表
战争的不定因素太多了!好的因素可以成就名将!(外界因素和自身因素的结合)再杰出的名将没有好的外界因素也是白搭! [/quote]
韩信挺惨的:qgod+
2006-3-28 12:55
龙牙
古今中外杀人第一……
2006-4-1 00:09
三横一竖郎
[quote]原帖由 [i]剑飞[/i] 于 2006-3-21 13:49 发表
晕!白起的战绩以及作战手段绝对高过李、廉、王!李靖公的确够牛,理论与实践具佳!至于陈庆之就算了吧! [/quote]
所谓战绩,白起又怎及得王剪灭国之功劳,李牧以一赵国之力抗拒匈奴也是不假吧。
再说作战手段,白起的歼灭战能力、王剪所有地形的全面战斗力,廉颇防御战能力,李牧限制对手机动力的战法更是影响了中华数千年对外族战术施行。
当年秦国无论国力、兵器精良、还是战斗人员的素质(赵也不差)、兵力,都是七国里最强的,白起战必胜之也不光是他一个人统御力的表现。
至于陈庆之,咋就不能比。
人家以寡战多的战例,捞实地的功夫又怎会比白起差?剑兄难道认为那段历史记录太夸张不足信,那么俺对白起杀人的数字也不信(当人家赵国男人是麦子,割完四十W秋天又长出那么多?)
2006-4-5 01:18
花醉红尘
白起,我第一次听这个人的名字就是听他长平之战坑杀降兵的事,
现在想想也恐怖。。。。白起。。。一个恐怖分子:(
2006-4-5 04:18
周吉
[quote]原帖由 [i]啸哀[/i] 于 2006-3-28 12:48 发表
其实外国汉学家认识中国历史问题往往比中国史学家更为深入,因为中国的历史理论体系一直是极其落后的,并且受禁锢很严重,所以其实很多中国历史问题需要跟国外史学家一起研究才能真正透彻.
这是东北师大的教授,赵毅 ... [/quote]
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页:
1
2
[3]
4
5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