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参赛】我的三国游戏历程


2005-9-19 22:26 Roalfan
【参赛】我的三国游戏历程

我的三国游戏历程
我的游戏史可以说是一部三国游戏史,是三国带我进入了游戏世界,认识了光荣,认识了SLG。以至于现在个人涉猎的游戏类型还是没有摆脱回合制,战棋制和经营类的小范围。废话少说,还是写写自己的三国游戏历程吧!

霸王的大陆——我的三国游戏初体验
    也许是一个动作类游戏白痴的缘故吧(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打《魂斗罗》,到小学毕业才能用30条命通关;《超级玛丽》到现在还没完整通过一大关  ),我对最早的街机《三国志》几乎一点兴趣也没有。当时的我借着自己比别人多听了一套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以酸葡萄的口吻说到:“这算什么三国游戏?”说这话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三国游戏。直到初一暑假,来我家避暑的表弟的一张《三国志——霸王的大陆》,才把我这个喜爱三国的“游戏盲”拉入了游戏这个无底深渊中。

    刚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但却被这个当时在红白机游戏中另类的SLG吸引了——军事、内政、人事、计谋,一个宏观的世界让自己真正体验到了游戏的乐趣。(汗,关键是不用手忙脚乱了,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在红白机上的游戏时间远远少于我父亲!)当时表弟才三年级,可是指东打西,利用丰富的经验到处搜刮名将,在短短的几年间率领刘备席卷天下,而我的孙策却枯守江南,被杀得丢盔弃甲。几番交锋下来,摸到一些规律,但依然不敌。暑假在这么一来二去中很快过去了。不过带给我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在惨败之后,我痛定思痛,决心思考出一项战术来真正的战胜表弟!  

    寒假来了,我的复仇机会也来了。这一战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因为它真正影响了我的游戏历程。在和表弟的双打中,我提出用一个“猛将”换3个表弟所谓的“水将”,表弟当然同意。比如打下董卓,吕布、贾诩、华雄归他,而李儒以下的所有武将都归我。由于我武将多,所以表弟很慷慨的让出了很多不毛之地给我。在二分天下后,真正的决战开始了!在表弟不断的给猛将们赏忠诚,加智力,换兵器的时候;我只是给几个值得培养的武将加了智力,并迅速调兵充实第一线,并在第二线腾出了大量空间便于撤退,然后我开始在后方干起了内政,搜索等增加钱粮的措施。在双方调整充足的情况下第一战开始了,表弟很自信的拿出五个猛将开始进攻我十人驻守的西平关,先锋吕布智力高达87,向沙漠腹地挺进了。表弟的战术非常先进,居于沙漠,火计无效。我的微操非常差劲,即使是两个武力相同的武将带1000对搏,我也会被打得很惨。而且我的武将从武力还是智力都逊于表弟。因此,我根本没想过要1对1,我的策略是当敌军接近时,用10人机动力控制2到3个低智武将杀兵,再用一个满兵高智武将杀将!很快,吕布的兵被杀光了,还掉了不少血,我无兵的人暂时躲到一旁,轮到郝昭出场了,尽管智力有缺陷(相信玩过这个游戏的人一定会对郝昭和张任感到惋惜吧!),但对付一个吕布足够了,此时表弟已经看出不妙了,想撤退,但我还有不少机动力,最后干脆让吕布冲上前单挑,在连续几次定身后,吕布终于不动了,在弓箭兵的连续射击下,天下第一的吕布终于倒下了。而表弟的冒进终于停止了,开始步步为营向前推进,但4个武将的机动力,无法和8个武将相比,而且我的将除了一两个80左右的守城和在后面伺机外,其余都是60多的攻击价值不大。不过毕竟年龄很少,表弟把目标锁定在了后排的郝昭身上,结果给我提供了击破的机会,结果又战死两员,表弟见势不妙,立即撤退。此战过后,我的优势渐渐的显露出来——城多,指令多;内政好,钱粮多,经得起消耗;将多,一线守城人多,而且质量次,死个把人不心疼,而且攻城可以调集9人大军。再加上我进攻的目的只是杀将,因此,后期人才优势显露出来。最后一战时,我在消耗了诸葛亮的兵力之后,将智力88,升了两级可武力还没到70的满兵乐进(前一阵子看到有人说《霸王的大陆》武力设计最合理!?  )调了上来,利用手中的弓箭兵前进,准备引诱诸葛上前丢爆焰,然后全军上前群殴!果然在爆焰过后,我连续几次才定住了孔明,看着自己最崇敬的孔明先生力战而亡之后,我心里涌上的居然是复仇的快感!?(呵呵,其实也是个小p孩而已)而表弟再也忍不住了,居然哭着关了机,此战我终于完胜。

    这个游戏为我今后的策略游戏奠定了一个基调:第一,以战略为主,战术为辅,内政外交为主,战争为辅,说穿了,其实就是一“种田派”;第二,每一个武将都有用处,善待每个武将,养成了不杀武将的习惯。而同时,也给表弟带来了两个影响——也成了一“种田派”;只和我玩非策略类游戏(拳皇对我6年不败,实况5——13:0  )。


三国英杰传——塞翁失马的选择
    初三暑假,我所在的城市兴起了一种新兴产业——电脑游戏。我的一个要好同学家刚好是开电脑房的,说好了半价2元一小时优惠,于是本来就没事的我就有幸成了本市此行业的第一批顾客。

    当时的主流游戏是《仙剑》和《C&C》,我当然也是随大流的开始了自己的PC游戏历程。也许是天赋有限,无论是走迷宫还是即时操作都是本人的盲区。结果当时我投入最大精力的游戏居然是《大富翁》!直到暑假接近尾声时有人在机子上装了两个游戏——《三国英杰传》和《三国志IV》。

    刚开始时,分不出NAMCO和KOEI的我以为这款《三国志IV》和FC版的是同一系列作品,于是欣然开始游戏,结果刚一进入界面,被繁琐的操作和庞大的人物城池情报弄晕了。说来惭愧,自诩为“种田派”的我居然因此而错过了这款是《三国志》系列中内政设计最好的游戏。到现在提到《三国志IV》时,我的最深刻印象只是武将单挑模式中用吕布一刀挑死刘禅后那句”你这样的本事只配拿去卖艺“这句对白而已。

    不过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的注意力被另一款《三国英杰传》而吸引了过去。刚进入界面,立即被游戏中精美的画面(嗯,十年前的游戏中这个说法并不夸张!)和故事的主线打动了。在游戏的过程中,战棋式游戏的乐趣渐渐的体现了出来。随机事件的单挑非常新颖,以至于我打这个游戏的最初阶段就是为了欣赏单挑动画。游戏的人物设定更是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让我真正去读《三国志》的不是后来的语文老师,而是藩宫周比陈蒋他们,虽然史实上也没有这些人,但当时却是让我去翻书的原动力。当在巨鹿之战看到了耿武关纯时,我更是为游戏制作者对游戏的细致入微而感动。

    游戏是好游戏,可是人却是差劲了一点。界桥成了当时的一个死线,打英杰传前从未接触过战棋制游戏,根本不懂得练级得重要性,手上只有关张的等级还有一看,其他人几乎是摸一摸就挂的类型。在此期间得高人指点,使用了刘备的99级大法,并学会了整人专家的使用,从此打开了我这个修改博派的修改之路。不过当时水平还是太次,在金钱无限,刘备封顶的情况下,打徐州靠买炸弹,并在曹操出现的路口伏击才勉强过关。而且,此后凡是加入的武将必是除刘备外等级最高的,在撑到南郡讨伐战时(记得长阪给了民众一匹马!),再也打不下去了。而此时高人指点出练级的重要性,我于是开始了新的英杰之路。当时已经上了高中,平时时间太紧张,只有周末才有休息时间,而我积攒的零花钱,也大部分投入到了这个游戏中。

    就在这个游戏激发我的最大兴趣时,并贪婪的占有着我的休息时间时,意外出现了:本市在年前出台所谓“形象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全面封杀电脑游戏室,刚刚兴起了一年不到的行业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其实不知道政府吃错了什么药,居然禁电脑室,放电子游戏室)。同时我的电脑游戏史暂时告一段落。而这一耽误,一直到我高考后离开这个城市才结束电脑游戏荒,而《大航海时代II》《红色警戒》《魔兽争霸》等一大批经典游戏则统统与我无缘了。而英杰传系列,一直要到大学后的《曹操传》才能再续前缘。

SS版《三国志V》——心中永恒的颠峰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电脑室被禁了,可游戏业的发展却将另一款主机——世嘉土星机(简称SS)带进了游戏室。在高一的暑假,随着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热播,游戏室的老板终于进了非足球类游戏的土星碟片——《三国志V》。

    接触这个游戏时,其实也挺有意思,当时和同学去打台球,抬头对面电视屏幕时,突然发现正在放《三国演义》!凑过去一看,原来是游戏的过场动画。就这样,开始了SS版游戏史。

    开始玩时,心里总是残留着当年《霸王的大陆》的影子,以为计谋吃遍天下,选择“火烧洛阳”剧本的刘备,一开始又用了征兵(不是募兵),结果同盟期一过,袁绍大大直接导致了我的GAME OVER。在此后开始选择了地理位置更好,人才资本更雄厚的曹操。开始潜心内政,募兵,招募人才,这才逐渐走上正轨。而战棋式的战争模式和阵型设定,十分对我的脾胃。当时游戏时第一次发现军师的重要性,差的军师一些事情经常判断错误,“奸贼,你这是枉费心机!”是常见台词,还曾经出现过录用别人反而被别人拉走和去外交结果被人砍死(真的是被砍死!)的情况。不过随着游戏的进行,在和谐优美的配乐下,一个接一个的惊喜出现了,意外的随机事件(SS版很多随机事件是有油画版CG的,这也是以后《三国志》的发展思路),如曹操的屯田制,吕蒙的“吴下阿蒙”事件(这个事件以后历代三国志都没有,可惜了!),搞笑的修行书信和特殊台词,如张飞修行中和老板娘比喝酒,“录用我吧!录用我吧!”这是谁说的?  使人亢奋的单挑和比武大会,还有无法预知的占卜以及每年一度的战略会议,将《三国志》第一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这个游戏之所以成为我心目中的真正的颠峰,是因为经典一战。208年,“卧龙出渊”剧本,我选的是江夏刘备,在游戏的开始立即选择和孙权结盟。在第一个月以紧张备战结束战略面时,曹操的15万大军杀奔了过来。进入战争界面后,当我正准备排兵布阵时,一支慷慨激昂的配乐响了起来,霎时间整个人热血沸腾了,仿佛身临其境,大有与宿敌一决雌雄之感。时隔多年我才知道这支配乐就是《三国志V》的蜀军战争序曲,也是光荣三国志的代表曲目之一——《华龙进军》。说到配乐,想插两句题外话,个人认为《三国志V》的配乐整体水平是除了多元化的《大航海》系列以外的光荣所有游戏中最高的,97年港版《天龙八部》在乔峰和段誉结拜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是《三国志V》的主菜单配乐  ,而两年前央视5套电子竞技世界栏目在采访《傲视三国》创作小组时,在播放动画时响起的正是这首《华龙进军》,有此可见《三国志V》配乐水平之一斑。

    闲话休叙,书归正传,江夏开局士兵只有38000人,我重新分配给了刘(20000)诸葛(6000)和关张赵(各4000)。诸葛亮和张飞守北面孤城,用火计拖延曹军主力进攻时间,关羽去江东求援,刘备和赵云守南线。战争开始了,游戏中的不可预知性最终却成全了一个巧合。当我在北岸点火之后,事情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当时东南风大作,火借风势,直接烧向曹军主力部队和粮草库。正巧天公作美,连续十几天的晴天把江夏北岸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烈火炼狱!曹军7支主力部队在大火中动弹不得(被火围困的部队是无法行动的),而粮草库的着火,更是严重动摇了曹军的士气。尽管此时西岸的张辽和夏侯渊等3支部队即将顺利渡江,但此时5支东吴水军顺势扑了过去,在水计中进退两难。眼前的景象,就像是赤壁之战在游戏中的重演!“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顿生!

      在此之后我率领刘备军平南四郡,收两川,扫西凉,定关中,战河北。终于迎来了遇曹操军的决战,在摧枯拉朽的解决掉曹操的部队后,最终的审判却十分伤感,曹操始终不降,他的对白充满了一代枭雄那凌人的气势,不得已只好挥下了屠刀。而真正统一全国之后一种成就感油然而升。此一战,加重了我的印象分,奠定了我心目中颠峰之作的地位。

    正是这个非PC版的游戏让我对光荣的策略游戏的能力大为赞赏,虽然以后的三国志系列没有一款能与之抗衡(三九加强版虽然优秀,但带来的震撼效果不及《三国志V》多矣!),但光荣这一招牌让我从此玩过了几乎之后所有的光荣PC版游戏。而我的高中时期,长伴在我左右的游戏只有SS版《三国志V》和PS版《水浒传——天导108星》。直到现在《三国志V》依旧能带给我惊喜,不久前大蛇椎让我再次对这个游戏充满了兴奋之情,但也是无果而终。  也许这个东西是一个和我一样痴迷《三国志V》的玩家发现或发明的吧!  


其后的三国游戏——博而不精的GAME大学时代
   
    高考后,我终于离开了那个依然严禁着电脑游戏的城市。我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的大一时代正是PC游戏高速发展的一年,而光荣在这一年中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如《太阁立志传3》,《大航海4》,《苍狼4》等一大批经典作品,当然也有《三国志6威力加强版》。由于游戏迎接不暇,我对三国游戏的接触也就越来越粗糙。
   
   《三国志6加强版》,首先必须得承认,《三国志6》是一款勇于改革的好游戏,它的主义设定、成长系统和战争系统(毫无疑问,9代的战争系统,异民族,拥立皇帝这些亮点都是借鉴6代的)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它也是一款生不逢时的游戏,他的对手过于强大了。由于《星际争霸》的强劲势头,策略类游戏又遇到了《英雄无敌》这样的对手,很不幸,它落伍了,再加上国内没有代理,导致没有简体中文版,很多人玩这个游戏只是为了玩玩自己的单挑能多少连胜。在我那微薄的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当年单挑时曾经用张飞喝死一个武将。

    《三国志曹操传》,它的出现其实非常早,游戏性很好,但只能说是一款小品级游戏。当年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比之玩了很多遍的红线和黄线,我只走了一遍蓝线,因为我不能容忍诸葛先生在蓝线中的形象!再说句题外话,就像《大话西游》的兴起依靠清华学子的捧场一样,《曹操传》的蒸蒸日上,其实还是因为轩辕等论坛许多达人努力的结果。很幸运,它没像《水浒传——天导108星》《苍狼与白鹿4》以及《王国兴亡录》一样消失沉寂下去。

    《三国志7》,光荣开始了策略游戏的新探索之作,RPG的情节加入在当时能够调动我游戏的积极性,但很显然,它是光荣的一项尝试,真正的集大成者《太阁立志传4》出现后,《三国志7》的沉寂已经是不可避免了。而且由于7代的人物锻炼容易,“圣痕”的作用又强大到出奇,经常能一将定江山。印象中的亮点——名胜和宝物收集系统,但加强版的事件CG收集却因为随机事件的极难触发显得十分鸡肋。这个游戏中,真正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后来每代加强版中都会出现的战役模式,当时初次玩这个模式时眼前一亮,战场上触发特殊情节,多条分支剧情,光荣开始试着把战棋游戏模式融合到三国志中,就像6代的单挑模式一样,这些小游戏的生命力甚至强于了游戏本身。

    《三国志8》,对它我没什么发言权,因为只玩过三天,在《太阁立志传4》推出后登场,从时机上讲太失败了。这也是我放弃的重要原因。

    《富甲天下3》,把光谱资讯的这个搞笑产品列在这里,是因为我在大三时三国游戏纷杂,或粗制滥造,补丁成堆,如《三国群英传3》,或歪曲历史,偶像成风,如《三国群侠传》《卧龙与凤雏》,作为三国志系列的主力军光荣公司,忙于《鬼武者》和《三国无双》的制作。此时,个人唯一常玩的能和三国沾点边的游戏,就只剩这款了。

    《三国志9》,本来不想把它归在此类,毕竟我足足用了三个月时间在玩这个游戏。但仔细一想,三九之于其它并没有太多的亮点,很多设计在五代和六代就已经出现了,全景式地图在《信长》《太阁》甚至于《苍狼》《王国》系列中也得到了普及,只不过集此大成已经走了7、8两代弯路,实在是遗憾。游戏的精彩之处也颇多,如战法的详细设计(比三8的要好)以及连动,拜祭先贤,分开了武力和统率,真正的区分了名将和猛将。最让我觉得欣慰的是《公侯将相本无种》这个剧本的出现,终于圆了我这个“种田派”加“收集狂”的全武将之梦。游戏的随机事件做得也很出色,比起三8的升降舞台来,三九的CG配中文解说(中文繁体光盘版)显得更加生动,尤其是五虎将和出师表,配乐加解说让我找回了久违的感动。

    《三国志10》,在《太阁立志传5》风头还未消退之时,光荣推出了《三国志10》。不得不说,在靠近RPG模式上来说,《三国志10》做得比7、8代好太多了,转型十分成功,如果7代就是这样的话,估计《太阁》得靠边站了。但《三国志10》不仅出来的晚,而且与《太阁》的多线相比显得过于单薄,站在了《太阁立志传5》的巨大阴影中,《三国志10》也成了我接触比较少的游戏。

    在我现在所玩的游戏中,三国志5和9依然能够占据一部分游戏时间,但好的东西不一定能够长久维持,现在这个比例正在逐渐下降。真的希望光荣或其它公司能够再接再厉,做出一款更好的三国志游戏,从而能够延续我的三国游戏历程。

2005-9-19 22:38 秋月枫舞
霸王的大陆啊...........二人对战时也绝对能让你手忙脚乱

战术战略加上优秀的微操,曾经看过第一强者的录像,189年3月统一,不死一兵,除君主外全武将活捉,佩服的紧

偶喜欢慢条斯理的打,所有的人物都出场再统一,当然快速也行,不过最快也就5月份,水平不行

2005-9-19 22:41 Roalfan
呵呵,我也挖个坑,准备这几天把它填了。

2005-9-19 22:51 潇湘暮客
霸王的大陆,还没有对战过呢!

参赛费:
Roalfan 2005-09-19  ¥ 300 轩辕通宝
请查收

2005-9-20 16:00 Roalfan
呼,终于写完全文了,这么长的一篇枯燥文字,希望大家看到后多多包涵啊!

2005-9-20 16:22 马超将军
有些经历却与本人有着惊人的相似。

2005-9-20 18:39 龙宽九段
吕蒙的“吴下阿蒙”事件SANX里有的

2005-9-20 18:46 Roalfan
[quote]原帖由[i]龙宽九段[/i]于2005-09-20, 18:39:49发表
吕蒙的“吴下阿蒙”事件SANX里有的 [/quote]
没错,多谢龙兄指出,不过我打《三国志10》还没有触发过。

2005-9-22 23:42 晨山尚书
嗯,楼主打的很全的说基本上三国游戏楼主都有涉及,厉害

2005-9-25 00:33 白木
8C8C,尤其欣赏会品位SAN5的 ,哈哈

2005-9-27 11:14 aqxzl
汗   楼主玩过这么多的三国游戏啊  小弟佩服  我三国志系列都没玩过  新出的10代挺火的  可是既然已经落下前9代了  也不差这一代了  哎``````````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