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9 20:02
游戏爱好者
古代的战役基本上兵力都要除以10 左右
所以100万以上的战役根本没有。
2009-4-8 20:47
foresoul
[quote]原帖由 [i]无知无畏[/i] 于 2005-7-1 19:32 发表
这两场成为战争更合适,而楼主所提的是战役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的就有45万,估计整个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绝对超过百万。
长平之战,秦国的士兵比赵国少得多,我记得应该是不到10万,具体多少记不清了,好 ... [/quote]
秦国应该在40/50W左右吧,十则围之,赵括不信能被武安君等而围,结果还是被等围..
撇开这个 要围那么多人,再占尽地利,恐怕也得个对等的数字
2009-4-15 16:11
黑传说
[quote]原帖由 [i]foresoul[/i] 于 2009-4-8 20:47 发表
秦国应该在40/50W左右吧,十则围之,赵括不信能被武安君等而围,结果还是被等围..
撇开这个 要围那么多人,再占尽地利,恐怕也得个对等的数字 [/quote]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是有的,但那也只能最多围住几万吧?但也很难做到把人赶进去,一般只能围住前锋,后军一看到铁桶的地形,肯定不会傻到钻进去。
能做到把40万人只靠几万人围起来的地形,好像地球上还找不到,同等数目,外加占尽地利,还有可能。
2011-11-6 21:27
开心@多闻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是有的,但那也只能最多围住几万吧?但也很难做到把人赶进去,一般只能围住前锋,后军一看到铁桶的地形,肯定不会傻到钻进去。
能做到把40万人只靠几万人围起来的地形,好像地球上还找不到,同等数目,外加占尽地利,还有可能。
2011-11-7 22:07
naniwa
在我看来
中国古代史上根本不存在双方投入过百万的战役,双方投入过二十万的都屈指可数
部分史料上的吹牛数字不足信
2011-11-10 09:51
海南天涯
应该没有吧,长平之战好象有,不确信。征高丽虽然有,算不算一次战役呢?
2011-11-11 11:58
秦皇汉武的功勋
回复 #43 无知无畏 的帖子
你个傻逼,看你发了那么多弱智帖,还大言不惭,虚心点你会死啊。还什么信CCTV,港都一个,新闻联播看傻了吧。CCTV还做过一期《复活的军团》的纪录片,你回家再看看,帮你普及点常识。凭地形困住40多万人?你当秦军个个都是郭靖啊?战国末期,赵国自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之后,军事实力是六国里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赵国也是六国里骑兵最为强悍的,这也是长期跟匈奴作战积累下来的。实际上,长平之战是两大军事强国争霸天下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赵国之所以有魄力接收上党,主要是考虑到自己还是有点资本叫板秦国的。长平战后,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基本就定下来了。
2011-11-11 13:00
KYOKO
秦灭楚如果算战役的话绝对有:hz1021:
ps:长平的话最多也是凭微弱优势围住鸟40w+赵军啊:hz1001:
2011-11-12 14:08
XM8
秦灭楚时只有秦国出兵60万的记载,楚国有多少人并不清楚.
如果秦国出动60万已经是空国甲士的话,那楚国无论如何也拉不出40万来.
2011-11-25 20:37
晕船水手
从军事理论上说,以少围多,是完全可能的
将兵力直接指向对方后方交通线,可能造成敌军的心理瓦解,再结合正面的牵制攻击,以少量兵力围歼大部敌军是做的到的
另外运动优势的一方可以更有效的控制空间,如果另一方因为条件所限被迫集中而无法展开,就很容易被包围歼灭
现代战争中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就是从古代来说,帕提亚在卡莱包围并射垮了数倍于己的罗马人,亚历山大的东征中,多次用骑兵迂回包围了数量比自己多数倍的波斯人
《黑鞑记事》中对这种包围态势说的很明白了,没有人认为文中的情况,包围一方比被包围的兵力多吧
其破敌,则登高眺远,先审地势,察敌情伪,专务乘乱。故交锋之始,每以骑队轻突敌阵,一冲才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color=Red]方其冲敌之时,乃迁延时刻,为布兵左右与后之计。兵既四合,则最后至者一声姑诡,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color]此计之外,或臂团牌,下马步射。一步中镝,则两旁必溃,溃则必乱,从乱疾入。镝或见便以骑蹙步,则步后驻队驰敌迎击。敌或坚壁,百计不中,则必驱牛畜或鞭生马,以生马搅地,敌阵鲜有不败。[color=Red]敌或森戟外列,拒马绝其奔突,则环骑疏哨,时发一矢,使敌劳动。相持既久,必绝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动,则进兵相逼。或敌阵已动,故不遽击,待其疲困,然后冲入[/color];待其兵寡,然后则先以土撒,后以木拖,使尘冲天地,疑兵众,每每自溃;不溃则冲,其破可必。或驱降俘,听其战败,乘敌力竭,击以精锐;或才交刃,佯北而走,诡弃辎重,故掷黄白,敌或谓是城败,逐北不止,冲其伏骑,往往全没。
2011-11-25 20:42
晕船水手
关于夸大问题,可以参照《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於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馀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馀人。[color=Red]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color],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color=Red]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color]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晕船水手 于 2011-11-25 20:45 编辑 [/i]][/color]
2011-11-25 20:44
晕船水手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1-11-12 14:08 发表
秦灭楚时只有秦国出兵60万的记载,楚国有多少人并不清楚.
如果秦国出动60万已经是空国甲士的话,那楚国无论如何也拉不出40万来. [/quote]
秦国是远征,楚国是本土动员
2011-11-25 21:56
XM8
[quote]原帖由 [i]晕船水手[/i] 于 2011-11-25 20:44 发表
秦国是远征,楚国是本土动员 [/quote]
这句话一不会改变没有楚国出兵数据的事实,二也不能弥补两国之间巨大的人口差距。
2011-12-5 10:06
晕船水手
[quote]原帖由 [i]XM8[/i] 于 2011-11-25 21:56 发表
这句话一不会改变没有楚国出兵数据的事实,二也不能弥补两国之间巨大的人口差距。 [/quote]
1.古代战争的军事规模,与其说取决于人口,不如说取决于能多大程度克服糟糕的后勤条件
2.就算拿人口来说,差距有多大?六倍么?
[quote]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拿破仑的幸运和大胆使过去人们惯用的一切作战手段都变得一文不值,许多第一流的强国几乎被他一击即溃。西班牙人通过他们顽强的斗争表明,民众武装和起义尽管在个别方面还有缺点和不够完善,但总的说来是能起很大作用的。俄国的1812年战局告诉我们:第一、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可征服的(其实这一点是人们早就应该知道的),第二、会战的失利、首都的沦陷和某些地区的失守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减少最后胜利的可能性(过去,所有外交官都把这种情况会减少胜利的可能性看作是一条金科玉律,因此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立即准备暂时接受一个不利的和约)。这次战局又说明,当敌人进攻的力量已经枯竭时,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防御的一方往往就成为最强大的。这时,转守为攻具有十分巨大的力量。[color=Red][b]1813年的普鲁士进一步说明,紧急地建立民兵可以使军队增加到平时兵力的六倍[/b][/color],这些民兵在国外象在国内一样可以使用。上述这些情况表明,民心和民意在国家力量、军事力量和作战力量中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因素。既然各国政府已经知道这些辅助手段,就很难设想,它们在未来战争中会不使用这些手段,不管是危险威胁了它们的生存也好,还是强烈的荣誉心驱使它们这样作也好。[/quote]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晕船水手 于 2011-12-5 14:12 编辑 [/i]][/color]
2011-12-5 15:49
XM8
1.古代战争的军事规模,与其说取决于人口,不如说取决于能多大程度克服糟糕的后勤条件
你怎么来量化秦国的后勤条件要比楚国糟糕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双方交战在河南,是颍川离河南远呢,还是会稽离河南远?
最后项燕要引兵东归本身就说明了其补给线出问题了.
2.楚国有近代民兵制度吗?
如果楚军的成分以就地征召的所谓民兵为主,就不存在什么引兵东归的问题了.
2011-12-9 11:10
以风为祭
隋征高丽,加上后勤绝对过百万了
2012-4-11 10:00
霸楚
秦灭楚,秦军为倾国兵力60万,楚国则是40万,刚好百万
2012-4-11 10:11
a741
古代又不想现在 对后勤补给的严重绝对木有现在严重
拿了兵器就能上战场 甚至什么削木为枪
农民起义一开始木有武器的时候不是不可能
亦不像现在 熟悉各种热武器需要高学历
页:
1
2
3
4
[5]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