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8 00:15
犀牛司令
萧绰 953~1009契丹女军事统帅。小字燕燕。契丹族。
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幼年聪慧好学,才智过人。17岁被耶律贤(景宗)选为贵妃,后封皇后。因景宗多病,国事皆由其决断。辽乾亨四年(982),景宗病逝,长子耶律隆绪(圣宗)12岁继位,奉遗诏摄国政。统和元年(983)六月,以承天太后临朝称制,改国号契丹。
萧绰明达治道,知人善任。重用韩德让、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等汉族和契丹族大臣,锐意改革,奖励开垦,减免赋税,发展生产,整顿军队,使契丹逐步达于鼎盛。她习知军政,亲握军权,善驭左右,将士用命。以契丹诸京为基地,东降女真,西攻党项、回鹘,北攻铁骊,南攻宋,扩展了统治地区。
四年,在岐沟关之战中,为加强南京(即幽州,今北京)防御,以耶律休哥阻滞东线宋军主力北进,以耶律斜轸进军山后,阻击宋中、西路军。并把握战机,亲率精骑数万,经驼罗口(今北京南口附近)进至涿州(今属河北)附近,增援休哥,大败宋军主力曹彬部10万。继而遣军10余万向西路宋军实施反击,败宋军于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俘名将杨业,迫使宋军全线溃退。此后,又充分发挥骑兵在平原旷野作战的优势,多次率军攻宋。二十二年,乘宋真宗多次丧师、畏惧怯战之机,再次率军南攻,在攻瀛州(今河北河间)时,亲自击鼓激励将士。旋挥军南下千里,直趋澶州(今河南濮阳)城北。因遭宋军反击受挫,遂与宋签订“澶渊之盟”而返。从此,契丹与宋百余年无较大冲突。二十七年十二月病逝,终年57岁。执政27年,对契丹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无论自身武艺,还是亲掌军权,无论文治兴盛,还是扩张领土,尤其是军事统帅才能,个人感觉她不但远远超过武则天、孝庄等女领袖,就是比一些男帝王男统帅,也强上很多!!
个人很欣赏她!!
不许说她就靠手下将猛哦!!刘彻、曹操、李世民、朱元璋,哪个不是手下将猛!
2005-10-8 00:49
天宫公主
武则天, 孝庄, 以至吕皇后, 都是政治手腕比较强. 真正军事上也很强的女政治家里, 确实没有出萧绰之右者. 商朝的妇好也许算一个, 但那个有点传说性了...
2005-10-8 09:29
无知无畏
妇好不是传说,青铜器上有其名,怎么能算传说呢。只不过我们对其平生知之甚少罢了。
妇好在很多青铜器上都出现过,至少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她在她的时代很出名,以至于她的故事流传了很长时间。
第二,妇好只是个称谓,是一个和当时的王有关系的称谓。
2005-10-8 10:20
慕容燕然
承天萧太后在位期间正好是契丹全面走向封建化和汉化的时期,特别是统和六年辽朝首开科举意义重大。另外契丹族与汉族在司法达到平等也是在这一时期实现的。
2005-10-8 10:34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我是无知者[/i]于2005-10-08, 9:29:45发表
妇好不是传说,青铜器上有其名,怎么能算传说呢。只不过我们对其平生知之甚少罢了。
妇好在很多青铜器上都出现过,至少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她在她的时代很出名,以至于她的故事流传了很长时间。
第二,妇好只是个称谓,是一个和当时的王有关系的称谓。 [/quote]
也许有妇好这个人, 但她的很多事迹就要打问号了. 这样一来, 似乎就和萧绰之间缺少了可比性.
2005-10-8 14:29
曹操
那么以下几个呢?
秦良玉
(1574—1648年)乃明忠州(今忠县)人,苗族,石柱宣抚使马千乘妻。马死后,秦代夫职,四川女土司,所领部队号“白杆兵”。曾参加镇压杨应龙、奢崇明土司叛乱,抗击张献忠入川。后接受南明封号抗清。因讨奢崇明有功,授都督佥事,后任总兵官,南平蜀乱,北抗清兵。因功高德重被崇桢帝赐诰命夫人,加太子太保,封忠贞侯。
梁红玉
(?~1135年)宋代抗金女英雄。淮安人。因家贫与战乱流离润州为妓,后嫁韩世忠。建炎三年(1129)三月,韩世忠守秀州,叛臣苗傅取梁红玉及其子韩亮至军中为人质。梁诡称同意劝韩与之同谋,取诏去秀州召韩入都,平定了叛乱。因此,朝廷封梁为安国夫人,给以内俸,功臣妻给俸自此始。次年,助韩世忠守镇江,与金人大战黄天荡,梁红玉亲执桴鼓指挥作战48天,以8000宋兵打败10万金兵,创造了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由于疏忽,致金人逃走,梁上书弹劾丈夫失机纵敌,乞加罪责,举朝为之动色。韩世忠守楚州,梁得归故里,亲自织薄为屋,帮助韩练兵作战。后被封为杨国夫人。死后,与韩同葬苏州灵岩山。淮安现有梁红玉祠。
平阳公主
生卒年名字不详,唐高祖李渊的三女,柴绍妻,在李渊太原起兵反隋时,自己先到关中地区拉起一支起义军,屡屡挫败隋军,并把义军发展到七万之众,威震关中,为李渊夺取长安立下大功。《新唐书》说:"主(平阳公主——引者注)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号称娘子军。"卒年仅22岁,以军礼安葬.著名的娘子关(苇泽关)就是由于平阳公主曾率军在此驻守而得名。
妇好
生卒年不详。商朝著名女将。名好,“妇”为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商王武丁妻。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率军将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对巴方作战中,率领侯告等布阵设伏,断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其驱入伏地,予以歼灭。是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曾率兵镇压奴隶反抗斗争。竭心尽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和特权,深受武丁宠幸,被封于外地,担负守土、从征的重任。卒于武丁时期。
冼夫人
(约520—601年),高凉郡(今茂名市境内)人.高凉太守冯宝妻,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历经梁、陈、隋三代,一生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协助朝廷剪除地方割据势力;坚持民族团结,促进汉俚民族融合;坚决革除社会陋习,推动俚人社会的文明进程;协助朝廷治理岭南,惩治贪官暴吏,极大地推动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周恩来总理赞其为“中国古代第一女英雄”。
2005-10-8 14:40
张建昭
楼主的标题不明确,要知道,契丹的历朝皇后除了述律氏等有数的几个外,其余的都姓萧,所以契丹的“萧后”有一大筐,应称辽承天后萧绰。
2005-10-8 17:31
曹操
女性将帅中有一半是少数民族,强悍啊
2005-10-8 19:54
慕容剑
孝庄只是智谋方面比较强,善于韬光养晦,统军和政治都不行。
好像没有哪点能证明孝庄的政治强吧,欢迎拍砖!
2005-10-8 21:11
王佐之才
我不认为承天后有军事指挥才能。辽军在高粱河与岐沟关的胜利皆是耶律休哥与韩德让力战之功。
契丹国力基础雄厚,睡王(景宗)在位,军无战心。契丹昏主一死,辽国孤儿寡母,主少国疑,面临新兴的北宋,契丹面临危机,帝后知惧,将帅团结,政治上了轨道,军事实力自然就凸现出来了。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功劳。
萧绰无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人物。萧燕燕要不是最终成为太子妃,恐怕也就是韩知古
的儿媳妇了。景宗死后,萧燕燕与韩德让的那段婚外恋,早已成了“国际新闻”,连北宋老百姓都知道。辽国贵族不是没有看法,只不过聪明的萧燕燕与能干的韩德让联合把持军政大权,他们无能为力罢了。
一般来讲,女人很难控制一个国家。一个成功的女统治者,她的成功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与她分享巨大权力的那个男人的能力。我把这一有趣的现象,归纳为女主主政时期的内外配合的体制。
萧绰有韩德让,孝庄有多尔衮,慈禧有荣禄,她们都成功了。而武则天即使更聪明、更强悍、更有能力,但当她拥有“二张”的时候,同时就拥有了失败!
2005-10-8 21:15
张建昭
[quote]契丹国力基础雄厚,睡王(景宗)在位,军无战心。契丹昏主一死,辽国孤儿寡母,主少国疑,面临新兴的北宋,契丹面临危机,君臣知惧,将帅团结,政治上了轨道,军事实力自然就凸现出来了。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的功劳。[/quote]
王佐兄好象记错了吧,睡王不是景宗,而是穆宗,而景宗时期正是继睡王的中衰期之后的第一次中兴时期。
2005-10-8 21:19
王佐之才
记错了!是辽穆宗,更正一下。穆宗、景宗这两个皇帝,都不怎麽太着调。
2005-10-8 21:23
张建昭
景宗应该还不错吧
景宗时期已经开始中兴,而萧后继景宗之后实行了一些更加开明的政策,正如肃杀说的开科取士和与汉族司法平等,契丹进入极盛。
契丹前期为:太祖(兴起:奠定基础)——太宗(扩张:经略中原)——世宗(维持:内斗加剧)——穆宗(中衰:国政渐废)——景宗(中兴:步入正轨)——圣宗(极盛:强势突显)
另外韩德让是韩匡嗣之子、韩知古之孙。高梁河之战时是景宗在位时期发生的。
2005-10-8 21:41
王佐之才
景宗在位时期,政治上比穆宗好一点,军事上没有太大的作为,使得北宋这段时间,能够誊出手来,消灭北汉。总体来看,辽国这段时间属于退缩期,所谓“中兴”应该是圣宗在位的这半个世纪。
2005-10-8 21:47
张建昭
景宗在位时期军事上确实作为不大,虽有高梁河一战差点要了赵光义的命,不过后面不断南下却常常以失败告终,这一阶段,是宋辽军事上的相持阶段,哪一方都不服输,但哪一方也占不到什么大便宜。
而到了萧后时期,宋朝由于战略战术失误导致连续两场惨败(歧沟关、君子馆),宋辽军事上的天平开始向契丹方向倾斜,但宋朝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契丹还是占不到什么便宜,所以两国最终媾和是比较合理的解决途径。
2005-10-8 22:07
王佐之才
记得景宗在位期间,政局不是很稳,内部斗争发生了高勋之乱 。景宗没有穆宗残暴,但跟穆宗一样沉迷打猎,经常荒废国事,萧后与大臣多次劝谏无效。军事上对北宋采取守势,没有作为,救援不利,丢失了北汉,总体来看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2005-10-8 22:10
神之意愿
为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喝彩!!!
巾帼英雄,男儿应惭愧,但比较而言,毕竟也只是文盛武强聪慧过人,独武后一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登基称帝,在那个男人为尊的时代,那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才能!历史第一也是唯一的女皇,纵横天下二十载,看天下男儿屈膝,谁人能比!那是一种超越,是智慧、能力、勇气、意志、魄力、气质的完美统一,独这一点就胜众人多矣(其中几人虽有天下一人之实,但谁敢僭越那一步),更别说在其他方面与萧后、吕后,,孝庄、木兰,秦良玉,妇好等众多巾帼女杰难分轩轾!
武皇为吾众女杰中所佩服之第一人!
2005-10-8 22:26
王佐之才
武则天风光过,但最终还是一个失败者。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她都是一个“牝鸡司晨”的反面教材。自从这次失败以后,中国历史上自然不会再有第二个女皇帝了。这之后,掌握了巨大权力的女主,闹到头了也就是垂帘听政。虽说是女人掌权,但是表现形式上还是男权体制。
2005-10-8 23:42
神之意愿
[quote]原帖由[i]王佐之才[/i]于2005-10-08, 22:26:29发表
武则天风光过,但最终还是一个失败者。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她都是一个“牝鸡司晨”的反面教材。自从这次失败以后,中国历史上自然不会再有第二个女皇帝了。掌握了巨大权力的女主,闹到头了也就是垂帘听政。虽说是女人掌权,但是表现形式上还是男权体制。 [/quote]
个人认为武后是个成功者,“成功”何解?达成目标而已!登基称帝,在位十六载,功过参半,在帝王来说这就很难的了。但武的南周王朝先天的注定它无法通过瓶颈,那就是,武皇没有能力解决她的继承人问题。如果把帝位传给儿子,帝位本就是夺自儿子的,不过物归原主,南周王朝一定消灭。如果传给侄儿,当然可以保存南周王朝,但在感情上儿子总是血亲,而且武后只是一个野心家,当了皇帝,已心满意足,她并没有高级的政
治理想,要建立一个武姓世袭帝国。就在她是正在考虑传位时,发生政变,被逐皇位,退返上阳宫,那时已经82岁了。这个政变在帝王家来说家常便饭,而且原因也很复杂,如因此说是失败,则很是不通,她的目标已达到了。
“而且在很长的时间里,她都是一个“牝鸡司晨”的反面教材”。诚然如此,男权社会封建思想,哪一个敢把她来夸?不过是存在阶级观念男权主义的观点上说的,在西方来说这个问题不存在,女王遍地都是,在中国这是独一份,以武后的聪慧,你说她不知道幕后操纵的好处和登帝位的坏处?从汉家“独尊儒术”开始的“三纲五常”她没受过这教育?依然登基称帝,其权力意志、智慧、能力何等厉害,后世无人能及,更无人有她一样的运气。不是“自然”不会有第二个女皇,是无人再能超越那种观念,每人敢,这更显个她难能可贵!
“掌握了巨大权力的女主,闹到头了也就是垂帘听政”。其他人都是,就是武后不是,她是从后台走到前台独临天下16年到82岁死亡,之前她就在幕后操纵皇上。
男权体制,女子当政,封建阶级的社会里,那时更加厉害!
(小弟小时受潘迎紫演得武则天的影响太深了,呵呵,世界上古代史上出名的女皇,咱中国也有一个,不比他们差)
2005-10-9 00:31
王佐之才
也许是对成功理解不同吧!有许多人看待成功,只论最终的结局,而不论辉煌的过程,中国有句成语叫“盖棺而定”。
昔日楚霸王数次击败刘邦,垓下一战,全军覆没。项羽辉煌过,他的目的,在很多时候也曾经达到过,虽然我们会认为他是英雄,但是没有人会认为他最终是一个成功者。
“成功”顾名思义是成其全功的意思。胜利在先不叫成功,谁能把胜利保持到最后才叫成功!项羽如是,武则天也如是。
2005-10-9 07:54
yaolei
[quote]原帖由[i]王佐之才[/i]于2005-10-09, 0:31:25发表
也许是对成功理解不同吧!有许多人看待成功,只论最终的结局,而不论辉煌的过程,中国有句成语叫“盖棺而定”。
昔日楚霸王数次击败刘邦,垓下一战,全军覆没。项羽辉煌过,他的目的,在很多时候也曾经达到过,虽然我们会认为他是英雄,但是没有人会认为他最终是一个成功者。
“成功”顾名思义是成其全功的意思。胜利在先不叫成功,谁能把胜利保持到最后才叫成功!项羽如是,武则天也如是。 [/quote]
这么说那很难找到成功人士了,刘邦最后换不了太子,保护不了自己女人,还不是失败。
李世民死后让武则天篡了。
毛的文革也彻底失败,看来都不是成功人士。
2005-10-9 08:46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i]神之意愿[/i]于2005-10-08, 22:10:02发表
为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喝彩!!!
巾帼英雄,男儿应惭愧,但比较而言,毕竟也只是文盛武强聪慧过人,独武后一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登基称帝,在那个男人为尊的时代,那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才能!历史第一也是唯一的女皇,纵横天下二十载,看天下男儿屈膝,谁人能比!那是一种超越,是智慧、能力、勇气、意志、魄力、气质的完美统一,独这一点就胜众人多矣(其中几人虽有天下一人之实,但谁敢僭越那一步),更别说在其他方面与萧后、吕后,,孝庄、木兰,秦良玉,妇好等众多巾帼女杰难分轩轾!
武皇为吾众女杰中所佩服之第一人! [/quote]
其实我在中国古代女政治家里, 最看中的还是吕稚.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 她的儿子没有武则天那么多...
2005-10-9 09:18
yingzheng
非常喜欢她
2005-10-9 12:43
王佐之才
[quote]原帖由[i]yaolei[/i]于2005-10-09, 7:54:42发表
这么说那很难找到成功人士了,刘邦最后换不了太子,保护不了自己女人,还不是失败。
李世民死后让武则天篡了。
毛的文革也彻底失败,看来都不是成功人士。 [/quote]
项羽成功了,最后怎麽会自刎乌江?武则天成功了,最后怎麽会被赶下台,黯然退位?这些历史人物,生前就看到他们失败的最终结局了,他们能叫成功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有人说了,他们都辉煌过,风光过,得意过,没错,“红都女皇”毛夫人也曾经叱咤风云,最后还不是锒铛入狱了,有人会认为她是个成功者吗?
可见,何谓成功,何谓不成功,还是要看这个历史人物在生前的最终结局。
没有人说毛泽东不成功,他生前牢牢的控制着权力,没有人能撼动他。至于身后之事,半有人来半由天,他还过问的了吗?
生前面临失败与死后被篡夺否定的人物,在评价上会有区别。秦朝十五年就亡了,但是没有人会否定赢政是“千古一帝”。原因就是,他生前没有失败,仍然牢牢的统治着他的国家。
2005-10-9 13:09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王佐之才[/i]于2005-10-08, 22:07:27发表
记得景宗在位期间,政局不是很稳,内部斗争发生了高勋之乱 。景宗没有穆宗残暴,但跟穆宗一样沉迷打猎,经常荒废国事,萧后与大臣多次劝谏无效。军事上对北宋采取守势,没有作为,救援不利,丢失了北汉,总体来看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quote]
景宗对宋朝采取的可不是守势,自从高梁河之战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大举南下一次,临死的时候还在谋划进攻北宋,只不过大都是以失败告终。
2005-10-9 13:18
王佐之才
建昭兄,我那句话的意思是在说高粱河之战前的,辽宋军事态势。
2005-10-9 13:29
张建昭
因为之前宋辽是有和约的(宋太祖伐南唐之前与契丹讲和),两国说好互不侵犯。宋太宗伐北汉之前,契丹还质问过宋朝,当时宋朝的回答比较强硬。宋攻北汉,契丹也发了救兵,只不过在白马岭被宋军打败了。之后宋辽才全面开战,相比穆宗时被周世宗夺了三关却没有复仇之举,景宗还是非常好战的。
2005-10-9 13:54
王佐之才
用北汉牵制中原,是辽国既定国策,景宗之前,一伐北汉的时候,契丹也曾经救援。
高粱河之战前,战争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北宋手里。辽国与北汉基本采取守势,景宗即位后到高粱河战前这段时间,辽宋关于三关与瀛、莫、易三州还是有争议的,也没见景宗因此对北宋用兵。
2005-10-9 14:11
张建昭
景宗969年即位,970年就对宋发动侵扰性攻势(六万骑南下),宋朝后来为了伐南唐,不想与契丹过早交锋,就花了点钱遣使媾和了,双方边境才趋于安宁,到979年宋伐北汉再次开战。当然,契丹希图一时的安定,在北宋致力于南方统一事业时没有趁机出兵或进行要挟,确实是失策。等到北宋统一了南方,其综合国力已远居契丹之上了。
2005-10-9 15:10
王佐之才
北宋四伐北汉,除了968年一伐北汉之外,969年、976年、979年三次对北汉用兵,均是在辽景宗在位时期。
如果说辽穆宗丢失三关和三郡是辽国在军事上的失败的话,那麽辽景宗丢失北汉,是辽国在军事上的第二次重大失利。辽穆宗、辽景宗在位期间,辽国自太宗以来,对中原王朝形成的巨大军事优势,几乎丧失了一半。
2006-2-4 05:05
red_fire_fox
mm不得不顶,不知有没有关于她的具体武艺如何的介绍呢
2006-2-4 16:39
曹操
[quote]原帖由[i]red_fire_fox[/i]于2006-02-04, 5:05:29发表
mm不得不顶,不知有没有关于她的具体武艺如何的介绍呢 [/quote]
好象是杀过熊,和杨继业单挑过.
2006-2-4 16:51
曹操
若说武艺高强,小说中的樊梨花绝对万人敌
若说政治手段,这方面武则天爬的最高
若说统兵作战,萧绰和妇好难分轩轾
若说夫妻和谐,梁红玉和韩世忠一生相伴
若说真实可信,只有秦良玉是唯一有传记的女将
若说感人至深,花木兰代父从军
若说英雄年少,荀灌十四岁突围搬救兵
若说相貌不端,钟离无盐舍我其谁
若说......
2006-2-7 11:43
756159
实际兵荒马乱的年代女子从军从历史记载来看比比皆是,私家笔记,甚至正史也大量记载!
宋代比较有名的是红袄军首领李全妻子杨妙真统兵打仗都是有正史记录,而李全当时还甚至和金国一位女将所谓‘刘使节之女”单挑,也是正史记录在案。
野史房山集中记载了宋军大将邵宏渊手下和反贼张超女儿单挑的全过程,非常详细邵宏渊手下不带武器只带盾牌,阵前单挑结果生擒张超女儿,才发现是个女子于是大怒当场斩首。
唐书中有记载三名女子自愿参军参加对安禄山的战争,封为果毅!
刘光世祖奶奶黄氏曾经披甲入围将刘光世祖爷爷从西夏军包围中救出,此事可见于长编!
2006-2-8 23:52
慕容十二郎
[quote]原帖由[i]曹操[/i]于2005-10-08, 17:31:03发表
女性将帅中有一半是少数民族,强悍啊 [/quote]
母系社會往父系社會過渡
2006-2-9 17:03
黑山白水
扯淡,顶多算个知人善任而已
如果比这个,武则天比她的战果辉煌多了,不服的自己去查唐朝该时期中国在西域的战史
2006-2-9 17:17
慕容十二郎
[quote]原帖由[i]黑山白水[/i]于2006-02-09, 17:03:29发表
扯淡,顶多算个知人善任而已
如果比这个,武则天比她的战果辉煌多了,不服的自己去查唐朝该时期中国在西域的战史 [/quote]
典型的不看貼就回帖的,蕭绰可是親征,武媚娘什麽時候披掛上陣了
2006-2-11 19:37
芦苇
[quote]原帖由[i]慕容十二郎[/i]于2006-02-09, 17:17:55发表
典型的不看貼就回帖的,蕭绰可是親征,武媚娘什麽時候披掛上陣了 [/quote]
估计是认为武则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吧。
2006-2-12 14:19
平生最爱周公瑾
燕赵之地,多慷慨悲壮之士。这是两千年前北方的真实写照,那么一千年前来自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自然也是民风剽悍。
而且带游牧性质的民族喜欢的女性多以丰满为美,而汉人喜欢的女性多是纤细,如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都快饿死了,怎么还有能力和力气上阵杀敌呢?
2006-2-14 15:31
无与伦比
[quote]原帖由[i]曹操[/i]于2006-02-04, 16:51:06发表
若说武艺高强,小说中的樊梨花绝对万人敌
若说政治手段,这方面武则天爬的最高
若说统兵作战,萧绰和妇好难分轩轾
若说夫妻和谐,梁红玉和韩世忠一生相伴
若说真实可信,只有秦良玉是唯一有传记的女将
若说感人至深,花木兰代父从军
若说英雄年少,荀灌十四岁突围搬救兵
若说相貌不端,钟离无盐舍我其谁
若说...... [/quote]
好强啊。。。。佩服佩服在下好生佩服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