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25 06:40
弓骑步
早就在网上看到“艺术人生”要做一期重温《红楼梦》的节目,于是万分期待,打电话给一个也极爱“红楼”的中学同学,两人一拍即和。于是打电话、写信到央视,想着6号混去台里充当热心观众,看看老了的丫头小姐们,顺便再问候一下朱军他老人家,可得到的回复却是12月7日有个剧组重游大观院的活动,到时候群众不怕挤着就去吧。
6号大家在家准备东西。同学有数码相机:500万像素、4倍光学调焦、两个256记忆棒、电池和备用电池都充好电。我则是出去买了个在北京最便宜的国内绕的半假冒富士200胶卷一个,上次用剩的电池两节无备用因为不想再花钱,相机自然还是那个老的动不动就要靠人工打开后盖手动过卷弄不好就整卷暴光的潘太克丝PG101。签名的笔纸是一定的,另外就是我的两个所谓的“记者证”还有钱包手机等等出门必备的东西。东西收齐了我晚上竟然睡不着觉,于是干脆爬起来摆弄相机,在浪费了6/7张胶卷之后,我自以为没问题了就开始傻乐,晕忽晕忽的就到了7号的早上。后来我同学告诉我她6号准备完东西之后就开始重温盗版“红楼”,摸模糊糊的把剧中人物长相记了个大概,生怕到时候见到了还不认识错过了签名拍照的好时机。结果事实证明她的做法比我高明,我在没有其他群众围观的情况下跟王扶林和戴着墨镜的邓婕各走了将近5分钟,竟然没让他们签名,只是凭直觉给他们照了几张照片。后来等我意识到刚才同路的老头和中年女人的重要之后再想要签名,就没可能了。
一夜北风紧,开门没雪飘。7号早上8:30,我骑个破车穿着那件极其醒目的蓝羽绒服哆哆嗦嗦冲到三环,在和同学汇合后倒了n次车来到大观园,而另外那位我高中同学的大学同学已经买好票在等了。说好活动是10:30开始,可快到11点还不见有人来。眼看人越聚越多,我掏出了记者证,与拿数码相机的同学一人一个,于是大门口最有利的地形被我们占了两席。
11点整,一辆或几辆电视台的那种画的跟花瓜似的小车停在了门口,先下来的是“坠儿”,之后是“板儿”、“玉钏”什么的,就看到他们也要检票,然后就鱼贯而入。开始几个就听见大家在小声议论“这都谁啊”,等忽然有人喊了一声“黛玉”的时候,我没来得及看清就对着眼前的一个女人卡了一张,事后证明那的确是“林姑娘”,只是由于太近,洗出来的竟是一个巨大的侧面剪影。望着“林妹妹”匆匆而过的背影,我奋不顾身的冲出重围,一路小跑抄到了她的前面。那时可能因为欧阳奋强、邓婕等人还在后面,所以冲到最前沿的人还很少。于是我边倒退边拍,直到过桥的时候后面那群高大的摄影记者才追了过来,并也围在他们前面倒退着摄像。那时虽然我还是在和陈晓旭面对面的地方,但由于距离被逼的太近,所以就没再拍。就是在那段路上,电视剧的总导演王扶林一直挽着陈晓旭,而我在和他们说话的时候竟然还以为他是陈的爸爸之类的人物。陈一路都保持很严肃的表情,酷酷的面对媒体和观众,听到有人在小声议论:是不是“林黛玉”造成了她今天这种冷僻的性格。
第一站是“宝玉”住的“怡红院”,进门时“艺术人生”的制作方赶过来维持秩序,当时场面实在是混乱不堪,几百号人或观众或记者或演员都堵在门口。我因为怕和同学走失所以闪到一边一个比较高的地方,见到她们之后就一起向后门冲去,因为常识告诉我们他们一定会从后门出去。果然,在前门的观众挤着嚷着要冲进去的时候,我们在后门顺利的截到了他们。
下一站是“潇湘馆”,在过“沁芳桥”时,我们又发现了当年最最英俊的“蒋玉涵”、现实中要比剧中慈祥也更具风韵的“邢夫人”、基本没变化的“王夫人”、有一点发胖但依然动人的“平儿”、特别清新秀丽的“鸳鸯”等等好多熟悉的面孔。除几个最主要的演职人员,其他人都很热心的为大家签名、同大家合影。于是一时间“沁芳桥”上东一堆西一堆的围了好多人,使得邓婕和王导那边倒没什么人追了。
“潇湘馆”出来经“稻香村”到“暖香坞”,那一路演员被观众左一个又一个的围起来拍照签名,所以都走的很散。就是在那段路上,我们拍到了“凤姐”、“尤二姐”、“琏二爷”、“香菱”还有自报家名的“巧姐”、“秋桐”等人,更找到了一直都很严肃也很低调的“宝哥哥”—欧阳奋强。“宝哥哥”虽然还可以认的出来,但脸上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稚气。棕黄的皮夹克,略微发福的脸型,浓浓的落腮胡子,一副中年人的样子。在“稻香村”的后墙角外我们终于得到了 “宝玉”的签名,他四下看看周围的人很少,这才答应了我们的要求,还很配合的在他大名的旁边注上了“贾宝玉”的字样。在过一个小石拱桥的时候,开洁的大学同学扭伤了脚,于是我们只派开洁去前面给电视剧歌曲的演唱者陈力拍了张照片,之后没再去追什么人,慢慢的踱到了“暖香坞”。她的同学一路都在说自己从来没像今天这么“追星”过,我笑了笑,回答说有时候疯一次也好,喜欢就是喜欢,不用老那么含蓄。
到“暖香坞”的时候,人已经很多了,不过我们还是找到了站在柱子旁边身穿鲜亮黄羽绒衣的“惜春”。在签名的时候,因为我们要求她在大名旁边注上剧中角色,她笑了问我们是不是看不出她是谁了。“暖香坞”前观众和演职人员几乎是完全交互在一起的,在我们用疑惑的眼神望着一位男士的时候,他很大方的向我们招了招手并说了个“旺儿”,我们会心一笑,拍了下来。在周围好多人还继续追问“旺儿”是谁的时候,我们已经撤出了人群。
在“暖香坞”后面一块背静的所在,我们发现了正在被上海某电视台采访的“史湘云”。史大姑娘现在瘦了好多,也老了好多,一副标准妈妈的模样,以至我当时怎么看都不能把她和手里那张画片上的“湘云”联系起来。上海记者的采访又臭又长,听到的信息好像有郭宵珍现在住在上海(怪不得是上海台在采访),以为人母,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抚养好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平静或是平淡的生活,她还特别强调了什么是平淡的生活以及想要平淡静的生活有多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平淡的生活一类的有点清高有点看破世俗的话,感觉和当年电视剧中“芦雪庵”吃鹿肉的湘云截然不同。不知怎么回事,我爱极了剧中的湘云却不大喜欢眼前的这位郭女士。上视的记者差点引起公愤,无聊的问题没完没了还不许大家围的太紧,而郭女士回答的也都很空泛一般。大家都希望采访简短一些早点结束,她手里牵着的一个挺洋气挺漂亮的小女孩也一个劲的闹着要走。看到一个文字记者在旁边狂记,我笑了笑想你只要把答案往清高了写就好,谁都可以说出那种看似有理的自命不凡的话来。也许在我看来清高是弱者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因为争不起所以说不争,因为只能平凡所以说喜欢平凡。也许真有那些与世无争的人,不过我相信他们一定已经达到没的可争的境界,对于他们,什么平淡平静的话是不会挂在嘴上的,因为那是一种做人的心态,不用一天到晚的喊出来生怕别人不知道吧。
实在等不及了就派我同学拎着数码相机先走,留下我陪“伤员”万般无聊的等到了采访结束,错失的是那下一段路上的好戏,换来的是十二今钗之一的签名。写到这忽然想起来今天看到一张原栽新浪网的照片,说明上写的是“湘云”和“小湘云”在红楼酒家的母子合影。其实在采访结束前上海记者问了一句那小姑娘的来历,“湘云”说是摄像的女儿因她喜欢所以带着。给日本老板办事的新浪记者果然不负责任,虚假错误新闻就是这帮人制造的。
我挽着扭了脚的女生一路小跑的到了“省亲别墅”,因为她咬着牙说今天要疯狂到底,就算明天住进医院也再所不惜,这样近距离的集中的接触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机会太少了,简直千载难逢。后来我问开洁她第二天果然去了医院,不过所幸没有伤筋动骨,肿几天就好了。在“省亲别墅”大殿的台阶上,电视剧《红楼梦》的剧组人员集合在一起给大家拍照。因为去晚了会儿所以他们正面的最佳位置被那些扛摄影机的记者占据了,我于是溜到了最右面,“妙玉”紧挨着“薛蟠”就站在我的面前。“妙玉”穿一件蓝色外套,依然亭亭玉立,身材似乎比20年前更清瘦,大大的眼睛深深的凹在眼眶里脉脉含情,活脱脱一个“可怜金玉质”的冷美人。在那边我有几个绝好的机会本可以拍到她还有薛蟠这位薛家唯一的代表的单人特写,然而就在那时我的相机开始不争气的一个劲卡壳。我激动的叫一声“妙玉姐姐”然后她扭头微笑的看我然后我按下快门然后很遗憾的发现没有过卷,于是我只好把相机塞进我那其实透光的黑色挎包然后把手深进去打开后盖然后摸索着把卷卷过去并在胶片上留几个手印然后做出若无其事表情其实心急如焚的扣回后盖掏出相机然后对着他们再喊一声并解释说我的相机刚刚没过卷。我边折腾边抢拍的照了几张之后他们不再往边上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中间那几台摄像机和照相机上,我于是心里不爽,掏出还有20天到期的记者证仗着自己个子矮不会挡着后面硬是抢到了记者席最中间最前面的宝地。那时候虽然后面的大个子记者被再后面的热心观众挤的一个劲的推我,不过我还是捉住了机会手里稳稳的握好相机照一张是一张,因为要给傻瓜相机手动过卷实在是不易。他们大概站了很久,因为在合影总共照了6/7张,而每一张都是重复以上一系列复杂而又有些滑稽的动作完成的。虽然我手工过卷还算麻利,但对于新闻摄影而言还是浪费了好多宝贵时间错过了好多精彩瞬间。在拍合影的时候,陈晓旭戴上了墨镜,她和欧阳奋强在王扶林一左一右,不过看起来有些生疏,到是“凤姐”搂着“秋桐”、“王夫人”挽着“刘姥姥”都显出很亲密的样子。最后不知是哪个摄影记者起头,大家数“一、二、三”,所有演员集中精神,拍了两张表情最好的就散开了,那时正好是12点。
出来后我们又遇见了“贾蓉”和“玉钏”。“玉钏”给大家签名的时候还主动留了电话和手机。她说她现在在北京一家健身减肥中心工作,希望大家光临。有一位很胖的中年妇女当时就询问起减肥的详情,“玉钏”于是顺便做了个广告。
热心观众追随着剧组成员一路到了“大观园酒家”,记者可以进去群众则被拦在外面。我同学和那位扭了脚的女生下午有事不得不走,于是她们留下我坚守阵地。里面有个仪式,我用记者证领了菜谱之后想想也饿了,于是没再进去,转到“秋爽斋”旁的一家小卖部点了碗牛肉面,里面几个中学生传看着他们得到的签名没事偷着乐。古香古色的窗格子外阳光懒洋洋的射进来,我身后的煤炉子烧的屋里暖烘烘的,旁边的一对夫妇正在用炉火烤着鱿鱼和羊肉串,闻到香味我也忍不住来了一串,心想着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吃法,真是像极了“芦雪庵”吃鹿肉那段啊。
吃好了出来把园子慢慢的又逛了一遍。这起初是为拍戏修的,一处一处离的很近所以不大。游人、记者和剧组人员都或散或集中在酒家,所以一时间各处变清静了好多,我边走边幻想要是自己可以搬进来住那该选哪一间最好呢。
3点回到酒家,正赶上宴会结束。先是“鸳鸯”大美女出来引起了一点骚动,然后是娇小的“坠儿”,之后邢、王二位夫人出来又是一阵热闹。陈晓旭出来时几乎是冲着走的,中途被人围的不行才站住拍照,刚照好拔腿就逃,嘴里说着不再签名了怕走不了。邓婕则尽显“凤姐”的精明本质,趁“黛玉”出来引开大家的注意从边上溜之大吉,以至于外面几个一直在苦等她的小女孩都没发现她什么时候走掉的。还有好多人可能是从后门撤的,比如我一直想见的“刘姥姥”就没出正门忽然消失。最后出来的是“薛蟠”,一身鲜艳的大红色衣帽,热情大方的和大家照相,签名的时候还主动留了手机,说什么想找他帮忙可以,想打电话也可以,不过手机是长途,他现在在广州排戏等等。有两个记者在请他签名的时候问他拍《红楼梦》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是夏天拍冬天的戏冬天拍夏天的戏。最后大家放他走的时候他还很有些调皮的说“其实我是个坏蛋”,引得大家一阵笑声。
那天我大约是6点到家,回家前先把胶卷送去冲洗了。晚上开洁传了几张数码的给我,约好第二天取了照片去她家全拷回来。现在一切都已经搞定,我的底片版的照片因为手动过卷所以略有些暴光过量的感觉,不过还是很清楚,和数码版的各有千秋。今天又上网把一部分图片和摄像视频文件传给各地的同学,大家也都很开心的样子。最后我伴着一曲剧中游园时常用的欢快版“晴雯歌”,写下了这最后的一行字。
2003-12-10
2003-12-25 06:46
弓骑步
[b][size=3]刘姥姥[/size][/b]
这张照片的左侧偏下角的地方有个小姑娘的头,如果没看错就是摄象的女儿,被误认为是小湘云的那个。
2003-12-25 06:47
弓骑步
[b][size=3]秋桐[/size][/b]
2003-12-25 06:48
弓骑步
[b][size=3]邓婕和谁[/size][/b]
2003-12-25 06:49
弓骑步
[b][size=3]玉钏[/size][/b]
2003-12-25 06:52
弓骑步
[b][size=3]贾蓉[/size][/b]
2003-12-25 06:52
弓骑步
[b][size=3]惜春[/size][/b]
2003-12-25 06:53
弓骑步
[b][size=3]林妹妹[/size][/b]
2003-12-25 06:53
弓骑步
[b][size=3]全家福[/size][/b]
2003-12-25 06:54
弓骑步
[b][size=3]林妹妹的配音者[/size][/b]
2003-12-25 06:54
弓骑步
[b][size=3]旺儿[/size][/b]
2003-12-25 06:55
弓骑步
[b][size=3]演唱者 陈力[/size][/b]
2003-12-25 06:55
弓骑步
[b][size=3]邢夫人[/size][/b]
2003-12-25 06:56
弓骑步
[b][size=3]香菱[/size][/b]
2003-12-25 06:56
弓骑步
[b][size=3]贾琏[/size][/b]
2003-12-25 06:56
弓骑步
[b][size=3]宝哥哥成这样儿了,真让人伤心[/size][/b]
2003-12-25 06:57
弓骑步
[b][size=3]尤三姐[/size][/b]
2003-12-25 06:58
弓骑步
[b][size=3]凤姐确实老了[/size][/b]
2003-12-25 06:59
弓骑步
[b][size=3]王扶林和邓婕[/size][/b]
2003-12-25 06:59
弓骑步
[b][size=3]湘云[/size][/b]
2003-12-25 07:02
弓骑步
艺术人生要改在年后播了,盼望中[b]……[/b]
[b][size=4]《艺术人生——红楼梦再聚首》之四大方略[/size][/b]
[b][size=3]——再聚首的台前幕后[/size][/b]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15日 11:18
题记:《红楼梦再聚首》主题策划节目是《艺术人生》创办以来录制嘉宾人数最多、时间最长、动用工作人员最多、通讯设备最多的一次录像。对于《艺术人生》来说,它是一次艰巨的挑战,也是一次创新的尝试。目前录制工作结束了,作为本期节目的导演,回过头来看看和同事们一起走过的这半个多月苦思冥想的日子,我发现节目中的几大方略是保证此次节目顺利录制的重要因素。
选题 方略之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此节目选题说来话长,去年早些时候,我在提交给制片人王峥的一份《未来节目发展的建议》中就提出了扩大节目样式的建议,“可以用特别节目的样式重聚《渴望》、《红楼梦》等剧组成员”。节目发展到第三年时,我们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这时《红楼梦》再次列入到我们的计划日程。为此我们的导演马宁还曾作了一些采访,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没录成。
2003年的年底,随着央视8套、12套的《红楼梦》热播,以及第一、第二名的高收视率,《红楼梦》再一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更加关注“热点”的我们,敏锐地觉察到这一选题时机的成熟。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艺术人生》独具慧眼的预测力和对选题的统筹性。
可能很多媒体都没有注意到,20年前的11月份诞生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一个重大决定。原中央电视台戴临风老台长顶着巨大的压力最后拍板决定拍摄此剧。就是这个决定改变了近100人的人生命运。也正是在20年前的这个冬天,从全国各地汇聚来京的精英们,走近了“大观园”,开始了长达近三年的学习、拍摄。
寻人 方略之二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本期节目首先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人”的问题,上哪去找这么多人呢?一时间可愁坏了助理编导李婧琛和观众导演宋飞。节目策划初期我们的找人战略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因为线索不多,我们只能每天逐个地追问查找。从最初的8、9个人到后来的近100人,(最后到场参加录制的有70人左右)真的是我们都没有预料到的。有人对《艺术人生》能找到如此多的人感到惊讶。我想我们的秘诀就是“不怕吃苦,永不放弃”!
找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有几天没有一点线索的,于是我们动用了媒体的力量。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寻找“宝钗”了。因为我们实在没有这位神秘人物的任何线索了。网络寻人一登出立刻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寻人启事发出的第二天,我们的制片人王峥在录像的现场竟然接到了“宝钗”的电话。得知此信,我立刻就给她回了电话,生怕她再次“神秘失踪”。原来她的朋友看见了网上的消息。转告了她,然后她又通过别的渠道找到了我们的制片人王峥。
最费劲寻找的人当属“巧姐”了。当时我们仅有她20年前的地址,组里的“找人专家”宋飞竟然找到了“巧姐”的老邻居,但是很早以前此处就拆迁了,于是责编柏松又来到了派出所继续查找,依然无线索。最后还是通过网络的寻人启事,找到了巧姐。
录制 策略之三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节目到了最后的录制阶段,我们的苦恼已由“人太少”变成了“人太多”!面对六七十位嘉宾,我们怎么才能让大家尽可能的保持一种新鲜感,将初次的见面保留在演播现场,这着实让我们动了一番脑筋。在推翻了几稿方案后,我们终于组合出了5组嘉宾,让他们分不同的时间进入中央电视台,并将其分别“藏”在不同的地点,由专人“看守”。面对《艺术人生》首次最庞大的嘉宾群,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人海战术”,动用了组内以及曾在组内工作实习过的朋友,甚至还调用了导演马宁的学生一起协助。在《红楼梦》剧组还没聚会之前,《艺术人生》剧组里却先来了一次大聚会。
录制前夕,我们专门召开了详细的工种会,让每一位剧组人员都对所接待、引导的嘉宾,都要做到对其在剧中、生活中的情况了如指掌,并将了解到的最新情况和故事,及时提供给朱军。这一方略的实行对提高节目的工作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道具 策略之四 “草船借箭”
为了本期节目的道具我们曾“三进大观园”向其“草船借箭”。在北京大观园中我们找到了当年剧中的道具,如桌子椅子、林黛玉的药罐子、贾宝玉的船、怡红院里的藏宝阁、皮画等,于是这些个宝贝就随之被“移植”到了《艺术人生》的演播现场。这些道具的运用为还原怀旧的气氛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在大观园还找到了和20年前和剧中的一模一样的鹦鹉,本想将其也带到现场作为“林黛玉”的“神秘嘉宾”,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没能请到这位“贵宾”。文/李谦
[b][size=4][color=red]节目播出时间:CCTV---3 周五 2004年1月9日(上) 1月16日(下)[/size][/color][/b]
(编辑:晓宇 来源:CCTV.com)
2003-12-25 07:16
弓骑步
2003年12月6日,CCTV央视《艺术人生》主题策划的节目《红楼梦再聚首》邀请了当年电视剧《红楼梦》剧组中的50多位成员聚集,这是该剧组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聚会。 在《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与主持人朱 军共同指挥下,贾政、尤氏、贾蓉、贾赦、刑夫人、贾琏、王熙凤、平儿、秋桐、柳湘莲、贾云、贾强、尤三姐、袭人、鸳鸯、贾宝玉、林黛玉、迎春、惜春、探春、妙玉以及史湘云、巧姐等宁荣两个国府的角儿们分批粉墨登场。目前剧中年纪最大的刘姥姥与年纪最小的板儿也专程赶来“团聚”。
[b][size=3]宝黛相会[/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2.jpg[/img]
[b][size=3]二哥哥都成这样了[/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3.jpg[/img]
[b][size=3]林妹妹也老了[/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4.jpg[/img]
[b][size=3]宝黛独处[/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19.jpg[/img]
2003-12-25 07:21
弓骑步
[b][size=3]遥想当年,袭人垂泪[/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6.jpg[/img]
[b][size=3]惜春[/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10.jpg[/img]
[b][size=3]秋桐、王熙凤、贾琏[/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9.jpg[/img]
[b][size=3]刘姥姥与板儿、导演[/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8.jpg[/img]
2003-12-25 07:24
弓骑步
[b][size=3]黛玉重回潇湘馆[/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11.jpg[/img]
[b][size=3]黛玉微倚门廊[/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12.jpg[/img]
[b][size=3]黛玉——蜡像真的不像[/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13.jpg[/img]
[b][size=3]难得黛玉一欢颜[/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14.jpg[/img]
2003-12-25 07:30
弓骑步
[b][size=3]戴临风与王扶林[/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15.jpg[/img]
[b][size=3]王扶林回忆当年[/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23.jpg[/img]
[b][size=3]宝玉和贾赦挺亲密[/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18.jpg[/img]
[b][size=3]刘姥姥重拾鸽子蛋[/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20.jpg[/img]
2003-12-25 07:32
弓骑步
[b][size=3]贾芸与平儿一家[/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22.jpg[/img]
[b][size=3]湘云和小湘云[/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21.jpg[/img]
[b][size=3]黛玉低首的温柔[/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16.jpg[/img]
[b][size=3]顾恩思义殿前合影[/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17.jpg[/img]
2003-12-25 07:35
弓骑步
[b][size=3]现场表演[/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5.jpg[/img]
[b][size=3]集体登场[/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7.jpg[/img]
[b][size=3]全体女演员的合影[/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24.jpg[/img]
[b][size=3]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size][/b]
[img]http://www.xicn.net/waCUGsiC0qQL2Kj/2003-12-08/146975_25.jpg[/img]
2003-12-25 10:30
江城子
多少韶华,总被雨打风吹去啊!
看着当年的林妹妹已经如此沧桑,才知道相见不如怀念的重要性!
2003-12-25 10:50
马岱
贾蓉的变化较小,一眼就看出来了,林妹妹的相片最多啊。
2003-12-25 12:12
弓骑步
最受欢迎的林妹妹自然照片最多。 陈晓旭虽然从影生涯之中只有这么一个辉煌的角色,却足以令她不朽了,周迅、章子怡闹得凶,可是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恐怕被人铭记不忘的还是这个体态风流的林妹妹,这个便宜占大了。
2003-12-25 15:27
扶苏
弓骑费了不少工夫啊……支持一下。
还是陈晓旭变化最小,伊人虽韶华不再,但犹有当年风韵。
两相比较,宝二哥就不能看了。
2003-12-25 17:45
吴元叹
不敢认,不能认
俺心中的形象啊
2003-12-25 19:50
春花秋月
不由感叹啊,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
2003-12-25 22:18
庞桶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丑陋啊。。。
2003-12-25 23:43
弓骑步
破坏了不少人美好的回忆啊,罪过,罪过。
2004-1-4 09:59
gbml
很喜欢红楼梦,真想买一套DVD版的收藏,但又听说那套质量不好,郁闷
2004-1-16 01:19
霸王别姬
当年拍的红楼梦真是经典呀,很难有出其右者了!!
2004-1-26 16:56
皓月当空
听说他们拍片前是封闭起来请“红学”专家给他们讲解红楼梦,是半年还是几年?
现在浮躁的风气,拍不出经典啦~~~~~~
2004-1-26 17:29
弓骑步
[quote]原帖由[i]皓月当空[/i]于2004-01-26, 16:56:22发表
听说他们拍片前是封闭起来请“红学”专家给他们讲解红楼梦,是半年还是几年?
现在浮躁的风气,拍不出经典啦~~~~~~ [/quote]
学了半年,不过当年那拨多是小字辈,也不敢横啊。 如今不一样了,个个都是腕儿。
2004-1-26 17:33
谷风及雨
我就中央3台艺术人生里看过 红楼梦放的时候我还小没看过
2004-1-26 17:51
歡喜遊龍
看過一點,當時不懂,看到他就還臺。呵呵
2004-2-10 23:20
三鹰
by the way,为什么没有宝钗的
2004-2-11 01:53
ccp
错误返回信息:
对不起,一些必要的文件可能已经丢失,如果你在试图浏览主题,可能是因为主题已被转移或删除,请返回后重试。
系统说:
错误返回信息:
对不起,一些必要的文件可能已经丢失,如果你在试图浏览主题,可能是因为主题已被转移或删除,请返回后重试。
这是怎么回事???
2004-2-14 02:55
冰火蝴蝶
只有贾琏这个风流小子还几乎没有变样!
这许多年,即使远离故土,身上还总是带着这套电视连续剧,即使是盗版,但是可以时时看一看探春的明快,黛玉的孤高,凤姐的八面玲珑,也是幸福的事情啊
2004-2-15 02:00
thz0728
[quote]原帖由[i]弓骑步[/i]于2004-01-26, 17:29:03发表
学了半年,不过当年那拨多是小字辈,也不敢横啊。 如今不一样了,个个都是腕儿。 [/quote]
恐怕能叫腕儿的就只有邓婕吧
2004-3-13 16:35
wuhan504
好东西呀,可惜有几张看不到,能不能再发一次,谢谢
2004-3-26 21:07
龙神帝王
真怀恋以前看红楼梦时候~没想都老的老死的死!唉!
2004-3-26 21:10
龙神帝王
以前在看某个网站不是说有重拍红楼梦~不知是真是假!
2004-4-6 03:57
tianyi120
早就在网上看到“艺术人生”要做一期重温《红楼梦》的节目,于是万分期待,打电话给一个也极爱“红楼”的中学同学,两人一拍即和。于是打电话、写信到央视,想着6号混去台里充当热心观众,看看老了的丫头小姐们,顺便再问候一下朱军他老人家,可得到的回复却是12月7日有个剧组重游大观院的活动,到时候群众不怕挤着就去吧。
6号大家在家准备东西。同学有数码相机:500万像素、4倍光学调焦、两个256记忆棒、电池和备用电池都充好电。我则是出去买了个在北京最便宜的国内绕的半假冒富士200胶卷一个,上次用剩的电池两节无备用因为不想再花钱,相机自然还是那个老的动不动就要靠人工打开后盖手动过卷弄不好就整卷暴光的潘太克丝PG101。签名的笔纸是一定的,另外就是我的两个所谓的“记者证”还有钱包手机等等出门必备的东西。东西收齐了我晚上竟然睡不着觉,于是干脆爬起来摆弄相机,在浪费了6/7张胶卷之后,我自以为没问题了就开始傻乐,晕忽晕忽的就到了7号的早上。后来我同学告诉我她6号准备完东西之后就开始重温盗版“红楼”,摸模糊糊的把剧中人物长相记了个大概,生怕到时候见到了还不认识错过了签名拍照的好时机。结果事实证明她的做法比我高明,我在没有其他群众围观的情况下跟王扶林和戴着墨镜的邓婕各走了将近5分钟,竟然没让他们签名,只是凭直觉给他们照了几张照片。后来等我意识到刚才同路的老头和中年女人的重要之后再想要签名,就没可能了。
一夜北风紧,开门没雪飘。7号早上8:30,我骑个破车穿着那件极其醒目的蓝羽绒服哆哆嗦嗦冲到三环,在和同学汇合后倒了n次车来到大观园,而另外那位我高中同学的大学同学已经买好票在等了。说好活动是10:30开始,可快到11点还不见有人来。眼看人越聚越多,我掏出了记者证,与拿数码相机的同学一人一个,于是大门口最有利的地形被我们占了两席。
11点整,一辆或几辆电视台的那种画的跟花瓜似的小车停在了门口,先下来的是“坠儿”,之后是“板儿”、“玉钏”什么的,就看到他们也要检票,然后就鱼贯而入。开始几个就听见大家在小声议论“这都谁啊”,等忽然有人喊了一声“黛玉”的时候,我没来得及看清就对着眼前的一个女人卡了一张,事后证明那的确是“林姑娘”,只是由于太近,洗出来的竟是一个巨大的侧面剪影。望着“林妹妹”匆匆而过的背影,我奋不顾身的冲出重围,一路小跑抄到了她的前面。那时可能因为欧阳奋强、邓婕等人还在后面,所以冲到最前沿的人还很少。于是我边倒退边拍,直到过桥的时候后面那群高大的摄影记者才追了过来,并也围在他们前面倒退着摄像。那时虽然我还是在和陈晓旭面对面的地方,但由于距离被逼的太近,所以就没再拍。就是在那段路上,电视剧的总导演王扶林一直挽着陈晓旭,而我在和他们说话的时候竟然还以为他是陈的爸爸之类的人物。陈一路都保持很严肃的表情,酷酷的面对媒体和观众,听到有人在小声议论:是不是“林黛玉”造成了她今天这种冷僻的性格。
第一站是“宝玉”住的“怡红院”,进门时“艺术人生”的制作方赶过来维持秩序,当时场面实在是混乱不堪,几百号人或观众或记者或演员都堵在门口。我因为怕和同学走失所以闪到一边一个比较高的地方,见到她们之后就一起向后门冲去,因为常识告诉我们他们一定会从后门出去。果然,在前门的观众挤着嚷着要冲进去的时候,我们在后门顺利的截到了他们。
下一站是“潇湘馆”,在过“沁芳桥”时,我们又发现了当年最最英俊的“蒋玉涵”、现实中要比剧中慈祥也更具风韵的“邢夫人”、基本没变化的“王夫人”、有一点发胖但依然动人的“平儿”、特别清新秀丽的“鸳鸯”等等好多熟悉的面孔。除几个最主要的演职人员,其他人都很热心的为大家签名、同大家合影。于是一时间“沁芳桥”上东一堆西一堆的围了好多人,使得邓婕和王导那边倒没什么人追了。
“潇湘馆”出来经“稻香村”到“暖香坞”,那一路演员被观众左一个又一个的围起来拍照签名,所以都走的很散。就是在那段路上,我们拍到了“凤姐”、“尤二姐”、“琏二爷”、“香菱”还有自报家名的“巧姐”、“秋桐”等人,更找到了一直都很严肃也很低调的“宝哥哥”—欧阳奋强。“宝哥哥”虽然还可以认的出来,但脸上完全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稚气。棕黄的皮夹克,略微发福的脸型,浓浓的落腮胡子,一副中年人的样子。在“稻香村”的后墙角外我们终于得到了 “宝玉”的签名,他四下看看周围的人很少,这才答应了我们的要求,还很配合的在他大名的旁边注上了“贾宝玉”的字样。在过一个小石拱桥的时候,开洁的大学同学扭伤了脚,于是我们只派开洁去前面给电视剧歌曲的演唱者陈力拍了张照片,之后没再去追什么人,慢慢的踱到了“暖香坞”。她的同学一路都在说自己从来没像今天这么“追星”过,我笑了笑,回答说有时候疯一次也好,喜欢就是喜欢,不用老那么含蓄。
到“暖香坞”的时候,人已经很多了,不过我们还是找到了站在柱子旁边身穿鲜亮黄羽绒衣的“惜春”。在签名的时候,因为我们要求她在大名旁边注上剧中角色,她笑了问我们是不是看不出她是谁了。“暖香坞”前观众和演职人员几乎是完全交互在一起的,在我们用疑惑的眼神望着一位男士的时候,他很大方的向我们招了招手并说了个“旺儿”,我们会心一笑,拍了下来。在周围好多人还继续追问“旺儿”是谁的时候,我们已经撤出了人群。
在“暖香坞”后面一块背静的所在,我们发现了正在被上海某电视台采访的“史湘云”。史大姑娘现在瘦了好多,也老了好多,一副标准妈妈的模样,以至我当时怎么看都不能把她和手里那张画片上的“湘云”联系起来。上海记者的采访又臭又长,听到的信息好像有郭宵珍现在住在上海(怪不得是上海台在采访),以为人母,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抚养好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平静或是平淡的生活,她还特别强调了什么是平淡的生活以及想要平淡静的生活有多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平淡的生活一类的有点清高有点看破世俗的话,感觉和当年电视剧中“芦雪庵”吃鹿肉的湘云截然不同。不知怎么回事,我爱极了剧中的湘云却不大喜欢眼前的这位郭女士。上视的记者差点引起公愤,无聊的问题没完没了还不许大家围的太紧,而郭女士回答的也都很空泛一般。大家都希望采访简短一些早点结束,她手里牵着的一个挺洋气挺漂亮的小女孩也一个劲的闹着要走。看到一个文字记者在旁边狂记,我笑了笑想你只要把答案往清高了写就好,谁都可以说出那种看似有理的自命不凡的话来。也许在我看来清高是弱者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因为争不起所以说不争,因为只能平凡所以说喜欢平凡。也许真有那些与世无争的人,不过我相信他们一定已经达到没的可争的境界,对于他们,什么平淡平静的话是不会挂在嘴上的,因为那是一种做人的心态,不用一天到晚的喊出来生怕别人不知道吧。
实在等不及了就派我同学拎着数码相机先走,留下我陪“伤员”万般无聊的等到了采访结束,错失的是那下一段路上的好戏,换来的是十二今钗之一的签名。写到这忽然想起来今天看到一张原栽新浪网的照片,说明上写的是“湘云”和“小湘云”在红楼酒家的母子合影。其实在采访结束前上海记者问了一句那小姑娘的来历,“湘云”说是摄像的女儿因她喜欢所以带着。给日本老板办事的新浪记者果然不负责任,虚假错误新闻就是这帮人制造的。
我挽着扭了脚的女生一路小跑的到了“省亲别墅”,因为她咬着牙说今天要疯狂到底,就算明天住进医院也再所不惜,这样近距离的集中的接触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机会太少了,简直千载难逢。后来我问开洁她第二天果然去了医院,不过所幸没有伤筋动骨,肿几天就好了。在“省亲别墅”大殿的台阶上,电视剧《红楼梦》的剧组人员集合在一起给大家拍照。因为去晚了会儿所以他们正面的最佳位置被那些扛摄影机的记者占据了,我于是溜到了最右面,“妙玉”紧挨着“薛蟠”就站在我的面前。“妙玉”穿一件蓝色外套,依然亭亭玉立,身材似乎比20年前更清瘦,大大的眼睛深深的凹在眼眶里脉脉含情,活脱脱一个“可怜金玉质”的冷美人。在那边我有几个绝好的机会本可以拍到她还有薛蟠这位薛家唯一的代表的单人特写,然而就在那时我的相机开始不争气的一个劲卡壳。我激动的叫一声“妙玉姐姐”然后她扭头微笑的看我然后我按下快门然后很遗憾的发现没有过卷,于是我只好把相机塞进我那其实透光的黑色挎包然后把手深进去打开后盖然后摸索着把卷卷过去并在胶片上留几个手印然后做出若无其事表情其实心急如焚的扣回后盖掏出相机然后对着他们再喊一声并解释说我的相机刚刚没过卷。我边折腾边抢拍的照了几张之后他们不再往边上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中间那几台摄像机和照相机上,我于是心里不爽,掏出还有20天到期的记者证仗着自己个子矮不会挡着后面硬是抢到了记者席最中间最前面的宝地。那时候虽然后面的大个子记者被再后面的热心观众挤的一个劲的推我,不过我还是捉住了机会手里稳稳的握好相机照一张是一张,因为要给傻瓜相机手动过卷实在是不易。他们大概站了很久,因为在合影总共照了6/7张,而每一张都是重复以上一系列复杂而又有些滑稽的动作完成的。虽然我手工过卷还算麻利,但对于新闻摄影而言还是浪费了好多宝贵时间错过了好多精彩瞬间。在拍合影的时候,陈晓旭戴上了墨镜,她和欧阳奋强在王扶林一左一右,不过看起来有些生疏,到是“凤姐”搂着“秋桐”、“王夫人”挽着“刘姥姥”都显出很亲密的样子。最后不知是哪个摄影记者起头,大家数“一、二、三”,所有演员集中精神,拍了两张表情最好的就散开了,那时正好是12点。
出来后我们又遇见了“贾蓉”和“玉钏”。“玉钏”给大家签名的时候还主动留了电话和手机。她说她现在在北京一家健身减肥中心工作,希望大家光临。有一位很胖的中年妇女当时就询问起减肥的详情,“玉钏”于是顺便做了个广告。
热心观众追随着剧组成员一路到了“大观园酒家”,记者可以进去群众则被拦在外面。我同学和那位扭了脚的女生下午有事不得不走,于是她们留下我坚守阵地。里面有个仪式,我用记者证领了菜谱之后想想也饿了,于是没再进去,转到“秋爽斋”旁的一家小卖部点了碗牛肉面,里面几个中学生传看着他们得到的签名没事偷着乐。古香古色的窗格子外阳光懒洋洋的射进来,我身后的煤炉子烧的屋里暖烘烘的,旁边的一对夫妇正在用炉火烤着鱿鱼和羊肉串,闻到香味我也忍不住来了一串,心想着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吃法,真是像极了“芦雪庵”吃鹿肉那段啊。
吃好了出来把园子慢慢的又逛了一遍。这起初是为拍戏修的,一处一处离的很近所以不大。游人、记者和剧组人员都或散或集中在酒家,所以一时间各处变清静了好多,我边走边幻想要是自己可以搬进来住那该选哪一间最好呢。
3点回到酒家,正赶上宴会结束。先是“鸳鸯”大美女出来引起了一点骚动,然后是娇小的“坠儿”,之后邢、王二位夫人出来又是一阵热闹。陈晓旭出来时几乎是冲着走的,中途被人围的不行才站住拍照,刚照好拔腿就逃,嘴里说着不再签名了怕走不了。邓婕则尽显“凤姐”的精明本质,趁“黛玉”出来引开大家的注意从边上溜之大吉,以至于外面几个一直在苦等她的小女孩都没发现她什么时候走掉的。还有好多人可能是从后门撤的,比如我一直想见的“刘姥姥”就没出正门忽然消失。最后出来的是“薛蟠”,一身鲜艳的大红色衣帽,热情大方的和大家照相,签名的时候还主动留了手机,说什么想找他帮忙可以,想打电话也可以,不过手机是长途,他现在在广州排戏等等。有两个记者在请他签名的时候问他拍《红楼梦》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说是夏天拍冬天的戏冬天拍夏天的戏。最后大家放他走的时候他还很有些调皮的说“其实我是个坏蛋”,引得大家一阵笑声。
那天我大约是6点到家,回家前先把胶卷送去冲洗了。晚上开洁传了几张数码的给我,约好第二天取了照片去她家全拷回来。现在一切都已经搞定,我的底片版的照片因为手动过卷所以略有些暴光过量的感觉,不过还是很清楚,和数码版的各有千秋。今天又上网把一部分图片和摄像视频文件传给各地的同学,大家也都很开心的样子。最后我伴着一曲剧中游园时常用的欢快版“晴雯歌”,写下了这最后的一行字。
2003-12-10
2004-4-8 18:57
shineboy
哎,沧海桑田。岁月不饶人呀!!
2004-4-18 19:55
陈平
哎 简直就 就
2004-4-24 16:08
ssmm1985
还可以~但我希望大家不要从研究红学变成追星了
2004-6-10 08:05
弓骑步
[quote]原帖由[i]thz0728[/i]于2004-02-15, 2:00:10发表
恐怕能叫腕儿的就只有邓婕吧 [/quote]
所谓的那种自以为是的腕儿指的不是他们啊,为了拍好红楼梦,认真学习了半年原著,他们称为腕儿倒是蛮合适的。如今的明星还会愿意和他们一样牺牲搂金的时间来保证质量吗,不敢想象了啊。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