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中国古代史上,有哪次战役,双方总兵力投入过百万的?


2005-6-30 21:00 碧落赋
中国古代史上,有哪次战役,双方总兵力投入过百万的?

有许多都是号称百万,实际上是虚数

真正不是虚数的,动用百万大军的,我记得的只有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前秦vs东晋,
双方实际首脑:苻坚vs谢安
双方军队主帅:苻融vs谢石(谢玄不是主帅)



前秦兵力由以下构成

氐族骑兵亲兵 15万,由苻融率领(在敌人渡过淝水后,几乎全军覆没)
氐族骑兵前锋 5万,由梁成率领(在洛涧被刘牢之偷袭,全军覆没)
鲜卑骑兵3万,由慕容垂率领(开始时抵挡桓冲荆州兵夹击,后来给败军断后,未损分毫)
羌族骑兵4万,由姚苌率领(开战时镇守营地,未损分毫)
步兵60万,以汉族为主,其他各族为辅助,主要由朱序率领(不过步兵不是战场主力)
水军8万,分两队,一队从襄阳沿汉水下,一队从巴蜀沿长江下,准备在汉口会师

总兵力:15+5+3+4+60+8=95万



东晋兵力,只有北府兵8万,由谢玄率领(谢石是名义上的)
其中骑兵只有8千


东晋桓大司马的荆州兵,没有参战,只是在苻坚溃败后,发起追击,所以兵力虽十分可观,但不计此数



两方参展加起来,103万 左右


不过真正在淝水战场上,那一具体瞬间,真正直接行动的,是苻坚的25vs谢玄7.5

不过总的来说,毕竟双方总共也调动了103万,不愧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2005-6-30 21:29 关内侯
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83万、孙刘10多万。

2005-6-30 21:35 碧落赋
[quote]原帖由[i]关内候[/i]于2005-06-30, 21:29:12发表
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83万、孙刘10多万。 [/quote]
赤壁乃虚数,这是众人皆知的

2005-6-30 21:45 Dusk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

2005-6-30 22:17 狼一
[quote]原帖由[i]碧落赋[/i]于2005-06-30, 21:35:26发表
[quote]原帖由[i]关内候[/i]于2005-06-30, 21:29:12发表
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83万、孙刘10多万。 [/quote]
赤壁乃虚数,这是众人皆知的 [/quote]
大概20w:6-7w吧
三国时候人口有限
鼎立时好像总人口770w
所以兵力再多也有限
离西汉人口第一次顶峰差距太大了
几乎可以说是十室九空了

2005-6-30 22:21 狼一
很多政权常备军总数都不会上10w
所以100w,在冷兵器时代是相当可观了
关键是农业生产不能满足那么多人口
到了清朝人口倒是过亿
但是调动20w人的军队,每天都得花掉几十万两白银

2005-6-30 22:39 第三帝国
[quote]原帖由[i]Dusk[/i]于2005-06-30, 21:45:02发表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quote]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2005-6-30 22:45 伟君子
[quote]不过真正在淝水战场上,那一具体瞬间,真正直接行动的,是苻坚的25vs谢玄7.5[/quote]
当时真的应该多路进攻的,一路失败,可以有其他几路支援,南方人不比北方人膘悍,应该可以打过的

2005-6-30 22:53 第三帝国
淝水之战的出现,本身就是慕容垂、姚苌一个阴谋的开始,其动机就注定了这场战役的失败。

2005-6-30 23:28 天山一剑仙
还真是难说,至少汉朝的确没有百万会战。

昆阳之战算是最大规模的,也才四十多万人。

汉武帝征讨匈奴部队如果不算后勤,作战部队的人数最多也就十万,还有很多知名的大战比如西征大宛,不过几万人。

2005-7-1 01:37 关内侯
中国古代上百万人的大战我觉得没有。

淝水之战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号称百万而已,具体的兵力数目最多也就50来万吧???

战国时代动辄30、40万的伤亡,我也觉得有些夸大了,战国的总人口才千把万,即使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部参加凑上百万也够困难的吧???

2005-7-1 08:16 张建昭
只能说少之又少。



而且很多人数上超过百万的也不都是军队,其中很多是把运粮的、干杂役的民夫也算上了

2005-7-1 08:27 桓大司马
淝水之战时桓温已死,统领荆州的是其弟桓冲

钟离之战不知是否上了百万。其时北魏军数十万,号称百万,南梁军也有一二十万

2005-7-1 11:50 碧落赋
[quote]原帖由[i]桓大司马[/i]于2005-07-01, 8:27:49发表
淝水之战时桓温已死,统领荆州的是其弟桓冲

钟离之战不知是否上了百万。其时北魏军数十万,号称百万,南梁军也有一二十万 [/quote]
钟离之战是除开肥水后,我的第二个考虑对象

北军“号称百万,连城四十余”。后来被南军歼灭的就有25万,所以总兵力至少50万以上

南军最前线被困的有3000,后来派20万大军支援,所以总兵力也有20多万

两方加起来,数目的确可观啊

2005-7-1 11:54 碧落赋
[quote]原帖由[i]第三帝国[/i]于2005-06-30, 22:39:16发表
[quote]原帖由[i]Dusk[/i]于2005-06-30, 21:45:02发表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quote]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quote]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这两场战争的确历史书已经基本提出了人数,不过这好像不是战役


长平之战,应该是先秦时期参战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2005-7-1 13:05 xiaomatu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2005-7-1 13:57 碧落赋
[quote]原帖由[i]xiaomatu[/i]于2005-07-01, 13:05:34发表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quote]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这个谢谢提醒啦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这个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范畴

2005-7-1 14:00 碧落赋
有哪位高手肯赐教:

历史上三国中这四大战役的具体人数分析

官渡
赤壁
夷陵
合淝

2005-7-1 14:43 巴孤
官渡:袁绍10万左右。曹操应为3-5万。也有说接近10万的,不过论证得比较牵强。

赤壁:曹军20w左右,孙刘联军包括周瑜军3万,刘备军号称2万(实际可能未必有这么多),还有孙权的援军

夷陵:刘备军4-8万(两种说法),陆逊军5万。

合肥:张辽军7千,孙权军号称10万,不算后来曹操的援军。btw,合肥战役根本没法同上面三场相比,汉中和关羽北伐之战还差不多。

2005-7-1 14:56 Dusk
[quote]原帖由[i]碧落赋[/i]于2005-07-01, 11:50:26发表
[quote]原帖由[i]桓大司马[/i]于2005-07-01, 8:27:49发表
淝水之战时桓温已死,统领荆州的是其弟桓冲

钟离之战不知是否上了百万。其时北魏军数十万,号称百万,南梁军也有一二十万 [/quote]
钟离之战是除开肥水后,我的第二个考虑对象

北军“号称百万,连城四十余”。后来被南军歼灭的就有25万,所以总兵力至少50万以上

南军最前线被困的有3000,后来派20万大军支援,所以总兵力也有20多万

两方加起来,数目的确可观啊 [/quote]
钟离北魏五十万,梁军二十万

2005-7-1 17:34 寒冰
史记上说:
平城之战,汉军三十二万,匈奴四十万,不过肯定有问题……严重怀疑

2005-7-1 19:32 无知无畏
[quote]原帖由[i]第三帝国[/i]于2005-06-30, 22:39:16发表
[quote]原帖由[i]Dusk[/i]于2005-06-30, 21:45:02发表
秦灭楚之战,还有隋伐高丽之战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quote]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quote]
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少得多,我记得应该是不到10万,具体多少记不清了,好象是只有5万左右,所以虽然赵国被坑了40万,但是双方交战的士兵肯定没有百万,应该是连50万都没有,建议大家以后多看看历史再来评论

2005-7-1 20:48 Dusk
楼上的KUSO吧,谁告诉过你秦军有几人的,完成那么大范围的包围,没同等兵力办不到的
要多看看历史再来评论是你吧
另:匈奴有四十万军队就不会被蒙恬三十万大军驱逐了

2005-7-1 21:54 第三帝国
恩,就是。战国策中曾提到秦国用兵超过50万的就有6次。长平之战虽对秦军人数没有具体的描述,可你就想想5万秦军就是抓40万只鸡也有很大困难,何况是40多万的赵国雄师。

2005-7-1 21:59 碧落赋
[quote]原帖由[i]巴孤[/i]于2005-07-01, 14:43:12发表

夷陵:刘备军4-8万(两种说法),陆逊军5万。
[/quote]
刘备前军就有4万噢~

难道只烧了他的前军?

2005-7-1 22:04 碧落赋
我再提几个隋朝以前的著名战役,请问下双方分别人数

牧野
晋楚濮战
晋楚泌战
巨鹿
彭城
昆阳(同意天山兄的看法,应该这是两汉最大的战役)

2005-7-1 22:29 第三帝国
秦楚巨鹿之战,秦国方面是40万人(其中王离部有20万人,章邯部是20万),项羽本部人马约是10万人左右,英布和蒲将军的先头部队是2万,项羽率8万余人在后。其他诸侯的援军应该是在10-15万左右,好象史记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
楚汉彭城战役,刘邦带领的诸侯联军是56万,项羽是带了 3万轻骑回师的。

2005-7-1 22:38 第三帝国
[quote]原帖由[i]碧落赋[/i]于2005-07-01, 13:57:55发表
[quote]原帖由[i]xiaomatu[/i]于2005-07-01, 13:05:34发表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quote]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40万,陈友谅60万。
这个谢谢提醒啦  


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
这个不属于中国古代历史范畴 [/quote]
明鄱阳湖之战,朱元璋的兵力是没有40万的,陈友凉的兵力倒是有60万。当时是陈友凉率60万大军挥师洪都(今江西南昌),洪都守军仅三万余人,后朱元璋亲率20万大军援救洪都。于是陈友凉撤去对洪都的包围,将水军全部撤到鄱阳湖,而朱元璋则用水军封锁鄱阳湖的出口,两军在湖内决战。双方大战三日,朱元璋的部队因为船小兵弱,都失败了。后来部将郭兴献计火攻,终于大败陈友凉。

2005-7-1 22:51 第三帝国
牧野之战,西周本部人马为战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另还有各诸侯国的军队(《尚书》中未有明确的记载),商国的军队是由少量的贵族卫队和大量的奴隶、囚犯组成的,人数有17万和70万两种说法。

2005-7-1 22:53 fs7711
好久不来轩辕了,灌灌水。
楼主MM没想至对军事颇有兴趣,真乃女中豪杰。
就兵力过百万的的战役来说,恐怕只有长平有这个可能,我的印象中,鄱阳湖一战,朱元璋的军队是20万,陈友谅为60万。
兵力过百万的的战争有秦灭楚、前秦攻东晋(仅淝水一战的兵力并不是很多)、隋炀帝攻高丽、明攻安南。
另外战役规模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参战兵力,比如漠北之战虽然没有昆阳一战的兵力多,但后勤动员、交通运输等各种综合条件,昆阳都无法与漠北相比。要说昆阳比漠北的规模大,恐怕不见得吧。
另外夷陵之战中蜀国的兵力只在吴军之上。

2005-7-1 22:59 第三帝国
昆阳之战时,王风、王常两人率军8000守城,而刘秀在王莽军合围之前率13轻骑突围求援,于六月率万余援军到达昆阳。而在昆阳大战中王莽军共投入42万人,号称百万。

2005-7-1 23:06 第三帝国
[quote]原帖由[i]fs7711[/i]于2005-07-01, 22:53:20发表
好久不来轩辕了,灌灌水。
楼主MM没想至对军事颇有兴趣,真乃女中豪杰。
就兵力过百万的的战役来说,恐怕只有长平有这个可能,我的印象中,鄱阳湖一战,朱元璋的军队是20万,陈友谅为60万。
兵力过百万的的战争有秦灭楚、前秦攻东晋(仅淝水一战的兵力并不是很多)、隋炀帝攻高丽、明攻安南。
另外战役规模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参战兵力,比如漠北之战虽然没有昆阳一战的兵力多,但后勤动员、交通运输等各种综合条件,昆阳都无法与漠北相比。要说昆阳比漠北的规模大,恐怕不见得吧。
另外夷陵之战中蜀国的兵力只在吴军之上。 [/quote]
恩,就是就是,我就说长平之战双方兵力合计不下百万。居然还有人说,秦国只出兵5万,真是可笑。

这个兄台,最近的军神在线的论坛怎么一直都上不去啊?

2005-7-1 23:09 第三帝国
昆阳大战未必就是两汉最大的战役了,比如高祖白登被围,汉军是32万,匈奴是40万铁骑。汉军被围之数也不下10万人。

2005-7-2 00:08 碧落赋
宋朝最大的战役是哪场?

2005-7-2 10:09 无知无畏
[quote]原帖由[i]Dusk[/i]于2005-07-01, 20:48:17发表
楼上的KUSO吧,谁告诉过你秦军有几人的,完成那么大范围的包围,没同等兵力办不到的
要多看看历史再来评论是你吧
另:匈奴有四十万军队就不会被蒙恬三十万大军驱逐了 [/quote]
我都懒得解释了,拜托你不要自己猜测历史,去看看真正的历史书再说。中央电视台就曾经做过一期关于长平之战的专题节目,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历史不是猜测出来的,秦国包围赵国军队运用的是地利,也就是说秦兵把赵军堵在了长平,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兵,而且秦国当时也没有那么多兵。哎,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用最,去多用用你们的眼睛和脑袋,就知道历史是什么样子的了。

2005-7-2 10:13 Dusk
"拜托你不要自己猜测历史,去看看真正的历史书再说"这应该是我的台词
先不管要用多少兵的问题,你觉得你史书读得多,就请把你在哪本史书看到的秦军五万指出来,信口开河就是信口开河
秦军当时根本没那么多兵简直是笑话,秦的常备兵在战国七雄里是最多的.
再提一个辅证,长平之战过了以后,秦攻赵不下,拒不任将的白起因此被赐死,如果秦没在长平伤筋动骨,会战不下没有了40万壮丁的赵?

2005-7-2 12:39 fs7711
在下坛子前几天数据库出了些问题,现在已能访问了,谢谢签名的关心。
我的印象中,白起从没有指挥过5万以下兵力的时候。
宋朝的没印象,不过岐沟关一战规模不小。

2005-7-2 17:59 5288123
楼上的大大,我想看战争艺术.在您的网站中没找到.能帮帮我吗?谢谢

2005-7-2 18:24 a84617
中国人就是多啊~动不动就号称百万啊~

2005-7-2 18:27 张建昭
[quote]原帖由[i]fs7711[/i]于2005-07-02, 12:39:42发表
宋朝的没印象,不过岐沟关一战规模不小。 [/quote]
粗略估计双方兵力之和应在30——40万。

2005-7-2 18:43 杨少凡
回第三帝国,汉高祖白登之围时自率轻锐,远离主力,不应有十万之众。
回a84617,那是中国地方大,别忘了整个欧洲加起来才和我国面积差不多,按人口与兵力比,欧洲实际比我国更厉害。
另外,那些“号称”就不用当真了,不然尔朱荣何以七千破葛荣百万?西方也一样,高加米拉会战不是说波斯军百万以上吗?

2005-7-2 19:38 fs7711
[quote]原帖由[i]5288123[/i]于2005-07-02, 17:59:18发表
楼上的大大,我想看战争艺术.在您的网站中没找到.能帮帮我吗?谢谢 [/quote]
你说的是约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吧?此书我有,不过没有电子的。我倒是可能扫描,,但由于日程安排的过满,即使连载,也要等到10月以后。

2005-7-2 20:06 无知无畏
[quote]原帖由[i]Dusk[/i]于2005-07-02, 10:13:17发表
"拜托你不要自己猜测历史,去看看真正的历史书再说"这应该是我的台词
先不管要用多少兵的问题,你觉得你史书读得多,就请把你在哪本史书看到的秦军五万指出来,信口开河就是信口开河
秦军当时根本没那么多兵简直是笑话,秦的常备兵在战国七雄里是最多的.
再提一个辅证,长平之战过了以后,秦攻赵不下,拒不任将的白起因此被赐死,如果秦没在长平伤筋动骨,会战不下没有了40万壮丁的赵? [/quote]
首先我只读自己感兴趣的史书,这段历史我并没有读过,不过是恰巧看过中央电视台播的那期节目。所以我宁愿相信中央电视台,而绝对不相信你所说的。如果你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或者在那里有朋友,请自己去找那期节目的带子,我并没有责任告诉你什么所谓的证据,因为那实在是太可笑了。你既然认为秦国军队是包围了赵国军队,那你应该听说说兵法有云:“十而围之”吧。你认为当时的秦国可能有400万军队吗?而且就军事而言,兵贵精而不贵多,这道理大家都懂吧!至于赵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兵而秦国没有,也很简单,那是赵国已经快被灭国了,所以国内的男子基本上都被拉上了战场,而秦国的可是职业军人,在数量差别当然很大了。双方人数的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楚的原因是,当时看完电视并没有太上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秦国的士兵要比赵国少得多。至于白起的死因,绝对不是因为没有攻下赵国而被赐死,功高盖主才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方面的讨论网上应该多得是,随便就能找到的。还有就是你要我出示证据,那么你能出示证据吗?有哪部书上说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的多,你可以拿来展示一下,光凭自己的知识去推测历史,你只能得到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2005-7-2 20:12 张建昭
“十则围之”不光是指人数上,而是整个实力对比(包括战斗力、人数、士气、装备等),也不是正好十倍,只是悬殊明显,而不能简单地以兵力众寡作比。

2005-7-2 20:21 马岱
秦国应该不是职业军人,前不久刚去西安看了兵马俑,秦军士兵的装束武器各异,看起来都是自带的,也就是说战国时代是亦民亦兵,打战时就都拉出去,史记也有“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的记载,说明基本上是全民总动员了。所以战国时期反而经常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大战役,到后来逐渐用职业军人作战,所以虽然人口增长了,大的战争场面反而不如以前。

2005-7-2 21:08 667788
一次战役所提到的兵力,当然是指包括后勤的一些准军事人员!否则,即便是现代,前线作战兵力也很少有百万以上的!

在这个前提上,长平之战是有百万。
第一,战国后期,中国到底有多少兵力?
目前公认的是500万。史学界根据苏秦张仪的话得出,并再据此结合战国的特殊兵役制度推出总人口数为2000万左右。

第二,秦国的兵力有多少?
秦国为天下之雄,在战国后期灭六国时,曾经60万攻楚的同时,有10多万攻魏,10多万左右保持对燕、代的压力。秦总兵力确实在百万之上。长平战离统一不远,秦的总兵力应不下于百万。

第三,秦国是否顷全力了?
这不用我多说,很多人都知道。长平战秦赵双方都已出全力了。如楼上“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战争中“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来应侯信赵反间说秦昭襄王“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使秦出于休整和补充减员,事实上发动邯郸之役亦推迟一年。
所以秦军在长平遭到重大伤亡。兵力决不可能是区区5万。

第四,其它。
长平之战是双方在初始战后,双方三年来不断增加兵力导致的。最后坑杀45万,虽遭到不少置疑,但其数量级总体还是被确定。只不过是三年来兆赵国前后共被杀的。

“我是无知者”可以去这里下面看看。即使得不出双方确切数字,也会对长平之战有所了解。(想了解这一战的朋友都可以去看看,个人觉得可信度非常高)
[url=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3-guoxue/%C6%E4%CB%FB%C0%FA%CA%B7%CA%E9%BC%AE/%D7%A8%CC%E2%C0%E0/%BE%FC%CA%C2/%B3%A4%C6%BD%D6%AE%D5%BD/]http://www.white-collar.net/02-lib/01-zg/0...BD%D6%AE%D5%BD/[/url]

最后,长平之战实际上是以战役的开始,达到了战争的规模。(如同上甘岭从一场战斗发展成战役一样)。在火器时代以前,应该是规模最大的一场的战役了!

2005-7-2 21:15 Dusk
[quote]原帖由[i]我是无知者[/i]于2005-07-02, 20:06:09发表
[quote]原帖由[i]Dusk[/i]于2005-07-02, 10:13:17发表
"拜托你不要自己猜测历史,去看看真正的历史书再说"这应该是我的台词
先不管要用多少兵的问题,你觉得你史书读得多,就请把你在哪本史书看到的秦军五万指出来,信口开河就是信口开河
秦军当时根本没那么多兵简直是笑话,秦的常备兵在战国七雄里是最多的.
再提一个辅证,长平之战过了以后,秦攻赵不下,拒不任将的白起因此被赐死,如果秦没在长平伤筋动骨,会战不下没有了40万壮丁的赵? [/quote]
首先我只读自己感兴趣的史书,这段历史我并没有读过,不过是恰巧看过中央电视台播的那期节目。所以我宁愿相信中央电视台,而绝对不相信你所说的。如果你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或者在那里有朋友,请自己去找那期节目的带子,我并没有责任告诉你什么所谓的证据,因为那实在是太可笑了。你既然认为秦国军队是包围了赵国军队,那你应该听说说兵法有云:“十而围之”吧。你认为当时的秦国可能有400万军队吗?而且就军事而言,兵贵精而不贵多,这道理大家都懂吧!至于赵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兵而秦国没有,也很简单,那是赵国已经快被灭国了,所以国内的男子基本上都被拉上了战场,而秦国的可是职业军人,在数量差别当然很大了。双方人数的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楚的原因是,当时看完电视并没有太上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秦国的士兵要比赵国少得多。至于白起的死因,绝对不是因为没有攻下赵国而被赐死,功高盖主才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方面的讨论网上应该多得是,随便就能找到的。还有就是你要我出示证据,那么你能出示证据吗?有哪部书上说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的多,你可以拿来展示一下,光凭自己的知识去推测历史,你只能得到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quote]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正义任,入针反,堪也。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卻,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至于白起的死因,绝对不是因为没有攻下赵国而被赐死,功高盖主才是主要原因之
-----------
真是笑话啊,这就是一个号称清楚历史的人的话吗?还是央视某个频道告诉你的?还是"你只能得到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稍稍看过历史书的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
关没攻下赵国被赐死的什么事,这样的人也敢号称懂历史?

PS:我从未说过长平之战秦军比赵军多

2005-7-2 21:21 Dusk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
发河内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才有五万人吗?

2005-7-2 23:06 碧落赋
长平之战,秦军应该不会超过赵军,但也不会少太多。

坑杀40万余,那是那次的,如果包括总共赵国牺牲的,绝对不只这个数。那么赵国参战的总人数,就更可观了

2005-7-3 09:35 无知无畏
[quote]原帖由[i]Dusk[/i]于2005-07-02, 21:21:15发表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
发河内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才有五万人吗? [/quote]
史记里只是说那些农民去绝粮道了,并没有说他们参与战争啊,莫非你认为凡是与战争有关的人都应该算在内?那么秦国国内,那些生产粮食,军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是不是也应该算在内呢?那估计就不止百万了,两百万都有了。至于白起之死,已经有无数的历史专家有过无数次的讨论,我还以为是地球人都知道了呢,竟然还有人固执的认为白起只是因为没有攻下赵国被赐死,我连笑都懒得笑了,因为这个人的知识已经贫乏到了可怜的地步。
引用史记译注
“昭王四十八年(前259)十月,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以后,秦军兵分两路:王龁攻下皮牢,司马梗平定太原。韩、赵两国十分害怕,就派苏代到秦国,献上丰厚的礼物劝说丞相应侯说:“武安君擒杀赵括了吗?”应侯回答说:“是。”苏代又问:“就要围攻邯郸吗?”应侯回答说:“是的。”于是苏代说:“赵国灭亡,秦王就要君临天下了,武安君当封为三公。武安君为秦国攻占夺取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边平定了楚国的鄢、郢及汉中地区,北边俘获了赵括的四十万大军,即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吕望的功劳也超不过这些了。如果赵国灭亡,秦王君临天下,那么武安君位居三公是定而无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吗?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实也就不得不屈从了。秦军曾进攻韩国,围击刑丘,困死上党,上党的百姓都转而归附赵国,天下百姓不甘作秦国臣民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如果把赵国灭掉,它的北边土地将落入燕国,东边土地将并入齐国,南边土地将归入韩国、魏国,那么您所得到的百姓就没有多少了。所以不如趁着韩国、赵国惊恐之机让它们割让土地,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劳了。”听了苏代这番话应侯便向秦王进言道:“秦国士兵太劳累了,请您应允韩国、赵国割地讲和,暂且让士兵们休整一下。”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割取了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邑便讲和了。正月,双方停止交战。武安君得知停战消息,自有想法,从此与应侯互有恶感”
白起后来抗拒君命没有出战,就是因为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名声太大,可是功高盖主的事实已成,秦昭王还是杀了他,这貌似是很简单的历史,难道还有人要争吗?

2005-7-3 11:13 岑平
秦囯滅六囯……每次都出60万……
估計在對付大國的時候會有過百萬的大戰役……

2005-7-3 11:32 沙加1110
[quote]原帖由[i]我是无知者[/i]于2005-07-01, 19:32:47发表

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少得多,我记得应该是不到10万,具体多少记不清了,好象是只有5万左右,所以虽然赵国被坑了40万,但是双方交战的士兵肯定没有百万,应该是连50万都没有,[color=red]建议大家以后多看看历史再来评论[/color]
[/quote]
[quote]原帖由[i]我是无知者[/i]于2005-07-02, 10:09:14发表

[color=red]我都懒得解释了,拜托你不要自己猜测历史,去看看真正的历史书再说。[/color]中央电视台就曾经做过一期关于长平之战的专题节目,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历史不是猜测出来的,秦国包围赵国军队运用的是地利,也就是说秦兵把赵军堵在了长平,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兵,而且秦国当时也没有那么多兵。哎,现在的年轻人,就知道用最,去多用用你们的眼睛和脑袋,就知道历史是什么样子的了。
[/quote]
[quote]原帖由[i]我是无知者[/i]于2005-07-02, 10:09:14发表

[color=red]首先我只读自己感兴趣的史书,这段历史我并没有读过,不过是恰巧看过中央电视台播的那期节目。[/color]所以我宁愿相信中央电视台,而绝对不相信你所说的。如果你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或者在那里有朋友,请自己去找那期节目的带子,我并没有责任告诉你什么所谓的证据,因为那实在是太可笑了。你既然认为秦国军队是包围了赵国军队,那你应该听说说兵法有云:“十而围之”吧。你认为当时的秦国可能有400万军队吗?而且就军事而言,兵贵精而不贵多,这道理大家都懂吧!至于赵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兵而秦国没有,也很简单,那是赵国已经快被灭国了,所以国内的男子基本上都被拉上了战场,而秦国的可是职业军人,在数量差别当然很大了。双方人数的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楚的原因是,当时看完电视并没有太上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秦国的士兵要比赵国少得多。至于白起的死因,绝对不是因为没有攻下赵国而被赐死,功高盖主才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方面的讨论网上应该多得是,随便就能找到的。还有就是你要我出示证据,那么你能出示证据吗?有哪部书上说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的多,你可以拿来展示一下,光凭自己的知识去推测历史,你只能得到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quote]

  orz

2005-7-3 11:52 东方未明
我个人猜测秦赵长平之战有,因为白起坑杀的赵兵就有40多万,加上赵军逃串的,再加上秦军的部队,很可能有100W

2005-7-3 12:25 碧落赋
请大家讨论时候不要太激动,我可不想此帖因为此而被删除

2005-7-3 13:57 杨少凡
[quote]原帖由[i]碧落赋[/i]于2005-07-02, 23:06:52发表
长平之战,秦军应该不会超过赵军,但也不会少太多。

坑杀40万余,那是那次的,如果包括总共赵国牺牲的,绝对不只这个数。那么赵国参战的总人数,就更可观了

引用岑平
秦囯滅六囯……每次都出60万……
估計在對付大國的時候會有過百萬的大戰役……

[/quote]
史记上说得很明确“前后相杀首虏者四十五万人”,也就是说,赵国前后一共被杀了四十五万人(应该包括被围的韩国冯亭部军民和部分负责运输物资的赵国民夫),并不全是军队。不过以当时长平之战已经发展到秦赵两国赌国运的战争而言,两国均已倾全力而战,而秦国亦不例外,否则他们也不致于因为一个只有五万人参加的战争行反间计,还派白起这样的重将指挥。

秦灭六国除了灭楚外,每次可都低于六十万。只有灭楚是动用了大军。就前期李信、蒙武伐楚只用二十万就被秦王同意可见,对付其他国家连二十万可能都不到。

2005-7-4 21:42 燕京晓林
[quote]原帖由[i]碧落赋[/i]于2005-07-01, 6:00:08发表
有哪位高手肯赐教:

历史上三国中这四大战役的具体人数分析

官渡
赤壁
夷陵
合淝 [/quote]
官渡:袁绍11万(步兵10万,骑兵1万),曹操2~3万;
赤壁:曹操10万(分两路,其中到达赤壁的一路5万),联军3.2万(周瑜3万,刘备2千,刘琦的1万没有参战记载);
夷陵:刘备6~7万(前线4万多,少数民族数千,后面700里不到1万防御),陆逊5万。
合肥不具有决定性战役性质。

2005-7-5 10:59 慕容心
[quote]原帖由[i]ak47fafa[/i]于2005-07-03, 11:52:40发表
我个人猜测秦赵长平之战有,因为白起坑杀的赵兵就有40多万,加上赵军逃串的,再加上秦军的部队,很可能有100W [/quote]
灭楚大战因该超过百万了

2005-7-5 11:11 东方未明
史记里说,秦王问王剪要多少兵灭楚,对:非60W不可。秦王不听,发20W如楚,结果败了。然后秦王向王剪道歉,以王剪为将,发60W攻楚。而楚国也是悉国中之兵已抗。最后王剪破楚,杀了项燕。一场战役应该有100W

2005-7-5 11:44 吾非鱼
我记得在哪儿看到过,长平之战秦派了有60万,而断赵人后路的轻兵有两万。所以才把赵围起来了。如果秦人的数量少的话,是不可能把赵人围住而不能突围的。要知道当时赵人由于经常和凶奴人作战,自从胡服骑射后,他们的战斗力在列国中国上乘的。他们作困兽之斗也跑不了,除了战法、地形等因素外,人员的质量数量也是必不可少的。秦人的组织性、纪律性、战斗力当时是很强的,可就是这样,长平之战后,他们还是不能一鼓作气拿下邯郸,也说明他们也伤亡不小。当时,秦国大约有五百万人口,秦自变法以来,实行的是耕战的国策,可以说全民是兵,而不是楼上某朋友说的职业军人。秦打这一战役可以说除了边防外,用尽全国之力了。那么说五百万出六十万,我觉得还是合理的。

2005-7-5 13:24 桓大司马
忽忽,派去绝粮道的当然是兵了,怎么是农民呢。绝粮道是要作战的

页: [1] 2 3 4 5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