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影音经典 » 《茶之味》VS《恋之门》


2005-9-15 12:50 不一定驴驴
《茶之味》VS《恋之门》

文/不一定驴驴

(1)少男漫画篇:《茶之味》

日本去年连续上映了两部由浅野忠信主演的影片--《茶之味》和《咖啡时光》。两者片名看起来可谓相映成趣,似乎都潜藏着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的味道。《咖》导演侯孝贤,是他应邀为小津安二郎诞辰百年所拍的致敬作品,而《茶》显然为大和艺道之一的茶道,难道是在向沟口健二致敬吗?大概会给人此种错觉吧。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两者皆跟想象相差甚远。《咖》只是一个外乡人片面视角下的一个貌似逼仄、窒息拥挤的现代商业区的东京,及从中滋生的恐慌感,完全是以一种观光的、信步溜达姿态下的粗糙表象认识,较之小津作品中蕴涵的很纯粹的日本文化韵味,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的事。谷崎润一郎很早前就说过:要了解中国文化,非到北京不可,上海和广州不行;想感受日本,一定要去关西地区,关东不行。侯孝贤的欠缺正在于此,他所反映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现代化都市所共性的问题,--而不是日本的问题。不管镜头运用得如何节制、如何宓穆、如何出神入化,都无法掩饰认知肤浅浮躁的事实。

比起《咖》,《茶》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明智。石井克人毕竟是个谙悉民族文化、土生土长的地道日本人。他的镜头远离了喧嚣炽热的闹市,走进了大概是京都的某个偏远小山村。在空镜头中:青山缭绕、碧水晴空,暧昧的樱树、绿油油的梯田,春野一家六口悠然安逸地过着小日子。古式建筑的廊檐下,叔叔横卧在杉木地板上小憩、盘腿而坐的父亲跟儿子下围棋、贤淑的母亲忙里偷闲地守在丈夫身旁,神情矍铄的爷爷研习舞伎样板,这样的情景委实是一派恬静幽雅的传统风情。

然而,这些也不过只是冠冕堂皇的噱头而已。广告师出身的石井克人,其实与传统审美是无缘的,他脑中根深蒂固的动漫情结,很快就喧宾夺主地破坏了先前苦心营造的古典韵味。当故事中少年额头跃出一列驰骋火车的超现实画面登场之际,就使影片风格变得不伦不类了。头顶大便死于非命的小流氓、神经质小妹不时幻想偌大的怪物、电车上两个忸怩作态的cosplayer......以及诸多荒诞不经的或黑色、或无聊的桥段,尽管不乏创意,却严重搅乱了影片的格调。

石井克人昔日的作品,如改编自望月峰太郎漫画的《鲨皮男与密桃女》、《part7》等,都是很纯粹的动漫+后现代的时尚风格。黑色另类的拼凑及谐谑作风,使他享有怪鸡cult先锋大导的美誉。然而,《茶》中被糅杂在一起的传统立意和动漫质感,则完全是相抵触、不和谐、毫不相干的东西。石井企图把动漫元素融入古典环境,几乎是不能,也是毫无意义的。大概石井要自譬自解开创崭新的后现代风格,可他装模作样地亵玩茶道,几近成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玷污!

影片的主题,是日本动漫作品中比较盛行的一个中小学生式的主题--励志。结局中,罹患老年痴呆症的爷爷唱出了献给家乡的歌,妹妹在一个漂亮的后空翻中告别了心中的怪物,哥哥找到了初恋,连母亲也由家庭主妇摇身变成了漫画家……这个家庭中每个人最终都战胜了自我,找到了人生的真谛。

值得注意的是乡村漫画家的故事似乎有影射鸟山明之嫌,这样看的话影片里的主人公们还真能跟《阿拉蕾》中的角色对号入座呢。

(2)少女漫画篇:《恋之门》

近年来cosplay(角色扮演)的盛行,致使一类新型电影--真人动漫电影纷至沓来。像去年打入旬报十大的《下妻物语》、庵野秀明的《甜心战士》等,都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显然《恋之门》走得是这种时尚路线:动漫造型和浓郁色彩是它华丽的外衣,娇柔细腻的浅显爱情故事作为主线,甚至它还更露骨、讨巧地直接拿cosplay和“漫画同人志”说事,足以满足动漫粉丝的心理。而改编漫画所兼带来华而不实的软肋,则基本上不必担忧。

影片汇集了美少年松田龙平、玩偶般的卡哇依波霸少女酒井若菜,又找来三池崇史、冢本晋也、庵野秀明等一干热衷动漫的前卫明星导演客串,这对于铁杆动漫迷、影迷以及女性观众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当然它的观众群主要还是锁定了女性看客,这在故事的立意上最可见端倪。

松田龙平的那个角色,可以完全参见他前年主演的《恋爱写真》。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尤为吻合的--那便是大男子主义的全面败北。《恋》中关于摄影的道具,在这里只是更迭成漫画而已。故事中,男子远不如女子,女子拥有更卓越的艺术天赋,男主人公为了爱情而甘愿丧失自尊、懦弱无能、畏葸不前。影片详尽地演示了这个转变的过程:松田龙平最初在点缀着爱情的cosplay中呕吐不已、痛不欲生,而随着爱的巩固,终究一步步爱其爱人所爱、好其爱人所好,放弃自己的艺术理念,扔下了石头、拿起了画笔,甚至还主动成为一名cosplayer。

为了充分肯定cosplay和少女漫画的价值,影片甚至不惜贬低其它艺术媒介。它大致提出了如下几条箴言:追求艺术、至少先得到大众的认可,商业成功后再搞艺术高调也不迟。漫画也是艺术;少男漫画是儿童的东西;少女漫画是最高级的漫画。

不难看出,影片的功利性是何其之强。鉴于少女漫画在如今市场大形其道,cosplay以女性居多,多以少女漫画为素材,导演便不遗余力地大肆吹捧。同时把少男漫画踩在脚下以便衬托前者。

至于艺术家到底要坚持商业还是坚持艺术的问题,其实影片不过也是模棱两可地表态--它仅仅借一个弱齿孩童之口,怯生生地谈了一下先赚钱后搞艺术之类的个人感受而已。对于漫画,影片有些过于抬举它了。生于绘画之家的男主人公,就算他先前自以为艺术作品的石头粘贴,也不过是漫画样式的变种而已。这的确有些好笑,漫画到底是商业还是艺术,恐怕导演自己也说不清楚。这好比比村上春树的大众文学,明明是跟纯文学扯不上关系的玩意儿,却被很多人认为有望要得诺贝尔文学奖了。漫画亦是如此,虽然就是纯商业性的东西,但是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蓬勃发展,日本人自己早已把它美化、神圣化、艺术化了。

比较尴尬的是导演不是直接褒赞少女漫画,而是循序渐进地凭借贬低绘画、贬低少男漫画、最后再来肯定少女漫画的价值。不知这样是否会惹怒一批观众?
--------------------------------
影片资料:

《茶之味》The Taste Of Tea
导演:石井克人
主演:佐藤贵广、浅野忠信、手冢理美、土屋安娜等   
出品:(2004)

《恋之门》Otakus In Love
导演:松尾鲈鱼
出品:(2004)

[[i] 本帖最后由 眼儿媚 于 2008-5-27 22:41 编辑 [/i]]

2005-9-15 12:56 黑十字
我看漫画基本不分什么少男漫画少女漫画,只分好看和不好看两种。

影片都没看过  从介绍上来看阵容很强大,可惜现在没有时间让我打发了。

2005-9-15 12:57 怀渊
似乎应该发到影音去.
驴兄稀饭广木隆一的那些作品呢?

2005-9-15 12:57 不一定驴驴
我个人喜欢《振荡器》,《机关车先生》就太失败了。
《东京垃圾女郎》没预想中的好……

2005-9-15 12:58 怀渊
之前我很期待的两部片子:结果对《茶之味》的美好感觉让太多的CG给糟踏了。到了《恋之门》,这叫一个困得不行,幸亏下载看的。但过程当中总会想起竹中直人的《无能的人》,无论如何,更喜欢那部片子.

2005-9-15 13:00 不一定驴驴
说得好!现代科技,毁掉了古典情趣。

《无能的人》还没看到,但看过竹中执导的《连弹》,喜欢。

2005-9-16 09:29 generale
楼主对日本的电影似乎很偏爱,新一代的日本导演中有哪些比较有实力的呢。

2005-9-19 11:01 车祸中永生
晕,怀渊怎么连他都给整来了,日本电影实在是不熟悉,好象最近几年日本电影诞生了象<大逃杀>此类的电影,可看的实在不多.

2005-9-20 10:37 不一定驴驴
[quote]原帖由[i]generale[/i]于2005-09-16, 9:29:34发表
楼主对日本的电影似乎很偏爱,新一代的日本导演中有哪些比较有实力的呢。 [/quote]
日本新一代导演有很多啊,不知道兄稀饭那种风格的呢?比如就象这篇介绍的广木隆一
和我比较看好的年轻导演奥原浩志。

2005-9-20 10:39 不一定驴驴
[quote]原帖由[i]车祸中永生[/i]于2005-09-19, 11:01:14发表
晕,怀渊怎么连他都给整来了,日本电影实在是不熟悉,好象最近几年日本电影诞生了象<大逃杀>此类的电影,可看的实在不多. [/quote]
BS

2005-9-20 20:33 不一定驴驴
[quote]原帖由[i]generale[/i]于2005-09-16, 9:29:34发表
楼主对日本的电影似乎很偏爱,新一代的日本导演中有哪些比较有实力的呢。 [/quote]
日本电影的一些青年导演,怎么说呢,就个人的理解首先是和他们的民族性有关吧,一种岛国民族的危机感造就他们对自身境遇尤为敏感,可能在中国人看来他们对很多事情的执著有点儿“过”,可往往这是由他们安身立命的环境决定的。时刻等待破灭的绝望大概更能激发人们对生活命运的感悟。这大概也是为啥中国到目前还没出个像样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日本却一个个往外蹦的原因吧

2005-9-20 20:35 怀渊
还有一点一些日本青年导演善于吸纳他人之长并融于自己的血脉之中,从明治维新之后这点更为明显,也许更能没有任何包袱很好地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吧

2005-9-20 20:37 车祸中永生
你俩人怎么一唱一呵啊,要我说啊,就是体制的问题,相对宽松的电影审查制度更便于各有心志的电影人发挥。韩国电影不也是借鉴了日本的成功方式么.

2005-9-20 21:28 generale
[quote]原帖由[i]不一定驴驴[/i]于2005-09-20, 10:37:21发表
日本新一代导演有很多啊,不知道兄稀饭那种风格的呢?比如就象这篇介绍的广木隆一
和我比较看好的年轻导演奥原浩志。 [/quote]
我看过的日本电影不多,偏爱坏孩子的天空和燕尾蝶这两部。印象里这几年日本的电影没落,也没注意到有什么好的影片或导演,这次正好借驴兄的推荐找来观看。
感觉日本电影至少有一个比较厚实的基础,五六十年代那一批导演算是新浪潮的推动者了,与世界接轨的比较早,也影响了亚洲各国后来一批有名的导演。
中国的电审制度对国内电影的打压确实让人恼火。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