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7-9 15:21
alfredwang
看过很多关于长平之战帖子(包括本站的),对其中一个观点不能认同:
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廉颇的战术不对呢?而应采取赵括的一样主动进攻的战术呢?
两个基本点:
1,秦强赵弱,尽管赵是东方6国中的强国(军事强国),但再强强不过秦吧?
2,秦远赵近。秦国是远来作战,后勤运输不如赵方便。事实上史记说,秦也是15岁以上男子皆参与后勤工作了(临时写的,原文没有找了)。
廉颇“扼其咽喉,静观其变”的战术有什么不对呢?
事实上赵守长平三年,也仅仅失去西壁和部分将士,但其元气并未伤。而秦军主动进攻三年进展甚慢,耗不起啊!所以赵虽然后勤也困难,但并没有比秦更难。
而且如果说赵怕燕齐魏渔翁得力,那么秦更怕东方六国乘虚进攻了!
至少是秦国率先用离间计,说明秦国首先觉得消耗不起了。
想秦伐楚之战,王翦不也是和楚军对持一年,才抓到项燕的机会,一举而胜?
李牧击败胡伤、桓麴(可能字打错了)也是因为面前有了机会,突袭得手。面对王翦稳扎稳打时,他也只能采取阵地防御。——同样的,王翦尽管兵多,但也不强攻李牧,而是静观其变,甚至主动用反间计来造这个“变”!
至于廉颇个人,现在不知道很多人为什么认为他不行?
廉颇为赵将四十多年,战功赫赫。长平前,就是战绩卓著。长平后,他也曾为主将率残破的赵军击败燕军。
另外赵后期的名将,除了赵奢外,庞瑗、李牧也都是他发现起用,并长期作为副将的。作为军事统率也很称职啊。
不太明白,后世的人为什么认为他的战术不对?
这就像,苏东坡说为什么东方六国不乘秦伐楚,咸阳空虚之际出奇兵一样?想的容易,实践起来难。其他几国还有这个余力嘛?
2005-7-9 15:53
zhangxdscb
话是这么说,也许是大家玩游戏玩多了。以为大鼠一圈上去围殴一番就行了。反正仗也打完了,事后诸葛亮是最轻松的。
2005-7-9 16:16
luanshengyu
赵国只是军事强国,在经济上比秦国差远了,所以虽有地理优势,但补给能力还是弱于秦国的,秦国只是运输不方便,赵国是根本没东西运
2005-7-9 19:02
张建昭
防御是正确的,所争的是积极防御与消极防御
2005-7-9 19:55
扶楠
[quote]原帖由[i]zhangxdscb[/i]于2005-07-09, 15:53:25发表
话是这么说,也许是大家玩游戏玩多了。以为大鼠一圈上去围殴一番就行了。反正仗也打完了,事后诸葛亮是最轻松的。 [/quote]
哈哈,这个说法有意思……
不过我也比较同意楼主的说法,廉颇的方法当时确实起到了效果,这种方法当然会使双方都陷入困境,但谁能坚持谁就能取胜。从经济上来说,秦确实够强,但是在那里过于持久的话,从形势上看我觉得还是不利于秦的——至少书上是明写着对秦不利。
至于赵括的主动出击,其实也未必不行,只不过他经验少,方法不当,中了埋伏——这是人事上的问题,未必战略本身就是错的
2005-7-9 20:16
lubur
即使廉颇使用这种战术,也未必能战胜白起,
因为秦军有这个战争持续下去的韧性和意志,
而软弱的赵民和赵国的贵族实没有这个
决心的
2005-7-9 20:18
东方未明
孙子不是说,兵者,诡道也;
历史很多名将都是灵活做战的,都没有什么定数
进攻和防御都有各自的道理
要胜利打一仗,有主将能力、士兵素质、谋士的献计,还有天文、地理、人和等因素
胜败乃兵家常事,胜要把战果提高到最大,即使败也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赵括那一仗输得太惨了!
还是支持廉颇的防御术,毕竟损失不是太大
请问什么是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2005-7-9 20:50
yanhy
赵好比是苏修,秦是美帝,打消耗战,长久战,赵绝非秦对手,只能主动出击,决一死战。赵军野战能力不亚于秦,赵骑兵强啊!坏就坏在,秦主将是战神白起。
2005-7-9 21:13
Dusk
白起要真能破乌龟战术就用不着用什么反间了
2005-7-9 22:14
一马当先
廉颇的战术当然是对的,像赵括那样和秦军拼命只是死路一条,赵毕竟没有秦国大,当然防御更好啊
2005-7-9 23:17
mylovez
廉颇的战术怎么也比赵括的好,其他五国都等着秦赵拼的不行了再下手,谁想赵被一击毙命,我觉得秦攻赵本身就是冒险,如果惨胜,则被其他国家所乘,长平之战秦可谓大胜,但秦不是一时还很被动吗,都被打到函谷关,赵的经济实力确实太茶了,但如果赵王拿地换粮我觉的还是很有希望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赵国都到了生死存亡之地,还想光耍嘴皮子,人家就会为你出死力,赵不出点血是不行的,当年秦不是说给楚五百里,结果都能让死敌楚国去侮辱当时的霸主齐国,赵与周围国家恐怕还没有秦楚那班仇视,就算拿出半个赵国来贿赂打胜秦国也比被歼五十万强,
2005-7-10 09:40
无知无畏
当时秦王到了河内,发15岁以上的男子前去拦截赵的救兵不假,应该不是全国15岁以上的男子!河内有多少人口,15岁以上男子有多少,史记都没有记载,不过以秦国的国力之强,补给应该不成问题。特别是当时的秦国很重视农业,最早把铁器用于农业的,就是秦国。
2005-7-10 10:00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西狂杨过[/i]于2005-07-09, 20:18:45发表
请问什么是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quote]
军事上应有准确定义,我只说我的理解。
积极防御其实就是战略上取防御姿态,但战术上还要掌握主动权。中国历史上积极防御的战例很多且很精彩,如张巡守雍丘,刘琦守顺昌,都是防御战,但不是只固守城池,还要看准机会主动出击杀伤敌人、袭扰敌人,使敌人知难而退。张巡的最终结果虽然仍是由于困守孤城没有援助而失败,但给安史叛军的打击是巨大的。而顺昌之战更是狠狠教训了一下女真铁骑。
相比之下,消极防御就是一味固守。
2005-7-10 10:02
瑶姬小公主
[quote]原帖由[i]西狂杨过[/i]于2005-07-09, 20:18:45发表
孙子不是说,兵者,诡道也;
历史很多名将都是灵活做战的,都没有什么定数
进攻和防御都有各自的道理
要胜利打一仗,有主将能力、士兵素质、谋士的献计,还有天文、地理、人和等因素
胜败乃兵家常事,胜要把战果提高到最大,即使败也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赵括那一仗输得太惨了!
还是支持廉颇的防御术,毕竟损失不是太大
请问什么是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 [/quote]
积极防御是对的,但赵括纸上谈兵不加思考,以致大败,廉颇之策也没有错,不过是防御战术,以图后效罢了
2005-7-10 15:09
alfredwang
[quote]原帖由[i]lubur[/i]于2005-07-09, 20:16:16发表
即使廉颇使用这种战术,也未必能战胜白起,
因为秦军有这个战争持续下去的韧性和意志,
而软弱的赵民和赵国的贵族实没有这个
决心的 [/quote]
问题是如果廉颇使用这种战术,白起也未必能战胜廉颇!
毛主席说过,打仗首先是保存自己,其次才是消灭敌人。
廉颇的战术是稳中求胜,毕竟秦远比赵强。如果白起能够轻易破廉颇的战术防御,也不会等赵括上台再出手了。
赵民并不软弱,尤其是赵的代属地民风彪捍。
秦内部也不坚定,对于攻赵三年不下(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也是有动摇的。
至于说赵贵族软弱,那是政治的后话了。实际上没有郭开,平原君和蔺相如不会劝赵王换将的!
2005-7-10 15:37
东方未明
[quote]原帖由[i]lubur[/i]于2005-07-09, 20:16:16发表
即使廉颇使用这种战术,也未必能战胜白起,
因为秦军有这个战争持续下去的韧性和意志,
[/quote]
廉颇的战术是固守,大家拼消耗、资源以及耐力
对于维持那样的状态下去,秦国在经济上占优,白起最终还是会破赵,我不表示反对
但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秦国会为了破赵,搞得损兵折将,经济受干扰??
此外,毕竟其他诸国在观望,就等他们两败俱伤了!秦国的最终目的是灭六国,不会为了破赵影响大局!所以应侯用了反间计,也从一方面表明了秦国是没有死拼赵国的趋向的。
2005-7-10 17:48
六韬五略
廉颇的战术是对的。
对于固守的敌人往往进攻方很难下手。世界名将很多都是打野战成名的,有几个是已打下坚城成名的,只要防守得当,找到破绽,防守方一击必致胜。
往往强的一方最讨厌弱的一方玩防御,总是找机会决战的。
而秦就是想找决战的机会,消灭赵。
而且大家发现没有,廉颇并为占城而守。他并不是孤城一座。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