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被错用的中国成语!


2005-7-10 10:20 无知无畏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流传下来的成语不计其数,但是现在我们所用的很多成语,其实和它刚诞生的时候,意思差了和多,还有一些是错误的,所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在刚诞生的时候,绝对是褒义词。它形容被训练过的斗鸡,目光虽然好似呆滞,但是它的气势却压倒了其他的斗鸡,使得其他斗鸡不敢向它挑战。现在我们完全使用了呆若木鸡的字面含义。
粉墨登场:这个成语绝对是贬义词,他形容的是那些戏剧中的丑角或是反面角色登场的时候用的词语,但是现在却被乱用了,不管是谁都能安上,尤其是在看新闻联播里的主持人也这么乱用的时候,心里暴寒!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更奇怪了。大家都知道纸是汉朝才发明的,在赵括的那个年代,肯定没有纸,何来纸上谈兵?把“纸”换成“简”,或许更加贴切。

2005-7-10 10:25 狼一
粉墨登场现在还是贬义词啊
没人说是褒义词啊
不明白的说

2005-7-10 10:30 初九勿用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語言的作用就是傳達內心的想法,隻要說出來的話別人能很清楚地明白,就好了。漢語的詞義本來就在不斷變遷中,樓主未免也太大驚小怪了。真的要窮舉這樣的例子的話,恐怕得話好多年的時間吧。

2005-7-10 10:35 老实和尚
最无法忍受的就是空穴来风,完全用反了,大概也只能错下去了

2005-7-10 10:35 瑶姬小公主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更奇怪了。大家都知道纸是汉朝才发明的,在赵括的那个年代,肯定没有纸,何来纸上谈兵?把“纸”换成“简”,或许更加贴切。

这个成语,可能是后世所加的吧?

2005-7-10 10:36 张建昭
还有“空穴来风”,本来意思应该是“事情的发生是有根由的”,现在用得正好相反。

还有“昨日黄花”,根本没有出处,而是根据成语“明日黄花”(出自东坡诗)杜撰出来的。

成语错用、讹用的例子还有很多,然而语言本身就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日常生活中用到,只要人们都明白就好。

2005-7-10 10:37 瑶姬小公主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在刚诞生的时候,绝对是褒义词。它形容被训练过的斗鸡,目光虽然好似呆滞,但是它的气势却压倒了其他的斗鸡,使得其他斗鸡不敢向它挑战。现在我们完全使用了呆若木鸡的字面含义。

现在也能用于褒义词,行为临危不乱,假痴不巅

粉墨登场:这个成语绝对是贬义词,他形容的是那些戏剧中的丑角或是反面角色登场的时候用的词语,但是现在却被乱用了,不管是谁都能安上,尤其是在看新闻联播里的主持人也这么乱用的时候,心里暴寒!

这不过是个代名嘛????小说中,可以常用用……
就比如借喻,楼主何必认真呢?

2005-7-10 10:38 瑶姬小公主
[quote]原帖由[i]张建昭[/i]于2005-07-10, 10:36:54发表


成语错用、讹用的例子还有很多,然而语言本身就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日常生活中用到,只要人们都明白就好。 [/quote]
此关点…………

2005-7-10 10:43 实干司马
我不知道“中日邦交一衣带水”确切指什么,估计这里的“一衣带水”是指源远流长。其实“一衣带水”本意是指微小的阻隔。

2005-7-10 12:16 百灵羽
[color=purple]4242,现在很多成语的含义完全反了,不过又有什么关系捏?意思反了,有些成语反而更形象了~~~    [/color]

2005-7-10 12:22 神秘之光
有的情况是这个成语一产生的时候,其意义就和最开始产生他的语境完全相反。最典型的是“尔虞我诈”。

2005-7-10 12:46 Yuneunhea
衣冠禽兽~~~最冤枉了~~~

2005-7-10 22:01 tomcat888
还有道貌岸然,这词本意也是褒义的

2005-7-10 23:30 梓庭君
聚精会神

2005-7-11 00:22 天山一剑仙
[quote]原帖由[i]我是无知者[/i]于2005-07-10, 10:20:12发表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就更奇怪了。大家都知道纸是汉朝才发明的,在赵括的那个年代,肯定没有纸,何来纸上谈兵?把“纸”换成“简”,或许更加贴切。 [/quote]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在战国说也是可以讲通的。

2005-7-11 00:33 吕布貂蝉
多很多啊~~字也有不少啊哈哈~~

2005-7-11 19:16 wzz1968
对牛弹琴,原来的意思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现在的含义是说听者无耳.

2005-7-11 19:25 赢任好
鸡鸣狗盗呢?  可是形容信陵君手下的人绝活的啊。

2005-7-11 19:50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赢任好[/i]于2005-07-11, 19:25:21发表
鸡鸣狗盗呢?  可是形容信陵君手下的人绝活的啊。 [/quote]

是齐国的孟尝君,不是魏国的信陵君

这个词在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里就已经成贬义了

2005-7-11 20:45 藏陋网友
[quote]原帖由[i]张建昭[/i]于2005-07-11, 19:50:07发表
这个词在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里就已经成贬义了 [/quote]
诚如此处所言,语言在反复的使用中,根据社会定义而产生变化本就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空穴来风在我们这可没怎么听说被误用啊。。不过,我们都习惯说不是空穴不来风的呵呵。

2005-7-11 22:03 梓庭君
爪牙、鹰犬。

2005-7-12 08:36 轩辕苍龙
衣冠禽兽

2005-7-12 09:42 crazyend
空穴来风
万人空巷也经常用错~

2005-7-12 12:15 fengxv
错用?见仁见智吧,语言是在发展的。

2005-7-12 12:18 jz2005
不必太过认真,太过计较,否则就变成寻章摘句老雕虫了。
语言是活的,会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变化,语言学家要做的是接受社会现实,而不是螳臂当车的去阻挠。

2005-7-12 13:44 秋月枫舞
[quote]原帖由[i]吕布貂蝉[/i]于2005-07-11, 0:33:35发表
多很多啊~~字也有不少啊哈哈~~ [/quote]
是啊

就如"矮"和"射"就有争论说是否二字应该互换

2005-7-12 13:58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鬼狱斩[/i]于2005-07-12, 13:44:56发表
是啊

就如"矮"和"射"就有争论说是否二字应该互换 [/quote]
按字形会意看,“矮”是“射”的意思,“射”是“矮”的意思。不过现在已经没有必要改了。

2005-7-12 15:52 煮酒尚熟
呵呵,成语流传至今,难免会有错误的

2005-7-12 16:21 奇迹魔术师·杨
还有难兄难弟,本意难是难得的意思,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落难。

2005-7-12 17:53 完颜康
耀武扬威

2005-7-12 17:56 完颜康
飞扬跋扈原意是什么?

2005-7-12 18:50 大到暴雨
七月流火。原本是说天气渐转清凉,确被误用来形容天气酷热。

2005-7-12 19:18 第三帝国
[quote]原帖由[i]阿巽[/i]于2005-07-12, 17:56:10发表
飞扬跋扈原意是什么? [/quote]
好象是从哪个外戚将军的封号里来的吧

2005-7-12 19:39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第三帝国[/i]于2005-07-12, 19:18:44发表
好象是从哪个外戚将军的封号里来的吧 [/quote]
东汉质帝称外戚大将军梁冀为“跋扈将军”,被后者毒死。

2005-7-12 19:48 御剑
这些成语都被以讹传讹,几百年过去后就意思完全变了

2005-7-12 21:55 梓庭君
[quote]原帖由[i]大到暴雨[/i]于2005-07-12, 18:50:12发表
七月流火。原本是说天气渐转清凉,确被误用来形容天气酷热。 [/quote]
是么?
好像“流火”是指大火星吧?

2005-7-13 00:15 天下有雪
很多成语确实不知道本来的意思了。但是,如今已经约定俗成,只能“误用”下去了。如果按本意较真,会被当成无知的啊。。。

2006-2-2 14:32 私掠者
“纸”是绞丝旁,说明,它最早是一种丝质的物件,而非木质材料做成的东西!所以“纸”很早就有了,不过一开始不是指后世的“纸张”!至于成语误用,还有“逃(桃)之夭夭”

2006-2-2 15:41 慕容十二郎
[quote]原帖由[i]实干司马[/i]于2005-07-10, 10:43:42发表
我不知道“中日邦交一衣带水”确切指什么,估计这里的“一衣带水”是指源远流长。其实“一衣带水”本意是指微小的阻隔。 [/quote]
這種用法好像沒有,官方的説法都是“中国和日本是[color=red]一衣带水[/color]的邻邦”,也就是用的原意

2006-2-3 10:01 弓骑步
印象最深的错用是每况愈下和每下愈况,两个意思完全不同的成语现在被混为一谈了,而且趋势是每下愈况在取代每况愈下。

2006-2-3 10:14 韦孝宽
差强人意,在媒体上被误用率超过90%。

2006-2-3 10:41 真理无常
[quote]原帖由[i]实干司马[/i]于2005-07-10, 10:43:42发表
我不知道“中日邦交一衣带水”确切指什么,估计这里的“一衣带水”是指源远流长。其实“一衣带水”本意是指微小的阻隔。 [/quote]
在这里就是说微小阻隔啊

2006-2-3 10:44 真理无常
[quote]原帖由[i]大到暴雨[/i]于2005-07-12, 18:50:12发表
七月流火。原本是说天气渐转清凉,确被误用来形容天气酷热。 [/quote]
7月?转凉?
从字面上只看出时令而已

2006-2-3 23:18 黄玮青
[quote]原帖由[i]韦孝宽[/i]于2006-02-03, 10:14:50发表
差强人意,在媒体上被误用率超过90%。 [/quote]
原意是好的

2006-2-3 23:26 juderiverman
应该还有“明日黄花”吧,总是被说成“昨日黄花”。

2006-2-4 00:47 奉孝
這種情況也不罕見了。語言這種工具被社會"用"得最廣、最多,受社會發展的影響自然也是深刻的了。

諸如此類的還有"深中肯綮"等。

比較有趣的是"水盡鵝飛",原意大概是形容河水流乾,因此天鵝皆飛去,沒有水,也沒有鵝,比喻什麼特別情況也沒有。現在被人們扭曲,變成了"水靜河飛"(實在是改得不倫不類)。要是跟別人說原詞,還真沒人會懂。

2006-2-4 11:04 实干司马
[quote]原帖由[i]老实和尚[/i]于2005-07-10, 10:35:22发表
最无法忍受的就是空穴来风,完全用反了,大概也只能错下去了 [/quote]
貌似偶也用错过~  

实则是与之相反的意思:空穴来风, 事出有因

2006-2-4 16:44 逍遥纳兰
我一直搞不懂的一个成语,万人空巷

2006-2-4 16:51 广成子
[quote]原帖由[i]弓骑步[/i]于2006-02-03, 10:01:34发表
印象最深的错用是每况愈下和每下愈况,两个意思完全不同的成语现在被混为一谈了,而且趋势是每下愈况在取代每况愈下。 [/quote]
“每下愈况”源出《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市监,履犭希也,每下愈况。”犭希,猪。况,由比较而显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个叫获的市官,问市场的牙人,为什么估量猪的肥瘦要用脚踩踩猪的下部脚胫?回答说:因为脚胫是难肥之处,踩猪的脚胫,就能看出猪的肥瘦。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事物的真实情况。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其著述《容斋随笔·蓍龟卜筮》中云:“人人自以为君平,家家自以为季主,每况愈下。”意思是说,自以为是、自以为贵的情况越来越糟了。
  
  “每况愈下”与“每下愈况”,字同而字序不同,意思也不同。

2006-2-4 17:00 村夫
[quote]原帖由[i]韦孝宽[/i]于2006-02-03, 10:14:50发表
差强人意,在媒体上被误用率超过90%。 [/quote]
幾乎是100%。

洒家也湊熱鬧说兩个吧:

[color=blue]“贾其余勇”原意是勇气澎湃,多得什至可出售。

现在变成了“鼓其余勇”,垂死掙扎的鼓起最后勇气。[/color]
[color=red]
“莫名其妙”,原指太美好了,实在好得找不到词來形容。

现在变成“莫明其妙”,解作不明所以。[/color]

2006-2-4 19:15 幽浪
gay

2006-2-4 19:19 慕容十二郎
[quote]原帖由[i]逍遥纳兰[/i]于2006-02-04, 16:44:03发表
我一直搞不懂的一个成语,万人空巷 [/quote]
97年高攷攷這個我選錯了,記憶猶新啊

2006-2-4 21:58 姚亚
[quote]原帖由[i]张建昭[/i]于2005-07-10, 10:36:54发表
还有“空穴来风”,本来意思应该是“事情的发生是有根由的”,现在用得正好相反。

还有“昨日黄花”,根本没有出处,而是根据成语“明日黄花”(出自东坡诗)杜撰出来的。

成语错用、讹用的例子还有很多,然而语言本身就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日常生活中用到,只要人们都明白就好。 [/quote]
空穴来风  是这个意思?

2006-2-4 22:13 慕容十二郎
[quote]原帖由[i]姚亚[/i]于2006-02-04, 21:58:20发表
[quote]原帖由[i]张建昭[/i]于2005-07-10, 10:36:54发表
还有“空穴来风”,本来意思应该是“事情的发生是有根由的”,现在用得正好相反。

还有“昨日黄花”,根本没有出处,而是根据成语“明日黄花”(出自东坡诗)杜撰出来的。

成语错用、讹用的例子还有很多,然而语言本身就是不需要什么道理的,日常生活中用到,只要人们都明白就好。 [/quote]
空穴来风  是这个意思? [/quote]
舊時門戶常有鳥兒築巢,空穴藉指門戶之穴。「空穴来风」即指風多從門戶之穴而入。《文選‧宋玉‧〈風賦〉》:“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其所託者然,則風氣殊焉。”李周翰注:“空穴,謂門戶之穴。言木之句曲者,其多巢鳥;門戶之穴,風多從也。”後多用以比喻流言蜚語乘隙而入。如鄒韜奮《抗戰以來》附錄:“迄今抗戰陣營中尚潛伏若干妥協主和分子,道路指目,當非空穴來風。”

空穴来风  
词目 空穴来风
发音 kōng xuè lái fēng
释义 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出处 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示例 棹摇船掠鬓,风动竹捶胸。虽好事托以成之,亦~之义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

四川辞书出版社《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第417页。
[释义]
穴:孔,洞。
有了孔洞才会进风。比喻乘隙而入。
常指某种消息或传言的散布并非毫无缘由。
[例]
1)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勾来巢,空穴来风。”
2)流言未可轻信,但空穴来风,关于她的那些传闻,怕还是事出有因吧?

2006-2-4 22:35 姚亚
o哦,我原来一直都理解反了意思。。。。

2006-2-5 14:35 小行者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现在主流媒体都是反过来说的: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2006-2-5 17:08 慕容十二郎
[quote]原帖由[i]小行者[/i]于2006-02-05, 14:35:42发表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现在主流媒体都是反过来说的: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quote]
這個容易理解,邪不壓正嘛

2006-2-5 17:14 小行者
[quote]原帖由[i]慕容十二郎[/i]于2006-02-05, 17:08:36发表
[quote]原帖由[i]小行者[/i]于2006-02-05, 14:35:42发表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现在主流媒体都是反过来说的: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quote]
這個容易理解,邪不壓正嘛 [/quote]
自古以来 都说  魔比道强。


所以才要不断的修行,免得堕落。

查查正统的成语字典,你就知道哪个对哪个错了。

2006-2-5 17:31 慕容十二郎
[quote]原帖由[i]小行者[/i]于2006-02-05, 17:14:33发表
[quote]原帖由[i]慕容十二郎[/i]于2006-02-05, 17:08:36发表
[quote]原帖由[i]小行者[/i]于2006-02-05, 14:35:42发表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现在主流媒体都是反过来说的: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quote]
這個容易理解,邪不壓正嘛 [/quote]
自古以来 都说  魔比道强。


所以才要不断的修行,免得堕落。

查查正统的成语字典,你就知道哪个对哪个错了。 [/quote]
我並沒有說後者就對了,現在兩种用法都有,而且都很好理解,比起那些訛傳的成語來,下場還算可以的了,像這種由字面上衍生過來的,沒有什麽典故的成語,俺認爲不必太認死理

您那種[color=red]自古以来 都说  魔比道强[/color]的説法不知從何而來

2006-2-5 17:49 书者
[quote]原帖由[i]逍遥纳兰[/i]于2006-02-04, 16:44:03发表
我一直搞不懂的一个成语,万人空巷 [/quote]
人人都去看了,所以巷子都空了,我这样理解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被错用的中国成语!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