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运筹帷幄 » 三国志9PK点将台之小人物辑录


2005-9-16 12:47 任尔风
三国志9PK点将台之小人物辑录

看过淑娟姐姐关于蜀将的那个帖子,真是感觉心潮澎湃,细致的分析加上极佳的文笔,让人看了以后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我在坛子里只是个新人,以前虽然也来看过,但一直都是潜水,说来惭愧。对三国的了解也经历了由从小受到的一知半解熏陶到后来对三国游戏的迷恋再到对三国历史的热爱这几个过程,由于文笔不佳,这里也不冗叙,言归正传把!
    对于小人物的定位,其实是个模糊的概念,这其中可能有些确实不够耀眼,有些却是一时之楷模,然而在三国志游戏中他们可能并不如同张辽徐盛一般受到光荣的宠爱。
    由于本人对三国的认识主要是源于《三国演义》以及各位网友的一些评论文章,所以在这个帖子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疏漏甚至错误,希望大家可以帮忙指正,共同提高!另外,也希望淑娟姐姐能够早日更新自己未完的帖子,以解众位坛友的相思之苦......

[[i] 本帖最后由 东方无翼 于 2006-10-10 20:47 编辑 [/i]]

2005-9-16 13:11 yybb
支持一下!加油!!!

2005-9-16 13:15 任尔风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陆绩、曹冲

这句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孔文举小时候被太中大夫陈炜所评价的话,而聪明的孔融随即犀利地给予了回击:“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至此陈炜也不得不笑曰:“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孔融自此得名。
然而我们所能熟知的孔融的故事却并不是这个,八零年代的朋友一定是通过小学课本上的“孔融让梨”的典故了解到这位“谦谦君子”的,同样“陆绩怀桔”的典故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在这里就不冗叙了。这两位小时的作为可谓是后世之楷模,然而成年以后却并未如同人们所期待的一般优秀卓群。下面就来看一下2位在游戏里的表现吧!
孔融:[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225.jpg[/img]陆绩:[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288.jpg[/img]
作为一位文人,统帅和武力自然是不消多说,然而“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的孔北海政治值居然只有64!而翩翩文才也无法引起光荣公司的注意,一个不尴不尬的69把孔融定位到了略通谋略的武将之流。或者在游戏里更注重的是军事方面的能力吧,这个不怎么熟于军务的清高文人,以他的命运证明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
关于陆绩,由于在三国演义中只是略略提及,我对他了解甚少,不便发表过多的评价,但72的政治,比及孔融,至少也算是对他的一种肯定吧!

2005-9-16 13:31 任尔风
找到一个陆绩的资料,也算是多了些了解,大家共同学习:
绩年六岁,於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孙策在吴,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绩年少末坐,遥大声言曰:“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也。”昭等异焉。

孙权统事,辟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绩既有躄疾,又意(在)儒雅,非其志也。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於世。豫自知亡日,乃为辞曰:“有汉志士吴郡陆绩,幼敦诗、书,长玩礼、易,受命南征,遘疾(遇)厄,遭命不(幸),呜呼悲隔!”又曰:“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年三十二卒。

---------------------
另附能力表:
             陆绩: 统17  武6   智68  政72
                   孔融: 统23  武7    智69  政64
                   曹冲: 统50  武25  智91  政84

2005-9-16 13:50 任尔风
之所以要把曹冲分开来写,是因为他可能是一个反面范例,幼时的曹冲聪明伶俐已成了大家的共识,至少“曹冲称象”的故事也成了一种智慧的象征。然而这个13岁便已夭折的神童却让光荣抬到了一个极致。91的智力在三国9里面是很出众的,我们的霹雳车发明家刘晔刘子扬先生的智力也只达到88,更不用提备受后世尊崇的大发明家马钧了。。。除了智力偏高,这位小朋友居然还会象兵!难道是因为称过象的缘故?我想当时中原人能够驾驭象的人也是屈指可数吧。。。引用一位网友的评论:“会称象智力就91?!作业做得好的孩子也很多啊!”
[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19.jpg[/img]
并非只有曹冲一人能力很高,曹氏和孙氏前期的几个人能力都有些超乎寻常,而我们所奉为正统的刘皇叔,却被设定为四围都只有70多的中庸人物,而尊重相父阿斗更是设成了少有的“奇才”!!!毕竟只是游戏,或许只是为了凸现刘皇叔手下谋臣猛将们的优秀吧,呜呼。。。

2005-9-16 13:57 任尔风
以上三个人物是本文的第一部分。
真正触发我写这个帖子的,其实是一个叫吴质的人的,这个人与杨修身份相当,然而在与杨修的较量中光荣取胜,间接导致了杨修的被杀。。。
下面开始第二部分

2005-9-16 14:31 任尔风
兄弟争储,择主事之——吴质、杨修

这里所说的兄弟争储,自然指的是曹植和曹丕了,此二人孰优孰劣,如今已不能做出公允的评价,曹子建人称“天下有才一石,子建独占八斗”,然曹丕能取得皇位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中国素有“成王败寇”之说,人们倾向于在事后分析成功的原因,然而在本帖对这些讨论过多似乎不够妥当,还是回到主题吧。。。
对于杨修,其“智慧”相信也不必多说,课本上的“杨修之死”介绍的还是很全面的,此人是前朝太尉杨彪之子,出身显赫,喜欢文学,与曹植一党无论性情还是爱好都是很投契的,或者与今天所说的“太子党”也有点类似吧,呵呵。。。。。。
吴质:[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505.jpg[/img]杨修:[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582.jpg[/img]
吴质是曹丕的心腹,当时只是朝歌县长,并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曹丕在得知曹操欲立曹植为储后找他商议,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事实它与杨修智斗的成功对于曹丕来说也确实功不可没。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由于杨修与丁仪兄弟为曹植羽翼,身为太子的曹丕深为担忧,就用装绢丝的大簏把朝歌长吴质藏在里面带进府里商议。杨修发现后,就到曹操那里打小报告,把曹丕吓得个半死。于是,吴质献计“复以簏受绢车内以惑之”。杨修不知是计,又诉之曹操。结果因查不出吴质,以致曹操误以为杨修要陷害太子曹丕,就动了杀杨修的念头。

2005-9-16 14:34 任尔风
来看他们的能力表:
吴质: 统17 武27 智57 政56
杨修: 统14 武7  智81 政81
从上表可以看到,两人的能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吴质的能力在游戏里根本就是“垃圾”一个,居然连一项都不及格!
真不知道当初他是怎么放倒杨修的,也不知道曹丕为何会找这样一个人商议大事?
对此我除了认为这完全是由于光荣的失误,没有别的好说了。。。
杨修的能力还算挺高。虽然可以看破曹操的一些心思并玩一些小花招,但最终导致被杀也完全是由于性格上的致命弱点,或者智力可以稍微调高一点点,但政治只能再往下降了。年轻的杨修作为主簿应该是作过一些内政上的事情的,但是各方面关系的处理和一些如打小报告之类的行为却又让人无法苟同,唉,总之就是一个悲剧人物。。。
-----------------------------------
补:我看到有文章说,吴质死后被谥为丑侯,其后人不服,后又改为威侯,相差甚远,不知是何道理?

2005-9-16 14:58 鸾舞碧霄
陆绩怀橘一直不觉得有什么过人之处,与孔融让梨无法相提并论
诸葛在舌战群儒里不是也拿这个讽刺过陆绩吗
可见这不算什么光彩之事
再者袁术一向没什么识人之能,他看重的人才也都是乏善可称

2005-9-16 16:06 桓大司马
好帖子啊,支持

2005-9-16 17:28 任尔风
[quote]原帖由[i]鸾舞碧霄[/i]于2005-09-16, 14:58:18发表
陆绩怀橘一直不觉得有什么过人之处,与孔融让梨无法相提并论
诸葛在舌战群儒里不是也拿这个讽刺过陆绩吗
可见这不算什么光彩之事
再者袁术一向没什么识人之能,他看重的人才也都是乏善可称 [/quote]
我看了一下三国演义的原文,孔明并没有拿怀桔之事讥讽陆绩,他笑道“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顶多是利用这句话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而已,孔明舌战群儒多用诡辩之术,仔细思量东吴群臣的言论,许多也都不无道理,这里还是不讨论这个了,不过从我引用的几段文章来看,陆绩“虽有军事,著述不废,作浑天图,注易释玄,皆传於世”这些方面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2005-9-16 17:29 之乎者也
鲁迅先生有篇文章评价过魏晋之风,里面对孔融也有些描写,个人觉得文人还是离政治远些好,而三国游戏系列一直就没把有谋略和聪明分清楚,如果能有个内政系统让一班文人做做文章,算算帐,骂骂当权者,总之完全和治国打仗分开就好了

2005-9-16 18:03 Fighter
不错,楼主真是观察入微啊,呵呵。

2005-9-16 18:15 任尔风
忠臣名将,竟毁其手——马忠、卫瓘
说到三国演义里面谁武力最高,大家或许会齐声说“人中吕布”,但谁才是真正的名将杀手呢?下面这两个人就有的一拼了。
马忠乃潘璋部将,应该可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三流武将而已,然而关公落难时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人物用钩索将关公擒获,并押解到孙权帐前,很多人因此认为,是他杀了关公。对于这份功劳,马忠获得的赏赐是关公坐下的“赤兔马”,然而他终究没有骑上这匹只有强者才配的上的骏马。
没有赤兔的马忠的运气居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在刘皇叔为兄弟复仇的战争中,他射倒了箭术精湛的黄忠,而年迈的老英雄终究没有挺到第二天。再往后,又出现了战退关兴、张苞的一场战斗。。。这个好运的小人物最终还是被杀害关公的另外2个仇人割去首级,或者是报应吧。。。
马忠:[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319.jpg[/img]卫瓘:[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480.jpg[/img]
卫瓘是司马昭指派的监军,可以说是对司马昭直接负责的官员,所以他所做的一切,可以被认为是奉命行事,但是这并不代表人们在情感上可以接受他的所作所为。
卫瓘在接到司马昭的指令后,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的收押了睡梦中的邓艾,虽然其中或者也包含了邓艾对司马氏的忠诚。。。然后他又抓住时机平定了钟会姜维的叛乱。此时姜维钟会已死,卫瓘仍认为邓艾若然回去会对自己不利,派与邓艾不睦的田续追杀了邓艾。至此,直接或间接死于卫瓘的有邓艾、邓忠、姜维、钟会、张翼等人。。。

2005-9-16 18:16 任尔风
来看他们的能力表:
马忠: 统68 武74 智66 政42
卫瓘: 统69 武53 智81 政79
从数值来看,还算是比较合理,马忠多靠运气,但射中黄忠的一箭却是靠真本事,个人认为稍微加几点武力也不为过,毕竟三国9里箭术高手武力都有加成的。66的智力似乎有点高了,比许多作为大将的吴将要高,难道就因为他布了个陷阱抓了关羽?这在古代战争中本事稀松平常之事,再说他选的这个地方也有可能是陆逊或者别的人指定的啊?呵呵,权且笑过。。。
卫瓘是监军,统帅值似乎也无须太高,81的智力比较合理,甚至再高几点也不为过,他在一系列事件中,可以头脑冷静地分析并解决问题,这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然而后来指派田续追杀邓艾父子却实在让人有些心寒,或者因为官场显恶,这也是他选择的生存之道吧!以前看到有文章说卫瓘回朝以后或许因为比较愧疚,对此事一直比较低调,而且他的政绩也很不错,在晋朝官员中还算是少有的几位正直的官员,在他在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也一直不敢过于放肆。。。。。。记不太清了,希望知道的朋友加以指正,提供资料就更好了,呵呵

终于轮到了2个比较有个性的头像,也来妄谈几句吧。
马忠的头像相对来说还是经过精心绘制的,也没有特意加些什么奸邪之气,感觉还挺忠厚,呵呵,不要打我。。。灰色的斗篷虽然不如刘封他们显眼,却也不失武将气度,至少比起还穿着小兵制服的夏侯尚之流耐看得多。
卫瓘就显得很奸的样子,那两撇小胡子让人总觉得是奸邪暴戾之人的代表形象,作为监军,穿盔甲不知道有没有必要,呵呵,看很多电视剧里,监军都是一些太监什么的,什么事不作,还很胆小的那种。。。。。。希望往后的作品中可以改得更智慧一些,呵呵

2005-9-16 18:39 白手违命
很不错的帖子,楼主加油,或许能加精哦

2005-9-16 18:43 任尔风
楼上的签名图是谁?谁画的啊?挺好看的

2005-9-16 18:49 桓大司马
卫瓘应该说是西晋朝臣中很清醒的人物,然而最终没有逃脱贾南风的毒手。

2005-9-16 18:53 白手违命
[quote]原帖由[i]任尔风[/i]于2005-09-16, 18:43:47发表
楼上的签名图是谁?谁画的啊?挺好看的 [/quote]
呵,这是太阁5事件CG里的倾奇者---花之庆次,前田利益:)

2005-9-16 19:13 任尔风
误国佞臣,千夫所指——黄皓、岑昏、杨松
这三个游戏里的垃圾我本来不愿提及,但是后来仔细想想,也算符合本帖要求,顺便还是写一下吧,希望刚刚吃完饭的朋友赶紧换页,免得影响心情。。。。。。
这三个人放到一起,却其实还不能算同类。岑昏和黄皓作为宦官,很多时候仅仅是做了自己的本分甚至是为人所利用,他们被后世唾骂了两千年,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统治者的替罪羊。我们都知道,一个开明的君主,一个繁荣的时代,宦官都是挑不起多大的风浪的,而恰恰是一些不利的因素叠加在一个国家时,内忧外患全都来了,这个时候除非出现一位异常开明的君主,或许有几分机会力挽狂澜,而历史上,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亡国的遗老遗少们还是需要找到一些理由来慰籍自己的,这个时候很多人依然不能骂皇帝,又或者骂了皇帝还是不够的,还得找一些害了皇帝的人,这时候,弱势的宦官就首当其冲了。作为封建社会的畸形,他们与正常人大不相同,对权力和金钱的贪欲也更加旺盛,所以经常会做出一些毫不考虑国家社稷的事情来。。。换一个角度来看。他们根本没有享受过国民的自豪,甚至连正常人都没的做,其他人又有什么理由强求他们人人都作“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呢?  扯远了,回到正题吧。。。。。。
黄皓[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194.jpg[/img]岑昏[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38.jpg[/img]杨松[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580.jpg[/img]
杨松这个人在这里面是最为人所不齿的,作为张鲁的谋士,却时时为了财富为外人设谋。张鲁在收了马超一干人等以后,本来实力大增,谁知他为了索贿逼走马超兄弟,后来又把庞德逼到曹营,不知道安的是什么心,到最后还卖主求荣,弄得身死财空,做人做到这样,也算是到了极致了。。。

2005-9-16 19:29 任尔风
来看他们的能力表:
黄皓: 统1  武1  智32 政2
岑昏: 统1  武2 智30 政2
杨松: 统2  武1 智34 政31
这种能力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前2个自然不消说,杨松作为张鲁的谋士,虽然在演义里未出高见,但坐到这地位,应该上50是没有问题的,起码张鲁并不是愚蠢之辈,政治就算了,白痴一个。。。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几位的相貌还真有特点,黄皓是不男不女,面目可憎,   挺典型的的宦官形象。岑昏眉目清秀,看来是深得孙皓喜爱的原因,这家伙还献了一条连索计,虽然被王浚破之,却也并非毫无是处。到了杨松了,唉,真是不愿意提他,或者“獐头鼠目”一词所描绘的,正是这般形象吧,那两撇胡子。。。。。。

2005-9-16 19:43 任尔风
再来是什么呢?得好好想想了,不能再搞几个恶心的人了,否则这第二页都没人敢翻了,呵呵
休息休息,有空再续。。。。。。

2005-9-16 20:42 晨山尚书
妙贴,小人物,曹冲不算吧三十里曹冲已经能力下降很多了孔融两项也都上七十了...

2005-9-16 20:45 挑灯看剑
好贴,近期运筹不多的好贴!

    不过也有些不苟同的地方,黄皓之流虽然是小人,但决不是小人物,多少人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还有,楼主也不要以成败论英雄,虽然有些人能力不高,但是可以干成大事,有些人才智过人,却终身郁郁不得志,有些事情,不是都由能力值来决定的,如果楼主在社会上转了几年应该会有体会的。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光荣的设定都是合理的,但是单以各自功绩来评定能力值,也并非完全准确。

    楼主继续,加油!

2005-9-16 21:07 任尔风
[quote]原帖由[i]晨山尚书[/i]于2005-09-16, 20:42:38发表
妙贴,小人物,曹冲不算吧三十里曹冲已经能力下降很多了孔融两项也都上七十了... [/quote]
曹冲是用来作反例的,主要是为了围绕“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主体,呵呵

2005-9-16 21:11 任尔风
[quote]原帖由[i]挑灯看剑[/i]于2005-09-16, 20:45:03发表
好贴,近期运筹不多的好贴!

    不过也有些不苟同的地方,黄皓之流虽然是小人,但决不是小人物,多少人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

    还有,楼主也不要以成败论英雄,虽然有些人能力不高,但是可以干成大事,有些人才智过人,却终身郁郁不得志,有些事情,不是都由能力值来决定的,如果楼主在社会上转了几年应该会有体会的。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光荣的设定都是合理的,但是单以各自功绩来评定能力值,也并非完全准确。

    楼主继续,加油! [/quote]
我这里对小人物的定位,并不是对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能不能较大地引起大家的注意,有时候某些人还是用来对比的,比如杨修就是为了对比吴质,呵呵,这个真的有点以成败论英雄了,呵呵,就是为吴质鸣不平,光荣太小看他了。。。。。。

2005-9-16 21:16 任尔风
忠义蜀将,气节长存——霍峻、霍弋、傅肜、傅佥
之所以把这四个人列在一起,一方面是因为都是蜀将,另一方面是因为父子皆有美名。这些人可能并不是最出色的,但它们代代相传的忠义之气,却值得我们广为称颂。。。。。。
    霍峻初依刘表,刘表死后率部投奔刘备。 刘备从葭萌南返开始袭击刘璋,留霍峻孤军镇守葭萌城。
    张鲁派遣部下杨帛诱降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回答:“你们可以得到我的头,但是你们得不到这座城!”于是杨帛只好退回。
    刘璋派遣将领扶禁、向存率领一万多兵众,由阆水而上,围攻霍峻。霍峻带领城中仅有的数百士兵顽强抵抗,扶禁、向存围攻一年多也没有成功。霍峻乘敌人松懈之机选派精锐部队发动袭击,于是大败敌军,并当场砍下向存的头颅。刘备平定西蜀,为了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出广汉郡一部分设立梓潼郡,任命霍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
霍峻[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199.jpg[/img]霍弋[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200.jpg[/img]
      霍弋是霍峻之子,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后为参军庲降屯副贰都督,又转护军,统事如前。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是岁,蜀并于魏。弋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
-----------------------------
在这里引用了一些别的地方的介绍,实在是怕曲解误导,从上文可以看出,霍氏父子在危难之中仍能保持气节,是很值得后世称颂的。。。。。。

2005-9-16 23:13 任尔风
来看他们的能力表:
霍峻: 统77 武62   智72   政68
霍弋: 统73 武70 智72   政73
从霍峻数百人苦守孤城一年,还趁机大败敌军阵斩向存的表现来看,此人能力应该是不止这个数的。郝昭三千士卒守住诸葛亮十万就有85的统帅,而霍峻守城的兵力比也相差无几,而且还伺机突击斩将,其所为已胜郝昭多矣!根据我的理解,霍峻统帅应为80以上,武力也应有70以上,毕竟像谭雄李异这样的偏将都有70多的武力,何况陈武韩当等人80多的武力似乎也只斩过一些无名之辈,依我看即使设为80也不为过。智力72还算合理,作为梓潼太守的他68的政治我也无从评价。。。
霍弋规劝太子一事让他政治有所加成,在永昌建宁等地治理地也还不错,这些数值都还算合理,在南方平寇之事也肯定了他军事方面的才能,如果霍峻的能力是这样,他的数值也算合理,如果霍峻的能力值再往上调,那么他也需要调整一下了。
---------------------
关于头像,不知道是不是光荣特意为了体现出他们的父子关系,都摆了一个同样的pose,相比之下霍峻的脸还有点大众脸的味道,可能是少几撇儒雅的胡须吧,希望以后的游戏能有较大的改进。仔细看看,霍弋连头盔都比父亲的精美,可能是初期创业艰难,到了蜀汉后期连军服也华美起来,呵呵,说笑而已

2005-9-16 23:46 大神一郎
忠义蜀将还有个罗宪

2005-9-16 23:49 青山
写得好啊,期待楼主下文!

2005-9-16 23:57 潇湘暮客
呵呵,最近好帖不多,但愿此帖能开先河,
文章引经据典,足见作者用心

误国佞臣,千夫所指——黄皓、岑昏、杨松
这一段挺好的

2005-9-17 00:03 任尔风
刚刚提到的霍氏父子以据降表现气节,而傅氏父子则是以生命表现气节,一门英烈,后世楷模。。。。。。
傅肜,刘备兴师伐吴时为中军护卫,刘备中计被火烧联营后退军,全军大乱,自相践踏,这个时候刘备问了一句:“谁敢断后?”傅肜奏曰:“臣原以死挡之!”想象一下当时英雄的神情应是极其豪迈的。且看演义原文:
却说傅彤断后,被吴军八面围住。丁奉大叫曰:“川兵死者无数,降者极多,汝主刘备
已被擒获,今汝力穷势孤,何不早降!”傅彤叱曰:“吾乃汉将,安肯降吴狗乎!”挺枪纵
马,率蜀军奋力死战,不下百余合,往来冲突,不能得脱。彤长叹曰:“吾今休矣!”言
讫,口中吐血,死于吴军之中。后人赞傅彤诗曰:“彝陵吴蜀大交兵,陆逊施谋用火焚。至
死犹然骂吴狗,傅彤不愧汉将军。”
傅肜[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112.jpg[/img]傅佥[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111.jpg[/img]
傅佥和蒋舒都是姜维心爱之将,然而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却截然不同。钟会来攻阳安关,在城下叫骂。傅佥大怒,令蒋舒把关,自引三千兵杀下关来。钟会便走,魏兵尽退。佥乘势追之,魏兵复合。佥欲退入关时,关上已竖起魏家旗号,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魏兵四面合来,将傅佥围在垓心。佥左冲右突,往来死战,不能得脱;所领蜀兵,十伤八九。佥乃仰天叹曰:“吾生为蜀臣,死亦当为蜀鬼!”乃复拍马冲杀,身被数枪,血盈袍铠;坐下马倒,佥自刎而死。后人有诗叹曰:“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

2005-9-17 00:08 任尔风
来看他们的能力表:
傅肜: 统67 武72  智42  政41
傅佥: 统75 武83 智71  政41
或许是因为傅肜只是个中军护卫,所以统帅值设得不是很高,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败势的情况下能够鼓舞士气,率军往来冲突,其统军能力是不容小觑的。古代作战经常有以少胜多的特殊战例,几乎都是因为败势之下,众皆奔命,自相践踏,不计其数。而此人能用自己的生命拖到刘备顺利撤退,一方面表现了他忠义的感召,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的冷静与治军能力,英雄,不是孤独的。。。。。。
他的这个儿子就很争气了,被姜维选中时相信就已经是出类拔萃得了,再经过得到孔明真传的姜维的引导,如果可以多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大将。然而弱势的蜀国很快就迎来了挑战,当小胜而归的傅佥看到自己的战友蒋舒降城时,那种凄苦是无以言表的,或者他可以逃生,但心已死了,在这个时候英雄般的死去可能是最好的归宿了。。。。。。我们向这两位英雄致敬!
--------------------------------
既是武将,也谈谈头像吧。傅肜的头像很普通,服饰也不够有气势,这是光荣前几代留下的弊病,有的人一代换一个头像,有些人几代沿用一个。。。。。。不过朴实的外表下的傅肜还是可以给人踏实的感觉。
傅佥的头像就比较出色了,散发着金属光泽的铠甲加上怒吼的表情,让人感觉到浓厚的刚猛之气,铠甲纹饰也很特别,总之就是一个字——酷

2005-9-17 00:25 对远
厉害!真是不可多见的好贴!

2005-9-17 00:44 任尔风
既然提到蒋舒了,就顺便介绍一下吧。
蒋舒跟傅佥同为姜维精选的蜀将,可见其能力应该在伯仲之间,又或者有一些差别,只是各有所长罢了。然而二人的性格和气节却是可以完全不同的,事实上我们在后文中也看到了这点。。。
[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214.jpg[/img]
看看他的能力:统69 武80 智33 政31
这个69的数值能说明什么呢?或者因为他是副将吧。记得以前我看到过网上有文章说他本是都督,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给换了,所以一直怀恨在心,或者降魏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吧!我们可以理解他的行为,但并不代表可以谅解他,像这样的卖国求荣、卖友求荣的行为我们只能拿来作反面教材了。
智力33有点过分,姜维能选中他决不会如此不堪的,唉,不说也罢。头像方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灰灰的色调,毫无个性,就是不知为何也有个斗篷,用得着吗?这种人!哼哼。。。。。。

2005-9-17 00:56 任尔风
既为挚友,何无心通——尹大目、文钦

魏殿中校尉尹大目,乃曹爽心腹之人,因爽被司马懿谋杀,故事司马师,常有杀师
报爽之心;又素与文钦交厚。今见师眼瘤突出,不能动止,乃入帐告曰:“文钦本无反心,
今被毋丘俭逼迫,以致如此。某去说之,必然来降。”师从之。大目顶盔惯甲,乘马来赶文
钦;看看赶上,乃高声大叫曰:“文刺史见尹大目么?”钦回头视之,大目除盔放于鞍鞒之
前,以鞭指曰:“文刺史何不忍耐数日也?”此是大目知师将亡,故来留钦。钦不解其意,
厉声大骂,便欲开弓射之。大目大哭而回。

这个尹大目也是个聪明人,司马师将死在军中是个秘密,倘若当着数千军人面前喊出来,难免不走漏风声,让司马师有所防备,而当时文钦军怕司马师来追,跑路甚急,情况不允许大目跟文钦秘谈,于是尹大目除下头盔以示无敌意,再大声疾呼:文将军何不在此多逗留些时候?
然而文钦却毫不思索昔日好友的用意所在,居然破口大骂,还“欲开弓射之”,真是令人心寒啊。。。而且我们从上下文也可以看出,这位文刺史确实不是个能耐之人,行军迷路,献计遭斩,上演了一幕幕滑稽的“悲剧”。。。
尹大目[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587.jpg[/img]文钦[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488.jpg[/img]
来看看他们的能力吧
尹大目:统5     武9     智33   政57
文钦  :统76   武82   智56   政33
想来能与文钦这种人交厚,而且是殿中校尉,还是大目这种“粗名”,应该是一介武夫,光荣不但把他设成手无缚鸡之力,还没有一项及格,唉,啥也别说了。。。。。。文钦的统率设成76我看都有点高,在自己的地界行军打仗,居然还能迷路,真是服了他了。至于武力,可能还是要照顾到阿鸯的面子的,呵呵,人说“虎父无犬子”,看来“虎子”也不适合有“犬父”啊,呵呵
----------------------------------
补:《后汉书-朱儁传》记载:“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之徒,并起山谷间,不可胜数。其大声者称雷公,骑白马者为张白骑,轻便者言飞燕,多髭者号于氐根,大眼者为大目,如此称号,各有所因。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

故由此推见“大目”乃草莽武夫粗名。。。
----------------------------------
头像方面没什么好说的,弱弱的大目,傻傻的文钦,唉。。。。。。

2005-9-17 01:02 晨山尚书
蒋舒我也觉得智力不能那么低.姜维在汉中那么多年也就得到他和傅监两个大将,那两队父子我一直喜欢用又文武全才义理又高,值得信赖感觉他们就比李恢,张蔼这些后期中坚差一点

2005-9-17 01:08 潇湘暮客
西凉八骑,算不上小人物,但是游戏中一直被当小人物

2005-9-17 01:12 任尔风
[quote]原帖由[i]潇湘暮客[/i]于2005-09-17, 1:08:29发表
西凉八骑,算不上小人物,但是游戏中一直被当小人物 [/quote]
这8个家伙出镜率太低了,没什么事迹可写,你不是在为难我吗?

2005-9-17 08:53 鱼跃龙渊
小人物  写写荆南四小虎吧

2005-9-17 09:58 晨山尚书
尹大目、文钦
想不到文钦这种毫无谋略之人还有56的智力,尹大目本来就是文吏智力怎么也得及格得说

2005-9-17 10:44 sampdoria
好贴啊!楼主不妨写写胡奋,胡烈,胡渊那一家。

2005-9-17 12:22 任尔风
[quote]原帖由[i]sampdoria[/i]于2005-09-17, 10:44:03发表
好贴啊!楼主不妨写写胡奋,胡烈,胡渊那一家。 [/quote]
正合我意,昨天确实想到他们了,像这种在游戏里一门四将的“小人物”还真是不多。
胡遵——胡奋、胡烈——胡渊
这四个人虽然在游戏里总被忽视,能力却不弱,而且还有着特殊联动,可惜手头资料太少,看来还要上网查查。。。。。。

2005-9-17 12:27 任尔风
[quote]原帖由[i]鱼跃龙渊[/i]于2005-09-17, 8:53:00发表
小人物  写写荆南四小虎吧 [/quote]
这个在淑娟姐姐的帖子里好像已经写过了,他的文笔很好,我就不再献丑了。。。

2005-9-17 13:15 任尔风
安定胡氏,位极人臣——胡遵、胡奋、胡烈、胡渊
安定胡姓出过不少人物,始祖为《晋书》中记载的胡遵。胡遵文武双全,位居于车骑将军。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奋,他在晋宣帝时屡立战功,官做到镇南大将军。他的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拓跋氏统治的北魏对清河崔、范阳卢、太原郭、河东柳几个大姓重重打击,而胡奋后裔胡国珍之女却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于是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胡遵[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184.jpg[/img]胡奋[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178.jpg[/img]

胡遵作为安定胡氏的始祖,一直被后世所尊崇,其人官至车骑将军,说他文武双全,倒也在情理之中。由于没有搜集到可靠资料,不敢妄加评论。。。

胡奋这个人要特别提一下。胡奋,字玄威,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事。想来将门之后所受的熏陶应该是很能造就人才的。他曾经随军击破匈奴中部帅刘猛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而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还是演义里提到的寿春叛乱,胡奋所部击杀诸葛诞,降唐咨,寿春平定。
“奋家世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可以看出胡奋还是一名很优秀的将领的。
胡烈[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180.jpg[/img]胡渊[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181.jpg[/img]
胡烈字玄武,乃胡奋之弟,在寿春平乱中也立下不少功劳。后来跟随钟会伐蜀,同样也是很有功劳的。可惜这时候钟会姜维准备发动叛乱,由于怕管制不住这些旧将,就把他们关了起来。幸好有个叫丘建的人把消息通知了胡烈的儿子胡渊,18岁的胡渊身先士卒,帮助卫瓘平定了这次叛乱,从此远近驰名。

胡烈在后来魏国分置秦州时做了秦州刺史,可见他还是很得朝廷信任的。然而他的运气却不是很好,遇到的对手秃发树机能也并非泛泛之辈。轻敌冒进的胡烈被胡人包围在万斛堆,孤立无援的他终遭杀害。时势造就了另一位英雄的诞生——马隆,这位优秀的将领最终平定了叛乱,成为了威震西羌的英雄。。。。。。

2005-9-17 13:26 jiaoyixing
好贴!我看三国志几遍了,可你说的人好多都不认识  
看来看的不精哪   
向搂主学习

2005-9-17 14:20 任尔风
[quote]原帖由[i]jiaoyixing[/i]于2005-09-17, 13:26:24发表
  
好贴!我看三国志几遍了,可你说的人好多都不认识  
看来看的不精哪   
向搂主学习  [/quote]
让人汗颜啊,其实我对这其中有些人也不是很了解,就是边发帖边学习,呵呵,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之处,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另外,由于本帖定位的是小人物,有些耳熟能详的估计也不会上榜,希望大家理解。

2005-9-17 14:37 任尔风
来看胡氏的能力表:
胡遵: 统75 武78 智59 政60
胡奋: 统76 武82 智49 政45
胡烈: 统77 武66 智79 政69
胡渊: 统70 武77 智64 政47
此祖孙三代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胡遵的能力比较中庸,但要体现出文武双全,可能智力要有68左右甚至更高为妥。胡奋斩杀诸葛诞的事迹明显为他加了分,82的武力,呵呵,很强哦。。。相对来说胡烈66的武力就显得有点寒碜了,即使被少数民族围杀,也不能说明他武力不行的,强如张合,一旦中了埋伏,也是无力回天。79的智力高了点,记得南北朝演义里就有人说过胡烈的弱点(原文忘了,望有心者补上),莽撞的作风是要在这一项上扣分的。69的政治,呵呵,很边缘的数字,做了几年秦州刺史,这样也还算合适。
再来看看我们的少年英雄——胡渊,说他是英雄,似乎过分了点,因为他们这帮人杀掉的是我们在游戏里都很喜爱的姜维、钟会、张翼等人,真是“名将杀手”啊,我现在在想要不要把他归到马忠卫瓘那个帖了。。。
胡渊的能力值也还可以,稍为加一点也无妨,他的对手可不一般啊。。。再加上这次他可是为救父而扬名,孝义可嘉!
------------------------------------
其实说来惭愧,第一次注意到这几个人是玩三国10的时候,由于我在东吴势力,缺乏将才,而魏国又总来打我,我一怒之下就斩了其中一个,结果屏幕下方刷刷刷的出现了某某视你为仇人。我一看,哟和,还真多,就仔细的看了一下资料。下次玩的时候就选了胡遵,等到估计儿子快成年了,赶紧自告奋勇地出去打城,希望捞个太守当当,免得父子两地分居,呵呵。。。想起来还记忆犹新。可惜三国10并不耐玩,我又回到了三国9,来到了轩辕春秋。。。

2005-9-17 14:40 任尔风
既然强力推荐马隆,不介绍一下会让人鄙视的。其实网上有介绍他的帖子,我就不贴广告了,大家有兴趣的自己搜去。我在这里就稍微介绍一下,讲一点自己的看法。
    269年,鲜卑秃发树机能起兵造反,杀秦州第一任刺史胡烈于万斛堆。几个月后,杨欣被树机能手下大将若罗把能击败,战死于武威。晋武帝找不出一个对付树机能的良将。277年,当时任宿卫殿中的司马督马隆挺身而出。出任武威太守,招兵3500人,用这支小部队,不到一年解放武威,攻杀秃发树机能,解决了近十年的边患。马隆后来又做了西平太守,镇守西陲十多年。

[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310.jpg[/img]
来看马隆的能力表:
胡遵: 统77 武75 智72 政71
大多数人认为马隆是智勇双全的名将,还是民族英雄。关于民族英雄的定位,我也无意于在此讨论。但是他卓越的的才能,却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马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当时鲜卑人身披铁铠重甲与汉人作战,马隆于是在道旁累磁石干扰身裹铁甲的鲜卑人行动。而晋军披上传统犀甲,不受磁石干扰。如此凭借坚兵利器,先进的战阵战法,使得马隆部不断获胜。

很重要的是,马隆平定西疆,更为南下伐吴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对促进统一无疑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马隆领兵作战,并未使用原有军队,而是自己招募有能之士。以少胜多,最终威震西疆,这些都是很出乎朝廷的意料的。
说到这里,我以自己的角度给马隆打一个分,权当参考。以少胜多并熟悉战阵变化的他统帅应该在90左右,武力不予评价,智力应该也是要有90左右的,至于政治,我看也可以给个78左右。

2005-9-17 15:30 任尔风
骁勇良将,悲情人生——麴义、徐荣
三国时代,良将辈出。有的被人推崇,有的却被人遗忘。我们无需刻意挖掘某人的光辉事迹,然而却发现有些不平凡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被刻意忽略,成了陪衬,成了垫脚石,成了牺牲品。。。
如今网络上对于麴义和徐荣的平反文章也不少了,或许还真的影响到了光荣公司,我们可以看到三国9和三国10里这2人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想那些把他们尊为“河北第一名将”及“董卓军中第一人”的朋友们应该也有所慰籍了吧?   什么?   还不够?  好吧,我也帮你们在此宣扬一下这两位悲情武将吧。。。

    先来看看麴义。一提到麴义,很多人马上想到赵云。老罗对于这样一个甚为喜爱的武将自然要安排一个好的出场的,于是他选中了刚刚阵斩严纲的麴义。赵云这下是风光了,力挽狂澜,可麴义从此淹没了,一合之将,提他作甚?
    而历史中的麴义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概括来说,麴义在袁绍军中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没有麴义,袁本初想在冀州立足都难,更不用说称霸河北了。当时袁绍刚入冀州时寄人篱下,韩馥对他的防备是很深的。不过由于桥瑁移书,号召起兵讨董,“方听绍举兵”,绍以名重为盟主,馥“意犹深疑于绍,每贬节军粮,欲使离散。”然而到“明年,馥将麴义反畔。”袁绍时来运转了。韩馥纵有张郃、沮授等人为辅,也依然打不过麴义。而在北方,他支持的刘虞也为公孙瓒所败,四世三公的袁绍还在一旁虎视耽耽。懦弱的韩馥最终让出了冀州,麴义功不可没。后来的界桥一役大家都很熟悉了,麴义以少胜多,面对使羌人丧胆的“白马义从”,依然打得公孙瓒节节败退。后来有着大戟士护卫的袁绍被公孙瓒别部二千人团团围住,居然还到了要躲进夹墙的境地,还是麴义的及时出现,救了袁绍一命。在接下来平定公孙瓒的一系列战斗中,麴义也是最威风的。
    关于麴义的死,当然不是赵云杀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似乎是一种定律,麴义功高盖主,加上不懂范张之术,下场也是可预料到的。《后汉书*绍传》载建安四年(199年),袁绍平定黑山诸寨,兵围易京,大事无忧后,说“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主人被诱杀,但麴义余部不肯就范,袁绍于是“遂住大军,分兵扑荡。”把大敌公孙瓒扔在一边,因为此时他的最大心患就是知根知底的自己人了。
    麴义的能力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他的为人,或许只是袁氏门生为了掩盖某些事实而捏造出来的罢了。麴义成就了袁绍,然而却功成身死,对于他悲剧的人生,除了一声叹息,我们该思考些什么呢?
麴义[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3/sg9-2/366.jpg[/img]麴义[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sg10_2/351.jpg[/img]徐荣[img]http://www.cne3online.com/ren/pic/sg10_2/502.jpg[/img]

     再来看看徐荣吧。徐荣是辽东玄菟人,出生于荒凉的边地,严酷的环境让他练就出了强健的体魄,这对他的军人生涯来说无疑是很有益处的。我们看到徐荣出场时已经是董卓的中郎将,一个外地人能在西凉军中脱颖而出,可见其能力是出类拔萃的。董卓虽然残暴,但治军能力却不差,手下的将领也有不少出众之人。接下来的几场战斗让我们真正的看到了徐荣的实力。
    关东诸侯讨董卓时,长沙太守孙坚表现最为积极。董卓派遣徐荣、李蒙出兵抵御,在梁县(今河南省临汝县西南,汝水南岸)遭遇孙坚。一战便击溃了孙坚军,但孙坚毕竟是三国名将,他收拾残兵败将挺进阳人(汝水北岸),并击败吕布,斩杀华雄。
    后来董卓为避诸侯锋芒,迁都长安,曹操、张邈联军追击,董卓命徐荣负责断后。可见徐荣才干颇受赏识。 徐荣受命于败军之际,率军在荥阳汴水布下包围圈,伏击追穷寇的曹操、张邈军,熟读兵书的曹操这次忘了兵法所言“穷寇勿追”的道理,中了别人的埋伏,伤亡惨重。这场战斗,曹操败得很狼狈,连战马都被射死,若非曹洪死救,早就命丧汴水了。
    后来董卓余逆凉州军阀李、郭在贾诩的唆使下反叛,王允慌忙派遣胡轸、徐荣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组织长安保卫战。可惜由于朝廷刚刚平息内乱,王允吕布又将帅失和,仓促间不能有效抵抗拼死一战的凉州军。政府军战败,徐荣战死新丰,胡轸率众投敌。
    徐荣的死是很悲壮的,同为董卓部属的樊稠、李蒙、胡轸等都先后投敌,惟独徐荣没有变节,死在昔日同僚手上。也许在他眼里,董卓也好,王允也好,谁掌握了朝廷,他就为谁效命。他最后为朝廷战死沙场,也算不辱军人名节。

2005-9-17 15:35 任尔风
来看他们的能力表:
三国9 麴义: 统77 武72 智62 政25
三国10麴义: 统83 武79 智50 政20
三国9 徐荣: 统76 武71 智66 政40
三国10徐荣: 统82 武73 智64 政47

可以看到10代的能力比起9代来明显有了提高,我就不逐个评价了。不知道作战骁勇的麴义怎么到了10代智力反倒降低许多?实在没有道理,66左右是很正常的。如果作战应变也算作计谋,那么他的智力上70也没有问题的,像于禁、甘宁这种水平就很合适。
---------------------------------
对于画像,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光荣对麴义的重视。10代的麴义像虽然五官还很类似9代,但加上胡子和精美的服饰后,神情也刚毅了几分。背上的箭壶也是对他界桥一战的描述,妙不错!好像除了他,就只有夏侯渊和老黄忠有这个箭壶的,呵呵。。。肩膀上飘逸的“羽毛”是什么东西啊?没有看明白,望知情者不吝赐教。。。
徐荣的头像做的太普通,9代10代也没有变化,该改一改了,再英武一点,角度也调整一下,把一种久经战阵的感觉表现出来,呵呵。。。

2005-9-17 15:35 白马银枪孙伯符
非常优秀的一篇文章!我混了运筹这么多年,这样的文章少有!楼主加油!

2005-9-17 15:44 任尔风
[quote]原帖由[i]白马银枪孙伯符[/i]于2005-09-17, 15:35:39发表
非常优秀的一篇文章!我混了运筹这么多年,这样的文章少有!楼主加油! [/quote]
要做就尽量做好吧,要是敷衍的话,不仅仅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就是做这些东西可不能胡扯,看过了的东西记不住,又要重新查找资料,真的好累啊!
而且由于技术原因,我已经出现2次误操作,把写好的东西误删了,严重打击了我的热情啊啊!
所以我决定一个帖子分部分写,慢慢修改完善,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2005-9-17 15:47 青山
好文,楼主加油!

2005-9-17 15:59 潇湘暮客
楼主+U+U      
推荐肯定没问题了

2005-9-17 16:52 晨山尚书
胡家四兄弟可是游戏后期得主力啊,可塑性强得说,马隆310好像给没了,虽然我没有楼主说得那样两个上90那么高但觉得统率,政治,智力都应该上80,麴义徐荣我觉得有点高顺的悲壮影子,徐容之余张绣,鞠义之于张合,高顺之于张辽

2005-9-17 16:59 任尔风
[quote]原帖由[i]晨山尚书[/i]于2005-09-17, 16:52:44发表
胡家四兄弟可是游戏后期得主力啊,可塑性强得说,马隆310好像给没了,虽然我没有楼主说得那样两个上90那么高但觉得统率,政治,智力都应该上80,麴义徐荣我觉得有点高顺的悲壮影子,徐容之余张绣,鞠义之于张合,高顺之于张辽 [/quote]
四兄弟?你不要吓我,人家可是祖孙三代,好像最多三个人同时出现的

还有,三国演义里有几个会八阵图的呢?有几个会用磁石扰敌的呢?又有几个能以少胜多,快速平乱的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这样说,也许只是个人崇拜罢了,英雄的光环。。。

2005-9-17 17:02 晨山尚书
.....汗,不小心了本来想说胡家四位的.....

2005-9-17 17:14 老顽童
一天没上来,楼主更新了这么多哦,厉害。

兄台好文,加油!

2005-9-17 17:16 任尔风
[quote]原帖由[i]老顽童[/i]于2005-09-17, 17:14:28发表
一天没上来,楼主更新了这么多哦,厉害。

兄台好文,加油!      [/quote]
我一整天都泡在这里,呵呵,大家多多支持!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