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9-21 21:58
何足道
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是徽宗第9子。史载他博学,还喜欢骑射。
钦宗即位后,金兵兵临城下,要求派宗室和大臣为人质,高宗主动要求去金营,他和张邦昌一起去了金营。后来又被肃王换回。这是高宗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不久金兵带着肃王退走。后来,钦宗又派他去金国议和。行到半途,他就没有继续去金国,而是滞留在相州。开封被围,钦宗封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让他派兵来支援开封。等赵构接到诏书,开封已经失守,赵构没有援救开封,而是逃窜。金人带着徽,钦二帝和后妃,宗室,文武等回金国。留下张邦昌建立了个傀儡政权。
作为徽宗唯一未被金兵抓住的儿子,在南京(河南商丘)被部下劝进称帝。经过一番做作的推托后,高宗成为第十位宋朝皇帝。张邦昌送老玉玺,交出政权。高宗于是响应人望,用李纲为宰相。但不久李纲就被罢相。原因就象高宗所说,“李纲孩视朕。纲多掠世俗虚美,以此协比成朋,变白为黑,朕以其人心虽忠义,但志大才疏,用之必亡人之国,故不复用。李纲被踢出中央,高宗就用了自己在相州的心腹黄潜善,汪伯彦。太学生陈东和士人欧阳澈因为上书反对罢免李纲,不要起用汪,黄。而被杀。此后不久,高宗就把行在迁到了扬州。
跑到扬州的高宗因为受到金兵的突袭,正在胡天胡地的高宗因为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一路跑到了杭州。在杭州又发生了苗刘之变,事变的主要原因是,军队对高宗手下的宦官胡作非为不满。结果掌握杭州兵权的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逼高宗退位为太上皇,立高宗的三岁儿子立为皇帝。请孟太后出来临朝。又将高宗手下的宦官或杀或贬。虽然不久,韩世忠平定了叛乱,但对赵构来说,等同于从鬼门关走了一回啊。而且赵构在苗刘之变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有说法是因为高宗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听从了张浚的话,让张弄死了亲生儿子。好不容易高宗能松口气,金兵又来了。高宗又一次出逃,一直做船跑到了温州海面。直到金兵因为不习惯驾舟退走,离开江南。他才跑回杭州。
2005-9-21 23:36
伟君子
[quote]高宗跑到扬州的因为受到金兵的突袭,正在胡天胡地的高宗因为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quote]
呵呵,这个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虽然是在一个很正式的历史书籍中,我依然不怎么信。今天有看到仁兄的帖 子,倒是有点信了。
关于高宗当康王的时候的记载也是很不错的。他是当时皇族少有的会骑马射箭的人。以至后来金人看到作为人质的他比较的镇定时,以为他这个皇子是假冒的,因为之前的作为人质的皇子被金人吓死了。可是后来他的表现就让人大跌眼镜。见到金人就想跑,一点雄才大略都没有。
2005-9-25 11:48
绝世天骄
呵呵,高宗不战,还不是因为留恋帝位吗?
2005-9-25 13:00
大雄GG
我记得是苗刘之乱才导致高宗失去性能力的
2005-9-26 00:20
关内侯
楼主这篇文章难道是要在轩辕论坛进行扫盲工作?没看出任何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2005-9-26 11:07
格蚩尤老
长知识了!
2005-9-26 11:48
大树将军
这家伙丧失生育能力最好,否则中国又要产生很多懦夫。
2005-9-26 12:45
鸾舞碧霄
我这里流行一辈强一辈蔫
意思是说老子英雄儿子就窝囊,儿子窝囊然后孙子就又强
和老子英雄儿好汉恰好相反
如此论高宗如果有亲生儿子执政,一定是位英主
可惜他没有
2005-9-26 13:12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鸾舞碧霄[/i]于2005-09-26, 12:45:49发表
我这里流行一辈强一辈蔫
意思是说老子英雄儿子就窝囊,儿子窝囊然后孙子就又强
和老子英雄儿好汉恰好相反
如此论高宗如果有亲生儿子执政,一定是位英主
可惜他没有 [/quote]
可是高宗他老爹徽宗也没见多强啊
2005-9-26 15:01
王佐之才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元朝刘秉忠的这曲《干荷叶》写得好!
这个宋高宗当皇帝是无能的,做男人也是失败的。丧失生育能力,虽贵为人主,实际上是徒有虚表,(要不是他杀害岳飞,我还真得好好同情他)这麽一个人,偏偏活的岁数还特别长,宋高宗长寿能够和清高宗有的一比。赵构耐活是南宋人民的一大损失。
南宋不亡,独支半壁河山,是因为有中兴之臣与忠义民兵浴血奋战,力挽乾坤。前有吴磷、吴阶、岳飞、韩世忠、后有虞允文的再造之功。南宋之初,君是亡国之君,臣非亡国之臣,宋高宗比明思宗要幸运的多了。不过,明亡的壮烈,宋活的耻辱,赵宋在民族大义方面,终究不如朱明!
英勇抗金的芳名属于南宋人民,忍辱苟全的耻辱属于南宋皇帝。他们愿意认贼
做父,做侄皇帝,就让他去做好了。老百姓管他做甚?
2005-9-30 04:13
genghis_khan
楼主真的是那个“何足道”吗?
以前见 何足道 的文章还是很不错的,可最近这一系列的好像太平常了。
说道高宗,基本上还是王夫之的‘高宗论’清楚,就如同今人谈李鸿章,据我看没有一个比得上梁启超的‘李鸿章传’的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