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9-27 16:08
爱上三国的女人
看书得----魏晋时期的玄学出自儒学??又对其修正?
求教各位达人能简略的概述一下~~~~~~
2005-9-27 16:36
黄帝阴符
玄学是啥
2005-9-27 17:50
贴托
什么是玄学?
2005-9-27 18:12
stopisneo
魏晋玄学,是老庄思想的一个流派啊。
怎么和儒家扯上什么关系了?
2005-9-27 18:17
贴托
[quote]玄学
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儒家的“礼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
玄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尽管仍可归结为天人关系问题,但在形式上,它已经摆脱了两汉经学章句笺注的繁琐破碎;在内容上,则抛弃了经学思潮的“天人感应”的粗俗的目的论之论证。
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们一改汉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的“圣人”。玄学所提出的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自然与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都是原始儒学和两汉经学所不具备或不重视的,玄学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玄学一开始是从古文经学内部产生的。先是出现了脱出郑玄之学而更尚简要、重义理的刘表、宋衷的“荆州之学”,稍后又崛起专与“郑学”立异的王肃“王学”,后来才转向何晏、王弼的玄学。玄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玄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那是在曹魏的正始年间(240~248),史称“正始之音”。当时出现了何晏、王弼的“贵无论”。何晏作《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注《老子》、《周易》,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认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故恒言其不足”(《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意即孔子高于老子,孔子口说“名教”,实是“体无”,老子是处于“有”而论“无”。
第二阶段:正始之后,随着司马氏集团夺取政权,各士族集团内部的斗争日趋激化,玄学思潮内部也出现了“贵无”与“崇有”、“任自然”与“重名教”等各种争论。出现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名教不合自然”的“异端”倾向,他们与司马氏集团在政治上不合作,强调“名教”与“自然”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轻视礼法。而乐广、裴{危页}“崇有论”基础上,郭旬以其《庄子》完成把“贵无”和“崇有”、“自然”和“名教”统一起来的任务。郭象提出名教与自然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他舍异求同,以“独化论”来解决这对矛盾,认为圣人“虽寄坐万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遥也”(《逍遥游注》);“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大宗师注》)。东晋以后,玄学开始与佛教中般若学合流,逐步变为佛学的附庸。[/quote]
2005-9-27 18:32
stopisneo
蛮搞笑的解释。
其实应该说是,儒家重礼,法的思想到了魏晋时代的后经历了一个全面被挑战的过程产生的玄学。
2005-9-28 09:11
檀道济
玄学的解释就是白日做梦
2005-9-28 10:24
乱指
关于玄学和儒学在东晋世家的地位
东晋两大门阀,王谢
王家重礼法,崇孔道,一直是东晋儒学大家的领袖
谢家却更洒脱,从谢安的归隐,谢玄的身退,看出他们其实更向往出世,清谈起来,王坦之也远不如谢安,所以谢家一直是东晋玄学大家的领袖
2005-9-28 13:03
stopisneo
恩,可能是我把这个概念混淆了。但玄学被称为玄,不是因为出于老子么?
2005-9-29 19:30
爱上三国的女人
我也搞不明白呀!我看伦理学的时候看见的,觉得说的蹊跷,所以才来求教你们啊
2005-9-29 20:14
冰祁步
感觉上似乎和伦理学攀不上什么关系啊
书上是怎么写的?
2005-9-29 22:18
勿随流水
我觉得和整个新道家新儒家的思想混合过程有一些关系吧……
[i]“新道家”是一个新名词,指的是公元三、四世纪的“玄学”。“玄”是黑色
,又有微妙、神秘等意思。《老子》第一章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以“
玄学”这个名称表明它是道家的继续。
值得注意的是,新道家,至少有一大部分新道家,仍然认为孔子是最大的圣人
。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孔子在中国的先师地位已经巩固了;一部分是由于有些重
要的儒家经典,新道家已经接受了,只是在接受过程中按照老子、庄子的精神对它
们重新作了解释。————《中国哲学史》[/i]
2005-10-3 19:31
穿越南极
玄学好像尊鬼谷子为祖师,以易经里的卦象等为推理基础,好像粗分两大类:起卦与推命。起卦基本以易经的六十四卦象为基础,再加注释。到了唐朝的“三命通会”里较系统地运用四柱,天干地支来推命。其后又有“子平”、“神峰通考”等。以前很多搞文的都会对玄学稍有涉猎。
2005-10-4 09:04
alazure
推荐唐长孺的《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2005-10-8 10:12
伟君子
玄学也考虑生命与死亡的问题,不过考虑的结果是人生苦短,不如及时享乐.当时的文人大多厌世,这种思想当然比较的适合他们,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放荡不羁的风格.
2005-10-9 03:18
reg-neo
[quote]原帖由[i]stopisneo[/i]于2005-09-27, 18:32:56发表
蛮搞笑的解释。
其实应该说是,儒家重礼,法的思想到了魏晋时代的后经历了一个全面被挑战的过程产生的玄学。 [/quote]
玄学探讨的内容虽然芜杂,但这个解释应当说抓住本质了
2005-10-9 11:54
robbin
好复杂,不懂
2005-10-17 21:37
乱指
所以东晋玄学玄出了两大名人——人称“江左双玄”的谢玄与桓玄。。。。
2005-10-17 23:07
civclub
玄学是魏晋时期对儒学的反拨。当时由于政治社会秩序的分裂混乱,儒学多伪诈欺人,并成为某些人的遮羞布,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所形成的儒学的权威地位在部分文士的心目中一落千仗(类似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于是他们逃于老庄,纵情山水,寄情诗酒,而以清谈玄妙为能事。
2005-10-18 11:02
alazure
[quote]原帖由[i]乱指[/i]于2005-10-17, 21:37:57发表
所以东晋玄学玄出了两大名人——人称“江左双玄”的谢玄与桓玄。。。。 [/quote]
没想过江左还出过双玄,只听说有南北二玄张玄之与谢玄,请问先生(如果是的话)语出何典
2005-11-17 20:08
glasses1200
玄学就是以不可见之物 而诉可见之理 是一种哲学的数学形式 和哲学一样是引导 修正自然科学的方法之一 但又不同与纯哲学 因为它可以超脱与自然学说以外独立存在
现在之所有有人对其不理解 与我们对世界就是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唯一的科学这个误导有关 其实神秘学和自然学对于世界来说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不需要完全认定 或绝对否认其中一方 二者皆修方能中正刚直 否则必偏左右 中不见性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