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征文]-----远去西洋帆影的遐思


2005-8-16 14:13 王平
[b][color=blue]欣闻扶楠MM组织炎黄征文,滥竽充数凑篇捧场,以此文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color][/b]

距今六百年的公元1405年,郑和率领他27000人的船队,鞭炮齐鸣,弛向了蔚蓝的海洋,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远洋航行。他们载着和平的使音,铭记着明朝永乐皇帝朱棣 “不可欺寡,不可凌弱”的叮咛嘱托,满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带着探索者的好奇,也蕴含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一种悲壮,肩负着远播东方文明的历史使命,向着那未知的海域,披风斩浪,浩浩荡荡向西进发了………

六百年前中国的航海技术早已领先世界,首先指南针的使用确定方位代替了晴朗夜空、凝望北斗的古老判定方位的方法,实际上早先就有黄帝造指南车在迷雾中大败蚩尤的历史记载,指南针作为四大发明之一,宋朝就已经用于了航海领域。当然作为远洋,仅仅有指南针是远远不够的,在没有燃油动力的六百年前,靠人工划浆是很难划到大洋彼岸的,主要是借助大自然的风力,根据船帆与风力的舵角来调整航向,另外沿途航程,要与来自大自然的风暴以及惊涛骇浪搏斗,躲避暗礁等海上不明障碍物,还要防备打家劫舍、出没无常的海盗袭击,另外还要避免船员受传播疾病的侵扰,各种物资、淡水的补给都要充足,在续航能力严重不足的古代,由此可见古代远洋航行的难度确是匪夷所思。可以想象,郑和的船队克服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是如何到达大洋彼岸的。

从1405年至1433年之间,郑和先后七下西洋,足迹遍布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作为当时世界最强的船队,却是东方的文明之师,所到之处,不曾占领他国寸毫土地,不曾掠夺他国财富,还助苏门达腊平定内乱,并劝阻大国欺侮小国,是和平的忠实捍卫者。他们沿途为了航海补给也只进行公平的贸易,展现了东方文明的风采与领先的航海技术。

直到近一百年后,哥伦布、麦哲伦等西方航海家才开始了大洋的探索与航行,新大陆的发现与地圆学说的诞生都是来自航海家们的探索。

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让大明朝开拓了眼界与视野,也让世界了解了东方的文明古国,开拓了海上的“丝绸之路”,遥远的大陆不再是遥不可及,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只可惜1433年,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郑和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当时正值闷热的夏季,郑和部下只好将郑和的遗体安葬于爪哇。一代航海家就这样遗憾地告别人世。在1435年,三十六岁的大明皇帝朱瞻基的突然驾崩,大明王朝的航海史诗,也莫名其妙地彻底画上了句号,遗憾的是:华夏也与民族强盛的一次机遇随之擦肩而过。自此后的大明与满清固步自封、实行了海禁,开始了长达四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封建王朝的最后两朝开始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起来。而西方通过航海家的探索,西欧则悄然兴起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最后欧洲文艺的复兴,直至英国的工业革命,西方在文明与科技已经遥遥领先于东方,随后的华夏的东面邻居日本也开始了明治维新的变法。华夏民族却在关门闭户中停滞不前,已经开始落伍了。综观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一直处于帝王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恶性怪圈与循环中,内耗与争斗不休………,从宗桢皇帝上吊前剑杀爱女“为何生于帝王家”的哀叹,到满清皇族内争大位的血腥……,重农轻商历代王朝的国策,自足自给的小农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意识一直占据封建社会的主流,对西方的发达与进步竟浑然不觉,无视无睹,俨然睡在梦中,拿破仑把那时的中国比作一头“睡狮”,是再也恰当不过了。“落后就要挨打”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当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敲开了国门,帝国的军舰在中国的江海里随意游戈,烧杀抢掠在中国的宫园,这时,华夏民族的多灾多难和屈辱的历史也就开始了………

蜿蜒的海岸线留驻着航海先驱曾经的足迹,汹涌的波涛倾诉着先祖们曾经的壮举。郑和七下西洋的帆影已经悄然远去了,然郑和七下西洋历史的丰碑将永载史册。缅怀航海先驱者的伟绩,后人学子莫不按卷沉思,扼腕长叹!祖先留给后人无上的荣光,同时也留给后人的更多的是一种探索与开拓的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开拓,才能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华民族当今已经走上改革与对外开放之路,经济全球一体化决定了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2005-8-16 14:42 张建昭
很好,此文可以在中央10配上电视画面由旁白播讲了

2005-8-16 14:43 冰祁步
写得不错,就事写史

2005-8-16 14:59 鸾舞碧霄
可惜郑和是个宦官,不然有上一两段异国浪漫故事,西洋之旅会更为令人神往

2005-8-16 15:10 五散人之福
只可惜了这么强大的海上实力

2005-8-16 22:21 zoe
流畅明晰的好文.好看

2005-8-17 08:38 慕容翩翩
"这篇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color=red]专业[/color]~~

可别找个象上次那个个死来死去都死不了的牧师了"

"鹃姐,那个牧师就是我啊"

"......"

2006-2-2 14:24 私掠者
可惜的是,花了这么多钱,费力这么大的劲,派了这么多的人,做了这样宏伟的事情,结果就和没有做过的效果一摸一样!!!可悲呀!!!要不是历史书说有这回事情,估计很多人都以为郑和下西洋是小说里杜撰出来的呢!!!!

2006-2-2 18:50 慕容十二郎
[quote]原帖由[i]私掠者[/i]于2006-02-02, 14:24:16发表
可惜的是,花了这么多钱,费力这么大的劲,派了这么多的人,做了这样宏伟的事情,结果就和没有做过的效果一摸一样!!!可悲呀!!!要不是历史书说有这回事情,估计很多人都以为郑和下西洋是小说里杜撰出来的呢!!!! [/quote]
貌似萬里長城、金字塔、空中花園都是如此,難道這也是YY

2006-2-2 21:29 伊州牧
[quote]原帖由[i]鸾舞碧霄[/i]于2005-08-16, 14:59:36发表
可惜郑和是个宦官,不然有上一两段异国浪漫故事,西洋之旅会更为令人神往 [/quote]
MS太监是个官职吧.

2006-2-2 21:55 5288123
被阉了.俘虏过来就阉了

2006-2-4 05:33 上善如水
文章观点片面,行文也不够流畅。

2006-2-12 02:43 杨延召
只可惜了这么强大的海上实力!!!
应该把哥伦布将军请到明朝,并指挥这几次南下的远征,明朝的财富与国土、海疆一定会有极大的扩张。
郑和的南下对明王朝、对中国后世来说,毫无任何意义,浪费!!!!

2006-2-12 11:53 oblivion
[quote]原帖由[i]杨延召[/i]于2006-02-12, 2:43:37发表
只可惜了这么强大的海上实力!!!
应该把哥伦布将军请到明朝,并指挥这几次南下的远征,明朝的财富与国土、海疆一定会有极大的扩张。
郑和的南下对明王朝、对中国后世来说,毫无任何意义,浪费!!!! [/quote]
郑和下西洋时别说哥伦布,就是达迦马也还不知道在哪

2006-2-12 19:35 关毛
[quote]原帖由[i]杨延召[/i]于2006-02-12, 2:43:37发表
只可惜了这么强大的海上实力!!!
应该把哥伦布将军请到明朝,并指挥这几次南下的远征,明朝的财富与国土、海疆一定会有极大的扩张。
郑和的南下对明王朝、对中国后世来说,毫无任何意义,浪费!!!! [/quote]
他配吗?
他只配带几十个人的强盗!

2006-2-12 20:35 闲汉
[quote]原帖由[i]杨延召[/i]于2006-02-12, 2:43:37发表
只可惜了这么强大的海上实力!!!
应该把哥伦布将军请到明朝,并指挥这几次南下的远征,明朝的财富与国土、海疆一定会有极大的扩张。
郑和的南下对明王朝、对中国后世来说,毫无任何意义,浪费!!!! [/quote]
难道哥伦布、科尔特斯、皮萨罗之流的“成就”也值得羡慕?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